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培训;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57-03

【作者简介】陈海艳,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冯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设计、教师发展。周春林,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及信息化教学。

江苏坚持把信息化作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职教教师培训上,江苏省也在积极探索,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模式。2013年,江苏省启动了首批江苏省中职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开发项目,共有“8+1”门(8门专业学科课程+1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课程,委托了9所职业院校承担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承担了首批旅游服务学科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本文结合课程建设工作,详细解析了中职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同类网络培训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课程设计依据

(一)成人教育理论

1968年,时任波士顿大学教育学教授的诺尔茨(Knowles)提出了成人教育学的全新概念。诺尔茨对成人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五个基本假设,认为成人学习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②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其后续学习的资源;③具有学习需要,这些需要与改变自我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④以问题为中心,希望能立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⑤学习为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因素所驱动。[1]这一理论在成人教育和培训领域至今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成人学习的特征表明教师学员在培训中更多关注培训的实用性,这就要求培训设计应面向具体应用,一方面呼应教师学员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学员的经验作为学习的资源加以利用。依据这一理论,培训课程在设计上要立足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实际,将培训内容和其已有经验建立有效联接,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并催发其培训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入培训课程的学习。

(二)中职教师培训需求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把有意义的学习描述为:主动的、有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合作的学习。[2]只有充分了解一线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师的实际需求,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才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创生新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有意义的培训”成为可能。

项目组在做课程设计方案前期,对省内部分中职院校做了调研,以了解中职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发现,中职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期望通过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来指导日常教学;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较好地处理教学的难点,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三、希望了解行业动态以及企业实践的相关知识。这一调研结果为培训课程设计奠定了可靠的事实基础。

二、培训课程目标设计

依照旅游服务专业的特点,课程设计结合中职教师的现状,紧贴一线教师的现实需求,面向旅游服务专业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诉求,以拓宽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师行业视域,提升中职教师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系统设计课程培训目标,科学设计课程模块。

旅游服务课程的设计结合中职教师的学习特点,把握成人学习的一般规律,培训内容紧紧贴合一线中职教师的实际需求,立足于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培训内容以具体专题、话题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满足中职教师的学习特点,顺应其培训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动机;在学习环境创设上,课程通过视频以及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教师学员开展自主、多样化的学习提供支持。

三、培训课程模块设计

着眼于中职教师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培训课程按照“理解行业标准―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职业技能―落实行动研修”的课程设计思路、“模块―专题―话题”的课程设计框架系统设计培训模块。采取“线上学习+线下研修”的方式,引导教师学员将培训所学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具体学习任务为驱动,促进培训迁移。

(一)模块一:行业标准解读

结合旅游服务专业的行业现状,本模块设计了“酒店星评标准解读”“导游员服务规范解读”“现代旅游新业态”“饭店质量管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紧贴行业现状,分析行业对酒店设计、管理、服务、质量提升以及导游服务的具体要求,引导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更能贴合并满足行业需求,有效促进课程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对接,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前提保障。

(二)模块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模块包括“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实施与评价”两个专题,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向中职教师展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以及课程教学评价开展。如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专题中,结合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课程特点,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的差异,选取了“客源国概况”“酒店概论”“导游词设计与讲解”三门课程,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向教师学员展示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中职一线教师的教学开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本模块的学习,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其变革课程设计思路,创新教学和评价方法。

(三)模块三:职业技能实务

本模块除了示范、讲解职业技能的规范操作与实施要领,还凭借学院多年参赛和指导中职技能大赛的经验,结合职业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讲解和点评大赛的关键环节,为中职教师开展技能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或协助学校举办技能大赛提供指导。此外,考虑到教科研能力逐渐成为职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训课程还在本模块专门设计了“教科研能力建设”这一专题,启发中职一线教师,结合旅游行业以及日常课程教学进教科研,培养学员教师的教科研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各个模块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四、培训内容设计

