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原理力分析

机械原理力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原理力分析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离心泵工作原理 机械密封 泄漏 改进措施

机械密封是一种依靠弹性元件和介质压力压紧动、静环端面从而达到密封目的的部件,具有阻止泄漏、减少摩擦损耗、提高机器效率和可靠性等优点,因此在离心泵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舞钢公司近百台离心泵大都采用机械密封装置。机械密封是离心泵的主要易损件之一,离心泵大约 30% 的故障是由于密封失效所致。机械密封的密封效果直接影响整机的运行,尤其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机械密封若出现泄漏,将会严重影响生产的顺行,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机械密封的结构和具体工作原理

1.1 机械密封具体结构

关于机械密封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含以下元件:

(1)主要动密封元件:包括动环和静环。动环与泵轴一起旋转,静环固定在压盖内,用防转销来防止它转动。靠动环与静环的端面贴合来进行动密封。

(2)辅助密封元件:包括各静密封点所用的密封圈。

(3)压紧元件:即弹簧(或波纹管)。

(4)传动元件:包括传动座及固定销钉。

1.2 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分析

由于机械密封的动环与泵轴一起在一起工作是,共同旋转,而且静环是固定在压盖之内的,用防转销阻止其转动,动环和静环的端面产生适当的比压并保持一层极薄的液体膜,进而可以做到完全密封的目的。压紧元件产生的压力可使泵在不运转状态下也保持端面贴合,保证介质不外泄,并防止杂质进入密封端面。密封元件起到密封动环与轴的间隙及静环与端盖间隙的作用,同时对泵的振动、冲击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2 发生密封故障现象的表现形式

(1)当密封端面的发生故障时,具体会表现在磨损、热裂、变形、破损(尤其是非金属密封端面)。(2)如果辅助密封圈发生故障,具体会表现在装配性的故障有掉块、裂口、碰伤、卷边和扭曲;非装配性的故障有变形现象、硬化故障、破裂现象和变质现象等。(3)如果弹簧出现故障,就会导致一下的现象松弛、断裂和腐蚀。

机械密封的故障在运行中集中表现为振动、发热、磨损,最终就会出现介质向外边泄露的情况出现。

3 导致机械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3.1 冲洗不当引起的密封失效

3.1.1 原因分析

由于机械密封自身的特点,动环和静环端面相互摩擦,这种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就会导致温度升高,若没有保证冲洗、冷却和,将会导致摩擦副内液膜减少、最终汽化从而形成干摩擦;如果发生摩擦副内液膜黏度下降的情况,变差;如果摩擦副介质蒸汽压力逐渐增强增加,就会产生泄漏从而也就加剧了产片的腐蚀情况;如果出现辅老化的辅助密封圈,密封圈就会失去弹性从而也会导致动、静环产生变形。冲洗不当而造成机械密封失效的原因有:冲洗液管道堵塞或流量不足;过滤器失效,冲洗液杂质进入密封面,进而导致机械密封失效。

3.1.2 出现这种情况的应对措施

离心泵机械密封均采用带有水泵自身压力的冷却水冲洗,同时对密封腔内进行冷却冲洗,以保证机械密封正常运转。具体采取如下措施:(1)为消除摩擦热的影响,保证密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必须将具有一定压力的冷却水引入机械密封腔内,对其进行冷却、冲洗、。(2)及时清洗过滤器,确保过滤效果以保证冲洗水质。(3)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冷却水阀门失灵或者管道堵塞致使冷却水输入量不足,导致机械密封失效,这时需更换阀门或疏通进水管道。

3.2 因为操作使用不当或者突然停电导致的渗漏故障

由于泵开停机不当,就会产生机械密封的泄露;当出现突然停电或晃电的情况的时候,就会产生泵倒转从而也会引起机械密封损坏。出现这种情况以后,经过思考产生的解决方案是对操作工进行相应的裴玄,保证系统的正常供电,减少电网的波动。

