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业指导;职业素养

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对推动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成效与质量,关系到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职业指导人员应当自觉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一、新的就业形势对职业指导人员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十分突出,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把就业战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1]。只有建立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完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才能为就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大环境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也要求职业指导人员提供更专业、更精细、更个性的职业指导服务,使服务对象能够合理和充分就业。这种形势对职业指导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职业指导人员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呢?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

(一)要有较高的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取向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决定人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行为,影响人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是人在从业过程中的驱动力,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从职业指导工作的性质来看,职业指导人员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道德感和使命感,就是重视所从事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紧密结合,愿意为社会和他人贡献一份力量。职业指导人员不能把自己的职业只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仅仅当作是一项工作而已,而应把它做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去看待,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要有正确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指责任心、服务意识等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工作任务繁重,头绪复杂,为此,职业指导人员首先要时刻牢记“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的信念[2],具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前提。其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诚实守信,尊重服务对象,树立服务意识,公平、客观的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热情主动地鼓励他们依靠自身的智慧与能力解决职业困惑,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

(三)要有系统的相关知识

职业指导实际上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了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职业指导工作者应完善以下知识结构,才能适应职业的要求:

1.劳动政策法律知识 劳动政策法律知识是职业指导人员必备的知识,职业指导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政策领悟力,熟悉掌握国家、地方性有关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政策的发展和变化,才能知法、守法、用法,最大限度用好政策和法律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

2.经济学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有实用价值、最成熟、研究的人也最多的一门学问。职业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职业指导人员学经济学可帮我们把问题看得更透,而且能够用经济学的规律来解释世界,预测和把握未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职业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更好指导服务对象规划职业方向,完善职业生涯。

3.心理学 主要涉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职业指导人员只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才能科学把握个人和群体的特性,职业指导才能给予服务对象个性化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指导。

4.管理学 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3]。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的工作内容有职务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会计和劳动关系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看有很多与职业指导工作相近,所以务必学习相关的知识,以便借鉴和触类旁通。

(四)要有过硬的职业能力

职业指导人员在具备基本的通常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加强以下的职业指导技能才可以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1.对就业趋势敏锐地观察和预测能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才的流动与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单位、某个地区,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为此,职业指导人员应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方法,对宏观职业发展信息、人才需求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能深刻领会和分析社会需求变化趋势与就业环境变化特征,从而能更准确、专业地为服务对象提供职业指导与咨询,降低服务对象就业成本和就业风险,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在择业过程中的要求。

2.人际沟通能力。无论职业指导人员服务对象时个人还是团体单位,本质上就是人与人沟通的过程,所以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服务目标。在职业指导工作中,职业指导人员要善于学习、掌握和应用各种人际交往技巧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较快赢得服务对象的接受与信任,并且通过亲切的口头语言准确地表达职业指导人员的建议,以便使服务对象能够尽快接受新的职业观和职业指导帮助。

3.职业素质测评能力。职业指导中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职业素质测评。我国各地都普遍设立了人才市场和就业指导中心,人才交流的日益普遍促进了现代职业素质测评技术的更快发展,同时对人才职业素质测评的应用需求也不断扩大。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职业素质测评能力,才能够使用典型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对服务对象进行测评,了解服务对象个性特征和潜在能力,才能在服务对象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心理咨询辅导能力。心理咨询是心理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心理咨询的内容和范围划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人格问题,心理发展,社会适应,恋爱、婚姻,职业选择,学习调整。而上述几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看法与选择,尤其是对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在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下,弱势群体往往会因为迷茫、压力过大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根据弱势群体的特殊性,职业指导人员需掌握心理咨询辅导技能,才能够澄清弱势群体的心理或职业困惑,并进行解释和引导,鼓励弱势群体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就业或自谋职业。

(五)要有较强的学习反思能力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职业指导人员从事的职业指导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变化性、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职业。职业指导人员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地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走向专业成熟。

参考文献:

[1]杨伟国,陈玉杰.“十二五”时期中国就业形势、战略定位与政策选择[J].教学与研究,2010(9).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范文第2篇

