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 持续发展 相关因素 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6-02

1.竞技体育的内涵

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竞技体育不仅仅是以追求高水平运动成绩为目标的运动竞赛和训练,而且还包括在以社会普通大众参与为主的主要追求健身、娱乐、休闲等价值的体育活动中,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而进行的活动。

2.我国竞技体育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世界乃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体育战线也不例外。中国竞技体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竞技体育按照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下去。否则,将发生恶性循环,致使我国竞技体育走上难以发展直至不能发展的道路。[2]为使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其中的相关因素和动力进行深入的分析

3.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

3.1 人才因素

竞技体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行与发展都需要很多因素来支撑,但最为突出的还是人才的因素。体育人才是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核心,要发展和赶超世界水平就需要体育人才,没有人才的竞技体育将会是无法进行的。并且需要的还是高质量的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科研人员,智力型的优秀运动员。[5]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加强各种人员的培养,尤其是优秀运动员方面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好保证。

3.2 制度因素

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性质是单纯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现在它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暴露出诸多的弊端。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体制已刻不容缓了。目前,我国在调整体制改革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在体育行政管理体制、运动项目管理体制、运动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等诸多方面更为突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不足,应不断的对这些体制进行深化和完善,从而不断为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3 区域体育发展因素

不同地区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事实表明,区域体育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突出特征,无论在发展水平、质量、规模速度还是资金拥有量上,我国的区域差异十分显著。[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区域间竞技体育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即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了竞技体育发展的不协调,最终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应在区域体育发展的格局上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地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从而不断的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

4.1 政治因素

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它们是一种系统互动的关系,即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体育向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的渗透,政治对其它各种社会活动包括体育的干预,越来越明显了。,把党和国家推到了积重难返的困难境地,也泱及体育。在这几年中我国的体育设施被大量的破坏,竞技体育方面不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处于倒退时期。例如,以后到1996年末,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大赛中夺得998枚金牌,是1979年以前30年共获得30枚金牌的33倍多。[2]从而我们可以看出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4.2 经济因素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发展水平和速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紧密相连。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经济有一定的依赖性,尤其是竞技体育更离不开经济的支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运动员、教练员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的场地设施等费用投入。

4.3 社会传媒因素

竞技体育能如此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这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视、广播和现代传媒的使用是分不开的。[4]当今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人们使用卫星和互联网技术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打开电脑或电视就能随时观看正在进行的体育比赛。现代传媒确实推动了竞技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4.4 科技因素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是竞技体育科学化的核心。体育科技应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需把主要的科研力量组织到一系列关键性大项目上来,调整体育科技结构,使科技为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通过机构调整和改革,促进科研单位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共建、共同发展的体育科技新体制。而科研人员要面向训练实践,面向社会需要,开展有实效、有市场的科研和科技服务,解决好“供需”矛盾。同时,应建立高级教练员培训制度,吸纳教练员到科研单位系统地学习体育科学知识,了解最新科研动态,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科学训练制度。通过结构调整,优化组合,逐步建设系统规划、集成管理、集约经营的体育科研综合结构。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重复建设,又可以集中资金的投入,形成集约化的体育科技运行机制,建立起代表国家水平的体育科研中心、体育信息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运动员机能监测评价中心、运动员医疗康复中心、兴奋剂检测中心及其与省区市体育科研机构联结的统一规范的体育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使体育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5.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5.1 社会的需要

现在竞技体育通过人们参与、欣赏,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心理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其它社会活动所不能代替的。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必将刺激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竞技体育的职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符合市场规律,是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竞技的社会性,群众的喜爱程度及市场经济的导向使得竞技体育必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越是普及程度高的项目越会得到发展。竞技体育商业化的运作,使得一些项目职业化程度的加快。资金投入加大,增强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减轻了国家的财政投入;扩大了竞技体育规模和社会的影响促使其更加社会化、产业化,这对竞技体育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5.2 国家的需要

我国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把为国争光、激励人民精神、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等政治因素放在第一位。进入21世纪,世界形势和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人认为体育的政治功能弱化了,竞技体育应由国家管理走向市场自由发展,走西方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道路。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竞技体育还很不发达,这就决定了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不会很大。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政治经济正处在转型期,社会还存在不稳定因素。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3]

另外,我国把体育事业看成是公益事业,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多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和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的一条经验。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更是竞技体育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金宗强等.影响我国竞技体育战略选择的内外部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4.

