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立体风格的平面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标志设计;多维立体化;立体范式;设计手法
在现代设计中,标志设计更加注重对理念及主题的视觉表达,并成为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典型。在传统平面设计中,标志设计多以二维平面为主,视觉传达为静态风格;而随着标志设计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多维立体化为主的设计思路,将标志所传达的时空感进行了全面诠释,更符号现代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习惯。
一、立体化设计研究综述
王受之在《世界平面设计史》一书中指出:“平面设计是基于二维空间、非影视设计的创造活动,如对书籍、包装、广告、标志、企业形象等载体的设计,都是平面设计的范畴”。李砚祖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提出:“平面设计是基于视觉媒介为载体,并通过印刷等方式面向大众传播特定的情感与信息的造型性活动”。对于立体化设计思维的引入,主要从平面设计的立体化上实现二维到三维甚至多维空间的延伸,并通过特定的具体的设计来传播某种意识、观念及情感。针对标志立体化设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如谢卉在《平面非平面――论平面视觉要素的多维化表述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中,重点对平面视觉要素的多维化进行研究;邢益波在《平面设计向空间环境的延伸与拓展的研究―基于空间载体的新视觉设计》中对平面设计要素与形式规律进行空间上的应用;张国龙在《当代・艺术・材料・空间――当代艺术研究书系》中从艺术发展视角来阐述立体化设计中对材料、技术的具体应用,如装置技术等;李响、黄俊敏在《标志设计中的三维造型语言》中,重点对三维造型中材质与光泽表现进行探讨,并就三维造型语言与真实的三维空间进行对比。高亦成在《标志设计中立体化效果的分析》中,对立体化效果的定义及表现上指出:“从设计方法上来看,对于立体化标志设计,通常应用透视学原理,利用光影、造型、色彩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远近层次”。总的来看,对于标志设计中的立体化应用,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从五方面着手:一是透视型,通过对标志设计中的各组成要素的形状、长短、弯曲、重叠等透视变化,使其产生立体化的表现形态;二是光影型,光线是物体立体感呈现的重要元素,借助于设计中对光线的运用,使物体的轮廓发生明暗变化,并依此来凸显凹凸感;三是色彩型,色彩的有序变化是产生立体效果的重要方式,如在同一水平面,对于字面“W”,从左到右依此采用高纯度高明度的橙色,另一面采用明度低的红色,从而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立体效果,也就是说利用色彩的组合变化来达成立体效果;四是矛盾型,基于受众视觉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从显示中的矛盾性和冲突中,阿狸体现标志的与众不同,从而增强了标志的想象空间和吸引力;五是绘画型,借助于平面绘画方法,通过对实物图片进行绘画来体现标志的立体感,从而营造更高层次的视觉审美效果。
二、标志设计中对立体化的范式研究
标志设计的立体化范式,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方面是对设计要素的立体化研究,从构成设计的要素来看,点、线、面是构成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对于点的应用,其简洁性与不同的视觉表现,以及与不同材料的结合,都可以创造丰富的立体视觉效果;对于线也是对形态的延伸,其所具有的方向性和延续性,能够从粗细、虚实变化上营造流动感和透视感;对于面的构成,也是标志设计中需要强调的关键,其厚重、充实与稳定的视觉效果,能够从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上发挥元素的分解与重构,从而提炼出新的视觉形态。图形属于平面设计中的常用要素,而在立体化视觉设计中,利用图形语言能够从空间上表现视觉感染力,增强标志设计的创意型。另一方面是对观念的立体化,从设计实践来看,观念多与主观认知与理解相关,对于标志立体化设计,也是设计观念与情感的融合过程,尤其是利用三维空间语言和形态语境来营造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体验,从而彰显标志设计的人文关怀。
三、立体化标志设计的应用研究
立体化设计是对空间的全面延伸,其在应用中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对三维造型的应用,标志设计在进入三维领域后,一方面从技术上来表达企业理念与市场需求,从而体现立体化造型。如借助于线条和平面的组合,从空间的纵深感上,来发挥线条与平面的优势,从而营造成视觉错视的空间感;另一方面从图形元素的应用上,加大对标志与其形式的延伸,特别是从三维图形上来塑造视觉冲击力,将三维空间中的透视性也融入到立体化构图中。从设计实践上,在继X、Y轴后,又拓展了Z轴,从而为立体化设计注入了无穷的空间魅力。如利用物体表面的光泽与阴影来增强标志的动态性,尽管其与真正的三维设计还有差别,但其表现方式已经十分灵活;另外,对于标志设计风格的营造上,对矢量图形及色彩元素的融入,可以从光学与视觉纵深感上强化标志的艺术魅力,最大化的突出标志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与丰富的动态效果。二是对材质及光泽的应用,从立体化标志设计中,对于不同材料与质感上,也是增强三维视觉效果的常见手段。如通过对透明度、阴影、反光等要素的组织,能够从三维层次上进一步强化材质的特性。
