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日

近几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我国做出了许多努力,其中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对大学生非常有利的政策和措施,实践证明,目前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许多学生也勇敢地走向社会,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有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实现了双赢。

鼓励大学生创业具有许多优势,大学生普遍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当快,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在职业技术学院,更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此外,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年轻富有热情,敢拼敢闯,这些都保证了大学生创业具有一个很好的前景。实践也证明,虽然大学生在创业时,可能会遇到资金、技术以及人脉资源缺乏等困难,成功率还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下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就会极大提升他们创业的成功可能性。

现在各类高校正成为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以荆州市为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许多高校主动与当地市政府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和素质拓展,过去许多学生都不愿意留在荆州这个三线城市,但现在有许多学生也主动留下来开始创业,出现了许多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

具体而言,在高校中开展创业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

目前,我国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引起了高度重视,但我国的岗位增长速度远不如需要就业的人口数量增长,因此挖掘潜力、增加岗位的数量是我们解决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创业促进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是目前我们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大学生通过创业,可以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例如: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的几个大四的学生,学的是电子商务,在网上开店卖鞋子,效益很好,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得到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升了信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现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普遍感觉到压力比较大,据调查,压力的主要来源就是就业的压力,我们在创业教育的时候,经常请一些出身贫寒的创业成功人士为他们讲座,学生也主动和他们交流,通过这些互动,学生也提升了对创业的信心,对未来也更加充满希望。

二、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目前,国内出版了许多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我国的创业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深的阐述,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课程的设置以32~48课时为宜。

(二)开设创业第二课堂。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宝贵的校外资源,应该加以利用。以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经常请一些已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为在校大学生讲创业心得和体会,效果很好。

(三)开展创业知识竞赛。现在学校的创业知识竞赛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通过参加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我们在组织创业知识竞赛的时候,从他们的实际表现来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丰富,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讨论时总是非常热烈,学生通过竞赛学到了很多创业的基础知识,学到了很多本领。

(四)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必须要高度重视,我们可以结合一些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实践。此外,我们也可以以学校已经很成熟的校企合作方式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当然,创业实践要达到预想的效果,一定要做到加强管理。

(五)搭建创业教育竞赛平台。以学生利益为根本,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扩大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参与面。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及资助各类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导向性和科学性。

此外,要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要做好行政部门与各院系之间的协调工作。学校要统一加强管理,在湖北省其他兄弟院系有许多好的经验,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只要我们上下共同努力,创业教育一定会在高等职业院校取得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第2篇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以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通过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现状的分析,提出可以通过增强人文精神、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等四种途径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力。

关键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98-0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众化教育的基本实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对于女大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生理、心理、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无形中就造成了她们在就业上的劣势,这就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从事的工作要求其逻辑思维能力强、实验动手能力强,心理耐受力强,并且能够吃苦耐劳,但往往在这些方面女性所具有的能力比男性低,这就更使得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时更是难上加难,进而成为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这就使得很多理工科女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以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2013年就业情况统计为例:全院的就业率为(除考研外)66.9%,其中男生人数占57.9%,女生人数占42.1%,女生的就业率比男生低10.5个百分点。而全院考研率为27.3%,其中男生人数占42.3%,女生人数占57.7%,女生的考研率比男生高4.3个百分点。如何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提升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其顺利就业,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现状分析

理工科女大学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点,通过几年从事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的思考和调查,发现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表现为以下差异。

(一)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多数理工科女生性格偏内向,缺少活泼性和灵活性,很少参加校园活动,人际交往范围狭小、能力较差。大多数女学生性格比较孤僻,没有知心朋友,往往与宿舍同学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因为一些小事有极端的想法,有的出现极端过激的行为。有些女大学生家境贫困,自卑感强烈,自感囊中羞涩,装束寒碜,所以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与人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隐藏自己真实状况,即便在必要的交往中,也可能表现出紧张、焦虑、敏感和偏执。这种源自于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很容易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由此产生心理的阴影,使得学生否定自我,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综合素质差,竞争力弱,自感前途茫然,久而久之出现厌学,封闭自我,自暴自弃的现象。此外,由于学习任务重,平时只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很少学习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加之缺乏人际交流经验,在与人交流时往往无话可说。

