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

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

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以人为本

Abstract: the design basis of real estate is often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the project to provide planning design, therefore,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become preliminar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all sid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real estate projects in the planning to adapt to the market development changes demand to meet consumer grade and spending power, in this case design to build more colorful buildings.

Keywords: real estate projects; Planning and design;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1.1规划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在方案报建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方案已经确立,设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有序,因此此阶段的项目设计管理在执行组织结构、质量控制、资源管理、项目知识积累等方面与方案阶段有所不同。在这几个环节中,中间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是关键,工程设计负责人对项目的成功运作起着关键作用。在选定设计单位后,要对实施项目设计的工程设计负责人进行资质考查,审查其主持设计工程项目的图纸质量,对其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在中间过程质量控制中,要依据设计院的进度安排进行相应的中间成果控制,保证成果的质量。

1.2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产品设计研发阶段规划建筑设计管理和造价控制的指导目标是同一的,都是基于市场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和以项目定位为导向的多方位控制。在设计研发阶段的管理过程中,规划建筑设计是将市场需求产品的特征从项目定位的文字、概念状态完成建筑语言化的描述,形成指导工程施工的图纸语言,是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阶段。造价控制是以投资决策目标和项目定位为指导的项目开发全过程造价控制,产品设计研发阶段是造价控制力度最强、成本节约权数对大的阶段,产品设计一旦完成,从项目造价形成机制上说,项目成本已经基本确定。

产品设计研发阶段规划建筑设计管理和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两者相辅相成地互动作用。规划建筑设计是造价控制的计价依据,同时也是造价控制的对象之一;造价控制是规划建筑设计的成本边界,也是创造高性价比产品的推进因素。规划建筑设计的管理特征是按基本建设程序中规划建筑设计程序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各个设计阶段的工作节点,优化设计,给予适时评价和反馈,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管理是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造价控制的计价是多次计价方式,其计价阶段是跟随着建筑设计阶段进行的,造价控制节点就是规划建筑设计控制的节点,造价控制是针对各个设计阶段过程和成果的控制,控制的目标是设计的内容,导向为基于产品定位的成本目标。两者分别从造价和设计的角度在经济成本上和产品形态上进行同一目标,两个方面的控制。从本文的分析中可看出两者相辅相成地互动作用共同实现项目定位的目标是可行的。

产品设计研发阶段规划建筑设计管理和造价控制的互动管理机制在实施中需要形成制度化的业务管理流程,互动的管理思想必须形成制度化的业务流程才能够在开发过程中执行,业务流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修正,在制度上纳入到各级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形成从上至下各级人员的管理共识。

2.房地产项目规划应具备的标准

2.1首先要满足感官的舒适性

感官的舒适性包括建筑外檐立面,园林规划等方面;其次是便利性。配套设施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也是一个标准。有些配套设施是不是多余,住户能否付担得起,这是一个是否经济的问题。配套设施是否实用,是否有前瞻性,满足未来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这些都是开发商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房建设计过程中,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要与设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商量,必要时,房建单位要派驻工程师与设计人员一起参与设计,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房建工程师可及时向领导汇报寻求解决方案或意见,就设计规划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寻求解决方法或意见,以便于下一步设计的继续。在中标设计方案调整过程中,需重新研究和确定这些概念,如总体人口规模、交通方式选择、停车比、人车分流、容积率、建筑层高及分期建设等。项目的商业设施摆在什么位置,要让住户感觉到便利,使小区居民在购物出行等方面享受了到便利;第三,是园林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国外有些小区做的就比较好,绿地可以随便进入,参与性强。第四,配套设施的经济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也是一个标准。有些配套设施是不是多余,住户能否付担得起,这是一个是否经济的问题。配套设施是否实用,是否有前瞻性,满足未来小区居民的生活需要,这些规划都是房建单位应该重点考虑的。

2.2协调各方关系

高水平、善沟通的设计规划对于规划设计,房建单位从市场的角度考虑的事情比较多,而政府主管部门更多地是从社会、生态、经济、环境等因素来考虑。在双方关系的协调上,政府部门应明确哪些是应该管的,而且必须要管好。而房建单位在规划设计上也要有更多的自,房建单位必须清楚自己能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内对规划设计可以做出调整。同时,要相信市场力量会促使开发商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开发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符合市场的要求,符合消费者的品位和消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建造更多的多姿多彩的建筑。

