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机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商业化改革与农户资金需求高度分散之间的矛盾在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进程中,银行的商业化体制改革要求银行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来判断其经营行为,从金融部门看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从中国农村发展的需求看则应该另外评价。因为,商业化的正规金融机构是不可能适应农户由于高度分散并且兼业经营而提出的资金信用需求的,商业银行和小农经济这两方面的对接有问题。我认为,农户经营高度化分散是其根本特点,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也确实要求其追逐利润,规避风险。所以,银行和农户任何一方都没有对错之分。
目前的问题是,农村资金的短缺使之成为极度稀缺要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问题不是农户资金需求不足,也不是政府不想加大农业资金投入,而是市场化取向的银行商业化改革必然要求其退出农业。
农户的资金需求一般具有分散、小额化、周期长、风险高、不易监督的特点(文秘站:),银行如对其贷款,利润就比较低。而任何银行它所追求的利润只能来源于相对有规模效益的贷款。因此,这就导致了资金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不对称。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没有办法了解农户的贷款需求,农户也不可能拿出详尽的贷款报告给银行,不可能走目前的金融程序向银行申请贷款。此外,农户没有资产抵押条件,即使可以用土地抵押,银行也难以收回这种隐含农民社会保障的抵押品。实际上如果不使用特殊的或暴力的手段,就连高利贷者也难以收回农户借款时的抵押品。
从近几年对农户的整体调查情况来看,农户的存款增长幅度大于其贷款增长幅度,因此有大量资金从农村流出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表面形式就是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吸纳农村的资金有所增加,银行给农户的贷款却是减少的。农民的信用需求能够从银行和信用社得到满足的只占到24,连四分之一都不到,这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假设:市场化导向的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然结果是其退出农村信用领域,银行的资金供给与农户高度分散的、自给自足和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性需求与生产性需求混合在一起的、小额的、周期长的、风险高的、监督不易的资金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体制不对称,其严重结果是导致农村资金要素匮乏。
作为龙头要素和最具组织作用的要素——资金,它如果退出农业,就会导致任何力图加大农业投入的政策措施都不能落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良好愿望只能落空。这就会引出一个问题:在整个国家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的同时,农业经济无法实现市场经济。这怎么来解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调控的是什么?它是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作用之下调控那些递减的要素,使那些边际收益可能递增的要素替代那些边际收益递减的要素。
那么什么要素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呢?很明显,是劳动力要素,而资金要素是过度稀缺的。因此就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在农村搞高利贷是最赚钱的。资金要素的边际效益是上涨的,但由于银行资金供给与农户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资金没法通过国家金融部门进入农村,因此农村成为资金要素过度稀缺的一个领域。土地要素也不能增加,因为它是人均占有的,而且由于土地承担农民的社会保障,所以土地要素的流转比例低。因此,尽管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效益降为零,甚至是负值,它也当然不能被替代。
因此,我们说,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发调控资源,在农业生产领域很难发挥作用,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农业结构更有可能会出问题。当我们的政策取向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思路上的时候,农业、农村经济所遇到的困难与这种政策取向的善良愿望之间似乎就出现了不相一致。
中国的农村经济问题不能靠外资来解决九十年代后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靠外资不断增加来维持的。
那么,农业经济的发展能不能靠外资呢?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因为,外资是不会投向高度分散的、自给自足和半自给自足的、生活性需求与生产性需求混合在一起的、小规模的、周期长的、风险高的农业经济的。因此可以说,既不能按照城市经济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也不能靠外部市场来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
简单地强调用市场化的路子来调整农业结构可能走不通,因为单纯开展“农业”的结构调整已经走到头了,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导致农业主产品的成本在“天花板”价格(国际价格)之上,此后小农经济条件下惟一能够维持农业简单再生产的内在机制,是农民在家庭经营内部自己把劳动力的收益降为零,甚至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对农业的一切政策设计,包括政府对农民直接进行补贴,其效果都不可能明显。
农村政策研究应该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从以往的经验看,一方面我们认识到,市场化的制度最早是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被借鉴的,那时候的城市仍然在维持计划经济;并且由于政府对农村采取休养生息的让步政策,放开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因此,农村的市场经济制度并不是被设计好、被推行下去的,实际上是在农民作为利益主体的条件下,自发地与农村传统制度结合,才发挥了市场的作用。