(二)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

理工科女生大多数较朴实,做事踏实、稳重,学习态度端正,一般比男生刻苦,理论知识掌握较好,成绩往往高于男生,生命科学学院每年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中至少有70%为女生。理工科的学生和文科学生相比,除了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做实验和实物模型,因此,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但不少女生对实习操作不感兴趣,实验动手能力较差。

(三)思维固化,创新意识弱

受专业教育的影响以及思维的惯性多数学生往往习惯于抽象思维,易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大多数理工科女生不善于动脑筋,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理工科男生的学习往往是依靠兴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的,善于动手操作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因此,理工科女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较低。以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近几年,参与第二课堂、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多为男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成果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的也均为男生。

二、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上述对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力的分析,她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对于人际交往,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不足的方面应给予重点的培养。

(一)注重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理工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目标、信仰缺失,人生观、价值观不够科学,整个人在心态上较浮躁,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不会换位思考,顾及他人的感受,导致了人际交往的障碍。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理工科学生对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以人为核心,从人性、人文理念出发,培养其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和自信、人格独立,公平竞争等的精神,这些正是理工科学生所欠缺的。据美国一家很有名研究机构对188家公司测试的结果显示,对于领导者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经众多实证研究也证实,情商对个人的成长、人生的成功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情商往往可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人为精神的培养相结合,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时,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应把传授专业知识与了解科技与社会运用相结合,通过思考科技给自然、社会及人类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公共选修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人文校园的氛围,使理工科女大学生受到人文熏陶,产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理工科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提高理工科女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实践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充分利用好实验课、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加强专业知识的实践,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可以做兼职如家教、促销员,参加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等,进行社会实践,尽早地接触社会,通过与社会的联系,可以亲身体会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为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参加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的技能培训、认证等,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让女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开阔视野,锻炼实践能力。

(三)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因此,可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入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各类知识竞赛等科技竞赛,并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研讲座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而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黑龙江大学作为全国九所创业教育重点示范学校之一,非常重视学生科研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院系,近几年,生命科学学院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除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外,结合学院自身专业特点,每年积极举办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知识讲座、创业启蒙运动、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素质大赛、“生命杯”生物知识竞赛等比赛,这些活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又能促进学院的学风建设;开展的竞赛活动在内容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拔高,提高竞赛难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角度开展就业指导,提升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意识。让理工科女大学生认清形势,降低期望,树立正确择业观。在大学期间,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合理的职业理想,正确地认识自己,把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个性特征与国家的就业相关政策、用人单位的标准等外在因素紧密结合,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立正确的目标,并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路径。黑龙江大学自2009年开始,在大一学年和大四学年分别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人际交往、情感以及实习实践等方面的困惑,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其次,针对女大学生自身特点对其进行专门的女性教育,为她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引导。如开设女性课程的选修课、举办相关讲座、为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开展专门的培训,以增加就业砝码,提高就业竞争力。

最后,加强理工科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力。理工科女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存在着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的特点,常常会出现“犹豫不决”、“从众”等现象,进而导致怯懦、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自杀行为。因此,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和存在的不良心态,应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并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让女大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个人品质。此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训练和团体训练等活动,让女大学生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沟通的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使她们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郭正红,赵改萍,赵春平等.山西省女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4).

[2]刘俊彦.用人单位看重什么——百家知名企业选人标准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10).

[3]刘带,陈尚生.心理资本视域下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J].韶关学院学报,2011,(5).

[4]李凤伟,常桦.就业力——赢在起跑线的七种能力[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第3篇

根据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关于认真组织实施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x科协发〔2017〕x号)和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垃发办《关于举办2017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精神,区科协、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环保局、区农业局决定联合组织开展2017年xx区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和主题

2017年全国科普日定于9月16日~22日在全区各地展开,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

二、活动内容

(一)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围绕阻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愚昧思想和行为,尤其是针对康养xx、绿色发展、生活垃圾蓝色焚烧、五水共治、环境保护等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主动、及时、准确发声,为公众解疑释惑,揭示科学真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让科学“跑”在谣言前面。

