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的积累

课外阅读的积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积累

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第1篇

关键词:137积累法;课外阅读;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7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41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到底多重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标》(2011年版)中强调: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学生九年的阅读量达到4000万字以上。我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多年,深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小有着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他的主动思考能力强,学习能力也会比较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伴随他一生的财富。然而,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却常常无法做到很好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样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别注重培养学生从小的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靠家长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小孩子的影响重大。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很容易受其家里人影响的。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家长做好自身,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哪怕家长自己不读书,至少也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既能增加亲子感情,又能让自己和孩子多长点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不能只依赖学校和教师,家庭教育其实更加重要。“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学校教育永远无法代替家庭教育。因此,学校及教师要设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引导家长重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要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关键期。趁着孩子还没有定型,家长要赶紧行动培养孩子爱学习、爱读书。

三、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

既然,课外阅读是一件这么重要,且益处多多的事。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肯定都希望孩子从小学开始,甚至从更小的时候开始,就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很多人就想问,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究竟要读哪些书,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既然要读课外书,那我们就选最好的、最经典的书来读。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可以为学生选取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中西方文化经典书籍。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内在修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国学经典。我所说的经典国学,指的是《易经》《黄帝内经》《老子》《孝经》《孙子兵法》《难经》《诗经》《孟子》《庄子》等。此外,当然还有启蒙国学,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等。

国学之所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就是因为其内容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宇宙万物,包含了华夏几千年人们的智慧结晶。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流传了几千年,它经久不衰,越传越广。

四、国学经典要怎么读

选择了最好的课外书还不够,还需要最科学、最合理、最简单的读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赖国全老师提出的“137累积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和其他书籍,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学习效果。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遵循青少年儿童的生理特性。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遵守生活多样性。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七日复。如:从周一到周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学生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

如此,学生在1个月,就可以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朱子治家格言》等,这些启蒙国学完整地读完了7遍。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灵活掌握。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五、137累积法是否真的有效

下面是一位家长运用137积累法指导孩子诵读经典的案例:

“我和我的孩子每天读经典,用的是137累积法。刚开始读经典时,孩子20个月大,我放经典音频,我跟着读,她一边听一边玩,第4天时,我读上句,她有2次都能接下句。已经很不错了。我就每天坚持着读一遍,读3样。

当孩子25个月时,能够顺溜的背诵三字经的前面50个字左右,且发音还比较标准。340字的大易诗,每句5个字,只要我说出第一个字,她就能接下去……”

接下来,是一位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亲身体会:

“我去年亲自带着班上一位学生读经典。每天中午或者放学后,我和她一起读半小时经典,我们用的是137教育累积法,手指指读,听同步音频跟读,每天读一遍,读3本不同的经典,每本经典读10分钟左右。同样的内容读7天,再换新内容。

到了读经第二周时,同学和老师都发现:这位同学,无论是上课情况,背诵课文,还是家庭作业,或者是考试等方面,她都在不断的进步。

以前上课从来不发言的,老师点名提问她,都不知道老师问什么。到后来,渐渐变得活跃,经常抢着举手回答问题。她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期末复习阶段,每天都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每次的单元考试,她的成绩排名,也在慢慢的上升。从最初的倒数第3,到倒数第9,再到正数第22名,到最终的正数第15名。

读经典,让她内心更加自信了,听课也有劲了;读经典让她认识了更多课堂上没有学过的汉字,她觉得语文没有那么难学了;读经典锻炼了她的记忆力,背诵课文就容易了。”

总之,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而是需要学校和家长塌下心来,运用“137积累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厚的文化修为。

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强化对学生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通过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辨别鉴赏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水平,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达到“小学六年级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

2.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扩展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写摘记和读书心得等良好阅读习惯。

5.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活动主题

品读经典,做书香少年。

四、实施办法

(一)精心选择课外积累与阅读内容。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内容主要包括经典诗词、国学经典、经典名句、经典名著等,同时要注重成语的积累。各校要认真落实《市小学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推荐内容(试行)》的阅读要求,成语的积累由各校自行选取。除此之外,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论证,根据学生的阅读个性和阅读水平,自选健康向上、质量较高、适合学生阅读背诵的内容。

