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限量青铜雕塑艺术品;收藏;技艺

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原山西宇达集团)是从事青铜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团公司,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国家对外贸易诚信AAA级企业、中国著名雕塑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中国艺术铸造产业基地。已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是专业化创意设计制造青铜巨型大型雕塑、高端创意青铜艺术品、青铜艺术品收藏品拍卖品、青铜雕塑艺术衍生品、青铜旅游纪念品为主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化公司。拥有目前中国国内唯一的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拥有16个青铜雕塑艺术馆、拥有宇达古代青铜技术研究中心、宇达巨型雕塑放样三轴加工中心、宇达七轴机器人雕塑中心、宇达三维扫描3D打印中心、宇达大型雕塑理化试验室、宇达青铜表面热着色中心、山西省青铜雕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中心。

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定点青铜雕塑制造企业、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定点青铜雕塑制造企业、中国雕塑院定点青铜雕塑制造企业、中国雕塑学会定点青铜雕塑制造企业、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青铜雕塑定点制造企业。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雕塑院等知名学府的实习创作基地。被誉为中国的“雕塑家之家”。

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青铜雕塑、青铜高端艺术品、青铜雕塑艺术品等产品覆盖全国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出口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丹麦、日本、奥地利、越南、新加坡、韩国、赤道几内亚、西班牙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

“限量青铜雕塑艺术品”是山西宇达青铜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拥有的青铜雕塑市场资源和高端制造技术的自信,以及构建中国青铜雕塑艺术高端平台的热忱而打造推出的高端艺术品牌,以限量99件为主,有别于国际通用标准制作数量在9件以内的雕塑艺术原作收藏品,但源于艺术创作或者本身就是艺术原作,具有艺术家个人艺术符号的一种实用性产品,将艺术、产品与消费有机的融为一体,已成为当代生活中一种新的消费体验与发展趋势。满足了国内外雕塑艺术品收藏的高端需求。相比较于制作数量在9件以内的雕塑艺术原作收藏品,在价位上更易被接受。“青铜雕塑艺术衍生品”向客户提供完备详细的作品信息:作品照片、名称、作者、作者艺术简历、创作理念、创作年代、材质、限量版号、作品规格、包装、证书等信息,完全按照国际惯例限量在9件以内的雕塑艺术品标准制作,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生态。而且,将不断整合吸纳雕塑家资源,推出更多的雕塑艺术精品。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范文第2篇

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全面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深度开发地区旅游资源。通过对外合作和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旅游、影视文化、体育、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区域旅游深度融合新格局。

积极申报各类基地、重点项目。蒙古源流系列纪录片《蒙古九歌》即将在央视播出,先后建成内蒙古博物院伊金霍洛分院即蒙古源流博物馆、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北京电影学院鄂尔多斯教学创作实践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实习基地、自治区服务业集聚区等。申报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于2015年3月份完成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答辩,有望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同时,积极申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骨干文化企业、鄂尔多斯市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力争把园区推向一个新高度,全面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积极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对照国家4A级景区创建标准,科学规划景区内部和外部交通环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外部交通标识。新增各类标识、标志、标牌130余处,设置各类旅游交通标识10余处,腾格里广场增设游客休息设施30余处、观景点6处,新建旅游厕所6处,采用路基埋地灯、架射灯等形式,对园区进行亮化、美化。实现两线(电缆、电讯光缆)入地,雨污分流,完善邮政、电信、有线电视、景区WIFI等服务设施,对景区主要街道、游步道、公厕等进行改造,全面实行无障碍化服务。现已被国家正式命名为4A级旅游景区。

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扶持。积极争取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主动对接协调,向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申请专项资金3200万元,用于园区的建设运营。另外通过金融信贷、融资租赁等渠道,争取园区建设资金。

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崛起,建设独具蒙元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园区管委会将进一步拓展思路、凝心聚力,在快速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完善文化旅游影视产业链,实现“六个100”目标,即:挂牌100家文化旅游影视实践基地(如中国电影、电视协会拍摄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央书画院鄂尔多斯创作基地、中影集团拍摄基地)、引入100家影视企业、引入100家工艺品企业(皮画、剪纸、雕刻、服饰、皮毛挂饰挂毯、瓷器、书画字画等)、新增100家合作旅行社、新增100人就业计划(从引进企业中安置)、新增100家鄂尔多斯境内影视拍摄合作外景地,从而丰富园区经营业态,推动园区2016年开园运营。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文化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盈利模式