在进行培训内容设计时,课程将感官体验作为培训教学的起点,同时结合中职教师日常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中职教师旅游服务网络培训的内容设计上,主要采取了“视频课程”的表现形式,将培训内容通过直观的课程视频展示出来,通过可听、可看、可感的方式,全方位刺激培训学员的感官,将教师学员放到知识的应用情境中学习,增强教师学员的应用体验,为其培训后的迁移提供了直接借鉴的经验。

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表明,在网络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要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以及信息资源设计。旅游服务网络培训课程在内容设计上,每个模块紧紧围绕专题、话题组织课程培训内容。结合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和学习理论,培训内容以中职教师的学习为中心,明确学习目标,创设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中职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学习提供支持;各个模块结合专题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视频课程学习、拓展阅读、知识链接、课后作业等),借助于丰富的培训资源,激发学员教师积极投入到网络课程的学习,培养中职教师网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中职教师网络培训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包括旅游服务课程在内的9门网培课程已经进行了首轮的培训实施,后期将收集学员教师的培训反馈,调查具体的培训迁移情况,通过实践来对课程的设计开发进行整体评价,为后面的网培课程建设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海东.美国当代成人学习理论述评[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6-128.

[2]乔纳森.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11.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7.

[4]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1.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Keywords] Networked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Online Course, Design Strategies

[摘要]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在网上远程教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体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网上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并藉此提出了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在实践层面上,作者在文章末尾提供了一个课程设计的范例。该范例吸收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网络教育研究的最新技术成果,不但是文中所提出的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体现,更为网络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网上课程模型。

[关键词] 网上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教育部正在实施一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0年9月初,本人应邀为项目评审专家做了一次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讲座,就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发表个人之见,不料受到好评。本文主要是根据此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的,首先从分析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这些原则的网络课程设计范例。

一、 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

1.资源共享: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网上教育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现在虚拟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校外模式指网上远程教育。可以把校内模式与校外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无缝连接新型教育系统。对于实力较强的学校来说,这种双重办学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教育优势,现在国家鼓励重点院校开办网上远程教育是一个明智之举。

3.多向互动:

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动。图1显示这种互动模式。

4.便于合作: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二、 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可以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 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学习熏陶的教师们无疑会转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 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带宽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3. 以多元载体为环境

网上教育不应该排斥其他媒体,特别是书本和光盘,可以作为离线学习资源。将离线资源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一是可以弥补目前网上中文教育资源不足的缺陷,二是可以减少网络信息传输的负担,三是通过减少在线学习时间而降低费用。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网络、书本、光盘三位一体的学习媒体配置(图2)。

4.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

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Internet上有许多专门收集教案的网站(例如:eduniverse.com/edu/lessonp.asp, lessonplanspage.com/,utexas.edu/world/lecture/,teachervision.com/lessonplans/),其中存有成百上千个中小学学科教案,可以优选出许多可供教师培训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

6. 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 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 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 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9. 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通常采取客观性评价办法,利用大量选择题型的测试方式。这种基于简单行为反应的测试方式证明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革新的测试理论主张采取面向绩效的评价,不但要知道学员做得怎么样,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于网上教育来说,比较易行的方法是依据学员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称之为量规。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确定评价的结构分量,并具体规定各分量的评分等级。有了这种量规,就能大大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员自评和同伴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可以对学生作业起到导向作用。

10. 以电子学档为管理手段

网上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和维护学员的电子学档来管理学习过程。电子学档可以包括学员身份信息、学习任务信息、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电子作品选集等。

三、网络课程设计案例

为了便于示范如何运用上述原则来设计网络课程,笔者用自己承担的一门网络课程为例,在此展示此课程的基本结构(图3)。本网络课程的设计方案吸收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网络教育研究的最新技术成果,主要特点是:

(1) 基于资源库的课程组织:这个课程按内容专题组织成为若干模块:各模块采取网页结构,并且与教学案例库、常见问答库(FAQ)、评价量规库、媒体素材库、参考文献库以及作业工具库相连接。

(2) 基于电子学档的管理:本系统用电子学档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支持面向过程的学习评价。

