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籍 城市 地籍 管理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043-02

城市城镇地籍图形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系统充分考虑到土地管理方面的特点,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采用了ArcGIS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图形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结合了科学的图形管理流程。既要能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也为使用者提供简捷方便的操作。

1 系统建设目标

(1)建立完整的、规范的、统一的地籍空间数据库。当前地籍数据来源和数据的格式很多,如CAD、Excel、位图、纸质文件等等,还包括以前安装过的GIS软件所产生的数据格式,如MapInfo的TAB格式、ArcInfo的Shape格式等。通过对CAD格式以及各种GIS数据交换格式的研究,能够实现底层数据的格式统一,建立一个完整的、规范的、统一的地籍空间数据库。(2)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库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由于地籍数据库的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广,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形成许多人为的和系统的误差,甚至还可能产生数据错误。因此需要利用GIS的拓扑规则分析功能,自动检查地籍数据的质量并修补错误。(3)利用ArcObjects控件,建立图形输出打印模块,能够自动化的进行制图综合,打印输出宗地图。制作宗地图是土地管理部门重要的日常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土地管理部门已经发展到使用数字测图软件制作宗地图阶段,然而传统CAD类软件仍然无法满足宗地图自动制图的要求。随着GIS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制图能力绘制宗地图成为目前的主流技术。利用ArcGIS Engine嵌入式的GIS组件库,开发宗地图自动输出模块,可以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从地籍数据库中提取宗地数据(包括宗地的四至),自动计算并添加宗地图所需的各种制图要素,并且实现宗地图的图形直接输出和打印。(4)建立一个先进的、稳定的、开放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其目标在于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地籍信息处理的信息化程度,使得日常土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作为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之一,也为其他政府部门、经济建设部门提供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成为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系统总体框架

地籍图形信息系统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业务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土地业务的相关性、土地管理的特点,结合城市的具体实际,建设城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平台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图形管理与办公系统的集成,把业务流程与办公自动化流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政务信息管理。该系统有两条重要的主线(子系统)。

(1)办公子系统,主要是图形管理的流程,只有制定好了科学的图形管理的工作流程,才能最大程度的管理好这些图形,根据各个流程中的分工,做好相应的工作,把图形数据一步一步的传下去,只要各个流程(岗位)严格按照制定的分工操作,就能完全管理好图形数据.设计的流程依次为:项目接件、属性信息、图形编辑、质量检查、数据入库。(2)图形管理子系统:就是指图形管理的平台,这个平台上要能快速简洁的实现图形的操作,可以进行图形的输入、编辑、管理,以及图形数据的应用,比如输出,统计分析等。

3 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ARCGIS的城市城镇地籍图形信息系统充分地把地籍数据与GIS结合到了一起,将图形与属性相结合,能很方便地控制宗地划分、数据控制等。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和合并。空间数据的编辑包括对矢量图形文件的复制、粘贴、剪切、移动、增加、删除、撤销,以及针对图斑的输入、分割、合并、删除等功能,对栅格图像的裁剪、投影转换;属性数据的编辑包括属性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属性数据结构的修改,以及根据属性数据信息修改图形文件参数等功能。

(2)属性数据管理。

对各种表格进行查看、添加、编辑、删除以及导入已经备份的文件和导出文件表格,同时可以对各种表格进行各种条件的查询打印以及绘制各种图表及根据不同的属性字段进行统计等。

(3)查询统计模块。

查询功能主要实现按图形查询、属性查询、条件查询并浏览的功能。按图形查询,可以在图上用点和范围(矩形、任意多边形、圆)选择任一要素(如行政区、权属单位、图幅、地形要素等)的一个或多个对象,查询其基本属性,要保持图属一致。若显示多个对象属性时用列表显示,并且当单击某一属性记录时在图上显示相应的对象:按属性查询,即以属性为查询条件,查询相应对象的基本属性和图形,由某一基本属性或属性组合查询一个或多个符合条件的对象,并在图上定位显示,同时提供显示多个对象的基本属性。实现对行政区、权属单位、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的查询。

包括地籍日常管理中有关图件的快速查询及由图形到数据表格或宗地属性的快速查询和制图与量算功能。地籍的统计汇总、综合分析及相应图表的输出。

(4)参数设置。

包括中央经线、指北针、图例位置及大小、系统年度、数据路径及公里网颜色等的设置。

(5)管理维护。

包括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有关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删除、输出和历史资料的查询性等。