摘要:广义的“道”概念,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中虽查无其名,但品有其实。在符其实的前提下,积极践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不仅作为一般教育要则的“传道”仍值得主张,而且作为最能体现非专业素质教育特性和效果的学生“悟道”更值得追求。基于这种认识,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应该按照“围绕一个主题,依靠两支队伍,打造三大平台,连锁四道环节,提高五种实效”的新模式全面推进。

关键词:悟道;非专业素质教育;实效;质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一、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应以追求“悟道”为实效

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这种双重目标又是主要而分别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道)与专业教育(授业)来实现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普遍的教育误区: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只与成人有关而与成才关系不大。赵作斌教授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在澄清这一误区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他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内的整个非专业素质教育功能实现了理性回归——“非专业素质是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是形成专业素质的基础”,“非专业性就是普适性。”然而,他的这一新锐创意,并未在我院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创造性的贯彻落实。

思想认识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上述状况,还得首先从深化认识入手。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虽然统一了人们在非专业素质教育问题上的许多认识,但却忽略了其实效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多余。这是因为第一,实效性是教育的共同追求;第二,非专业素质教育理论虽然明确规定了其目的,但却忽略了其效果。然而,目的不能取代效果。效果对应于动机,它是目的的实现程度;目的对应于手段,它是效果的价值实现。增产与增收的关系便是如此。

那么,非专业素质教育应该追求的实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就是“悟道”。悟即明白或懂得的意思。广义的“道”既可指规律,(如“天不变,道亦不变”);又可指信仰、观念、法统(如“离经叛道”、“大逆不道”以及作为我国古代教育要则之一的“传道”);还可指人心(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亦可指方法手段(如“医道”、“为官之道”、“持家之道”);又可指知识学问(如“孔孟之道”),更可指志向(如“道不同,不相为谋”)等等。道的含义虽然多而不一,但如果将它们综合起来的话,那么,广义的道与作为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五大素质体系是高度吻合的。所谓“悟道”,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正确的立场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行,科学的方法技艺,高尚的思想操守,豁达的心境情怀,儒雅的知识学养。由于学生悟道的目的是“用道”,因此悟道就成为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应该追求的实效。当然,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否收获这样的实效,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正确悟道,还取决于学科和课程的科学寓道和教师的有效传道。可见,开创我院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是一项以学生悟道为实效,以教师传道为先导,以学科课程寓道为媒介,以学生用道为目的的其它全方位给力的系统工程。

二、构建以悟道为工程主题,以教师为基本主力,以学生为重心主体,以学科课程建设为质量主线的全面推进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新模式

(一) 围绕一个主题

如果说上面关于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应以追求学生悟道为实效的分析尚有几分可信的话,那么,“悟道”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进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主题,其它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

不过,对于“悟道”主题的选择尚需解释的是,既然如前所指,道的复合含义与成功素质教育的五大素质体系是高度一致的,那为啥不以成功素质教育为现成主题,却以“悟道”取而代之呢?诚然以成功素质教育为主题是决无非议的。但在下面两点考虑上“悟道”似乎比它更可取。其一,更好地体现了成功素质教育观念中教育重心主体的转变。教育历来具有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中突出的是“传道”,所以教师一直处于重心主体地位。成功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成功人才,所以它们突出的并不是作为手段的教师“传道”,而是作为目的的学生“用道”,然而学生“用道”又必须以其“悟道”为前提。因此,从突出教师“传道”到突出学生“悟道”的转变,正好体现了教育主体从教师重心论向学生重心论的转变。相比之下,成功素质教育概念本身难以体现这一转变。其二,从概念表述的视角来看,“悟道”在文字上比明白或懂得成功素质的表达更简约更精炼。

(二) 依靠两支主力

按照成功素质教育理念的运作模式,我院的素质理论教师队伍和素质管理教师队伍(含素质导师、实验教师、素质培训师、素质测评师和其它相关管理人员),是从事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的两支主力队伍。这两支队伍在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协同与互补功能,即素质理论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通识层面的非专业素质教化亦或道元素的投入,素质管理教师则对学生进行通用层面非专业素质孵化亦或素质试产品产出,从而,实现非专业素质产品生产的上下游联动,进而形成提高学生悟道水准的强大合力。

