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从2002年起,我国的一些省份开始推行农村的税费改革,从此翻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篇章,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点难题,从而规范了集体、农民、国家这三者直接的利益分配关系,解决了农村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一、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财务会计制的依据
农村税费经过改革之后,政策的环境从根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原本的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监督管理以及农民负担管理的基础发生了改变,农村集体资产的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的体制以及方法都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探索出一种新形式阶段的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督管理体系,解决我国农村会计中因“缺位”、“越位”造成的会计舞弊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要根据理论来对其进行分析,要清楚农村会计舞弊可以生存的制度以及各种参与人员的行为方式,找到消除会计舞弊的“药方”,对整个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提供正确的选择。
(一)产权经济学
当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势之后,我国政府逐渐对农村集体放权,产权结构非常分散,但并没有建立好有效的机制来处理各方之间的利益矛盾,集体资本的产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同摆设,并没有人格化的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者的责任,与此同时,因为管理权以及监督权都是由村里的村官来执行,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这样就使得村里公共权力的“越位”以及“缺位”,从而造成了会计舞弊,频频出现挥霍、不合理等现象。
(二)会计控制
会计方法本身的科学性在于限制、相互制约、审核。为了更好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对于经济组织来讲,必须要加强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
现在的村级财务管理主要是村账村管,整个村的资金使用权、核算监督权、审核权以及人事权都集中在村上书记手中,村里内部结构治理的不规范、不合理,导致村里的资金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制约机制。致使村里有钱就花、没钱就高利借钱花,让村里形成了大额的不良债务。
(三)村里财务会计的运营模式
1.村级财务会计的意义
村级的财务机制具体指的是财务会计工作,它是由乡镇的经济管理站进行统一管理的。实行村级财务会计之后,可以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整个村级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降低管理成本,这对农村税费改革以及促进整个农村经济水平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选择合理的模式
决定经济绩效的重要变量,就是制度。一套节约成本的制度不但可以吸引资金、技术以及人才,还可以对财富进行积累,提高人的积极性以及技术创新。为了让农村税费改革跳出“黄宗曦定律”的怪圈,必须推进各种相关的配套改革,在农村的财政上实行“量入为出”,坚决杜绝“量出制入”;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处罚的力度,不能乱开收费口子,防止农民负担的反弹。
3.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
村级财务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档案以及提供会计信息等。
村级财务会计制度在运行中应该遵守以下这几个原则:整个资产的所有制不能变、权不能越位、核算的整个主题不能改变。
二、村级财务在实践中所取得的各种成效和现存的问题
(一)所取得的成效
1.村级财务会计制度,从根本上抵制了传统财务管理中的漏洞,有效的解决了集体资金的流失以及村级不良债务的增加。
2.村级财务会计制度可以很好的压缩非生产性的支出,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3.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制度可以提高财务公开的透明度以及质量。这样更加有利于加强村上的党风廉政建设。
4.可以将党群和干群的关系紧密相连,这样更可以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农村财务会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实行财务监督体制改革,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农村干部和某些部门的利益,在改革的同时,肯定会遇到各种阻力。
2.有些乡镇领导对农村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改革认识有严重偏差,并不能理解和认识到加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和全名落实《委员会组织法》之间的关系,领导对彻底实施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有各种顾虑。
3.现在的农村管理体制并不适合新形式下的新阶段要求。
三、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一)对政府要有宏观上的期望
1.首先要出台各种相关政策。要不断强化对农村集体资金和财务的管理,同时也要不断强化对农民的负担监督。
2.要大力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保证农业管理机构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方便、优质的服务。努力在各方面开展工作,多途径、全方面的解除两级的各种不良债务,保证农村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使农村经济健康的发展。
一、“三资”管理模式规范
辛店镇“三资”监督管理服务中心开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形成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三资”管理的具体事项。主要包括村级财务核算与管理,办理资金拨付结算,实施财务监督,建立资产、资源台账,提供信息服务。
辛店镇“三资”监督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日趋合理的管理方式。在坚持“五权不变”(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的核算权不变,村里的资产、资金、资源所有权不变,村里的资金使用权不变,村里的财务审批权不变,村里的债权、债务归属权不变)的原则下,对村级资金实行统一监管,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不论是区级、镇级,还是村级自主收费,都及时足额上缴“三资”中心结算账户,然后根据需要支取。
“三资”管理内容日渐完善。一方面是村级资产、资源。包括村级固定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另一方面村级各项现金收入。
二、“四步走”策略提高“三资”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三资”管理。辛店镇成立了由纪委、财政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程序,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健全完善的工作机构和充足的后勤保障,开创了管好农村“三资”监督管理服务中心的新局面。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三资”管理。辛店镇着重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以制度来保证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先后出台了《辛店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辛店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辛店镇集体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三是改善机制,监督“三资”管理。辛店镇通过强化“两个监督”来促进“三资”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和透明化。强化组织监督。各村发生的各项收支必须取得合法凭证,支出票据上必须有经手人、村支书、村主任签字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批。强化群众监督。加强财务公开工作,切实听取群众意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集体事业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流转管理工作。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流转坚持民主管理、公平公开、依法监督的原则。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同意后方可实施;必须坚持平等自愿、公平合理、全面公开,采取书面形式,签订承包合同。