(6)规范输出。

严格按标准规范输出各类图、表、卡、证及专题图件,如: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土地使用证等,还可以输出用户自定义的图表,如:自定义幅面的地籍图、宗地附图、表格等,另外还可以输出各种专题图件,并且这些图件均可按标准制图规范输出。

4 子系统结构设计

4.1 图形管理子系统

图形管理子系统通过ArcSDE和对Oracle数据库进行访问,在数据库中读取和存储数据。而后,再经过ArcSDE和构造合适的计算和数据模型.通过数据的控制部分及数据的显示部分对图形进行管理。图形管理包括:图像纠正、数据编辑、系统初始化、专题图制作、坐标转换、符号管理、图属互查、时态管理元数据管理,出图、权限管理、数据检查等。其中数据编辑中又包括:基本数据编辑、拓扑编辑、宗地编辑、版本编辑、测绘编辑等。图形管理子系统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4.2 办公子系统

办公子系统通过单点登录可以对土地登记部分、统计查询部分及系统设置部分进行访问操作。其中,土地登记部分包括:申请、变更、地籍调查、审批、公告、登记卡、打印证书、归档等流程;统计查询部分包括:按地类分级统计、按使用权类型统计、宗地查询、历史宗地查询等;系统设置部分包括:系统初始信息设置、系统代码表设置、部门用户管理、流程设置等。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对这些流程进行操作。

5 结语

本章根据GIS的特点,充分考虑地籍信息的特点,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了城市城镇地籍图形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和总体的框架,利用ARCGIS平台,对地籍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地籍信息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潘雨青,陈天滋.基于GML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82-85.

[2] 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比例尺

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一项以地表上的地物、地貌作为表示对象, 并以规定的点、线、图式符号、文字及数字注记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的技术性工作。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作的目的是客观而又准确地通过所测地形图的三维空间来描述地物、地貌景观,为城市的合理规划服务。

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地籍测量包含着地籍调查和地籍图测绘两方面工作。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中心环节, 重点是搜集和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类型、用途、数量和质

量等地籍信息。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采集、处理和表现土地权属、位置、形状、数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籍要素的定位信息, 并以图形

形式加以表示的技术性工作。地籍测量的成果资料是地籍图, 它的主要要素是宗地的权属界线, 这些界线有的是可见的线状地物, 也有的是不可见的点位连线等。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地籍测量成果、资料的使用功能上, 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在土地管理和土地科学利用方面具有法律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地理性作用。

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共同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都是涉及图形的测绘, 因而在图形测绘的工作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1)测图成果都是大比例尺。

(2)依据的基础理论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是依据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量测角度、距离、高程来确定地面界址点或地物特征点的

平面位置。

(3)遵循的测图原则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测量都遵循着“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测图基本原则。

(4)测图方法相同。

大比例尺数字测量和地籍测量均是先控制测量、图根测量, 再碎部测量。测量成果输入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5) 采用的投影方式和坐标系统相同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 5cm/km 时,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图都是采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 5cm/km 时, 当面积小于25测区时, 一般不经投影而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6)采用的图幅分幅方法及编号相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籍测量的图幅分幅都是采用坐标格网的矩形或正方形分幅法。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整10m )数编码, 纵坐标在前, 横坐标在后, 中间短线连接。

4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地籍测量的不同点

(1)测图目的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是以客观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为目的, 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等, 应用范围较广。

地籍测量是以权属管理工作为目的, 专门用于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 应用范围狭窄。

(2)工作量不同

地籍图测绘的核心是宗地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利用现状, 它是以反映宗地权属范围的界址点坐标来表达的,地籍图较高的精度要求也相应导致了成图作业方法的高要求, 所以地籍测量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工作量大很多。

(3)测量点位精度要求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成图比例尺关系很大, 一般是指图上的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位的测定精度。地形测量规范要求: 重要的地物与地物轮廓对于附近图根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 6mm , 次要地物与地物轮廓位置中误差不大于0. 8mm。

地籍测量的精度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和地籍图测绘精度,《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在图上不得超过±0. 1mm ,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根控制点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 3mm。因界址点为地籍图的主要因素, 界址点的坐标精度代表了地籍资料的定位精度。界址点的图上位置精度是影响地籍图面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 地籍测量对细部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要求比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一般地物点的点位测量精度的要求高。