(三) 打造三大平台

1. 把守课堂讲台

课堂讲台一直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传道平台。教师站好讲台是学生正确悟道的先导。目前我院在这一平台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体系不全,因而导致传道载体的缺失。

众所周知,讲台上所传之道均寓于开设的学科和课程之中。教师能否在这里传好道,除了受他们自身的素质影响外,还与学科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系极大。从我院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课程设置基本上因袭传统的格局,所以使现有的学科及课程建设在满足非专业素质教育或悟道要求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缺陷。第一,不能涵盖全面体现非专业素质五大体系要求的“道”,比如现有学科中没有科学方法论或思维科学学科、美学学科等,从而导致科学方法和高尚情操等传导上的缺位。第二,由于缺乏从传道到用道的导出性课程或应用介入性课程,比如应用心理学、应用辩证法等,因此使得作为开发学生悟性的信息通路偏窄。针对第一个缺陷,我们建议适当增加弥补传道载体缺失性课程,比如“科学方法论”、“美学”等。以满足“三用”原则中的够用要求。针对第二个缺陷,我们建议今后增开提高用道悟性课程即“悟性修养”课程。该课程不强调体系化,而以专题组合而成。比如开设就业心理学、婚恋心理学、围棋与谋略、桥牌与协同、读史与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与三国演义、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等等专题讲座,以体现“三用”原则中的“适用”与“会用”要求。由此可见,不断加强完善作为讲台血肉与灵魂的学科和课程建设,是贯穿于非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始终的一条主线。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范文第3篇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技能人才。现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较多的不足,如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培养更多职业素质高,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招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由于我国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难度也随之上升[1]。在面对就业压力的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生也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取胜,高职院校教师应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对于职业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其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何种岗位上工作,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重大意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备高素质水平的社会人才。

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

3.1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高职院校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予以尊重,使学生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市场经济和时代接轨,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此外教师应注重从多角度进行创新,包括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管理与观念等。通过积极打断的创新与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自由予以充分的尊重[2],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掘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创新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培养手段上应重视学生主体性,使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使其实践能力富有创造性,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技术人才。

3.2重视实践教学活动

开展实践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专业技能,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即为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进行社会调查,对相关行业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后,编写出具有针对性的实习手册,从而使学生掌握实践课程的要求与规范。其次,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出满足学生要求的实训环境。最后,为了防止实践课程形式化,教师应告知学生按照实习手册上的要求开展各项操作,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以身作则,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3]。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进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职业道德素质专题讲座。学生在倾听行业名人讲述创业故事或从业经历后,能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注重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坚定职业道德信念。

3.3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建设

近年来,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重要影响。而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的目的性、组织性与计划性。为实现这一要求教师首先要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当发现学生有异常心理状况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学生因抑郁、焦虑等心理引发不良的后果。其次,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改善校园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拓宽学生的思想境界。同时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3.4创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方式

首先,应将案例教学应用到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之中。多数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与社会相关热点事件紧密相连,将新闻媒体的报道加以运用,并进行合理分析,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与解答,指导学生明辨真假,使其职业判断能力不断提升[4]。此外通过不同案例的比较分析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从而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进而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其次,通过实训课强化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市场环境的方式,使学生在更为真实的环境中完成职业任务,从而提升其辨别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并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的相关制度。此外在模拟市场环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再次,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对职业道德课程的兴趣度。在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通过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进一步认识道德问题,并学会进行辨别。教师应指导学生感悟职业道德的作用,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4结语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与能力,使其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同时,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也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创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沈福权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曾银慧.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35~141.