[2]杨恒心.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6.3.

[3]蔡本初等.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J].辽宁体育科技,2005.5.

[4]周正全.现代媒体与竞技体育的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5.

[5]李梁华.整合资源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2篇

摘要经济和物质文化的发展为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为了研究北京市少儿业余体育培训的情况,更好的了解少儿业余体育培训的需求,更加科学的来认识少儿业余体育培训这个产业,并更加合理的来制定开发的战略,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量统计法、和访问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制约和影响北京市少儿业余体育培训产业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调查和分析得出了北京市城市居民收入具备了体育消费的能力,少儿课余时间的相对充足和父母及少儿的体育观念有很大提高,北京市体育场馆相对充足的结果;并推理得出了北京市少儿武术业余体育培训产业应采取增长战略,进一步得出了应采取相关多元化的增长战略。希望能够对北京市少儿体育业余培训产业的相关企业和组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少儿业余体育培训市场战略体育消费

一、结果与分析

(一)北京市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近日了2011年的经济数据,全年CPI最终定格在5.6%,GDP增长达到8.1%。北京市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达到国际上“富裕国家”的水平。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产业贡献大,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分析,从第三产业来看,贡献度超过80%,即8%的经济增长中有八成是靠第三产业带动的。经济数据通报显示,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GDP8039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447美元。“按世界银行划分各国贫富程度的标准,北京已经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于秀琴说。全年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均增长7%以上。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3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7.2%。

经济基础是决定体育消费的客观因素,更加确切的说是恩格尔系数对体育消费的影响更加大。一般来说,居民总收入越高,而且物价水平在合理范围之内时,恩格尔系数也会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从上面的北京市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居民的人均GPD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良好的经济水平为体育消费提供了竞技基础。综上所述,北京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有了为子女进行体育消费的能力。

(二)北京市少年儿童余暇时间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伴随和素质教育改革的继续推进和加深,北京市少年儿童的业余时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作者随机调查了北京市5家小学的放学时间,均在3点半到四点半之间。而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规定,小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可以超过6个小时。在素质教育和“减负运动”的推动下,少年儿童的家庭作业情况也有很大的改观。

充足的业余时间是少年儿童参加业余体育培训的时间条件。当然业余时间不等同于余暇时间,因为业余时间包括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吃饭、睡觉)、完成家庭作业和余暇时间。在《体育社会学》中,余暇时间被定义为:也称为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下的那部分个人“可以支配的时间”。

成年人多采用看电视,看报纸和上网来利用余暇时间。少年儿童则多采用游戏,玩耍的方式来利用其余暇时间。当然也包括一定时间的电视和网络时间。但总体来说少年儿童用在身体运动和玩耍上的时间是较多的。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北京市少年儿童具有充足的余暇时间可以参加业余体育培训活动。

(三)北京市少年儿童及家长体育观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奥运会的生理召开,大众媒体对体育的正面的积极的宣扬,以及学校体育的逐渐开展,人们的体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多数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参加体育运动。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体育运动被看作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但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健康教育理念的推广,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渐渐的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学生家长的体育观念的转变。体育运动从来都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体育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在学习压力过大时,孩子们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强烈体育锻炼的理念。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

(四)健康的、娱乐的、社交的和社会化的需要更加突出,青少年体育消费的需求更强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担忧。学校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少年儿童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等。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良好方法和途径,受到了家长的重视,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由于城市化的进展,孩子们游玩和娱乐的场所和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体育更多的作为一种游戏的方式出现,是孩子们娱乐的一种主要方式,少年儿童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来体验快乐。另外由于独生子女的政策,在家中我们没有兄弟姐妹,因此我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但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需要也正在逐步加强,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体育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进行团队合作。另外一个需求就是社会化的需求,通过在运动中掌握规则的重要性、学会不同的分工和承担相应的责任等也是少年儿童体育需求之一。