(4)图上表示的内容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只强调客观地反映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景观, 具体的专业内容往往留给用户应用时自行填补。

地籍测量的地籍图测绘首先应考虑表示权属、权属关系、土地用途等一系列内容。地籍图上所显示的现象往往是地表上看不到或无法直接量测的, 如地籍号、地类号、权属界线等。此外, 地籍测量要求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内容与地籍调查所搜集的信息内容必须完全吻合, 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5)测图要素选择不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要表示的是地面上的所有地物、地貌要素, 如地面上的河流、山脉、道路、居民点、地面高低起伏等, 比较详尽。

地籍测量的测图要素主要是地籍界址点、界址线、权属关系、地籍号、地类号、土地用途、土地面积等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内容。地籍图上反映的地物较少, 不要求反映地貌。虽然地籍图上也有一些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 但它们是作为地籍要素的一些环境因素而表示的, 起定位和衬托作用。

(6)依据的规范和图式不同

地籍图测绘是以表示地籍调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 作业依据是1993 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在表现形式上还有专门的地籍图图式。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依据是国家测绘局制定的《1 :500、1 :1000、1 :2000 比例尺( 地形测量规范) 》和相应的地形图图式符号。

5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资料与大比例尺地形图

5. 1利用地籍测量资料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测量是以坐标数据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作为界标物的道路、水面界线、房屋、各类墙栅等地物都有较好精度的点位坐标。因此, 我们可利用地籍测量提供的房屋拐角点及地物特征点的点位坐标, 及时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 以保证成图的现势性。

5. 2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地籍图

地籍图必须有众多的地物要素作衬托, 才能清楚地表现出地籍要素的位置特征, 缩短成图周期, 降低成本费用, 又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因此,它在建制镇、村庄地籍测量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结语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两者虽然在表示内容上、取舍上各有侧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们之间却有着割舍不断地联系。在此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对整个城市的各个部门的测绘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测绘,避免重复测量, 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测绘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应用[ 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范文第3篇

关键字: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权属调查;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内容

1、根据地块权属调查结果确定地块边界后,参照表10-2设置界址点标志。

2、界址点标志设置后,按照下述“二”中的测量方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

3、测量内容:包括区划、权属、地类、地形四要素的所有面、线和点状对象,外加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

三、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2)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3)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4)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四、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地形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五、地籍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测量方法:原则上采用数字地面测量,即使用全站仪或其他解析型地面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实地测量测站至待测碎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同时输入待测点图式编号及其相关点的连接码,并采集待测对象的主要属性数据。

精度要求:地物(貌)点测定精度

①地物(貌)点分:地物(貌)按点位精度要求分为三类:

A、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点和巷侧建筑物的明显角点B、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城镇明显建筑物角点和村庄内明显建筑物角点。C、类物(貌)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貌)点,主要指无法准确定位的地物(貌)点。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出表1(表略)的对应规定范围。同类邻近地物(貌)点间的距离中误差应不超出表2的对应规定范围。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7.1规定值方宽50%。表1地物(貌)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厘米)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点)高程精度按表2(表略)等高线间内插点高程中误差要求。表2 等高线间内插点的高程中误

六、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1.要素。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除非建立数据库)。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3.精度。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4.应用软件。目前我省进行的城镇地籍测量及入库工作,所用工作软件基本上为武汉中地公司的MapGIS系统(德州为武汉瑞得),地籍测量为了后续工作的无缝衔接而均使用各自的测量成图模块。这些测量成图模块均为我国的研发人员自行开发,与国外很多专业成图软件或在国外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成图系统相比,在功能与实用性上差距很大。如果只是进行地形测量,在所使用软件方面可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成图,或者继续使用原软件,或者将原格式(MapGIS或瑞得图形格式)转为其他成图软件格式。由于国产软件与国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在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也将增加一些工作量。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有关城市发展建设与经济发展建设的一件重要工作,它的内容与地形测量紧密相同,侧重点又完全不同,在技术上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了解地籍测量的特色,才能使地籍测量技术进一步进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地籍测量的最终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与可靠性。为提高数字地籍产品的质量, 应该在地籍测量的各个时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孝天文.现代地籍测量[M].科学出版社,2002.

