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一体化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设计;一体化教学;构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81-02
一、引言
焊接检验教学一体化,是理论与实际的融合,教师教、学生学、动手做三环节的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很好的融合。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了教学设计思想,将一门课程的理论内容、实训内容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这种一体化教学使理论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强。一体化教学也充分贯彻我校学习方针“适应市场、以人为本、技能至上、质量第一”的特色教育模式。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理念设计
本课程设计紧紧围绕焊接检验方法为目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实用性为主要特征。在课程设计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体现以实现内容为中心、以课程设计为依据、以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加强实训后总结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先理论后实践、先教后学、先学后做的模式。
(二)课程的建立
为实现一体化教学目的,我们将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知识到实训结束、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渐提高知识难度。焊接检验课的教学目标可分为基础知识目标、阶段实训目标和实训总结目标,内容如下。基础知识目标:基础知识紧跟现代焊接检测技术发展的步伐,强调应用性,及掌握各检测方法为主要教学目的。阶段实训目标:通过完成单个焊件或多个焊件的检验项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开展检测活动,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在检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检测中如出现问题项目小组先讨论,如不能解决,再由全体同学讨论,最后教师作总结,使学生对实训过程产生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实训总结目标:通过实训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检测设备,并能准确地判断出工件的缺陷位置以及缺陷的种类。对不同的工件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一体化内容
根据焊接检验课程需求,我们将焊接检验课程重新组合。重新规划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将教学的重点始终定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焊接检验课程细化后的教学内容、对应课时和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四)教学一体化
我们使用学生熟悉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每堂课都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来组织教学。在讲解中,教师以实训内容为主提出问题,在解决每个问题时,首先让学生配合教师一同操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检验过程。然后再对该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完成课上实训的内容。这样的教学组织体现了“做中学”的指导思想,使教、学、做能够紧密结合,达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效果。
1.课程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考核方式等过程相互结合起来,相互贯穿。每次课堂教学均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目标,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本节课学习目标展示给同学们,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师讲解完成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检测,遇到不懂的和不会的知识向教师提问,教师再进行讲解,围绕该任务目标组织各种教学环节,进行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讲解,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回忆课堂中的知识点,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
2.综合实训。学生提前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做好资料搜集和检测方法的设计等一些操作前的准备。在实训课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实训,使学生有团队精神共同完成项目,学生现场实际操作,教师指导,遇到相关知识和技能点教师先进行提问,提问过后进行讲解,技能中需要什么知识就讲解什么知识,在哪里遇到问题就在哪里讲解,每次教学都要培养学生一个具体的应用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一体化。课程考试评价是检查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总成绩统计充分体现以实训成绩为考核中心,具体考核方法如表2所示。
三、结语
本课程将改革思路充分体现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体现了“教、学、做”的指导思想。教学焊接检验的课堂实训与课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中融入实训内容,在实训中融入课堂的内容,学生能很好地巩固知识,拓展知识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连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9,(5):28-29.
[2]张伯敏.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换一个问法学生会豁然开朗。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工作页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那么,工作页提问当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笔者曾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瞄靶心
射箭打靶要瞄准,目标要对住中心点,设问亦当如此。当前,一体化课改主张的就是:要打破程式,冲破藩篱。那么如何“破”呢?笔者以为可从“瞄靶心”入手。一体化教学的“靶心”主要有二:一曰重点,二曰难点。技校学生是具备了一定文化基础和社会经验的群体,应打破程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工作页中问题的提问应根据课标及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笔者谓“瞄靶心”。
1.扣住重点
抓住了重点,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目的也基本达到了。平面铣削课题,其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阅读、讨论、查阅,在大体了解课题的相关工艺知识等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探讨本专业平面的铣削、垂直度及平行度的铣削等基本加工内容。笔者让学生通过查阅,讨论回答工作页中的问题并展示,从而激起他们对课题内容的学习兴趣。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
