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牌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品牌大市”的战略部署,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把培育名牌产品与培植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培育与引进相结合,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指导,扎扎实实开展名牌培育工作,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名牌战略。加大对名牌产品的扶持和保护力度,推动名牌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主体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在创名牌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创名牌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三)科技创新原则。名牌培育的根本是依靠科技、管理、人才。通过调整培育和认定政策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要求,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夯实名牌培育的基础。
(四)梯次推进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计划、有步骤地筛选、确定重点培育扶持的企业和产品,从培育发展“名牌”、“浙江名牌”和“中国名牌”入手,实施分类指导,形成一批争创名牌的企业群体、产品群体,构筑梯次推进、动态发展的培育模式。
三、名牌培育和认定政策调整
(一)名牌培育滚动规划调整。调整规划中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所占的份额。要求年规划中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占25%,年达到35%,年达到45%,争取在年达到70%。调整市级名牌认定上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份额。年市级名牌中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所占比例应达到50%,按逐年递增10%的要求,在年达到70%。所有农业名牌将在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示范园区或基地产生。
(二)名牌培育内容调整。在名牌培育上,要更加注重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实质性采标工作。按照目前名牌培育企业的可采标率达到86.44%,名牌培育质量提升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可采标率达到92.86%。一是对培育中的名牌产品提出采标要求,控制市级名牌的采标率达到70%以上,至年达到95%以上,争取在2012年达到98%以上。在名牌的复评中将采标作为主要认定项目之一,至年止,未采标的复评工业名牌产品和未在省市县三级标准化示范园区或基地生产的农业名牌实行名牌退出机制。对名牌产品的评价中优先考虑企业在该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作用因素,体现标准水平和名牌质量的有机结合。
(三)名牌培育方法调整。对名牌培育企业划分ABC类,实行分类指导,侧重不同方面进行培育。A类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达到名牌产品的规模要求,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的,重点帮助这类企业按照名牌申报要求,完善申报资料,争创名牌。B类企业为达到规模要求,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但在高技术、高附加值、和拥有自主创新技术方面存在不足的,重点帮助企业进行实质性采标和科技创新工作。C类为企业创名意识强烈,各方面存在差距,但前程良好,列入滚动培育规划的企业。对这类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计量等基础性工作,以及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全面进行帮促。
(四)增加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诚信制度建立与落实。国家、省、市三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均应建立包括质量诚信教育和奖惩、质量检验、售后服务、召回与追溯等制度,并用标识明示质量等形式的质量诚信自律活动。对年申报的三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诚信制度并有效运行。对已获得各级各自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在年年底前建立质量诚信制度并有效运行。
(五)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开发的企业质量档案填报统计分析软件,各级名牌产品和列入名牌培育规划产品的生产企业应按要求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并做好管理和更新。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落实。各地要加强对实施名牌培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名牌培育工作机制,完善名牌培育政策措施。对列入名牌培育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育措施,滚动发展形成名牌培育梯队。
(二)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有效性,增强服务企业的责任感。各地要深入培育企业调研帮扶,了解掌握列入名牌培育的企业产品与名牌产品要求的差距,并明确责任人,进行一对一帮扶,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名牌培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名牌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三)全面推行“三项联系制度”。即与名牌培育企业、职能主管部门和科技部门间的联系制度,打破培育工作封闭环节,做到群策群力。
年月,我市召开了区域教育品牌建设推进会,出台了《关于开展市区域教育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教〔〕42号)文件,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扎扎实实开展了区域教育品牌建设工作。一年来,“活力课堂”轰轰烈烈,“名师工作室”有声有色,学校特色建设如火如荼,教育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被确立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为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现就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将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与认真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我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区域教育品牌建设是其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规划中要将“活力课堂”、“名师工作室”、特色建设和假日网校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呼应区域教育品牌建设的工作节拍。
二、将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与深化学校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紧密结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评价机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在改革中促进“活力课堂”、“名师工作室”、特色建设和假日网校建设等工作向纵深发展,从而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水平,整体助推区域教育品牌迈上新台阶。
三、将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紧密结合
[关键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
[中图分类号]F42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034-03
