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P键词] 综合实践;行知理论;切入点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具有广泛性,他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与现代新课改精神相一致,也为教学设计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其学科特点,教师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材展开深度解读,注意渗透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全面设计优化,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解读教材
(一)深度挖掘生活因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普适性,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展开深度解析,找到课堂教学设计的起始点。特别是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为学生带来全新感知契机。学生的生活积累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家庭生活环境各有不同,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呈现个性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并重”,这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观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这些理念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主线,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适配性。
(二)探寻教学渗透切入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好教情和学情调查,注意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渗透方式展开优化探究。课程设计要多元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教师要注意教学环节启动形式的创新,以快速激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教师生动讲解、案例展示、数据分析、课堂演绎、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认知契机。
教师要注意接轨学生的生活思维,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教学《班级吉尼斯》,教师不仅要对世界吉尼斯纪录做出解读,还要发动学生创设班级吉尼斯纪录。活动设计可以由学生申报吉尼斯纪录,教师组织学生评委展开审核,然后给出确认,颁发“证书”。并将这项活动形成制度化,定期展开评选。学生申报开始,有学生说自己是班级内个头最高的,也有学生说自己是班级内跑得最快的人,还有学生说自己是最遵守纪律的人……课堂活动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显著呈现出来。
教师发动学生构建班级吉尼斯纪录制度,让学生参与活动,课堂教学顺利启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因为有吉尼斯纪录的存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增加了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学生为创造吉尼斯纪录,自然要展开自觉实践活动,这对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创造了良好契机。
二、教学活动设计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指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展开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基本技能,促进心智成长,这不仅是课程设计的要求,也是学生认知成长的基本规律。实践出真知同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内质形成密切联系,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生活经历较为单纯,生活认知有一定局限性。教师要展开深度学情调查,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帮助,也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条件。学生生活认知存在短板,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生活认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提供重要支持。
(二)社会即学校
生活与教育形成内质联系。为形成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构建学习认知体系。小学生介入社会生活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限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公益性宣传活动、关注社会和国家新闻、展开多元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大数据、实地参观考察等,都属于接轨社会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给出具体的实践要求,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获得思想认知的全面升级。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设活动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学生搜集家中一周时间内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并进行细致分类,参与班级展示活动。课堂展示开始,学生将搜集到的一次性用品都进行了分类,有方便袋、筷子、纸杯等。教师给出活动设计表,每人先做好统计,看看每个家庭一周时间共使用了多少一次性用品,以此类推,一年要使用多少一次性用品。全国大约有4亿家庭,一年之中需要多少一次性用品呢?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很顺利拿到了具体数字,看到数据后,学生都非常震惊,想不到整个社会浪费现象这样严重。
学生开展生活调查,从中获得丰富的信息。经过数据推演,这些信息给学生带来深度心理触动。实践操作对学生来说并不复杂,但接触生活非常深刻,由一个家庭展开推演,这是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认识的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心灵受到触动,其学习认知也得到拓展性提升。
三、 课堂拓展延伸
(一)课堂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受时间和空间时空条件所限,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特别有限,教师要注意延伸综合实践课堂长度,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够随时参与实践活动。课外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考虑实践活动的多重制约因素,特别是实践活动的安全性、实践性、历练性。小学生课外实践的机会不多,需要教师、家长、街道社区的多方支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需要全面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活动的适配性。
(二)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是综合实践课设计的重要制约因素。“教”是作为活跃因素,也是“学”的辅助手段,而“做”则是最为核心的因素,以“做”为中心展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成长基本规律。学生敢于实践,需要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更需要家长给出充分的支持。“做”要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早早树立独立生活认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参与中形成有形感知,这对塑造学生学习认知有重要促进作用。
“教、学、做”有机融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达成全面共识,才能获得良好学习效果。例如:教学《走进电的世界》时,教师给出延伸训练设计,如何安全使用家电,如何节约使用家电?将平时做法整理成笔记形式,参与班级展览活动。学生平时很少梳理这些内容,因为要参与班级展示,自然要对平时表现展开理性梳理整合。笔记展示开始,学生给出自己的做法。学生总结安全、节约使用家电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将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感知。
教师让学生走到家庭展开深入调查,找到安全、节电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改造措施,这本身就是联系实践的做法。学生平时很少关注家庭生活,对节约、安全用电完全没有意识。通过调查操作,培养了学生节约意识,还带动家人一起节约用电,这当然是教学设计的结果。学生实践意识的大幅度提升,对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翻转;创客;小学信息技术、QQ群;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12-0076-04
