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

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

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党的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底蕴的累积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已经是石化企业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因素,也同时成为鼓舞士气,保证职工队伍思想稳定的有效载体,弘扬新形势下石化企业基层工作的主旋律,促进石化企业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文化活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的完成。

一、当前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石化企业从适应基层文化建设出发,加强了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石化企业基层文化活动质量也不断提高,文化活动内容也有一定的拓展。但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加强队伍制度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与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

(一)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有的干部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统筹规划,不能把文化建设作为促进队伍管理教育和干部职工全面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文化工作随意性较大。

(二)部分基层干部思想上对企业文化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同志担心抓文化活动,会干扰队伍正常工作的开展;也有的讲,企业文化活动无非是跑跑唱唱、蹦蹦跳跳,抓好抓差无所谓;还有的认为组织文化活动与己无关,在开展文体活动中应付差事。

(三)人员、设施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文化活动组织困难、单一机械

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上,许多还停留在“拔河”、“看电影”、“篮球赛”上,偶尔节日举办的联欢会,可能也只是几个文艺骨干唱“独角戏”,节目也只有独唱、合唱、相声小品等老面孔,这就直接造成了干部职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长此以往,将直接导致干部、职工对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的淡漠。

二、针对加强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处理的方法

(一)重视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工作的领导及组织建设以及采取有效的方法

石化企业基层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单位要把文化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制定文化工作年度计划,切实加强领导,并指派具有文体专长的同志负责文化工作,安排具体活动项目。

(二)完善基层各组织的职能作用

基层党支部、团支部和内部小组之间要搞好协同配合,积极制定活动计划。并建立文体组。例如:文体组可根据干部职工各自的喜好特点,成立读书读报组、歌唱舞蹈组、宣传报道组、篮球队等,党支部、团支部协同文体组搞好企业文化活动。同时协同文体组搞好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场地、器材、人员的调配工作。

(三)文化活动要注重调动大家的激情、热情

由于石化企业基层职工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五花八门,如何培养职工的参与意识呢?这就是要求基层单位干部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能做到带头组织筹备、带头学习、带头参与策划,把自己置身基层单位职工当中。在干部带领之下,整个队伍形成学习文体的良好氛围,进而在学习过程中自娱自乐,共同进步。这也是提高石化企业基层文化活动档次的一个关键。 转贴于  (四)立足于职工群众

开展的活动在活动内容上要立足于普及性,不能好高骛远、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职工们的一技之长,并他们的挖掘潜力,力争所有人都能参加到适合自己的组织中去,做到每一名职工在文化活动组织者的带动下踊跃参与到自己喜爱的企业文化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同时,基层单位还要站在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主动了解、认真听取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对基层单位文化活动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改进活动方式、充实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领域,从根本上加强对石化企业基层文化活动的管理。

三、理顺关系,落实文化生活制度,促进基层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开展石化企业基层文化建设目的就是为了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激发职工的学习、工作的热情,锻炼健康体魄,活跃紧张的工作气氛,丰富石化企业基层的精神生活,用积极活泼的环境氛围来占领职工的意识形态。根据调查显示,凡是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单位,整个队伍凝聚力就强,职工的心理就比较平稳,士气高涨;凡是体育活动比较活跃的基层单位,竞争意识就强,身体的忍耐力就强,心理承受能力也就强,就能发挥出色的生产水平,进而对队伍管理和石化企业基层建设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这个现实引导我们要正确处理文化生活与开展培训、思想教育、工作和队伍各项建设之间的关系,要把文化活动看成是抽象化、具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调整每一名职工的思维、情操、心态,使他们接受积极、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熏陶。同时还要落实企业文化活动制度,加强对企业文化活动的引导作用。石化企业基层要逐步建立健全企业文化中的“周末文化”和“节假日文化”制度,以充实的文化氛围缓解职工们的工作、培训、学习的压力,调节快节奏的企业生活气氛。

(一)在落实文化生活制度上的“四个结合点”

一是将日常文化与专题文化活动相结合。石化企业基层在工作、学习、培训间隙可利用笑话、幽默、等调节职工的身心,提高大家的参与热情,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又要保证有专门文化活动时间,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做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项比赛有名次”。

二是将文化活动与文化知识学习、体能培训相结合。将文化活动与文化知识学习、体能培训相结合既增强了学习、培训的趣味性、娱乐性,又增进了学习培训的效果。如体能培训可与球类比赛相结合,所学理论与知识竞赛相结合。

