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的特性

管理学的特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的特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的特性

管理学的特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学;价值;客观性;形而上学;李凯尔特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77-03

一、问题的提出——两种实在

如果没有对实在的二分也不会出现历史学的形而上学客观性问题,但对实在的二分问题李凯尔特是不能回避的,作为一个新康德主义者,他的理论出发点是不言自明的。按照康德看法,“如果人们假定有两种实在,一种是经验的‘现象世界’,另一种是绝对的、超越的或者形而上学的实在(后者作为‘本质’处于现象世界之后),那么事实上就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提出客观性问题。”[1]这样,作为现象的实在与作为形而上学的实在从形式上被分割开来,但二者并非毫无关联,康德以理性的方式将二者关联,但并未取得较好效果。这种人为的将实在二分在李凯尔特看来仍是人的理论假设,是一种理性构想,它引出了所谓历史学的形而上学是否可能的问题,“因此,我们把任何一种假定有两种现实的观点称为‘形而上学的’,其中一种是经验的现象,另一种是绝对的、‘处于其后的’现实。与此相对应,如果科学概念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们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再现了那种绝对的真实的存在,我们便称之为形而上学的客观性。”[1]这样,由以构成经验科学的自然科学和历史学都向着形而上学的客观性推进,自然科学从研究自然现象出发,以普遍化的方法从自然杂多中抽象出客观必然规律,而规律本身具有超验性,是形而上学的实在。历史学要取得同自然科学同等地位似乎必然要向形而上学推进,但历史学却遇到了十分尴尬的问题,历史学及其自身概念是以个别的、特殊的、一次性的方式形成,只能将其局限于现象界。照此观点,自然科学与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也被限定于两种实在的范畴之中,“前者探索真正地真实的、永恒地持续的存在,后者探索变化无常的、始终在生成和变化的现象。”[1] 看来,历史学若不寻找到自身的形而上学基础与自然科学相比便失去与其并立的地位,所要做的工作只是寻找历史学以何种方式达到形而上学客观性。

这里仍然不能否认的是历史学是与价值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历史学的形而上学其实也就是价值形而上学,价值形而上学实现一个根本的路径便是使文化价值去符合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使文化价值建立起与世界的形上“本质”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这种联系从以往人们所认为的本体界走入现象界,历史的形而上学便能建立起来。仔细思考一下,这种路径是否可行呢?黑格尔与马克思分别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视角给我们建立了典范式的理论。按李凯尔特的理论逻辑不难推论到,在黑格尔那里,“精神”在历史之中实现自身,即自由,而这种“精神”是绝对的,因而也便是客观有效的,自由意味着对现实必然的超越,固而历史在自由本质实现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发展开来,在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实现了历史发展与现实的形而上学本质一致性的路径。从另一方面看,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也是为了实现其形而上学本质诉求,从多变的历史事件中抽象出社会发展必然规律作为社会发展的普遍本质,而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寻求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找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这种观点同样符合上述推论,历史现象的展开是受其背后所谓形而上学的“本质”决定的。在很多人看来,黑格尔与马克思在不同层面赋予历史以形而上学客观性,以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研究历史时总以二者的历史观为典范。

由对实在的二分引出的历史形而上学问题必然要在李凯尔特这里得到解决。

二、问题的探究——有或无

上述方式提出问题有无合理性?在研究问题前应对问题本身的合理性提出前提性批判,抑或这样发问,康德所提出的对世界的二分是哲学研究者所要必然遵循的理论前提吗?作为一个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始终绕不过康德,而要创立自己的历史学理论又要绕过康德,所以李凯尔特便产生类似的疑问,“是否历史哲学没有必要试图穿过现象而向世界的最深奥的本质推进,从而为历史概念的形成获得一种客观的观点呢?”[1]历史本身究竟是所谓形而上学的普遍本质的特殊事例还是抛开寻求普遍而对特殊的、一次性的历史事实的研究?无疑李凯尔特是持后一种观念的。

