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

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

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范文第1篇

张仁钟 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

【摘 要】photoshop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中职学校应结合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时对photoshop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本文以甘肃省农垦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并结合社会需求,对其相关课程体系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并对该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与实施。

【关键词】中职;photoshop;课程体系;重构

Photoshop课程是各大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等计算机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性、创新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涉及到软件操作的技术教学和平面设计的艺术教学相互交融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使得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合理、实践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中级职业技能型人才。从职业教育的目标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开设和课程的实施都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更应如此,通过课程教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出以形象思维见长的中职技能型人才。但纵观当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的photoshop课程开设及教学,并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中,大部分学校开设的photoshop课程,主要是对photoshop软件知识体系的学习,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模仿操作,这种被动的学习一是造成学生的作业设计感不强,创新意识较差;二是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给学生就业带来影响,而且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photoshop人才,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了。

本文通过photoshop课程体系的重构和对实践课程资源的整合,打破学科体系下交叉重复内容,以图形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真实设计项目和典型案例为载体,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平面设计实际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创作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拓展职业能力;充分体现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适应期,尽快胜任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通过职业认证,参加平面设计技能大赛等方式,使实践教学的效果由学校评价转为由社会来评价。

photoshop课程体系的重构和对实践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及时调整课程培养目标

photoshop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主要针对平面设计师、网络美工、动画美术设计师等工作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图形图像绘制、图像合成、特效制作、产品效果图处理、网页图像处理、VI设计等技能,达到“会、熟、快、美”的岗位要求。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讲授与学习,让学生达到熟练处理图像与灵活创作设计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意识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为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平面设计与制作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在学习制作图像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形成创新意识。

2.重构课程体系

photoshop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综合实训构成了这门课程的两大知识技能基础,软件操作是技术基础,平面设计是软件操作的服务对象,具体概括起来,如表1所示:

1)基于电脑平面设计制作工作,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符合中职教育理念

Photoshop的主要教学点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图像色彩处理、滤镜的使用、特效制作,以及综合实例,采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案例的大小、顺序,使得案例任务之间是相互关联,循序渐进的,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2)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平面设计行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岗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学习软件作为最终目标,而是注重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设计的特点、主题、构思、创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应用软件创作好平面作品为目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实现岗位就业零距离。

3.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把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作为软件基础课层面上的教学;二是以平面设计为主线,系统地介绍Photoshop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

4.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当前photoshop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有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验证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分层合作教学法、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有可能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photoshop实践教学更具活力。

5.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培养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一是前往广告设计公司顶岗锻炼,参与广告平面设计;二是加强与Adobe软件公司的合作,软件升级或更新时积极参加培训,并主动参加开发商组织的各种认证考试。

参考文献:

[1]付达杰.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J].科技文汇,2009,4.

[2]沈科进.对《photoshop与效果图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J].中外校外教育,2011,5.

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178-0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网页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网页设计与制作》不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电子商务,工科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艺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同的专业的学生,我们再不能不考虑学生的专业,而是用同一本教材教授所有的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岗位的不同要求,因材施教,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性质

《网页设计与制作》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及制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今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网站建设和网页设计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学生毕业后可胜任网站管理员、网页设计师、网页美工师等工作岗位,并可不断提升岗位工作能力。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基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特点和网页设计人才的岗位需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的更新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教学是基于相关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把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内容序列化,课程设计将“企业的任务”以“教学的形式”来完成“人才的培养”。

课程设计的思路

由于对相应的工作岗位群应该具有的相关职业能力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新的教学模式,对网页设计人员以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分解出四个工作任务,即网页的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动画素材的加工处理、网页配色及熟悉网站开发以及的流程。再由这四个工作任务分解出多个岗位工作能力,再由职业能力转化为相应的只是,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然后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先后次序。再将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针对不同的专业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加强不同专业的适用性

1.针对不同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

为了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决定采用模块化,不同专业学生可以选取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兴趣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计算机专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教学模块:页面设计(静态和动态)和平面设计。

