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基础问题

管理学基础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基础问题

管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还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导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并积极响应教高16号文件要求,有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展开。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在教学内容中实践化,如增加模拟企业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②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化,如情景模拟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模块教学法;③课程考核评价实践化,如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增加过程性评价。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与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使用中却存在较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盲目拔高了课程地位、实践教学内容杂乱无序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专业或课程建设需要,诸多院校大幅拔高了《管理学基础》课程地位,打着所谓与岗位或职场对接、提升学生能力的旗号,盲目将大量后续课程教学内容或严重超出当前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内容强行加入,忽略了《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课时安排,使得课程实践内容看似丰满实则鸡肋。大量专业而非课程实践内容诸如大型创业计划书编写、企业参观访问、专家专题讲座等都难以落实,这些专业性实践项目都不是《管理学基础》一门基础课程所能承受或应该承受的。

为了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院校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和模拟企业经营实训直接归为课程实训。以知识性、趣味、对抗性著称的沙盘模拟实训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从而对企业的运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沙盘实训与《管理学基础》可以相互印证、补充,却不能成为本课程的附庸。模拟企业经营实训课程目的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更是要学生在有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开设的课程。至于企业的顶岗实习通常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因此一般都是安排在暑期或大三实习期间,毫无疑问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的实践项目,但是同样很难将其归为《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这些混乱而脱离实际教学的设计必然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课程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本身密切相关,能够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滞后

1.常用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继续补充一大批鲜活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实用性案例来锤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此外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仅有少数学生踊跃参加,其他学生要么冷漠旁观要么漠不关心,所为现代化的管理沙龙、网上冲浪等更是名存实亡。

2.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成为严重短板。

当前实践教学重教学轻评价,甚至出现了教学过程已经实现了实践化,到了评价时却采用极为落后的笔试方式,采用如名词、判断、选择、简答等题型,单纯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滞后的评价机制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反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迷茫。另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缺少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评价,完全由教师本人自行安排课程时间内容,对实践教学目标、形式、课时比例等缺乏必要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一)明确课程地位、慎选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内容选择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结合其所学专业,建立模块化任务清单。例如有关管理概念及管理意识的形成,可以加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荒人岛游戏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创新力的卡片流水线作业,使学生将游戏转化为管理认知、体验上升为经验、经验提炼为理论,真正在课堂上做到“玩中做、做中学”。再如在计划与决策能力培养方面,则安排日常生活计划(如国庆假期出游计划)制定及玩具模拟公司业务决策,使学生切身参与计划制定的所有环节,同时通过模拟公司业务(如产品类型、价格、目标顾客、营销策略等)的决策,更加真实地体验定量及定性决策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改善学生的组织与沟通、竞争与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课程时间内容时,需要考虑实施可能性及与前后课程的衔接,既要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及实训资源,又要避免内容过度交叉重叠。

(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1.学生评价机制

在有关学生的课程评价方面,一定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管理能力培养。(1)传统的笔试评价方法对学生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不可或缺,但是对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差强人意,而新型的面试、管理游戏、调查分析报告、管理情景模拟等评价方式,更大限度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可以更全面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应用状况,同时对学生学习课程进行了正确引导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单纯的结果评价很多时候难以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参与的热情、管理软能力的提高做出公平、正确的衡量,在这种情况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期中+期末考试转化为系列化的模块任务清单,根据授课进度不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管理、提炼理论、强化意识、提升能力。(3)过去由教师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委员会综合评价机制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教师评价的存在的公平性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学生交流平台,在争论中,不同观点得以碰撞从而闪现出新的智慧火花,另外也对学生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尤其是利益纷争)进行了模拟,使学生学习到如何在激烈竞争中适当妥协以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2.教师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对教师实践教学评价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教案评级机制及“三位一体”听评课机制。为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课程实践教学教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例如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课时、授课环境、道具安排、展示形式等定期检查,通过明确规定要求每年教学用案例、游戏、管理情景等更新率达到20%,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为获得有关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最新资讯,可建立由学院督导教师、系部专业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听评课制度,由他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组织方式、教学效果给出相应评价,并进一步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为课程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做出贡献。

(三)建立实践教学发展机制

1.建立课程实践教学研讨小组,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开展主题式讨论,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案例、管理情境、教学方法等深入探讨。

2.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将实践教学资源系统化、条理化,并结合学生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更新、完善。