自2001年国家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十五”规划纲要中以来,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在促进地域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影视基地和主题公园的竞相兴建,建设中的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制作方对影视拍摄地的市场需求也趋于饱和。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影视基地能实现盈利的并不多,约有80%的基地处于亏损,15%处于温饱,只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实现盈利。①

那么,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如何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春潮中,合理做好园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集群效应,使其成为孵化和培育影视领域规模企业和重点企业的重镇,已成为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已投入建设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学习世界各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在园区盈利模式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

一、“影视文化产业园区”释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产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企业的区域。在中国,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因此,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主体是进行科技研发或商业经营行为的企业,而非建造景点(外景地只是影视产业体系中极小的一部分);企业的经营和产品产出均在影视产业体系之中,而非旅游服务。

因此,在进行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研究时,有必要对何谓“影视文化产业园区”进行界定和厘清。

首先,就建立目的来讲,产业园区不同于“影视基地”。

一般来讲,“基地”一词有两个含义:武装部队赖以保障给养或由之发动军事行动的地点或设施;作为发展某种事业基础的地区。“影视基地”是“基地”后一种含义的类别化定义。“影视基地”“影视城”与“影视拍摄基地”通常为同义词,指某一区域是与影视拍摄、影视文化旅游等相关的地区。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影视旅游产业高峰论坛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出“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包括横店影视城、上海影视乐园、中山影视城、长影世纪城等,成为普通百姓心中影视基地的杰出代表。此外,中影集团怀柔基地以及央视传媒旗下的四大影视基地(威海、南海、涿州和无锡)也逐渐在旅游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可以看出,“基地”“城”以及“乐园”等命名不一而足,但多承担外景拍摄地和旅游景点的职责,尤其是横店率先免场租的经营方式出台以来,“外景拍摄地”几乎成为招揽游客赚取门票的招牌和旗帜,借影视之名,行旅游之实。

有研究者指出,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着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央视传媒无锡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占总成本的10%左右”。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②

其次,从服务对象来看,产业园区不同于“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theme park)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技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1955年,华特·迪斯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大型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风靡美国,并成为迄今为止主题公园经营管理以及旅游策划的成功案例。

如果说“影视基地”主要承担影视外景地的影视拍摄服务功能的话,那么影视主题公园与游客走得更近些。如迪斯尼乐园因为主题、形象、游戏形式等完全与具体的影视作品结合,更加关注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和消费性,成为主题公园经营领域的一棵常青树。但公园很少以“外景拍摄地”的身份面向影视产业内部。在这方面,很多影视基地在“外景地”的功能衰退后,如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因为经营瓶颈的限制,在景地闲置、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不得不以旅游收入支撑基地运营,变为一个纯粹的影视主题公园。包括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在内的很多基地也都在进行扩展旅游项目的尝试。

综合分析,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并非影视基地和影视主题公园。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是从产业的角度、结合产业链条的诸多节点来进行布局规划的影视产业相关企业的聚集区域,“科技研发”和“企业集聚”的特征较为明显。而影视基地和主题公园是依托“影视”但游离在影视产业之外、面向游客并以旅游服务业为旨归的公共文化旅游区域。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建设得到国家广电总局及省、市、区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201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广电总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力使园区通过3~5年的发展,引进影视及其衍生企业500家,集聚影视人才3万~5万人,实现影视及其相关产业年产值200亿元。到2020年左右,努力将园区打造为国际知名的影视拍摄制作高地、影视制作研发高地、影视文化交流高地和影视人才实训高地等,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科技与影视文化融合的产业示范区。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实现产业园区的经济效益?

