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生体质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通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确立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包括明确了学生权利与义务,确立了学生权益救济制度川。要求全国各高校改变学生管理观念,全面清理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我们的学生管理要从以学生义务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因此,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是高校在制定其内部学生管理制度过程中的主线。
一、管理制度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
高职学生管理制度,是由高等学校作为主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经过教育行政机关审核的本校章程制定的,调整有关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确定学生管理的规则和办事程序,在本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它体现学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
关于权利,著名法学家张文显认为,权利是包括多种要素、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要素或者层面去理解权利,可以把权利解释为规定或者隐含于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地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川。大学生的权利,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学生的权利,是法定的实在权利,是合法的权益。其内容具有层次性:首先是大学生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其次是大学生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应享有的权利。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18周岁以上的正常成年人,虽然绝大多数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和生活来源,然仍不失为法律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再次,是大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者,一个学生身份特有的权利。关于学生权利与高职学生管理的关系,张永华在《以学生权利为本位规范高职学生管理》一文认为:首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关系主体是学校和学生。学校作为法人是教育主体,教职人员代表学校实施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实现学校的教育权。学生是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享受着法律规定的相应权利。其次,高校在校学生的权利是法律权利而不是应有权利。在我国高校是公益事业机构,设置高校的目的是实现公民法定的受教育权。在校学生实际享受的权利既不能低于法律规定的标准,也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再次,高校管理的轴心保障是学生实现法定权利。学校必须依法制定管理制度,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使学生实际享受法定权利,保障在校学生在法律许可的范围自由作出法定行为。因此,高校在校学生法定权利的内容决定着高职学生管理制度的内容和界限。
二、在学生管理制度中保障学生权利
(1)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①合法性原则。高校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原则,就是不得与宪法法律,以及教育部的部门规章抵触原则。要求必须主体合法,制定程序合法,制度形式合法。②参与性原则。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的方式上,学生参与讨论制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集思广益,使学生意见和建议能通过正当途径得以表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在其实施过程中,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减少阻力,提高学生遵守的自觉性。③民主性原则。学校要吸纳广大学生的意见,拓展文件制定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渠道。还要广泛征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有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意见,不能是某个人和某些人说了算。④合理性原则。在合法的前提下,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育人的角度出发,以教育、警示为主,而不是为了“从严治校”方便管理而给予学生严厉的惩罚。⑤规范性原则。包括制定的程序要规范,符合一般的“立法”程序;文本要规范,如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不能使用专用的“条例”等;用词表述要规范,如给予学生处分的情形,规定中的要用具体表述语言。
(2)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主体。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主体是学校。由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且管理制度的效力及于全校,其他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系)不得另行制定涉及学生权利义务的内部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制定其内部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以学校的名义下发的。但高校内部学生管理涉及很多部门,主要有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组织部、团委以及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等,这些部门就代表学校起草有关管理制度,然后提交学校有关会议讨论通过,学校下发。从一个制度的最后一个条款“本规定(办法)由XX处负责解释”中可以看出,这些制度名义上是学校的,但实际上是部门制定的。这样的做法可以从使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很多惯常的合理的做法上升到制度中,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管理部门起草制定的制度之间存在脱节、扯皮、矛盾等问题。
(3)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的内容体系。从《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的结构体系和具体内容来看,学生管理所涉领域主要有:①学籍管理。②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管理。③奖励。④处分。高职学生管理涉及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以上只是包括了高职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此外还有学生学费管理、安全管理、就业管理、科研管理等。一部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有利于学校全面的管理,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三、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
权利与义务是法的核心内容,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高校的管理者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必须摒弃我国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以学生的义务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权利为本位,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王丽新.探索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新思路.《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 第7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为本;以法治校
1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意义
1.1 高校作为学生文化知识、品德素质建设的基地,强化其学生管理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对学生成才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以往高校的管理模式中,高校工作者与学生的关系经常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在管理工作中就会忽略了学生的作用,习惯上就是授之以教,言听计从,墨守成规的形势。这样不仅仅会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处理事务的经验匮乏,同时也会造成高校管理工作的固化,负担过重致使并不能贯穿教学体系的工作领域。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强化,管理模式的科学化,教学中人性化,工作中的平等化,促使我们可以直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与不足之处得以改善,营造一个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1.2 秉承落实了高校培养人才根本任务的需要
如今的时代,“90后、00后”逐渐成了频率更高的词汇,自然被委以重任,从某一方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国社会未来的希望。然而他们身上挂着的是“叛逆”、“轻狂”、“富二代”的标签,被挂上了“不学无术”的烙印,被众人熟识的同时,几乎淹没了在他们身上所寄予的厚望。在这个时展,潮流涌进的社会,需要一种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认知上做更正确的引导。从高校自身而言,本身肩负着孕育社会主义新青年的使命,是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根本任务,不是义务,亦非权利。高校教育人才能够体现时代要求,与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在如今学生思想状态活跃,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策略,进行个性化培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研究
2.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普遍落后,未能与时代同步。
传统的高校管理理念往往就是以教学为中心,所有的工作围绕此来进行划分,将最终的目的过于纸面化,而忽视了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教学科研是硬任务,容易量化,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相对滞后,难以量化,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许多高校形成了重教学、重科研、重业务、轻学生工作的倾向。导致的后果易于显现,无外乎是教师和学生扮演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上下级的阶级划分尤其明显。在学生的思想中,习惯性地将老师视为权威者,普遍的认为所给的任务,要求便是硬性的,固定的,在过程中已经缺失了自主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因人而异,面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的日新月异,硬性强调统一性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味地用标准的理论束缚大学生思维的拓展,不仅仅造成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局限,往往会使其思想道德的陈旧,政治修养的固化。