3.3 因为恶劣材料导致的渗漏现象

因为材料恶劣,泵的运行环境也就十分恶劣,这样机械密封就不会达到介质的要求,当泵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机械密封的被腐蚀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解决方案就是采用材质好的材料进行机械密封。

3.4 运行周期性渗漏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子周期性振动。原因是定子与上、下端盖未对中或叶轮和主轴不平衡,汽蚀或轴承损坏(磨损),这种情况会缩短密封寿命和产生渗漏。解决方案是根据维修标准来纠正上述问题。(2)因长时间运行,泵转子轴向窜动量大,辅助密封与轴的过盈量大,动环不能在轴上灵活移动。在泵翻转,动、静环磨损后,得不到补偿位移。解决方案是应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同时在装配机械密封时,轴的轴向窜动量应小于0.1mm,辅助密封与轴的过盈量应适中,在保证径向密封的同时,动环装配后,保证能在轴上灵活移动(把动环压向弹簧能自由地弹回来)。(3)密封面油量不足引起干摩擦或拉毛密封端面。解决方案是使油室腔内油面高度高于动环和静环的密封面。

因为对于排污泵机械密封渗漏会产生磨轴现象。对于小型排污泵机械密封失效常常会产生磨轴,磨轴位置主要有动环辅助密封圈处、静环位置,少数弹簧有磨轴现象。磨轴的主要原因:一是双端面机械密封,反压状态是不良的工作态,介质中的颗粒、杂质很容易进入密封面,使密封失效;二是磨轴的主要部件为橡胶波纹管,且由于上端密封面处于不良状态,动环和静环之间的摩擦力矩大于橡胶波纹管与轴之间的传递转矩,发生相对转动;三是动环和静环的辅助密封由于受到污水中的弱酸、弱碱的腐蚀,橡胶件已无弹性,有的已腐烂,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产生了磨轴的现象。

(1)根据不同的使用介质选用不同结构的机械密封。对腐蚀性介质,橡胶应选用耐弱酸、弱碱的氟橡胶。机械密封静环应加防转销;(2)保证下端盖、油室的清洁,对不清洁的油禁止装配;(3)机械密封油室腔内油面线应高于动环和静环的密封面。

4 机械密封的检修要点

4.1 静环密封圈松紧适度

静环密封圈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较紧对密封性有利,但过紧会因过度变形,影响密封效果;而静环材料以石墨居多,比较脆弱,过度受力极易碎裂;并且较难安装和拆卸。

4.2 弹簧压缩量适度

弹簧压缩量过大,不仅会导致摩擦副急剧磨损,瞬间烧损,还会使弹簧失去调节动环端面的能力,导致密封失效;而弹簧过松会使动、静环接触贴合不紧,起不到密封作用而发生泄漏。

4.3 仔细观察分析泄漏原因

遇到机械密封泄漏时不要急于拆修,要仔细观察分析。若判断泄漏不是由于损坏所致,只需调整工况或适当调整即可;若无法消除泄漏再进行拆修,这样既节约检修费用又缩短检修时间。

4.4 动环密封圈松紧适度

动环密封圈过紧,加剧了密封圈与轴套间的磨损,会过早产生泄漏;增大了动环轴向调整、移动的阻力,在工况变换频繁时无法适时调整;弹簧过度疲劳易损坏;动环密封圈变形,影响密封效果。动环密封圈过松则起不到密封作用。

4.5 保证冷却冲洗和效果

机械密封在工作时动环和静环端面之间不断产生摩擦热,若冷却冲洗和不到位就会影响使用寿命。应根据不同的工况,合理选择冷却、冲洗和方式,保证冷却水的通畅,通常经由泵出口将温度在0~80℃并且干净的冷却水直接引入密封腔内进行冷却、冲洗。

5 结语

本文对于机械密封的泄露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对于它们最后如何进行改进,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因为对于机械来讲,如何保证机械密封的安全性,就如要求很高的精密部件一样,对于产品的设计、机械加工施工过程、装备的质量都有很高的具体的要求。因此当我们在使用机械密封的时候,就要对他的各种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保证机械密封都能够符合各种泵的技术指标和响应的使用要求,从而能够保证泵能够长期的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离心泵;机械密封;泄漏