网络学习对于成人或者大学生来说早已不陌生,但是对于小学教育还是一个比较大的空白。目前,海淀区大部分小学生的现状是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补习班或者托管班上课,基本没有时间进行网络学习。那么如何利用网络教育如此大的优势为小学教育服务呢?笔者认为不可照搬,要局部借鉴,以点带面。将适用于小学生的网络互动学习方式与方法带给学生,使学生可以简单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这就够了。下文中的实例是笔者利用“微视频”辅助课堂教学、“QQ群”拓展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实践应用。
本校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1. 课时现状
笔者工作于北京市海淀区,三至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一节,40分钟。
2. 学习内容现状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画图、Office、网络、网页制作,以贴近生活的单元任务贯穿整个课程。以服务生活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达成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
3. 教学中的问题
(1)课时少:每周一次课。
(2)记不牢:课时间隔一周,部分内容记不牢。
网络开放教育对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 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笔者对所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比较长的网龄。调查人群中有93%的学生在6岁以前开始上网,并且家庭上网条件优越;95%的学生在家都有不同终端可以选择上网,如台式机、笔记本、iPad等,其中86%的学生有个人的手机上网条件。网络沟通主要使用QQ、微信。
以上状况说明,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学龄期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这就为现如今的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从这一点来看,也使得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中推行下去。
但是,笔者经过调查也发现,以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为例,大部分学生的主要使用目的为聊天、记作业。并且通过生活中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在使用QQ聊天时,内容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信息,如同一条信息反复发送很多遍、发送单纯无意义的表情、无意义的超长图片刷屏、转发虚假信息等,甚至出现了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这就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够放心地让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平台。学生使用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需要家校有效的监督机制。
2. 网络教育对传统小学教育方式的影响
对于小学来说,受到目前教育现状的影响,学生可以独立上网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理应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辅助完成,以免放纵小学生做上网聊天等无关学习的内容。
鉴于这样的现状,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应该从“辅助学习”开始,拓展“生活应用”。所谓“辅助学习”,即指在课下学习或者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视频等形式去对没有学会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微视频是对课上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和补充,既可以是课上对某一个疑难问题的深入剖析,又可以是课下对某一个有趣的内容的深入挖掘。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课上没有吃透知识内容的学生完成必要的信息获取,另一方面也能让课上没有吃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补充。目前小学一个教学班的容量大概有40人左右,并且班内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虽然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和任务的布置,但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的出现,可以给予课堂很好的补充和拓展。拓展在“生活应用”,即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设备进行讨论、分享。让网络学习开始于学习,服务于生活。
3. 小学阶段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
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慕课辅助学习可以借助以下两种如今较为流行的形式。
第一,微课教学。微课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展开,可以是某一重点知识的剖析和讲解,也可以是某一知识的拓展延伸。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尝试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辅助学生学习。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也正在进行类似的教学研究,以期待在今后成为有效的教学补充手段之一。
第二,通信平台教学。围绕着学生常用的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在家校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聊天群组、微信公众号等通信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有效沟通学习心得,获取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等。
笔者曾以通信平台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节教会学生正确使用QQ群功能的研究课。其中利用微视频等形式的资源包作为课堂支撑,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在学期末教师将下学期所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资源包放在网盘中与学生共享,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了解下学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自学。优势在于如果学生提前学会了部分知识,在课上则有时间研究更高层次的应用方法,并且可以作为小助手辅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知识的完成度。
课中:资源包中的视频、文档等资源可以在学生没有完全跟上的时候作为学习支撑,让学生可以自己补齐进度。
课后:如果学生对于本次学习内容还感兴趣,想要更深入地研究,可以利用素材和拓展材料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本课学习的QQ群也将成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一种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笔者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该种教学方式对已有信息课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的补充。
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以“QQ群应用”教学设计为例
1. 教学内容分析
交流和沟通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而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又是数字化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发展爱好、开展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学习内容。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5课时)的课程,带领学生学习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和交流方法。本课重点体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多人、实时、多媒体交流等技术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规则和意识,为后续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发展兴趣爱好等打下必要基础。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大探究欲望,在前面的学习中基本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愿意探索,勇于尝试。(详见上述“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3. 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任务驱动。