(3) 开放式信息库结构:系统允许教师将优选的学员优秀电子作品上传至案例库,也可以将学员中提出的常见问题加解答后作为新的FAQ存入答问库。

(4) 多向互动与合作学习:允许学员利用网上异步的及实时的通讯工具,与在线同伴合作学习,或者与在线教师和在线专家进行信息交流。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近年来在网络教育研究方面形成的基本理念和实践体会。由于这些研究和实践都属初步阶段,文中观点肯定有许多值得商权之处,仅作引玉之砖而已。

参考资料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重培训质量提升走内涵发展之路——海淀区提高中小学干部培训质量的思考与实践闫华明,何雪艳

"和谐发展教育"引领下的办学实践张佳春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魔方"效应——和谐催生学校新发展刘成奇

做个"三光"好校长史峰

教育人生路上的幸福行者王宇华

学生的发展:师爱与教育智慧的融合北京教育(普教版) 吴琼

永不停歇的思考引领我成长陈争

个人成长与教学研究同行任宝华

互动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引领的现状调查——基于C小学的田野研究胡江霞,万进峰

让优质教育陪伴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在特色中谋生存在特色中寻发展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小学

精致优雅立思想特色鲜明铸品牌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

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北京市第一幼儿园

骨干教师引领工程——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李红

我与"九零后"共同成长李梦莉

帮助学生实现飞翔的梦想何亮

在"621"工程的滋养下成长张晔

网络教案编写新尝试陈华忠

一个"秃头"少女的沉浮宗春山

给孩子爱的机会赵江梅

都是母亲惹的祸张红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秦海莉

班主任的趣味唐米米

我们把孩子领到哪里去——一节口语交际课引起的思考魏国民,蔡瑞山

挖掘课程素材追求人格全面发展——从《孔子与老子》的教学说开去陈长锁

探寻贴近生活的政治课程素材李蓓

校内外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北京教育(普教版) 李玲

那一个拒绝表扬的小男孩冰儿

在细节中传递爱海鸥船长

一个人的战斗风来云往

让每个人找到阳光灿烂的童年袁树平

一起读书吧江泓

一本改变我职业生涯的书张文俊

畅游巴学园于乐乐

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研究王志江,李真

谈学校管理中的"要事第一"原则刘卫红

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民族中学——学习温总理复信的思考田琳

感悟寓言中的学校管理智慧章立早

学校管理工作应注重三个"走向"吕赟

例谈校长管理的"公平"与"正义"史峰

成功,就是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王宇华

让每节课都精彩让每位学生都健康发展徐伟念

潜心学习用心施教王桔

在追求中蜕变蒋广秀

课堂观察为教学反思提供客观依据杜丽鸿

如何制定与表述课堂教学目标金付栓

用心灵感动心灵孙宜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房漪

给学生最大的宽容和最温暖的爱张琳琳HtTp://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卫征

引导孩子尝试哭闹之外的人际交往方式李崑

我的班主任"真经"马红民

组长竞选"三步"走王志刚

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郝显军

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发展唐翠萍

构建特色课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林乐光

"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多样性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 高笑旭

营造自主空间倡导自主学习黄佳佳

思维参与才是真正的主体参与刘永江

如何让教学指令语明确有效张妮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李杰

《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班会设计方案郑红梅

帽子与心的呼应梁婧怡

学校教育最缺的是什么?肖远骑

隗金枝:让阳光照进每一个心灵王宇华

精彩活动演绎成功教育隗金枝

从梦想到现实的跨越王俊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王慧英

信息动态

科研与心理并行——双取向师训模式冯品钰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学习"的探究吕惠芳