在化工生产中,常常需要将流体从低处输送到高处、从低压输送至高压,或沿管道送至较远的地方。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对流体加以外功,以克服流体输送过程中的阻力。为流体提供能量的机械成为流体输送机械,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通常分为四类,即离心式、往复式、旋转式及流体动力作用式。而离心泵即为流体输送机械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动力机械。离心泵具有结构简单、流量大而均匀、操作方便的优点。而机械密封则是这种流体输送机械的轴封装置,具有泄漏量小和寿命长等优点。

1 机械密封故障现象及分析

泵用机械密封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但泄漏点主要有五处:轴套与轴间的密封;动环与轴套间的密封;动、静环之间的密封;静环与静环座间的密封;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密封。

一般来说,轴套外伸的轴间、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泄漏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但需细致观察,特别是当工作介质为液化气体或高压、有毒有害气体时,相对困难些。其余的泄漏直观上很难辨别和判断,须在长期管理、维修实践的基础上,对泄漏症状进行观察、分析、研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1.1 安装静试时泄漏

机械密封安装调试好后,一般要进行静试,观察泄漏量。如泄漏量较小,多为动环或静环密封圈存在问题;泄漏量较大时,则表明动、静环摩擦副间存在问题。在初步观察泄漏量、判断泄漏部位的基础上,再手动盘车观察,若泄漏量无明显变化则静、动环密封圈有问题;如盘车时泄漏量有明显变化则可断定是动、静环摩擦副存在问题;如泄漏介质沿轴向喷射,则动环密封圈存在问题居多,泄漏介质向四周喷射或从水冷却孔中漏出,则多为静环密封圈失效。

1.2 试运转时出现的泄漏

泵用机械密封经过静试后,运转时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会抑制介质的泄漏。因此,试运转时机械密封泄漏在排除轴间及端盖密封失效后,基本上都是由于动、静环摩擦副受破坏所致。

引起摩擦副密封失效的因素主要有:

(l)操作中,因抽空、气蚀、憋压等异常现象,引起较大的轴向力,使动、静环接触面分离;

(2)对安装机械密封时压缩量过大,导致摩擦副端面严重磨损、擦伤;

(3)动环密封圈过紧,弹簧无法调整动环的轴向浮动量;

1.3 正常运转中突然泄漏

离心泵在运转中突然泄漏少数是因正常磨损或已达到使用寿命,而大多数是由于工况变化较大或操作、维护不当引起的。主要有:

(1)抽空、气蚀或较长时间憋压,导致密封破坏;

(2)对泵实际输出量偏小,大量介质泵内循环,热量积聚,引起介质气化,导致密封失效;

(3)回流量偏大,导致吸人管侧容器(塔、釜、罐、池)底部沉渣泛起,损坏密封。

2 机械密封失效原因分析与维修

2.1 周期性渗漏

(1)泵转子轴向窜动量大,辅助密封与轴的过盈量大, 动环不能在轴上灵活移动。在泵翻转,动、静环磨损后,得不到补偿位移。

对策:在装配机械密封时, 轴的轴向窜动量应小于0.1mm , 辅助密封与轴的过盈量应适中, 在保证径向密封的同时, 动环装配后保证能在轴上灵活移动(把动环压向弹簧能自由地弹回来)。

(2)密封面油量不足引起干摩擦或拉毛密封端面。

对策:油室腔内油面高度应加到高于动、静环密封面。

(3)转子周期性振动。原因是定子与上、下端盖未对中或叶轮和主轴不平衡,汽蚀或轴承损坏(磨损) ,这种情况会缩短密封寿命和产生渗漏。

对策:可根据维修标准来纠正上述问题。

2.2 由于压力产生的渗漏

高压和压力波造成的机械密封渗漏由于弹簧比压力及总比压设计过大和密封腔内压力超过3MPa时,会使密封端面比压过大,液膜难以形成,密封端面磨损严重,发热量增多,造成密封面热变形。

