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1篇

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是教不完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孰练技巧。”教师若能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使阅读教学课外延伸,往往能收到最佳效果。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毋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需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③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④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信息竞争这一浪潮,折射到语文教学之中,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必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应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蕴含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作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团。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就说过:“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小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49-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完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使命。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不仅是重点,而且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虽然抓住了重点,但没有很好地突破难点,教师讲得精疲力竭,而学生则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折射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出三种误区,即“窄语文,泛语文和非语文”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将语文课偏狭为文学作品欣赏和研讨,窄化为文学课;有的教师将语文课泛化为大文化课。或是成为班会活动,综合实践课,以活动和生活中的体验化简了语文学习;有的教师则将语文课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内容冗赘,形式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教师则在语文课内设置了大量的课外内容,课堂成了成果展示厅和资料交流会,弱化了语文本身的学习,却美其名曰“延伸拓展”。殊不知这样做,曲解了“延伸拓展”的真正含义。

二、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两个板块,两件大事,三个层次

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一是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又分为语言本身的知识和语言材料所反映的大千世界的知识。语言本身的知识包括文学常识、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文章的谋篇布局等;而语言材料反映的知识则包括社会、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二是培养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应注意把握的两件大事是:一是思路,也就是文章的立意、选材和组织材料;二是口味语言,即领悟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和产生的效果。语文教学应注意的三个层次,即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语言表达的。

三、语文阅读教学要紧紧抓住文本。

抓文本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感悟与理性”的关系。感性即注重情感体验,感受形象,理性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要注意文本,关注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概括和归纳,否则就丢失了文章中富含的情意。二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宏观把握,微观深入。对局部的处理必须在整体的框架内,抓住文眼,品味语言,切不可脱离课文,偏离课堂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细心体会作者为表情达意而独具匠心的组材,从分析篇章结构中自然地归纳中心思想,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是“朗读与默读”的关系,朗读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感情,而默读则是让学生思考。在语文阅读中,朗读技巧的知道不能代替学生默读时的体验和品味。默读可以使学生潜心读书,静思默想,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因而,我们一定要注意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四、广元课外延伸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阅读;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87-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阅读品质就会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凭借兴趣学习现象更为突出。教师要注意进行多元设计和引导,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阅读教学情境,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为学生拓展阅读创造条件。这样可以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将阅读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感悟、体验,获得阅读学习成长力量。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方向

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时,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至关重要。这不仅决定了阅读质量的高低,还对阅读宽度、深度拓展形成重要影响。教师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个性特征。学生阅读兴趣有一定特指性,有些学生喜欢小动物故事,有些学生喜欢植物类文本。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找到共性特征,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阅读方向。

在学习《秋天的图画》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秋天景色的图片,学生看得很投入。教师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够反映秋天的景色。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学生说:我家的开放了,石榴也成熟了。也有学生说:我们小区的桂花真香,说明秋天到了。还有学生说:秋天有很多昆虫在鸣叫,每到夜晚,只要仔细听,就可以听到数不清的虫鸣声。教师让学生找寻秋天的景色特点,学生很自然联系生活环境,从身边找到一些秋天的记忆。学生再回答课文阅读时,就会感觉很亲切,阅读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阅读练习,这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指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阅读形式改变了,阅读品质提升了,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传授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效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传授阅读方法,需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归结,找到阅读切入点;还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研,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引导方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基础比较浅薄,阅读方法欠缺。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借助工具书阅读、教师给出范读、大声朗读、小组内合作阅读、演绎阅读等,帮助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核心。特别要借助教辅资料、网络教学资源、家庭阅读资源,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拓展阅读视野,对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质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坐井观天》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坐井观天》,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同桌进行课堂演绎。学生听说要进行课堂表演,显得很兴奋,积极进行准备。教师在学生彩排时,结合动画视频,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开始演出,虽然对话内容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组合演绎效果有差异,学生看得很认真。不仅自觉阅读文本,还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内容进行研究,主动进行训练。每一组学生演绎后,教师都给予较高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演绎阅读让学生阅读收获颇丰。为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教师又播放了几个动画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叶公好龙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童话故事,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

三、创设条件,整合优秀阅读资源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法,更应该是一种学习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课内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学习,还要以文本为起点,向课外延伸阅读触角。为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要在教室内创建图书角,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阅读引导,共同创建阅读图书区,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机会。教师还可以借助媒体、网络等介质搜集整理优秀阅读材料,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如果有必要,教师要和家长进行联系,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家庭阅读条件。通过多角度切入创设,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有效地塑造学生阅读素质。

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维度,需要教师结合课内阅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设置适当阅读任务。在学习《小鸟和牵牛花》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了细致的阅读学习,然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阅读任务:课外搜集一则植物方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课堂展示时,很多学生都能非常顺利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很多植物故事有很强的趣味性、教育性。“蒲公英的心事”“三叶草的烦恼”等,学生讲述情节完整,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这样的阅读学习,效率是极高的。教师让学生课外搜集相关故事,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是长期的、大量的、广泛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要对阅读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阅读实际制定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阅读维度。特别是能够向课外延伸,形成自觉阅读习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感悟、理解、成长,变阅读为“乐读”“悦读”。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外阅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4-0108-02

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知识理解与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能力,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文化的正确认知,并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究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应用策略。