3.规划的技巧

3.1以人为本

楼盘建成是让人住的,要住七十年,业主花几十万上百万买一套住房,你必须对住户负责。许多规划设计在简单潦草仓促完成的同时,给住户留下的是长期的隐患。如小区主入口在主干道上,人车混流;而主入口旁边不远又是一个红绿灯十字路口,一旦红灯亮起,排队的车辆即可一直排到小区主入口,假若旁边还有公交车辆的车站,可以想象将来小区业主的车辆出入会遇到多少麻烦!把车辆入口改为另一个地方,做到人车分流。这些细节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有大隐患,万万不可等闲视之。“规划方案无小事”,一个细节留下麻烦,住户会抱怨一辈子。这种细节就显示出设计师有没有从用户的方便舒适角度考虑问题,只是简单地从平面布局的美学效果出发做设计,犯了一条大忌。

3.2拟定规划大纲

项目定位是一个项目的根本大纲,框定了规划设计的方向,背离定

位就会做出完全不能用的方案。如定位是中小户型的白领社区,价位适

中,档次中等,但如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中庭园林景观设计,做出几千

上万平方米的中庭,在里面布置什么“地中海”、“爱琴海”、“波罗的海”,

连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加上喷泉、叠水、几个水幕墙,这就完全是顶级豪

宅的景观设计!我们粗略计算一下,每平方米的造价要几百元,而物业的

运转费用更高得可怕,这样一个中档小区,向业主收取的物业费是很有

限的,而单只是水景的运转费用,一年就需付出几十万元!谁来承担这笔

费用?这就是设计师背离项目定位的情形。

3.3选好建筑师

建筑是缺陷的艺术,大楼建好,交工验收后,总留下不少的缺陷和不足。有的设计不当,影响使用;有的设计考虑不周,使发展商的良苦策划难以实现。发展商以赢利为目的,设计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房的销售及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从一开始就应该选好建筑师。选建筑师的原则:不重关系重能力;不重价钱重质量;不单看单位,还要看个人(业绩、经验、当面交谈)。发展商与建筑师在相互信任、彼此依赖的基础上着重注意如下:建筑师必须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增强理论;建筑师必须有组织协调能力,并在设计过程中记录下所有重要的谈话内容、方能明确发展商的观点和意图;开发商应当给予相应宽松的创作环境,应尊重设计的专业性,不要盲目加以意见,左右设计师。

3.4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为提高项目的附加值,增加销售卖点,为后期客户带来便捷、舒适的生活氛围,项目配套公共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人们的生活不仅仅只是买个房子睡个觉,还需要买菜,购物,娱乐等等一系列的其他活动。而项目的公共配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需求而设置,因此,房地产开发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时应根据项目地块居住人口的数量,合理设置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要求数量合适,分布合理,以便方便每位小区居民,同时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后期管理和经营的相关问题。

总结

纵览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发展脉络,就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其距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为此,在今后的房地项目规划设计方面依然需要我们做更为深刻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 园林规划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35

为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出了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新时期新人类的教育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学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引进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园林设计规划的理论知识,而且亲自体验设计规划发散思维的过程,体会创造、创新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在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教师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引进具有很大价值,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任务驱动模式来尽可能提高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完成某一个特定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相比于传y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实现了“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最终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任务驱动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三部分。不同部分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作用,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这一流程,从而保证该模式在提高授课效率方面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在任务驱动模式中,任务的设置是核心,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个优秀的问题或任务不仅与课程教学内容、目标相一致,同时也能够更大程度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理解、分析并完成任务的欲望,符合探索性学习的特点。

二、任务驱动模式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是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十分重要的设计类课程之一,它在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计等学科。教学的重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实践做基础,进行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定,是很好的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具体的应用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项目任务