二、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经济功能的实现途径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庞大的概念,各个国家的分类不尽相同。据我国文化产业司文件中的界定,文化产业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门类,影视业是其中之一。③

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的成功案例表明,“园区”这一形式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及运作

产业园区的形成一般包括两种方式:水到渠成式和筑巢引凤式。前者多是依据市场需求,自发形成,或在已有产业积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后者则是在政府有意规划、引导和利用特殊或优惠政策扶持下,从无到有,创造条件、建造载体,形成产业集聚。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文化部组织的关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工作,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极具潜力的骨干企业和代表性园区,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同时,国家对示范园区的命名有严格的要求。2010年8月,文化部出台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园区每两年申报、命名一次,园区内非文化类商业及其他配套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设面积的20%,文化企业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60%以上,并且原则上每省级行政区内园区总量不超过两个。《办法》的出台对于目前国内频繁创立产业园区的现象是一种合理调控。④

自2006年以来,文化部共命名了三批次共6家文化产业园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以及四批次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此外,文化部还命名广东省广州北岸文化码头等园区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经过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效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家级示范园区、试验园区和各示范基地收入总额已超过900亿元。

(二)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及经济功能实现途径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突破口,尤其是电影,具有高科技、高文化含量、高知识含量和高人才素质要求,同时具有市场化的特征。

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园区中的一类。在文化产业园区中,单纯以发展影视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园区并不多。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影视产业实验区”字牌的有两家: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和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

2004年4月,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作为第一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挂牌,规划建立影视策划制作、要素构建、展示交易和后产品开发以及实验区服务等五大基本功能体系。

在这之后,云南整合全省影视基地资源,以“打包运作”的方式形成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⑤

此外,除了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通过国家广电总局,以影视产业园区命名的国家级的侧重影视后期制作的产业园区,还有在建中的天津、南京和无锡等地。

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经济功能实现模式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是注重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主打“科技”这张牌,制定数字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三是追求集约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倡导低本高效;四是着力做长、完善和丰富产业链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关节点。

例如,影视文化产业链包括创意、剧本、融投资、制作、营销、播出、后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而广义的产业链不仅包括各类延伸服务业,还包括各种中介组织、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影视教育和科研机构等。

有学者认为,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功能需要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不断拉伸产业链。笔者认为,定位为影视后期制作的园区尤其应该如此。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投融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也可整合各种资源,与业界形成互动,共同构筑一个资源共享、互补的产业生态环境;也可与周边地区的影视基地或文化旅游设施联合成为产业共同体,共同做强区域影视产业,⑥使其成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集聚型园区。也许,这是影视文化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对影视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一)政策扶持是园区建设初期的必要手段

就发展战略而言,纵观欧美及近邻,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号称业界航母,其制胜法宝是:科技创新+版权保护;英国的产业最为成熟,其做法是:适当分权和“专”“宽”兼备;法国、日本、韩国的文化产业之所以日渐发达,依靠的是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如在行业政策、法律、金融和税收方面给予诸多优惠。结合文化产业厚积薄发的特点,因此,对于初创期的企业,首先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调动积极性,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快。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广电总局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国家广电总局将加大对电影产业园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企业发展、人才培养方面,给予电影产业园更多的政策扶持。在建园过程中,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参与园区中心平台区的建设规划,诸多业界专家、高校科研院所对重大项目进行项目论证和技术支持。如今,无锡市也即将出台专门针对市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了较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一定会为园区在吸引人才、集聚企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摆正影视产业园与旅游等其他文化产业的关系

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要以简单的大兴土木建造外景地作为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惟一途径。尤其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特效制作正在逐步降低实景拍摄的成本,微缩模型等不断成熟,耗时费力、占用巨大土地面积的人工搭建的场景应用越来越少。

同时,从定位上看,影视产业园区与主打旅游牌的影视城不同的是:它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院线,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⑦

据资料介绍,国外对于影视拍摄环节重在管理,而非建造。例如在美国,各个州、县、市政府都设有“电影委员会”或“电影办公室”,由政府出资运作,其职责是通过免费提供本地外景资源和服务,来吸引影视剧组到本地拍片,以刺激本地区经济增长。⑧而我国与之相比,不但不是有效利用现有场地,更多的报道内容却是诉及因拍摄搭建而导致对原景地的肆意破坏,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影视城向影视产业基地升级,一方面影视产业链的延伸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薄的影视城更具有成功的可能。

(三)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以内容生产为核心

内容是影视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产业园区多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发展重点,但作为文化产业的影视,影视基地产业链应向内容产业、创意产业拓展。在这方面,横店所走的道路值得思考和借鉴。为了在中国影视市场站稳脚跟,横店和中影集团、时代华纳集团共同投资成立中影时代华纳横店影视公司,之后又独立成立了影视制作公司,直接将触角伸展到内容制作的核心区域,以优秀的作品在产业界赢得了一席之地。因此,如果说,横店在上阶段影视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完备的场景和优质的服务上面;那么现阶段,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将依赖产品内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正是影视作为文化产业的特征所在。