回到李凯尔特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批判中,“在所有的形而上学体系中,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似乎与历史观保持最为协调的关系。”[1]但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并没有比李凯尔特强调的价值概念有更多的对历史的本质成份与非本质成份进行区分实际内涵,在黑格尔那里,历史不过是“理性的狡计”,历史展开自身不过是作为世界本体的绝对精神的外化,反过来历史的发展又向着绝对精神自身回归,也便意味着历史的发展不是任意的,虽然看似有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让人捉摸不透,但其背后的决定力量是人无法控制和改变的,这样,一切的个别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在总体的历史理性运演过程中都显得毫无意义,“它变成为类概念的一个无关紧要的事例,类概念所表现的是世界精神的合乎规律的发展中某一阶段的普遍本质。”这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所表现出来的实质便是为历史确定形而上学的普遍本质,为历史寻找形而上学基础,在历史理性作用之下,处于特定环境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个人及人群只有对自由的向往而无法实现对自由的认知,更谈不上实现真正的属人的自由了。黑格尔如同其他很多哲学家一样忽视了历史领域里的价值因素,这里的价值不是本体的价值,也不是与历史事实相对立而存在的单纯的所谓的意义实体,而是与历史事实结合在一起或历史事实本身就具有的价值属性。但要明确的是,这里的“价值绝不是现实,既不是物理的现实,也不是心理的现实。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效性(Geltung),而不在于它的实际的事实性”[1]。这样,“没有价值,也就没有任何历史科学。”[1]通过对理性自身的“批判”而对实在二分并以此为基础企图建立所谓历史的形而上学,是一种将历史置身于类似自然科学的普遍化方法之中而使历史研究失去其独立的地位的做法,李凯尔特认为:“一种通过理性认识的形而上学实在(经验现实与这种实在有一种通过理性加以认识的关系),恰恰不能给与历史学以它所需要的那种东西,即‘客观的’选择原则。我们也可以说,那些自以为已经认识了世界的普遍发展规律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那种把绝对的现实看作一个永恒的循环过程的形而上学自然主义完全一样,都必然把历史的一次性的过程看作是无意义的和多余的。”[1]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也遭到了李凯尔特无情的批判,无疑在马克思的理解中,历史是沿着一个线性的维度在其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作用之下而连续的、进步的、上升的进程,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对这一历史客观性的系统论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找到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共同的本质即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本身是物质的,在人类的实践基础上,历史以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共同作用方式展开着。马克思也找到了历史发展背后的本质力量和决定因素,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以及发展方向,这些理论在李凯尔特看来也是经不住批判的,具有很大的形而上学性质。“这种唯物史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民主主义愿望 。由于作为指导原则的文化理想是民主主义的,于是形成了一种倾向,即认为伟大人物历史上是‘非本质的’,只有那种来自于群众的事物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历史写作是‘集体主义’的。从无产阶级的观点或者从被理论家们看作属于群众的观点看来;所考虑的主要是一种多半是动物的价值,结果只有那种与群众直接相关的事物、即经济生活才是‘本质的’。因此历史也是‘唯物主义’。这根本不是一种经验的、与价值相联系的历史科学,而是一种以粗暴的和非批判的方式臆造出来的历史哲学。”[1]这样,在李凯尔特看来马克思的历史学也抛弃了价值转而去寻找所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这种方法仍然是受自然科学方法所主导的,企图建立起将与价值相关联的特殊性的历史事实纳入其形而上学客观性的历史学当中。实质上马克思“强调人的价值理想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实践为基石的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前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内在地蕴涵着他对人类社会‘应有’状态的价值理想。在他那里,人类的价值目标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融为一体”[2] 。

当谈到“本质”的时候无法摆脱掉有形而上学的嫌疑,李凯尔特认为,“对历史的文化科学来说,只有那些在其个别性方面对于作为指导原则的文化价值具有意义的事物,才是本质的。”[3] 那些企图使历史事实屈从于形而上学基础的理论是对历史真正本质的误导,从李凯尔特自己的理论前提出发,不难看出其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批判是有失偏颇的,或者认为李凯尔特还没有真正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总之在对历史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进行批判性考察李凯尔特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因此,一种如此地‘建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绝不适于给历史学提供依据,因为形而上学恰恰应当建立在价值的有效性之上。它根本不属于那种以寻求整个世界的理性化——即寻求对形而上学本质获得一种逻辑上明晰的认识——为目的的形而上学;我们在这里只想说明这种形而上学对于历史科学是没有价值的。这一点已经表明,任何一种想赋予历史学以一种与自然科学所说具有的那种形而上学客观性同等程度的形而上学客观性的尝试,都是没有希望的。”[1]

三、问题的反思——价值追问

关于历史的形而上学客观性李凯尔特已得出确定的结论,但仍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沿着李凯尔特思路,无法构建历史的形而上学客观性,“文化科学的方法不能是普遍化的方法,而应当是个别化的历史方法,它尊重文化的个别性和价值内涵。”[4] 而文化科学成为与自然科学相对的独立的经验科学在于其与价值的联系,“价值是文化对象所固有的,因此我们把文化对象称为财富(Guter),以便使文化对象作为富有价值的现实同那不具有任何现实性并且可以对现实不加考虑的价值本身区别开来,自然现象不能成为财富,因它与价值没有联系。”[1]很显然历史学作为文化科学的典型必然要以自身的方法同自然科学划清界限,历史事实正因为其与价值相关联才有意义,历史事实的价值不能体现在所谓历史事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也不能体现在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抽象进而上升到形而上学的客观性层面,而是体现其作为一次性的特殊的现实的价值有效性。这样,价值在现象的层面得以彰显,历史的价值从以往对本体的诉求转向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生活世界,这也体现了文化科学最终归于生活世界。