任务驱动模式的核心是“任务”,一个优秀的教学任务需要尊重学生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避免任务过于新颖、难度过大。同时,任务要符合整体教学框架的需求,最好是从总目标中分出的若干小目标之一,符合课程教学学时要求。当然,由于职业学校往往同校外企业存在联合办学关系,因此可以将实际的园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拿到课堂中来,供学生练手,这种真实的训练项目往往比利用校园、公园等园林绿地进行的虚拟设计项目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确定具体任务之后,学生为了达成任务,需要将任务划分成若干阶段。以某地一处小公园为例,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公园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第二阶段是根据要求完成小公园的总平面图、植物配置图、植物施工图、鸟瞰图、景观设计说明书等成果。

(二)实施任务计划

在确定任务主题和划分任务实施阶段计划书之后,学生可以正式开始实施任务。根据任务量的不同,可以采用自主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可以分组完成任务。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自主完成任务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加全面的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分组协作完成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赋予设计项目更多的创新点。

以分组写作设计为例,教师在项目实施之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并选出小组负责人,要求小组其他成员需要在负责人的引导和分配下共同完成设计工作。项目负责人作为小组的主要领导者需要根据任务计划书完成小组成员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到设计实践中来,避免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

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需要进行现场勘查,校外项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如果进行实地考察存在困难,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图片文字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实地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项目场地现有的建筑、植被情况以及场地的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实际考察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事物来构思设计要点。实地考察之后,小组成员需要整理场地资料和现有的植被、建筑情况,交流设计想法,共同讨论设计要点,并以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要求为依据确定整个场地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教师在学生整体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全局,发挥检查督促的作用。

最后,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完成场地设计初稿,并通过教师指点和组内讨论的方式,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细节,形成最终版本,并制作展板和图纸集,汇总最终的提交成果。

(三)效果评价阶段

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展示环节,展示的内容包括设计效果图、设计构思和设计过程。在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代表需要指出项目的亮点,对取得的成绩给予适当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创新的动力,同时还要指出规划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进行反省,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设计能力和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在评选活动的最后,教师和学生还要确定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并做好作品的归档保存工作。

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工程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前言:在工程建设中地形图测绘是基本前提条件,占据了重要地位。测绘是对地理以及地理空间中所分布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采集、分析、描述等,测绘具有前期性、基础性的特点。地形图是将地表自然、人为建筑等属性信息以及地理空间位置,按照标准规范绘制成一定比例的图示,并标明数字、名称标注位置、距离、地名等所属。

我们通过地形图可以全面掌握某个地区的地面起伏状态、坡度的变化、各种各样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交通状况、河流的流向分布等,在各种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都必须对所拟建地区的情况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调查。利用我们所掌握熟悉的地形图测绘知识,从中获得各项工程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一、地形图测绘

一般的工程建设通常可以划分为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都需要提前做好勘察测绘工作,了解工程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必须有的资料要素包括地形、地质等,而在其中,最为主要的地形资料就是地形图。且测绘工作的成果,一般都是以地形图的形式所呈现的。所以地形图的测绘设计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要

求:

a. 地形图的精确准确度必须要满足设计额需求;

b. 适当的选择地形图的比例尺;

c. 要有快速的时效性,测图的范围合适,出图的时间要快。

另一方面,地形图的质量好坏也是关系到工程设计的成败,它决定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在整个勘测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详细测绘地形图,务必要做到精度、准度、速度这三个度。二、地形图在各种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所起的作用

在各种各样类型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形图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对河流或者江河而言,要兴建水利工程需要全面整体的规划,还要有全流域的比例尺地形图,大小为1:50000~1:100000;对于水系的某个大型枢纽工程规划设计,最为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坝址以及建坝以及上游所淹没的面积与后库容量等,因此所选择的地形图比例尺大小为1:10000~1:50000;在大坝初步勘测设计中,应选择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形图,详细设计的应为1:2000~1:5000;另外,在工程施工阶段,可选用测绘为1:1000的地形图。关于城市的规划设计、矿山的开发利用等不同设计阶段需要选择不同大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一项工程从总体规划设计、初步的设计、详细的设计、施工设计所需地形图比例尺大小应该是由小到大。

随着测绘图的比例尺增大,相应的工作量也会加倍的增加,因此费用也随之增加。(1:500是1:1000的2 倍)例如:1:1000,19000 元/ 幅、76000 元/km2;1:500,9300 元/ 幅、

