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档案管理学

图书档案管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档案管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档案管理学

图书档案管理学范文第1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25岁(1986年1月4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2年3个月]

公 司: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行 业:房地产开发

职 位:管理员/资料管理员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图书馆学和档案

学 校:西北大学

自我评价

工作积极努力,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细致认真,有条理,懂得与他人沟通合作。曾经做过资料搜集、文字处理、文案编辑、打字等工作,对于文字方面的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且英文听说读写流利,可以协助处理英文文件,个人时间充裕,可以配合和协调工作时间,相信一定能出色完成交予的任务。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房地产开发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管理员/资料管理员

工作经验

2010/2—至今: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年3个月]

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监察室图书 管理员/资料管理员

1. 负责图书编目及书目审校;

2. 负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维护;

3. 对所有的档案资料进行有效的保管,并提供最快、最准的档案服务;

4. 负责文件资料的收集分发以及归档处理。

---------------------------------------------------------------------

2009/5--2010 /1:XX学院 [ 9个月]

所属行业:教育/培训/院校

监察室 图书管理员/资料管理员

1. 负责图书获得整理和编目;

2. 负责档案录入扫描;

3. 负责记录日常借阅工作;

4. 负责图书馆代查代检工作;

5. 负责期刊订阅以及整理。

---------------------------------------------------------------------

2008/7--2009 /4: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10个月]

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总经办 档案管理员

1. 负责档案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办公室、书架、办公设备等等;

2. 负责公司签订的所有合同的保管、下发及建立电子台账的工作;

3. 协助公司图书资料的购买、接收;

4. 协助整理相关市场资料;

5. 负责对档案进行编制和排序。

教育经历

2004 /9 --2008 /7 西北大学 图书馆学和档案学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图书档案管理学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处理已经脱离了手工操作,在图书档案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档案存档、归类、整理及查询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学校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便于更好地为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就行了。轻视档案管理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管理缺乏了解,忽视档案管理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二)设备太落后

    学校图书馆大多没有实现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图书档案的分类、编目、存档、归类、整理以及读者对文献的检索等等工作还是原始的传统的手工操作,不论是图书档案管理员、还是读者,要完成一项任务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耗费很大的精力。

    (三)制度不健全

    中职学校在管理中虽然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较为健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但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较少,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禄准,缺乏统一管理,很多文件材料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归档,管理棍乱。中职学校的档案形成于学校日常管理、教研活动和教研成果的开发推广中,档案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如果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很难保证档案材料收集完整。

    (四)管理不到位

    在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专职档案员负责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大都是办公室人员兼职,并没有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管理精力投人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将材料放人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长期日积月累形成的,没有专人管理会使多数应归档的文件散落于各个部门或个人手中,导致档案材料不完整和不系统;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三是少数中职学校没有专用档案室,档案无法集中管理,缺乏保护措施,不利于档案的管理。有的学校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五)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图书馆的文书档案材料较多,纸质档案最多,其它档案如电子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甚至没有。

    (六)利用不充分

    图书馆是中职学校的窗口部门,图书馆的工作会产生的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为领导决策、业务工作和科研的重要资料。充分利用已收集的档案资料,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档案管理意识落后,许多学校的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基本上都属于重藏轻用,造成了图书馆档案资源的浪费。

二、改进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图书馆档案是中职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载着一个学校图书馆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具有很强的信息利用价值。因此,学校的档案工作应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既要适应今后管理的基础工作,又要尽快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中职学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一个学校档案工作管理得怎么样,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要做好图书馆档案工作,首先要积极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

    (二)指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并提高其素质

    学校一方面要指定有责任心、能吃苦的同志专职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此外,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

   (三)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

    硬件是提高中职学校档案水平的基础,也是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把档案设施建设列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配置足够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可适当配备空调、去湿机以及防虫、防火、防盗等基本设备;按需配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软件方面,应安装档案管理软件,把档案录人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极大地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储、处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四)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应根据国家有关档案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档案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按章办事、按规操作、妥善保管。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第二,简明实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五)科学分类