[2].梁玉保.地籍调查与测量[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镇地籍测量;数字化测绘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数据库技术

前言

测绘技术对于我国整体城镇地籍测量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占据关键的位置,尽量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对各种测绘技术进行有效掌握,从而使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 城镇地籍测量的意义

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测绘技术来有效地完成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具体对土地地质情况、土地发展情况、土地规划及建设等问题进行测量,准确对土地境界、土地所属权进行划分。将地籍测量的成果与城市发展情况有效结合,从而制定出城市的建设衣服骄傲,更好地满足城镇土地发展的需求。

(1)通过对城镇地籍测量,能够全面地掌握城镇土地的状况,从而为国家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地籍测量数据来制定科学的城镇土地管理规划,更好地推进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2)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应用测绘技术,不仅能够更好记录和掌握城镇的地质情况,及时对地图进行更新,而且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城镇土地开况,促进测绘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3)而且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速度,特别是地籍测量的成果会直接被建筑企业所采用,这不仅降低了建筑资源的消耗,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建筑资源的有效利用。

2 城镇地籍测量测绘技术

2.1 城镇地籍测量工程中的数字化测绘技术

2.1.1 地图数字化技术

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引入数字化测绘技术来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地图数字化技术主要依赖于GIS系统,从而完成地图的数字化处理。利用地图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资金的节约,而且工作量也会降低。特别是将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建库的难度和建库的工作量,使测绘部门财力和人力投入减少。同时地图数字化技术还具有较强的现势性,精度较高,比例尺能够有效满足测绘技术的要求,能够将工程测绘纸质地图直接转化了数字地图,这其中需要用到数字化仪及计算机,所形成的测绘数字地图能够更好满足生产需求。另外,地图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时操作较为简便,利用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或是扫描矢量化的仪器,能够对大比例尺的测绘地形图进行扫描,从而实现自动提取地图的多边形信息,使测绘地衅的数字化处理更具高效性和保真性。

2.1.2 数字化成图技术

数字化成图技术在我国城镇基地测量工作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不仅成图更为经济,而且管理上更为方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备较为简单,投入较少即能够完成具体操作,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测绘成图方法中复杂性及投入性高的问题。而且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利用数字化成图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图的精度,而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小,数字化成图技术在更新、保存、应用及等方面也能够为管理带来诸多的便利。

2.2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和RTK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在多个领域开始广泛应用,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主要运用RTK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持。RTK即实时动态,能够在测绘工作中为流动站实时提供测绘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而且坐标定位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可以说RTK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属于一种全新的GPS定位测量手段,充分发挥出了GPS在测绘中的重要作用。

利用RTK技术进行城镇地籍测量过程中,主要是由流动站GPS接收机来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对相应信息进行采集,完成RTK测量工作。同时GPS接收机能够接受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并在接收到信号后进行必要的处理,使其成为基准站测量数据,GPS接收机采用OTF技术来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流动站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运用RTK进行城镇地籍测量过程中,不仅布设各级控制点,在操作上十分简便。而且所测得的地图中的图根点、地形点、地物点等坐标更具精准性。在运用RTK技术进行城镇地籍测量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专业测绘软件,而且所测量的数据成果能够直接被施工放样所采用。

2.3 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

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引主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GIS本身来讲,其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并将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集为一体。GIS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结合目前测绘中的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以及分析的同时,还可以将与成果输出为一体的数据流程三维可视化的显示出来。除此之外,GIS技术的功能还包括空间提示、预测预报以及辅助决策等。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即为数据,因此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数据库技术在地籍数据采集和组织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数据库设计时数据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数据平台进行管理,有效提高数据管理水平,使其与地籍管理要求相适应。

当前城镇地籍测量工程中对地籍测量数据多样化采集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也使数据库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有效地保证处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这就必然有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

2.4 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RS)

关于地籍测量中的遥感技术,具体可以从概念、优势以及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远距离对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共外线进行感知,并探测和识别目标的技术即遥感技术,在大面积的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其测量数据也具有综合性、可比性以及经济性。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为利用相关技术对地面的基础地理等多方面信息进行获取。

3 结束语

城镇地籍测量属于一种专业性测量,并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能够为国土调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充分的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二者有效结合后,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而且对数字化城市的发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莉.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汤廖文.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次调查地籍调查精度分析;成果利用;日常变更地籍测量;作业技术方法分析