148800元/km22.1 地形图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中的应用

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多样。我们兴建河坝、港口、码头等水利工程,是为了能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因此,在水利工程中为了能合理有效的选择水利工程的位置和分部,以便使兴建的工程能发挥出最大效益,需要在全河流域中,结合比例尺为1:5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以及河底纵断面图与水面,来研究河流地貌的各个特点,探讨水库的面积,并最终确定各个主要水利枢纽的样式以及先后建造的顺序。拦河坝是所有水利枢纽工程中的主要工程之一,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坝址所在的位置。在建坝过程中,为了确定日后建坝成功后所建成的水库将淹没的面积和范围,确定哪些工矿企业、城镇以及耕地被临时或永久淹没,拟定出相应合理的防护措施,设计码头和航道位置,居民的迁移工作,制定水库库底的清理以及交通路线的改建,计算出水库总库容和有效库容,规划设计水库库岸的防护保护,都需要制定各种不同精度大小的地形图。2.2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所有城市的规划建设也需要利用地形图,首先在确定某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时,需要用到各种大小不同的比例尺地形图。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若是缺少了地形图,设计人员就无法确定各种道路工程及相对应建筑物所在的相应位置。例如,可以用比例尺大小为1:2000或1:500的地形图作为选择工程地址的根据以及有关总图设计的地图,设计人员需要在图上选择位置、放置各种施工设施、量取距离及高程,同时确定定向及坡度以及工程的定位,从中计算出工程的费用以及工程量等等。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若要做出合理准确的设计,必须全面掌握自然地理资源以及精确的经济情况才能进行。2.3 地形图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还包含了隧道与桥梁工程。大规模的桥梁隧道工程往往是铁路工程上造价高昂的关键性工程,首先应综合考虑地貌地质以及水文来确定工程位置,再来决定与工程连接路线的走向与位置。

对于大型桥梁建设施工而言。首先需要在现有1:10000至1:5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研究设计,然后需要实地进行踏勘,详细的了解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及水文状况,若是有多个桥址提出时,需要进行商讨研究。在经过详细谨慎研究及审批之后,先大致确定其中少数的几个方案,再进一步进行比较选择,这是桥梁的初步规划设计阶段。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测河流的流速流向水下地形以及大范围的、比例尺大小为1:2000~1:10000的桥位方案平面图以及小范围的(通常情况下来说,在测量河流的宽度时,应该到河两岸的最高洪水位高程2米以上,在测量河流平水位时期的宽度应该在上游位置,大约1.5~2倍,)比例尺大小为1:500~1:5000的桥址地形图。平面图是用来确定桥位和桥头的引线,以便来选择施工场地以及导流建筑物位置。地形图主要是用来设计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用来估算工程的数量和费用问题。

除了大型的桥梁工程之外,对于中小型的桥隧工程来言,通常会因为工程的造价不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是先确定路线的位置及其走向,然后再来考虑地形与地貌以及土石方的数量和桥头、隧道口,线路坡度与曲线的半径等种种因素,最后确定的是隧道和桥梁的位置。2.4 水下地形图的设计与应用

水下地形图是用来描绘水底的地形起伏变化的一种地图,主要是用等高线来表示。水下面的地形图同时还包括水深图和海图。水深图是描述水底深度的分布情况,主要使用等深线来表示的。海图是一种采用了统一的编号,来在海域进行大范围勘测的一种地图。

水下地形图的应用极为广泛,主要应用在已经建成的港口回淤防治建设、开发国家深水岸段和沿海等等。除此之外还适用于港口、桥梁、沿江河公路、码头以及铁路工程建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上水产养殖以及海底深处资源的勘察探测开发及海底隧道;江河湖泊的整治及水库区域治理等。

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具有以下特殊性:一是水下面的地形是不可见的,因此只能选择均匀的布点,而是不是选择它的特征点。二是水下面的地形测量勘探工作,应及时观察勘测水位的变化,因为水面的高程是在时刻变化的。

