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课程总结

语文课程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课程总结

语文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摘 要】 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其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又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如何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语文素养。本文就小学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的生成进行解析,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生成策略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将高效率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教育教学而言,如何生成高效率且综合性强的课堂教学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因此,如何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知识积累,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分析并解决小学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的生成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巧妙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活力、内容更加丰富,而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综合性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直接体验主体,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立足于社会锻炼的课题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以自由行动为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体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学会科学性总结。这种实践课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其一,基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从生活中选取主题与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主题与内容,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开展综合性学习课题活动,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题活动中。将语文教学的目的与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需要,引导学生健康、愉悦的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

其二,基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从生活中开展实践与探究。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是睁大着双眼,想探寻个究竟。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为基础,引领学生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然环境。同时,适当的将课堂做合理的延伸,使得学生的生活经历得以扩展,激发其对自然对社会生活问题的求知欲,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身边发生的现象,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对自然、社会与自身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二、创设并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 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的新观点、分析问题的新思路及解决问题的途径,遇到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思考,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求证。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中“综合性有效课堂”学习的目标之一。同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被开发,探究性的思维能力也正待开发,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亲身经历获得实际的体验,这些是在探究及探索过程中生成而获得的。因而,在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设计探究式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建构起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逐渐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生学习了《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等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世界七大奇迹”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七大奇迹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自主了解各国的历史及创造这些伟大工程的历史背景,并明白当时为什么要建造这些工程,有什么作用,对所造国家与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现代又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料、网络、咨询等多种方法去思考去探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然后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最为直接的实践体验,养成热爱阅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式学习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乐于进取、善于交际的良好品质。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以教学集体为出发点的,针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着眼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合作交流,建立以学生合作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及集体性得到和谐发展。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互的合作学习模块, 为学生营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多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教学经验,并用诸于自身的语文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活动引导,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课堂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为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吕波.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

[2]黄键.浅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6)

[3]黄幼香.四个“强调”,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兼谈“难忘小学生活”的教学构想[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5)

[4]王晓红.试论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1(15)

语文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3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的设计

1.设计背景

(1)厦门地方资源丰富。厦门自然景观资源以海、岛、山为特色;人文景观资源有万国建筑博物馆、“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通向大海的商业街――中山路、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中华第一圣堂”新街礼拜堂等;地方语言资源有闽南语;民俗文化资源有中秋博饼民俗、畲族送王船民俗等;饮食文化资源以闽菜菜系为主,闽南小吃也负盛名;文化遗产资源有歌仔戏、南音、高甲戏、漆线雕等。

(2)学校所处社区资源丰富。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处于厦门市中山路周边,所在的社区中华街道就存在大量的人文遗迹,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厦门古城墙、新街礼拜堂、江夏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阮F锡夕阳寮隐居处遗址、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陈化成故居陈化成祠、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市级涉台文物古迹:台湾公会旧址;已经申报尚未批准的省级文物单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署遗址;此外,还有历史z址、古迹:始建于明代的万寿宫、玉屏书院旧址、小走马路的“古凤凰山”“榕林别墅记” 题刻、买办清末邱延枢公馆、诗人郁达夫和文史学者闻一多居住过的天仙旅社、厦门最早的电影院之一――中华电影院、厦门解放第一天就成为《厦门日报》社的胡文虎永安堂,以及大量的名人故居:陈化成、阮F锡、吕世宜……不胜枚举。

面对这么丰富的地方资源,我们设计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中,一起探寻厦门中山路街巷前世今生等,一起来品味厦门中山路街巷的风情,阅读这些街巷无限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活动目标设计

(1)主题目标。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②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访谈、调查、设计制作、宣传报道等综合能力;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养成与人交流及团队合作的能力。③知识目标:了解厦门中山路街巷的历史、建筑、沿途小吃、人文遗迹、街巷趣名等文化知识。

(2)任务设计参考。①聆听有关专家的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讲座。②观看介绍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的影片。③跟随文史专家实地走访厦门中山路街巷。④品尝厦门中山路上的美食。⑤听一听政府对厦门中山路街巷未来的规划。⑥自制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地图。⑦设计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宣传标语。⑧策划并筹备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推介活动:小组合作设计广告标语、制作推介海报、编写并排演街头行动剧等。⑨担任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游义工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厦门中山路街巷文化。

3.课程内容设计(见表1)

4.综合实践活动归属领域(见表2)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街巷文化游”的实施

1.适合学生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2.实施建议

(1)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丰富活动课程的实践学习活动。厦门是富有地方特色资源的城市,将地方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

语文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备课之先,目的领前。我们总会想,上这节课的意义何在,目的何在,我能为我的学生带来些什么。若是找准了方向,便能一气呵成、教案即成;若是前路未清,思绪万千,则冥思苦想也难成篇章。可是,学生学习也一样!奔走在教育一线的我,接触到的那些学习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学生还真不少,他们只知道长辈要求学习而学习,却茫然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于是,我想既然《语文课程标准》能为教育者导引方向,它也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航!我们应该让《语文课程标准》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让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告别迷茫。