非计算机专业可以也可以有两个教学模块:静态页面设计和平面设计。

以此《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可以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需求分以下五个模块:

(1)经典网站赏析以及网页制作的相关工具介绍模块

(2)网页制作模块(主要学习html,dreamweaver,div+css网页布局和网页特效的插件的使用)

(3)图形图像动画处理模块(主要学习photoshop和flash,学习这些软件可以达到对网页中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制作网站的logo,banner条和网站片头的作用)

(4)网页配色模块(主要学习网页的基本配色规则和配色工具的使用)

(5)网站策划开发及维护模块(主要学习网站的整体策划开发流程和网站如何进行维护以及简单的动态网站服务器脚本语言ASP)

第一第二模块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部分,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制作简单的网站。

第三第四第五模块是《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提高部分,通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培养网站的艺术鉴赏力。

各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所学习的前序后续课程选取适合自己的模块学习。

电子商务专业和艺术类的学生由于前序课程学习过《平面设计》(主要是photoshop和flash)可以选择模块1、2、4、5

艺术类的学生由于前序课程学习过《平面设计》和美术可以选择1、2、5学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机电类和计算机类的学生可以选取所有模块进行学习。

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采取序列化教学模块

在一般情况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较为独立,模块教学内容之间彼此的联系很弱。模块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彼此间往往缺乏联系。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学生的知识体系完整,同时培养一定的网站鉴赏能力。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列化处理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将整个教学分为四个教学阶段。

基础阶段:本教学阶段主要以赏析国内外各种优秀网站为主。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网站的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了解网站的基本构成。

基本技能培养阶段:本阶段将学习网页的基本制作知识,包括网页文本,表格,超链接,图片的插入,行为flash的插入以及插件的使用,站点的搭建等最基础的技术。通过简单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很快做出一个简单的网站。

网页设计阶段:本阶段的教学将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为目标,以photoshop和fureworks软件为主讲授图片的切片处理,色彩的调配,页面的设计等。让学生在网站的制作过程中加入设计的元素。将简单的网站制作上升到设计的层面。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以模仿学习为主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综合实训阶段:本阶段主要为了让学生熟悉网站的完整开发流程。将所学习的知识全部那个在网站开发的过程。本阶段要求学生从书写一个小型网站的策划书,到网站的设计,到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只是进行指导。通过学习学生会对网站的整个开发有详细的了解。

3.针对不同专业将开展不同主题的网站专题讲座进行补充教学

例如电子商务专业需要专门对电子商务类网站进行设计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按照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为实现培养目标,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形成了开放、多边、灵活的工学培养模式。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订单式培养

学校按照企业对用人的要求,校企一起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和培训体系,开展相关的课程教学。

学生直接根据企业的要求,掌握专业的职业技能。

(二)“双证书”制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学院实行了“双证书”制。学生在学期间不仅要取得毕业证书,还要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调整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尽快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加大相关课程的实训课时数。

(四)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校为了培养学生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

(五)“双师型”队伍建设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除具备各类教育教师都要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能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聘请了企业来的专家,兼职承担《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大量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化技能训练,实现了与专业岗位的无缝连接。

(一)采用了“三位一体”学习法

“精讲多练”是该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在了解网页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了“三位一体”教学法。所谓“三位一体”教学法就是在实训课中教师在计算机上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交互式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二)运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我们主要采用“基于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的网站中捕捉网页技术的典型优秀案例,引入课堂。对启发思维、激励情趣、提高学习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三)建立了基于创建个人网站的实训方法

整个授课过程中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一个相应主题,创建一个自己的网站,尝试和感悟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卢莉,陈苡.综合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钱会敏.电子商务专业中《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

[3]马晓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9.

