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街规划方案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商业项目会审
建立商业项目联合会审制度,由区经委牵头,通过各职能部门联合会审,加强对商贸服务业业态调控。
(一)会审原则
1、根据《区商贸服务业“十一五”规划》及各街镇(工业区)的商贸服务业专业规划,对大型商业投资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进行会审,控制重复建设和不合理布局。
2、新建大型居住区商业配套设施的建筑方案设计进行会审。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既要集中配置便利店、室内菜市场、大众化餐饮(早点)、大众化理发、书报店、药店、洗衣店、维修回收站等必备性商贸服务业业态,又要控制延街小商铺建设。
3、重点商业圈和主要商业街的设计方案必须进行会审。使我区主要商贸服务业设施体现总体规划的设计理念。
4、对新城和各镇的商贸业规划进行会审,以达到对商业面积的“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目的。
(二)会审范围
1、新建、增建大型商贸服务业态方案。
2、新建住宅小区的商业设施配套方案。
3、新、改、扩建商业用房的设计方案和业态布局。
4、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或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三产项目(不需新建商业用房)的项目论证。
5、重点商业圈、主要商业街、新建住宅小区、旅游开发区、工业区的商业布局方案。
(三)会审主体
1、设立区商贸服务业投资建设项目会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区经委、发展改革委、建设交通委、规划局、房地局、环保局、招商局(区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工商分局。
2、由各街镇(工业区)牵头所在地市政、环境、土地、工商等组建商贸服务业投资项目评估小组。
(四)会审方法
1、各街镇(工业区)的商贸服务业投资建设项目,由街镇(工业区)预评估小组直接对商贸服务业投资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本地区商贸业规划布局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区属公司的商贸服务业投资建设项目,由区属公司和项目所在街镇(工业区)预评估小组进行沟通,共同对项目进行预评估。通过各街镇(工业区)及区属公司预评估筛选出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向区经委申报。
2、对各街镇(工业区)及区属公司申报的商贸服务业项目,由区经委牵头,组织联席会议单位召开区商业项目联合评审会议,对项目内容进行评估,并确定该项目能否准入。
3、区经委代表商贸服务业投资建设项目会审联席会议出具业态认可意见,分送区发展改革委、经委、建设交通委、规划局、房地局、环保局、工商分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职能部门按照业态认定意见办理相关手续。
二、立项审批
(一)商贸服务业项目立项审批
按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经委<关于完善和加强工商领域投资项目管理的实施意见>通知》金府办[2006]4号要求,区经委与区发展改革委协商一致,对商业项目的立项作如下界定:
区发展改革委审批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及六类经营性投资项目。
区经委对现有商贸业服务业用房的改、扩建;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或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新开设的商业设施(不需新建商业用房),从业态布局出发,进行审核立项。
(二)立项审批受理
在区审批中心受理服务窗口受理商贸服务业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受理通过项目会审的商贸服务业审批项目,由区发展改革委和区经委按职责负责立项审批。
2006年4月。为配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下3航站区的总体规划如期完成,举办了机场口岸行政信息中心的设计竞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送交的设计方案赢得各方赞誉,最终确定为实施方案。
首都机场口岸行政信息中心用地(H03)位于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的最北部.北接顺平路及城市绿化带,南侧紧邻首都机场通关综合大楼。用地面积:35900m2,总建筑面积:100500m2,其中一期建筑面积:55000m2,二期建筑面积:50000m2。
首都机场口岸行政信息大楼主要满足机场海关、检验检疫、外联办三家单位的行政办公和信息功能办公使用。总体布局兼顾一期建设后的完整性,和终期建设的可持续性。
建筑形体以功能需求为主线,海关、外联办、检验检疫三个单位依次展开.并通过门桥、绿色中庭等空间设置使每个单位拥有各自不同但又环环相扣的形象。同时设计力求运用简捷大方的形体。临近街道边界的布局,建立建筑与街道和城市之间的良好关系。
方案指导:邵韦平
方案设计:BIADT3建筑工作室(马泷,奚悦,张郁,崔屹岩,丛晓,冯逢) (马泷)
北京华侨城二期