李凯尔特在其历史哲学中多次提出价值,价值也是其历史哲学的核心,可他并没有给出价值一个让人感到异常清晰的概念,李凯尔特认为,“关于价值,我们不能说它们实际上存在着或不存在,而只能说它们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5]“价值绝不是现实,既不是物理的现实,也不是心理的现实。价值的实质在于它的有意义性,而不在于它的实际的事实性。”[5]这种有意义性是建立在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基础上还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评价中呢?这种价值是超验的还是蕴含于经验之中呢?按照他的理解很显然价值是超验的,经验无法达到对价值的认识,“它们往往在主体和客观之外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王国。”[5]“可见,他的所谓‘价值’原来是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神秘离奇的东西,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虚构,与我们所说的价值根本不是一回事。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连李凯尔特自己也无法把他所吹嘘的这种‘价值’解释清楚,于是只好强调它是超验的,是经验的认识所达不到的,把它置于‘一个完全独立王国之内’。显然,他的这种‘价值’决不能成为历史学家挑选材料时借以区分本质成分和非本质成分的标准,更不可能成为历史学赖以成为一门科学的根据。”[5] 李凯尔特坚决反对有所谓历史形而上学,而其对历史学的价值概念的建构证明他也无法摆脱企图建立某种价值形而上学的命运。

实际上,价值哲学从它初创时并没有摆脱形而上学建构的特征,作为一个哲学流派的价值论创始人洛采的价值论也是以对形而上学体系的探讨为路径的。洛采认为,“我们想仿照我们民族已有的楷模重新加以描述的宇宙不是无所不包的‘宇宙’。那伟大的世界画像的种种相貌特点已深深地印在大众的意识之中,因此,它们就越加生动地把我们引回到我们自身,重新提出这样的问题:人和人类生活(它的持久特征和它的历史在自然界宏大总体中的变化进程)都有着怎样的意义呢?”[6] 在洛采所生活的19世纪中叶,他认为哲学最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便是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人生活的意义即价值问题,“由于洛采果断地提高价值观的地位,甚至将它置于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以及伦理学)之顶端,激起了许多对于‘价值论’(哲学中一门新基础科学)的种种倡议。”[7] 除了洛采,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根据自己的价值理想对现有状态的改造。‘实践’范畴,内在地包含了人的目的性与价值选择。人的需要和对未来的期望与理想、改变现有状态的渴望,或言创造价值和享用价值,是实践的动力和目的。”[2] 文德尔班也对价值哲学有独到贡献,他认为,“哲学有自己的领域,有自己关于永恒的、本身有效的那些价值问题,那些价值是一切文化职能和一切特殊生活价值的组织原则。哲学描述和阐述这些价值只是为了说明它们的有效性。”[7]这样,价值哲学在向生活世界向实践回归与李凯尔特的观点是一致的,李凯尔特对所谓历史的形而上学客观性的反对不证明历史形而上学毫无价值可言,其实只要人类存在,对形而上学的追求就永远不会停止,形而上学本身对人类来说也具有恒久的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凯尔特.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M].涂纪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0-179.

[2] 冯平.重建价值哲学[J].哲学研究,2002,(5):8-9.

[3] 陈树林.文化哲学范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J].求是学刊,2011,(5):36.

[4] 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0.

[5] 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译者前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管理学的特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哲学特征分析阶段性构建

一、企业管理的高度——构建合适的企业管理哲学

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管理哲学,因为哲学基本上就像一只罗盘,能指引企业经营的正确方向,帮助企业迎接挑战,可以获得职工、消费者、社会的大力支持,从而帮助企业追求成功。“爱的循环”的提倡者吉田忠雄是YKK拉链公司的总裁,YKK拉链公司制造的拉链占世界总产量的35%,他将利润分成三份:三分之一是以质量较好的产品以及低廉的价格交给消费者;三分之一交给销售我们产品的经销商和商;三分之一用在自己的工厂。“不为别人得益着想就不会有自己的繁荣。”如果我们撒播善的种子,那么,善还会循环归还给我们的,善在我们之间不停的循环运转,使大家都得到善的实惠。