2.2 管理工作团队的建设规范化,职业性有待完善,知识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管理工作人员与高校学生队伍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衡,学生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比例由原来的150:1上升到300:1,甚至更高,这往往会造成高校管理体系的过于简单,相反是事务上的繁琐,高校辅导员的负担过重,工作效率低,导致不能在生活和精神上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部分高校中的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由于对选聘辅导员专业水准的门槛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学历、岗位的认知、整体的素质上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核,导致部分院校的辅导员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感认识不强。总是习惯上重视学生的纪律、出勤率等,因为自身专业性知识的匮乏,未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辅导员团队建设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关键环节,亦是学生中所信任,所依赖的导师。所以在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应对现时代人才观、质量观要求的核心。
3 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3.1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职能体系,明确角色定位
建设辅导员队伍,健全管理制度,努力培训塑造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需要严格把控辅导员队伍的引入与建设,做到宁缺毋滥,强加专业性考核,道德标准的衡量,争取引进适应岗位需求的全能型人才。岗位培训中,加强辅导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全方位能力的提高,适应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感悟、生活态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3.2 塑造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高校管理工作面向的主要对象,也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建设中,要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辅导员或教师切勿扮演“指挥官”的角色,而是辅助学生的工作,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以及在管理工作运行中,需要明确学生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让他们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去,发挥自己的能力献计献策。同时应对学生给予信任以及尊重学生的自益,培养及锻炼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的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高校寻求改善管理的趋势,在坚持以人为本,法制道德结合寻求创新管理模式的原则下,高校学生管理建设会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为高校学生的成才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时长江,黄玉霞.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内涵、途径及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关键词:中职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前言: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在发展中,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为基础,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阅读能力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魅力和特点,逐渐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长时间坚持当中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不足
(一)学生阅读意识薄弱
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呈现出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同时学习兴趣普遍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意识到加强阅读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也无法从大量的阅读当中,提升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同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程度低具有紧密的联系[1]。现阶段,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拥有较窄的语文知识以及阅读知识面,导致其在阅读学习中不仅拥有较大的障碍,同时也无法有效的进行理解,导致中职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中职学生也没有自主提升阅读能力的意识,课堂同教师的配合程度较低,归于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等现象,也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中职阅读教学现阶段呈现出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W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遮阴现象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需要不断的督促和监督学生才能够促使其完成一定的阅读内容,在对阅读内容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也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通常都是由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自己为了应付考试对其进行死记硬背。这一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对文章内容毫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根本不了解阅读知识的重要性,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能力,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明确文章中心思想,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提升中职学生阅读能力的建议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新时期,在积极加强中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对阅读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展开阅读,并积极主动的进行分析。学生高涨的阅读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深入分析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2]。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根据学生的喜好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并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引入一些新奇的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感到阅读学习快乐无比,从而提升学习阅读的兴趣,并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展开学习。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学习兴趣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为长时间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其个体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从学生的阅读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并针对阅读知识的学习制定一个短期的计划,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按步骤和规律逐渐深入学习阅读知识。并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中,作为客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逐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促使其养成正确的思维逻辑和思考习惯,逐渐对文章内容进行中心思想的深入挖掘,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三)综合应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
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师在积极进行阅读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过程中,应当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阅读知识学习的兴趣[4]。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首先应用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将学生作为主体,促使其通过自主阅读,并针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其次,应用小组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其对自身的理解进行大胆的描述,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最后,还可以应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人物形象进行模仿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对人文的性格以及文章 内容进行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进行《雷雨》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场景,对人物的心理以及情感等进行深刻的体会,从而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自身的阅读和理解能力[5]。如周朴园风流少年的形象在扮演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当时的社会及历史状况进行分析,才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把握;而梅侍萍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型人物,其所经历的悲惨导致其对事物产生了更加漠视的态度,学生在对其进行扮演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经历进行充分的理解,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才能够体会人物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综合应用了多种教学模式,课堂气氛被有效调动起来,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现阶段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必要选择,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并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升阅读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长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鹏程. 运用元认知策略训练培养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J]. 中等职业教育,2009,14:41-43.