(二)大力普及传播发展理念。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求,大力普及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普及宣传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观念,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着力普及宣传协调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意识;着力普及宣传绿色是永续发展的观念,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大力倡导创新创造创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普及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着力宣传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条件,激发广大公众的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着力宣传创业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出路,提升公众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大力推进“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四)大力开展针灸康养知识宣传普及。围绕xx康养城建设,加大针灸康养、运动康养、田园康养、森林康养科普知识宣传,展示我区打造康养之城的美好愿景和成果,让干部群众了解区委关于康养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全社会凝聚发展共识,树立科学生活方式,激发创新热情。

三、主要活动

(一)举办2017年xx市全国科普日开幕式

9月17日在xx区举办“2017年xx市全国科普日暨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竞赛启动仪式”,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康养xx、绿色发展、蓝色焚烧、五水共治、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助推xx康养城建设。

(二)组织参加“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竞赛,竞赛以“xx科普”(微信公众号:xx)为平台,平台题库系统内有50道“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选择题目,竞赛系统随机抽取20道进行答题,每题5分,共计100分。以“小手拉大手”形式,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绿色xx?蓝色焚烧”科普知识答题,活动将评选出优秀组织学校和抽取出获奖学生,并组织优异学生赴外地考察“蓝色焚烧”科普行,实地感受科技带来的改变及魅力。

(三)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宣传进乡村

联合市科协,组织相关科技工作者深入相关乡村(社区),以科普讲座、咨询服务、图板展示、资料发放、科普表演、科普知识问答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宣传普及康养xx、垃圾分类、蓝色焚烧、剿灭劣V类水、反对、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等科普知识,开展卫生义诊活动,提升群众保护环境的思想认识,消除群众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误解。

(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依托我区悠久的中医文化资源,紧紧围绕中医康养做足文章,我们选择在区二小筹建中医药展馆,践行中医药知识进校园,加大对全区青少年乡土教育的力度,广泛传播我区历代中医药人才的动人故事,使我区的康养建设后续有人,也为煅造出我区新时期更多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省级学会科技服务进企入社

组织邀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省针灸学会等学会专家,走进企业和社区,以科普讲座、卫生义诊、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教学辅导等方式,为群众开展科技服务,普及针灸、生态农业等知识,提升群众科学素质,促企业创新发展。

(六)科普示范基地体验日

组织动员各类科普示范基地在全国科普活动期间实施开放日、体验日等活动,积极开展以生态环境保护、蓝色焚烧、防灾减灾、科技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展览或科普宣传,组织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参观体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实践能力。

(七)科技专题片展映

围绕科普日主题,聚焦公众广泛关注的针灸康养、五水共治、生态文明建设、蓝色焚烧、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播放公众喜爱、易于传播的科普影视片,通过《科普之窗》栏目、xx科技网等传播渠道在全区进行广泛传播,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群众需求,积极组织科技专家和农函大教师,深入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农函大教学点,开展葡萄种植、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落实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让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看得懂、学得会、有成效,提高他们依靠科技致富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田。

(九)开展知识产权示范(专利)暨扶持科技项目培训

举办知识产权示范(专利)暨扶持科技项目培训,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及讨论交流学习活动普及知识产权发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项目申报与经费管理、科技大市场建设、热点新技术及应用等知识,提升全区科技管理工作者和科技人员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进一步推进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

四、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相关部门根据要求认真谋划,制定全国科普日工作方案及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全国科普日活动。

2、加强管理,统一规范。围绕活动主题,采用规范的主标题和灵活的副标题名称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日活动,提高活动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活动参考名称为:主标题——2017年×××学会(市、县、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活动,副标题——特色活动名称。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 课程建设 现状分析

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大学和社会的合作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多渠道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观念进一步转变,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构建起一套适合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课程,并依托课程这个载体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美国,创业教育已起步多年,上百万名学生从小学开始即接受创业教育,还通过“青年商业社”(Junior Achievement)等形式进行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在课程体系方面,美国把创业教育视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此外还有作为公共课程的创业教育课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创业计划竞赛,之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蓬勃开展,国内创业教育才逐渐升温。近年来,已有不少学校编写教材,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介绍,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

但是,中国的创业教育属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都不是二级学科。各个高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到国家的教学安排中。创业学科除研究生层次的MBA外,并没有本科生层次的创业学科。此外,教育师资队伍人数不够、质量不硬、研究不专,显然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创业教育的课程的目标