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范文第3篇

恪尽职守,默默耕耘

王xx老师对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恪尽职守,她先后担任了动漫制作、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影音后期制作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对待每一门她都能提前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认真钻研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教学方向,使所授课程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和企业用人的要求。

王xx老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对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上也是潜心钻研。她曾经连续担任两届班主任工作,她时时提醒自己:教育无小事,我要让每一天都闪亮。她认真的对待和教育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处理好班级的每一项工作。平时,尽可能多的融入学生之中,成为他们的一员。让爱浸透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是教育的原则。她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只要是她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性格孤僻的学生,尤其给予了更多热情和帮助。有付出就一定会回报,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也形成了无形的动力,全班同学对学习和各项活动都能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人人都以为班级争光为荣。由于全班上下齐心协力,各科成绩都排同类班级的前列,各种活动也经常榜上有名。2011年她所带的09计算机班被授予市级先进班集体。

教学相长,不断求新

王xx老师在教学中崇尚科学精神,树立了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拓宽知识视野、勇于探索创新。她不断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反复探究钻研不同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通过充实自我,她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博学、广闻和好学的师长形象。王xx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控课堂,有着极强的传授能力和观察能力,能把复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抓住时机促成学生智慧的生成。

王xx老师紧跟时代的发展进步,创新教学方法。中职生精力旺、思维敏捷跳跃,大多性格活泼,上课好表现、喜欢与老师同学互动,但有时会影响课时进度。王xx老师除了自己保持着强烈的求知能力外,还努力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伤害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次课前或者课间让同学们主动发言,并及时对他们给予肯定,学生的荣誉感得到了尊重。她还经常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将与教学相关的有趣知识和故事与教学内容关联起来,使同学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心情愉悦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寓教于乐,效果很好。她所教授的班级动画制作和平面设计两门会考科目及格率达到100%。

业务精湛,成绩突出

王xx老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心、真诚书写着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用自己的好学进取和业务能力默默耕耘着无悔人生。2010年至今,她多次担任计算机专业项目大赛辅导教师,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屡创佳绩,为学校和xx市争得了荣誉。王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技能大赛,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赛训练方法。在大赛选手选拔培训中,能够根据项目、选手的特点,从耐心、体力、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等多方面着手,考察选拔选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选手的训练目标,制定出详尽的训练计划。辛勤的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她指导学生获得市赛4个一等奖;省赛1个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2015年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项目三等奖,2016年再次指导该学生获得该项目的金牌,也是安徽省在该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实训条件

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的劳动者。但是,纵观近几年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生源不断萎缩,而且很多学生不愿意读计算机专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技工学校计算机教育没有完全认识到自身在整个社会化大生产中的正确位置,导致技校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学用脱节,不好就业。究其主要原因为:专业方向分类不细,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专业技能不精,与社会需求和市场严重脱节。笔者亲身经历,2008年给一个计算机应用班授课,课程设置没有进行专业方向分类,教学内容过于笼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无法继续进一步学习。在2010年毕业的18人中,仅有1人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很多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动手能力不足,鉴此我们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工,这也正是技工学校计算机教育在社会工作中的正确位置,我们应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分类与细化,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删掉不必要的部分理论课程,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专业操作技能学习上,并且要与企业积极合作,努力为学生找寻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使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后回归理论又作用于实践,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一、细化专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

专业设置是一种选择、组织及安排教育、教学内容的方法或措施,其目的在于使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结构或体系,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突出专业特色,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保证专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学生培养必须走专门化道路,要有一技之长,同时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扩大学生的择业面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根据技校教育在市场中的位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可以如下设置:

第一学年安排320―340节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中英文录入、办公软件应用、Internet应用、常用工具软件和微机的安装与简单维护。

第二学年则按照学生自愿、教师根据学生特长和性格等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原则给予引导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分方向学习,根据目前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目前比较适合计算机专业培养方向的有:网站建设与管理、高级办公应用、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维护维修等几个专业方向,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下:

1.网站建设与管理方向: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见局域网的加高方法,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方法,掌握Windows NT局域网的安装、高度、管理与维护的基本技能,了解局域网互联技术与Internet基础知识,掌握网站建设方法,掌握网页的设计与技术。