因此,水下面的地形测量工作就是测量水的深度以及船的平面位置。三、结束语

在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中,地形图不仅适用于前期的设计阶段,也同样会应用在后期中的工程验收及施工竣工中,这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规划设计。如果没有精确无误的地形图,规划设计是无法进行的。因此,无论在何种类型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都要做到对地形的详细勘察测绘,并准确的做出地形图,才能使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奥运会场馆;建设规模;决策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81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6-0724-03

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中国来说既是一个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短期内新建和改造近百个体育场馆,不仅能够促进体育设施的快速发展,也能给建筑业快速提高规划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水平提供一个契机。为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而大规模建设体育设施,在北京的城市建设史是第一次,其组织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开放系统工程。

从2001年7月申办成功到2008年8 月正式举办,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分为前期准备、全面建设和完善运行三个阶段。2001年底至2003年底为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组建筹备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战略目标和工作计划,开展场馆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和启动市场开发;2003年底至2007年7月为全面建设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为陆续开工和基本建成比赛和训练场馆、相关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制定赛时运行计划,开展多项赛事筹备工作;2007年7月至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为完善运行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为通过在奥运会前举办一系列体育赛事,测试场馆和城市设施配套条件,演练赛事组织管理和城市保障工作,使全部筹备工作逐步就绪。

1控制奥运会场馆建设规模问题的形成

从上述筹备工作进程可以看到,场馆设施建设是奥运会筹备中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项工作,也是其它各项筹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北京奥运会从筹备工作的前期即开始了场馆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

2007年初,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重点加强文化、体育等大型公共建筑建设标准的编制,完善项目决策依据。规范和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管理,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建设规模,原则上在初步设计等后续工作中不得突破。在实践中,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前期工作是按照这样几个步骤来完成的:

1) 根据奥运会基本赛时使用要求进行场馆建筑方案设计。

2) 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开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场馆建设规模(包括主要使用功能、建筑面积和建设投资)。

3) 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建设规模进行场馆建筑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由于控制场馆设施建设规模的关键是控制建设前期工作规模,上述“环环相扣”的工作步骤,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控制场馆规划设计阶段的建设规模。

有效地控制建设规模是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建筑面积和建设投资是构成场馆设施建设规模的两个主要指标。其中基础指标是建筑面积。因此,控制建设规模的关键是控制建筑面积。

在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规划设计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批准了各场馆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据此,各场馆设施初步设计建筑面积和建设总投资不得超出已批准的建筑面积和建设投资控制数。

由于场馆设施规划设计是一个由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的逐步深化过程,因此对使用需求的满足只能随设计深化的程度来逐步落实。在方案设计阶段,由于场馆设施建设项目仅在可研程度,目的是解决建设立项问题。场馆设施的各个赛时使用者尚未到位,各方面提出的使用需求还较为笼统,多在需求分类层面上。对建筑面积的测算主要采用按照既往同类经验值进行框算的方法。到了初步设计阶段,场馆设施已立项,各赛时使用者已明确。他们不但会从各自负责业务工作的角度强调各自需求的合理性和重要程度,而且往往还会提出新的需求,以尽可能地使自己负责业务范围内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相应在场馆设施初步设计阶段,各赛时使用者提出的需求内容细化、数量增加、范围扩大。使用需求的膨胀通常会引起初步设计建筑面积大大超出已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控制指标。

在所有赛时使用功能需求不可能得到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如何对其进行区别分类、合理排序,在已批准的场馆设施建筑面积范围内解决全部使用需求?这就构成了控制奥运会场馆设施建设规模的问题。

2应用决策分析方法控制奥运会场馆建设规模的基本思路

运筹学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过程体现了人的决策思维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与综合。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字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用于解决在实践中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问题。层次分析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便于决策者之间彼此沟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方法。

奥运会场馆设施建设前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而前者是场馆决策,后者是组织实施。因此,应选择规划设计阶段作为控制建设规模的研究对象。

在奥运会场馆设施的规划设计阶段,主要赛时使用者已经基本明确。这些使用者对未来场馆设施使用功能所提出的要求,就构成了奥运会场馆在规划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赛时使用功能需求,即规划设计阶段的需求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对场馆设施建设规模的构成产生重要影响。使用需求的无限膨胀引起场馆建设规模的扩大,而不合理的建设规模又不能为奥运会举办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因此,研究解决好赛时使用功能需求与场馆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之间的矛盾,使场馆建筑设计实现对使用功能需求合理分类,区别对待,才能有效地控制场馆设施建设规模。