3.与校内实践平台有效对接,虽然不能用沙盘实训及模拟企业实训代替课程实践教学,但是若能够与本课程合理匹配,对学生管理意识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训资源。

4.充分借助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改善和提升教师本身的管理水平,并可以对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优化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增强授课教师与企业间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正是由于过去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或华而不实或流于形式或难于与时俱进,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受到了相应影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在《管理基础》实践教学方面的些微浅见,可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改善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娜.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管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2篇

创伤性鼻出血处理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各种鼻腔、鼻窦以及头部的外伤都可以引起鼻出血,特别是基层医院可能会首先接诊这类创伤性鼻出血患者。对于这类患者,病史的详细询问非常重要。例如车祸造成的鼻出血,常常合并颅底的骨折和血管的损伤;受伤时或拔除鼻腔填塞物时有大量喷射状出血,常提示大血管受到损伤;颌面颅底骨折有稀血样鼻漏,常提示有脑脊液存在;颌面部外伤所致颅前窝骨折损伤筛前动脉,颅中窝骨折损伤海绵窦及其内的颈内动脉,或颈内动脉颅内段损伤后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的严重的鼻出血,甚至是致死性的。再比如有的儿童患者来就诊时,其鼻出血的原因其实是鼻腔异物造成的,如果不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而盲目进行鼻腔填塞,容易使异物脱落到后鼻孔,极易造成误吸,甚至危及生命。对于合并其他疾病而因鼻出血首诊于耳鼻喉科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了解其既往病史尤为重要。需要提醒基层医院医生,由于设备简陋,有些检查可能无法做,给针对性治疗带来困难,所以病史的准确详尽采集,可能更凸显其重要性。

出血部位的查找

鼻出血有时很难治的原因,在于不能准确找到出血点。有内镜的基层医院可以利用内镜多角度、视野好的特点准确找到出血点;没有内镜的医院可以通过充分收缩鼻腔,甚至有选择地将鼻甲骨折,暴露出血部位,这些部位往往是鼻腔填塞的死角,在盲填时往往将鼻甲挤压,受挤压的鼻甲影响观察出血点导致止血失败。所以对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钩突肥大等原因导致寻找出血点困难或黏膜收缩后鼻道仍狭窄的患者,应行鼻甲骨折移位,充分暴露和敞开出血部位。

止血材料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止血材料有凡士林油纱条、止血纱布、高分子膨胀海绵、明胶海绵、碘仿纱条等。其实各种材料各有优缺点,但不论用什么材料填塞,影响止血效果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能否准确找到出血点。基层医院最常用的是凡士林油纱条,某些病人凡士林纱条填塞后仍未能止血,其原因有二:①对疼痛耐受性低的患者,在填塞过程中头部下意识地躲闪拒填,并且因紧张和痛苦而皱眉时,鼻翼内收使鼻腔左右径变窄,凡士林纱条不能深达后鼻孔处,鼻腔后段的出血点不能被压迫止血,这时如改用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患者痛苦减轻,不再拒填,使止血海绵能顺利填到后鼻孔处,可达到止血效果;②由于病人对出血恐惧的主观因素,以及出血本身引起机体的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增强,都使血管张力增加,压力增强,因此,如果凡士林纱条填塞不够紧的话,破裂的小动脉内高压力的血液仍会渗出。

管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3篇

1.制度相当齐全却总是难以落实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种制度不断出台,初中管理也有自己的一套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总是差强人意。在学校中,总是出现奖罚不均的现象,有的学生犯错要被开除,而有的却只是通报批评,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不平衡感,制度公开透明,执行起来却漏洞百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2.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标准不明确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异越来越明显,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农村与城市的教师工资标准也不一样,这就导致有的教师不注重孩子人格的培养,只注重利益钱物,使孩子们成为教师晋升的工具,孩子们苦不堪言。

3.教育评估制度不完善

教育评估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只看结果不重视过程,盲目地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使教师出现急功近利的心理,部分教育工作者胡乱跟风,忘记了教育的本质。二是只看材料不看工作,不看工作时的态度,出现许多弄虚作假的现象。三是只看成绩不看素质,学校领导只关心学习成绩能为学校带来多大利益,却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导致出现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