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绿色”已然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所追求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之下,绿色环境、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食品等都逐步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黑龙江省地大物博,所拥有的物产资源更加绿色天然,为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随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不断发展,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也随之而来,其区域品牌竞争力较弱便是其中较为主要的问题之一。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想要有所发展就需要去竞争与创新,竞争力弱的事物只能够故步自封,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对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而言也是如此,注重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品牌竞争力,是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品牌发展的关键部分。
1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现状及趋势1.1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品牌本就是我国极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其不仅开发起步时间较别省早,而且不论是发展速度、规模、质量,也均在我国名列前茅。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产量便已经占我国绿色食品产量的1/5左右,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收入更是黑龙江农民生产者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之一[1]。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黑龙江省省内绿色食品的不断发展,其区域内部的绿色食品品牌竞争便开始形成与发展。且由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发展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在资金方面也较为不足,这些都一度让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变得混乱,缺乏良好的竞争力。时至今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可谓是陷入了瓶颈期。
1.2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发展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区域内部绿色食品品牌恶性竞争现象较多。并且,随着其他地区绿色食品品牌竞争力的增强与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其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反而不断地加以显示。发展资金的欠缺、发展规划的模糊、发展技术的落后都成了制约其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2]。当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发展也并不是必然下降,只要黑龙江省相关企业部门能够对其发展制定出良好的规划,并增强其发展资金与专业人员,那么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发展则有可能进一步突破创新。
1.3发展特点
总的来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发展特点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目标不明晰。从发展目标来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一度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对于自身区域品牌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系统化的规划。
(2)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内容较为局限。从发展内容来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内容主要针对于地区内部绿色资源,传统型特征十分明显,无法满足于新时代环境的发展需求。
(3)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3]。从发展模式来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区域内部及出口发展,在国内其他区域的发展力度较为不足。
(4)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效果较为不足。从发展效果来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效果较过去相比有所下降,品牌竞争力及优势的不足是其中主要的原因。
2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优势及不足2.1优势之处
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发展优势来看,其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地理区域、充足的文化经验都是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关键要素。
(1)自然资源的优势。从自然资源的优势来看,黑龙江省地大物博,虽然位于我国的最东北之端,但是却拥有十分著名的三江平原与松嫩平原,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天然的保障,极其有利于绿色食品的种植与生产[4]。
(2)地理区域的优势。从地理区域的优势来看,黑龙江地处平原,属于季风气候,冬天寒冷干燥,夏天凉爽潮湿,非常适合种植大豆、马铃薯、甜菜、亚麻等生育期较短或喜冷凉的作物。也很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早熟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这些作物不仅能够提升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是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最主要条件之一。
(3)文化经验的优势。从文化经验的优势来看,自古以来,黑龙江省便被冠以不适合于人居住的名号,那是因为在古代,黑龙江省优质的自然资源还未被开发,地理区域优势也不明显[5]。时至今日,黑龙江省已经拥有充足的农作物生产经验,当地居民及企业对绿色食品的种植与生产都有了自己的技术与技巧,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经验优势。
2.2问题与不足
(1)区域品牌混乱且缺乏竞争力。虽然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其区域内品牌的竞争发展却是十分混乱的,甚至存在一些恶性竞争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良好竞争与发展。另外,在此区域内,各个品牌的绿色食品良性竞争力度是十分欠缺的,缺乏良好的竞争力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总体发展。
(2)发展流通性及创新性较为不足。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流通性是比较局限的,尤其是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其区域自然优势开始下降,很难与其他地区绿色食品品牌相竞争。加上其区域品牌竞争缺乏创新力度,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有些故步自封,不符合时代与受众们的双重需求。
(3)营销手段与应用技术较为落后。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以技术手段为基础,以营销手段为前提,但是营销手段与技术手段在黑龙江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发展中却都是十分欠缺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品牌的营销手段与相应的生产技术都较为落后,为其区域品牌的竞争力与创新发展制造了一定的难题。
2.3造成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问题的原因