北京华侨城,占地1.5 km2,位于东四环与京沈高速交接处,距CBD仅3.5km.居住、公园、商业三大主题并行开发使得华侨城正在高速的成为京城集旅游、休闲。商业、体育。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板块。83万m2公园生态.城市居所;1km2七大主题的生态旅游公园欢乐谷.5万m2连接欢乐谷和居住区的意大利风情主题商业街。已经完成的华侨城一期开发了约1000套的舒适三居为主的住宅。二期住宅在一期的东北侧,以三幢33层高板楼为主。
华侨城二期住宅的高层板楼用地较为紧张,容积率也较为苛刻,所以初期规划选择了居住品质相对较低.但是比较出面积的塔楼形式,随着设计的深入和多轮的讨论,建筑师重新审视现有的设计条件,深入发掘并加以利用,事实证明这些条件元素逐渐转变成为整个规划设计的突破点。
对初期塔楼布局的规划设计进行修改.用条件更好的板楼布局代替。将整体逆时针旋转15。,不但加长了有效的采光面,而且解决了面宽的问题。对得到的体量进行精细切分,进一步提高采光面积,对视的问题也相应的减少,挺拔的多层次的立面造型在北京的东部形成了视觉焦点。
州市凌河区原物资调剂市场改造B、C地块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字: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旧城区,东至广州街,南至小凌河规划北河堤,西至贵州街,北至金港春天小区。沿广州街有城市预留绿化带,南面毗邻小凌河。为商住两用用地。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0738.81㎡。整个地块地势平坦,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拟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高尚住宅社区。本次方案设计总建筑面积 590720.28㎡,其中地上计容积率面积500378.01㎡,地下面积90342.27㎡。包括住宅、商业、幼儿园、配套公建等。区块容积率3.32。
二、规划设计理念
小区总体设计体现了“回归城市”的住宅设计理念,强化住宅区与城市的联系,通过开放空间的布局形态,尊重其所处的背景环境,力求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并依托环境提升项目自身的品质,真正做到宜居。
在充分理解用地条件以及规划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设计理念及主题思想:
自然、和谐——以简洁、自然的建筑排布方式构图,造就一种自然、和谐的开放空间,空间逻辑性强,设置多处景观,交通节点。以绿化、铺装、花架、水面作为分隔,形成各自独立空间,让自然无障碍融入生活。
生态、休闲——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多角度的景观视线及丰富的视觉交点,空间对比抑扬有度,曲折有致,小中见大,最大限度的获得景观和休闲环境。以自然的片林、丛林、优美的孤树创造出具有自然生态之美的环境景观。
以人为本——体现“关怀社区”,高层区块中心绿地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活动需求,提供不同性质、尺度的交往空间,供居民户外交往、游憩、娱乐, 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以舒畅的交通流线和公共活动场所,为人提供最佳的视觉景观观赏范围。
场所精神途径——环境设计强调场地独立的个性,以不同类型的空间和氛围来定义场所。它的性格就来自于活动在其中的自然和人事,同时也成就这些自然和人事的活动。
景观生态学——充分发挥绿地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作用。秉承生态保护的概念,尽可能保留基地中的植物,设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模拟自然,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多元化——强调环境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追求多格局、多情趣、多感受的景观设计理念,满足现代人追求的居住品位。运用现代手法进行空间处理,强调相互间组合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结构。
地域风格——以唯美主义为原则,结合当地的地形,引入独特的水文化,配合具有地中海风情的园林小品,辅以现代材质,体现时代气息。
三、功能分析
规划根据周边景观资源条件,以社区车行道路和公共绿化空间划分形成数个住宅邻里组团,以多层次、半开放式的围合空间为基本的组织原则,通过建筑和环境的错落布置,营造出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统一而又富有变化的整体。各片区基本形成中心和组团两级空间结构,并形成围而不合、形态各异的空间格局,营造灵活有序的空间形态和层层递进、庭院深深的意境。
功能布局
住宅开发整体上可分为六大片区。在基地南侧第一排设置低层住宅片区,充分利用基地南面的小凌河河景;25层住宅片区主要分布在基地南侧第二排;基地西侧临贵州街布置高层住宅和配套2层商业街;中心区和东北角分别设置小区会所以及配套物业社区用房;西北角设计幼儿园;北侧开辟一条道路,沿道路设置2层商业街。六大片区之间通过绿化、河道和道路有机相连,由此使其彼此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形成既整体又便于管理的布局结构。
公共设施
社区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商业配套服务设施、会所、物管社区用房、幼儿园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生活服务设施和公共交往活动场所,有利于营造浓郁温馨、富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社区氛围,同时也充分为城市所共享,满足了周边地块相应的设施和资源需求,促进社区与城市的交流和互动。