(二)保证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学生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以确保活动的有序实施。一是有效利用每天晨读、午读、下午放学前第七节课、校本课、语文机动课等,保证每周在校课外积累与阅读时间总量不少于40分钟;二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大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三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零星时间分散阅读;四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在语文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引领学生自主阅读;五是利用学校图书室开放时间,教师带领学生集中读书。

(三)加强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各校要注重对学生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注重教授阅读方法,切实提高课外积累与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一是各班级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和学生读书计划;二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好词佳句,或写读书心得(一年级因书写受限,可以写一句话或填词句,以阅读与指导为主);三是每两周至少上1节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指导课(指导教师要有简要指导教案),时间可灵活掌握,但每节课应不少于15分钟;四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授方法,指导自读,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课后阅读链接”和“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四)开展多种活动推进课外积累与阅读。各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一是学校要积极开展读书专题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读书竞赛等活动;二是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交流读后感、撰写读书笔记、诵读优秀美文、好书推荐、好书漂流等活动;三是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读书笔记展评等评选活动,倡导师生共读、亲子共读,适当表彰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效果明显的教师。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课外积累与阅读活动的组织领导。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时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学校都要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坚决克服畏难情绪,真正把课外阅读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同时各校要根据本方案精神,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语文课外积累与阅读活动实施方案,完善各相关的读书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第3篇

一、善积累

1.增加阅读量,指导学生积累习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书可以实现知识内化到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认识,陶冶其情操,增强语感,才能发展语言,为习作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

2.培养摘抄习惯,丰富素材库。 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主动积累习作素材。比如利用每周的活动搞一些活泼有趣运用词语的训练,促使学生乐于摘记,并灵活运用摘记的词句。通过“看谁形容的形象准确”、“看谁的比方打的巧”、“看谁的联想妙”、“看谁连接的好”等活动的训练,激发学生摘记的兴趣。同时对学生提出要求,摘抄必得选择,在选择中加深理解,选择必须分析,通过分析才能得其要领,取其精华。故而摘抄对提高习作能力大有裨益。

3.与书为友,大量阅读。引导学生读书时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强化朗读思考;强化自主学习。为了督促学生的阅读,学校为每个班级创设了图书角,配置了大量图书供学生传阅,并开设了阅读课,各班建立了阅读量记录卡,每到周五让学生填写一周来读了哪些书,收到了哪些效果,再根据学生的填写每组抽查,核实学生的阅读量及阅读效果。在抽查时教师必须参与,以便更好的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大量阅读活动中,大多数学生都喜爱上了读书,保证了每月能读懂一本课外书。读书为学生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厚“语言积淀”

1.在“博览”中积累语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内驱力,主动自觉地大量阅读,因此教师要花样翻新,激发学生博览的兴趣,搞好课外阅读,教师应做到持之以恒勤推荐,为学生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向,给学生推荐值得一看的书,以期通过广撷博采,丰富学生的积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他们推荐报刊杂志让他们自行订阅,扩大阅读量。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阅读,向他们推荐不少优秀的网站,认真实行课首三分钟的文章推荐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见闻,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在“背诵”中积累语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在教学中,教师就该引导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范文。在教学中,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让学生自主挑选妙语佳句、精彩片断熟读成诵。另外还要强化课外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3.在“交流”中积累语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还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在教学中,我就经常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在“交流”中积累语言。

三、发挥课外阅读作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吕叔湘先生曾提出:“学生获得的知识百分之七十来自于课外阅读。”这正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文学素养方面,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在课外能进行广泛地阅读。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1.建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场,培养阅读素养。首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提供足够的信息源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划定任务,对课外阅读进行多种方式的检测。如查读书笔记、开展“课首三分钟”活动,鼓励学生向同学们介绍阅读中发现的好文字,分享和交流。

2.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发展学生的主体阅读素养。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孩子阅读兴趣,尊重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孩子提供其所喜好的读物。中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有了较明确的时空概念,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看新闻,多读报。为孩子提供或推荐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等,并让学生阅读部分经典的传统著作。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念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效的舞台。

3.读与写互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增知启智,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开展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写作收集、提炼素材。同时,又可以以习作的形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