对策:在装配机封时, 弹簧压缩量一定要按规定进行, 不允许有过大或过小的现象, 高压条件下的机械密封应采取措施。为使端面受力合理, 尽量减小变形, 可采用硬质合金、陶瓷等耐压强度高的材料, 并加强冷却的措施, 选用可用的传动方式,如键、销等。

2.3 由于介质引起的渗漏

大多数潜污泵机械密封拆解后, 静环和动环的辅助密封件无弹性, 有的已经腐烂, 造成了机封的大量渗漏甚至有磨轴的现象。由于高温、污水中的弱酸、弱碱对静环和动环辅助橡胶密封件的腐蚀作用,造成了机械渗漏过大, 动、静环橡胶密封圈材料为丁腈―40 ,不耐高温,不耐酸碱,当污水为酸性碱性时易腐蚀。

对策:对腐蚀性介质, 橡胶件应选用耐高温、耐弱酸、弱碱的氟橡胶。

3 结论

以上总结了机械密封比较常见的泄漏原因以及维修对策。机械密封本身是一种要求较高的精密部件, 对设计、机械加工、装配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机械密封失效的各种因素,使装配的机械密封适用于离心泵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保证机械密封长期可靠地运转。

【参考文献】

[1]顾永泉.机械密封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第3篇

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5.3岁。均为肝胆手术后1~2周出血。T管出血11例,引流管出血2例,呕血4例,出现黑便19例,伴黄疸或发热者15例。

病种及出血原因:本组术后出血病人原发病为急性脓性胆管炎、肝内外胆管结石13例,肝脓肿2例,肝癌3例,肝门胆管癌1例。术后出血原因分为:肝内外胆管结石取石器械术中损伤胆管壁血管10例,肝内残余结石伴急性胆管炎4例,肝脓肿腔内炎性腐蚀小动脉及门静脉分支破溃出血2例,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浸润胆管出血3例。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4例;选择性动脉栓塞3例;手术12例,其中肝血管结扎8例,肝段、叶切除2例,探查缝扎2例。

结 果

本组19例,痊愈15例,死亡4例。1例为脓性胆管炎、胆道出血、中毒性休克死亡,2例为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广泛肝转移、胆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肝叶切除后肝功能衰竭死亡。

讨 论

胆道出血由于出血原因不同、病情变化不一样,在处理上亦有很大差别。一般主要依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和病人生命体征的情况,可分为非手术和手术。

非手术治疗:①出血量<500ml或多次出血而出血量逐渐减少、出血间隔期逐渐延长而又容易自行停止者。②病人情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③经T管出血少或经T管给止血剂效果明显者,本组2例,在全身给药的同时经T管给止血药效果好。④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但要求病人无肝硬化、门脉高压、肝功能良好、病变局限、出血量少者,本组3例。但此操作要求熟练、准确、轻柔,以免起动脉管壁损伤及异位栓塞。故操作者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

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可根据以下几方面确定:①在保守治疗期间反复出血超过2个周期仍无好转或减轻者。②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而不易纠正者,或保守治疗出血无停止倾向者。③有胆管炎症状并多源性休克者。④经检查明确出血部位估计经手术可获彻底治愈者。根据病因及出血部位不同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手术探查。对于肝外胆管手术后出血首选考虑手术部位出血,急诊探查对出血部位可直接缝扎止血。本组1例,肝门胆管癌术后出血,手术缝扎后止血成功,但病人死于复发转移。肝段、叶切除,既可止血又能祛除病灶,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及术后风验大。本组2例,其中1例行左半肝切除止血成功,但术后病人死于肝功能衰竭。因此肝段、叶切除手术一定要慎重,术前病人要耐受力好。目前只有在选择性动脉栓塞失败或肝动脉结扎后复发出血者可采用肝段、叶切除止血。肝动脉结扎是治疗胆道出血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术后胆道出血的病理学基础是损伤性胆管动脉瘘,故结扎肝动脉有良好的疗效。本组9例,4例彻底止血,4例出血明显减少,1例经3次手术结扎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未能止血,后经动脉造影显示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异位肝血供,手术结扎后治愈。其中1例止血后死于肝癌广泛肝转移,多器官衰竭。肝动脉侧支循环很丰富,主干结扎后侧支则可能恢复肝血供,一方面改善肝功损害,另一方也是止血不彻底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胆道出血:黄志强胆道外科.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99-700.

