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体资产管理办法

集体资产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集体资产管理办法

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办公资产;管理;监督;效能

Abstract: Enterprise life office asse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assets, only to take the strict management to better play its effectiveness, the content will analyzes enterprise life office asset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upervision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life office assets; management; supervision; 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企业生活办公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对企业日常的成活办公资产的管理混乱,存在资产大量流失及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对生活办公资产的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流失和浪费现象的发生,也只有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发挥生活办公资产的效能。本文以下内容将对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监督管理办法,仅供参考。

2、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生活办公资产管理手续不严。 生活办公资产采购、领用、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健全,平时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台账,固定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生活办公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对生活办公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第二,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长期以来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现象突出。第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生活办公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生活办公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由于许多企业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生活办公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第四,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常常有意无意漏记生活办公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

3、解决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解决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员参与。企业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改变以往那种重购轻管、重现金轻实物等现象,严格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真正将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任务落实到人,并在全体职工中强化生活办公资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使“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只有全员参与,共同努力,把生活办公资产管好用好,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第二,制定和完善生活办公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生活办公资产管理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通过完善制度,使企业的生活办公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管理漏洞,防止生活办公资产流失。第三,提高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生活办公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生活办公资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资产使用频率,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的保证。因此,企业要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和保护好这支队伍的潜能,合理安排这部分人员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这部分人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这部分人在工作、生活、职称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担负起企业资产的管理工作。第四,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建立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生活办公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生活办公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第五,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生活办公资产进行管理。生活办公资产名目繁多,分布广泛,生活办公资产的管理也必然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第六,加强生活办公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 加强生活办公资产的事前管理,就是在办公设备购置到位后发放前一系列的事前准备,例如:界定计算机设备范围及管理责任,为管理提供依据。计算机设备泛指服务器、网络设备、共享打印机等,主要包括计算机主机(包括机箱内的各种芯片、功能卡、内存、硬盘、软驱、光驱等)、显示器、打印机、UPS、外设(键盘、鼠标、音箱、调制解调器、扫描仪)、网络通讯接口及配套设施等。公司行政管理部门为计算机的管理部门。电脑技术服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使用人有责任、有义务对电脑进行终身保管和使用。加强生活办公资产的事中管理就是:一要健全生活办公资产保管领用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要在生活办公资产出库环节及时登记生活办公资产卡片,制作标签,认真粘贴,做到账卡签一对一。二要建立生活办公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生活办公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例如:办公电脑配置后, 各单位必须确定使用责任人。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办公电脑使用保管卡片,对电脑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码、出厂日期、价格等信息,登记建立台帐。一式三份,一份由行政管理部门留存;一份由各单位建账;一份由使用人自留,随办公电脑移动。三要对造成生活办公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生活办公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事后管理就是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以有效防止生活办公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第七,引入监督机制。引入公众监督机制,建立生活办公资产公示制度。对于企业的生活办公资产的管理,应定期造册,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公开,使得生活办公资产的管理透明化,能有效的防止生活办公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可以利用网络或者公开栏的方式将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中的一些制度或者是流程进行公开,这样的话,大家都了解了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中的程序及相关制度,在起到宣传作用的同时,也能督促大家一起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4、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介绍了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各个方面提出了监督管理办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作者深知,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为提高企业生活办公资产管理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何其忠等,山西人民出版社

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村(组)内的集体企业、鱼塘、铺位、山地、荒坡地等集体资产和水利设施、道路、学校等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的发包方案以及续包或延长承包期限、增加工程项目预算,按照民主决策的有关程序,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均实行公开招标发包。

二、村成立招标领导小组,负责招标的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在开标前十天张榜公布。对工程造价50万元以上项目,要进入县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公开招标,任何人不得以权压价和垄断承包。对工程造价50万元以下的项目要报经镇招标领导小组审核,然后按有关程序进行公开竞标。招标后的工程合同,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工程竣工时,由招标领导小组会同专业部门进行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要及时做出结(决)算,办理固定资产交接和入帐手续。

三、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利用不法手段取得经营权或承包权,不得利用职权指定承包单位或个人。

四、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要加强承包合同的管理。承包合同须到镇农办或镇司法所进行鉴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承包合同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并对承包项目,承包数量和金额指标等,实行造册登记。每年在承包合同到期前的一个内,认真检查合同兑现情况,及时清收到期的承包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纠纷。

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一、总则

1、本办法所称已改制企业资产是指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结束后,尚未处置的国有资产。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和处置,积极探索企业资产管理和经营之路,努力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做到管住所有企业国有资产不留死角,抓住每个监督管理环节不留真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3、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预防资产流失原则;②依法依规原则;③公开透明原则;④提高效益原则。