二、初中学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探讨

1.教育思想应该放在第一位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它是学生人生的指路明灯,如果灯都是昏暗的,那人要怎样走下去呢?而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思想,思想是教育的根本。首先,要认识到教育思想的重要性,把教育思想放在第一位。思想是行动的灵魂,教育思想必须明确而具体,紧跟时代潮流,要勇于创新,能够反映出教育的普遍规律,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其次,要通过多重渠道,实现思想的转变与统一。领导者要通过自身思想上的转变来引领其他教育工作者,让他们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塑造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思想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要多参加一些教育实践活动,从中感悟到教育对个人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最后,要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一套符合本校发展特点的教育体制。要让这份制度深入人心,使教师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2.依法治教

法律是所有制度遵循的标准,凡事都要从法律出发,依法行事。学校自身也要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奖惩分明,要多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汇总到一起,制订出一份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只有让大家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都能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更好地保证大家的利益,进而履行相应的义务。

3.学校领导的带头作用

一所学校的代表就是学校的领导,只有领导自己奉公守法,起模范带头的作用,才能更好地领导教师坚守岗位,使教师不会因为只关注利益,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领导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带到教育管理工作中,不能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地利益,要奖惩分明,树立一个勤政爱民的形象。

4.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

现在有的教师道德素质低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惩罚学生,完全没有任何的标准可言。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有的教师却只是教育出了会学习的机器,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是为了自己能够评到更好的职称,盲目追求学习成绩,逼迫学生参加更多的补习。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学校也应制定出一份评价教师道德水平的标准,审视一下相关教师是否有资格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5.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如果尺子都是弯的,那画出的线肯定也是弯的。这就要求评估教师的标准必须是准确的,如何使评估机制科学有效呢?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优秀学校的做法,也可以多查阅一些资料,整合各方面的意见,从整体上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然后落实到具体条文。

三、总结

管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班级 管理 建议

大学生是一群思想活跃、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自我独立意识,但是非观念较弱的一个群体。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教育、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好坏。随着人才强国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大学班级管理难度加大,班级管理问题也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

1 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对班级事务的关心程度都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而班级缺乏凝聚力这一问题已成为班级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对其根源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从主观因素看,如今的大学生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影响,他们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个性和世界观,甚至被称为“张扬自我个性,相对缺乏团队忠诚感”的一代。当张扬个性和维护班级共性发生冲突时,学生可能会脱离班集体,当人数超过一定范围,班级开始体现出缺乏凝聚力特征。缺乏凝聚力的一大表现就是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参加班级活动不积极。学生本该对使自己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班级活动寄予很大希望,但对于追求新潮的“90后”来说,呆板的班级活动、程序化的班级事务已经越来越吸引不了他们。学生们参加班级活动的热情也渐渐冷却,对班级活动越来越不积极,对班级事务越来越不关心。这又反作用于班级凝聚力,导致凝聚力降低,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一些管理不当的班级如同一盘散沙,失去了一个班级应有的活力与激情。

从客观因素看,学分制的推行和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冲击了原本的班级管理制度,为高校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大学之前的教育是老师包揽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但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增强,原本因同一个目标聚集一起学习的同班同学,由于选择不同的课程,开始分散,失去集体性质。因此集体活动也很难全部参加,这导致通过集体活动促进班级融合,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做法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学生也由来自一个地区扩大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由于文化、宗教、世界观的不同也为班级管理加大了难度。

1.2 班级成员相互影响,思想认识易产生偏差

个性张扬的“90后”是较容易步入歧途、思想产生偏差的一代。一方面,“90后”的学生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但他们还是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特别是在面对十几年的填鸭式教育、紧张的高考后,大学的自由让大学生渐渐不明确自己在大学中的学习目标。

另一方面,大学环境相对自由宽松,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大多集中在日常事务性工作、团学管理工作、就业工作等方面,绝大多数班级的繁琐工作由班干部负责完成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得不到很好的实现。而早已习惯有老师管制的学生,普遍产生迷茫状态,在没有具体目标的情况下,部分同学会将学习的精力用于其他方面,如网络游戏、社团兼职等。受这部分同学的影响,其他一些同学也慢慢加入了这个群体,彼此影响,思想认识产生偏差,渐渐开始远离班集体,造成了班级管理的又一大难点。