商业配套服务设施
规划结合社区公园、广场,在小区西面出入口两侧沿基地边缘集中设置2层商业配套,以形成社区的门户意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在小区北侧以商业形态结合景观形成景观休闲商业街,将商业活动与自然景观紧密融和,形成极富特色的“公园商业”。
幼儿园
根据整个社区的人口规模在社区西北角设置九班幼儿园,方便社区内大部分居民的使用。
四、道路交通与停车设计
规划的道路交通组织以人车适度分流,营造安全、宁静的社区氛围,同时方便居民停车和出行为基本原则。
1.出入口
社区共设三个主要出入口,分别位于基地的南侧,西侧和北侧。其中南侧入口为社区主要出入口,在规划环堤路开口。西侧入口开口于贵州街上;在地块北侧设计一条12米道路,出入口开口于设计道路中。三个主要出入口距离适中,均衡地解决了社区交通。
2.车行交通
在保证车行交通社区车行道分为三级——社区主干道、社区次干道和组团支路。各等级道路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各级道路管理上可连可断,方便不同住宅片区进行独立管理。小区主干道不行车,只有在紧急时候让消防车通行。
3.停车系统
小区设置地下的停车库,在保证停车率的情况下,设置3个地下车库,满足停车要求。根据每个组团停车规模的大小设置三个车库出入口。地库出入口设置在小区出入口处,使得借助于城市交通回到社区的居民可以很便捷的到达各自居住的地方。小区中人车分流既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方便,又可将车行带来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对小区环境的干扰,易于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生活与文化。
方案中,小区机动车采用地下车库集中停放的形式,设计地下停车位1761个,分别布置在3个地下车库里面。
4.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由滨河绿化步道,公园休闲步道,社区商业景观广场,绿化景观轴、中心公园绿化步行广场和步道、组团步行道、宅间步行道形成层层展开递进的网络,使之形成连续的高低和曲折变化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结合一系列绿化、水景、活动场地,成为环绕景观、建筑的纽带和休闲交往的场所。
五、景观设计
居住区的园林中,居住建筑是主要载体,园林是建立在居住建筑群中的园林,以园林设计的手法精心设计由住宅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例如:主次的中心花园及泳池,使整个小区成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充满浓郁自然气息的、满足相应功能要求的、具有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景园。沿明确的景观轴线布置景点,构成小区景点的要素为水景广场、绿地植物雕塑、廊景、框景、水景,以及公共建筑、文化活动场地、休息场地等,小区中心花园、大小面积水景、景观绿化带、水系连为一体,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小区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完整的绿化景观环境系统,表达出不同的景园主题和风格意境,体现居住小区的个性风采。内部组团空间各异,组团景观特征明显,具有很强的识别性,为居住于各组团的居民带来不同的景观体验。
六、建筑设计
1.建筑功能
住宅由排屋和高层住宅组成 。
住宅设计中房型比例按照业主要求和市场分析确定,力求户型多样,紧凑实用、功能合理,设施完善,组合灵活。户型内动静二区能分能合,每户设玄关;减少房间对穿。在设计中以景观为出发点,强调大多数住户及所有大户型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小区中心绿地景观。
住宅底层局部做架空门厅,既可作为高档小区品质的象征,又可作为休闲活动场所。
按需求设配套用房,满足物业,社区办公等需求。
2、建筑立面
小区建筑外观设计简捷典雅,色彩稳重,较好地融入城市环境,体现了地域特征。建筑外部设计运用建筑的形体组合来塑造建筑形象及个性,层叠的坡屋顶,暖色的墙体,深色的基座,以独特的气质塑造出完美的居住氛围,既具有深厚文化色彩又不失时代气息。同时,建筑立面处理强调文化与个性,运用光与影来塑造建筑形象,充分利用材料的质感与肌理及虚实体量的变化来造型。
3、建筑竖向
在仔细分析现有地形条件的基础上,对原地块进行适当改造形成平坦的建设场地,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组织场地排水走向,在中心绿地形成台地绿化及台地广场,使小区内各部位视线良好,视野开阔,利于景观组织。
区内道路设计充分结合地形,道路纵坡控制在3%以内,利于车辆、人员通行,并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小区各出入口道路与城市干道做到平滑连接。区内周边场地去地面标高均高于城市干道中心标高,以避免场地内集水。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施工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总平面设计方面