四、结语
标志设计的“立体化”是现代标志设计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科技在标志设计中的有效应用。从标志设计的立体化发展中,将视觉冲击力与标志所蕴藏的理念与艺术内涵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标志立体化设计风格的不断形成。总的来看,对于标志设计来说,作为综合性的视觉艺术,更需要从立体化视阈内来塑造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谢卉.平面非平面――论平面视觉要素的多维化表述在展示空间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0)
摘要:图画现代主义是广告设计语言在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艺术综合影响下的过渡状态,它极大地巩固绘画要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地位,在现代广告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以特殊的形式主义语言表达了时代特有的精神内涵。
图画现代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促使它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商业宣传的需要;其次,由于印刷技术——石版印刷的完善并大量用于商业海报设计从而出现平面设计表现力的丰富;第三,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娴熟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商业美术作品的形式语汇完全呈现出现代艺术语言的家族特征:简洁的图形、平图色彩以及富于表现力和图形化的文字。因此,一批设计师游走于视觉抽象和图画传达之间,将网画现代主义演绎到极致。
一、现代主义艺术语汇对平面广告现代视觉形态的建构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时代的广告设计同样重视广告画面的插图图像,但有着强烈的主观装饰和唯美追求。而在现代艺术影响和洗礼之后的广告设计插图更进一步尊重广告信息传达的目的。
其中有代表性的广告视觉样式创造者鲁西安·伯恩哈特(LucianBernhard)就是一位中坚人物。伯恩哈特的商业广告设计奠定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基本样式——简单的罔形描述广告主的产品或公司名称,主题突出,目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设计意识(而非艺术表现的需要)造成视觉冲击和明确的视觉印象,从而实现和发挥良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在广告艺术设计史上伯恩哈特的贡献在于他完成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现代化转型,即从新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化和唯美化的商业海报设计向服务于现代商业活动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折。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功能主义和艺术表现的简单对立。广告设计的现代转折并不意味着对艺术表现的发扬或者舍弃,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广告设计走向现代的关键在于设计重心转移到对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的重视,强调广告诉求基本点的视觉传达;同时,这种传达所运用的基本语汇并没有脱离整个时代艺术风尚的影响。例如,伯恩哈特早在1905年设计的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和1912年设计的斯第尔皮鞋广告就是两例经典的说明。普莱斯特火柴公司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案是在一步步简化的过程中成形的。最早的设计方案画面主图像有圆桌、方格布、桌上有烟灰缸和点燃的雪茄,画面背景还有装饰性的跳孩。然而,作者最终一步步简化,大胆删节直到剩下两根火柴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斯第尔(Stiller)皮鞋广告的基本视觉结构同样如此,只有产品形象和公司名称的艺术字体。然而,二者均匀的背景色彩,产品大胆而简洁的形象描述、平涂色彩无不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熏染。著名设计史家菲利浦·梅格斯在其著作《20世纪视觉传达史》评价道:“这位年轻的艺术家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把自然主义简化并且消减到视觉传达的形体语言过程中,已使视觉招贴移进了一步。