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现状及思考
现在的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属于“挤牙膏”的状态,老师挤一点,他们就读一点,很多老师都是属于“灌输式”教学,所以学生根本不会去主动去想着怎么去读书。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所限制,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对他们的监督少之又少,所以他们的课外阅读书少得可怜,他们不可能自己去买书,更不会自己主动去读书,针对这种情况,那么他们在课堂上的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让他们从课堂上的读书“辐射”到课外读书呢?让他们感觉课外读书必不可少,根据这种情况,我思考了很久,下面是我的几点浅谈:
二、看同一作者写过的书
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上面的文章非常具有示范性,文字优美,结构紧凑,作者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学过这篇课文之后,喜欢上这个作者写过的文章,从而引导他们去“辐射”开去,去阅读这个作者写过的其他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读过这个作者写过的哪些文章,谁读的最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让他们来一个小型的“阅读沙龙”,以这个作者所写过的所有文章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啊,想法啊,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在阅读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看同一类题材的书
我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教科书上安排的写景类文章非常多,每一个单元都很多,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学了这个单元之后,就可以从这个单元“辐射”开去,引导学生去阅读同类题材的文章,归结出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个小小的演讲比赛,说说自己读过这类文章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对比赛非常突出的学生,奖励诸如此类的课外阅读书,促进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这种比赛中,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四、看同一作品相关的书
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选节,很多都是从名著中选取其中的一个小节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从四大名著《西游记》选节而来。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可以“辐射”开去,引导学生去阅读《西游戏》,在课堂中我对《西游记》会简介,会对《西游戏》的作者进行简单介绍。这名著改编成的动画片很多同学都看过,讲起其中的故事也是娓娓道来,我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在班级中举行一个“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讲自己看到的故事,带动很多同学去阅读这部名著。通过这个故事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来读这部名著,真是好处多多。
五、看同一写法的书
三年级学生是写作刚起步的阶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学生的阅读也是为了以后的写作服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总――分――总”结构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同一写法的书,让自己把“总――分――总”的结构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比如《三亚落日》一文,先总写三亚落日的景象美妙绝伦,接着以时间为序浓墨重彩地描写三亚落日的美景,结尾部分又对三亚落日的美景进行赞叹,这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总结课文写法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课文,学生脱口而出《庐山的云雾》,师生齐背,再次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本册中运用同种写法的课文,学生通过讨论,认为作家季羡林写的《夹竹桃》一文也运用了总分总这一结构。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写作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2009年我校成为成都市金牛区儿童阅读实验学校,学校成立了儿童阅读指导中心,作为中心的成员我负责一年级阅读指导工作。中心的老师系统性的制定了6个年级的课外阅读目标以及各年级推荐书目。9月,我们迎来了一年级的学生,我和同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一起,根据学校阅读总目标制定了我们年级的长期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在语文教学中认真落实课外阅读指导。四年时间过去,我们的阅读指导工作初见成效,我将对一到四年级我们所做的阅读指导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 亲近文学,点亮阅读之灯
梅子涵老师在《一辈子的书》中讲到: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想要引导孩子亲近文学,首选就要为孩子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每个学期在开学之初,我们就会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推荐适合孩子的优秀儿童读物。在确定书目时我们在网上、书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图书。一年级时以绘本为主,《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亲爱的小鱼》、《月亮,生日快乐》、《小蓝和小黄》……
二年级时我们的推荐书目仍然以绘本为主,加入了一些科普类的绘本、《蝴蝶 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打开诗的翅膀》等童诗作品。一、二年级的阅读方式主要是亲子共读,到了三年级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重点推荐了过渡到三年级的桥梁书: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我爱阅读》黄色系列等图书,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为浓厚,很多孩子顺利实现独立阅读。时,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图书、,有许多书都适合中段的孩子阅读。三、四年级,除了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我们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书。
现在孩子们到了五年级,在书目的推荐上范围更广,例如军事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中国经典文学等图书,引导孩子在广阔的书海遨游。《上下五千年》、《吴姐姐讲历史》、《轰炸机》、《星际信使》、《城南旧事》等图书让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在接下来的六年级,一些世界名著将被孩子们捧在手中,孩子们也将用他们的阅读视角选择更多适合自己的经典文学。
老师推荐书目,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选书参考,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阅读之门。在这四年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阅读到的书内容十分精彩,这些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更有趣
一个人一本书,50个孩子就是50本书。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一直开展图书交换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以小组的形式轮换手中的图书,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的阅读量基本上都在50本书左右。三年级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自己找同学交换图书。每个孩子都有一张阅读交换卡,将交换的图书登记在卡上。每个月老师会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图书交换卡”,交流自己读到了什么书、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在班级图书角上还设计了一个图书交换信息,书看完的孩子可以将书的信息写在供书卡上,想借什么的孩子可以将书名写在求书卡上。在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上,学生不仅更方便地借到想看的书,还锻炼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们围绕阅读开展了班级或是年级的“故事小明星”比赛、朗读比赛、童诗创作、童话剧表演、好书交流会……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活动中孩子们以书会友,阅读变得更快乐!