二、监管职责

建立县国资局、企业主管部门共同负责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二级责任制”。

县财政局(国资局)代表县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县国资局下设“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作为全县企业资产监督管理的常设机构。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负责企业国有产权的统一管理,搞好产权登记;处理企业资产权属纠纷,界定企业国有产权;协调国土、房管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权属证》,在企业改制结束后,三个月内完成产权移交工作。

2、分系统、分企业建立资产管理台帐。

3、督促企业主管部门搞好资产经营管理,努力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制定企业资产收益管理奖惩办法,建立企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拨付企业资产管理人员工资和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分年核定,与绩效考核情况挂钩。

4、负责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资产处置的监督管理;

5、指导和监督企业主管部门搞好清产核资、财产管理、财务审计、统计报表等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县国资局每年组织一次绩效考评;县审计局每二年组织一次财务审计。

企业主管部门在县财政局(国资局)的指导下,搞好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工作。企业资产较多、收益较高的部门要组建本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该中心为主管部门下属实行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在主管部门的领导监督下,协助县国资局搞好资产登记和产权移交工作,建立企业资产管理台账。

2、管理企业国有资产,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

3、根据本办法制订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办法和资产收益管理办法,并报县国资局审核批准;负责资产收益的管理和收缴上解。

4、负责企业资产的维护、修理工作。确需维修的,由资产管理中心写出书面报告,经企业主管部门和国资局审核同意后报县政府批准。

三、资产收益管理

1、各部门的资产管理中心负责本部门企业国有资产出租、承包等各项经营管理的具体工作,接受主管部门和县国资局的双重监管。并在县国资局和企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订立资产出租、承包等经营合同;

2、改制时尚未到期的合同维持不变;改制后到期合同续订必须由资产管理中心提出,企业主管部门同意,报国资局批准后实施;改制期间到期的经营合同按改制后到期合同处理办法执行;资产量大、收益较高的租赁项目必须公开招租。

3、所有企业资产经营性收入由各主管部门(或资产管理中心)负责收缴,由县国资局汇总,统一上缴县财政。

4、县财政局(国资局)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分系统、分年度确定资产收益返还比例,用于资产管理有关费用。工作量大、收益多的资产管理中心返还比例相对提高。

5、已实行社保托管的企业资产,仍维持现在的管理方式,待欠缴的社保费用还清后收归企业主管部门和国资局共同管理。其资产产权归国资局管理,收益缴入国库,由县政府安排作为养老保险金,进入养老金专户。

6、没有资产收益或未组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部门,其资产管理费用由县财政统一平衡,县财政局按期核定拨付。

四、资产处置和产权转让管理

1、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必须报经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

2、企业资产处置必须依法依规,阳光操作,坚持“先报批、后处置,先评估、后处置”的原则,一律实行招、拍、挂,原则上进入县公有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大宗企业资产处置要进入省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

3、企业国有产权整体转让要报请县政府常务会批准,一律进入合法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县国资局、监察局、发改委、工商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4、零星分散的、管理成本较高的、收益较少的企业资产要优先处置。

5、资产处置和产权出让收入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作为县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县财政,用于偿还企业改制成本和所欠的社医保费用。

五、责任追究

1、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企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责任人员违反本办法,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依法依规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一.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工作被提到了主要议程,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标志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本文就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探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上有欠缺,出现了“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等现象,存在家底不实、资产不清等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同时,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建全、产权登记率不高、人均配置悬殊等不规范问题,特别是房屋产权登记不及时、不完整,形成大量房屋建筑物“无户口”,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1)加强相关法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各级政府应该先后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国有资产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及返还办法等十余项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高效规范的制度体系,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同时,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机构、职责分工、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资产清查、产权纠纷调处、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信息统计报告以及监督检查、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为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规定的程序,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区政府明确提出,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日常登记和使用、保管制度。

建立资产账目,及时准确地记录国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增减变化等情况。实物形态的资产应分类、编号,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设备,还应按台(件)建立技术档案。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从事商品生产、对外提供有偿服务、资产租赁等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并按行业提存率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或修购基金),纯收益应按规定提足事业发展基金,并按规定向财政部门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同时,调拨、变卖、报损报废房屋、车辆以及单台(件)价值在限额( 省级为一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占用单位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调拨、变卖、报损报废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的固定资产,经单位财务部门、财产物资管理部门组织技术论证后,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抄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备案。国有资产经批准处置后,方可冲减或增加有关账目。属控购商品的国有资产变更产权不履行产权变动报批手续的,控购部门不予办理控购手续。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编制年度资产购置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准,方可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3)着力于创新国资监管体制。