0 引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以后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保证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土地利用率,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科学规划、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坚守好耕地红线,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土地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发展的轨道。国家部署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为按时、保质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在人员组织、财政经费保障、技术支持、工程监理和精度控制等方方面面作了充分准备。各地都成立了土地调查领导工作小组,通过招投标,全国有许多支优秀专业测绘队伍参与到二次调查工作中,现大部分地区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并提交了二次地籍调查成果。

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满足整体的、数字的、动态实时的地籍管理建设需求。同时建成一个统一的、现势性好的数字的城乡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也为土管部门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土地管理工作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土地测绘部门在如何充分利用好二次调查地籍测量成果,怎样科学合理,更好地更新完善二调地籍图件成果,逐步提高变更地籍测量的精度,保持地籍图件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满足土地管理对测绘图件成果的要求,确保发放土地证件质量,是日常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中值得交流和探讨的问题。

1 做好地籍变更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地籍测量技术性要求强,质量要求高,是搞好土地地籍管理和登记发证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而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既是我们国土部门日常土地管理各项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经常性长期工作。

近几年随着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征、用地拆迁工作持续不断,土地和房产市场火爆,建设用地需求和增多,土地权利的变更日益频繁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地籍图件也要随着现状的变化而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所以我们在日常变更地籍测量中要用精度高的测量成果替代原有精度低的成果,不断更新完善地籍成果数据库的内容,才能保持原有的地籍测成果绘资料的连续性、正确性和现势性,才能避免因地籍测量错误引起相邻宗地之间的纠纷,保证土地发证的正确性。

因此认真搞好日常的变更地籍测量工作,提供精度高的变更测量成果,为地籍信息管理系的持续发展建设和保障土地权利者的合法权益,为今后的再次土地变更测量工作打好基础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2 现地籍图件成果情况

我市现有的地籍图成果是通过招标的专业测绘队伍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在先布设GPS控制网点后,再发展一、二级导线和图根控制点的基础上,用全站仪进行细部测量,大部分界址点都采用解析法实测,部分内部隐蔽界址点采用丈量交会等方法反算,将界址线等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合成地籍图。

解析法测量界址点的精度可以满足表1:

表1

地物点大部分也是采用解析法实测,但部分采用丈量和图解的方法成图的地物精度低。根据现有成图情况在日常变量测量中发现测区建筑物密度较低的地方,因便于控制点的布设及使用仪器支站能观测的界址点和地物点数量较多,界址点和相关地物便于检核,地籍成图精度较好。而在较老城区和镇区及一些古、旧建筑物比较多、宗地个数密集,施测难度大的街坊内,因实测点少,地籍成图精度低。加之当时测量作业人员责任心和认真程度的差异和作业失误产生错误等原因,也可造成个别地方存在粗差。

3 变更地籍测量的作业

现以近年来与本单位同行和其他专业测绘队技术人员现场作业实践为基础,浅谈搞好日常变更地籍测量提高保持图件精度的作业方法。

变更地籍测量的特点是变更测量任务急、发生频繁、作业地点分散、地块范围小,但测量精度要求高。

土地部门在接收提交的二调地籍测绘成果后,变更工作一定要在原始调查成果基础上进行变更,无论是界址点号、地籍号、变更宗地的宗地号还是图形接边,都要以电脑里二调初始地籍成果为基准。在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中,存在变更后的界址点、线与初始界址点、线接边问题,当两者衔接有误差时,应当是低精度服从高精度的原则进行接边。变更地籍测量与初始地籍精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变量测量时的条件和作业方式、方法等。若在变更测量中控制点全部采用级别高于初始地籍测量控制点,对新增变更地物和界址点进行全解析法测量,则精度显然高于原来采用低等级控制点或没有实测到,通过其他方法计算绘制出的界址点和地物。因而在接边时应修改初始地物、界址线,若新增界址、地物是以原有界址、地物为起始,通过测距交会等方法丈量装图,则精度比初始成果还低,只能依初始地物、界址线为基准进行衔接。