(五)北京市体育场馆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007年北京市共有体育场馆共有6146个(北京市统计局)。主要为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场、北京大学生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馆、北京射击馆、丰台垒球场、月坛体育馆、国家网球中心、五棵松体育馆。以上统计数据还不包括中小学和大学的体育场馆设施等。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市体育场馆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足够的体育运动场馆的数量是开展体育运动和体育培训的空间基础和物质基础。但是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体育场馆设施,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培训产业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六)北京市少儿体育业余培训产业的发展前景的推断和战略分析研究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北京市少儿业余体育培训产业的前景是美好的。伴随着经济的继续增长,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体育观念变的更加的科学和对健康成长的进一步的需求。参加业余体育培训的青少年儿童人数也会相应的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作者认为各家北京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培训产业的相关企业和组织应该采取增长战略,加大投资力度和队伍建设速度,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并进行相关多元化的策略,开展多项目的培训和除了培训以外的其他活动的开展和运作。

二、结论

(一)北京市居民的经济水平已经具备体育消费能力。

(二)北京市少年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余暇时间并正在继续增加。

(三)北京市少年儿童及家长的积极体育观念正在形成。

(四)北京市体育场馆增长较快,具备相应的功能,为少儿业余体育培训提供了场地需求。

(五)北京市少儿体育培训产业前景大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和快速增长的前景。

(六)北京市少儿体育培训产业应采取增长战略,加大投入拓展市场

三、建议

少儿业余体育培训相关的企业和组织应该采取增长战略,加大市场投入和人员队伍建设来应对市场的快速增长,并以尽快占领市场和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卢三妹.广东省少儿体育培训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 林星.少儿家长体育培训消费动机调查与分析――以新余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规模已经初步成形,但在体育产业的经济结构上仍不完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在市场上比较狭隘。我国体育产业大多分布于的沿海地区,例如广州、上海、山东等省市。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资源,沿海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所以在沿海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从整体来看,规模仍较小,在体育产业的结构和体制上不完善,市场化整体程度还比较低下,因此需要对我国的体育产业不断改善与变革,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积极探索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科W的发展观念,树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体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但整体素质较为低下

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其中包含体育竞技表演行业、体育用品行业、体育健身娱乐业等相关行业的体育产业格局,并作为我国体育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因此人们更加关心自身的身体健康,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也随之提高,形成了如李宁、361°、安踏等一系列体育品牌。这些体育品牌的推广,为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促进了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在每年的销售总额约达百亿元,体育彩票的发行量也显著提高;此外,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开展了大量排球、篮球、乒乓球等职业竞技比赛活动,体育产业经济显著增长,极大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虽已初步形成规模,经济快速发展,但从整体来看,在管理上仍出现较多问题,整体素质不高,在管理体制和产业结构等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要走适应我国国情的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问题上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

(二)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但仍面临挑战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以体育支柱行业的发展和兴盛带动了体育产业中其他行业发展,如体育旅游业、体育广告业等众多行业,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大多位于沿海地区,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旅游产业,形成了体育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在我国广东、深圳、上海、山东等地区,体育旅游产业越来越繁荣,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户外活动,如沙滩排球、铁人三项、攀岩、漂流等多种体育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的品牌效应。体育旅游部门相继开展了多种体育项目活动,在一时间极大带动了体育旅游行业的发展,为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长久来看,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展与预期效果相比仍出现较大落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体育产业与旅游行业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体育旅游业对当地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发展特色,总体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仍面临着挑战。

二、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政策扶持

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人们的思想受计划经济影响产生严重的思想束缚,过分强调政府的投入,对商业开发重视不足,体育和经济之间发生脱节现象,对体育产业经济没有准确的定位。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仍处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过渡阶段,在企业经营中对体育产品的质量、包装、品种等方面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产生十分大的差距,经济方式较为单一和分散,且长久以来我国体育赛事的举办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包办的,企业在赛事的参与中缺乏自,获利得到份额较少,企业的积极性遭受严重打击。企业没有形成较强的体育产品竞争能力,在经营机制上尚不健全,不利于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政府虽制定了相关政策,但从总体来说,政策缺乏科学有效性和系统性,因此体育产业的经济政策仍不完善;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造成混乱;在体育场所开发商缺乏科学的配套措施;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仍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