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曾开始这个过程,而伯加斯德夫(Beggarstafs)兄弟曾继续这个过程。伯恩哈特则创始了用平涂色的形体、产品名称和产品形象的处理。”这个评价极为中肯,指出了伯恩哈特的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在现代艺术史和现代广告设计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广告平面设计的视觉组织结构发生了现代转折:最大限度的删节和减少了商业视觉传达以外冗余的图像内容和画面信息;另一方面又强烈的受到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创造出具有视觉表现力的插图和造型,显示了与现代艺术千丝万缕的承递关系。图画现代主义广告设计呈现出广告设计艺术现代转折的一种过渡状态,他有革命性和继承性的双面特征。梅格斯的总结极为确切:“它(图画现代主义)受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师受立体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认识到要有说服力的向一般大众传达,就要维持与图画的联系。他们一方面创造表现的和象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关心画面的视觉组织,他们在这两方面走钢丝。这种传达的意象和设计造型之间的对话,产生了图画现代主义的刺激与活力。”在他的影响下,德国广告设计界和平面设计界形成了一个遵循伯恩哈特方式发展的设计运动,称为“海报风格”。这场运动涉及平面设计的很多侧面,同时对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生影响。其设计风格大量汲取了现代艺术的精髓,并结合“装饰艺术”运动的细节处理,品味相当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特殊的语境中,海报设计以特殊的身份介入战争的宣传,以感情力和注意力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对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影响
图画现代主义的延续与发展是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rnism)的出现和风行。在现代平面设计史中,人们一般把装饰主义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的反映称为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Post—CubistPictorialModenrism)。
在这一运动中涌现的两位设计师爱德华-考夫(EdwardMcknightKaufer)和卡桑德拉(A.M.Cassandre)分别都在商业广告设计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的历史地位如果定位在广告设计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那么我们可以归纳为在于顺应了现代化机械化工业大生产,并进而探索出中和与融通的机械理性和优雅华贵的广告设计艺术语言。考夫的广告设计风格和设计成就是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现代转折的典型和代表。一方面,他的广告设计作品融会了装饰主义艺术语言的优雅和唯美特征:色彩明快、构图独具匠心,不是简单的产品照片或者效果图。这种优雅和迷离的艺术效果是有工业革命后城市文化发展和变迁的文化背景作为底蕴的,其中巴黎的城市生活构成了这种效果的灵魂。在这样一种文化和时代大背景中广告设计家的惯用艺术语汇那面受其影响,千丝万缕的微观文化传播与影响构筑了现代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复杂和丰富内涵。设计史家在描述和分析考夫的广告艺术轨迹的时候往往直指要害——1913年美国纽约举办的“军械库”展(theArmoryShow)的现代艺术语言影响。这是欧洲现代主义艺术成就在美国最集中、影响最大的一次展示,展览将欧洲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诸艺术流派介绍进美国。虽然舆论大哗、指责不断,但是作为现代主义艺术语汇的跨洋传播活动,以及对美国广告设计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供认不讳的。所以考夫的广告艺术设计语言明显带有欧洲现代艺术影响的文化基因。考夫1918年为英国《每日论坛报》所作的广告设计就是明证:作品整体结构为直立长方形,明黄背景底色,画面上段为黑白两色立体构成的象征性飞鸟;下端为报纸名称字体,简洁鲜明。一方面,广告视觉传达信息准确,主体明确;另一方面,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艺术语言特征鲜明。卡桑德拉的法国铁路公司广告和大西洋轮渡平面广告设计也显示出立体主义风格图形创作的力量。1923到1926年问他曾设计出惊人的作品,他运用最简单的图形结合恰当的文字传递出无限丰富的意义,他的海报设计成为象征性立体主义平面风格的典范。可以说没有对以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是不可能凭空发展出广告设计语言从新术运动画意插图和装饰画面的图形化转化的。在这一视觉语言现代性转捩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语言探索起到了承上启下和无可限量的作用,间接地催生出现代广告的基本视觉形态。