(2)学生学法:合作学习法。
4. 技术准备
(1)教学资源:自制课堂PowerPoint课件1个,微视频等资源包(学期初下发本学期所有课程资源包)。
(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查找和加入QQ群,在QQ群中进行交流;会使用群公告、群文件、群相册等应用获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三“挖宝”群功能,了解QQ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感受网络交流所带来的便捷和优势。
6.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QQ群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便捷和优势。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
7. 教学过程
(1)引入
问题引入:放学后你用什么方式和同学沟通?如果需要在假期里进行全班同学沟通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设计意图:用问题带领学生思考,逐步产生网络集体沟通需求。并提出需求:需要一个班级QQ群进行随时随地无阻碍的沟通。
(2)新授
①提出需求和任务:创建班级QQ群。
任务一:创建班级QQ群。要求:创建班级QQ群;记录名称、号码。
任务二:加入班级QQ群。要求:尝试加入班级QQ群;记录群名称、群号码等信息;组内分享加入的方法。
任务三:修改群名片,“挖宝”群功能。要求:修改自己的群名片为真实姓名;自主尝试群功能中的各种功能;查看群文件中的共享信息。
②分享群功能“挖宝”成果
分享1:群公告――通知。作用:通知类的信息,如放假通知、学科教师第二天上课需要带的材料等。
分享2:群相册分享活动瞬间。作用:共享照片,如班级主题活动照片、放学后的同学生日庆祝活动照片等。
分享3:群文件――共享信息。作用:共享文件,如共享资源文件给教师当天的教学难点微视频,供学生进行复习参考等。
设计意图:提出逐级分层任务,从创建到加入再到“挖宝”群功能一次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逐层逐级完成任务。再通过学生分享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
(3)拓展
任务四:讨论“网络即时通讯交流的利与弊”。要求:分组讨论,自己的观点,最好有案例支持;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在群中;1、3、5组主要说“利”,2、4、6组主要说“弊”;组长记录并整理本方的关键论点,并在讨论结束后。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尝试和分享,学生初步了解了QQ群中一些平时不用但有用的功能,还认识到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使用者的安全。
(4)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QQ群功能(群相册、群文件等);总结和分析网络即时通讯的利与弊,如何更好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探索,他们还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帮助?还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它们的功能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充分地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就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正面的帮助,并且愿意在今后去尝试更多的功能。
8.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评价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贯穿于各环节师生互动中的激励性评价。目的在于鼓励他们参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在畅谈收获的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的及时点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初步检验本课教学效果。
(3)课后通过梳理学生聊天记录,结合交流内容对学生做出学习效果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和检验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落实情况,为后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前沿阵地,应成为架构课上教学与课后教学的桥梁,而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信息技术核心思想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化的学习和交流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本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学生在产生交流需求的前提下参与并体验交流过程,在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最终学生主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体验中生成网络交流的规则、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交流的意识。在本课中,面对学生在尝试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并引发讨论,从而对正确交流达成共识,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形成不违法、文明交流、注重安全隐私、筛选有用信息、不发无效信息等正确的规则和意识。
以工具为平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其长远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学习所得拓展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也为其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角度利用微视频等素材为课程实施服务。从课前的学习内容先知,课中的资源包支撑到课后的微视频复习拓展提高,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身边的信息化设备,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因此,从教学设计的内容上看,本课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上所讲的电子邮件、论坛等内容,而是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练习非常紧密的即时通讯工具上做文章,围绕QQ群功能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展开教学,目的是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在课后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其次,信息技术课是课后网络开放教育的重要知识渠道,课上所学习使用的技能知识应是学生能切实使用的实用技巧。再次,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普及平台,应成为构建家校联系的良好通路。
本节课程的设计意图,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更在于通过这一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平台,给老师多了解学生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在课后遇到学习障碍时及时反馈。不仅如此,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也更有助于家长的参与和监督,改变传统的家长不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就无法获知学生学习进展状况的方式,给家校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提供通道,能够让家长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并通过家校联系形成有效的反馈。
新的学习方式的不断尝试和应用,会使得“私人定制”式的在线学习趋于更加完善。翻转课堂与慕课这类利用网络的学习影响的将不只是教育界,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变革,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实效性教学;进行试论
一、引言