    科学分类就是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按部门、内容等,分成不同类别。一是党群类。包括上级文件、校内文件、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等。二是业务类。包括各业务部门的报表、工作日志、各类活动等。三是人事类。包括职称晋升、考勤、考核、职工培训及进修情况等。图书馆的档案收集通过科学分类,便于系统地查找利用。

    (六)电子归档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基础,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此,中职学校图书档案管理中,要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利用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七)提高服务水平

图书档案管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档案学;差异

1 引言

早在唐代,图书馆与档案学都是主要以收藏贤人的著作为主,毫无差别可言。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图书馆与档案学以成为一个与时展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的学科,但图书和档案的界限也逐渐凸显,更由于图书与档案数量的增加,图书与档案逐渐分离开来,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已形成了各自的分工机制和服务对象。它们的差异性也就愈加明显。只有更充分的了解两者的差异,才能更好的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交叉融合过程中不断变革与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进步。

2 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差异性比较

在现阶段,无论在档案学和图书馆学还是档案事业和图书事业上,如果只片面地强调二者的联系,忽视它们之间的特殊性,那么这些学科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只有重视它们的区别,才能有利于二者更好的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具体而言,就是区分档案学与图书馆学在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文将系统的介绍两者在理论体系与研究对象上的差异。

2.1 理论体系的差异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科客体的不同,图书馆学的学科研究客体是“图书馆”,档案学的学科研究客体是“档案”。在按照宏观学的分析特点,图书馆学与档案学在理是比较接近的,具体表现在他们都由理论图书馆学、理论档案学与应用图书馆学、应用档案学两大部分组成。首先从两个学科各自的研究重点角度分析,两者差异十分明显。由于档案学主要以管理社会实践领域中所产生的不同档案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导致档案学形成了三大分支:“专门档案管理学”、“文书档案管理学”和“科技档案管理学”。而图书馆学由于所研究的对象单一,并没有划分出与之相对应的分支学科,专门图书馆学是仅存的一个相类似的学科,但在本质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两者在具体管理方式和方法上存在显著地差别,主要体现在两者的分类理论上的区别,档案学主要以该文件所对应的机关单位、文件发生的时间以及文件的主要内容为三要素进行分类;而图书的分类,更侧重于以图书的内容来进行分类。

2.2 研究对象的差异性

档案学是以档案为研究对象的。档案是由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原始记录,它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档案学强调档案信息的原始性,以档案的原始信息为基础,对档案的价值和保护进行研究,档案法也规定只有持有居民身份证或是介绍信的公民才能利用档案馆的馆藏。图书馆的研究对象从一开始就比档案馆的服务对象广,图书是以文字、图像、代码、公式等手段,将信息和知识记录在一定的载体上,以便传播出去。这些传播活动包括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选择、控制等,然后提供给一定的读者使用,只要是社会大众,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无论是国内公民还是外国友人,都是图书馆的用户,都可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具有保存文化遗产、知识教育与文化传播的职能。

2.3 工作业务的差异

由于档案馆和图书馆研究的对象各不相同,在二者的业务工作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档案的业务工作主要是指馆藏资源建设、馆藏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编研。由于档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神秘性和机要性,在档案管理方面注重“重藏轻用”,必须对档案实施完善的保护制度,约束档案信息的开放。相反,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主要是图书的整理、流通等环节,图书馆学承担着传播文化的职能。因此,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信息知识的传播、共享和利用。

2.4 组织机构的差异

档案工作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我国档案事业已经成为了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规模的独立存在的专门事业,这种从国家档案局到地方档案室有机结合起来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是档案学逐渐向专业化、高质量、高速度方向发展,便于同国际接轨,以达到最佳的秩序和效益。而图书馆事业则不存在标准化管理,从国家图书馆到地方图书馆,他们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束缚和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但这种开放性的管理方式并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没有专门的标准化管理制度,使得个地方图书馆交流程度受到限制。

3 结语

在新技术科技的浪潮下,将促使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研究出现了交叉融合的现象,虽然档案与图书同宗同源,这两大信息资源从产生到发展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在发展过程中,二者经历了从结合到分离的过程,形成了各自所特有的特点,最终导致各自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虽然档案馆发展状况不如图书馆发展状况,但它们在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方式和是相通的。所以,档案事业突破自身传统的局限,取长补短,借鉴图书事业的先进方法和理论,弥补自身的缺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慰慈, 董焱. 图书馆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1.