三、“三资”管理成效显著
(一)摸清家底,增强了“三资”监管透明度
按资产种类,分别建档造册,实行台账式管理,较好地解决了集体资产产权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问题。通过公示、公开,将村级干部的权力置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增强了资产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
(二)防止集体资产流失,遏制了违规违纪行为
推行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工作后,财权和事权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督管理,使村集体的各项收支置于三资中心的监督管理之中,既有效地遏制了违规违纪现象,又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还减少了铺张浪费、的现象。
(三)管理有序,监督到位,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农村集体“三资”工作的开展,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强化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一些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财务管理主体的会计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低下。目前,农村会计人员大多是五六十岁的人。这些人未经过正规的业务知识学习,没有上岗证,对有关会计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连会计的基本的账务都不会记。另外,会计人员在村里就是一个事务篓子,身兼数职,农忙时还要干自己农活,整天忙于应付事务,从事会计业务的时间无法保障,加之由于村级经费少,会计人员的薪酬又得不到基本的保证,从而造成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宁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老好人”,致使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财产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记账不规范,错记漏记乱记的现象严重。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白条抵库,乱收乱支等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具有财务监管职能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民主监督不到位,致使账目公开不及时,很难起到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一)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化的会计队伍
第一、主管部门应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聘用公职化会计,实行会计人员的异地化任职,使那些有能力,懂财会知识又有职业道德的年轻人才纳入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来。实行财务委托制的地方,还应加强乡镇级的工作人员的配备和聘用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村级工作人员薪酬的补助,提高落实财务人员的报酬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的工作。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培训指导力度,解决培训的经费问题,鼓励他们参加函授知识的学习,持证上岗。会计人员的聘用考核应由乡镇或县市一级主管部门组织,人事关系、工资福利不受所服务的村级组织直接干预,而直接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可避免过去部分会计人员不敢坚持原则,对村干部的行为听之任之,完全不顾及会计的有关法律法规,从而失去会计的监督权。
第三、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的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会计专业技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应利用农闲时间,加强会计人员及村财务监督委员会等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能够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敢与违法违纪作斗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规范财务基础工作,强化监督和管理
第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及时登记发生的业务。对村集体与村民之间的往来,要改正过去只在账外一张纸记录的形式,应纳入帐内管理;对资产物资也应专人管理,避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原始凭证的填制要规范和完整。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收入要使用统一的收款收据,支出要有正式的发票,由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并签字(盖章),经村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后,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得用白条入账。严禁坐收坐支,年初要根据本村当年的收支制定预算,收入要及时上缴,支出严格按资金审批用途使用。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发现以打收条收款的要依法依纪处理。要严禁村干部直接经手现金,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找会计人员直接入账。对一些非生产性的开支,有些村干部甚至变相开单入账。
一、主要成效
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解决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解决了原有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问题。
(一)为会计人员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创造了客观条件。会计人员改变了完全从属的关系,有了安全感。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原则,按有关规章制度办事,敢于与违法乱纪、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加上村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和农经站的审计,使其不敢、弄虚作假,怕丢掉饭碗。这为会计人员独立、公正、客观地反映各村的经济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