变更地籍测量的坐标系一定要采用二次地籍调查测量选用的的坐标系,在技术上要求采用全解析法测绘,使用测量软件计算机编辑成图和面积量算。

(1)变更地籍测量的图根控制点测量

变更测量时的控制点应选用原二调时所布设的控制网中的各等级控制点,经检查符合精度要求后可直接使用进行地籍细部测量,若变更测量地块距离原控制网控制点较远,测绘单位应布设图根导线。变更地籍测量的图根导线的测量起算控制点应选用原二调控制网中的较高等级控制点,地籍图根导线网的布设,以满足全解析变更地籍测量界址点测定和宗地图及地籍图的精度需要为准则,布设成附合导级方式。在图根控制点的布设应充分满足变更地块施测界址点、地籍图精度基础上的同时,也要考虑该地块附近将来的日常地籍变更测量再次使用,因而应布设为一些不易被破坏并可长期保存利用控制点,点位选择必须保证通视条件良好,尽量选在视野开阔,不影响交通和安全,利于设站,图根导线测量时应采用全站仪三联脚架施测。新设的控制点应设制作好控制点标识,图根点一般在柏油路面应打入钢钉,水泥地和水泥路面上可采用刻“十”字的形式。在土质松软的地方确需保存的点应埋设符合标准要求的混凝土石桩,且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固。

在通视条件不好,布设成图根导级确实有困难的地方,可采用GPS定位技术测设图根控制点,GPS基站可架设在二调时使用的高等级GPS点上,观测采用快速静态作业模式观测控制点位坐标,点位应选择在方便架设仪器,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4,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应大于200米,距高压输电线应大于50米,四周仰角没有高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观测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精度应满足变更测图精度的需要,并至少与一个方向通视,并实地绘制图根点点之记,以方便将来该地块附近征用地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房地产开发等土地变更测量作业。

对变更测量地块离原二调控制网点较近的,但不适宜布设图根导线及架设GPS信号条件不好的地方,可直接采用支站和支导线方法引点施测,但支导线边数不宜超过3条,总长不得超过100米,并且要做好复查。对重要的公共界址点应在不同支导线下都要测量进行比较,并做平差处理以保证精度要求。

(2)细部测量

细部测量是测定宗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面积及其他地物等要素。宗地权属界址点平面位置的测量一定要充分利用已布设好的控制点,观测所能观测到的所有拐点,宗地界线必须看到、走到、测到,有的点时可能需攀爬墙、上房等方式才能直接测量到位,尽量确保变更宗地的权属界线施测准确无误,保证施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精度。变更宗地全部界址点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测量,测距不得超过150m。细部点数据采集方法主要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测量时要常归零,当归零差超过24"时,重测前一阶段细部点并保证每测站重复测量2个以上相邻测站测过的点,用以检查并保证两站的数据精度,测站定向应以较远点作为起始方向,并测定边长,定向边长宜长于测定边。并另选一方向作检查,测站定向完成后选择另一个方向的固定明显目标,应测定其水平角,作为测站观测过程中的检查方向,数据采集过程中和每站结束前应对标定方向进行检查。观测时司镜员在立镜时应按原底图上的实际位置依顺序编号观测,同时注意要加棱镜中心与界址点位置不重合值。

全站仪解析施测后,应对方便丈量间距在50米以下的界址边,应用钢尺或手持式测距仪丈量界址边。并适当丈量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点的距离,做好相关记录,以备内业计算机图形编辑时对反算边长的校核。对实在不能观测到的点,无法解析法采集到的部分地物,可利用采集到的地物点通过丈量量距、交会、截距等解析几何方法解算出未测点坐标。丈量时注意墙体厚度加减,公共界址边长应相等,还应多量取一些界址点和地物点之间相关距离,在便编辑图形时检核。

4 结束语

日常地籍变更测量工作,既是一项精确性要求高,又是日常一项长期的工作,变更地籍测量的精度和质量,关系到每个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是保证发放土地证正确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土地测绘工作者正确使用变更地籍测量的方法,采取合理的作业方式进行变更测量,并做好与原有地籍成果的无缝衔接,每一次变更测量工作的成果都要及时入地籍信息库,使地籍成果保持现势性和较高精度,为今后相邻宗地和本宗地再次变更测量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成果资料。因此只有认真做好日常变更地籍测量工作,不断提高日常地籍变更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才能夯实土地登记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

以上为一家之言,错误不足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樊志全.地籍调查[M].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CJJ 8-99 城市测量规范[S].国家建设部,1999.

[3]CJJ/T 73-2010 地籍测绘规范[S].国家测绘局,1995.

[4]CH 5002-94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S].国家住建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