企业管理哲学不仅仅关系到企业一般的经营理念,而且涉及到企业对内和对外的一种生存的哲学思考,它关心的不仅仅是管理层面的因素,还有企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企业的辨证思维方式,是企业处理企业与社会、员工、顾客和相关利益群体各种矛盾的方法。不仅在国内可以适用,而且在国外也能大行其道。这也正是我们在跨国经营时代所应强调建设具有很强适应性的企业管理哲学的根本所在。

二、中国企业管理哲学建设的必要性

1.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迅猛发展的需求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开展海外投资的条件。中国已被联合国评为新兴的海外投资国,其中一批优秀企业,如海尔集团、上海广电、万向集团、杉杉集团、东方集团等,都已不同程度地走向跨国经营。在讨论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关问题时,笔者以为,中国跨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理念体系构建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它对企业在迈向跨国公司的重大转型过程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更应该强调构筑自己的企业管理哲学和管理文化,以免被别的国家文化所同化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2.西方企业在中国本土经营的成功启示

据统计,世界上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登陆,中国企业面临着全球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和哲学的严峻挑战。加入WTO后,形势更加复杂。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都是具有超强实力的巨型企业,它们有着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世界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进攻势头,使中国处于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的跨国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挑战是中国的企业在西方多国公司面前是亦步亦趋还是自我崛起,这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制度问题,也是一个企业发展高度问题,任何一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好,都会影响中国企业的长久生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鉴西方公司的做法。西方公司不仅愿意采取国际统一的标准化管理,而且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入乡随俗创立相应的管理模式。比如:把人员流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一个不变因素;扩大招聘范围,不只局限于招收名牌大学毕业生,着眼于立足本地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改变过去的一贯做法,减少外国经理的数量,多给中国员工晋升的机会,避免中外冲突;与中国的大学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等。这些做法对于中国的企业怎样在本土各地经营以及走出国门开展异地经营都是很好的借鉴。西方公司在中国经营的本土化成功,直接打压着中国企业的生存空间。如果我们仍一味模仿西方公司的经营方式,不去做挖掘深层的本土和异域的生存土壤的努力,形成一种更能符合中国本土和国外文化的企业文化和哲学,中国公司的生存、发展道路将会变得比入世前更为艰难。

3.体现赋予本民族文化传统特征的内在要求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首先应该是能够充分挖掘与利用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能够建立起符合全体国人的企业哲学。中国传统的企业文化,讲求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讲求道德诚信,崇尚美德,而诞生于西方文明下的西式商业精神,在被中国企业照搬进来时,却忽略掉了一些重要而基本的前提,这使得理念变形的情况比比皆是。况且,即使这种学习不走形,以西式商业精神为视角的亦步亦趋,也很难造就出强大的可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中国企业。盲目照搬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事实上我们有太多的企业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来构筑企业哲学和文化,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找不到自己的特色、地位和方向,其成效显得非常有限。一个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都缺失的企业,它是不可能在国内立足的,更谈不上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三、企业管理哲学的阶段性构建分析

在讨论怎样构筑企业管理哲学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有其阶段性,因此,在不同阶段企业应该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价值追求,给它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意义,否则,我们在构筑企业管理哲学时发挥不了管理哲学的正确引导作用。

在公司创业初期,重要的是生存与扩张,是产品和市场,所以出现了索尼的开拓、独创精神和松下的饥饿精神,也出现了华为的压强精神。但当一个公司的规模扩展到相当程度,即它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或即将成为一种“社会力量”的时候,企业文化和哲学的探讨就被赋予更高更新的含义。对内而言,随着企业的扩大和员工的增加,企业领导者迫切需要一个发挥增强企业内聚力、形成企业思维以统一员工思想、确认工作评价标准、确认接班人标准等作用的企业自身价值体系——即企业的文化体系,对外而言,此时,随着企业在业务过程中触及的社会利益日益广泛,人们已从文化的角度评价其合理性和利益的得失,企业文化中的使命与宗旨、服务精神、社会意义等因素凸现出来,文化又成为对外营销问题,部分企业甚至以自身的企业哲学作为营销主要述求点之一,使之成为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爱的循环精神就为企业的成功获得了国内外的强大哲学支持。:

到了企业跨国经营的时期,对企业的管理哲学就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此时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不仅只是关注国内的可接受问题而且也应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外认同问题。构建一种更具普遍性的体现本土化全球化的实质性的企业管理哲学可以说是事关企业跨国发展时期生死成败的核心问题。世界许多成功的企业发展到跨国公司阶段时都已形成自己能被尽可能多的民族认可的独具特色的“管理哲学”,并发展出一整套“企业理念体系”。如IBM公司“尊重个人、服务、追求卓越”企业哲学;美国麦当劳的“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理念。那么,中国众多企业面临跨国经营时,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经营哲学呢?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现在国际大舞台呢?笔者以为结合中国正处于向外发展初期,中国企业的经营哲学应该体现出一种饥饿精神、自主独立的精神和敢于搏强的精神。这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一个企业经营哲学的构建:产品研究与创新性上,追求自主,我们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专利,而且更要主张自我开发与创新;生产上,要自创品牌,延长自己的生产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能过于满足贴牌生产;营销上,可以借助国外的营销渠道和手段,但不能完全依附,否则,企业的独立性永远难以实现,在国际上仍无法展示自己的身影。总之,反映这种经营态势的企业管理哲学,应该是一种力求自主、拼搏图强的哲学观,而不是一种盲目屈从国外大公司的经营范式。随着经济的一体化,我们的企业在经营时应该审时度势,及时转变自己的经营指导思路,不惧怕诸强,拼搏挤压,构筑起能反映目前自身经营特点的企业哲学理念,指导本企业打造为世界真正强大的成功大企业。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管理学的特性范文第3篇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他们容易被活动的、鲜明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在上低年级的《贝壳之歌》这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们都站起来,横排的同学手牵手,边唱边做动作,扮演大海里起伏的波浪,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我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营造出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同学们注意力集中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能连续保持注意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低年级的儿童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学习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情绪。上课时,组织得不好,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儿童天生就有好奇心。教师要通过良好的肢体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情境。在上《圆圆和弯弯》这课时,我准备了一根香蕉和一个苹果,学生都很好奇地看着我,不知道老师的意图。我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并板书:“苹果的形状是 ”“香蕉的形状是 ”,让学生填空,并让学生列举出自己身边经常见到的圆形和弯状的东西。学生积极很高,纷纷举手回答。

二、 从学生思维、想象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音乐课中的节奏训练是一个难点。如何把单调枯燥的音乐节奏变得生动、有趣、易学,我思考了很久。

如:×× ××?誆×× ××?誆× ——?誆× ——?誆这一节奏型,学生不易把两个二分音符加上连线后的时值唱足,在教学中,我把它变成火车前进的节奏,咔嚓 咔嚓?誆咔嚓 咔嚓?誆呜——?誆呜——?誆,强调火车鸣笛要占两拍,看看谁是最优秀的火车司机。这种生动形象的节奏新教法,让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很快便掌握了这一难点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在学习歌曲《雪花飞舞》时,为了能让学生感受雪花飞舞时的美景,我通过绘画活动,把音乐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 从学生情感和意志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管理学的特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山水特色 高校 学生公寓 物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999年12月14日,教育部决定改革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改革高校后勤服务设施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实行物业管理的趋势顺利发展。但是在各地高校具体引入物业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尤其是如何建设一支或者确定一种适合本地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的管理队伍或者管理方法,从而结合高校、地域文化、物业管理及市场机制的服务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山水环境型高校学生公寓的特点

不同地方的环境特色及文化特色是不同的,如何在物业管理工作中深化发展这些特色,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作为笔者所处的重庆来讲,由于天然的地形及地貌特点,重庆的高校学生公寓大多具有群山环抱,江水毗邻的特点。归结起来,山水环境型的高校学生公寓有以下特点需要注意:

一是山水环境型高校学生公寓地势普遍较陡,阶梯多,且由于背靠山地,遇到大雨大风天气,容易造成山体滑坡或路面积水等问题,大量的人造阶梯还容易造成学生,身体伤害的问题,如果是新修建的学生公寓,还要注意墙面返潮,返碱等现象。二是虽然学生公寓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而学生如何善待环境,如何与环境自然相处的问题。三是山水环境的高校学生公寓常常为大树包围,笔者所处的高校学生公寓就有多处宿舍与大树紧邻,而有山水之地,必然多蚊虫、蛇蚁。在一年中的必要时期要防范学生被伤害。四是绿化服务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且由于地形特点,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多,且所被栽种的位置也较为复杂,高低错落,层次较多,维护工作繁重。

2 具有山水特色的学生公寓物业管理方法分析

具有山水资源的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有很多不同普通的物业之处,一方面在技术上要保障日常的服务工作,因为山水特色型物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在保养、维护管理上面发挥、发扬山水特色,使其为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服务,使其在好的方面发挥作用,而不是在不利于学生的方面发挥作用。搞好此类有特色的学生公寓的管理,光靠学校及物业企业恐怕很难凑效,如何发动学生自治,搞好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在采用托管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搞好具有山水特色的学生公寓物业管理。