另一方面,后来农村发展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则与城市改革从原来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部门垄断体制以及在国家大规模对外开放进程中部门垄断与国际资本结合有关。这显然已经导致农村经济外部环境发生根本改变。以往的教训表明,再单纯地强调农业的市场化改革解决不了农村经济的复杂矛盾。如果政府真的想扶持农业,必须从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放开某些垄断领域,让农民合作经济参与进来。
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的深入讨论第一,中国农村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必须用适宜小农经济的思路来解决农业问题。
首先要看到,我国的小农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其投入产出比下降为负值其实是个必然的过程。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就不能照搬西方,而东亚小农经济社会模式的基本政策安排——东亚模式——是更值得我们借鉴的。东亚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对农民合作社采取特殊政策放开农业外部规模经营。因为纯粹的农业生产没有规模效益,政府对农民进行补贴又由于交易费用太高而不可能补到每个单一的农民头上,因此,只能靠农业外
部规模来补充农业内部收益下降的损失,政府只能是放开与农业相关的领域,让农民合作经济进入。与农业相关的这些领域包括:农村信用、保险、生产资料购销、农产品的加工,以及农副产品的批发等。所有这些农业生产外部经营领域都能形成规模、产生利润,而惟独种植业产生不了利润。外部合作经营所产生的收益必须通过合作社内部收益分配补贴到种植业上去,否则东亚小农经济从事的农业就很难持续下去。
其次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要针对那些有组织的合作社,而不是直接投给农户。这还是由于政府与单个农户的交易成本过高。近年来提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税费改革等政策都是以为政府可以与九亿农民进行直接交易,其实五十年的经验教训证明这是做不到的。政府能做的是,对农村的投入和补贴不是用于部门或者部门下设的企业,而是直接用于农村基层合作经济组织。比如,政府对合作社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投入,政府投入可以计股(政府股权甚至可以占到50以上,保证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被私人占有),但不能拿回收益。政府股权收益只能通过合作社内部分配用于农业生产补贴和农村公益事业开支。
不过,即使我们采纳了东亚的合作经济模式,也仅仅意味着我们其实将小农经济条件下必然不断推高的农业生产成本消化在其他涉农行业领域返还的利润之中,而这并没有解决农业规模不足的根本问题(美国劳动力人均土地面积为八百多亩,中国仅为四亩多,相差二百倍),中国的农业依然无法与国际上的规模农业去抗争。
第三,现在必须尽快启动城市化,否则就很难解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也难以带动国民经济整个一盘棋的发展。
这已经是被政策理论界自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谈了十五年的老话题。按说已经没有再讨论的必要,当务之急似乎只是如何操作的问题。但是,如果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放眼全球”,如果考虑到二十一世纪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我所做过的关于加快农村城市化的一切分析,就变得几乎没有意义。因为进一步的分析是,如果按照一九九八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定义的将来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中国所能够扮演的,只能是以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最低价格的一般制成品的角色的话,其结果可能要求我们只能像当年搞工业化资本积累那样维持城乡二元结构,才能保证劳动力的低成本,否则追求高增长的中国经济就走不下去了。
关键词:市场经济;非货币型;农村合作医疗;路径
一、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困境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全货币化的筹资方
式不符合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筹资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完全货币化的筹资方式,客观上脱离了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由集体来承担,个人只承担一小部分,而且一般不用交现金,而是以“工分”的形式从集体经济的收人中扣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方投资,强调三方的责任,但在广大中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筹资难度相当大,尤其是农民个人自筹的那部分资金。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由于其市场化程度低,集体经济不发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少,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无力支持合作医疗的最低基金筹集。对于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个人来说,尽管每年不少于10元的参保金的数额不大,但对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说,经济落后,交通又不方便,七沟八梁一面坡,几年进不了一回城,一家几口人,叫他们每年拿出几十元现金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确非常困难。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中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很难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总体原则是正确的,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而言,仍是一种“富人”保障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富人”才能缴得起合作医疗保障金,而真正需要保障的穷人,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因收^过低,缴不起合作医疗保障金,而无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给予的合作医疗待遇。但当“参合率不能轹时,强迫命令就出台了。“新合医”成了政府对农民施惠的代名词,农民成了被动的受惠者”。