在组织绘本阅读时,我们开始尝试引导学生创作绘本,开始是以6人为小组,每人根据主题设计一幅图配文的作品,成员共同创作封面,钉在一起就是一本小书。在小组成员合作下,孩子们创作了《长大以后干什么》、《颜色的书》、《我爸爸》、《小黑鱼》等充满童趣的绘本。除了规定的主题,有的孩子开始独立著书,创作了科普绘本《养蚕日记》、四格漫画《未来的交通工具》、《校园幽默故事》等非常棒的作品。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成立了小作家协会,收集、整理、展示优秀作品,并评选出“小作家”,颁发奖状,鼓励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创作中来。
每个学期,每个班要以实际情况安排两到三次班级读书会。王林老师的《“班级读书会”之不完全攻略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班级读书会上根据不同年段设计的不同要求的阅读记录表,创造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阅读故事时更仔细,同时还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时,我们组的语文教师借鉴“思维导图”这一概念,设计了“阅读心智图”。指导学生在读完一本小说后,用图文并重的技巧,重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对设计“阅读心智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阅读的收获也更大。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整理成册,我们为它取名为“书香”,希望孩子们能在有效的阅读中嗅到缕缕芬芳,感受阅读的魅力。
三、亲子阅读
开展亲子阅读,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极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双方经由书籍的阅读,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孩子在和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又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一年级,我们要求每天放学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绘本。家长在阅读时主动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想法(阅读感受)记录到阅读卡上,老师根据家长的记录了解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一个学期结束后,坚持每天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对阅读有了较大的兴趣,在口语交际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年级以后,家长逐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独立阅读。家长引导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和孩子交流故事内容、倾听孩子的阅读感受。有了家长的参与,在家阅读变成了一件非常温馨的事。
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请故事妈妈、故事爸爸到学校为孩子们讲故事、推荐好书,参与到学校的阅读活动中来。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家长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滋润,我们要在孩子心灵世界的每个荒芜、孤寂、幽暗的角落,把心灵的阅读之灯点亮!我们要为孩子插上一双阅读的翅膀,在书海之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 《一辈子的书》 梅子涵
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制定好读书指导计划
“书山学海”,到底让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每学期初就作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严格地按计划组织实施。否则,课外阅读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制定读书指导计划时,要注意因材施教,重兴趣激发,重习惯培养。目标要小,措施要实,要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争取获得大面积丰收。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让学生一学期内读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读书指导计划,分步骤,分阶段,计划组织学生看一部电影《大闹天宫》;阅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开展相关比赛:第一,《西游记》人物知多少。第二,《西游记》故事我会讲。第三,《西游记》故事小报展评。第四,我与书中人物交朋友、比本领想象作文赛。并且,切实组织学生按要求去做了,效果明显。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习惯、阅读量等,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到5―6年级时,默读速度每分钟要达到300字以上,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求着实不低。那么,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除了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会默读浏览、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文章内容、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学会写读书笔记等。既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更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好读书活动,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是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
开展读书活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让学生明白读什么书
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各类书籍五彩纷呈、浩如烟海。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读什么书呢?当然,应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推荐学生阅读对他们成长有益,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经典名篇等。单就一次读书活动,老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读哪一种,甚至是哪一本书。这样,才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性地阅读指导。