同时,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一定与科技密不可分。在这方面,文化部拟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园区”“文化与科技融合优秀产品”“文化与科技融合优秀企业”的评选工作,加快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发展新兴业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以上,笔者针对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影视文化产业园区”这一新型产业形态,结合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建设现状,就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内涵、特点、经济功能实现模式以及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影视文化产业被誉为是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朝阳行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毋庸置疑,在文化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如何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不同城市和区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的同时深入思考的问题。相信国内众多影视文化产业园区的相继建设和良性发展,一定会为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能量。

注释:

① 郑洁:《立项影视基地八成亏损为何“圈地”仍继续》,《北京商报》,2011年9月26日。

② 邵培仁、杨丽萍:《金钱的声音:中国影视基地的运作、盈利模式及其困境与对策》,中华传媒网:。

⑤ 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落户云南,http://.cn/c/2005-12-08/13267656692s.shtml。

⑥ 许学峰:《我国影视基地的运营模式与发展空间探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24期。

⑦ 詹成大:《试析我国影视基地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当代电视》,2010年第40期。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范文第4篇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家庄 050024)

摘要:科普文化能够形成科学思想、文化精髓与审美艺术的合力。但科普文化是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各门类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可以推动科普的形式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可以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可以增强科普企业的活力。科技促进文化创新,文化丰富科普内容,科普惠及人民生活,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面对河北科普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路径,推进河北科普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 : 河北;科普文化产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41-03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软实力视域下河北科普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4576131D)。

作者简介:李翠亭(1964-),女,河北大名人,国际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学和科普文化。0 引言

目前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国家的战略目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已成为政府的事业和全社会的需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1]随着国家政策对科普及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支持度的升温,大力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已成为科技文化界的热点。“国家软实力的主要资源是文化、价值观和与其相一致的政治制度以及外交政策。”[2]可见,文化是很重要的软实力资源。近年来,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与科普相结合的文化产品不占优势。发展科普文化产业,通过市场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科普产品和更为优质的科普服务,能够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另外,加快发展河北科普文化产业,对于拓展河北文化发展空间,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科普文化产业的内涵及范畴

科普文化不同于一般文化或其他文化。一般文化或其他文化常以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风花雪月、民间传说、异域风情、神话想象以及灵异魔幻为主题,是公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这些文化形式符合广大受众的审美诉求,往往蕴含巨大的市场潜能,但由于这些文化形式缺少科学含量,不能培养公众的科学意识,不能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而科普文化既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又能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学素养。

科普文化产业在这里是科普文化创意产业的简称,是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企业集群。它以人们对科学知识和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引人入胜的媒体为传播方式,以文化科普与产业经济的全方位结合为特征。它的核心要素是科学知识、产业信息、数字技术与文艺表现形式等无形资产。它是科普产业、技术产业与文化产业交互发展的新兴产业,旨在向大众有偿提供集知识、文化、艺术、精神、娱乐为一体的产品。具体实现形式就是把科普知识渗透到文学创作、影像动漫、书刊出版、广告设计、时尚策划、建筑美术、手工艺品、游戏软件、音乐与表演艺术、电视和广播等领域。

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可以拓展文化艺术建设。学界、政界和商界都应努力探讨如何通过文化市场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科普产品,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从而弥补政府及科普部门公益性科普实践的不足。

2 河北科普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的科普能力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距《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15年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距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除了科普人才队伍不够大、科普经费投入不够多、科普基地建设不过硬、政府推动和引导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够强以外,科普原创作品不够多、不够好也是最明显的弱点之一。因此出现了科普活动的主题性、普遍性突出,但针对性、趣味性差的现象,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尤其是不能满足广大少年儿童和农民的趣味要求。

3 发展河北科普文化产业的有效路径

3.1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

科普、科普文化、科普文化产业及其他文化传播事业是国家重点扶持领域,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河北政府宏观引导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二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三要坚持自主创新和引智引资相结合,四要坚持培育龙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五要坚持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3]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为避免低俗文化泛滥,政府引导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把科普文化发展的焦点放在构建和谐社会、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上。优秀的科普文化产品应当以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为双重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普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但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同社会效益相比,科普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应是第二位的。不能把科普文化产业完全交给市场去调节,任其自由发展,而应靠政策扶持健康优秀的文化产业,使之凭借其思想和艺术上的卓越而得以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3.2 加大资金支持