这不仅不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突出对经济弱势群体保护的—般陛原则,而且在医疗公平性方面易于两极分化,富裕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多数贫困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同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自愿参加制度必然形成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群体,针对体制外人员侵蚀体制内资源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难以避免。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筹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曾在农村合作医疗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集体经济组织基本解体,缺少集体经济支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筹集失去了这一稳定可靠的保障基础。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忽略了农村集体经济这个稳定可靠的保障基础,从而直接导致了其运行的持续性难以为继。
二、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特点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
(一)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特点
1.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货币收入低下。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生产收入主要来自各种农产品等实物收入,其中一部分由农民直接消费掉,剩余部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交通不便的影响,很难通过流通转化为货币来形成农民的货币收入。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人,其中西部l2个省区为1305万人,其人均年收入为668元。而他们的大量农产品却因为交通不便运不出去而卖得非常便宜,有的甚至烂在地里无人收购。比如,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岳宋乡有一个叫木古坝山寨,那里的茶叶是绝对的绿色产品,可是1斤茶叶只卖到2元钱,如果拿到城市卖,绝对可以卖到50元以上。木古坝的1斤茶叶在城里可以换到l0斤杂交稻种子,城里的1斤杂交稻种子在木古坝却能换到8斤茶叶。
2.市场经济落后地区货币经济缺乏,实物经济普遍存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尺度,其作用应该是与实物经济的运行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是为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正常运行服务的,其总量和构成都应该与实物经济相适应,而不应该脱离实物经济独自运行。因为货币脱离实物经济而独自运行虽然可能使个别经营者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但对整个社会生产来说,不仅没有增加任何东西,而且还可能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指向错误的方向。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的运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与实物经济的运行脱节,具有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运行轨迹。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多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近50%为实物收入,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给自足为主。
关键词:市场经济; 水利建设;农业生产。
灌溉之利,田之大本,农业丰收源于引水,成于输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大江大河,人饮,环境等与水直接相关的重视远远重于对农田建设的投入,虽然我们时刻都在讲必须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推广节水工程,科学用水,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作为非政治任务的农田水利工作在政治口号下显得力不从心。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必须以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为引导,充分认识地域性变化对水的要求制定适应性的政策、方针,同时改革现有农田水利在市场中所处地位,正确划分市场体制下农田水利公益性性能,再有就是发挥市场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一、菏泽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菏泽市属鲁西南地区的一部分,全年平均降雨量达1000多mm,但降雨量过于集中,造成春旱夏涝,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于是,菏泽地区建成许多蓄水、引水工程,所有这些水利设施的管理都是依照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拥有谁主管的原则进行管理的,一般来说:支渠以上的设施都是由供水单位自行管理,但支斗农毛渠(直接进入农田)却是由乡镇、村、组建设与管理,这里所讲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指支渠以下的建设管理。从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和建设效果来讲,新建项目没有一项,毁损却十分严重,使得设施总量不增反减,再者灌区内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加速水利设施完全丧失输水功能。具体表现三个方面:
1、经济利益中下的水利设施完全失去经济的扶植,农民对水利不再用"公益"去认识。