(二)财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新聘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人员,要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起点高、素质好。会计人员的管理机构――农经站,每年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年度考核和账务审计,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辞退。这些硬规定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农村会计队伍的稳定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全面实行村级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规范化提供了基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村庄能够实行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的村级会计核算制度;按照统一的要求设置会计账簿;使用统一监制的会计账簿、凭证及收款收据,从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
(四)强化了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机制。针对以会计业务监督、民主监督、政府审计监督构成的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中,因受行政、财务管理体制制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难以有效发挥会计业务监督作用的问题,充分利用发挥实施会计委派制后,委派会计人员不受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体制优势,赋予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会计人员对村级财务的会计审核权,从而从体制上确保了会计业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五)适应改革要求,减轻了农民负担。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后,减少了村级财务人员人数,大大降低了各村的管理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部分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这些村主要集中于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两类地区:一是与乡镇政府所在地较远,且交通不便的村。这些村的干部认为,他们平时数月或半年才能去一次乡镇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后,要按月向乡镇财务管理中心报送会计凭证,既难以做到,也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乡镇部分干部也认为,在这部分村实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着两难选择,即要求票据报送期间过短,不符合当地实际经济状况,确实难以做到;要求报送期间过长,又无法确保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并有可能由于会计凭证在村出纳手中保存时间过长,而导致新的“包包账、疙瘩账”即坐收坐支现象发生,造成村级财务新的混乱。二是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郊村。由于这类村的经济业务量较大,村干部认为,实行会计委派制,会造成会计核算与村集体经济活动的脱节,无法满足村集体经济管理和民主理财等工作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反馈及时性的实际要求。因此,在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时,必须对核算单位是否适合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作出判断,要看其是否能够确保会计核算与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原则的实现。
(二)委派会计人员素质问题。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后,乡镇委派会计的业务素质高低,将决定一个乡范围内的农村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改革目标的实现。正如调查中部分乡村干部所说:“以前一个会计素质低,乱的只是一个村;现在一个会计素质低,乱的就是几个村甚至一个乡。”
(三)村、组现金管理问题。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后,实际上延长了会计票据在村、组的滞留时间,同时,村、组发生的各项现金收支由村、组管理。因此,如何有效防止村、组坐收坐支现金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将成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四)会计移交问题。村会计与乡镇委派会计在账务移交时,存在未能将一些长期未纳入村级财务会计核算的资产及时移交给乡镇委派会计,致使形成了大量的集体资产账外循环的局面,造成集体资产流失。
三、解决的对策
(一)会计委派制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实践表明,在不具备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农村会计委派制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在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委派制时,必须对核算单位是否适合实行农村会计委托委派制作出判断,要看其是否能够确保会计核算与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原则的实现。为此,经济不发达地区在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委派制时,必须按照分类指导、逐步推行的办法,坚持自愿的原则进行,切忌不顾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依靠行政措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盲目推行。
(二)严格控制和执行选拔条件和程序,把好委派会计入口关,保证委派质量。要充分发挥委派会计的作用,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委派会计自身素质至关重要。要坚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推荐人选、资格审查、群众座谈、考试、考核、财务审计等程序严格进行选拔录用,使委派会计既要有过硬的政治、业务素质,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够 有些村干部没有意识到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预防职务犯罪、保护干部自身的需要。对镇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学习了解,财经纪律意识谈溥,责任心不强,以至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1.2 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低 村级财会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经过业务考核,无证上岗,业务水平低,且村级财会人员岗位变动比较多,难以胜任新时期下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3 监管不到位 镇农业服务中心3个人负责全镇2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的村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由于乡镇工作千头万绪,3个人不是只做村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而是更多的时间用于镇党委政府分派的诸如计划生育、农村合作医疗、森林防火等其他工作,缺少精力和时间用于村级财务管理的业务指导工作,放松了监管,兹生了村级财务乱象的发生。
1.4 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多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监督 各村虽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监督工作,但有些村的村务监督印章由村干部掌握,有些理财小组虽有参与讨论、审议的本村诸多事项,但未有记录或签名,或虽有签名盖章却是村干部代签代盖章,未正常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或流于形式。同时普遍存在理财程序不够规范,平时的开支,无论多少,村监委成员都没有参与审议或讨论,而是季度结帐时,叫村监委代表参与一下,该盖章的盖章,该签名的签名,赶鸭子上架,那能监督村财务的收支?