(1)缺乏系统化的发展规划。想要保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让区域品牌有规律、有目标地创新发展,那么相关的部门及公司企业就应当为区域品牌的发展制定出系统化的发展规划。对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而言,缺乏系统化的发展规划,不仅让其区域品牌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而且也降低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2)缺乏强有力的发展资金。缺乏强有力的发展资金,是造成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发展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于现今处于瓶颈期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区域品牌而言,其发展需要规划、技术、创新和流通,而能够实现这一切的便是发展资金。注重对原始发展资金的累积,便能够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注入巨大的推动力量。
(3)缺乏专业性的技术力量。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专业性技术力量的匮乏,缺乏专业性的技术力量。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注重对专业性技术力量的学习与累积,对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都有所作用。
3提升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1应注重加强对区域品牌竞争的宏观引导调控力度
从相关政府部门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的角度来看,想要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与发展力度,就应当首先从发展规划的角度入手,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宏观引导调控力度。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制定部分鼓励黑龙江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发展的政策,让其发展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鼓励与支持,同时也能够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进行规范,避免恶性竞争与区域品牌发展混乱的现象出现。而相关公司企业更应当对自身公司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制定最合理的发展规划,充分地发挥出公司的优势,完善发展中问题与不足的现象,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提升铺垫好前提基础。
3.2应注重加强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资金的投入
在拥有系统化的发展规划后,相关政府部门与公司企业则应当注重加强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发展资金的投入。充分地认识到发展绿色食品在新时代社会环境下的重要意义,让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能够拥有充足的发展资金,从而使其从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发展方式、发展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以资金投入的形式帮助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发展度过瓶颈期,为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
3.3应注重构建起具有专业技术的区域品牌竞争团队
除了充足的发展资金之外,相关政府部门及公司也应当注重构建起具有专业技术的区域品牌竞争团队,从技术角度出发,帮助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积累专业性人才与技术。技术是创新发展的根本,在日常的生产发展过程中,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公司企业应注重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构建起属于自身的区域品牌竞争团队,并注重对相关专业生产技术、营销手段的学习与积累,每一个发展角度都要给予重视,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提升自身的区域品牌竞争力。
4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论述,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看出,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发展优势来看,其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地理区域、充足的文化经验都是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关键要素。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发展的问题与不足来看,区域品牌混乱、缺乏竞争力、流通性与创新性的不足、营销手段与技术手段的落后都是影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发展的重要部分。而造成这些问题与不足的原因,则与其发展缺乏系统化规划、缺乏发展资金,及缺乏专业性技术力量是密切相关的。针对于此,想要去有效地提升其区域品牌竞争力,那么便绝不能够从某一个方面入手,而是应当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加以促进与发展,注重加强对区域品牌竞争的宏观引导调控力度、注重加强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资金的投入、注重构建起具有专业技术的区域品牌竞争团队,整体性地让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吕佳,孙艳萍,石丽英.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1(18).
[2]刘黎黎,穆久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9(8).
[3]周云峰.绿色食品及其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关联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0(5).
[4]周云峰.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销售效率研究[J].农业经济,2010(5).
1 学校规划不是工作计划
当前,对学校规划认识较肤浅的表现之一是把学校规划当成学校工作计划,当成学校年度开始或校长上任的例行公事,甚至有的同志把学校规划当成上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普通文书资料。因此,学校规划成为了没有“灵魂”、没有“激情”、没有重点的学校工作计划,形成了“年年可用、年年如此”的资料性文件,缺少发展的动机和自主发展的内涵。
其实,学校规划应当是学校“全面的”、“长远的”、“发展的”计划,应该有学校发展的“灵魂”――办学理念和思想;学校发展的关键――培养人才的目标;学校发展的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师生发展的动机等。同时制定学校规划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写文本”的过程,而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策划,周密的安排,使规划制定的过程成为强化学习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一个不断使学校办学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过程。
2 制定学校规划是一个自主发展的过程
学校规划是一个自主发展的过程。“自主发展规划”的内涵包括:学校规划在满足政府、社会、学生等各方面需求时,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校的现状,特别是关注学校自身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只有“外看形式、内估实力”,才能制定出适合校情的自主发展规划;学校自主发展规划不仅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了一个时期内行动的纲领和指南,还是实现学校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同时,学校规划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由于教育和受教育的是人,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要受到外界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具有指导作用的学校规划也要与时俱进地做出修订完善,因此,学校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之中。同时,从学校规划的制订过程来看也是动态的,基础分析――制定规划――实施规划――评价反馈――完善修订,这个循环的流程充分显示了学校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3 制定学校规划是一个更新观念的过程