(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洙赵新河、东渔河等河流10万多人义务投劳、上工修建的三边工程,兴建于七十年代。其支渠建设也相应配套,但之后,几乎没有更多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冲激下,要想有更完善、更配套的水利建设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每一处建设都关系经济,没有钱寸步难行。在国家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在一些防洪工程上,再加上镇乡财政和农民对水利的狭隘认识,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块,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2)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多年来新建设的调水、分水、提水、排泄设施在疏于管理的同时,也遭受着人为破坏。一些值钱的设备被地方组织变卖,或被人盗窃。这与人们对水利认识的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当然更多的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3)水质污染,渠系自然损毁严重。在洙赵新河流域,仅有洙赵新河工程为当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但由于渠系途经长,渠系所经之处有群居地、工厂生活垃圾、生产排放物等,甚至农民生产剩余物、畜牧排放物和死尸等,都很自然也方便地污染着洙赵新河水。灌区人饮用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不需处理直接饮用洙赵新河水,中下游人民到了"谈水色变"却又无奈的地步。另外,水利工程发挥的好坏最关键还是要建设。支渠工程年年建年年修,功能却一年不如一年,渠道淤积堵塞,堤毁渠亡。人们对工程建设仅有一点信心更是到了绝忘的极限。
2、管理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1)虽然现有的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三边工程,土沟土渠,渗漏十分的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建设却没有停止。始终保持着每年的彻底掏沟(渠)、除草、蓄水,呈现的是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的状况,基本实现灌溉自流化。可是现在,市场开放了,经济也发展了,原有的划段管理,分级管理、受益管理模式,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于是,沟渠内杂草从生,淤沙满沟,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把庄稼种在沟渠里的现象。在洙赵新河流域,因为支渠以下管理不善,造成水涝与水旱,于是有上游淹死,下游之说。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呈现分割状态,无法发挥水利工程整体配合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每户人在产业结构上各有不同,造成用水季节和用水量的不同,出现水利设施功能的发挥不同步现象。靠整体发挥效益的水利设施,在独立系统下就失去原有的功能和自身的发展,其结果是水库失修,河渠干涸,工程毁坏。
3、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抑制水利建设的进程。
在水利灌溉区域,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么一种与时不俱进的现象。一是受益户对水利建设不再有义务建设和自觉交纳水费的观念,农村的义务工已成为历史。二是村级基层干部有力无法使,干涸的村级财政无法保证水利建设中的正常开支,招投标的工程建设更是一纸空文。另外,水利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是水费,而在洙赵新河流域140万的水费,每年收取率不足70%。收取的水费除去管理费、手续费,所乘费用根本不能维持正常的水利维修与管理,更不用说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经济,靠现有农田水利状况是无法保障的,但一边要发展,一边却又在退化,这不是十分矛盾吗?分析其原因可以为我们改善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计划经济的思想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得到保证。首先是思想认识发生偏差:
(1)一是国家财政投入比例小。近年来,国家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或者环境保护,把资金投入在防洪工程和稳定项目上,极少把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就菏泽市来说,农田水利资金仅限于水毁工程和节水配套工程,争取的资金也因为这样那样地被分割不少。二是地方乡镇与村组对水利建设投入不够、认识狭隘。按分级管理原则,支渠以下一级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由这一级的政府负责,其建设投入也由其承担。但说到投入,无论是乡镇还是村组都是入不敷出,即使能向上级争取资金,地方领导都会为自已建政治功绩,修建一些地方民众最直接最受益的事,如修建公路、建设集镇等。决不会把这些本不够宽余的资金投用于不见功德又不能立马见效益的水利建设,那水利建设怎么办?村组依赖乡镇、乡镇依赖水管单位,水管单位又按分级管理原则,如此循环……。
【关键词】耕耘机;技术方案;推广应用
引言
田土耕耘田间机作业是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人工耕地脱粒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随着农村农民外出务工多,农村劳力紧张的状况,农村对微型耕耘机的需求更为迫切。当前,微型耕耘机品种较多,性能指标各异,适用性不同,为此,内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所与四川兴明泰机械有限公司成立成立课题组,联合开发研究了一种适合四川丘陵地区使用的EM型系列微型耕耘机,以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要求。
本文论述了微型耕耘机研究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推广应用前景等内容。
1.技术方案
EM型系列微型耕耘机以178F、186F、187F系列风冷柴油机为配套动力,变速箱和行走箱为工作机,通过齿轮直接将动力传递出来。变速箱采用两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倒档采用插入式直齿啮合,行走箱采用两级锥度齿轮减速。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将本机型设计为两个前进档一个空档及一个倒档。两个前进档的好处是:根据地形及土壤情况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耕作速度,以达到最佳耕作效果,增加倒档是为了在遇到耕作死角无法前进时,可以用倒档将机器倒回开阔地,用倒档再配以其它附加机具可实现多功能耕作,如抽水、喷淋、开沟起垄等。为减轻整机的重量,但又保证强度及可靠性的情况下,变速箱采用铝合金材料,行走箱采铸铁材料。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采用改型的摩托车用湿式摩擦离合器进行离合。这样做的优点用采用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农机上,一是性能可靠,二是节约成本。