一是成立有组织的,规范化的学生自治委员会;现代大学生具有自主、自立的特点,因此在管理层面上应成立由学生工作部、社区党群组织、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等组成的管理机构,共同开展学生社区的工作,促进社区管理的组织化。同时,还应成立一个学生自治机构,如楼管会或学生自律委员会等,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与管理中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是建设智能化、网络化学生社区;现代的物业管理手段越来越丰富,建筑本身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学生公寓进行智能化建设能更大的减少人力资源的重复使用,又能结合现代大学生对智能化建筑及设备的依耐性,使其主动使用智能设备参与到物业的管理中来。智能化、高技术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用电智能化系统等,便于社区实施安全管理,减少盗窃、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可以创建社区网络,建立学生公寓论坛,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论坛,物业企业的客服人员作为版主之一,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解决问题,将矛盾处理在苗头阶段。利用网络论坛,还可以进行思想文化教育,专职辅导员可以深入论坛,发表意见,与物业企业的客服专员一起共同完成思想指导。

三是创建人性化、艺术气息化的山水型高校学生公寓;高校的学生公寓更加要注重人性化的物业文化建设,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成长期间,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从小被关怀,关注,离开家庭之后,能在学生公寓得到家的温暖与关照,一方面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正确的,关爱他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由于山水特色型的高校学生公寓本身处在艺术及优美的环境中,非常有利于对学生的居住环境进行艺术气息的塑造,可以开辟出一些艺术长廊,悬挂艺术作品,开展艺术文化活动,宿舍文化节或特色寝室比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活动,又营造了文化气息,使学生社区的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相匹配,创建出自己的特色。

四是侧重配备高水平的园林绿化队伍及安保队伍;在物业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中,要以扁平化的组织模式为主,在人员配备中,侧重挑选具有一定人文气息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园林师及工人,根据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结合山水特色,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特色园林造型,极大的发挥及发展山水特色文化。另外,建立训练有序的保安队伍,制定针对山水学生公寓特点的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解决及弥补前面已经论述的山水特点带来的负面问题。

3 结论

总之,当前的高校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市场化,制度化的建设还任重道远,现在要提升到针对学生公寓地域及文化特点而专门制定相关的物业管理模式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只要积极的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的市场化改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然就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高校、企业、市场的思路来。从笔者最近几年的研究来看,从学生阶段就开始接受标准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物业管理模式,不仅是对其在校期间,更大的效应会体现在其参加工作,进入社会之后。成为社会人之后,学生对物业管理的理解会远远高于其他人,从这个角度看,探索出有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不仅是对高校的贡献,更是对社会,对行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璐.对改进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模式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9.

管理学的特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线计算机 灌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lood flow feature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 using CT perfusion imaging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SPN. Methods A total of 44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underwent perfusion scan with 16-slice spiral CT (LightSpeed; GE Medical Systems) scanner.The parameters of CT perfusion including blood volume (BV), blood flow (BF), mean transit time (MTT), permeability surface (PS) and time-density curve (TDC) were analyzed.The peak height in density, net enhancement, enhancement value and time to peak enhancement were measured. Results BV, BV and PS values in Pulmonary malignancy nodules were highter than those in pulmonary benign nodules.The peak height in density, net enhancement and time to peak enhanc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nign nodules. The TDC appeared to be different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nodules. 25Hu of net enhancement could be the cutoff value of a maligant nodule. Conclusion CT perfusion imaging can reflect blood low features of SPNs and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alternate non-invasive option i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PN.

[Key words]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多种良、恶性病变的共同表现。其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可反映良、恶性SPN的血流灌注特点,本研究主要评价CTPI成像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1)未经治疗的直径≤3.0cm肺内孤立性结节,无明显的钙化、卫星病灶;(2)无严重心、肝、肾病变者,碘过敏实验阴性者;(3)无严重肺功能障碍,检查合作。SPN的大小根据X线前后位片及侧位片测量的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3.0cm,或CT检查纵隔窗结节最大直径≤3.0cm,或纵隔窗及肺窗结节最大直径≤3.0cm。无明显钙化即常规CT扫描纵隔窗无可见钙化。无明显卫星灶即常规CT扫描肺窗结节周围未发现卫星灶。