孤单的小鸟张渝鸿

性格软弱背后的家庭因素张渝鸿

杜绝伪沟通张渝鸿

班级管理中的生命哲学——参加学生毕业十年聚会时的思考光

孔子的"仁教"思想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李继阳

以德育引领促学生健康成长郭燕红

教育应从尊重学生开始瑞晓辉

注重内涵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田京生

力争把35中办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学校朱建民

"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课程设计框架北京教育(普教版) 黄鹏

让学生拥有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王

让小鱼儿浮出水面透透气黄新民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刘建华

你了解你的学生吗?李芳

生涯规划为自我发展导航屈文妍

应用社会热点新闻创设化学教学情境马红健

用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李燕

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曹晓梅

当课堂上响起了不和谐的笑声鲁燕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2020年我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高教社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也得到了各基层中学的通力协作,项目进展顺利。现就我校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2020年我们承担的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参培学员60人,参培率100%;在全体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下下,辅导老师兢兢业业,学员们学习积极性高,培训过程严谨、轻松、愉快,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达到了培训的真正目的,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培训期间,我们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优秀教研员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员带来了一场场学术盛宴;开展了学员交流研讨、示范课、说课评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学活动;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效果良好。经过历时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混合式学习,全体学员为国培交上了圆满的答卷,明晰了专业发展路径和方法,涌现出了一批研修成果和优秀课例,切实提升了课堂教学能力,并初步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主题开展以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一人多轮等多形式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机制。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站位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领导力。为确保我县“国培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进修学校,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修学校、接培学校、基地学校的校长全程参与了集中送教活动,特别是中学的三位主管校长,全程参与导师团每次送教前的交流研讨会、送教后的总结分析会,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可以说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项目的重要程度,也是本次国培项目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

为加强管理,使项目取得实效,分别出台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对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明确要求:葫芦、冯家寨、大平台三个学校必须把“国培计划”纳入常规工作,列入教育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参培教师返校研修过程中必须在所在乡镇进行推广使用,真正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凡培训未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得参与各类评先评优。从而在制度和组织上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了项目的重要程度,也是本次国培项目成效显著的重要原因。

(二)优化团队,保证质量

这次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我们组建了项目指导及实施团队,形成了指导团队、专家团队、和后勤保障团队三支力量。

管理指导团队包括局乡校(校长)三级行政管理团队和班主任、协作组三级班级管理团队,这支力量主要起到了行政推动和组织管理作用。

专家团队由外聘专家、一线名师、优秀教研员和我校专职培训教师三方面构成:我们按照“围绕需求定课程,围绕课程选专家”的原则来选聘专家名师,选聘的6位高校专家教授都是由主办单位推荐,我们选聘3名中小学名师和优秀教研员是通过当地的名师资源库,结合其现任教情况选聘。

后勤保障团队也是由县乡校(后勤校长或主任)三级构成,这支力量主要是为学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保障。

培训团队各自任务具体,职责明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证了项目实施各环节行动路径清晰,组织分工具体,方法措施得当,目标落实到位。

(三)加强防控严格排查

一是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明确专人负责,把学校联防联控的工作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培训环节、落实到每一位学员,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输入扩散。培训期间一律佩戴口罩。二是每天对校内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对报告厅、办公室、厕所等公共场所逐一清洁打扫,并实施消毒防疫。三是对进入校园的所有人员,一律进行实名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和出示健康码。

(四)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为把本次国培项目做优做实,使我县承担的送教下乡培训能够按照培训指南要求,不走形不变样,我们按照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有:《学员手册》、《学员守则》、《班委会工作条例》、《优秀学员评选条件》、《学员请销假制度》、《学员学习考核办法》。为了细化管理,学校还制定了《培训方案》、《培训管理细则》。班主任组织学员不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员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及内容及后勤服务保障。做到精心管理,规范实施,过程落实,不走过场。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位学员认真学习,按时活动,积极完成交办任务,班主任定时或不定时地对学员进行考核,确保了学员出勤质量。学校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在培训过程中,在管理上没有出现问题,与管理制度健全和管理人员执行到位有很大的关系。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全方位保证了项目能够有规可依,按规实施。

(五)精心谋划,务求实效;

1、科学遴选项目接培学校和参训教师

接培学校的选择:依据“如何上好一堂课”研修主题,我们几次开会研究接培学校,以求项目效果最大化。我们广宗有8个乡镇12个中心小学,南北狭长,乡镇中学有大有小。基于便于学员管理、便于学员集中、学校基础设施好、地理位置好、发展水平好便于协作研修这几方面,结合学校实训条件、教师教学能力等情况统筹考虑。