三是将单纯的文化活动与培养职工综合能力的目标相结合。石化企业基层文化活动既要体现其娱乐、陶冶情操的功能,又要多进行有益于强化职工的文化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为此,可以进行电脑操作比赛等活动,让职工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进而达到增长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是将文化活动与石化企业基层各阶段的专题教育和学英模等活动相结合。石化企业基层单位可以根据队伍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文化活动的要求,适时组织学员开展针对性强内容丰富,融娱乐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如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进而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干部职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争先创优的意识,达到学习工作和文化娱乐“两不误”的效果。

(二)应用吸收人才机制

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范文第2篇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发展

鲁碧公司自建厂以来经历了四十多年风雨沧桑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2007年改制后公司进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职工思想也更为活跃,公司领导高屋建瓴,适时地提出了鲁碧公司企业文化战略,鲁碧文化体系逐渐建立发展,成为具有鲁碧公司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也成为推动鲁碧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体系的提出对于建设鲁碧文化、塑造鲁碧形象、提高鲁碧知名度、凝聚鲁碧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鲁碧公司是如何实现更好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这一目标呢?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全面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

1.1 鲁碧企业文化是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

鲁碧公司《行动指南》中“研究对手 誓做一流”与“让鲁碧产品成为客户首选”的营销理念无不体现着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转入低位调整阶段,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对市场回暖难以形成有效支撑,建材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必须强化竞争意识,才能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鲁碧企业文化是具有团队意识的、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每一块石头都是平凡的,合在一起就能创造金字塔般的奇迹”是我们的企业格言。在建材领域里,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格局中,只有鲁碧人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才能开创出鲁碧公司美好的未来。

1.3 鲁碧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鲁碧的目标是“做令人尊敬的鲁碧 做让人羡慕的鲁碧人”,鲁碧精神是“困难面前有我们 我们面前无困难”。信任职工、依靠职工、回馈职工是鲁碧公司一直坚持的经营理念,鲁碧公司树立全体员工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使广大职工群众都能把心和劲与公司改革和发展的全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公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也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推进了公司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其次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2.1 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中外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对两组著名企业进行了11年的观察,其中一组有着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另一组有着病态的企业文化,结果发现前者所有经济指标都超过后者,前者的净收入增长为756%,后者仅增1%。兰德公司曾用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其中100年不衰的企业有个共同的 特点,就是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他们遵循的原则是:(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2)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4)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这是那些企业包括着的共同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国家电产品的巨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海尔公司贡献给社会的是各种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全体员工都认可的企业文化价值, 而这些价值观内化于员工心中,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

2.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鲁碧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措施,是保证鲁碧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战略需要

因为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利用企业文化的这些作用把鲁碧公司3000员工凝聚在一起,并为每个员工指出了“誓做一流”的方向与目标。全体鲁碧人都应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各子公司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

3 采取各种措施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3.1 强化员工认同

3.1.1 充分利用报纸、宣传橱窗、电视、标语条幅等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文化的内容和要求,新员工入厂时把企业文化理念教育作为入厂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员工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

3.1.2 举办各种活动使企业文化扎根于员工心中。鲁碧公司举办了“为打造令人尊敬的百年鲁碧而奋斗”的全员培训活动、鲁碧文化演讲比赛、鲁碧文化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 使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扎根于每位员工心中。

3.1.3 评先树优,让典型人物影响带动职工。典型人物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人格化身与形象缩影,能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其他员工提供可以仿效的具体榜样,而企业员工也正是从典型榜样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工作态度和言行表现中深刻理解到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意义。

3.2 长抓不懈,全员参与,狠抓落实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搞突击,不能靠一朝一夕,要长抓不懈,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使之成为经常性的具体工作,把企业文化的建设深化融合到企业的其他工作中去,体现在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做到:企业文化建设人人抓,人人肩上有指标,避免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做到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3.3 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任何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 精神世界和理想追求都不是自然形成的,在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演变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之前,要想每位员工都能自觉主动地按照企业文化的标准去行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企业文化已经成熟的企业中,个别员工背离企业文化的行为也时常发生。因此,建立健全某种奖优罚劣的规章制度有一定的必要性。