各级政府应设立科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科普文学创作、科普文化创意、相关重大项目的调研的资金支持。不仅支持项目的完成,还要支持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各级财政对此领域的投入要逐年增加,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除此之外,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推动银行、企业、文化及科教部门的联合,加强科普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

3.3 组建强势人才队伍

发展科普文化产业需要注重创意产品的开发,要开发创意产品就需要围绕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组建人才组群。人才组群可围绕重大科学事件、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问题等,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以文学和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形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并收获经济和社会效益,继而向世界传播。可是,当下河北科普文化产业领域缺乏优秀团队全程运作。所以,急需组建更多更强势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需要包括可胜任科普文学创作的作家、可胜任影视及动漫制作的技术人员、可胜任文化传播的媒体人及从教人员、熟悉旅游资源及文化资源开发的资深顾问、胜任中华文化外译工作的中外高层次人才,等等。这首先需要充分利用河北的人力资源,借助于河北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其与京津其他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更多更强势的创新创业团队。

科普文化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亚于高科技产业。河北要保持科普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积极整合河北的作协、科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及个人等相关人才资源,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以本地优秀人才为中坚、以国际人才为有机构成、以培养后继人才为战略储备。

尤其应该强调的是,有关政策应充分重视此类人才的职业发展。中国当代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中国缺少做科普的科学家,除了文理分科的教育体制以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科学家做科普很难得到实际的利益。“我们看到国外一些大科学家都承担了科普的责任,比如霍金写过《时间简史》等很多部科学传播著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写出一部好的科学传播著作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4] 而在国内,撰写科普作品被视作“不务正业”,难与职业发展挂钩,如果作品销量不佳还难免赔钱。这就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搞科普创作的科学家和作家,给出版科普作品的出版单位适当的补贴,并为出版单位疏通发行科普图书及其他科普作品的渠道。

3.4 整合资源、多种经营

科普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影响科普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序有效的管理以及高效灵活经营无疑至关重要。要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把纸媒、影视、动漫、游戏、互联网、视频、展览、培训等整合经营,形成科普文化品牌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市场经济新增长点。

加强龙头企业和区域性科普文化产业群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科普文化产业园区、省级科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文化特色商贸街区。在具有资源优势的区域打造科普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集聚区。以资本为纽带推进科普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扶持民营科普文化企业。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冀中南适合重点发展图书出版、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科普旅游、广播影视、动漫游戏、广告会展、演艺娱乐、文化用品生产、民间工艺品制作加工等产业。石家庄、保定、衡水、邯郸、邢台等城市适合建设大型科普文化产品交易市场。

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合理规范,使科普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利用现有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的科技创新基础和优势,整合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相关资源,提高创意产业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重视产业链条的开发,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使科普知识、民族文化和现代技术密切结合,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河北科普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支持多所有制的科普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开拓省外及国外文化市场,支持科普文化产品“走出去”。

3.5 建设科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建设科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是整合资源、打破分割的有效措施。基地可以承担我省科普文化建设重大集体攻关项目,可以联合具备相应学术资源和创作实力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创作人员和社会各界有关部门及人士,可以聚合与科普文化产业相关的成果,促进创新资源向园区、基地和产业集群聚集,促成产学研的结合。

科普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应具有以下特质:

①在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方面有影响力,产品和服务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全省本行业中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

② 企业发展符合国家科普政策和文化政策,所生产的科普文化产品和提供的科普文化服务体现河北特色,有望打造出河北文化品牌。

③所生产的科普文化产品和提供的科普文化服务能够面向市场,面向公众,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有一支较强的管理团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通过先进科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可以促进我省科普文化产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提高科普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因此,河北省科技部门和文化部门对示范基地在政策、信息服务、项目基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应给予重点扶持。

3.6 重视受众

科普文化产业应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发掘新的科普文化题材,吸引各受众群体参与科普文化消费。因此,需要发展受众研究,改变科学传播和文化传播的相对单向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面向少儿、老年人和农村人口的科学普及和文化产业,搭建针对少儿、老年人和农村人口的服务平台。