应用层次分析法控制奥运会场馆建设规模的基本思路:

1)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选择场馆规划设计阶段作为决策分析系统,以场馆建设可研报告确定的建筑面积作为总目标,弄清规划设计阶段的所有需求影响因素。

2) 按照区别是否必须在设计阶段解决,是否可以综合考虑的原则对所有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甄别,找出场馆规划设计阶段引起建筑面积扩大的真实影响因素。

3) 对真实需求影响因素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数学模型,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

4) 结合奥运会赛事组织和场馆建设实际工作,建立判断准则的数学矩阵。以赛时使用需求、赛后经营管理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建设投资作为影响因素重要性的判断准则,分别计算出不同的权重数据组。

5) 进行数学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总排序。

6) 运用计算结果对真实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控制场馆规划设计阶段建设规模的对策。

3应用层次分析法控制国家体育场规划设计阶段建设规模的探讨

3.1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将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留给城市的宝贵遗产和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将举行开、闭幕式和足球、田径比赛,可容纳观众91 000人(其中临时坐席11 000个)。奥运会后国家体育场将成为北京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的重要设施。

在国家体育场规划设计阶段,国际奥委会、国际田联、国际足联及其它有关组织机构都对国家体育场的奥运会赛时使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同时都强调各自需求的重要性并努力使之实现。随着规划设计阶段的深入,开、闭幕式设计、安保、交通、观众服务等赛时使用者逐步明确,各方提出的赛时使用需求更加具体并不断膨胀,达到12个方面之多。

但国家体育场的建设规模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就已经确定为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同时国家体育场的建设还必须考虑赛后使用要求和在可研报告确定的建设总投资内限额设计,因此,膨胀的使用需求与已确定的建设规模之间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实际工作中,奥运会组织方在“穷尽需求”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大量赛时使用要求由于缺乏相应的甄别和制约机制,曾一度引起国家体育场初步设计大大超出已批准的建设规模。通过采取措施虽然进行了压缩,但在建设过程中又出现了“反弹”。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来合理地确定国家体育场在规划设计阶段所面对的各种需求影响因素,并将这些需求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程度进行排队,在建筑功能设计中对它们区别分类,合理优化,是有效控制国家体育场建设规模的基础工作。需要寻找一个科学可行的理性方法来解决。

按照区别是必须在设计建设阶段解决,还是可以通过赛时组织或搭设临时设施来满足,以及是否可以对使用要求综合考虑的原则,可以将国家体育场面对的12方面需求因素甄别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运动员和赛事管理人员需求、观众需求、贵宾需求、新闻媒体需求、竞赛技术需求、竞赛服务需求、安保交通需求、临时设施需求。

目标层G:是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即对应于不同条件下的需求影响因素排序。

准则层C:代表三组不同条件,即要达到的建设目标和制约条件。

措施层A:经过甄别归纳出的8个真实需求影响因素。

在国家体育场建设规模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使用需求。可以看出,对上述8个方面使用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区别分类,合理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目标评价排序问题。由于评价排序的对象都是定性的,评价的过程可以尝试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问题,通过建立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图1)来求解。

按照上述模型所生成的判断矩阵,经过运算得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对影响因素重要性最终排序结果分析如下:

在国家体育场规划设计阶段,如果以满足赛时需求为主要目标,运动员及赛事管理使用需求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其它各方面使用需求因素。因此在国家体育场规划设计阶段的诸多赛时使用需求中,应当选择运动员及赛事管理使用功能需求作为建筑功能设计的首要满足目标。

如果分别以赛后经营管理和满足已确定的建设投资控制数为主要目标,则相应的需求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情况也会发生改变。但是运动员与赛事管理需求因素和观众需求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仍在最前列。这意味着即使以满足国家体育场的赛后经营管理和场馆建设总投资为目标,也必须将运动员与赛事管理及观众的赛时使用要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种情况下,赛时临时设施需求的重要性就明显上升。这意味着在考虑国家体育场赛后经营管理需求和控制建设总投资时,可以通过减少场馆永久建筑和设施规模、增加赛时临时设施设置的措施来兼顾赛时使用、赛后经营管理和降低建设成本。