1.3 班级概念淡化,班委组建难度加大

高校教育除了传统的书本教育,更大的教育意义在于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增长知识、扩展视野。由于社团的各种锻炼益处、较之班级更加有集体归属感的氛围,班级概念随之逐渐淡化。高校学生现在更多的喜欢投身于社团,而不愿留任班委,在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体制下,由于班委人数的下降、班委成员的一成不变、班委工作热情的下降等情况,班级管理也得不到很好的落实。目前高校的金字塔管理形式下,班委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基础,一旦有所动摇,必将影响到整个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体系。

2 多管齐下,改善班级管理现状

2.1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集体是由学生个体组成,唯有每个成员都奋发积极,更为主动、自主地管理自己所在班级,并且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促使自身改进不良行为,并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才能以自身带动他人,一起营造优秀的班集体。因此,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意识到张扬个性与维护集体共性的关系,找到既能在保证共性的情况下,又能张扬自己个性的正确方式,做一个不迷茫、不偏差、不颓废的当代大学生。

2.2 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班集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依托的有效载体。一个好的班集体,积极向上、进步力强,能为自身以及同班同学营造一个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塑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相反,一个凝聚力不强,没有或缺乏正气的班级,不良风气和习惯也在班级的每个成员中传播、吸收,彼此影响。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须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班会、讲座等方式,宣传班级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班集体的重要性。

2.3 加大构建优秀班级文化的力度

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看不见的软件,是联系班级成员的纽带,更是一个班级的灵魂。这种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一种价值取向,一个拥有正确的共同价值取向、共同理想和追求的班级,学生的集体意识就强,学生对班级就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若班级凝聚力大,成员之间就能产生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加大班级文化的构建对班级管理极为重要。管理者可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节日联谊活动、季节性出游活动等形式来增加学生的交流机会,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让班级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并成为班级成员间的联系纽带。

2.4 发挥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发挥先进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优秀的班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有效管理,而且还要取得同学们的认可。班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都起着激励作用。班干部要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并在集体工作、学习中,以自身感染他人,让班级同学深刻理解一名优秀学生的衡量准则,使同学们对优秀思想有理性的认识,并通过这些理性的认识,将优秀思想落实到学习、生活活动之中,从而指导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靳拥军,王强,李远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分析与体系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2]田野.大学班级实施自主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途径[J].中国校外理论2011(01).

[3]丁怡.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之魂[J].学园2014(10).

管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教学

随着我国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培养模式已趋于多元化,独立学院就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美术相关专业在独立学院中是一个重要的专业组成部门,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专业课基础相对薄弱,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美术专业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美术专业教学定位上也有自己明确目标,本科教学应用型高校,类型介于教学研究型和教学技能型之间,即学生既要有动手绘画的能力也要有科研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鉴于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整体优势的对比上,这种类型的人才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具有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与高职学生相比,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二次创新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说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都非常明确,但往往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出现“画匠”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学生往往缺少创新精神。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具体体现如下:

1.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美术专业的基础课包括两门:一门是素描;一门是色彩;另一门是速写。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重视基本功,这本无可厚非,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独立学院是依附于本部的一个二级学院,在教学理念及方法上也是继承本部的教学方式,过去建立几十年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课教学体系直接照搬照抄到独立学院来,其实面对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过去教学模式已经与当今社会产生了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教学理念及模式缺乏创新,容易导致学生对绘画失去信心与兴趣,束缚学生在专业上的个性发挥。

2.基础课与创作相脱节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具有错误的观念,认为素描、色彩、速写课只是基础课程,与创作毫不相干,以为只要打好基础,认真完成基础课的作业,能顺理成章的创作出见解独到的作品。基础课的重要性不可否认,若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只会培养出“画匠”,学生会成为人工的照相机。甚至在无形之中把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分割并对立起来,在二者之间划了一道鸿沟。到高年级需要做毕业创作时,学生往往因为平时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导致无从下手,甚至扎实的基础功底会成为束缚,只会照画现实存在物体。

3.忽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采用灌鸭式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来美术教育中,有很多学生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才转而学习美术,所以本身这些学生学习就是被动的,他们认为是为了父母而学,是为了考试而学。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厌倦,绘画的水平也难以提高。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美术学习产生喜好甚至是热爱,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的进行绘画创作。

4.基础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缺乏现实性和科学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很多高校还是固定原有的模式进行课程的安排。如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等等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课的安排上与美术学学生课程安排的一致。可以说这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这种传统的教学安排远远跟不上今天新形势、新产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美术学和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安排需进一步的合理适当比例的区分。