2.抓住难点
所谓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比如工作任务“定位块的铣削”,特形槽铣削的具体加工方法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呢?笔者设计了这样两种形式(问题):一是通过看视频,二是看图册及实物对比。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兴致盎然地讨论开了。研读后同学们各抒己见,热烈大胆地交流,从而顺利掌握了特形槽的加工步骤。“瞄靶心”之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但须难易适度,巧而不死,只有这样,才是有主攻目标、有针对性、有激发力,也有实效。设问之“靶心”瞄得准,无疑是切中肯綮,正中要害。
二、牵牛鼻
牛鼻子是牵引的关键处,如将学生乐而好学、勤奋钻研精神比之“牛劲”,那么教师的设问当如何才能牵动学生学习钻研的牛鼻呢?笔者以为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牵牛鼻的方法也有不同。课堂设问要能牵动“牛鼻”,就必须有针对性。技校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已从初中阶段的依赖性,开始转向“独立性”“开放性”,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尤其高中毕业的技校生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大多能举一反三,敢于假设,严于论证,他们对老师的讲授已不轻信盲从,课堂上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从而找出新路,挖出新意。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常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牵动学生思考这“牛鼻”,这样既可增强其思维深度,又可发展其思辨能力。在同学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推出几名代表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这时教师不能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带着钻研探讨的牛劲,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前进,学生自觉独立地分辨正误,积极大胆地探究质疑,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牵牛鼻,非扯牛尾,踢牛腿,抽牛后,“牵”不同于“拉”和“扯”。前者之牛是主动的,只是顺着“牵”而走,而后二者之牛则是非常被动的,甚至极不愿意的。故课堂提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才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会有较良好的效用。
三、扔石子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工作页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是否真的“全懂”“没问题”呢?有经验的教师,常会提出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平中见奇,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典型工作任务“定位块铣削”,初做时,学生产生一种“一览无余”的错觉。教师提出:“平面铣削很容易,一看就会,你同意吗?”这一问犹如在一潭微波不现的静水里投下了一枚小石子,随即激起阵阵的涟漪――热烈的讨论。扔石子是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满足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设置一种让学生可望而又可及的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并没有全懂”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不断深入探求的心理流向,从而使“做中学,学中做”向更深更广的境界推进。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矛盾,创造一种“愤悱”的心理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疑窦丛生;创设问题情境,激起认知冲突。正如陈献章所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当然,这石子不宜过重过大,虽然有句名言叫:“难啃的骨头才有嚼头”,但问题的设置,最好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否则教师还须“引猴上树”或“架桥搭梯”,那还得有另外一番功夫。
四、点豹斑
成功的教学往往是点“一叶”,而能使学生“知秋”之至,成功的课堂问题设计,往往能“四两拨千斤”。点豹斑,是指课堂问题设计,应通过“一斑”以引出“全豹”。“定位块的铣削”,通过对表面粗糙度质量的设疑,可引出铣削用量的分析,从而让学生把握课题的中心。一个课程通过一处设疑,点示豹之一斑,顺势而下,牵动全文,为学生理解课程开辟了一条蹊径。
五、抢占制高点
关键词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房屋设施设备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61-02
理实一体化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反映实际工作流程,不仅关系到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效果,还是衡量高职教师在课改中开发课程能力、评价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指标。
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典型的项目为载体,是一种集理论传授、实践操作、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它注重工作过程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获得与实际工作相类似的职业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这样注重实践技能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就需要通过与企业紧密联系、深度合作才能完成。教师应该在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实际工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研讨,确定授课内容。往往采用项目化和任务化的形式来推动各环节的学习过程。首先要科学确定典型的项目,并考虑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如循环递进式、并列式等,在合理安排学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各项目工作任务(包括子任务)。
下面就以高职房屋设施设备管理这门课程为例,具体阐述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1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该课程主要对应工程管理岗位、物业管理岗位、房地产估价岗位以及楼盘销售策划岗位,并为后续发展储备必要的职业技能。设计思路上要通过典型的项目任务来推到教学活动,最终要使学生具备识读设备施工图图纸,熟悉设备基本性能,对设备系统进行检查、验收、竣工交接、管理和维护的能力,使在校学生尽早建立良好的职业感觉。
2 课程内容设计
采用3个典型工作项目和18个工作任务,项目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内容循环递进。
课程典型项目的设计
项目1:中街北苑多层住宅项目(30学时)
项目2:盛华苑高层住宅项目(18学时)