一般说来,确定培养目标必须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正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

(一)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广大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创业知识、典型案例、创业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理解有关知识的名称术语、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了解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一些财务专业理论知识、财经法律法规,掌握人际交往、公关的常识和技巧。通过创业教育,完善青年学生的文化结构,丰富青年学生的创业知识,使青年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及现代创业的发展历程、成功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成长经历。

(二)培养创业意识和品质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使青年学生了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的就业压力,使青年学生切实感受到创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各种途径,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起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培养青年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抉择、富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沟通中表现出诚实、开放的品质,但又能把行为限制在法律、保密等范围内;在工作、学习中表现出尊重别人,为人正直,对热爱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自制力和责任心;能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具有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三)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青年学生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技能,包括计划决策、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传统管理能力及把握商机、创建团队、善于沟通、高效融资等创业必备的能力;培养青年学生创业企业家的素质和建立创业文化的能力,包括独特的领导才能、善于化解各种矛盾,独有的管理风格、获取团队成员信任等。如:面对问题能够当机立断选择最佳方案,能够积极地倾听,与人沟通能够吸取各种经验、建议;包容、尊重个体的独特性理解,识别并接受不同的民族与文化的共性和差异;理解自己与他人的个性和态度,协调群体一起工作、学习,形成和谐相互支持的气氛等。

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

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目前,国外大多数院校将创业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优秀做法,针对不同的年级、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等创业素质,努力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一)调整教学计划

创业教育课程是一个综合的学科体系,横向学科贯通是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创造性发展,就必须打破现行教学体制对学生的种种不利束缚,特别要打破专业限制、课程限制、资源限制和时间限制,鼓励学生跨专业甚至跨学科学习和研究,为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与空间。高校可按照创业教育的要求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并按照厚实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业能力的思路,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结合专业课教学,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的方式,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要在现有的课程中挖掘、开发、增强创业教育内容,在课程建设上提倡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加强“通才”培养,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前期可确立若干试点专业,从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着手,出台学制和学分的相关规定,保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步实施。

(二)开设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主要有学科渗透、必修课、选修课。学科渗透是指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以现有学科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教育,即以文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意识教育,以理科类学科为载体进行创业知识教育,以技能训练类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教育中的必修课是全校各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为重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内容涉及创意理论和实践、广告创意。创业案例分析、企业家精神、创业管理知识、公共关系学、信息处理、法律基础知识的课程,也可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上,专门开辟创业指导内容,全面普及创业知识、素质、途径、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尽早形成创业意识,是单纯的就业指导变为就业教育指导与创业教育指导的病句,构建新的就业教育体系,并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选修课旨在面向理工科、商科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为这些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途径,它在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设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在完成创业教育课程目标,有效进行创业教育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创业实践课程可以分为校内活动课程和校外社会实践两类。校内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群体方式进行的活动,在学科知识竞赛中揉进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在各种服务性活动中体现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例如开展以“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SRP大学生实践研究、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还可以开展创业者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企业家来与学生进行创业经验的交流、演讲。让学生从中了解创业的艰辛,感悟创业的真谛。校外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门,以个体活动为主,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而组织的有明确主题的个体活动,主要包括单项模拟实践和综合实践。单项模拟实践是围绕某一个项目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综合实践则是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可以由学校联系单位,学生挂职锻炼,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策划进行实践,社会实践主要在寒暑假期间进行。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协调多方关系,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创业教育提供一个平台,是大学生创业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

(四)开设隐形课程

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上一两节课就能够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熏陶培养的过程,我们不能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显性课程来实现,但可以通过校园创业环境建设这一隐性课程来实现。首先,通过学校广播、校报和校园网等资源,及时地宣传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而实施的优惠政策,报道创业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时代环境,逐渐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次,举行科技发明大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参加科技发明大赛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能激发出他们创造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的目的。最后,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创业协会,举办创业论坛和创业沙龙,邀请企业高层人员到学校做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做好必要的准备。加强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开发,通过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把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设计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以便使大学生具备创业者美好的品格和情感,让大学生的创业情操从校园就开始萌发、成长,并到社会中延伸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欧阳琰,赵观石.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5).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教育;教育改革;实践教学