主要是确定出入口、交通组织、图底关系及竖向设计等。通过分析人从哪里来以确定主、次出人口的定位范围。分析人、车、建筑物三者的关系,确定图的位置,图的形状,主要人流从哪一个方向、哪一个部位进入用地,这是做任何一项建筑设计首先要分析的内容,是一个事关建筑布局成败的第一关键问题。总图出入口的设置除了做到图面布局的美观和满足城市规划退让距离的要求,还应满足消防规范对出入口数量、位置及大小方面的要求。出入口应尽可能设置于项目内部与外部环境能紧密连结的位置,并尽可能做到人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设置,这样,既能满足功能需要,又可以做到安全原则,满足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在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中,可以考虑设置独立的垃圾出口,减少垃圾运输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营造一个优美、洁净的环境空间。基地内的道路应通过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道路设置应满足人车通行的要求,并尽可能避免回环曲折,缩小交通流线长度,这样,在建筑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的道路占地面积可以用于种植绿化,以提高项目环境品质。图底关系分析:首先,把设计建筑的所有房间看成是一个设计要素,把室外人流集散活动区域和停车区域作为另外两个设计要素,这样,我们面对三个设计要素来考虑设计问题,就把矛盾简化多了,也抓住了这一设计阶段的主要设计矛盾。但是,这种图底关系的分析一定要在建筑具体的用地范围内进行,并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和前述已确定的两个出入口大致方位的前提条件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确定“底”上“图”的位置、形状。场地的竖向设计:控制场地的坡度与建筑各出入口连接道路的坡度,原始地形为坡地的要优化场地设计,尽量合理地运用场地高差关系减少土方量以降低建设成本;沿海或者沿江地区的项目应该注意当地防洪标准;平地项目应注意设置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的措施。总平面图除了确定出入口、交通组织、图底关系及竖向设计等设计内容外,还必须按防火和规划的相关规范要求控制建筑间距、建筑与周边道路间距,同时把握建筑形态、建筑类型的合理分布、小区气候的利用、改造等。
二、确定功能区方面
确定使用、管理、后勤功能区并与场地主、次出入口相对应。也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对外区、内区或活动区、安静区两大功能区,简化设计矛盾。对于功能复杂的建筑类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所有功能房间逐一无疏漏地通过功能关系图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就会陷入自设的功能迷魂阵。因为,几十、成百个房间我们一时无法搞清它们有机的内在联系,而一旦陷入对个别房间的孤立分析,就会失去对方案全局的把握,因此功能分析的方法需要从功能分区开始。
三、房间布局方面
对各功能区分别进行房间布局,先竖向功能分区,再水平功能分区,确定相互位置关系。各功能区内的房间,哪些应该上楼,哪些房间可配置在下层,这是在进行平面功能分区分析前设计人员先要决策的。也就是说竖向功能分区具有优先权,只有配置好竖向的功能分区才能进行各层的水平功能分区,当然两者是互动的,是在相互调整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把功能分层布局敲定下来。竖向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功能合理;结构合理;功能能结合空间形式变化。
四、细部调整方面
首先适当调整个别房间的比例、尺寸,使平面设计更趋完善。同时检查结构系统是否合理,防火分区是否足够,无障碍设计是否到位,并完善总平面设计。以住宅户内设计为例,户门、房间门、窗的位置的合理性,需关注是否影响家具摆放、是否可以满足顺畅的流线、房间内是否能保证充足的采光、通风要求;厨房、卫生间的布置,需要关注相关的器具尺度规定、摆放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方便,上下水管及燃气管道的合理位置,通风是否良好,是否能够保证足够的隐私性;室内外空调机的设置位置;各种水管组织的合理性;不同房间的家具的合理摆放、尺寸要求、使用的舒适程度;避免对视及建筑风水理论方面的禁忌等。其次要推敲结构柱网是否合理、完善,是否需增减柱子。还要检查防火分区面积是否超过了规范要求,以确定防火分区的数量,并复核楼梯数量是否满足每个防火分区疏散要求。
五、实际作用方面
建筑方案在追求立面美观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其实际的情况。比方一个高层的旅馆方案中,其正立面全部都是通长的大落地玻璃窗,在立面效果上非常明亮,但是在施工图设计时发现其与实际是不相符的。由于作为隔间的旅馆,每个房间之间的玻璃窗纵然可以做到严密的封堵,但对于私密性也是不利的,而且也不利于安全和防火。根据国家关于建筑玻璃的安全管理,如果单块面积比1.5平方米大的玻璃底或是玻璃窗离最终的装修面比0.5米小的落地窗就必须用安全玻璃。所谓的安全玻璃,指的是经剧烈振动或撞击不破碎,即使破碎也不易伤人的玻璃。包括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其中安全玻璃的费用要比一般的玻璃高出很多,如果大面积使用安全玻璃会使建筑的成本增加。另外,超大型的玻璃对建筑的节能意识是不利的。所以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体形、围护的结构等对建筑的节能造成的影响,杜绝那些只盲目地追求新奇和特点而不考虑实际作用的做法。