在实际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课堂中,其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很多小学生由于兴趣的缺乏,常常处于心不在焉的学习状态,而这也对教师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善,毕竟,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了。鉴于此,改变这一糟糕教学现状的存在就变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而作为课程教师,就要立即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
二、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
在新的时展大背景影响下,加之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很多课程也都按照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然而,通过研究调查却发现,部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有不重视的态度和思想理念,与此同时,他们也始终认为:学习应试教育规定下的学科知识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也正是在这种唯分数论的背景之下,小学品德与生活相关课程开展的时间、次数都比较少。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品德与生活课方面的相关知识教育,小学生将会犯很多思想意识上的错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也将造成重要影响。
(二)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加上其极其容易受到身边人士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通过深入研究调查发现,一些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方面的教师,他们不仅存在思想落后的问题,而且还缺乏较强的教学能力。比如:在教学《我们爱学习》这一课程的时候,很多教师依旧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学习”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以及鼓励学生记背一些能够应付考试的关键词句,这不仅无法促使学生意识到“爱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也彰显出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
三、促使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实效性教学的途径
(一)鼓励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想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引导广大小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具体可以通过名人故事等形式展开,而当爱国情操和优良品质扎根于他们心灵之后,教师开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活动也将变得更加容易和轻松。其次是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样的,而心理方面知识所占比例也比较大。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会、集会等形式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久而久之,校风班风的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加强的同时,小学生们也将会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
(二)确保教学课程话题的设置更加生活化
确保课程的话题设置更加生活化,才能促使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课程开展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更是应该要做好相关的教学引导工作。一般说来,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课堂上对于话题的设置,通常会遵循紧扣教材;贴近生活;难易适度这三大元素。比如:在教学《国家的主人———共同的责任》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讨论性很强的话题———“见到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公交车上,该不该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由于案例比较生活化,从而更能促使学生深入地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三)丰富相关教学活动内容
在整个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得以彰显,这样才能促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在此大背景影响下,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以《生活中的安全》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相对生活化的场景:小明独自在家做完作业后,发现肚子饿了,但是爸爸妈妈此时都还没有回家,于是他就打算自己做好饭,可是由于操作不当,年龄太小,一不小心引起了火灾……借此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如果我是小明,我应该这么办?”之后,再将“生活中应该随时注意安全”这一理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总之,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既能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创设出更加良好的环境,又能获得让人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从小所形成的思想理念不仅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是肩负着巨大的教学责任和使命。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对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我国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事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坪.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5,09.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各阶段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59、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第6期:评课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评课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看课与记录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整体的、部分的、专题的剖析,发现亮点、指出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为便于广大体育老师展开讨论,本专题拟定了以下几个具有针对性的话题:
①如何整理听(看)课的记录(按什么思路进行整理:是优缺点?教学流程?还是专题)?
②评课的视角有哪些?小学、初中、高中评课重点有何侧重?
③有哪些评课技巧?应如何对待评课过程中的不同观点?
④年轻教师的评课技能应如何培养与训练?您有何独到经验与技巧?
第7期: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动作示范”是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但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掌握熟练的运动技能是前提;其次,还要掌握动作示范的各种技巧,如时机、方位、目的等。而讲解则是通过教师简洁有效地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使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动作概念认知。讲解与示范同等重要,也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基本的能力,但讲解技能的培养有时比动作示范技能的培养更难。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动作示范与讲解有哪些注意要点?
②口诀化讲解是一个较好的讲解方式,各种常见运动技术有哪些常用的口诀?
③年轻教师的动作示范与讲解技能培养途径有哪些?
第8期: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口令与队伍调动是体育课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体育教师具备的重要技能,但近年来在体育教师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有关这个方面的技能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青年教师中比较欠缺,因此,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口令与队伍调动运用的要求有哪些?