项目3:中乾商务写字间项目(16学时)
课程典型项目的子项目、任务和子任务的设计
项目1的子项目1:建筑给水、排水维护工程(18学时)。1)识读给排水系统施工图(8学时):阅读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给排水平面图;识读给排水系统图;识读给排水详图。2)维修、养护给水、排水系统(10学时):接管、验收给水、排水工程;排除给排水管道的跑漏滴渗、堵塞、等故障;更换给排水管道;更换给水附件和卫生器具;制订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方案。
项目1的子项目2:建筑采暖维护工程(12学时)。1)识读采暖系统施工图(能看懂图纸)(8学时):阅读采暖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采暖平面图;识读采暖系统图;读采暖详图。2)维修、养护采暖系统(4学时):接管、验收采暖工程;排除采暖管道的跑漏滴渗、气堵等故障。
项目2的子项目1:建筑给水、排水维护工程(2学时)。1)识读给排水系统施工图:阅读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给排水平面图;识读给排水系统图;识读给排水详图。2)维修、养护给水、排水系统:接管、验收给水、排水工程;排除给排水管道的跑漏滴渗、堵塞等故障;更换给排水管道;更换给水附件和卫生器具;制订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方案。
项目2的子项目2:建筑采暖维护工程(2学时)。1)识读采暖系统施工图(能看懂图纸):阅读采暖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采暖平面图;识读采暖系统图;识读采暖详图。2)维修、养护采暖系统:接管、验收采暖工程;排除采暖管道的跑漏滴渗、气堵等故障。
项目2的子项目3:建筑电气维护工程(14学时)。1)读懂建筑电气施工图(8学时):阅读电气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配电系统图;识读电气平面图;识读电气工程详图和标准图。2)维修建筑电气系统(6学时):接管、验收电气设备工程;处理供电管网老化、短路、断电、漏电等故障;制订电气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方案。
项目3的子项目1:建筑给水、排水维护工程。1)识读给排水系统施工图:阅读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给排水平面图;识读给排水系统图;识读给排水详图。2)维修、养护给水、排水系统:接管、验收给水、排水工程;排除给排水管道的跑漏滴渗、堵塞等故障;更换给排水管道;更换给水附件和卫生器具;制订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方案。
项目3的子项目2:建筑采暖维护工程。1)识读采暖系统施工图(能看懂图纸):阅读采暖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采暖平面图;识读采暖系统图;识读采暖详图。2)维修、养护采暖系统:接管、验收采暖工程;排除采暖管道的跑漏滴渗、气堵等故障。
项目3的子项目3:建筑电气维护工程。1)读懂建筑电气施工图:阅读电气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配电系统图;识读电气平面图;识读电气工程详图和标准图。2)维修建筑电气系统:接管、验收电气设备工程;处理供电管网老化、短路、断电、电气设备漏电等故障;制订电气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方案。
项目3的子项目4:通风与空气调节维护工程(14学
时)。1)识读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8学时):阅读空调施工图设计说明;识读空调平面图;识读空调系统图;识读空调系统详图。2)维修、管理空调系统(6学时):接管、验收空调工程;维护空调用制冷系统、管道和设备的防腐及保温;制订空调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方案。
本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紧扣工作实践,着重强化能力培养。
3 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实施不断深入,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地点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发展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挑战,值得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伟.建筑学专业建筑设备教学改革初探[J].南方建筑,2006(3).
以往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是以教学大纲的形式作为教学文件的,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已经悄悄地取代了教学大纲。在课程标准中,不再包括课程重点、难点和时间分配,而是规定了课程的性质、应达到的标准和教学内容框架,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教学大纲规定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而课程标准规定的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评价体系上,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它将学生、教师和课程融为一体,强调过程性评价;而教学大纲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结果考核,评价指标单一。所以我们在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中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条件、课程学习评价建议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性质属于职业技能课,也是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是在学生掌握装饰制图、计算机软件和室内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以胜任装饰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员岗位工作要求为职业能力目标,以此类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多媒体演示、住宅空间设计施工现场观摩、模拟项目操作等手段,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具备较强的住宅空间设计和方案设计图绘制能力,能胜任装饰设计相关工作岗位。在课程内容中,紧紧围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大致划分出理论和实践所占的比例,把理论知识点嵌入到各个项目中进行讲解,挑选典型案例,分配好课时数,再让学生进行实战练习,边讲边练,直至项目完成。在课程实施条件上,对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具有企业一线的经验,能够组织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任务;在教材的选用上,要突出案例和实际项目的训练,开发适合课程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场所上,除了多媒体教室外,还包括校内实训场所,校企合作基地等,以装饰企业为依托,加强实际项目的观摩考察等。课程学习评价上,创新考核体系,把学习过程考核和自主学习考核载入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坚持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标准职业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过程全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针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打分,设置评分标准,避免考试成绩与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相符的高分低能的弊端。