六、其他方面
现在的建筑方案中,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建筑风格的独特和极具感官的立面效果。但是一些方案过分地看重立面效果,却把实际的作用忽略了,在设计的施工图中,就发现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有时连施工图的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困难。打一个比方,有一个商业、住宅合用楼,它的上面是住宅区,底层则作为商店,在进行朝向的设计时,商业街的朝向设为南向,住宅区则设为北向。为了确保商业人员和住宅人员能够独立且方便地进出,可以在住宅的北面设置出入口,而在建筑方案立体效果中把二层以上的楼梯设为南向,这样,居民进了出入口之后,就需要先到达二层,然后才可以进入南面楼梯间,这样不仅不利于安全疏散,还使使用的面积造成了浪费。再举个例子,两层的一个商店,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了将建筑物的立体效果体现出来而采用了两处大型的构架。其中一处建筑物是两头之间采用架空楼板,单体的跨宽为9米,跨长为47米;另一处的建筑物成斜跨的拱形。如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为了确保构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柱和梁就需要做得大一些,这样构件就变得特别笨重,就失去了原方案中的立面效果。所以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一定要做到细致。
总之,我们要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建筑方案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设计程序,以期设计出好而实际的建筑方案,设计出经济、适用又不失美观的建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中国传统建筑;城市表达
Abstract:Therearecommercialandrecreationalinthecommercialstreet.Itmustconstructthestrongbusinessatmosphereandamusestherecreationalfeatures.ItmakesthemostoftheChinesetraditionalbuilding''''selementinthebuildingdesign,andmakemodernisgoodwithtraditiontocombinedtogetup.Atthesametime,wefigurethatit''''simportanttopaymoreattentiontothetersenessandsimplicityburtheluxuryandoverdoing.Moreover,wegiveprominencetoit''''spracticability,co-Mpatibilityandhighefficiency.What''''smore,wealsonoticethathowtoeconomizethegoundandthecost,howtotakefulladvantageofthearchitecturalspace,andhowtoconstructapleasantcampusenvironment.
Keywords:CommercialStreet;ChineseTraditionalBuilding;CityExpression
1项目概况
武冈市位于湘西南的雪峰山脉东麓、南岭山北缘、资水上游,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总面积1549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4km2。有苗、侗、仫佬、回、瑶、壮、土家、满、蒙古、黎、白、水、高山、彝等15个民族,总人口74万。
武冈铜保新城商业街位于铜保新城中心,紧邻新区行政中心,东临规划的主要干道铜保路。规划建设用地东以规划的主要干道铜保路为边界,南面以城市交通支路春园路为界,西部以原有城市干道强武路为界,边界呈方形,总建筑面71024.3m2。
2设计构思
2.1设计定位
商业步行街,其主要功能服务于商业活动,同时也承担娱乐休闲的功能。本方案设计既注重起功能上的实用性、兼容性与高效性,又注重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营造宜人的商业氛围。
2.2设计理念
2.2.1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成本
设计伊始,以场地高差为方案切入点,充分考虑与场地高差进行有机结合并加以利用,从而减少建设中的挖填方量,以降低建设成本。
2.2.2商业步行街的多功能性和兼容性商业步行街兼有商业性和休闲娱乐性,它既要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又要体现其娱乐休闲性特色。
2.2.3建筑性格的恰当表达
建筑外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以蓝灰色麻石喷涂、青灰色贴面砖(主墙面),深灰色亚光不锈钢和深灰色铝合金(栏杆和窗框)、灰色镀膜玻璃及白色涂料(部分梁柱和构架)表达简约的建筑风格;大量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建筑立面。
利用设计中的虚实对比,均衡与侧重,统一与变化,形成具有较强光影变化,构图和谐,营造具有视觉愉悦感的空间效果。良好表达了商业建筑的内涵,同时也避免大空间和大构架给人带来的空洞和冷漠。
2.3设计构思