一、科技竞赛有效促进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

科技竞赛种类繁多,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进行竞赛项目的选取,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综合训练程度不同的项目,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参加基础、专业、综合性、创新型四个竞赛类别,培养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设计、创新研究四种能力组成的科技竞赛体系。以邢台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大一为培养学生基础电子电路知识、基本编程能力,选拔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强的学生,主要开展“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大二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可参加涉面较广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竞赛项目;大三大四学生有了较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及丰富的项目经验,安排参加一些科技难度较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项目。

二、科技竞赛促进创新教育教学的多样性

科技竞赛是践行实践教学的急先锋,科技竞赛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对科技竞赛项目内容、要求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涉及的学科知识,将方案论证、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软硬件设计、测试方法等环节在不同的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比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控制类题目中包含控制理论的内容,在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授课过程中可以举例说明控制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等环节在竞赛题目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完善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概括八个“微”环节:微视频、微练习、微实验、微知识、微概念、微互动、微实践、微评估。以碎片式的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学生兴趣点。通过学生备课互动,作品设计制作互帮互带。原有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实践性更强的科技竞赛,利用手机App、微信、邮件、QQ等互动交流服务平台,向学生学习资料(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进度、实践指导资料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实时互动交流、科技动向推送、科技资讯、独到解读实践创新。创新教育要求加强知识更新,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训实践教学,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竞赛促进新知识的实践应用,以科技竞赛为依托,通过自制实验仪器设备以及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实践项目来达到课程体系的完善,打造金课的知识体系。

三、科技竞赛有效地践行创新实践教学

以“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推广性”为原则,进行探索创新,制作科技作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践行创新实践教育。实践教学是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除了要掌握理论和实验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为此通过一系列科技竞赛项目训练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参与每一项科技竞赛项目基本都是团队协作完成的,要经历项目类型选择、设计要求解析、设计方案制定、元器件购置、电路设计制作、软件编写、系统调试、说明书撰写、视频制作、PPT文稿演示、现场路演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经历反复地修改,硬件电路修改需要软件程序配合调整,文档撰写也要重新编辑,团队分工协作,成员每个方面的知识既要精又要通。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系统概念、科学态度、团队协作、心理素质、创新实践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整个过程都是对创新实践教育的践行和诠释。同时通过参赛作品的制作和现场竞演,推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产品设计、技能与素质、学习与工作、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说明了创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四、科技竞赛有效地促进教师修身律己不断提升自我

科技竞赛项目与日俱增,竞赛内容紧跟时代特点,体现了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的应用,教师作为科技竞赛项目的指导者,因循守旧,知识固封是把握不了竞赛内容动向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才能统筹全局,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因此,科技竞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了解社会需求、热门领域,研究怎样将基础科学与新科技相结合,诞生出有意义、有科技含量的创新实践项目,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为教师的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教师申请课题、论著动力。总而言之,努力提升教师自身能力,注重科技创新,引领学生的思维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创新,最终达到科技创新、实践创新的良好效果。从心底产生对教育的敬畏与忠诚之心,在创新教育教学中能够以智者仁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五、科技竞赛有效地改善了学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以科技竞赛为契机,组织学生强化训练,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实起来,并且形成了一套“老带新”的长效培养机制。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技术探讨,共同进步,在科技竞赛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术,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成绩,收获了快乐。实践证明,参与科技创新、经历了科技竞赛实践锻炼洗礼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上都有突破性的改变和进步。这些学生使自己的梦想走进了现实,成为了宿舍里的领头羊,成为了班集体中的顶梁柱,成为了老师有力的科研助手,成为了科技创新的急先锋,并且这批人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以2016级自动化2班为例,班级共35人,其中3人为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的主力队员;10人参加过蓝桥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班参与率高达90%,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立项5项,省级立项2项,该班级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深受各科教师的认可和称赞。根据对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凡是经受过科技竞赛项目训练的同学,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奋斗毅力均对考研起到了很好地助推作用;凡是有过科技竞赛获奖经历的,在找工作时均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更容易获得单位的青睐,或比别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六、科技竞赛落“实”于行,在实践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