2 黄洁夫.胆道出血: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06-1407.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原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2-01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是产科常见又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早给以治疗护理预防措施避免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现对我院正常分娩产妇82例总结产后出血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正常分娩82例,年龄20-40岁,体重56-69kg,初产妇49例,经产妇33例。

1.2结果6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发生率7.3%。子宫收缩乏力4例,占66.7%,胎盘因素1例,占16.7%,软产道损伤1例,占16.6%。

2原因分析

2.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主要依靠子宫肌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受压关闭并形成血栓而达止血目的。影响子宫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有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体质虚弱,临产后镇静剂使用过多;产科因素:产程延长,子宫颈水肿及渗血[1]如操作粗暴,膀胱充盈,宫腔感染影响收缩功能;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子宫肌损伤急产,产次过多。

2.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关闭致产后出血。常见原因:胎盘滞留:膀胱充盈,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第三产程过早牵拉脐带或按压子宫;胎盘粘连或植入及部分残留常见原因:多次人流,宫腔感染损伤内膜影响子宫收缩发生致产后出血。

2.3软产道损伤主要原因:急产,巨大儿,阴道手术助产,外阴组织弹性差,会阴裂伤缝合止血不彻底。

2.4凝血功能障碍任何原因的凝血功能异常都能引起产后出血。原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再障贫血肝功能损害等及产科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如妊娠高血压疾病,死胎,胎盘早剥,羊水栓塞。[2]

3护理

3.1加强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遇到高危孕妇提前住院治疗。重视产前保健,合理营养。

3.2严密观察产程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变化,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产程延长。正确使用缩宫剂。第二产程,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防止产程延长。正确保护会阴,预防软产道损伤,掌握好会阴切开的指征及切开时机。对于有出血倾向者,在胎儿前肩娩出后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缩宫素。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观察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按压宫底防止脐带拉断或造成子宫翻出的严重后果。正确协助娩出胎盘,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30分钟胎盘仍未娩出,查找原因,排空膀胱,胎盘滞留者轻压宫低牵拉脐带协娩胎盘;胎盘粘连者行徒手剥离胎盘术;胎盘胎膜残留者可行清宫术,少量胎膜残留可用宫缩剂促使排出;胎盘植入配合医生做好子宫切除准备。胎盘娩出后,检查有无软产道裂伤,及时按解剖层次缝合并达到彻底止血的目的,注意有无阴道血肿。产后30分钟内行新生儿早吸允使脑垂体分泌释放内源性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3]子宫收缩乏力者,米索前列醇与催产素联合应用更有效,舌下含服或直肠给药200-600微克,5分钟起效,[4]按摩子宫。有凝血功能障碍,遵医嘱配合医生抗凝血治疗。

3.3产后观察及处理产后2小时出血占80%。控制产后2小时出血量是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关键。在产房观察2小时。正确测量阴道出血量。30分钟按压宫底1次,查看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膀胱充盈程度,监测生命体征。送回病房后,做好交接班,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流血,会阴伤口,恶露量。有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建立静脉通路。

3.4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子宫收缩起到积极作用。给予精神鼓励安慰实行导乐分娩。

3.5饮食与休息鼓励产妇多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补充体力注意休息。

4小结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预防产后出血护理要点:重视产前保健和产前检查,正确观察处理产程特别是第三产程及产后2小时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后观察,有效避免或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燕虹,陈少青,刘娟.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49-1050.

[2]乐杰.产后出血.妇产科第七版,205.