2006年7月~2007年4月间在我院随机连续就诊44例SPN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3(17~78)岁。病灶直径1.0~3.0cm,平均2.3cm。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进行详细的指导及呼吸训练,保证每次扫描时呼吸的幅度相同,扫描在呼气末或吸气末屏气时进行。检查前均行碘过敏实验,结果呈阴性。3例患者因检查是屏气时间不够或病灶位置原因灌注检查失败。41患者扫描成功,其中35例患者经手术切除、CT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细胞学证实;另6病例经临床随访观察或治疗证实。其中恶性结节29例,包括腺癌15例,磷癌7例,肺泡细胞肺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例,转移瘤1例,原发性肺淋巴瘤1例;良心结节12例,包括急性炎性结节2例,结核4例,炎性假瘤4例,错构瘤2例。全部病例均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检查方法 应用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机及Ulrich missouri(XD2001)型高压注射器。先行常规CT扫描,层厚2~5mm扫描,选择靠近病灶实性部分直径最大的4个层面,采用cine扫描模式,120kv,80mA,FOV为36~40cm,扫描矩阵为512×512,图像采集每次4层,层厚2~5mm,采用Ultravist300(300mgI/ml)为对比剂,经前臂浅静脉注射对比剂60ml,注射速度4ml/s,延时6s,连续扫描40s,1帧/0.5s,获得灌注原始图像320幅。图像传至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

3.图像分析 选择灌注扫描原始数据,应用ADW4.2工作站perfusion 3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包进行制图和分析。选用体部肿瘤模式,确定阈值为-40~250Hu,相应层面的降主动脉选为流入动脉,以病变的最大层面作为分析计算层面,其他选项选用缺省值。

病灶分析区域选定标准:观察所选层面的全部图像,调整感兴趣区保证其在病变的实质区域,需避开病灶的边缘、空洞、液化坏死、伪影和强化的血管影,然后根据软件中的血容量图,选取最大的血容量区域产生分析曲线。兴趣区需>15mm2。根据去卷积算法算出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病灶TDC、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病灶的TDC图用GE公司软件中提供的拟合曲线来确定。主动脉的强化曲线以相应层面的降主动脉确定。

4.统计学分析 应用STATA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灌注参数值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良、恶性结节2组样本的各种灌注参数用One-Way单因素方差分析。鳞癌和腺癌各种拟合曲线类型的差异用Pearson x2分析。肺癌与各种良性结节间的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平扫值、达峰时间、及结节直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良、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测量结果 41例肺良、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分析见表1。以BV≥5mL/100g.min作为恶性肿瘤的阈值,29例恶性结节中25例诊断正确,而12例良性结节中,10例诊断正确,2例误诊(2例均为急性炎性结节),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86.21%、83.33%、92.59%、71.43%和85.37%。以PS≥20mL/100g.min作为恶性结节的阈值,12例良性结节中11例诊断正确,29例恶性结节13例诊断正确,则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44.83%、91.67%、92.86%、40.74%和58.54%。以BV≥5mL/100g.min或PS≥PS≥20mL/100g.min作为恶性指标时,恶性结节组27例诊断正确,良性组12例诊断正确,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93.10%、75.00%、90.00%、81.82%和87.80%(图1)。

2.良、恶性结节的拟合TDC类型分布 良、恶性结节的拟合TDC表现为A、B、C和D共4种类型。A型:病灶开始强化与主动脉同步,拟合曲线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或接近峰值,降段逐渐降低,尾端拟合值略高于强化前。B型:病灶开始强化与主动脉同步,拟合曲线逐渐上升,至顶端平坦,顶端开始在主动脉峰值区域,尾端数值仍接近顶端。C型:病灶开始强化与主动脉同步,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降段逐渐降低,尾端值仍明显高于强化前。D型:拟合曲线呈水平线状,或曲线最小与最大拟合值之差

2.3 良、恶性肺结节增强前后的形态学分析 良、恶性结节间的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平扫值、达峰时间、及结节直径比较分析见表3。以不同净增CT值作为恶性诊断阈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析见表4。

CTPI是以中心容积定律理论为基础的,当静脉快速注射碘剂后,对选定层面进行同层电影扫描,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TDC[1],根据该曲线利用数学模型计算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capillary 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等参数,通过彩色编码处理得到组织灌注功能图,用来表现并评价组织器官灌注状态。