3.4 抓好企业文化的创新,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范文第3篇

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环境和和谐的“人、机、境”关系,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控制,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生命安全,其本质要求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突出了煤矿行业的特色,本质要求是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现阶段,煤炭行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弘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二是普及安全法规,宣传安全知识,增强煤矿工人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三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从事煤矿职业的职工必须接受安全技能培训,特殊岗位工种要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来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四是加强职能部门监督,充分发挥各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发挥工会、社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对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以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职工安全意识

结合当前煤矿行业安全文化活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要多在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多开展有实效性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开展班组危险预知活动,召开井上、井下班前会、周五安全活动、“三个一”(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职工自身参与,广泛对话,从而使人的安全观念、意识、工作态度发生转变,进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有效控制,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是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使命,也使之成为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安全思想教育,要以职工为对象来展开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现。从煤矿发生的事故中看到,事故的发生不是人的安全技术素质不高,也不是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而是人的思想在作怪,传统的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艺高人胆大”、“图省事、怕麻烦”、简化工作程序、违规操作的侥幸心理在作怪,人们犯的错误多数为低级错误。这说明人的安全思想意识还很薄弱。要想把安全基础抓牢,必须从人的思想上转变,转变人的观念首先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抓起。还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橱窗等宣传阵地,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讲座,让职工从思想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营造一个“以讲安全为荣,不讲安全为耻”的思想氛围,奠定坚实安全文化思想基础,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安全生产

三、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精神

人不仅是安全管理的主题,而且是安全管理的客题。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细节决定成败,行动决定结果,规范职工安全行为;一要塑造职工良好的安全职业文明。职业文明是对职工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安全规范,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彰显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优秀的职业形象传扬高尚的安全文化,它要求我们,要追求完美的人格,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知识力、学习力、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以塑造高尚的职业安全形象来影响人、带动人、鼓舞人。二要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资格培训,给职工充电,来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规范职工的行为,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让职工在工作中,真正把各项安全措施贯彻到位、把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工作地点、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安全生产。

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国学经典 普及现状 调查报告

一、引言

国学是中华的传统文化,它涵盖范围较广,从先秦至明清,具备完整的一套文化体系。近些年各地不断涌现国学热现象,大众纷纷学习国学经典,且手段样式繁多,从国外建立孔子学院到国内开展电视国学讲坛,从国家举办国学活动到民间自发学习,从学校课堂教授到企业文化融入,说明人们越来越注重学习国学文化带给自身的精神修养。虽然这些现象总会带给大家热议这种的做法,但大众终归还是回归于一个初衷――如何才能普及好国学。

可以说国学经典确实产生不仅对个人修养而且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但如此良好的影响下怎样才能更好地普及国学,就需要对普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因此,为更好地了解,我们选择于2015年4月―2015年6月在江苏省常熟市、江阴市、张家港三个县级市开展关于国学经典普及现状的抽样调查。

二、调查方案介绍

1.调查目的

通过研究三地的中华经典诵读的现状,了解大众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现状,阅读国学经典的时间频率、方式方法的情况,以及大众对国学经典的态度,探究国学经典普及过程中需要加强完善之处,并进一步提出可行性方案,旨在为未来国学普及推广出谋划策,从而对中华经典进行有效的宣传普及。

2.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涵盖江苏三座县级市:常熟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本次调查总样本以10~40岁人群为主,且含有少数60岁以上人群,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04份,有效问卷450份。

3.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法的形式进行收集数据,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国学认知、国学阅读、国学态度,共计21题,17道客观单选,4道客观多选题,涵盖大众对国学的理解、阅读国学的基本情况、对国学所持态度及国学目前推广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国学认知情况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于国学经典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69%的民众认为国学经典就是儒家经典,在人们心中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影响中国人的几千年文化,所以一提到国学就认为是儒家文化,但事实上现代意义的国学经典已经超出儒家文化的范畴。“国学是指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与时偕行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①。当代国学经典涵盖面广,它包含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

从国学经典书目的了解看出,人们对于国学经典书目了解的程度一般,不至于所有国学经典的书目一无所知,但也不至于了解超过十本以上,大多数民众对书目的了解都停留在几本书目,据调查民众显示图书馆和书店以这几本国学经典篇目居多,其他书籍有但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众对于国学理解的局限性。这说明国学的普及需要加强篇目的推荐引导,而不是单单几本图书之内阅读。