参训学员遴选:在送教乡镇辖区内,主是是基于三方面考虑:青年教师积极性高、培训需求相近、助力提升空间大。故而选择了葫芦、冯家寨、大平台三个中学的数理化学科教师参训。

2. 训中抓重点,学以致用。

在培训期间,还指派专人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对学员到勤、学习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量化管理。我们安排管理员和坊主就坊员在线上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对坊员所做的作业进行批阅,定期对坊员在线学习情况进行通报,及时通知“后进”坊员及时在线学习,使每位坊员的成绩都达到90分以上。线上学习,是坊员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研修网平台为坊员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如何让坊员按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取得线上学习效果,县进修学校管理层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除了在“微信QQ群”及时发成绩通报外,还汇总坊员所在学校的集体成绩,全县通报。

在整个培训期间,专家团队从教学整体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以及信息化教学三个方面为学员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文件解读、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现有课程结构分析、教学设计与评价、说课的程序与技巧、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PPT的制作与美化等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接培学校的需求,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对学员进行指导,从课程结构设计、幻灯片、说课稿、录制说课视频等多方面对参训教师的公开课进行了完善指导。专家团队还采用讲授、示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员们的思路,通过举办小型说课会,为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实实在在帮助受训老师们解决如何“上好一堂课”和“建好一门课”的问题。

3. 及时督导,扩大效果。教师培训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它不仅需要先进的培训理念、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团队、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同时还需要严密的管理监督保障。在本次培训中,为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在培训的管理监督方面也采取了比较得力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一是主管校长负责制和学科管理员制,每个学科为一个小组,都推选一名管理员。全面负责本小组学员的学习、生活及沟通联系工作。二是严格考勤,精细化管理,保证了培训的质量。此次培训严格考勤制度,原则上不允许替换、请假等事宜,各基地学校根据学员跟岗阶段的考勤及其表现给予评价反馈,这种约束机制保障了良好的出勤率,没有出现无故缺席的现象,将培训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三是积极引领各位学员成为培训的主体,开展交流研讨、经验介绍、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参训学员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同生共长。培训在管理员的组织带领下,以学科小组为单位,通过研讨、小组活动、微信群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就本次培训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想、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成长体系等多方面的热点问题充分讨论、互动交流、发言研讨。

项目特色:

突出创新,彰显特色

特色一:实行“切块打包”责任制。

“切块打包”是参训学员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管理,而讨论时按学科进行分组,由各学校主管教师培训的副校长负全责。从参训学员的通知、召集、报到签到、领取资料到乘车、听课、上报材料,主管校长全程管理。有效地保证了签到率、听课率和按时上报资料,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培训效果。每一次活动,都要求活动基地有方案,有督查,所有细节均有主管校长负责落实。

特色二:局领导全程参与,调动积极性

主持人在活动中有序而灵动地组织、串联、协调活动的各个环节,胸有成竹地驾驭活动的进程,与其他授课专家教师配合,机动灵活地处置授课中的各种情况,可以有效地保证学员参训期间学习的高效、保证与授课专家的沟通畅通。我们特意选派县教育局师教股股长祝海兴同志全程担任集中培训主持人工作,负责组织课堂纪律、简介专家、穿插引导和组织答疑。

三个学科,各有一名学科带头人出任管理员,主持分组讨论活动,帮助学员养成在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互动交流、注重实效的培训学习习惯并跟踪培训全程,课间组织一些热身活动,处理协调临时事件。以学科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各小组分别提交作品进行评价。制定可执行的方案,组员之间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问题。集中分学科教研。在对教学设计深入研讨的基础上,由各学校教师代表登台献课,大家观课议课,再进行反思,对已有教学方案,从教法、学法、课堂评价等方面做了修改,在课堂实施方面做了优化调整,最终在大家集思广益基础上,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设计。多次的展示、汇报、小组讨论等,让老师们在培训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增强了的团队意识,有助于老师们去培养自己的学生。这保证了培训中的每个环节实施到位,从而催生出了培训的实效。实践证明,这样做学员积极发言,课堂效果好。