后立体主义图画现代主义以“装饰艺术”运动运用到平面设计上为明显标志。“装饰艺术”注重平面上的装饰构图,大量采用曲折线、成棱角的面、抽象的色彩构成,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装饰效果。这种风格被许多法国平面设计师采纳,创作的作品多以巴黎的夜生活为背景,凸显出城市的魅惑,从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上的文化价值。让·卡卢的作品是很有说服力的代表。1930年他为《名利场》杂志设计的封面,利用线条的变化组成象征的男女,加上由色彩烘染形成的霓虹灯效果以及黑色背景中的摩天大楼的灯光,营造出纸醉金迷的名利场镜像,具有极强的现代感。除了上文谈到的德、法、美等同,英国、奥地利也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并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它们共同勾勒出“图画现代主义”的发展。
三、图画现代主义的设计史意义
总的来看,“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综合了当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和设计流派的精髓,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一批设计师潜心经营,用独特的视角记录历史的脉动。他们捕捉到现代化和工业化机器和技术的内在肌理,以立体派的空间组织和观念,在对形象的阐发上开拓了新的方向。尤其是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几乎成为都市文化学者无法绕开的视觉经验。梅格斯曾这样说,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性和短暂性,结合它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使它比许多其他人类表达形式更接近于表达一个时代的精神。而图画现代主义的意义即在于此。
上升到视觉现代性的高度,可以说图画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流派是广告设计艺术语言现代转型的中介和过渡。视觉形态的现代性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一方面它的确是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视觉传达、商业社会定型带来的以商品促销为中心的广告信息传播需求的结果;但是,视觉形态现代转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体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各种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设计流派与文化追求从宗教、文学、绘画、建筑观念的变革人手从而塑造出崭新的理性而抽象的形式语言,其影响力之大可以说塑造了现代社会所有人为事物和生活环境的视觉形态基础。视觉形态现代性转折的结果,一是锤炼和积淀出深厚的理性主义视觉语言基础(即便是后现代主义平面设汁和设计造型语言也无法回避这种视觉文化传统的影响);二是通过图形化、平面化的平面语汇设计,准确传达现代社会运作的各种信息,包括现代生活和T作环境、科学研究、以及服务于企业运作和宣传的各种信息传达活动。
关键词:抽象绘画;平面设计;色彩;图形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24-02
从印象派开始,现代绘画都致力于反模仿而热衷于追求形式与色彩的创作。抽象绘画(Abstract painting)是二十世纪最具特色的最流行艺术风格。它打破传统观念,摆脱仿真的绘画风格。其直觉和想象力的创作出发点是由抽象观念衍生出的各种形式,反对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在画面上综合、组织造型和色彩。以康定斯基、克利和蒙德里安代表的艺术家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真正意义的抽象绘画艺术创作,也留下了丰富的理论文献。抽象绘画不仅是艺术史、设计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对其后的艺术风格有深远的影响。抽象绘画丰富了创意要素、视觉要素、构图要素、样式要素和造型要素及其设计作品的美学概念,对平面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平面设计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荷兰“风格派”与平面设计
荷兰“风格派”的观念和形式都源于蒙德里安对抽象绘画的探索,他是“风格派”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蒙德里安把象征主义绘画与立体主义因素相结合,把立体主义绘画转化成纯粹抽象的、高度简单的纵横几何组合。1915年他受数学家肖恩梅克斯影响,形成了独特艺术语言,按照数学的分析方法,使用一种精确的由水平线、垂直线、三种彩色(红黄蓝)和三种非彩色(黑白灰)共八种基本元素组成的绘画公式。这种绘画公式画面秩序感较强,是一种理智的抽象。