[2]吴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5(35):59~60.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范文第4篇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依赖于档案管理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素质的职业道德才能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对建设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性以及现状分析,并且提出完善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档案管理职业道德建设

档案在中职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反映学校的历史发展、建设现状的主要材料,也是学校进行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中职学校发展规模的扩大,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为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如何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当前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

1 建设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首先有利于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就会让档案管理人员在内心深处热爱档案管理工作、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形成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实履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神圣职责;其次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为师生服务的质量。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档案服务工作,而通过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则可以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程度,提高他们为师生服务的质量;最后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对于这些工作环境变化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一些问题,而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

2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只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人员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但是综合分析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现状发现不少问题:

①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档案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常常会以档案属于保密文件等借口,不向师生放开,导致档案文件的开放性不够,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他们意识到不档案工作的本质就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育服务,而且档案管理人员在向师生提供服务时其态度傲慢。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保密性、复杂性以及细致性的特点,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因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档案丢失、损坏以及重要文件信息被泄密等事件。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不高。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根据岗位要求而选择相应的管理人员,而是大部分由相应的教师兼任档案管理人员,这样就会大大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人员不熟悉档案工作的具体流程,导致档案资料的存放没有制度性,为日后的档案查阅带来很大的不便;二是档案人员的编研能力不高,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懂得一些基本的管理知识,却没有相应的编研能力。

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学科知识,其不仅要求相关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素养和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针对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3.1 端正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前提就是要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性质的认识,认识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履行自己工作岗位职责的体现;其次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要鼓励工作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卓越的成绩;最后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将一生奉献给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神,在工作中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每个细微环节的工作。

3.2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档案服务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和目的,基于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人员要改变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积极推动专业化的服务管理模式,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重视为师生服务的实效工作;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中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突破只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服务的单一模式,着眼于未来,充分利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加强学校的人性化档案管理工作。

3.3 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手段都有了较大的改变,面对这些改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业务技能:一是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以便在具体的档案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二是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档案管理人员要以创新性的见解看待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在充分借鉴与参考其它领域先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三是学校要通过制定与完善各种制度,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提升鉴定提供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支持。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职院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档案管理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促进中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2).

职业道德素质的认识范文第5篇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

亟待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高素质人才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对应行业或领域的多样性,随着社会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引进力度的增大,专业研究生在从业者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影响了从业者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于其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对他们在现实中表现出的职业道德素养更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对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多也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贡献力量。但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仍亟待提升。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认识的程度不够深刻。一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一知半解,对自己从事的专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职业道德模糊不清,对如何在工作实践当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更是不知所措,理论认识上的模糊必然引发实际工作中的不良效果。第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择业中受功利主义导向严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绝大多数没有过工作的经历,就业是走向社会的重要步骤,然而在择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以高薪、大城市、著名单位等为选择的关键词,完全忽视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实际需要。第三,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表现不尽如人意。存在科研中弄虚作假、在工作接受灰色收入、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不平等,在会计工作中粗心大意等现象,看重个人得失而忽略整体利益的现象也较为常见。总之,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的职业道德修养着实令人担忧。

(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要大力加强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不高首先归咎于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既有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板块的不完善,更有工作单位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过程中在职业道德素质衡量标准上的模糊。第一,就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而言,他们相比于其他从业者来说,自身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样,他们大多感觉自身已经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因而无需特别重视。此外,他们清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成功就业的“硬道理”,所以主要把时间和经历投入到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当中,无暇顾及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并未认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在其未来职业发展中将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单位来看,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晚,这些培养单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都处于不断的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机械地照搬和使用,常常把科研水平的高低当成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主要方面,较少体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更没有展现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的独特性。第三,从工作单位的角度来说,工作单位渴望吸纳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在选拔人才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素质的衡量往往拘泥于学生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当专业学位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很多单位对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衡量也缺乏清晰准确的标准,从而在外在上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视。