机械原理力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作管理;幼儿园;管理创新

和谐管理是让管理更趋向人文化,其中有理性的规则也有感性的人文,两者的结合推动管理的稳步前进,更让幼儿园管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但当前,我国幼儿园在管理上还采取单一的管理模式,要么侧重理性管理,制度死板僵硬;要么侧重人文化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一、和谐管理概述

和谐管理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着和谐互动的关系,其中和谐管理主要是品人、识人、找人的过程,通过观察人才,在层层递进中了解人才的基本状况,然后在合理运作中做到随机应变,让管理系统化、条例化。在层层相扣的情况下,管理者得心应手,取得成功。

后现代管理是管理的重要思想之一,更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它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相互发展和成全中,建立“和谐”的思想。后现代的管理体系建立之初需要结合哲学、文化等因素,而且管理中的很多理念对现代幼儿园创新管理模式有着重要启迪。

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在幼儿园管理中开展理性管理主要是建立周密的管理和工作计划,并且明确各项管理职责,通过严格分析管理过程,组织管理模式。管理的核心在效率方面,其中以科学管理为基础,运用科学、理性的管理模式,对幼儿园开展量化管理。但是所有的管理核心都在以人为本上面,因而管理中需要将人放在管理的第一要位,要求在管理中树立人本位的思想,在带动人的价值,发挥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积极新型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管理上如果想要进行理性管理,就要背驰人文化管理,由于理性管理更多强调“量”和“控制”,而人的管理更强调满足人的需求和发展,所以这里面的人是“自由人和社会人”。

在整体管理中,社会管理与人文管理是两个相关矛盾的管理主体,双方之间既要相互对峙也要相互冲突,和谐统一中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动主体,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幼儿园在管理时如果更多地强调理性管理忽视人文管理,那么给人的感觉很死板,整体氛围很压抑,管理人员也会厌烦这种感觉,不真正关心教职员工的发展,也不尊重教职员工,那么这样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教师的情感要求,更束缚教师的整体发展,教师在压抑的环境内也不能教育好学生,从而降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在一个幼儿园中采用人文管理,那么和人文管理相对应的制度也将失去,或者制度只是一个形式,不能真正做到贯彻和实施,因而也将引发纪律松散,整体秩序混乱的情况,导致人文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三、和谐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1.鼓励调动的管理方式

任何管理制度从管理学角度考虑都是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必要方法,并且通过制度不断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园人力、财力、物力。也是管理的最佳效应,更是管理的终极目标。在各个幼儿园管理要素中,人是管理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只有积极调动教师的情感,幼儿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幼儿园管理制度中各项管理设计的开展基础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活动的前提和主旨。其实,活动核心是积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在建立竞赛制度的前提下努力调动各类教学积极性。当然,由于制度本身约束性的特点,在制定和执行时也要体现出对全园的限制要点。

2.教师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幼儿园管理制度要求设计内容丰富,而这些丰富的内容不仅要让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更要让教师认识到自己事业的发展有无限空间,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士气,让教师不断地发愤图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新的发展。因而,需要完善制度设计理念,给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化设置要求,在涉及专业领域时做到过粗不过细。在制度中,比如教学奖励制度、教学评价等的设计上面,要更多地体现出执行的结果以及执行的过程,让教师具有自身价值的满足感。

3.管理上更强调集思广益

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在全园管理中要有规范意识以及自己的行为准则,但是贯彻执行的对象是幼儿园教师,因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主要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多方面征求群众意见,让制度更趋向合理化,因而执行制度时需要做到民主和集思广益,而不是让个别部门的领导自行决断,不适应广大教职

员工。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在管理过程中更强调人的作用。其实,和谐是指两个相关的对立面可以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有着互促互补的发展思想。由于和谐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中要人与人、人与物或者人和世界之间都要融洽。幼儿园管理中创新管理模式的开展,更是要以和谐为指导思想,重视人的情感,重视人的发展状况,建立和谐高效的互动关系,推动幼儿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芬.用和谐管理思想创新幼儿园管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