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然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如人意。通过对我校八年级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在课外阅读方面最值得语文教师注意的有以下几方面:
1.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能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但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大多数学生阅读仅凭兴趣,无明确目的,无具体计划,无有效方法。
3.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偏少,并且不少课外书的内容低俗、有害。
显然,在这样无序的背景下进行课外阅读,其效果必然不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特别重视下面两点:
一、有序组织
各学科知识都是有体系的,有其整体知识框架及其变化的规律。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必须遵循其规律而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因为阅读内容的广博、阅读心态的平和而使之具有开放性特点。可是,一味地开放必将导致阅读的散漫和迷乱,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得。因此,课外阅读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加强阅读知识体系的建构而有序地开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不同。这些能力一般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学生的阅读对象也必须与这个过程相适应,与学生的心理相适应。比如,刚进初中门的七年级新生,稚气未脱,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爱好;八年级时可以引导他们读一些浅易的中长篇作品,逐渐向青年文学方向转移;九年级时不仅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赏评(不拘泥此法,可随学情而作调整)……就这样有序递进,由比较单一的纯阅读上升到培养他们鉴赏能力的高层次阅读。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任由学生随意博览,那么,结果必然是前读后忘,所获无几;或囫囵吞枣,不知其味。“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朱熹),循序渐进乃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法则。一个能力较低的学生阅读高层次的书与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低层次的书,都无疑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一定要有长远的、有序的规划。
这里的“有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有序地管理,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一方面,可以建立班级图书阅读制度,安排阅读的具体时间,选任认真负责的管理员,使每周的阅读课开展得正常且有序。另一方面,当前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大量内容粗俗的“武侠”“玄幻”“凶杀”等小说充斥市场,更有一些低级趣味、不健康的读物悄然流传于学生当中。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由于缺乏较高的鉴别能力,就容易沉迷于其中。这样不但导致阅读的盲目无序,更有可能对初中生的人格造成严重的损毁。所以,对初中生课外读物的甄别与筛选必须严格而慎重。有了这样的前提,课外阅读才有健康的氛围,初中生才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有效指导
有了知识体系的约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吗?关键还在于阅读指导的过程要有效。有效阅读的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但我们老师要引导初中生找到最切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要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基本规律。在指导阅读的实践过程中我是按以下方式进行的:
1.拟好计划
培根说过:“盲目会使你万事不成。”课外阅读也需要制订计划,读什么内容的书,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是列出清晰的阅读书目,这样就可以避免阅读的迷茫。我在初中三年每学期开始都把具体书目列给学生,各学生再从中作挑选,制定好个人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这是克服阅读盲目性、实现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
2.重视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了动手的重要性。勤奋阅读,精神可嘉,但如果学而不“记”则忘,“学而不思则罔”。课外阅读由于书籍杂而多,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随意,这就必然增加记忆和理解的难度。要克服这种不利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动手写好读书笔记,以巩固记忆;同时还要多思,以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且,这些笔记还可能是今后写作的重要素材。
3.加强交流
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毕竟有限,因而个人阅读所获取的知识信息量也是有限的。为此我们可以组建阅读小组,在组内分配不同的人阅读不同内容的书,然后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会上组员之间交流信息,互通有无,丰富积累;交流感想,触类旁通,互补优势。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条件下,获取最大限度的阅读效益,使课外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课外阅读;农村初中生;语文水平
中国著名运动品牌安踏有这样一句广告语:我选择,我喜欢。这一句话用在语文学习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兴趣作如下的说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全区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
从本区近10所公办中学调查的结果看,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总的来说是阅读量少,阅读名著的同学更少,每学期能完成规定的阅读字数和名著的量均不到50%,阅读质量也不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词汇量少,视野狭窄,创新意识差。笔者认为其中原因主要是:(一)阅读时间少。在现有的升学考试制度下,“减负”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作业挤占,基本上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更谈不上课外阅读,大多数学生每星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平均不足一小时。(二)阅读条件差。首先,农村中学图书馆大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很少向广大师生开放。即使开放,里面书籍的更新跟不上学生的需求,这就出现了学生无书可读,无好书可读的现象。“瘦草地怎能养出肥羊”呢?其次,许多语文老师自身课外知识阅读较少,难以承担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任。再次,社会、家庭、学校乃至老师,带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重视课外阅读,不少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书籍视为不务正业,特别是长篇小说,更不许学生染指。(三)缺少有效的指导和激励。调查中还发现,很少有老师对本班学生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外阅读指导,更少有上课外阅读课,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
二、重视阅读是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水平的前提
对于语文学习,仅有一本书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农村中学的学校和同学,基于以上原因,连最起码的要求都没办法做到,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这就要求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要从思想上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对提升语文水平的重要性,老师特别是家长应该更新观念,培养学生有益于社会的文化观念,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用心去读、去感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愉悦和快乐,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当然,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把时间的“边角余料”和“零碎布头”拼凑起来。现代作家钱歌川在《读书的习惯》一文中说,你不要以为五分钟做不来什么事……我们利用五分钟的余暇去读书,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三、正确选择阅读对象是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水平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而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课外阅读的内容浩如烟海。作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等特点进行选材,“投其所好”。初中生年龄基本在14-16岁之间,其学习兴趣呈现出四大特点:①学习有了一定的广阔性;②比小学儿童有更大的分化性和选择化;③开始具有一定的深刻性;④学习有了更高的自觉性。基于这四个特点,笔者认为初中生课外阅读应选择以下四类书:①多读一些他们能够读懂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这些书的思想性、语言、表现手法都比较规范,对初中生做人,读写知识的积累有帮助。②多读一些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国内外重大新闻、科普文章、介绍伟人及优秀人物事迹的通讯报道。这些文章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③多读一些正式出版的文质兼美的中学作文选和少年作家的作品。这些文章的作者和学生是同龄人,对事物的认识、写作水平都比较接近,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容易模仿,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④多“读”一些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科技博览、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第10放影厅等。这些节目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还具有直观性、效仿性,对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很有帮助。