3.2几点思考1) 从国家体育场的应用尝试可以看出, 在奥运会场馆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可以采用运筹学多目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数学模型对所有赛时使用需求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以达到在建筑设计中对功能需求合理分类,区别对待,有效控制场馆设施建筑面积,进而控制建设规模的目的。

2) 应用层次分析数学模型进行排序计算的结果,与当初国家体育场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反复纷繁的讨论后,采用定性方法选择的以赛时使用需求作为建筑功能设计首要满足目标的实际做法是一致的。但采取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简捷易用,效果直观,而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便于在场馆设施规划设计阶段参与讨论的各赛时具体使用者之间采用量化明晰的方式彼此沟通,并提高工作效率。

3) 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还可以区别以赛后经营管理作为首要满足目标和以控制建设投资作为首要满足目标的不同情况,通过对各使用需求重要性程度的不同排序,对场馆设施建筑功能设计的不同结果进行模拟。分别计算出兼顾赛时使用需求、赛后经营管理和控制建设投资这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结果和相应需要采取的措施。从而使奥运会场馆设施在建筑功能设计时实现多方案比较和设计优化。

4) 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奥运会场馆设施的规划设计,在分别选择以满足赛时使用功能需求、赛后经营管理需求和控制建设投资作为主要实现目标时,运动员与赛事管理需求和观众需求在所有使用需求因素中均排在首位。这反映了奥运会比赛场馆设施的建筑功能设计首先要满足体育功能,也与体育建筑设计建设的基本宗旨相一致。5) 在以满足赛后经营管理需求作为主要目标和考虑控制场馆设施建设投资时,可以采用大量搭设赛时临时设施的方法来实现奥运会场馆设施赛时赛后的转换。这为综合考虑场馆赛时赛后使用,和根据不同场馆建设项目的情况,采用不同资金来源渠道来满足赛时使用要求提供了多种实现对策,也为控制场馆建设投资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6) 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和工程实施的时间表明,组织这样一项庞大复杂的开放系统工程,如果仅仅固守于已有的常规模式和主要靠采取行政手段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及时破解实际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大量新鲜问题,就无法完成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充分认识体育运动赛事组织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性、多样化特点,尊重客观规律,深入分析实践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去创造性地工作,不断完善组织实施方面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这里探讨的虽然是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前期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而且随着2007年场馆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这一应用系统决策分析的方法也没有机会回到奥运会场馆建设工作中去具体应用了。但是对于今后其它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如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运会、城运会),以及类似大型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筹备和设施建设管理,是否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反思和借鉴呢?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2008年奥运会北京地区31个比赛场馆基本情况(2005年2月版)[R].北京: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2005.2.

[2] 《奥运工程设计大纲》编写组.国家体育场奥运工程设计大纲[R].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2002.

[3]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视觉秩序法;规划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城镇化的现象,为了使我国的城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更加美观,相关的城市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现代的城市规划的方法即:视觉秩序法。视觉秩序法是当今现代城市设计科学方法论体系中的具体方法之一,是当今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高度等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关于城市的规划设计,我国的一些相关专家进行了研究,并且对视觉秩序法进行了概括,虽然专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还是比较缺乏相关的比较系统的理论,视觉秩序法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存在着运用的思路不清晰、运用的前提不充分等一些问题。

一、对视觉设计法的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把序列视景分析方法、视线分析方法、视觉秩序分析方法看作是一种设计的方法,确实,这几个名词的意思大同小异。视觉秩序的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格塔式心理学的“完形”理论,这种理论适用于视觉设计的方法主要是因为,一般来讲城市空间体验的整体是由运动和速度相联系的多视点景观印象复合而成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是由多个视点的景观印象简单的叠加组成的。据相关专家研究,人们最主要的了解信息的渠道就是人们的眼睛。有了这两个理论作为支撑,视觉秩序法具备了充分的科学性前提。