商业步行街的位置与规模决定了设计首先如下问题:一体化构思“规划——建筑——景观”;整合设计功能与环境。规划既着重与环境生态和商业步行街功能的研究,又关注商业步行街内部与外部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将整合设计的理念贯彻与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再利用;建筑形态以群体面貌出现,与环境巧妙结合,在追求建筑风格延续和统一的同时,保持对复杂地形的多样适应性。
2.3.1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
根据场地特点,在建筑轴线、景观轴线上组织室内外空间,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且不受车辆交通及功能分区之干扰。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整合,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最终形成新校区的整体感合场所感。
2.3.2理性与浪漫结合
布局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将理性与浪漫结合,有规则式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周边环境、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创造人文、尺度适宜的商业购物空间。
2.3.3强调交通组织的层次性
人车分流,快速车流置于城市干道,内部为步行道,并考虑紧急车辆通行,以保持中央腹地的完整性;同时,交通路网设计尊重原有竖向特征,在此基础上改造利用并形成特色。
2.3.4可持续发展与良好的周边环境
考虑规划、建筑的可持
续发展、功能的合理转换,延续现有周边环境的多样性与地方性,在浓郁商业氛围下,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购物场所。
3总体布局
完全规则的用地孕育了建筑的雏形。椭圆形的广场和横向的步行主轴形成规划的核心。广场和步行街的交汇处是商业步行街的中心。规整组合的建筑体块与道路完美地结合。某种程度上讲,建筑大体就应该这样,我们只不过是此时此刻顺理成章地这样做了。建筑自然地簇拥成一个个群落,其间演变出多重性格的公共活动空间,组织成纵横交错的步行系统。二号地块延续了之前一些流畅的做法,赋予商业铺面以崭新的面孔。
两个地块自成一体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体现了一种和谐而活泼的美。
4空间的营造
建筑形态满足了商业构架与空间的关系。顺沿横向道路的运用,使单一的沿街界面变得富有层次,形成了一定的商业空间网络。线性空间与广场片状空间的结合,加大了商业休闲的逗留余地。
我们在这里积极创造公共空间,提高开放性,引入了步行街,露天广场,灰空间,室内庭院,空中庭院的概念,几个层面的空间组合形成有趣的空间序列。自然的形体组合给各个方向的城市道路带来独特的城市景观。
首先以半圆形休闲广场空间作为商业步行街的主出入口,行道树及铺地的导向将人流引入商业步行街。鲜明的主题雕塑、椭圆形的玻璃幕墙及一排排柱子架空的走廊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奇妙的光影效果,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柱廊形成的灰空间成为了公共活动空间到商业空间的自然过渡。清澈的喷泉、有序的行道树及斜向的硬质铺地将人们带入到个性空间的惊喜中。适宜的空间尺度,细腻的环境处理,成为我们设计的一个核心。向东西两端行走,有更细腻亲切的步行空间,空间的收放自如,打破了几百米冗长的感觉。同时,各种样式的休息椅凳合理设置很好的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亚历山大说过,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告诉人们如何设计空间,而是让空间有机会长成生气活泼的花。在这中间我们试图给顾客提供一种充满阳光、空气、艺术品的有人性、有精神的场所,让室内室外环境的融合改变全室内令人窒息的购物空间。形成一个人们乐在其中、不知疲倦的购物展示平台。连廊与边界,其尺度、体量及被关注刻画的程度,已远远超出了“交通”功能。
5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引发了商业步行街的建设热潮。商业步行街由于自身功能的综合化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大批商业步行街再很短的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宜人的空间尺度,细腻的环境处理、浓厚的商业氛围构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步行街;大规模建设的同时,盲目建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武冈新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强调应尊重当地实际情况,力求在满足实际商业功能的基础上,整合处理功能与环境,探索了富有特色的新商业步行街空间的方式和策略。希望对步行街建设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夏伟.商业性街道的评价体系建构——生态学的启示和方法.[硕士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
[2]刘刚松.商业步行街外环境照明设计研究.[硕士论文].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