三、深化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之我见

美术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艺术能力、创造能力与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教育活动;在专业的美术教育中是一个阶段性教学范畴的概念,是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和艺术素养的训练阶段。如此重要的阶段性训练中,却存在许多的问题,就本人所上独立学院美术基础课后提出一些拙见。

1.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不能满足于自我的成就,满足于对形式、技术上的沾沾自喜,对社会的急速发展视而不见,安于现状、心浮气躁,思想观念落后是无法满足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为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美术基础课教育应该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授课,同时也应该是思想观念上的指导。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跨专业的学习,从多个学科、多个领域指导学生,启迪学生去进行绘画创作而不是单纯的照相机式描画物体。不同的时代知识背景,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各个时期的绘画创作作品,洞察过去艺术家的思考方式和创作手法,把握人类文化的行进脉络,并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具有各自特色的绘画作品。

美术基础课的教授是非常枯燥、辛苦的,只有教师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绘画技巧及绘画理论,也可以带来创作的快乐。这要求教师必须对基础课教学作出重新的认识,改变教学方法,努力从各个角度、学科提高自身的素质。

2.示范教学法的合理使用

示范教学法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中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观看整个的绘画过程,也可以称为感知授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学生观看到整个绘画的过程时,带着目的进行观察,观看的越仔细越好;再次,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每一个步骤的目的,都要讲解清楚。

例如,在基础课程素描课的教学中,黑、白、灰关系、虚实关系的处理上只是头口上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关系的处理上必须通过实际的绘画操作,学生才能更直观的理解。在虚实处理时,我们常使用抹搽法;黑、白、灰的区别上,我们都是在动笔前先区分清楚等等。不论是绘画技术上还是头脑中的构思都要通过示范、口述教授于学生,让学生先在感知上有一定的认识。

3.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

反复的进行素描、色彩和速写的练习,学生常常表现出厌学的情绪,为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教师就必须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授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比如写生对象的改变,讲授如何塑造不同材料的静物并具有质感等等。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授课形式,如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作品的点评相结合,甚至可以让学生看些美术大师绘画过程的录像吸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组织学生到户外去写生,这样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绘画激情。教师还应该正确的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放下老师的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要老师课余时间多专研,很多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教师活跃教学气氛。

4.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基础绘画有了兴趣,有了专研的精神,那么枯燥的绘画也会变得有乐趣。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考生都是因为文化成绩较弱,转而学习美术,这些考生都是在短期性、突击式加上普遍性的临摹、机械地复制等单一和僵化的训练而考上大学的,造成学生对于美术基础课的认识非常狭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技能的掌握,失去了创作性。学生从内心本身来说对绘画就没有兴趣,只是机械的为了考试而画画。

美术基础课的教授是相对枯燥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在材料的使用上,素描课上可以采用炭笔、铅笔甚至粉笔相结合,作出与先前不同的黑白灰对比效果;色彩课上可以教学生做肌理效果,不一定是用画笔来表现物体,也可以采用刮刀等其他的工具进行作画;速写更是可以采用面表现方法和线表现方法等等。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5.因材施教,加强与专业联系的针对性训练

高校中美术基础课都是安排在大一以大课的形式上,不分美术学和设计的集体一起上课,导致针对性不强。由于目前多数教学活动都是采用传统模式的训练,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经常会看到学生大二分专业后,涉及到专业课的绘画上,常常会出现创作思维被束缚的现象,无从下手,这主要是因为在大一基础课训练时没有针对性所导致。

本人经过几年的美术基础课教学得出这样的经验,针对今后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之后选择纯艺术的同学要求在基础课联系时,必须掌握不同材质、不同物体的绘画基础;选择环境艺术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建筑速写能力的训练,培养空间感;视觉艺术设计的同学侧重于构图与色彩搭配的训练;服装设计则侧重于人体结构和人物速写能力的训练;动画专业则侧重于人体动态和默写的能力训练等等。美术基础课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语

美术基础是其他美术专业课的源泉,素描、色彩和速写是基本功,是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保证。美术基础课虽如此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打破素描、色彩和速写传统的授课方式,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建立起一套独有的教学方法,这将对独立学院美术专业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秦文加强和改进美术基础教学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21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