2.主要技术特征
2.1标准化
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企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是联系科研、设计、生产使用等方面的纽带,是产品质量可靠的保证。在研究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视产品标准化的建设,并贯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提高终端产品的品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用户。EM型系列微型耕耘机同样秉承四川兴明泰机械公司标准化这一最大技术特征,打造标准化高的产品品牌。
2.2 EM型微型耕耘机标准化率
全机总项数:245,标准件项数:90,标准化率:36.7%。
2.3 基本参数的确定
耕耘机发动机功率与土壤的地质坚实度,含水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发动机功率设计依据是土壤坚实度为850kPa,土壤绝对含水率为25%,植被密度800g/m?与基本参数。经初步计算、额定功率定为4kW/3600r/min ,12小时持续功率为3.7kW/3000 r/min ,燃油消耗率为314g/kW.h,油消耗为6.8g/kW.h,根据以上发动机基本参数,选定市场上流通的F178风冷柴油发动机。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最大耕深≥ 10cm,平均耕深10cm。
2.4 与国内同类技术的比较
根据市场调研及样机试验得出:国内微型耕耘机快档转速一般在100rpm~160rpm之间,慢档在60rpm~80rpm之间,倒档在40rpm~50rpm之间。根据这样的要求并结合所使用发动机的额定转速以及各箱本的结构对各齿轮的齿数及模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进。
3.总体技术方案的确定
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把开发项目确定为“EM型微型耕耘机”后,课题组派出技术人员对西部地区生产微型耕耘机的几个厂家的微型耕耘机和以汽油机和柴油机为代表的两大派别厂家进行了对比研究,再带着以上问题对微型耕耘机进行了专门调研。
在微型耕耘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为了认真按照国家质量法和标准化的要求,课题组制定了“EM型系列微型耕耘机”企业生产规范,作为生产和检验该产品的依据。该规范参照JB/T10266.1、GB/T10266.2中微型耕耘机技术要求条件及试验方法的有关章节,作为指导检验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产品生产要求,对微型耕耘机的安全性能和主要技术性能及产品结构进行实地调研,并征求了部分商、农机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对市场该类产品存在的大架强度不够、行走箱受力结构不合理、机体质心漂移、离合器防护罩螺钉紧固困难、扶手操作手感欠佳等问题进行了逐项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其改进方案,对有些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其生产工艺、工装夹具、检验方法及生产手段制定了严格的方法和规定。
4.技术成熟度
内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所长期致力于农机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技术开发能力强,四川兴明泰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通用柴油机及终端农用机械产品的民营企业,在发动机装配和研发上有独特的优势及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开发和生产耕耘机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耕耘机研制过程中,利用兴明泰公司现有的生产质量控制手段及设计思路移植到农业机械上,结合农机生产实际情况,选定微型耕耘机这一项目,充分吸取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优点,研制开发出具有兴明泰特色的EM型系列微型耕耘机。此款微型耕耘机不仅在强度与平稳性方面作出了很大的改进,而且在设计上比传统的微型耕耘机有了重大的突破。
5.推广应用情况及市场前景
5.1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农业机械化快速崛起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措施,是农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涉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个环节,发展农业集体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农业机械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广大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加,广大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力,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渴求越来越迫切。只有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需求。
5.2 EM型系列微型耕耘机适应市场需要
根据目前微型耕耘机产品生产和使用情况的现状,课题组人员分别到重庆市的江津、永川、壁山、涪陵和我省的武胜、广安、梁县、南充、西充、阆中、苍溪、巴中、广元等进行调查研究。走访了农机销售商和用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观摩了部分耕耘机的现场操作,倾听了农机使用户对农机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品和功能性能要求,亲自参加了农机事故现场分析会。经过调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EM型微型耕耘机的特点我省及西部多丘陵的地貌特点吻合良好,适宜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上、下),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实用机械设计手册》(上、下),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院编, 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
[3]《旋耕拖拉机基本设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4] JB/T 10266.1-2001 微型耕耘机 技术条件.