(二)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国内外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大都是在共性中追求个性,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打造体育产业链,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但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缺乏政策扶持,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没有突出体育产业的重点,当地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利用,在体制上和政策上存在严重的不足。总之,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与我国国情不能很好适应,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道路严重不符,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且在体育市场的管理上缺乏有效的产权保障和品牌管理,市场内部的管理出现混乱,体育产业的企业和商家过分追求产品的销售利益,缺乏有效的咨询和指导,体育用品的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证,体育市场开展困难,因此体育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体育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非均衡体育经济如何在特定基础上完善的几点建议。指出:中国体育经济只有在宏观调控的指导下,健全市场经济,完善经济政策,才能走出一条健康的体育经济发展道路。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体育发展的体制因素等,我国体育经济核心产业大多不具有独立经济实体或企业的特征。仅就职业竞赛俱乐部而言中国参加职业联赛的各俱乐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联办合作型,即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或项目协会与企业联合组建俱乐部。二是联办股份型,即由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或项目协会与一个或几个企业,按合同规定的投资比例出资,组建按股份分红的股份型俱乐部。从俱乐部的构成要素来看,一般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体育项目协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注入资金运作。在这一结构中,“俱乐部的产权、管理权、经营权界定不够清晰,加之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财力投入进行资产评估困难。 

进入市场后,双方在责任、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常常发生矛盾冲突。”冲突中往往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运动项目协会控制球队,企业控制资金,各自以手中的权利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旦矛盾激化,就会导致组织解体。在我国现行体育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局部存在隐性通货膨胀。即一些体育商品一开始就以较高的价格进入市场,并一直维持高价位,这种通货膨胀从商品价格变动幅度是难以识别的,故称为隐性通货膨胀。这种隐性通货膨胀的长期存在,在较大的范围内导致了需求抑制,阻滞了体育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以较高价格水平进入市场的体育服务商品,有着很大的盈利空间,所以,整个体育产业领域的平均利润水平较高。从理论上讲,这种高平均利润水平,符合资本的性质,有利于吸引资本投入。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政府或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部分体育产业的垄断经营,使得投资者无法与之竞争,无形中筑成一道壁垒,阻止了社会资本的进入。另外,由于体育产业市场条件不成熟,管理法规与市场体系不健全,投资者普遍处在观望状态不敢贸然进入,至多是投入少量的资本进行尝试。这使得整个体育产业资本容量较小,产业规模无法提升,产生了不利于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平均利润与低资本容量并存”的现象【1,2】。因此,目前“中国体育经济处于由第二类非均衡状态向第一类非均衡状态的过渡中”,即处在体育市场不完善以及企业缺乏利益约束和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非均衡状态。 

 

二、我国体育经济非均衡性发展的成因 

(一)产品质量不高 

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多数处于积累原始资本的小本经营阶段,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无法与国外“名牌”竞争;职业联赛受“金钱至上”腐败之风的侵袭,球员受贿打“假球”,裁判受贿吹“黑哨”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中介产业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致使整个体育产业缺乏活力。 

(二)市场竞争乏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 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 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三)传统体制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由国家体育部门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 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 

根据“消费决定论”的观点可知,体育消费决定了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决定了体育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体育市场必然是多元的,而体育产业的结构无可选择的是由多层面、多种类构成的复杂系统。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业)、中介产业(体育经纪、体育传播业)和外围产业(体育用品、体育建筑、体育旅游业等)3个层次。作为整个体育产业基础和带动体育产业升级原动力的核心产业,因垄断经营而缺少活力;在体育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本土体育外围产业在迎遇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节节败退,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陷入发展困境。

(五)市场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在我国的体育市场中,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竞赛表演产业的垄断(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体育竞赛市场的垄断)经营,致使其他利益团体无法与之抗衡;即使是在学校体育用品市场,教育部门的介入和干预也足以让经营者感到望而生畏。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保障的体育市场,竞争程度低,市场自我制约的功能难以发挥。 