良、恶性结节的BF、BV、P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BV和PS差异较大。BV是血液在肿瘤内部脉管系统内的容量,反映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受血管的管径及毛细血管开放数量的影响[2]。肺癌由于血管生成因子的刺激,结节血管增多,所以血容量值较良性病变明显增加。PS是指对比剂经由毛细血管内皮进入细胞间隙的单向传输速率,它反映了肿瘤内部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细胞间隙及管壁通透性等特征。肺癌的毛细血管发育不成熟,通透性增高,对比剂容易经不完整的毛细血管基底膜进入组织间隙[3]。本组资料采用BV≥5ml/100g.min或PS≥20mL/100g.min作为恶性的诊断指标。统计显示,将BV≥5mL/100g.min作为良、恶性SPN的诊断阈值,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将PS≥20mL/100g.min作为良、恶性诊断的阈值,其特异度有所提高,但敏感度降低;当以BV≥5mL/100g.min或PS≥20ml/100g.min作为恶性指标时,敏感度及准确度均有所提高,可见若SPN灌注BV≥5mL/100g.min或PS≥20mL/100g.min时,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加大。这与伍建林等[4]研究结果相似,但其PS的阈值较高,且数值结果也较高,可能与使用的CT机型、灌注软件及实验的方法不完全一致有关。

TDC曲线形态反映了SPN增强值的走行趋势,主要由SPN的血流动力学来决定,因此了解结节的增强曲线形态对其鉴别很有帮助。本组肺癌的3种类型拟合TDC均显示肺癌的血供与主动脉相关。且肺癌的3种曲线类型中以C型尤多(62.07%),A型和C型合计为86.21%,显示肺癌的强化开始与主动脉同步,峰值与主动脉的强化峰值相当或稍后,这与韩铭均[5,6]等报道的肺癌以支气管动脉供血相符合,只是肺癌的强化峰值不象主动脉那么尖耸而略为平坦。肺癌血管较丰富,且大多由不成熟的毛细血管所构成,其通透性增加,对比剂容易弥散到组织间质中,故对比剂排空较为缓慢[7,8]。至于肺癌出现3种不同形态TDC的原因,其意义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相比之下,肺部良性结节的TDC形态较多。但以无明显强化的D型为主,与肺癌明显不同。

良、恶性结节的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达峰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3,9,10]。既往研究报道恶性结节的增强峰值约为40Hu(41.9~45.5Hu)。本研究中,增强峰值为59.88±8.36Hu,较以往的结果增高,主要是因为注射速率、注射总量及扫描时间间隔不同,导致增强峰值不同。本实验采用0.5s间隔连续电影扫描,且连续扫描40s,能显示增强后病灶密度的细致、完整变化。

Swensen等[3]研究111例恶性结节,增强净增值均>20Hu,并把>20Hu作为恶性结节的强化程度下限。Chin[9]等研究认为净增值30Hu作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阈值。本资料统计显示随着阈值的提高,良、恶性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降低,而特异度有所提高,因此净增值为25Hu是肺癌诊断的较可靠指标。对比剂的用量、注射的速率及扫描的延迟时间不同,净增值的诊断阈值也有所不同。

关于达峰时间,文献报道不一。Blum等[11]研究表明肺癌的动态增强峰值出现的时间与造影剂的注射速度和剂量密切相关。本研究注射速度为4ml/s,在1分钟内扫描,使等量的造影剂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分布于某一区域, 达峰时间均在注射对比剂后45s内。

虽然CT灌注可以评价SPN的血流状况,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简便易行,成像速度快,但容易受呼吸及心脏搏动的影响而产生伪影和测量误差。随着 CT扫描技术的改进,这一问题有望得以解决。目前CT功能成像尚无统一的扫描模式,关于对比剂的用量、注射流率、扫描次数、扫描时间及扫描间隔等尚无统一的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ee TY. Functional CT: physiological models[J].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02, 20:3-10.

2. Eastwood ID, Lev MH, Azhari T, et al. CT perfusion scanning with deconvolution analysis: pilot stud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roke[J]. Radiology, 2002, 222(1):227-236.

3. Swensen SJ, Brown LR, Colby TV, et al. 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 perpective findings[J]. Radiology, 1996, 201(2):447-455.

4. 伍建林, 李光军, 王克礼, 等.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肺癌与肺良性肿物.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21(4):551-555.

5. 韩铭钧, 冯敢生, 杨建勇, 等. 肺动脉不参与肺癌供血: 试验和DSA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31: 446-8.

6. 臧建, 肖勇, 齐天伟,等. 孤立性肺结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诊断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2008,2(6):47-8.

7. Kiessling F, Boese J, Corvinus C, et al. Perfusion C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onchial carcinomas: a novel chance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atment monitoring[J].Eur Radiol, 2004, 14(7):1226-1233.

8. Yeon JJ, Kyung SL, sun YJ, et a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chariacterization with combined wash-in and washout features at dynamic multi-detector row CT[J]. Radiology, 2005, 237:675-683.

9. Chin A Yi, Kyung Lee, Eun A Kim, et al.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dynamic enhanced multi-detector row CT study and comparison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micro-vessel density[J]. Radiology, 2004, 233:19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