2.高级办公应用方向:此方向应以Office系列软件相应知识为主,可以开设速录、Word软件的文字处理相关功能,表格处理相关功能,图片处理相关功能,Word软件的高级功能使用,Excel软件制作表格技巧,公式和函数使用,数据处理功能,PowerPoint软件基本功能,母版应用,幻灯片版式、设计、幻灯片插入、删除、动画方案设计、播放方式设计、计算机维护、图像软件使用等实用课程,包括各种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简单维护。

3.图形图像处理方向:在计算机方向应以Photoshop、AutoCAD等平面设计软件、图像处理、声音处理软件等课程为主,另外,学生的审美、美术、美工等基础显得极其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应增加《美术》、《艺术欣赏》等课程,以增强学生设计方面的美观效果。

4、计算机维护维修方向: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认识计算机内的硬件、板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装,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的安装;驱动程序问题解决办法和驱动精灵的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注册表的优化、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调优);计算机系统硬件的检测(相关规程、方法、常见故障定位和排除);常用维护相关软件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安装与维护(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等);计算机联网的设置(网卡IP地址的配置,基于实名制的网络客户端的安装,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联网、家庭计算机通过宽带PPPoE的联网,无线网络的网络连接、新一代3G网络的联网、网络连接的基本测试方法)。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技工学校教育的特点

传统的“讲授接受型”教学模式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或者以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为主,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师讲授而学生不接受局面,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听,甚至只有几个学生听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的积极性都会受到严重挫伤,所以必须使用行之有效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变此现状,以适应技工学校教育的特点。

根据专业课程改革,采取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的特点,专业教学模式广泛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项目任务,实现以“一体化、开放式”,“行动导向”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获得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能力,进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计算机教学中的理想模式,符合计算机的课程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行动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最佳选择,使课堂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转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以行动为导向的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倡导“要我学”改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创建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充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践行“做中学”,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局域网连接”子项目中“网络介质的认识和选购”,当学生在完成项目时需要网线,他就会迫切的想知道与网络介质有关的知识,老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制订的项目计划,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怎么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相应的知识,如何获取相应的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实时的鼓励。为学生对项目执行提供必要的条件,对学生碰到的问题及时地提供相关的帮助。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督促各小组应定期总结各阶段的学习情况,提交初步的阶段成果及所遇到的问题。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把握项目开发的方向,使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三、以服务为宗旨,走学用结合的路子,营造良好的实训条件

实际的职业活动是培养学习者胜任实际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质量意识、环境意识、安全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工作过程和经历是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技工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走学用结合的路子,努力为学生找寻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为学生的成才和就业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此外,鉴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的现状,积极进行校内实体的建设、工作室的建设,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切实落实,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积极的补充。

只有这样三管齐下,技工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为企业所用,学生的就业才有保障,学生、家长乃至社会才会对技工学校教育有信心。综上所述,技工学校教育只有贴近市场,尊重市场需求,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才能发展自身,才能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平. 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

计算机专业和平面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艺术院校;计算机教育;个性化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22-02

0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其定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有效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计算机教育具有普及性、技能型、实用性及不可替代性,尤其是近几年,多数艺术院校也逐渐认识到计算机教育在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计算机教育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相应都得到极大的改善,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专业软件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得到增强,整体信息素养得到较大的提升。

但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全球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目前对艺术院校学生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要求已无法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各用人单位对员工特别是艺术类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并具有针对性,由原来的会操作计算机这个共性要求逐步升级到个性化的要求,即要求具有个人特色的高层次的艺术鉴赏、艺术设计与艺术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以往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办公软件操作及网络基础上,而更应该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通过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激发学生思维,尊重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向计算机技能操作和应用个性化方向上有大的突破。

1计算机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对于个性化教育目前各界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应包括确定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和发展个性才能,即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注重教育特色化,将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来理解[4]。近几年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探讨往往将个性化与创新能力又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个性化的教育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个性发挥的一种智力活动的产物。从教育的目的和教学方法角度来说,个性化强调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扩大和提倡特色教育,防止单一化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想方法。