[2]张秋勤. 课外阅读:提升中职学生语文能力不可忽略的途径[J]. 职教通讯,2005,04:40-41.
[3]程晓雯. 浅谈提高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 华夏教师,2013,05:59.
关键词:校企共制;顶岗实习;制度保障;现实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044-01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文件精神,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员工上岗的“工学结合”衔接。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应当遵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因此,带来了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矛盾,企业不能按照正式员工的工作标准和要求管理,学校也不能完全放手交给企业管理,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并不断演化成更严重的矛盾,很难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保障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顶岗实习,大多院校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即:大一大二在校学习,大三到企业顶岗实习。为加强顶岗实习过程控制与管理,各院校都相应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从组织与管理、实习程序及过程管理、学生顶岗实习要求、顶岗实习管理部门及责任人职责与考核、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等各个方面规范顶岗实习管理。从校方的角度看,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由于合作企业情况各异,对于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时涉及企业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只能根据常规的判断预计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协商的方式与企业沟通,达成共识后写入校企合作协议。
由于目前还未有行之有效的针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保障制度,学生在企业实习中遇到许多始料未及的事情难以处理。
(一)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的待遇低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签订的是实习协议,学生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及环境与正式员工一样,但由于学生双重身份导致学生与企业员工有区别。体现在:不同的企业对给予顶岗实习学生的报酬与企业从社会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去甚远;企业也只能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而未办理五险。
(二)企业因自身原因单方要求学生重新签订实习协议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已经签订了实习协议,企业由于人动擅自要求学生重新签订实习协议。而新的协议中的部分条款欠妥而强制学生重新签订协议,学生成了弱势群体,引发学生的集体抗议,甚至给学院写了抗议书力求解决问题。
(三)企业生产需要与顶岗实习学生学习时间安排的矛盾
学生在实习期间还需按学院规定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如填写《实习日志》《顶岗实习月记》;各专业规定的实习期间需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模块;参加考证及各类考试等。据对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实习学生调查得知,大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希望住宿及工作时间不要太影响学校的学习任务。有的企业不考虑学生的身份实行强制管理,经常加班加点使得学生因为工作时间问题不能按时完成学院的学习任务。
(四)企业按照正式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学生
有的企业只考虑企业利益而不顾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管理制度缺乏弹性。有的学生因为在顶岗实习期间还要返校参加资格证书考试等,企业硬性规定的学生不得请假,否则就视为自动离职,将不提供实习岗位。
有的企业有对员工考核有非常细致的计算方法,学生由于因私请假或返校参加必要的教学活动,企业按照其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导致有的学生上班当月不仅得不到报酬反而倒贴。
(五)少数企业缺失社会责任感
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有的企业因自身生产饱满度等原因而单方面解除学生的实习协议,辞退实习学生,把学生当成了生产缺人手时为完成生产任务填补劳动力缺口的季节性临时工。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而没有考虑学校及学生顶岗实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缺失应有的对社会、企业自身、学校及学生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实习保障制度体系不够健全,针对实习学生出现的问题校方就只有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有时甚至是牺牲了校方及学生的利益来确保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
二、校企制定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保障制度体系的现实途径
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共性问题,也是很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2011年9月19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针对标准缺失、责任主体缺位、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的现实问题明确提出十二项措施,力求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提出十二项措施,指出:“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加强学生实习管理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构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实习管理政策制度体系;落实各方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统筹管理,职业学校要切实加强过程管理”。因此在政府部门的统筹下,校企根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共同制定学生实习管理保障制度就迫在眉睫。
(一)政府统筹是保障
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能否从中获益是问题的关键点。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切实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需要政府统筹搭建平台,为学校及企业共制学生实习管理保障制度创造政策环境。教育部教职成 [2011]12号第五条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因此,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保障制度体系,没有政府的参与和调控就很难充分发挥企业作用,也就保障不了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质量和顶岗实习学生的利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出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的管理办法作为实习管理保障制度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重庆市职教基地---永川区区政府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永川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内职业院校与区内企业的衔接,积极推行 “校园互动”办学模式改革,出台了相应文件(永川府发[2011]64号文)。明确提出“完善配套政策”,并将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与新的永川职业教育中心作为龙头,赋予了“带动永川辖区内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办学,为工业园区企业培养并输送大量技能人才”的使命。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即按12号文的要求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为校企共制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保障制度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校企共制是根本
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学校和企业本着“企业、学校、学生”共赢,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家长满意,明确学校、企业及学生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保障制度体系。包括“实习学生的身份认定、顶岗实习工作时间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考勤办法、顶岗实习学生签订正式用工协议管理办法、辞退及晋升管理办法、实习安全及意外伤害管理办法、工伤认定及补偿管理办法、评优及处罚管理办法”等。
(三)具体实施是关键
制定出实习管理保障制度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否按照制度来执行是关键,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切实落实管理保障制度体系的各项内容,即需要企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学校及学生负责,也需要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的监督。