一、融合数学文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自主意识是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在自主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认知意识在数学课外延伸阅读当中也可得以体现。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启蒙阶段,学习数学常会感觉力不从心,甚至逐渐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课外延伸阅读的开展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在开展数学课外延伸阅读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数学文化便是提升数学阅读趣味性的重要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可灵活地融入相关的数学趣事,让学生受趣事吸引而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此时可鼓励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文化,以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外延伸阅读的积极性,为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习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这一课时,可结合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探究圆周率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在故事叙述过程中,教师应以声情并茂的讲述方法来吸引学生关注课堂,并可适当地加入互动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倾听时会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投入到相关故事中,并通过生动的故事了解自己所学知识是如何推演出来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便可趁热打铁,建议学生在课后阅读《小学数学书中那些名人故事》《数学的故事》等书籍。在此过程中,可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直接为学生提供课外延伸阅读的实施方向。

二、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延伸阅读氛围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基础、简单、实用的特性,因而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来提示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课外阅读。如此不仅可有效地增强学生课外延伸阅读的广泛性,还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加大量的阅读机会,营造良好的延伸阅读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外延伸阅读的引导过程中应正确认识阅读形式的灵活性,避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阅读当中。此外,还可通过强化数学表达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实际锻炼阅读能力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此不仅可有效地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外延伸阅读当中,还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并由此全面地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在课后作业当中添加相应的数学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询问家长当天买菜的开支,将其详细记录在账本当中,然后对其数目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直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价值,还能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计算能力。又如,教学“人身上的小秘密”时,教师可根据其实践主题制定相应的实践课件,如收集卡通人物、动物、水果等阴影图片,并列出其相应的长度数值与文字描述。然后要求学生借助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与列出的数值进行连线,根据其文字判断实际物品。学生通过详细阅读文字,以准确判断阴影图片物品,并通过测量来确定物品长度。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探究氛围,并显著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三、组织阅读活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课外延伸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逐渐提升其阅读能力,还应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延伸阅读经验交流,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来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概括能力。

组织阅读活动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外延伸阅读经验交流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与相关的阅读活动,或是主动组织班级、年级等进行相关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如通过数学故事分享会、阅读书籍推荐会、数学故事展演会等形式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延伸阅读。例如,在数学故事分享会中,教师可以设定固定的主题,要求学生以兔子、小熊、萝卜等关键词来编写数学故事,完成后在班级中分享,有的学生结合两位数加法进行编写,有的则通过平均分配来进行描写。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运用阅读数学课外书籍时掌握的方法,培养表达能力,还可在轻松的氛围当中提升对数学课外延伸书籍的阅读兴趣,培养爱读、爱用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融合数学起源文化、构建数学知识基础、蕴含数学人文意识的学科,在其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还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此要求下,需要教师加强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视,并积极采用课外延伸阅读等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逐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可以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秀红.“数”山有路“读”为径――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0).

[2] 梁强辉.培养习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9).

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论文摘 要】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标准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英语不但要求掌握遣词造句的技能,而且要以英语为载体实现交际功能的目的,这有利于学生今后专业的发展,也能实现自如的运用英语实现交际目的。

一、体裁教学法的基础理论

(一)体裁教学法的理论背景和依据。教育工作者们在二战后发现,尽管各国都在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样的教学,还是有许多学生因为无法通过考试而进入高一层次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劳工家庭出身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因为家庭的经济地位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们在学业上表现出的巨大差异无法用先天因素来做出合理解释。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文化和社会的视角来努力探索在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亚学者Jim Mart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在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框架上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方法—— “体裁教学法”。

(二)体裁教学法的特点。系统功能语言学同教育社会学有机组成“体裁教学法”,两者相铺相成。一方面,根据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可以实现将系统功能语法与社会现象的结合,从而跳出语言学科的限制,使其运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研究教育社会学理论,并且可以证实一些假说。

二、体裁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将“体裁教学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要注意该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一)明确“体裁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体裁教学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学模式被一分为二:或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而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例如,在解构这一教学步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阐述对不同体裁的看法,以此来掌握学生对某种体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师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范文分析其谋篇布局时,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也逐步为教师所掌控。

(二)组合“体裁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在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应该注意摆脱其具有的“规定主义”,防止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体裁教学法指出,只有受到体裁的肯定,创造性才能得到认可。而这一主张只是教导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适应主流社会的固有模式,必将导致学生批判意识的缺失。另外,有许多篇章中的体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体裁的有机结合体。例如,在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主题,会适时的发表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本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运用体裁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和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比如:图式理论(The Schema Theory)、整体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注意不同体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让体裁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注重“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课堂上,常借助英语教科书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科书的编排科学,合理。一个个专题的构建洋溢着时代气息,而且信息量比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不能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而,“体裁教学法”在课外的延伸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原则。

1、从学生需求出发,选择材料。课外延伸的阅读材料不计其数,如果是从课本中阅读材料的某一点出发,辐射出去,会有很多角度。只是一味贪图材料的多样性必将导致学习的失效,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裁教学。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外阅读的延伸不仅在于让学生具备什么,而且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着眼于学生既有的英语阅读基础,帮助学生走向一个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2、激发兴趣成为课外延伸的取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在课外阅读资料的选取方面可以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篇章,让学生多渠道的开拓视野。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可以精选阅读材料。在体裁教学法实施的起始阶段,可以先根据不同的题材,筛选出与课堂上的讲授内容相对应的篇章,借此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体裁教学法”这一新生的教学方法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新的气息,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体裁的特点和它们的建构过程。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语境和语言的不同侧面,来感悟英语篇章,达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