(三)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

急需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构的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直接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相挂钩。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路径亟待优化。第一,在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上“,大部分高校既没有开设针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也没有就业指导课,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有关的课程,但也局限于形式,教育效果也不理想。”第二,少数在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均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的高校中,两个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设置上很不科学。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是对本科时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重复,或者二者前后差别较大缺乏有效的衔接,这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会产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失去兴趣,或是因其缺乏连贯性而厌恶学习。第三,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上看,尚未形成以专业研究生导师为主要引导力量,以所有教师为集合力量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把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优化学生的就业去向为主要职责,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更没有及时有效地在职业道德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他教师则是把教授自己分内的课程为主要任务,对其他方面的教育漠不关心,因而造成了教育和引导上的缺失。第四,在从整体的环境上看,至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无论是高校、工作单位还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冲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职业道德观念也容易发生偏差。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一)以传统文化中的职业道德精神

引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精华,不仅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更融入到了每个中华儿女血液当中。传统道德是当代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和价值向导。在传统文化的诸多流派当中,儒家极具代表性,“儒家思想提出了做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准则体系,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这些在现代职业道德建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要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精粹,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重建现代职业道德体系,塑造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既要提供外部条件的保障,又要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理论自觉。第一,应该大力弘扬国学教育,增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当下社会,多元文化盛行,此消彼长,如果不积极加强国学教育,不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宣传,那么传统文化的地位很可能不知不觉地就会被其他的思想所挤占,因此,必须占领舆论的高地,以自信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大力普及和文化传播。第二,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当下社会的文化传播形式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传统文化因其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可能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实质内容却永不会过时,因而,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包装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研究,对传统道德内容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将传统文化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内容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二)以强化理论和完善课程为基点

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重视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是增强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首要步骤亦是基础环节。第一,高校应充分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这既是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理论修养的需要,也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平台,保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职业道德的时间,不被其他方面的活动所挤压或占用。第二,形成健全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课程依托。既要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同时也要将职业道德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教育当中,使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大张旗鼓又要潜移默化。第三,要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科学设置。既要避免与本科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重叠,同时要避免与本科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脱节,应该做到逐步深化,有效衔接。将通识课、专业课、其他课程中的职业道德内容的分布作出统一的部署和安排,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这样既可以通过教育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又能通过职业道德的完善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质量,为构建全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打下基础。

(三)优化校园氛围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建设

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都是全日制在校学生,主要的生活和活动空间都是学校,校园文化对其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何建设优质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是我们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第一,应该经常在校园中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在这些文化活动之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开展一些关于职业道德知识的问答活动、关于职业道德的辩论活动、举办和职业道德相关的讲座等等。第二,树立先进的榜样,用榜样的模范作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引领。既可以选择本校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作为楷模,也可以选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良好道德的学生,同龄人的榜样效应是最大的,整体道德高尚,必然带动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三,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把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作为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标准,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方式鼓励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学生,从而激发广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职业道德学习的热情和提升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

(四)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

在参与中获得提升职业道德,顾名思义,是在从事某种职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不仅要体现在学校中对他们开展职业道德知识的教育,更要为他们创造真实的环境,让他们岗位中切身体会职业道德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在人生中的价值,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锻炼。第一,高校要加强与校外企业、医院、学校等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相对口的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的环境,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只有深入到职业当中,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所从事职业,形成对职业的热爱,对自我的职业道德确立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第二,安排专业的人员,加强在实习过程当中对职业道德的指导。把学生送到单位去实习,不代表把培养和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实习单位,而是高校要安排专业人员及时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鼓励学生正确的行为,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三,要准确记录学生在实习中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并纳入学生的总成绩。职业道德表现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方面,与平时在校期间的评奖评优等活动相挂钩,并在就业时将职业道德表现提供给用人单位,以供参考。这样就从外在约束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刻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五)以强化导师育人功能为重点

增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道德的引导导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和交流最为密切的人,他们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不仅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知识教育和科研指导,而且更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确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一方面,导师要通过讲授的方式,把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传递给专业学位研究生,让他们对职业道德形成基本的认识,对于学生在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予以及时准确的解答。另一方面,导师要以身作则,成为践行职业道德的楷模,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导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和爱岗敬业精神,因为导师的人格光芒会在与学生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道德高尚的导师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生涯中道德品质的影响者和指路人。

(六)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平台探索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