1)加强体系建设,开创监管新局面。监管体系建设是体制创新的基础。如前所述,进一步理顺关系、创建载体非常重要。进一步组建完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时机成熟时成立新的资产运营公司,争取形成5―6个国有资产运营载体。

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监管新跨越。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建设是国资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监管机构要继续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中介队伍建设,明确监管新思路。参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中介机构,由国资监管机构统一聘用和管理。国资监管机构要组建中介机构评审专家组,由监管机构人员、外派企业监督人员、有关协会专家和外部专家组成,以提升评审工作质量。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并健全工作规程。

(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已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应按照标准进行配置;对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资产,应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置。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配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应当遵循同一地区、同一级别、同一标准的原则,配置标准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以及地方财力状况等共同制定。

(5)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财政部门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重点予以保证。条件允许的市县财政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科股;暂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明确相应管理机构,特别是要明确专人负责。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廉政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干部队伍,为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提供组织保障。

(6)行政事业单位用上级补助收入购置的资产、上级部门直接配置、调拨、奖励的资产和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其他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在取得资产的60日以内由单位登记入账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用非财政性资金购置的资产,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应将审批结果在15日以内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7)不断完善创新资产管理方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水平。

首先,要规范账务管理。国资、财政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单位的资产管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抽查等。其次,要积极推行实现资产网络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清理实资和信息登记,切实解决资产管理分散、资产存量不清、资产状态不清等实际管理问题。三要加大国有资产的使用监管力度。实行资产使用绩效评价,将资产使用与单位业绩挂钩,作为资产配置的参考依据。四要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做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建账、建档、建卡等常规工作,对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实行集体决策制和首长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8)国有资产的场所,都应该显眼的位置悬挂着国有资产管理卡片。

卡片上的内容包括资产的名称、编号、购置日期、价值、责任人等,使国有资产的使用者、管理者都做到心中有数。一整套管理办法的实施,全面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在资产的购置、处置方面,各单位能够自觉按照程序申报,资产管理办公室在接到各单位的申请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报告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减少了资产配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明晰产权,开展产权登记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强化产权意识,明晰产权关系,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 何剑.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 现代医药卫生,2008,(15) :102-105

[2] 杨燕 , 裴艺波. 卫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J]. 中国医院管理 , 2002,(02): 172-175

[3] 汪宗如. 论国有资产流失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 1997,(04) :126-130

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在大量的违法违规的企业中,一则是因为不依法办事,更重要的是因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本身就脱离了国家的规章制度,任意枉为,最后给国家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我们在工作中通常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或“近视症”,往往就事论事,仅从财务单方面出发考虑问题,结果顾此失彼,与其他内控制度执行相互矛盾,或不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而造成制度的“名存实亡”,因此,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应把握全局,注重企业的整体实施效果。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的财务会计水平。目前我们很多企业没有一套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规范,从而造成会计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随时变动,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要力求制度尽可能连续,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适应性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的适应。外部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对企业竞争对手机制的适应。而内部适应性是指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企业要把握这两个方面,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将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说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一项制度的制定是为控制企业的某些环节、关键点,并最终落实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增加效益上,若违背了这个观点,就变得得不偿失。

7.适用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便于各部门、各职工实际运用,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这是制定财务内控制度的一个关键点。企业内控制度的适应性可概括为“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灵活调整”。

8.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能促进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要具有战略的高度把它引向更完备的发展方向。

内控体系的目标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我们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达到以下五个目标: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2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3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4保证账面资产和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5保证财务会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内控体系控制的要点

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达到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要达到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必须使财务内控制度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控制好各个要点。实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实现以下要点:1.明确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监督关系;2.职责分工,权利分割,相互制约;3.交易授权,建立恰当的审批手续;4.设计并使用适当的凭证和记录;5.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授权;6.资产和记录的保管制度;7.独立稽核,例行的复核与自动的查对;8.制订和执行恰当的会计方法和程序;9.工作轮换;10.独立检查,包括外部和内部审计等。

内控体系框架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解决了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内控制度建立的原则、目标、要点的要求,企业应建立起本单位的完备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我认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基本财务会计控制制度:

1.可靠的凭证制度;2.完整的簿记制度;3.严格的核对制度;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5.科学的预算制度;6.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7.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

具体地讲,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1.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2.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二)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