2理实一体化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我院的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中,以小户型、中户型和大户型三种套型为教学情境,精选三个不同的典型案例进行项目化教学,并建立了小户型、中户型和大户型项目资源库,以项目运作贯穿整个课程。在每个户型的教学情境中,又分为若干个小模块,从设计风格的讲解、学生资料收集、项目主体设定、平面功能布局、顶面立面造型设计、构造大样图的绘制、效果图的设计表现,直至项目PPT和展板的制作,每个环节老师都精心讲解指导,学生自主练习,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能力、语言编写能力、设计应用能力、软件制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上得到综合的提高。课程因为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果只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靠老师的PPT和板书,在注册入学制度下的高职院校中,会有许多学生课堂上玩手机和睡觉,课堂效果极差。要改变这种情形,必须教学改革,把我们的课堂变成学生向往的地方。我院在2012年—2014年完成了建筑与装饰实训工场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建设,共投资约160万元,分为“静态构造展示”“动态工艺制作”两个区域。其中“静态构造展示”分为A,B,C,D四个区,A区为建筑室内典型空间的展示;B区为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墙体构造和灯光灯效展示;C区为百变空间、基础结构、钢筋结构展示和家具展示;D区为世界优秀建筑模型、图片和施工图纸样本展示。“静态构造展示”中包含数个样板间,的吊顶、隔断、透明水电墙、多媒体设备等一体化实训室,能满足学生体验,观摩,实际的需要。“动态工艺制作”分为E,F两个区,主要是为木工工艺制作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服务的,而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主要在“静态构造展示”区域内完成。在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中,讲解室内设计的一般程序的设计前期准备阶段这个知识点,首先教会学生与客户交流,在和谐的交谈与详细的询问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完成对客户的性格分析、个人爱好,了解客户对设计功能的要求。设计之前,收集设计对象的相关建筑图纸和资料,现场实地考察,拍照,测量未知尺寸,绘制草图并详细标注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设计概念,确定设计风格,并在接下来的草图构思中进一步深化。我们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反映学生不会测量房屋完成框架图的绘制,因此在此课程中,我们加入了测量的课程,让学生拿着卷尺和测距仪,在我们的实训工场样板间进行实地测绘,进行草图的绘制,通过丈量,掌握草图的绘制步骤、家具的常规尺寸和空间概念,这比在黑板上把家具的常用尺寸写出来硬让同学们进行记忆效果要好很多,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实训工场的利用率。在讲解住宅的有关知识时,我们将课堂搬至实训工场的A区,这里配置了课堂所需的投影仪、写字黑板和供学生上课的椅子,旁边就是开放式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厨房、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的样板间,在这里老师可以详细的介绍门厅、客厅、卧室、书房、厨房以及卫生间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身临其境,体验装修环境和氛围,对所要掌握的内容记忆深刻,普遍表示要比在多媒体教室放图片效果好,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明显地减少了。在讲解界面装饰材料的时候,我们会把课堂移至实训工场B区,在B区沿墙面四周,共有19间材料构造间和10根不同材料的暴露构造的圆柱,每间的地面、墙面、顶面的材料和灯光都有所不同,并且所有材料做成半剖的形式,这些材料的展示立体直观,每间墙面上还悬挂着与该间材料相匹配的施工工艺,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接受材料信息和构造节点。在中央位置,我们同样配置了投影仪、写字黑板和学生座椅,供上课使用。我们还会让学生去收集市面上的材料,让同学做成材料实物展板进行比赛,看谁收集有新式材料,这样通过不同班级收集的材料,B区的装饰材料品种达到了最新的收集,也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在C区的百变空间中,除了一些著名模型的实物展示外,设立了一间约10m2的小空间,里面涵盖了家庭居住空间的所有功能,设立了翻转床等,让学生明白小户型空间的最大利用,在其余空间的顶部,设置了各个方向的吊轨,下面悬挂着布帘,这样可以让学生随意拉出不同的空间,训练学生的空间感;在沿墙的两面,为专业群建设考虑,购买了许多土建基础结构和钢筋结构模型与典型建筑模型,在墙面还悬挂了民清的太师椅,供学生观看。同样,我们在C区也配置了投影仪、写字黑板和学生座椅,供上课使用。住宅空间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通常是1节~2节课程地点安排在实训工场,3节~4节安排在带有电源插座的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项目化操练,教师进行指导,所有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这样也为学校缓解了中心机房的使用紧张。实训工场的建成为住宅空间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从重结果到重过程,淡化终结性考试,强化过程性考核。由于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考核过程中设置了详细的得分体系,并在整个课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好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成绩的量化指标,而且注重学习过程的积累,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意识。
3理实一体化住宅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开发
住宅空间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把处理过的基础理论中核心的东西,先纳入到职业能力中去,再嵌入到项目设计任务中,将基础设计、装饰材料、装饰构造和预算相结合,设计项目按照企业设计工作流程进行综合训练,形成按照职业化标准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建立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课程中,教师必须精选项目,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本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中获得实践教学所需的生动素材,为课程改革打下基础。项目既有典型性,又能实际操作,以典型项目为主体导入课程、打破传统的章节讲授教学模式,按照实际项目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把教—学—做融合起来。为此,在该课程中,以小户型、中户型和大户型三种套型为典型项目,小户型设置了市面上流行的单身公寓,中户型选择了160m2左右的平层和错层住宅,大户型选择了别墅和跃层住宅,每种户型从案例分析讲解直至项目的最后完成,都凝聚了教师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每种户型又建立了户型库,供学生课后练习。这样当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在住宅设计中,至少已经练习了3套~4套的户型设计,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基础。