运用视觉秩序法对城市进行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充分的了解城市的空间特征、城市的地形特征,同时利用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视点对城市的空间进行仔细的观察,与此同时,应该在事先准备好的城市平面图上及时的标注出视点的具置来,准确的记录下实景的具体情况,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分析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应该注意景观周围的环境、空间的艺术感和构成方式。通常情况下。记录的主要手段就是拍摄研究对象的序列照片、勾画出透视草图或者通过电脑建立模拟的模型。视觉秩序法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方法,也就是说过它的每一个阶段、程序不能颠倒着来,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达到对整个分析结果的控制。

二、视觉秩序法运用的前提和过程

1、视觉秩序法运用的前提

其实运用视觉秩序法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少,在对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加深人们对城市空间视觉环境景观的理解,因此这种设计方法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任何一种设计方法并不会对所有的城市都适用,都会有一个适用的前提和条件,视觉设计法也有自己的适用前提和范围。视觉设计法是一种研究环境景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它的关注点在于研究的对象给予人们的视觉体验,因此,这种方法大多应用在对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的环境景观、视觉景观要求的规划设计中。

2、运用的过程

在前一部分提到视觉秩序法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的设计方法,它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能相互颠倒,前一个阶段运用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下一个阶段的结果。整个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设定视觉秩序标准、选择视点或者视面、规划多方案比较的视觉分析、确定并优化方案四个阶段。总之,只有对各个阶段的分析方法进行控制才能够达到对整体的分析方法的控制。

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当地的景观条件设定合理的分析标准。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对视觉秩序法的研究,对基地的环境景观要求提出了三个标准,主要包括:建筑的侧立面应该顺应地形的走势,只有让建筑和当地的地形相吻合,建筑物才会更加牢固,建筑物在整体上也才会显示出统一的趋势,从而避免了零散的情况的出现。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物排水的需呀,对建筑物的高度应该进行一定的控制,使建筑物从高处向低处滑落,这样还可以形成比较丰富的景观层次。另外,建筑的平面布置应该和当地地形的等高线平行,人工的建筑环境应该尽量适应当地的地形条件,不能够对当地的地形进行随意的改动,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当地的地形可能还会呈现出一种指状交错的态势。建筑物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使建筑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同时,建筑的正立面应该尽量减少对背景的遮挡。在风景区建设建筑物,应该尽量减少建筑物对风景的遮挡,如果非常有必要建设高大的建筑物,可以采取错落的点式布局,这同样可以充分体现出风景区景观的优美。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视点或者视面。设计者应该根据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和交通路线的特点,选择一个最能充分反映人们在现实中感受到研究对象的主要角度的关键点作为视觉秩序分析的视点或者视面。视点必须具有代表性,最好选择在人流集中和便于观察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使设计更加合理。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会提出多种建设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按照原来设定的环境景观的标准,对多种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在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尽最大努力构建可能成立的所有的方案,也就是说达到方案的穷尽性,选择最佳的规划设计方案。

视觉秩序分析方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确定方案。在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之后,应该确定一个最佳的规划设计方案。但是这并不是代表着方案的设计到此为止,应该对确定的方案进行优化,按照设定的视觉环境景观的标准,同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优化。

我国的视觉秩序分析方法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因此,为了能够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更加合理,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对国外的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环境景观需要达到的标准,在这种前提下应该保证这种标准具有个体性。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的地形特点,对视觉秩序分析的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出来的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提高我国建筑的整体水平。

总结

在城市的设计中运用视觉设计法具有一定的节段性和逻辑性,只有在各个阶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设计,才能使最终的城市规划达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能够使各个阶段都能够科学的、合理的进行设计,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使视觉秩序分析过程的四个阶段充分的实现环境景观标准设定的量化性、视点或者视面选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多方案比较的穷尽性和方案优化的综合性。为了能够实现这几个目标,设计师还应该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过度依赖于自己的视觉感受,如果对自己的视觉感受过度依赖就会造成分析的结果缺少对社会和人们的活动因素的考虑,这样城市设计就不能很好的反映现实的视觉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 张如林,卢新宇,陈伟明.??基于特色要素的城市设计探析――以杭州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J]. 规划师. 2009(04)

[2] 聂璐,张远.??庐山风景名胜区南山通远园门规划设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