(二)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去读书
对于每一本书来说,给每一位读者传达的信息有很多。老师要求学生关注的是什么呢?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之始,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比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时,一开始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学期,班级要开展阅读《西游记》的评比活动,看谁知道《西游记》中的人物多;看谁讲的《西游记》故事最精彩;看谁比孙悟空的本领大等。这样就给学生指明了阅读方向,便于学生照着去做。
(三)明确要求,培养习惯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西游记》的活动中,就明确地要求学生:手中不离一本书,课间课外用心读;人物故事记清楚,阅读评比争胜负。这样,学生明白了读书要求,能抽挤时间去读书,便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定期评比
课外读书活动,过程自然非常重要。但进行评比也必不可少。定期按要求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并辅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无疑会有效地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读书活动中,就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知人物”、“出小报”、“讲故事”、“写作文”等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阅读理解。
(五)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关键词:习作;起步;措施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的习作兴趣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激发,一旦其产生了表达的欲望,自然就会有了习作兴趣。那么在习作前,教师就需要教学生带着目的观察自己的生活,引导他们去感受具体的、细微的物和经历的事,然后教授写作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写作并有能力写出好作文。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聆听、善于感受。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先多读,再多写
写作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多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多读多练是必需的。除了一周一次的习作课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师可以倡导学生每天写日记,通过这个方法把每天开心的、有趣的或者是沮丧的、伤心的事情记录下来,分享给小伙伴们,看谁写得最动人。日记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篇幅字数也可长可短,重要的是学生记下自己的想法。
2.参考优秀范文进行仿写
尽管仿写在创造上对学生没有好处,但却有利于学生借鉴学习,从而学会如何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语言的表达、修辞方法的运用。其实,不必惧怕仿写,仿写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季节变换。可以提倡学生把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于是,学生今后再写描述地点和景色的文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利用这些手法。
三、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学生是没有办法写出好文章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督促,他们才会逐渐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增加语文素材的储备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些优美的短文或句子,定期检查摘抄成果,并且利用一些课外的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名人名言,要求他们背诵下来,在习作的时候有选择地使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班会等活动,通过读书交流、语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环境适合用什么样的语言。除了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学会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并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来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询问那些知识渊博的人,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和观察,等等。这样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又让学生留下了珍贵的素材。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学生的语言素材一定会更加丰富和完善。在写作时,学生可以随时调取自己语言资料库的材料,为文章增光添彩。
四、练说练写
1.课外多看、多记、多读
提高习作水平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还能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我鼓励学生在班里开设图书角并按照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要求,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名人著作,鼓励学生购买并拿到图书角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家里如果有比较优秀的书籍作品也可以带到班级来传阅。在班会时间,学生可以交流自己读书的感想。比如,我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作为摘抄本,将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和一些名人名言抄录进去。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能为以后的写作积累好词佳句。
2.平台多展示、多交流、多鼓励