调查还发现,人们对于国学经典的了解情况一般,78%的民众对于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都是趋于了解一般和了解很少之中,且女性了解多于男性,这种情况居于中青年居多,由于工作的种种限制,很少有时间了解国学知识,但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学生更多是因为学校布置的国学课堂作业和任务居多才导致对国学的进一步了解,但实际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但据整体了解,民众对于国学的认知还是保持乐观态度,尤其谈及国学经典的作用时,超过90%以上的民众对于国学作用持积极态度,认为国学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古人智慧,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道德修养。并且愿意接受像百家讲坛这样的电视节目的文化熏陶,节目以生动形象的讲述让人们愿意以这样的形式得到文化的洗礼。另外,也很清楚明白国学普及的困境在于社会环境(学校、家庭、单位)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带动人们自发学习,以及有些经典篇目比较晦涩难懂,让民众一时无法理解。

2.对国学阅读现状较差

调查发现,国学学习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途径是书本,所以就国学的阅读进行进一步研究。但研究发现民众对于国学阅读虽然有很大改善,但仍旧存在不足,并且很多国学知识虽然看过,但是时间久后就会遗忘,81%的民众都读过《论语》、四大名著、唐诗宋词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但很少一部分人7%是全部看过并读完,大多数民众还是看过一部分,并且现在已经遗忘很多。

就国学经典的阅读频率说,74%的民众是偶尔会翻看国学经典书籍,但频率不高,终归到底还是处于时间问题,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会使学生经常阅读国学经典,但对于已工作的成年人来说很难挪出时间静下心阅读国学经典。而且调查结果显示女性的阅读频率要高于男性,就学校来说女生群体阅读量确实高于男生,就工作来说,女性的工作压力大但与男性相比较小,平时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比男性多。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尽管阅读量不高,时间较少,但是民众还是愿意阅读国学经典,尤其在其他时间人们会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形式学习国学文化知识,在一些电视国学竞赛文艺节目中娱乐的同时也接受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

3.对国学推广态度积极

事实上,人们对于国学普及还是持支持态度,但是就国学普及的方法各抒己见,但民众还是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国学可以普及大众,让民众得到文化熏陶,就民众对国学的复兴态度来说,民众还是持积极支持态度较多,有72%的民众支持国学复兴,只有9%的民众不支持,不支持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国学与自身联系不紧密,没有多大用处,认为国学与当代现实社会较脱离,而且国学文化晦涩难懂也不愿意学习。具体见下图分布:

就整体看,大多数民众还是比较支持国学普及,59%的民众同意将国学纳入基础必修课,67%的民众还是期待并且有时间精力就会参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同时人们也对目前国学推广的现状表示一般,希望可以有很好的方式方法让自己愿意参与到国学活动中。人们也希望开发新媒体,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学习,也希望电视台可以推出精品国学栏目,图书市场也可以出版高质量的国学书籍,学校开办国学课程让孩子从小学起,等等。

4.国学的普及力度变大

从480份有效问卷中看出,在国学热的影响下,有58%的民众经常参与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浪潮中,33%的民众偶尔会参与国学经典,只有9%的民众认为国学推广学习与我没有太大关系,没有参与关注,具体见下图分布:

由此可以见得,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国学经典的普及力度逐步加大,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看:普及对象范围扩大,上至社区老人下至幼儿;普及手段开始多样化,从国学竞赛到国学文化表演到渗入企业文化。以江苏省三个县级市为例,各市街道社区开展丰富多样的国学讲座,供退休职工和老年人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例如常熟市清河坊社区就开设国学诵读班,并且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讲课;张家港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共开展120项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包括邀请六小龄童进行文化讲座解读经典,建设“书香张家港”微信,定期为市民推送阅读资讯;常熟市企业将国学精神渗入企业文化中,梦兰企业开展“梦兰儿童慈善基金”帮助贫寒学子;江阴市开展“一站到底”国学经典电视大赛,为中小学生搭建国学竞赛学习平台;常熟国际学校开展国学节之四年级“亲子诵读国学经典”;江阴看办万达童学馆,幼儿们穿上汉服,让国学轻松学习,等等。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国学普及提供了支持。

四、问题弊端与方法对策

当前国学经典盛行时期,民众都乐意学习国学经典并且支持一系列措施,但是普及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当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弊端所在。