三、关于今后培训的设想、意见、建议

(1)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反思本次培训的不足之处,尤其要重视学员的反馈意见,查缺补漏。在培训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培训设计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确保培训质量。

(2)及时部署,通畅运行

本次培训项目管理团队及基地学校通力合作,以一种高度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圆满的完成此次培训任务,肯定态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任务的调配。今后的培训提早进行任务的安排部署,减小对基地学校工作强度分散,保证培训的顺畅进行。

培训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能力为本;培训;评估体系;职业教育与培训

一、CBT评估体系参照的标准

(一)澳洲国家培训框架(ANTF)

CBT评估体系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澳洲国家培训框架(ANTF)的相关要求制定的。ANTF是一个全国统一的,以行业为主导的体系,其宗旨在于为就业人员提供高质素技能的训练,以提高个人就业及个人生产率,并提供全国认可的各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企业及国家竞争力。ANTF下设各联邦政府的教育、科学和培训司,负责管理各州的公立和私立注册培训机构(RTO)(这些机构包括各类职业院校,是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直接提供者)这一大框架下有三大组成部分:澳洲素质培训框架(AQTF),澳洲资格证书框架(AQF),以及培训包(能力标准)。AQTF负责制定标准,登记国家和地区的培训机构,稽核RTO,并且批准和认可培训课程。而澳洲资格证书框架(AQF)则负责审核全国范围内认可的资格证书,它规定可通过灵活的学习途径如:RPL(认可以前的学习),RCC(认可目前的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水平的教育和培训以鼓励受培训者取得进步,并促使澳洲提供的资格证书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得到认可。表1列出这一证书框架下所提供的所有证书:

澳洲国家培训框架(ANTF)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培训包,定义为“一套用于培训和评估的被国家认可的行业标准。”它是由行业技能委员会(ISC’s)经全国咨询后开发而成。全国共有70多种培训包,每一个培训包对应某一特定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培训包里详细列举了有效工作所必需的能力,技能和知识;制定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单元的标准;确定评估方针;描述所取得的资格证书。每一个培训包规定了必修的核心能力单元和选修的能力单元,而每个能力单元有标准的格式,包括单元代码和单元名称;单元的描述;要素;能力标准;范围描述;证据;主要能力。如要获取某一证书,一般要完成十多个能力单元的学习。

例如,以我们2008年2月在墨尔本某一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参加的证书四培训为例,要获得该证书,我们需完成12个核心单元以及2个选修单元共14个单元的学习,具体培训内容见表2:

二、对以能力为本的培训的评估

(一)评估原则

有效性、充分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有效性指评估按照培训包所规定的能力标准进行;充分性指的是所采用的工具能收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申请人在一定时期内的不同场合具备相应能力;时效性是指对现有能力的承认;真实性要求所展示的能力是申请人本人具备的,并由其完成的。

(二)评估方式

每一个单元的评估是以能力为标准。评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是展示,提问,工作表现,角色扮演,模拟工作环境,产品(服务)图解演示,作业,视听演示,工作为本的研究作业,也可以是书面测试,对某个技能的演示以及第三方报告(例如由工作现场指导者所作的报告)。这些方面都要求展示申请人已达到每学习单元的能力要求。每一单元通常要求至少以两种方式来展示你的能力。培训人会对申请人完成的书面任务提出意见;而工作现场的评估人也会对你在工作中展示的能力提出建议。

(三)承认现有能力(RCC)

承认现有能力(RCC)或对前期学习的认可(RPL)。这里所认可的能力,是指通过前期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或者通过工作、生活经验所获得的,包括:由澳洲及海外企业或教育机构进行的正规培训;工作经验;生活经验,或后两者的结合。

(四)学习的模式和持续时间

无论培训还是评估都可是业余时间,通过灵活教学(工作中及工作后的学习)来完成。课程在设置上,按企业要求进行企业现场教学,或在学院内以班为本的环境下现场教学。课程长度取决于企业及受训人的需求,从一系列的全天“培训和评估”(企业或学院的现场教学)到整一学期的夜校或网上学习。