[5] JB/T 10266.2-2001 微型耕耘机 试验验方法.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突飞猛进,刺激了我国农机刀具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因为耕地面积巨大,农机刀具的消耗量较大。据统计,2013年对于我国农机刀具企业而言,农机刀具工业总产值和刀具工业的销售产值分别达到858488.3万元和817846.2万元,其中东北在农机刀具占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农机刀具的质量良莠不齐,科技含量低,价格高低不等,以低质低价产品为主,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因价格昂贵推广阻力较大。本文以高效农机激光农机刀具在东北市场推广为研究对象,以实践的真实感受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机刀具在东北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高效农机刀具在东北市场的竞争状况,对竞争者情况和消费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营销策略。
2农机刀具在东北推广的现状
东北目前刀具销售额大约1亿元,其中高品质刀具占比不足5%,低端的农机刀具约占全国总量的40%,每年消耗钢材18万吨,浪费严重,耕作中需更换三四次刀具,导致农耕效益低下。农机刀具附加值最高的高效激光农机刀具产量不足2千吨,只占约1%的份额。但在发达国家,目前高效的农机刀具已占刀具的主导地位,比重达50%。国内一些普通农机刀具生产企业,进入东北三省的时间比较早,如津旋、旺亨、全球等刀具企业,在漫长的发展中已经在东三省占据了比较大的市场。目前,东三省农机刀具销售只是停留在初级的销售阶段,在客户使用刀具的过程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提出解决方案,没有把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里面。另外,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通过一些农业机械展销会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少借媒体的方式来把自己的产品宣传到用户那里。
3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在东北市场竞争状况
东三省的普通刀具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牌:津旋、旺亨、津钢。普通刀具大都处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适应性、耐磨性也比较差,从发展角度看在刀具市场中不会走太远。高品质刀具市场保有量很小,为高效农机刀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将会成为农机刀具市场的一枝独秀,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在东北市场的竞争状况。
3.1东北高效激光农机刀具的需求量
首先东三省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种植的作物以玉米为主,机械化水平高,农业机械的发展增加了刀具市场的潜力,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东北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农业机械的发展,这对农机刀具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激光刀具应运而生,按每亩消耗1片计算,那么现有耕地2亿亩,每年可消耗2亿片高效激光刀,市场前景巨大。
3.2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在东北市场的份额
目前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普通农机刀具品牌也很多,占据东北市场的农机刀具品牌主要由以下几个品牌构成,津旋、旺亨、阿尔法等,其中津旋、旺亨在东北经营多年,拥有大量的经销商和商,并以产品价格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获得了广阔的市场。随着高品质刀具的兴起,普通农机刀具在东北市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这种高效激光刀具在用户那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
3.3东北高效激光农机刀具的供货渠道和供货周期
高效农机刀具对供货渠道和经销商管控严格,为了保证经销商的利益和市场,一般是每个市最多设两家经销点,经过两年的考核才给经销商权,另外为了减少流通环节,让利给经销商和农民,厂家都是直接供货,没有中间商,因此这种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只能在指定的经销点买到,这点短期内不利于市场推广。由于这种高效农机刀具是由生产厂直接发货,一般走的物流是公路运输,供货的时间相对长一些,要求经销商做安全库存和确定订货提前期,确定每年的销量,做一个最优订货量和订货的时间点,以应对在农忙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4对东北高效激光农机刀具消费分析
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应用先进的处理工艺,寿命比普通的高3倍,刃口单面合金,越用越锋利,与普通农机刀具相比,可以为农户节约燃油,另外每个季度不用换刀,节约农民朋友大量的宝贵时间,高效激光刀具寿命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钢材。