以小户型的教学举例,精选了单身公寓户型,通过相同户型的几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设计讲解,让同学明白设计主题在居室空间中的设计运用,通过具体案例的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对人居空间各功能区域进行设计,对设计风格、家具样式和布局、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进行通盘考虑。掌握常用的人体工学尺度,查阅餐桌餐椅、沙发、床、常用家具、卫生洁具的尺寸,并运用到设计中去。在教学过程中,用事先准备好的户型平面图进行课程导入,把课程设计和项目运作联系起来,在此项设计中,要求突出主题设计概念,以及对餐厅、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然后从项目运作程序入手,教会学生室内设计的一般程序:接受委托项目设计前期准备确定设计概念草图构思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现场施工配合。在接下来的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完成整套的图纸设计,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大样图、效果图、设计说明,要求手绘与电脑相结合。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在亲自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结语
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满足了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中高职教学内容的衔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文章对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一、明确一体化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依据和起点。为了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授课技巧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考虑授课内容的严密性。授课内容的严密性,主要是指统筹中、高职两个教学层次,考虑到两个层次的衔接,实现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是合理定位培养方案,合理统筹中高职两个层次,培养职校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兴趣,深度挖掘职校学生潜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职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是女装产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服装学院通过市场调查、专家引领以及企业一线人员的共同探讨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服装产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中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那么完成任务的关键是什么呢?众多教师认为,是具体操作能力,即能够根据材料选择相应的工具与方法。除此之外,学生的专业技能、规范操作以及兴趣培养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甚至引领服装行业的发展潮流。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制作一些简单有趣的小饰品如抱枕、手机套,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为以后学习设计服装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操作性工作,保证生产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创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在行业的前列。
二、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学校组织中职、高职骨干教师和服装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讨论,制定了系统化的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单项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为了满足中高职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创新与实践。教师在设置课程时,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降低学习难度,减弱学生的逆反心理,保证后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主要包括素质课程、平台课程以及核心课程。每个类型的课程,各个方面都要有具体衔接要求,呈递进关系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服装设计专业比较看重学生的技术与职业素质,一般采用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与制作的方式进行授课,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尊重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切忌急功近利,要做到知识的连贯性和技能训练的连续性。在学习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按照服装款式的简易程度进行排列,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技能培训的连续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学生课程的时间安排也要参照课堂安排,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各个学习阶段的教学任务。同时,服装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电脑的应用,电脑是十分重要的绘图工具。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办公软件,同时由于服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还必须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一定要注意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保证计算机课程贯穿整个学期。
三、制定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职校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是重点培养内容,学生接受长期基础教育后,具有一定的能力素质,这是教学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选择课程内容、编写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参照标准。如何实现课程标准的一体化呢?课程体系的衔接是其中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当制定具体的课程标准,然后再由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师设计教学内容,之后与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实现课程的一体化,为学生体系化的学习奠定基础,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引领时尚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