[2]冯惠玲, 张辑哲. 档案学概论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86.

[3]丁海斌. 关于图书馆事业与档案事业若干宏观问题的比较研究 [J]. 档案学通讯. 2002(2).

图书档案管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 工作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正在向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已经尤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做好文档一体化的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国内外学者对文件中心的实践范围各说不一但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是一致的。

二、加强文档资源建设工作

1、严把档案收集关。缓和档案馆应把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接收入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为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接收档案前,有关部门要下发通知,明确接收档案的范围、内容、标准及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各种档案的整理细则、保管期限等,以确保馆藏档案更加丰富、具有特色。同时,要扩大档案征集范围,主动向社会征集有价值的档案,对个人所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可采取代存、寄存、征购等办法进行监管,对保存在纠偏馆、博物馆和图书馆中具有文物价值的档案资料,可采取复制和建立目录及编制简介等形式,达到丰富馆藏,为利用者服务的目的。

2、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馆藏数量的多少一直是档案馆馆藏丰富与否的重要标志。从近年来馆藏建设的实践看,各级档案馆应该不断丰富和优化馆藏,正确处理好馆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使馆藏建设从片面追求数量转变为两者兼顾。

三、加强文档现代化管理工作

1、档案资源信息化。在信息时代,档案资源信息化是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将成为各项档案工作的重要管理平台和技术支撑,是新时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手段建立起各类规范化、标准化、可共享的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二是档案基础平台建设,即档案网络建设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

2、档案保护现代化。传统意义上档案保护现代化主要是指档案库房、档案设施设备等现代化以及档案载体保管保护水平的现代化。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出现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如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新型载体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在形成介质、利用方式、存储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以新型档案载体为对象的档案保护现代化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不仅要研究有效保护和保管档案载货的方式、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护档案信息内容的案例性、真实性与完整性。

3、管理手段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包括理论手段和技术手段,即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方法、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技术成果,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具体体现,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之一。首先,档案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通过借鉴和利用当代管理学中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档案科学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与实践中加以总结和发展,最终形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其次,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要不断将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和技术成果引入档案管理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自动化。

4、档案管理标准化。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使技术应用和分工协作有统一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保证各项档案工作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档案管理中取得最佳的效益。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源的共享、网络平台的链接等,都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来实现,必须通过制定和建立种类档案管理标准,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四、加强文档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文书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例行性,努力提高文档人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文件及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更新,因此,对文档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来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文档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文档专业知识的人才。

1、进一步提高文档管理人员对文档工作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文档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文档的基本技能。因此,文档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文档管理工作。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档案人员职业道德》、《文书学》和国家有关文档工作规定,使文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文档管理工作是自己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二是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开发利用作为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一个文档管理组织的领导体系,加强对文档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文档管理工作水平。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首先,要建立在职教育的长效管理制度,如省档案局及地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其次,要建立在职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保全文档管理工作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教育,努力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比如,将在职教育与文书档案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挂钩,加强参加在职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明确在职教育的原则,选择课程内容。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而言,在职教育具有更直接的目的性、现实性和时效性。在职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按岗位、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第一,学习文档专业知识。为文档专业人员提供系统学习文档专业知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的机会,弥补一次性教育的不足;第二,相关知识。文书和档案工作融会了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在职教育应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第三,现代科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文档工作的特征之一,也是文档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文档工作者应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技软件等新技术的学习。