1.5 村级发包、出租项目不规范 审计中发现,有些村发包集体项目、出租集体资产程序不规范,有些村支书或个别干部搞暗箱操作,徇私情,不公开招标,甚至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损公肥私,造成一些集体资产流失。同时还发现签订的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问题,这都直接有损于村集体利益。
1.6 审批手续不规范,报销普遍不使用正规票据 按规定,村级支出必须取得正规有效的票据,按财务规范执行后,方可报销。结帐中发现,有些村支出票据只有审批人,而无经办人、证明人;有的大额票据只有审批人、经办人而无证明人、村务监督人;有的无正式发票,不使用镇规定的规范发票,而是直接用白条入帐,且无任何附件。
1.7 财务公开多流于形式 村里的财务公开,多出于应付上面检查,没按规定的按月(季)公开,短期行为严重。有公开而又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避重就轻。
2 应对措施
针对村级诸多财务管理上的问题,我们职能部门一一进行了梳理,制定完善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研究对策,制订工作方案,稳妥推进,一一化解矛盾和问题,为使我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2.1 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思想认识 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财会人员的党性教育、财务管理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政绩观,增强法纪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让他们真正懂得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不徇私枉法。
2.2 提高村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稳定财务人员队伍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而又是一项业务性非常强的工作,因此,我们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区财政局、镇会计中心通过分散或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每年安排至少3到5次对镇、村财会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财经法规的教育培训,以不断提高村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同时,我们也尽量多地和村财务人员沟通,解疑释惑,以更好更快地提高村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了保障村级财务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我们镇出台了《村级财务人员管理办法》,规定了各村财务人员要由镇会计中心进行考察选配,不是由村支书(主任)随意点将,不经镇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换和聘任村级财务人员。
2.3 推行村帐镇管模式,便于监督村级财务活动 2004年以来,畲江镇全面推行了村帐镇管工作,形成了村级会计业务由镇会计中心人员负责的监督管理模式。村里设1个报帐员(一般会计兼),每季度末报帐员将本村已经审核好的单据和现金、银行日记流水帐一并交镇会计中心,中心将一一审核无问题的单据,按会计处理程序做好分录,通过会计电算化处理,生成系列的凭证和报表。这样会计中心能在审核单据过程中,及时掌握并监督村级的财务活动,如发现有不按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规定的收支单据,责成所在村两委干部马上整改,否则中心将不予入帐。
2.4 制定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日常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重大事项开支应当履行民主程序。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连同证明人一并签名,交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村出纳人员用备付金支付,月末(或季末)当期所有开支单据由村监委会成员集中汇审(如审核内容有异议,需报镇纪委最终裁定),由镇农村会计中心工作人员审核记账。并按照财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接受监督。财务开支审批标准:(1)单笔开支200元以下(含200元)的,由村经济负责人审批;(2)单笔开支200元以上1 000元以下(含1 000元)的,需召开村两委会议集体研究审批;(3)单笔开支1 000元以上3 000元以下(含3 000元)的,需由村召开村两委会议并经村监委会同意后,方可开支;(4)单笔开支3 000元以上的,需召开村两委以上的会议讨论通过,并严格执行大额资金申报制度:即村集体开支、 提现或转账单笔3 000元及以上款项时,需召开村两委会议并经村监委同意后,由村填写大额资金使用申报表,由镇分管领导或由其授权镇会计中心审核同意后,方可办理。支付该额度的款项时,必须通过集体银行基本账户进行转账结算。
2.5 建立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确保村财务公开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2.5.1 镇建立常态监督机制 镇里成立了财务管理监督审计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村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并建立了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镇会计中心将每季度做好的会计报表及时返回给村,并要求连同需要公开的材料一并公开在村务公开栏,同时,镇里每月还及时将村级财务公布在梅州市党廉信息公开平台上,以便更好接受全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