②口令与队伍调动有哪些好的案例?
③口令与队伍调动技能应如何训练与培养?
第9期: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是正常的,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错误动作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体育教师的作用就是善于观察学生的动作,发现错误,分析原因,并施以良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但是,要掌握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也有很大的难度,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举例说明如何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
②运动技术诊断的视角有哪些?如何才能准确诊断运动技术?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运动技术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
第10期:保护与帮助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由于体育活动本身的特性,体育课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迫使体育教师或学校领导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而把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拒之于体育教学内容之外,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较大的损失。安全问题的确很重要,但既要确保正常的教学,又不要发生伤害事故,体育教师的保护与帮助技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实例分析各类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
②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有哪些方法与技巧?
(3)如何培养体育教师动作教学的保护与帮助技能?
第11期:场地器材布置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场地器材布置是体育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一项任务,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线条、颜色、器具等把场地装点一新,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一个全新的直觉与美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为愉快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场地器材布置的原理与作用有哪些?
②实例分析场地器材布置有哪些技巧?
③体育教师的场地器材布置技能如何培养?
第12期: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为辅,生为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辅助、引导、服务于学生的作用。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又不及时疏导,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积极引导、保持学生思维流畅,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浓厚。本期讨论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
①不同性格的教师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体育课堂教学?
②实例说明师生沟通有哪些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③年轻教师如何培养课堂师生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技能?
“课改解读”专栏选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已正式颁布,接下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也将陆续展开。认真学习、探讨新版的课程标准,也将对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新版课标的看法,发现课标的变化之处,领会课标的精神思想,分析课标的具体要求,总结课标的优点与不足。总之,无论从什么层面,什么视角,什么背景亦或什么基础出发,您的观点和想法都是我们期待的,同时它也将为接踵而来的课标培训和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第6期:您怎么看待新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说明,这些内容与实际教学中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注:此专题讨论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进行,欲参与讨论、查看详情请登录论坛“课改解读”栏目。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杜晓红博士作为此专栏版主将组织大家在线讨论与交流。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完整篇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时间、次数和预计内容;片段式呈现最有特色、操作性强的设计步骤部分,并配教学反思文字论述,包括设计意图、注意事项和教学特色等,避免一些套话、空话和大话,只需要加入实践后的一些注意点即可。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网友点评则是编辑在初步定稿的基础上,把稿件呈现在《体育教学》论坛(bbs.省略)的 “教案选登”版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届时我们将选择一些精彩点评同步刊出。
第6期:经典教学设计汇总
这一期将收集2012年上半年各地区的经典教学设计,主要以片段的形式呈现,篇幅将缩减,但版面会有增加,参与的作者将增多,并有一些互动。
第7期:跳跃类项目
跳跃类项目在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中以立定跳远、蹲踞式跳远以及跨越式跳高等项目出现,但由于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程式化,趣味性不是很强,因此学生不怎么喜欢此类教材。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在以往的基础上求新、求变,通过设计练习、借助器材等手段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吸引学生参与这一类内容的学习中来。
第8期:篮球教学
篮球教学包括中小学教学中各种球性、运球、传球、投篮、技战术配合以及一些篮球的拓展类游戏等。对于这些教学设计需要注重教学步骤、方法的有效性,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由于不同学校在场地条件上存在差异,老师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篮球学习内容作出设计,以便不同条件的学校加以借鉴。
第9期:排球教学
以往的排球教学设计,更多体现了技能教学的过程,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同伴互助、提高技能学习的有效性还研究不深。所以本期希望老师们能够更多探索运用典型的新型学习方式来进行排球教学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式运用的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追求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第10期:民族传统项目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项目的代表,在学校层面开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虽然在教材中一直存在,但缺乏引导和推广,我们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经典设计来为大家做出典范,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武术教学的特点、注意点。同时老师们也可以把自己已经引进课堂的地域性项目教学设计呈现出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分享中国的民族文化。
第11期:耐力性项目
进入冬季,正是耐力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教师们可以围绕发展耐力素质为主题,力求改变耐力素质枯燥、单一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趣味的游戏,或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耐力练习。
第12期:经典教学设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