三、结语
在标准缺失、责任主体缺位、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环境下,应由各级政府协调统筹,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顶岗实习管理保障制度体系,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参考文献:
一、前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也逐渐发展,高职旅管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情况直接反映出老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旅管类专业与其他的理工类专业具有一定的区别,旅管专业本身就存在着自我管理的部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管理和控制自己,融入课堂之中。随着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探究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内外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越来越关注,对高职旅管类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对高职旅管专业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现状作一个简单的了解,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其次,了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参与度提升的重要意义,探析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现状
我国现阶段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要培养出适应经济新形势下旅游企业所需要的一线的服务与管理类的专门人才,在具备旅游管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一般而言,学生参与度是指测量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有效教育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吸引学生参与到有效教育活动中的程度。目前,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非常重视,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总的来说,高职院校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影响高职旅管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
高职旅管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学生自身的因素,首先,学生就读于高职院校,与其他就读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心理上会有一定的落差感,自我评价感比较低,在上课的过程中对本专业没有一定的认同感,因而会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现象;其次,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与高中时期的生活完全不同,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余活动,而且考试也不像以前全日制中高中那样难,老师一般考试还会划重点,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产生惰性,不花时间听课甚至完全不来上课,且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常常比较被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自主意识比较薄弱,从而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再者,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之分。外部学习动机包括学生渴望进行学习,为了未来得到好的工作岗位并获取物质财富以及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肯定。而内部学习动机则指获得自身的知识的充实,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般来说缺乏学习动机,或者只具有外部学习动机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随性的态度,不听老师讲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对课堂的满意度也比较低;最后,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高职旅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老师普通的教课有时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这时就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二)教师因素
教师的因素也会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首先,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在教学目标上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和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获取、教学内容获取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同时,课堂教学的氛围也会影响学生上课的参与度,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更快的融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其次,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执教能力也会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具有魅力和能力的老师,更能获得学生的喜爱,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互动;最后,教学内容的难度、创新度和理论知识应用程度也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产生影响。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提升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让学生融入老师的课堂之中,与老师一起在书海中遨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思考的过程是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充满创新和趣味,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课堂更具活力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参与的主要方式有在思维上跟随老师的脚步和主动回答或询问老师问题。在回答老师问题或者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有些学生性格内向,难以在人数众多的课堂上积极表达自我,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展现自我,让课堂更具活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高质的旅管专业人才。
四、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方法
(一)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的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项目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的等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与教相结合,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实现良性沟通。以开放式项目教学法为例,可以用一个项目将老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在项目的筹备、策划和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进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一个好的课程教学ppt,一个讲课有魅力的老师,在无形之中会带动整个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在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也可以设置一些教学小情境。比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就可以模拟导游情境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深刻。其次,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以后学生就业,为企业输送人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教室之外,可以是宽阔的草地上,也可以是相关企业内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自己所学的专业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参与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讨论中去。
(三)改善教育理念,激励学生学习
高职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常常会对学习产生倦怠心理,这时,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主动参与和自我表达,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积极主动的与其沟通,循循善诱,对学生有耐心,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参与课堂讨论的信心。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