(一)市场加强优质图书出版

市场缺乏较好的国学经典通读篇目,现在市场书目鱼龙混杂,更何况是国学书籍,在2013年全国就举办过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的评选活动,当时只有91本书籍被纳入优秀图书范围之类,这些图书大多出自于知名出版社,从这可以看出,当代图书出版仍需提高质量和增加数量。且市面上缺乏较少的优秀通俗读本,民众之所以不愿购买国学书籍大多数是因为图书内容晦涩难懂。“针对不同的对象,选取注音、释疑、导读、赏析、缩写、改编、漫画、图说等常见表达方式”②。这正是出版社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是将国学内容提炼出来,将古人所要表达的哲理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清晰明白,也可以加入名家解读的白话,便于读者理解。

(二)改变课堂呆板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国学经典形式过于呆板,“课堂上由老师将篇目的主旨大意及文化内涵口头教授的方式缺乏生机”③。这是如今众多学校对于传授国学经典的课堂现状,通过老师讲台上的大致讲解,学生在下面诵读默写篇目,确实很难理解这篇文章背后的引申链接与深层含义,无法领略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国学课堂普及可以说效率低下,学生出学校后只是记得当初背过的之乎者而道不出其中的哲理更无法修养身心。这就急需学校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国学活动,让学生自发学习国学经典。国家也可以制定学校开展国学普及的激励机制,让老师换发活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课堂活动,让学生轻松学习国学。

(三)让国学活动更注重内涵

当下不少地方确实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学活动,但是国学活动开展效果是形式大于内容。当前不少媒体曝出某地开展国学讲坛、国学文艺汇演、国学知识竞赛等,虽然看似百花齐放的国学活动,但实际收效甚微。就国学竞赛目的是让民众参与国学学习,但一部题库的,让参赛选手暗自背题而忽略国学本质内涵。国学讲坛本是丰富民众业余生活,但现实总是台上激情演讲台下睡声一片。要改变国学普及现状,更注重内涵,让民众切身感受到国学魅力,举办方仍需在内容上下工夫,丰富形式,加强内容的引导,让选手在背题过程中回答自身对国学的理解,在让讲座生动有趣的同时真正领会国学的魅力。

注释:

①张立文.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②康华.关于国学经典普及出版的几点思考[N].出版发行研究,2014(7).

③朱尉,姜开元,陈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学经典传承新思路探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4(10).

参考文献:

[1]张立文.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2]康华.关于国学经典普及出版的几点思考[N].出版发行研究,2014(7).

[3]朱尉,姜开元,陈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学经典传承新思路探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4(10).

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 心理 教学

语文作为学国语言文字的一门课程,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就取决于一种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知识的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特点影响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态度,并对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主要指的对某一个事物从心理上希望参与或者了解的倾向。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兴趣非常的重要,因此,笔者认为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

⒈引导

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相关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产生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通过设计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比如开展一些语文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等,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促进的作用。

⒉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们都具有比较强的求知欲,对待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抓住小学生这一独特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教学中的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课文内容,严密的故事性这些都能够激发出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通过一些难易适中的训练测试,让小学生们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发挥思维,攻克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⒊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一名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可以通过兴趣迁移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有些喜欢画画,还有些学生喜欢唱歌等等,教师都可以把这些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通过二者结合的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对新知识会产生一些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一些陈旧的知识都已经没有兴趣了,因此,大部分的小学生虽然都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是都未必能做到课后自主的复习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来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效果明显。

二、让小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要想鼓励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需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够在精神上推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情感体验的获得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⒈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小学生因为年龄还小,所掌握的知识面也非常的有限,自我辨别是非的能力欠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小学生对语文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培养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对语文课程能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⒉共同创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有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们就会心领神会;有时候教师一次巧妙的提问,学生们就会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的活跃起来等等。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氛围是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课堂氛围下,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去学习,并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⒊通过各种方式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为了让小学生对语文产生足够的兴趣,仅仅靠这个明显不够。我们还需要让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语文的乐趣,比如参观,访问,旅游这些都是深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对每次实践活动进行写作总结,来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尤其是作文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吸引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

注意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表现在人对一种事物的集中指向。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才能够让小学生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更加的专心致志。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下面我们分析在一节语文课中如何调动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很可能还没有达到上课的状态,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需要通过精彩的课堂导入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当导入的效果展现出来之后,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开始新课的教学,大部分的学生就会被新课的内容吸引;在进行每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教学的时候,要通过提问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可以在中间穿插一些小游戏;快下课的时候,又有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要注意提醒学生,并开始布置课余作业。在课堂中根据小学生在不同时段的特点,做好学生注意力的引导工作,就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时的情感状态和注意状态,综合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语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春娥.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1)

[2] 缪顶宏. 让兴趣激活小学语文课堂[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