还是以上文所举的证书四的培训为例。在我们出发之前,培训机构已和我们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我们的教育背景,教学经历和教学能力,并考核了我们的英语水平。在承认我们原有能力的基础上,按照我们的需求经协商提出四周课程的方案。我们到墨尔本后,在四周内共完成了证书四――培训和评估内的六门课程和培训和评估文凭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完成了所有十四门课一半的培训。我们这次培训的重点是学习如何设计和开发学习课程。每完成一个单元能力的学习,培训老师均根据我们完成的大量作业和展示的能力(也就是上文所说的“证据”)评估我们是否具备能力,而当所有单元能力都打上“CO”(Competent具备能力的缩写)时,接受培训者就“Pass”(通过)这一证书四的培训了。以下以培训老师如何评估我们是否具备设计和开发学习课程这一单元能力的为例,说明澳洲职教体系以能力为本的评估的具体操作。

首先,培训机构给评估人(可与培训人为同一人,也可以是不同人。这里是同一人)一张清单,列出评估要求和评估要素,详见表3:

NY=尚未具备能力Y=具备能力

评价:

评估人签名: 申请人签名: 日期:

注:其余阶段的设计相同,不再赘述。

接着,评估人收集三份证据来判断受培训者是否具备评估要素里所要求的能力。第一份证据是按照给出的三个步骤在课堂内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学习课程计划(见表4)。

第二份证据由受培训者从培训包里自行选择一项能力单元,然后围绕该能力单元开发学习课程,并准备课程教学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在班上进行45 min的授课。授课过程要充分体现课程设计方案里的各方面内容,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制作演示文稿。授课完毕把学习课程计划、课程教学计划、演示文稿、课堂教学材料如彩色卡片,游戏文本,以及受训者作业等收集成套交给培训人。

第三份证据由培训人对课程效果做出反馈并由其中一位受训者进行同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程是否满足我的需求;培训是否与我的工作相关;我能否有信心把我所学的应用到我的工作中;授课者是否表达清晰,指令明确;授课者是否倾听并考虑到我的需求;授课者是否对任务完成情况提供充分的反馈意见;培训方式是否恰当;所提供的资源是否支持我的学习;小组讨论是否有趣和有效;培训场所是否合适。

收集完三份证据后,培训人让受培训者在所有材料的首页签名,连同评估人清单一起归档,注明“具备能力”后放入个人档案袋,待所有单元能力都培训完毕,收集好证据并评估完后,就把档案袋交还培训结构备查。随后培训结构发给受培训者相应的合格证书,完成培训。

三、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的启示

我们四周的学习充实而又收获良多。在细细品味以能力为本的澳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评估体系所带给我们的理念冲击和改变的同时,我们思考得更多的是这一体系是否适合我们的国情,是否能得到恰当的运用。

我们目前的评估体系更多的是采用分数制。从小学开始的各项考试到高中毕业的高考,以及高等教育里的各科目的评价大部分都以分数衡量。分数有合格、不合格之分,还有高、低之分,学生为了分数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但到头来发现高分低能的人不少。特别是英语教育,考了无数的试,到大学毕业了还是不会张口说英语。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的评估体系是否能真正反应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可喜的是,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对相应的高校评估标准里进行了修订,推行评估体系的改革与多样化。作为具体的任课老师,当我们决定要采用以能力为本的评估体系时,我们则需寻求统一的、科学的、客观的能力评价标准(类似于澳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培训包),以及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我们亟待我国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能协同各级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尽快完善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参考文献:

[1]Brookfield, S. D.. 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inglearning[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6.

[2] Wisker, G. (Ed.). Making the Most of the External Examiner[M]. Birmingham, England: Staff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1998.

[3] Tovey, Michael D., Lawlor, Diane R.Training in Australia.NSW[M]: Pearson Education, Frenchs Forest,2008.

[4] Bloch, B & Thomson, P., Working towards best practice in assessment[DB/OL], NCVER, Adelaide, Australia. 1994

[5]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