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可能制定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的规划;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的一个先决条件。
3.1 教育思想的内化和教育观念的转化。学校规划的“灵魂”是学校广大教职员工所具有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
首先是学校班子成员教育思想的统一。在制定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前,要求班子成员分头搜集教育管理学和现代学校管理学丛书,浏览不同版本,特别是从管理学“大家”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真知灼见中获得启迪,更加系统和全面地认识学校自主发展规划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时机成熟时,把学校整体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提出来供班子成员讨论,要求每一个成员在自己负责的工作中,提出今后的工作理念和具体目标、措施,然后再把大家的智慧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
其次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内化。当前,很多学校在规划中提到学校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这一教育理念,更没有把这一理念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如变相惩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追求纯分数而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教学事件屡见不鲜。在学校规划过程中,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统一和内化十分必要。如我校在规划培养学生成长的目标时,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思想,它不仅包括了经典的“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思想,而且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学校规划过程中的多种形式的讨论和座谈实质上就是教师思想的统一和内化的过程。
3.2 凝聚人心的过程。作为学校校长,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学校的管理工作,那种单纯的、机械的、就事论事的、非此即彼的管理思想不是辩证的,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在制定规划时既不能完全照搬抄的原有规划,也不能简单推倒重来。要结合校情、师情、生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结合现时期教育形势、学校工作特点和时代对教育新的要求,科学地把握好扬弃的“度”。广大教职工深入广泛地参与制定学校的自主发展规划,是全员学习科学发展观,研究学校工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大家的认识,统一大家的思想,使全校上上下下拧成了一股绳。
4 制定学校规划是一个强化学习,创新的过程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学校有义务成为示范性的组织和团队。在制定学校规划前,要对学校的办学基础和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诊断,在科学诊断基础之上的“扬弃”。这好比中医给病人看病,要先把脉后开药方一样,我们这里的诊断就好比“把脉”,订规划就好比“开方”。一个好的规划,一定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论断基础之上。
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制定规划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通过对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方面的综合平衡分析,发现并把握机遇、认识并发挥优势,扭转劣势、避开威胁,从而为学校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发展观奠定基础。因此,在制定规划时应注重研究如下问题:①以往学校规划的缺陷在哪?实现程度如何?②目前学校是否实施了有效的管理?③教育专家对学校的评价和建议是什么?④学校如何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以人居文化为核心,突出“创新·宜居·幸福”主题,按照“由内到外、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原则,策划创意人居主题活动、人居文化展示活动、赛事休闲活动。
2.力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提高人居节的国际影响力。
3.把人居节办成城市的盛会、百姓的节日,使人居节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宣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
二、精心组织好第二届大学生创意文化节
1.积极作为,科学筹划,精心创意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2.创新办节模式,部门牵头,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
3.增强大学生创意文化节的吸引力,扩大活动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加大对经贸类专业展会的培育力度
1.继续依托渔具、海洋食品、家纺、皮毛裘革等产业优势,重点培育国际渔具博览会、国际食品博览会、家纺博览会等专业展览活动。
2.规模以上展会活动同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产业拉动效应保持在1:7以上。
四、加强对各类大型节庆活动的指导协调,打造知名节庆品牌
重点培育“温泉节”、“母爱文化节”、区“山会”、经区“无花果文化月”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形成一区一品牌,一节一特色。
五、积极引进专业会议项目,打造高端会议目的地
1.加强与比利时诺本集团、北京超飞巨英等国内外知名展会机构的合作,争取引进2-3项国际性、市场型的专业会议来威举办。
2.鼓励、支持协助各市区、市直各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力争引进国家级、省级专业性高端会议10项以上。
六、大力推动消费类展会上档升级,满足百姓需求
1.扶优扶强传统项目,继续引导、扶持社会企业做大做强年货购物节、家居建材展、媒体车展等品牌项目,挖掘潜力,扩大规模,提升质量。
2.开发惠民利民新项目,更多地引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消费类短、平、快型巡展项目。
3.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展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七、切实做好全市会展业发展规划,推进科学发展
组织力量,全面启动会展业发展规划课题研究,下气力深入研究全市会展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领域、重点打造品牌和政策措施等,修订完善市会展业发展规划。
八、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叫响“四季国际会展城市”品牌
1.整合会展资源,统一包装,强力推介。
2.主动走出去,积极参与业界宣传活动,拓展对会展资源、产业、政策、环境优势的推介渠道,提升会展的对外影响力。
九、进一步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1.加大对会展业两个《办法》的落实力度,增加有效投入,凸显奖励引导扶持作用。
2.建立会展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协调会展相关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3.有效拓展便民服务渠道,公开会展服务热线电话,创新网上备案登记制度,不断提高会展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十、继续开展“会展工作提升年”活动,建立会展提升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