计算机个性化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个性化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进行的思考和探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是最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平台,而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机个性化教育又是这个平台中最为开放、最宜选择和实践的一个部分。个性化教育本身就要求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要求具有鲜明的个性,善于独立思考和挑战的精神,有主见、有思想,而非自由放纵和狭隘的个性张扬。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艺术学生的特征,把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作为主要基准,改变“一刀切”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要求组合学习小组,采用不同小组不同进度、不同教学计划和不同教学偏重的教学形式[1],加强学生个别辅导,寻求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结合目前各地区和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上的个体差异,针对计算机技能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爱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克服目前整齐划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弊端,强调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艺术家。

2艺术院校计算机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与现状

艺术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擅于创新,相对其他类型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性格更加个性化,在行为上具有更大的随意性,但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般来说,普通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和平时的耳濡目染,对计算机都具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通过调查发现,多数艺术生从高中起就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也多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或左看右问得来的知识,从未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很多须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混淆不清。进入大学后,由于艺术院校课程的特殊性,小课多、写生实践多、依靠个人自学多,学生长时间呆在画室或专业教室,精心主要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自然是无暇顾及,更有学生由于自身态度问题,只是为了应付考勤才到教室里混时间,迫于考试压力才学习,加之部分教师重专业课、轻文化课思想的引导及计算机课程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在学习动机及专业方向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对学生计算机个性化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艺术类专业领域中,计算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或实践完成的课程更是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在艺术院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学习已是每个艺术类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比如美术类专业学生常借助手绘板完成计算机绘画,在平面设计中需要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辅助软件,需要借助Flash、Maya等软件来完成包装设计、动画设计及网页设计制作等实践项目,影视媒体类更是少不了对Premiere、Audition或After Effect等音视频制作处理工具。因此,艺术类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要结合艺术专业特色,采用以实践为主,以计算机专业软件学习为中心的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能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短时间内迅速学习并应用新知识,提高自身价值,加快工作效率。

目前艺术类专业计算机课程教育中,存在着较多制约计算机个性化教育的因素: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教材及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多注重感性思维,对直观性、观赏性强的内容比较偏爱,对于偏理工类的计算机应用需求和课程目的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一点在艺术类学生和艺术院校专业教师身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二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难以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因为专业的不同对所学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三是课程教育定位欠准确,与学生专业学习脱节。大班上课、不同专业混合且教学学时少使内容讲授时教学效果差异大,难以在单一专业软件上进行深入教学指导而只能泛泛而谈;四是配套网络教学系统不完善,课后辅导形同虚设;考试评价体系相对僵化,考核过程依旧摆脱不了应试考试技巧、海量题库练习的弊端,学生对于考试知识还是处于考完就忘的状态,从而陷入应试教育的漩涡,从而严重制约个性化教育发展。

3艺术院校计算机个性化教育发展的途径

3.1 以人为本,树立个性化理念,促进个性化教育受地区发展不均衡、中学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差异性、大学生生源结构和思维模式变化等多方面的条件制约,计算机个性化教育必须以灵活、高效、开放和创新性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计算机课程的个性化教学也凸显出其必要性。个性化教育的本质是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来开展的,这里的人是高校课程活动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个性化教育必须基于以上述人为中心的客观现实,说到底可以说是人的教育,是人的思维理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是自然人对该课程在艺术类专业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定位的再认识。以教师为本,要求教师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确立教师多重角色观和现代知识质量观。教师要善于承担多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习的引导者[2]。一方面,承担艺术类学生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授课思想上不宜向综合类或理工类计算机教师看齐,过多的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和编程技巧,而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有偏向的讲授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努力提高自身在计算机艺术方面的修养,提高利用计算机辅助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水平;另一方面,改变按统一要求和统一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单一化的倾向,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活动,积极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模式和不同侧重点的教学。以学生为本,要求学生通过探究知识和生活从而促进自身发展,通过阅读、听课、讨论、作业和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得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及技巧,了解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和兴趣,掌握策略性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和辅助教学工具,注重将计算机和艺术向结合,选择合适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方向。以管理人员为本,则要求管理人员拥有创新的管理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管理思维,协助和支持一线教师针对艺术专业计算机课程所进行的教学创新和教学改革,积极在软硬件条件上为艺术生个性化计算机教育创造环境,共同促进计算机个性化教育。