(六)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了亟待提高。 

三、中国体育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吃“皇粮”。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二)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竞争力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外部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跻身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二是休闲娱乐市场上的文化企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进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与国内企业竞争中,必然要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会将一些资金、技术、成功的经营与管理经验带给我们。对于国内体育企业而言除了要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还因体育娱乐消费与文化娱乐消费在客观上存在着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要面临在大文化娱乐市场上与文化企业的竞争。因此,必须按照市场机制组建产业集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扶持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赛表演)的科技含量、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的导向和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 向、为起点、为目标,研究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 ,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体育产业系统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体育市场化的需求,这就要求整治与规范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引导健身娱乐消费,尽快使核心产业走出发展滞后的低谷;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体育中介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体育中介人才的培养和经纪人制度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组建规模化的体育经纪公司,开展全方位的体育经纪业务,通过体育中介产业激活核心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发我国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形与无形资产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拉动外围产业的升级是调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构筑具有较强整体功能产业系统的理性选择。 

(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 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入成本;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 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 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婕,中国体育经济非均衡状态与发展策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23-25 

[2]陈立基,论体育市场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科学2004,(7:34-36) 

[3]李明,非均衡中国体育经济的成因及表现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5):45-46 

竞技体育发展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经济 发展因素 管理措施

21世纪,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国民经济由计划型经济向市场型经济转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情况看,我国体育经济开展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高校体育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具有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对于促进体育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影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1.制约高校体育经济发展因素

1.1高校体育经济发展滞后

制约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首先要从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在整个发展中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发展理念,在没有完善的经济化理论思想的前提下,与社会的合作相对较少,这样不能形成优势互补,导致高校体育经济相对发展滞后。

由于与社会联合发展的构想比较缺乏,加上高校领导对于身的体育活动和运动相对重视,导致一些高校的体育资源相对比较单一,虽然购置了新的体育设施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被闲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这种现象的出现,使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管理机制僵化,导致高校体育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使得有效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因此,大学在体育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放弃传统的经营理念,有可以适应市场的经营理念,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1.2高校体育资源优势尚未发挥

从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程度来看,许多学院和大学体育经济的发展模式都普遍存在模式单一,组织相对混乱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发挥优势,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符合高校体育经济的模式和方法。

这种局面是基于在整个发展中,发展思路相对混乱,想法很简单,没有很好地把高校体育经济融入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真正认清自身的发展优势与潜力。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大学和学院都没有改变管理模式,没有足够重视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的形式仍然属于体育部,使得体育经济工作在学校领导和体育部门双重领导下,无论是从工作发展的角度还是组织发展的角度,都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因此,在高校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转变发展模式,形成较好组织,促进高校体育经济更好地发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3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在体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是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高校体育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必须提高体育经济的市场竞争力。高校在提高体育经济市场竞争力中必须吸收创业型复合人才,因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经济人才。然而,从中国的角度看,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体育经济的发展创新中缺乏营销人才,一些高校只是让学校教师直接管理和操作,导致大学体育经济经营不好,经济效益差。总之,在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中应注重培养创业人才。

2.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措施

通过分析高校体育经济的原因,高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高校体育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管理机构、针对体育经济的发展目标,明确组织管理职能,更好地促使高校体育的发展经济。与此同时,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更完善的管理系统,使大学体育经济发展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有效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大学体育教育的合理优化对高校体育资源进行配置,促进经济规范和大学体育的健康发展。

2.2转变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人们的体育健身和娱乐需求体育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增强体质的意识逐渐增强。在这种社会形势下,高校体育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时转变发展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有竞争力的管理机制。提高大学体育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高度,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大学体育管理机制,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从而促进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总之,高校必须改变发展的经营理念,在经济运动的过程中摆脱传统的高校管理机制的束缚,建立管理机制,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促进高校体育快速发展。

2.3重视对具有开拓性市场经营人才的培养

大学应该多注意体验经济开拓市场管理人才的培养,促进高校体育的快速发展。在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最宝贵的大学体育经济发展的财富,然而,高校应重视市场管理人才。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更好地解决体育经济发展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等问题。高校主管部门应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培养目标明确,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开拓市场管理人才的培养,使高校能够更好地发展体育经济。

本文通过对调查影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体制、机制、结构、政策、经营等矛盾和体育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针对影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对高校体育产业加以完善,为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参考和借鉴,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翟浩林,高奎亭,曾灿.《孙子兵法》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营运管理的启示——“孙子的LIFE模型”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02).

[2]王莹,谷威敏,王玉莹.全民健身背景下新乡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