每一个孩子都想获得别人的认可,正因为如此,在每次习作之后我都会安排一节作文评奖课。将那些优秀文章中的段落挑选出来供大家阅读,并引导学生予以掌声鼓励。同时,我也会将学生文章中出现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是特别的构思摘录到黑板报上,这样其他的学生也可以随时摘录。参考学校开展的“博学杯比赛”活动,让获奖学生将文章以电子版的形式发送给我,我对每篇文章进行批注和排版,然后录入《班级作文集》中。之后,每位获奖的学生上交一份对“教师的鼓励”和“父母的评价”的感言,学生无形中就会产生作文成就感,就会更加积极地写作、积累素材。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在习作上有很大的进步。
一、读前推荐,为学困生课外阅读寻找切入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并在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我以学困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按照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和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地“量体裁衣”,将各类课外读物带到他们面前。
学困生小越虽然学习成绩不好,却特别喜欢研究昆虫和动物,常常趴在地上看虫子,一看就是半天。在一年级时,我推荐他读绘本《听动物讲故事》《听昆虫讲故事》《听恐龙讲故事》《听海洋生物讲故事》。这套书画面精美,画上的动物栩栩如生,书中以动物的口吻自叙动物世界的秘密。小越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套书,对它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还经常追着问我:“老师,你知道鸟儿为什么会飞吗?”“老师,你知道大象的鼻子有什么用吗?”到二年级时,我看到他对动物还是如此着迷,又推荐他看《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动物篇和法布尔的《昆虫记》;三年级时,再推荐他看西顿动物小说。小越妈妈说:“以前,小越只知道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现在一有空就捧着书读。”
学困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一般都比较差,只有读着自己喜欢读的书,他们才能真正喜欢上阅读,要根据学困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推荐他们喜欢看的书。只有这样,学困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二、读中同行,为学困生的课外阅读建立支撑点
学困生做事情没有恒心和毅力,在阅读上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人指导,他们就不知道阅读的方法,就不能在阅读中及时收获乐趣和体验成功,就会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所以,学困生的阅读,要有教师的陪伴与指导,帮学困生掌握阅读方法,为学困生的持续阅读建立一个支撑点。
1.组成书友会,与学困生结伴同读
我和几个学困生组成一个书友会。每个月,我们共读一本书,读完后聊聊书中最有趣的事儿,最喜欢的故事人物。每周,我们各读一本书。读完后为此书写“导读卡”,或是介绍本书主要内容,或是写下本书提纲,或者设计问题让后一位读者回答,或是把自己的疑问留下,请后一位读者指教。
2.指导方法,教学困生学会阅读
课外阅读大多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如果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学生只能是在浩瀚的书海中“盲目走一回”,也不能从阅读中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因此,老师在与学困生共同阅读的同时,还必须教给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使他们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最终在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当与画画、抄抄、写写相结合。一些优美词句、格言警言、趣闻妙谈,可画一画,抄一抄,甚至背一背,以此方法积累语言材料,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为口头表达与写作服务。
有些特别经典的句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我与小欣读《逃家小兔》时,我引导她注意到“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反复出现,让绘本的语言读起朗朗上口而又富有节奏。当她反复阅读品味后,我引导她进行仿写。
师:“现在老师来当兔妈妈,你来当小兔子,我们也来玩一场爱的游戏,好不好?”
(小欣挠挠头,想了一会儿)
生:“如果你变成园丁,我就变成星星,高高地挂在夜空中,让你摸不到我。”
师:“如果你变成星星,我就变成云朵,让你累了的时候,可以躺在我怀里休息。”
生:“如果你变成云朵,我就变成小鱼,游在小河里,让你找不到我。”
师:“如果你变成小鱼,我就变成水草,让你在我的怀里嬉戏。”
生:“如果你变成水草,我就变成风筝,飞得远远的,让你看不见我。”
……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吧。
这样品味语言和模仿写作,既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还有助于学困生建立语言的模式,让他们在以后的阅读中,有意识地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为以后的表达与写作服务。
除了抄写、仿写外,还可以让同学们写写书中最有趣的情节,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人物,概括故事内容,列列故事提纲,续写创编故事,写一写读后感……读与写的结合,不但将学生引入广泛阅读、深度阅读,还积累了好词佳句,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读后分享,为学困生的课外阅读营造欢乐点
小孩子都喜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学困生更加希望能通过活动得到肯定,从而树立信心,以便能在同学们面前“扬眉吐气”。笔者将课外阅读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吸引学困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困生在课外阅读中体验书籍给他带来的欢乐。
1.午间故事,让学困生大声读出来
午间阅览的最后十分钟,是我们雷打不动的故事时间。以前,这个时间只是老师和几个学习最优秀的学生读故事给大家听,现在我也给学困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当然,学困生准备故事的过程是需要老师帮助的。我利用中午午休时间帮助几个学困生准备故事,从认准每一个字,读清每一句话开始,到后来,根据故事情境加上表情和动作。时机成熟后,我让他们把故事大声读给同学们听。在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我看到他们喜不自禁的笑脸。
2.读书课,让学困生大方交流
每一个学期,我们班会选择一套书,让班级共读。三年级上学期,我们班的共读书目是曹文轩的《我的儿子皮卡》系列故事。每读完一本,我们都会开一节读书课。有时我们在操场上坐成一圈,随心而不随便地聊着、笑着;有时我们分小组根据书本内容出题,拼命想要考倒别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