一、《语文课程标准》应走进学生学习领域

1 《语文课程目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上这节课是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领航标,它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归宿,它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如《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于转变语言教育观念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建议又从教材、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方法的指导,这对教学目标的实施会起到有效的保证作用。

2 《语文课程标准》不是教育者教育的专利,它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航。了解、学习、审视《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成为教育者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不但教师重视它,部分家长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以求让教育能走上正轨,有的放矢。而我,也是这样,规规矩矩地教书,认认真真地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不但为我们教育者道明了语文是什么,解答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它也说明了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如果说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那何不让学习的主人——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目标,让他们目标清晰,提高学习效率呢?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探究

(一)目标学习课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学习课程目标,明确阶段学习内容,知道自己学什么。②在学习中提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讨论法来理解不明白的地方,用对比法来明确各年段的不同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有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操作程序:

(1)活动导入:把《语文课程目标》引入学生的视野,简单介绍,让学生获得初步的认识,产生好奇和喜爱的学习态度。

(2)感知目标: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其编排特点,以竞赛的形式加深认识,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目标:对本年段的学习目标有个清晰的了解,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4)对比目标:对于即将转换年段的班级,用比较的方法对比两个年段目标的差异。

3 操作策略:

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又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目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

(二)目标生成课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学期计划和目标。②找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明确如何学。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充满信心。

2 操作程序

(1)回顾目标:回顾阶段学习目标,以此作为目标生成的准绳。

(2)形成目标:结合实际,学生填写个人学习目标。

(3)讨论目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的目标,互相对比,修改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查漏补缺课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评价阶段学习的情况,逐渐培养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②对欠佳的地方加以重视,并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总结的方法查漏补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有信心,追求进步。

2 操作程序

(1)复习引入,明确任务:回顾阶段学习目标。

(2)回顾过去,初次自评:感性认识自己过去的学习情况,下发评价量表,初步完成自我评价。

(3)对比参考,发现不足: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

(4)再次自评,展望未来:再次完成自我评价,正确评价自己,对优秀的同学加以表彰,并谈谈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四)典型教案

课题:

学生与《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大检查系列活动

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

执教者: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陈颖谊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评价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方面的学习情况,逐渐培养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

2 对欠佳的地方加以重视,并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总结的方法查漏补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习有信心,追求进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任务。1 出示课题;2 复习旧知;3 引入新课。

(二)回顾过去,初次自评。

1 回顾过去。

2 初次自评。(1)如何评价;(2)交流评价。

(三)对比参考,发现不足

1 关于“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1)游戏检验;(2)小结读书兴趣。

2 关于“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 关于“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1)查找书的相关信息;(2)交流分享;(3)小结读书方法。

4 关于“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1)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读书笔记);(2)乐于与人交流(名人格言);(3)推荐阅读。

5 关于“喜欢图书,爱护图书。”(1)情景童话,猜猜谁是书的主人;(2)“爱书小天使”;(3)倡导同学要爱护书本。

(四)再次自评,展望未来

1 完成评价量表。

2 交流评价结果。

3 选出读书优秀之星和进步之星。

语文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教材依据各地的指导性文件纲领编写而成,它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当然,它也是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的依据。由于各地的课标要求不同,所以,香港与内地有着各自不同的教材编写原则。

内地与港台地区本身就是同根同源而且两地在传统文化上传承也有共通之处,那么,在语文改革这一方面,还是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在20世纪末,内地和香港地区相继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并且出台了对基础教育改革有着很重要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语文课程指引》是以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关于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而《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我国内地语文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个正式的关于语文课程的指导文件,它们在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影响广泛。两地文化上存在的差异,也成为了两地语文课程标准不同的原因所在。本文通过对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及内地的《语文课程标准》两者较为直接地、系统地比较,来衡量两者在教材编写原则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香港;内地;语文课程标准;比较

一、香港教材编选原则

《指引》在“学习材料”一章中认为,语文的学习材料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这也就是把原来的学习材料的概念进行了扩充,丰富了它的内涵。只要它能配合重点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那就可以被采用。

但学习材料的选取也要遵循一般规律:

1.普通选取原则

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加以配合学习目标及其重点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照顾到各个学生之间的本身存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内容意识要积极健康,题材多样化;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2.文字材料的选取原则

要具有时代意义,且能够历久弥新;具典范性且可读性较高的;材料中的词汇、语法要尽量符合语言文字规范;能够为学生拓宽其知识面;选材的范围较广,古今中外都可以涉猎于其中,当然,它还要包括若干的透有本地民族文化特色内涵的内容生活化的一些作品;体裁、风格多样化;最好以现代作品为主,兼顾一些古代和翻译的文言作品;以文学作品为主,又兼及科普知识作品和一些实用文体。