3.2 研发特色教育,改革课程机制,引导学生个性计算机的个性化教育须承认个性,尊重个性,并物化到具体的教育目标上,应针对学生建立相应的个性档案,提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的具体目标以及实施步骤[3]。目前,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课程多数只有《大学计算机基础》一个学期的课时安排,也有部分高校只对绘画类或艺术教育类专业开设计算机操作课程,对其他如设计类等专业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安排,寄希望于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可以自己探索操作技巧,结果则往往导致学生在课程学时,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及掌握程度上都存在着纰漏,多数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本身没有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就开始上线到专业软件的熟练操作上,这些都是沿着旧有的课程机制进行教学。个性化的计算机教育,要给老师和学生在专业、课程、进程、方式等多方面的选择权,使老师能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个性档案的学生开展不同的特色教育课程,亦使学生能根据各自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而选择知识,从而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就教师制订开放式和弹性化的培养方案,强调对教学课程安排的灵活性,鼓励学生灵活组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

3.3 整合学校资源,师资全盘规划,构建学生个性计算机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势必要求推进更加自由的选课制。多数艺术院校的教师序列中并没有在计算机和艺术方向上同时非常优秀的教学人员,这就使教师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中难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普通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不能将软件和专业更好地结合,专业教师讲软件如何专业创作而很少讲软件的基础操作,从而使学生只能在选修课或培训班的夹缝中寻求软件基础知识。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结合学校和院系开设的所有课程,统筹安排特色化的课程,以学生为核心,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自由开放的选课,同时,借助学分制积极推动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在规定的年限内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打破现有的专业课、基础课或公共课教师的局限,全局考虑个性化教育,使各种课程的老师都能够发挥所长,在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专业软件操作、计算机综合实践操作三个层次上共同构建学生的鲜明个性。

3.4 发挥传统优势,改革考核形式,塑造学生个性当然,学生由于个人认识及其他客观条件限制,加之对自己个性及兴趣的不完全了解,往往在课程组合及进度安排上需要老师的引导,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轻易放弃所选,改变自己的初衷选择,课程的选择缺乏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这样反而使个性化陷入“泛自由化”状态。学生个性培养客观上需要一个时间塑造的过程,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可结合高校学科发展或传统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同时,在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上也积极创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艺术挂钩,与艺术院校特有的专业挂钩,强调计算机技术如何与艺术相融合,突出计算机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教材的选择也要针对艺术类学生,尽可能直观化、形象化,并根据艺术分类的不同,为不同专业或兴趣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体制,对平时、上课、机考的分数分配也可合理调整,还可考虑模块化的考试方式,从知识点考察出发,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可考察基础理论及操作、文档编辑排版、表格处理等,多媒体技术考察音视频及动画理论及操作,专业软件可考虑不同的软件设计平台,网络和程序也可安排相应的内容,使学生积累不同的兴趣知识而最终塑造一个完整的个性化计算机课程。

4结语

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个性化教育问题是一个全局的、统筹性很强的问题,计算机课程既必须紧跟计算机的发展,又必须结合艺术院校课程设置及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因而其教学的改革和推进都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课题,计算机个性化教育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革新理念,改进方法,统筹发挥所有教师应有的作用和特长,重新确立计算机教育在艺术生个性化培养中的定位,才能有力的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与培养,并不断丰富艺术院校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陈英.计算机课程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教学与管理[J].2009(7):145-146.

[2]高明武.浅谈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个性化[J].福建电脑.2006(1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