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度较大的一个方面,为了较好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应用是比较关键的手段,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关注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贡献,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关键任务所在。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一)积累素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写作素材较少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教学工作的难点所在,为了较好丰富小学生的写作素材,通过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积累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式,这也是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价值。因为小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的局限性,其接触到的实际写作素材往往比较少,不利于小学生自身的积累,课外阅读也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辅助手段。

(二)培养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成为比较重要的手段,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阅读素材的具体呈现方式以及呈现内容,如此也就可以在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兴趣度的基础上,更好激发写作兴趣,课外阅读素材扮演了重要的榜样作用。相对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枯燥性特点,课外阅读往往表现出了更强的趣味性,也更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也就可以逐步培养其对于小学语文以及阅读、写作的爱好。

(三)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够较好提升自身写作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多方面的,上述写作素材的积累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此基础上,小学生还能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具体写作的规则,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遣词造句同样也可以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作用,进而也就可以促使小学生的作文越来越贴合于课外阅读作品,对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具备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效果却比较突出。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外阅读

(一)提供合理阅读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参与较为关键,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外阅读的作用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为小学生提供较为适宜的课外阅读素材,避免小学生自行选择课外阅读读物很难发挥榜样作用。在课外阅读素材的提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参考相对成熟的一些推荐目录,结合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制定较为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确保课外阅读能够具备更强的价值效益。当然,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素材提供中还需要重点体现丰富性特点,避免对于小学生形成较为明显的限制。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价值往往还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效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仅仅靠阅读一本或者两本的课外阅读素材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上述作用价值,需要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多读多看。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小学生制定较为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要求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努力争取小学生家长的配合,让小学生家长可以晚上陪伴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此也就可以逐步养成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发挥突出价值。

(三)注重课外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合理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还需要注重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促使小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课外阅读到写作应用的过渡,更好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作用价值。比如在小学生课外阅读完成一本书目后,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要求小学生根据阅读状况进行写作,可以运用课外阅读书目中的素材,也可以模仿写作手法,达到读以致用的目的,这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的积累范文第5篇

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指的是对字形、字音、字义的认识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更有利于他们再次认知时的重新建构,更加有利于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能力。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可能有很多家长认为从小让孩子玩识字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还有他们在父母的陪伴下,经常读绘本,读一些手绘的小故事,这样一遍遍地读既有利于他们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能让他们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强化汉子字形,自觉地把字形与词义句意结合起来,这样会使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是对一个人语言认知能力的很好的检验,通过对实力很强的选手的采访可以发现,他们对汉字的识记的超凡能力大多来源于他们大量的课外阅读的。从这些生活中的鲜活实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方法来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孩子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言认知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结合的体现,是一名学生语文能力的体现,是学生通过语言认知能力获取文本信息,将自己的经历、感受、思维融入其中,是学生对于语文的感受能力。接受美学认为:任何作品都是由作者的“写”和读者的“感受”组成的,阅读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对作品进行主动感知、理解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读者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习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质量。其实阅读能力中,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体现。而课外阅读量充足的学生就会比课外阅读匮乏的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要好得多。这就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年龄相同的学生也要分层教学的原因之一。年龄段相同的学生刨除智力水平的差异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所经历的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样大的孩子,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差别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他们课外阅读量不同造成的。有的孩子,他的课外阅读量十分庞大,而且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文学作品还有一定的深度,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而对于一些限于读课文,没有足够量的课外阅读扩充的孩子来说,对一些文本的理解、解读就存在一些困难。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促进孩子语言感受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语言的实践能力指的是基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经验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利于促进个人“社会化”的形成。文本的建构是“社会性”和作者“个性化”的统一,读者的“读”即意味着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来自于读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也来自于经过反思、批判的理性思考。读者运用恰当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提升语言的实践能力。课外阅读十分有助于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语言实践能力是基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学生的社会和个人经验可能不会很丰富,因为作为学生,感知生活体味生活的经历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扩充,有时所谓的经历并不一定要是自己经历的,可以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跟着作者去感受他所感受的,经历他所经历的。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中就有好多的到各地的旅行的经历,带着读者一同去感受名胜古迹的风采,去挖掘古迹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运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