而香港《指引》对教科书的编写及使用这一方面并未作出一些具体的相关规定。

二、内地教材编写原则

内地《课标》中有作这样的规定:“教科书编写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教科书的编写又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新的观点和意见:

1.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教科书的编排要以适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对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其创新精神也要积极培养,努力完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突出语文课程特点

语文教科书固然要突出“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无论是教科书内容上的确定还是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上的选择问题,都要以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为本,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究能力。

3.选文形式丰富多样

选文要富于文化内涵,内容上也要丰富多样,不能过难,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也不能太过简单,不能体现拔尖的升华。主要是选一些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典范文选,这样的方式才能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从而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4.编写体例模式多样

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和它所呈现出来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模式化。对于专题也要注重设计出一些富于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可以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优秀习惯,而优秀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甚至对于整个集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5.教材要有开放性特征

教科书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给学校和教师一定的可开发空间,也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可选择和进一步拓展能力的空间。

6.必修课程的分编

关于必修课程教科书,我们可以将课程内容分成五个模块;当然,也可以按照“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的目标来进行分编。

三、关于两地“课标”教材编写原则的比较

《指引》总体上要求语文课程的学习材料要尽量结合时代的发展的步伐,多联系社会环境,根据学生特点,编写出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指引》并没有对教科书的编写做出明确规定,因此,上述观点也只是从对“学习材料”的选取原则的总结。

《课标》相对于《指引》来说,要求比较明确。如,指出“教科书要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使语文教科书也能与时俱进。但内容上过于概括,比如,《课标》中对范文的编选体例没有具体给出参考标准,编选原则比较笼统。

结束语:

这次比较并不是要“一较高低”,而是要扬长避短、总结经验,一方面可以总结两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规律和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能借鉴香港语文课程的优秀经验及先进的改革成果,促进两地的优势互取,从而可以为我们内地的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先进的方法。(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S].香港:香港课程发展议会,2001.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倪文锦.教育均衡:需从源头抓起[J]教育科学论坛.2011,(07).

[7]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8]倪文锦.没有工具性,何来思想性或人文性[J]教育科学论坛.2011,(09).

[9]倪文锦.基于语文新课程的两点哲学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8).

[10]付诸红.初中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1]倪文锦.新课标的公布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中学语文教学,2009,(07).

[12]何文胜.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总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9,(09).

[13]何文胜.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的构建——兼论《新世纪语文教科书编排方式的探索》一文[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14]何文胜.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C]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语文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改革

自2001 年以来,我国启动了语文课程改革,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这场改革为我国知识文化的进展打下有力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当以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努力建设与现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语文课程改革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新课程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学习语文课程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方针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互相学习的精神,并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才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 提高授课技巧,诱发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如果方法得当,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的课前要当充分准备,并重复多次的课程演练,而不是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自导自演,学生却无精打采。由此,教师的盲目教学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果。对文章泛泛而谈,长时间耗费在字、句、段落的大意,紧接着对文章进行中心思想的总结、写作技巧的分析。这样枯燥繁琐的分析,对课程的教学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益。语文课程的哲学思想与艺术性是学生在文章中主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只有充分汲取这些思想与灵感,才能改进教学的质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语言知识是学习发展的基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空间的分布在不断扩展、变化,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语言同时是一门技能,要扎实地学习好这门技能,进而发展为学习语文的能力。学习语言就得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这些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这是听、说、读、写的基础,也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习语文知识打基础。

4 将教材灵活化

在语文课堂上,教材是学生首要的知识来源。每个学生基础知识与文化程度都不同,应当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才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语文课堂时长不多的情况下需灵活处理,挖掘教材自身的内涵,将抽象的文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从中领悟到灵感带来的美妙意义。这样,学生才能以主动地心态去学习,去探索。最好的老师是会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语文的世界。只有举一反三,集思广益的思想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学习浩瀚的知识文化。

5 运用讨论式教学方式,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和犀利的看法。意见的分歧就此扩散,随之展开活跃的辩论。老师需根据内容的实际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自身对语文课堂驾驭的能力。教材中的文章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哲学思想,一些作者的文章含着深厚的辩证思维和浓郁的理性色彩。对这些思想体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进行阐述,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这些哲理在辩论与讨论的过程中将得到充分的分析,加深记忆,才能融入学生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6 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

在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些教师任职期间,过于追求“高精准”的课堂效果,好高骛远,陷入急功近利的误区,从而降低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忽视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理念。这样的教学思想是大家必须杜绝的。应当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做到尽职尽责,使得全体学生享受到义务教育带来的成效与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不断开发自主学习的意志。

7 结语

语文课程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机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在这个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不断深入探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进行深入指导。学校要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持续稳固语文教学体系。让教师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同时要大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科学发展的人文精神将时代所赋予对教师的要求融入其中,促使教师师德的较大提高。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自主学习的潮流,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进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水准,根据时代需求,从实际出发,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平平.中学课程辅导[J].教学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