四、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是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水平的关键
初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读书活动,吸引学生投入到读书中,为学生创建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提供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如利用课前五分钟轮流讲故事、念美文,组织演讲会、辩论赛,开展文学沙龙,播放名著经典部分来激发学生读原著。
五、言传身教是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水平的动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程标准》对师生关系及老师作用作出具体说明:“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选择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应面带微笑,语气尽量做到亲切、自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努力给学生亲和力,缩短师生距离。这样老师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被学生所喜欢,学生也就会“尊其师,信其道”,学习兴趣就浓,思维就活跃,学习效果就好。在课外,语文老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力求通古博今,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阅读能力强化了,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孙绍振著.《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10
[3]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初中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材料》.2006.10
[4]李镇西著.《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5
[5]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1卷,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70页
[6]《世界名人名言》,内蒙古少儿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355页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
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校图书馆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组建班级网络读书沙龙
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在网络上建立一个阅读QQ群,推选出群主,负责日常事务。课余时间,学生们都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畅谈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提出读书的疑问与困惑,相互推荐好书。班级网络读书沙龙的组建,为班上学生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关键字: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一、目前我国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国际市场经济竞争力。要想国家能够稳定建设和快速发展,就需要培养出大量的人才。因此,对于综合型人才上的培养就更加需要重视。英语是一门基础语言学科,如今基本上在全世界都推广了。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要学习英语的。那么,为了使学生在英语上能够有浓厚的兴趣和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在初中阶段,教师就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这一门外语,进而在日后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传统的英语课堂应经不适应如今新时期英语课程内容,传统的英语课堂氛围僵硬枯燥,上课形式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参与性低,课堂内容主要是背单词、学语法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不适应当今课标要求。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还应该加强课外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英语课程的创新能力,还要积极开展英语的课外阅读教学,让学生从多方面接触英语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可利用的阅读资源较少
虽然在我国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但是仅仅也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课后很少会接触与英语相关的阅读资料。即使部分初中学校开展了相关的英语培训班,也只是为了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开设的。这样的培训班带有了一定的强迫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以至于让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在课外就更加不愿意去阅读英语书籍。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一些趣味英语资料或者书籍,以供学生选择的大多是一些较为深奥的课文,初中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较大时,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这也是阻碍学生养成课外阅读英语的一大问题。
2.2教师缺乏课外教学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上只专注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对课外的教学并不重视,甚至有些认为布置了作业就是完成了对学生的课外教学的任务。并且有些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素养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因此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指导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学教师都是急功近利地抓应试成绩,以至于他们并不重视课外阅读教学的问题。甚至有些教师会任务课外阅读就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多做几套中考真题以提高成绩。
2.3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意识
现在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学习上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容易失去耐心和兴趣,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宁愿选择照书抄答案或者抄同学的,也不愿意自己动脑筋去解决作业上的问题,就更谈不上让学生养成主动在课外阅读英语书籍的习惯了。并且,即使是一些成绩有优秀的学生,也不一定对课外阅读有兴趣,尤其是初三的学生,他们会为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而急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用,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由此可见,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缺乏课外阅读意识的。
三、解决初中英语阅读的有效方法
要想改善目前我国初中的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就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课外教育意识开始。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也缺乏阅读的意识,那么学校应该安排英语教师每日或者每周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必要时还应该让教师写下阅读心得,以作参考和监督。并且,让教师把课外阅读教学当做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要让他们意识到,课外阅读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经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到多媒体教室统一进行阅读。虽然带着一定的强迫性,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要想让他们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比较难的,所以只能采取强迫的手段。但是只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之后,就可以不再采取强迫的形式,而是让他们自主安排r间进行阅读。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教学课件的制作里要加入一些语言学习的特色,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融入到英语的环境中,接受全英语的感染和陶冶。例如为了用展现我国的历史: “The Great Wall is a symbol of the China nation”时,找一个关于万里长城的英语视频给学生观看,观看一遍并给出里面的英语对话和独白,之后再让学生自主观看课本上的东西,那么就能让学生做到“听读”结合。生动的方式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英语的阅读,并且更愿意参与其中,以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育。
四、结语
英语这门语言在我国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除了要学会“应试”,还要学会体会这门语言的魅力。初中英语的课外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如何提高英语成绩,也应该养成阅读英语书籍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的魅力,并且提高自身的文化学习素养。这样,学校才能输送出一批又一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