针对少年儿童,积极探索创新科普文艺形式。组织开展科普文艺汇演,把科普搬上舞台,宣传科学家与优秀工程师、杰出创业人才的成长历程和典型事迹,为少儿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针对老年人,通过举办科普文化旅游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文化生活。科普知识可聚焦于节能环保、食品安全、减灾防灾、气候变化、科学健身等热点问题,以提高受众的理性认知水平,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针对农村人口,积极组织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艺校师生和普通大学生组成科普服务队,深入农村的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文化科普活动。向农村推介优秀科普文化创意作品,如科普图书、科普动漫、科普影视、科普文艺演出等。还可组织作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体验当地的生活和文化,了解和研究当地的科普资源,并进行针对当地的科普文学创作。

针对所有受众,可以通过举办科技咨询服务、科普知识大赛、科普讲堂、科普文艺演出、科普读书日等活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支持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4 结论

文化产业属于文化经济学的范畴,既是文化软实力的承载者,也是经济硬实力的承载者。科普文化产业就是融入了科普知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科普的形式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于一体。科普与文化融合有利于推动科学传播与文学艺术的交叉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多样化的一个突破口,可以使文化产业的规模和边界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河北科普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调整与重组河北各地区的人才、科技、文化、产业、孵化器、资金等要素,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河北各级政府、科普组织、文化部门、科普文化企业、科研院所、中小学校、大专院校、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等,应整合资源,联合攻关,着力打造一批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弘扬河北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河北科普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hebstd.gov.cn/kepu/

zhengce/content_43159.htm(2011-07-20).

[2]李翠亭: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及其反思[M].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范文第5篇

在中国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已经由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22%,据统计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9500亿元,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园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为城市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对传承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特色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截止目前文化部共命名了两批共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包括西安曲江新区、华侨城集团公司、阜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和辽宁省沈阳棋盘山开发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典型,同时对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此外,2004年以来,文化部还先后命名了4批共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提高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009年,这些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收入总额超过600亿元。2010年,预计收入总额将超过650亿元。“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仍将是主要趋势之一,中国将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化,能够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力争形成10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对推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发展实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同构。各地区对创意产业的热情及期望较高,处于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城市争相进入这个领域捕获新的发展机遇,竞相上马的创意产业园,在建设之初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尚未真正把握住当地的创意资源以及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主要集中在咨询策划、设计服务、电信软件以及工艺时尚等少数几个热点领域,因此加剧了地区间的过度竞争和效益损失。

沿袭传统工业园区的引资套路。各地在挖掘创意资源潜力的同时,也沿袭了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对区外资本寄予过高的期望,以承接跨国公司转移出的创意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为目标。这种制造业的发展套路并不能真正促进地方创意资源的富集与开发,相反,对创意人才培养与吸引的忽视,以及过分强调或依赖资本引入,可能会沦为全球创意空间中的制造车间。

土地产权不清影响园区发展进程。尽管改造闲置厂房被当作创意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然而多数情况下,由于土地产权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再加上工业企业搬迁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甚至企业回迁,造成部分创意园区的规划建设进程受阻。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建议

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的选址的科学性。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化创意产业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城市的经济基础、地缘条件、交通条件、生活环境等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文化产业园区选址时一定要从人文基础、交通区位、科教资源、艺术氛围和生活配套等条件去考虑。同时要考虑所在区域的消费需求,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分析,文化产业园区布局在人口集中、文化素质较高和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市而不是偏远的乡村,表现为文化产业对城市人口消费的依赖性,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确保选址的科学性。

准确定位目标产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文化产业园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选择那种能真正体现本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要采取财政、税收、法律等各种措施,大力培育生产原创型文化产品的企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下游的衍生品生产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尽快改变中国文化产业园产业链缺失的现状,形成文化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还要突出产业特色,塑造品牌形象。利用区域具有的强势资源,支撑有特色文化产品,才能使文化产业园更加具有生命力,重点培育与众不同的特色主导产业,这样才能培育出竞争者难以模仿或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挖掘地方创意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园应该注重将创意人群的日常行为与工作方式结合、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结合,形成多样化的宽松环境,具有独特的本地人文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各创意巨头通过跨产业、跨区域投资,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全球价值链条,形成新的地域分工格局。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消费方式与生产方式在呈现全球性特征的同时,也愈来愈强调地方性特征,这对中国大城市则意味着,可以充分挖掘各地独特的文化和创意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资本不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