五、做好文档的鉴定工作

(1)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方法

鉴定文书档案价值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具体地审查档案,通常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直接鉴定法。直接鉴定法要求鉴定人员逐件逐张审查档案材料,从文件的内容、作者、名称、可靠程度等方面考察分析,确定其价值,而不是仅仅根据案卷目录、案卷标题或文件目录、文件题名等简单判定档案的价值。一般情况下,文件题目和案卷目录应该正确反映文件和案卷的内容及成分,但有时候也会出现题目不当或组卷不合理的情况,导致题目和目录不能正确提示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成分。若简单地根据他们去判定档案的价值,就可能发生错误。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质量,必须直接审查档案材料的内容。

(2)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步骤

第一步,在文件归档时确定是否属于归档范围,剔除一部分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由机关文书处理部门或业务部门保存一、二年后销毁。国家档案局对归档文件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单位应根据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归档范围。文书工作人员和档案工作人员在归档工作中应增强档案价值意识,用档案价值鉴定的原则和方法指导归档文件的选择。

第二步,对归档文件确定其保管期限,即确定档案的“生存期”。通常的做法是各单位在每年的归档类目中预定每个案卷或每份文件的保管期限,正式整理时再根据文件的内容和保存价值确定每卷或每件最终的期限。这一阶段的鉴定工作主要由机关文书立卷人员具体实施。

第三步,到一定年限后对档案的价值进行复审。复审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移交复审,即需要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机关在移交档案时,由本机关档案人员和档案馆的接收人员共同对移交档案的期限加以审查。二是到期复查,即对于定期保管的档案在保管期满后,重新审查这些档案是否需要继续保存。对于保管期满但仍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要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于确实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要剔除并按规定程序进行销毁。

图书档案管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

艺术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刘国华的《科技档案管理学》中:“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档案。包括:会计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病历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珍贵的文化艺术档案,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脉。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1983年文化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以来,艺术档案工作已经走过近30年历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各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有序开展。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整理进展顺利,为国家留存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艺术档案遗产。同时,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已初步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概况为:在艺术档案工作实践中,用于指导,监督作用的,由文化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艺术档案有关的文件,法规,教材,行业标准及一线艺术档案工作者撰写的实践经验等理性总结。尽管和别的档案分支学科相比显得数量小,稚嫩,单薄,浅显,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汇总,以勾勒出其基本的研究现状供参考。

一、相关文件

艺术档案产生在文化艺术单位,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艺术生产,研究,活动的各自特点制定了用于规范,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针对性意见,通知,政策等文件,是艺术档案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

艺术档案工作开展前期,主要是通过检查,评选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全国艺术档案工作能够较快发展。2001年9月,文化部办公厅办机档发〔2001〕33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为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和《省级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检查要求》的文件。

2.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

国内,国际各类文化艺术节,评奖,调演,汇演和大型展演等活动学术会议,是文化艺术档案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大型文化艺术赛事活动名目繁多.以戏剧为例。如:“世界戏剧节”“国家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现代戏会演”“中国戏剧节”“中国曲艺节”“中国豫剧节”等。这些活动不仅生成了大量的纸质文件材料,而且形成了丰富的照片,图表,录音,录像,光盘和实物等不同载体的艺术档案。2006年3月文化部办机档函〔2006〕80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强调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主办,承办单位的职责。从制度上保障了大型艺术活动档案的收集。

3.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

为了保护多姿多彩、辉煌灿烂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建国以来,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了多次规模不等的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活动,收集,整理了大批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始于80年代被誉为“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在此过程中,全国十多万文化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采风,普查,整理,收集,积累了许多宝贵基础资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这些珍贵资料大都保存在承担“十大集成”主要撰写任务的文化艺术研究单位图书资料部门。2006年7月13日文化部,文教科函〔2006〕1334号《文化部关于加强文艺基础资料抢救,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料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文化系统基础资料建设和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抢救和数字化永久保护。采取摸清文艺基础资料的数量,种类,珍贵程度,保存状况,建立数据库,保护的认定,备案,问责制度等措施。