4.1对东北用户需求的分析
东北地区的高效农机刀具的购买量和购买行力受到用户的习惯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性能不太了解,对价格比较敏感。由于高效激光农机刀具的成本是普通农机刀具的成本两倍,价格较高,客户在对性能没有全面了解之前,很难接受价格这么高的农机刀具,因此经销商的市场推广能力用户的购买行为受产品的技术要求和用户的购买技术影响,技术要求高时用户就会购买质量好的产品,购买者的技术水平高时,可以充分的挖掘产品的使用潜力,使产品物有所值,而技术水平不够高的购买者,就会一味的谈价格问题,忽略产品的性能。用户也受产品的价格影响,用户愿意质量好的产品,但是价格一高用户就会购买普通农机刀具。
4.2对东北种植区域的分析
黑龙江、吉林、辽宁是我国粮食的主产省,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种植区域主要集中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耕地面积广大,土地集中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以耕松的作业方式为主,农业结构中,玉米种植占主导地位,有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全国耕地面积不断的递减的情况下,东三省的耕地面积有增无减,而且一些荒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这为高效农机刀具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4.3对经销商的需求分析
随着东北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型农机具数量呈上升的趋势。另外,由于普通刀具的寿命短,容易变形,弯断率比较高,而且利润较低,所以经销商推广积极性不高。最后,东北地区的经销商一般经营农机配件时间比较长,对刀具质量的鉴别能力强,顾客资源丰富。以上几点都为高效激光农机刀具的推广提供了机会。
5高效农机刀具在东北的营销策略
推广高效激光农机刀具需要调动所有的资源力量,特别是东北地的经销商,通过当地的经销商可以进行关系营销,以此来构建营销模式。同时也需要借入相应的网络和媒体平台进行季节性的定点营销和推广,特别是在农忙的时候,可以搞一些刀具的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机手来购买高效激光农机刀具,让高效激光农机刀具的品牌深入用户的心中,在用户那里树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推动高效农机刀具快速发展。
5.1高效激光农机刀具产品及品牌策略
高效激光农机刀具要想在东北地区获得快速的发展,必须做到产品的大众化、普及化,努力克服普通刀具的缺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发展战略,以农户作为广大的消费者,实现消费的大众化。同时也要建立自己的高、中档产品线,满足不同层次农机用户的需求,从农户的实际消费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实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尽量避免低质产品,一定要注意保护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5.2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在东北地区的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
构建什么样的网络推广和营销模式,取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用户需求因素。根据实际调研,可以把高效激光农机刀具需求分为一般耐磨产品需求和特殊产品需求。一般耐磨产品是只适合在地理环境不太复杂的情况下使用,如地里面没有太多的石头,只是克服普通产品易损耗的特点。而特殊产品一般适合用于东北山区和丘陵地区,石头比较多,普通刀容易弯断和变形。因此这俩类产品在推广和营销的策略上有所不同,耐磨产品要做到覆盖面广及农户购买方便,特殊产品必须只在东北地区固定的山区和丘陵地区销售。在推广手段上,高效激光农机刀具网络推广和宣传应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采用WBS精准营销模式这种高效农机刀具营销网站主要是通过产品推介和企业介绍,帮助企业和东北地区的经销商推广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SEO和手机APP查找这种高效刀具,特别是一些农户,可以使用手机直接预定这种高效刀具,并且通过APP参与活动,这样可以使用户通过网络交流和网络参与,与企业和经销商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5.3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在东北的价格策略高效激光农机刀具在东北地区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价格体系,东北地区的农机刀具价格一直是以普通刀具作为参考,由于普通刀具的价格比较低,占领东北的大部分市场,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的现象突出,满足消费者低层次的需求,因此高效激光农机刀具作为刀具中的高端产品,必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一个比较符合消费者心理预期的价格体系,严格管控经销渠道,控制经销商的数量,避免彼此之间打价格战,利用高端定价,打造企业产品形象,刺激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欲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