4.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为了对初步形成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骨干队伍进行培训。2008年9月8日由文化部中国艺术档案学会主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承办了“文化部艺术档案业务培训班”。会后文办发〔2008〕37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是近年来全面、科学、具体,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二、相关法规

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管理步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2002年2月1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第21号令《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是艺术档案专门法律法规。它科学界定了艺术档案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艺术档案定义,明确管理,机构与人员。从内容上,载体形态上划分归档范围。明确文化艺术单位对艺术档案的权限,收集职能,艺术档案与艺术资料的区分。明确了收集与整理原则,强调名老艺人艺术家和散失艺术档案征集。规定了分类设置,组卷规则,及非纸质载体艺术档案的分类编号,艺术档案的保管期限。明确管理制度,职责范围,撤销合并接收,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艺术档案信息资源。划定艺术档案归档范围。为健全文化艺术档案领导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加强收集整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为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建设,依法监督检查,维护艺术档案的完整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积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使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

三、相关教材

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当代档案学领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学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艺术表演团体企业化管理,艺术资料人才奇缺,艺术档案流失严重,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艺术单位公开招聘的艺术资料岗位也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对艺术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全国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才市场,提高和培养艺术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2008.11文化部办公厅编《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它吸收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文章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借鉴先进理论成果和丰富经验,详细阐述了艺术档案与艺术档案工作,艺术档案收集,艺术档案整理,艺术档案的利用和检索,艺术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艺术档案的保护与库房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突出科学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体现文化艺术档案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

四、行业标准

标准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前提。艺术档案整理是指按艺术材料形成的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要素,对艺术材料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目和数字化处理,使之有序化的过程。为实现艺术档案整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行业管理遵循的基本法则。文化部颁布《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按照《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切实做好各种载体形式的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艺术档案,艺术资料规范整理。

五、研究文章

目前全国有5000余人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统计。输入“主题”“艺术档案”检索出629条艺术档案文章,范围在(1980―2011)年度。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点,发展动向和发展规律。在629篇艺术档案论文中,经过分类梳理其研究主题涉及:

表1 文章主题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1.基本概念研究(艺术档案本体的定义,性质等基本概念)2.管理方面研究;:各类型艺术单位,各种载体形态的艺术档案管理方法。3.综合性主题研究:现代科技在艺术档案中应用,文化体制改革,大型艺术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相关主题。存在问题:虽然艺术档案研究文章主题广泛,但论证不够深刻,仍处于实践总结的较浅层面,起步阶段。

表2文章数量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主题文章只占档案主题文章的0.38%。说明其在档案学术研究中的边缘位置。

表3 文章作者单位统计:

分析:1.发现艺术档案具体涉及和分布集中在上述部门和单位。2.作者来自文化系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系统外的新闻媒体,图书馆,档案馆,艺术高校等机构。人员数量不多涵盖面广。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文化艺术一线。并得到重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表4艺术档案发文量统计:(1980―2011)

分析:发表过4篇以上艺术档案文章的期刊有30种。主要分布在档案类核心期刊,戏剧,电影,图书馆类期刊占总发文量的58%。其余的42%文章则分散在全国各地121种报纸期刊中(图书馆学,文艺,艺术,科学,教育,美术,戏曲艺术,科技信息,广播,影视,档案)可谓五花八门。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兼容性,渗透性,交叉性的,各个相关学科都能接受。从文章形式看多是工作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管理方法等,明显处于初级阶段。从文章的发表分散程度来看,说明艺术档案文章还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刊物可供发表。在档案类期刊中《浙江档案》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在艺术类期刊中《内蒙古艺术》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说明艺术档案的边缘和交叉特点。

结论:目前艺术档案学是一个位于档案学和艺术学的边缘,交叉学科。作为专门档案的一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是比较完备的。得到各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初具规模并具有美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M].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8,239-268

[2]刘国华.科技档案管理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8 19-20

[3]张萌.新时期的艺术档案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 2010,

936-37

[4]唐淑香,李利.国内图书馆营销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 [J].河

南图书馆学刊,201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