德国的包豪斯是平面构成教学体系发源地,其平面设计风格继承了荷兰“风格派”。包豪斯的基本哲学和美学观念是与风格派相似的,其造型语言注重严格的功能主义、合理主义,形式要求清晰明确、简练、经济、逻辑性。受到蒙得里安理论的很大影响。而包豪斯艺术家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及工艺造型和设计方面都体系出抽象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从风格根源来说与荷兰“风格派”、包豪斯一脉相承。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代表人物之一西奥・巴尔莫曾经努力把荷兰“风格派”引入平面设计,利用纵横的简单数学式规范版面编排,强调数学计算后的工整、规范、完美特点。
蒙德里安在风格派的新造型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蒙德里安及以其为代表的荷兰“风格派”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二、抽象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意蕴
人对视觉刺激最敏感的是光谱中的色彩,色彩是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人对色彩的注意力占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占20%左右。当我们观察周围物体,最先引起注意的便是色彩。
康定斯基认为色彩通过心理联想引起眼睛及其他感官的生理反应,他认同感性色彩观。康定斯基认为有冷暖和明暗之分两种单色感受,每个色彩都可归为亮暖色、暗暖色、亮冷色、暗冷色等四类基本色调之一。冷偏蓝,暖偏黄,蓝色和黄色在视觉上会产生一种水平运动的趋势。蓝色和黄色还具有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趋势,加入黑白色的明暗因素则会强化色彩的运动感。康定斯基的绘画颜色以黑红为主,画面具有对抗性的符号,给人以印象深刻的视觉表现。他认为黄色是粗俗的、不安的,而蓝色是脱俗的、深刻的,白色是静谧的,黑色是死寂的。这些理论感性而情绪化,构成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理论的重要部分。通过画面中的造型关系,线、面、体的张力和强弱度,自然色彩的纯度和和谐搭配,蒙德里安走向了“直线化、平面化和均衡化的发展”。
蒙德里安的色彩观则趋于理性。他认为所有的艺术风格都有一个永恒的内容和一个短暂性的外在表现,抽象的形体和纯粹的色彩都是画面构成的要素以获得一种普遍的形式。逊马克认为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和红、黄和蓝三种基本颜色组成。蒙德里安受其哲学理论的影响,选择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色作为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将红黄蓝以及黑白的相对中立性形成了一个统一体,与以光为表现中心的传统绘画方式迥然不同。这种设计风格成为“风格派”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和新时代的形式特点。
约翰・伊顿认为没有色彩,就没有图形。他利用图形与色彩的感染力来表现内在情绪,使观者感受到创作者的思维。画家伊顿设计了最能有效表现色彩秩序的形状的色彩球,让人能够表现出互补色的法则,图解这些互补色之间的所有基本关系,并且图解它们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关系。伊顿这种对颜色光学性质的分析,使设计师在设计中更容易掌握和运用色彩,对后来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抽象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图形
康定斯基理论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纯抽象的形式,却不存在 “纯粹的物象形式”。他的《点线面》一书探讨了不同形式元素及其组合的属性、情感以及价值。他看重艺术形式的和谐,将画面关系视为绘画协调效果的本质。克利也认为“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创造形式”,处理元素线条、色调和色彩这些元素作为绘画元素,是造型过程开始,个别的元素从他们的一般秩序和被安排好的地位里凸出来,相互升高,形成新的秩序。克利在他的绘画中经常出现符号、箭头、圆圈、十字架等形状,并做轻微的变形,引导人们去有秩序的看。他的《隆金寺院的壁画》中有很多黑色箭头,这些箭头大小不一,指向不同,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虽静止,但却有律动的节奏和连贯的动向转折,使画面有流向感。具有符号化、图示化的艺术审美价值。他的《有“E”断片的水彩画》中的“E”处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的最佳视觉点上,从而在招贴设计中具有视觉表现力,引发受众的注意和情感上的共鸣。他的绘画作品中,字体不仅是符号、装饰,也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文字活起来,传达出他的绘画文化。
与康定斯基和克利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创作不同,蒙德里安常以水平或垂直的线条构成方形平面,或在菱形的平面内进行三角形和方形的块面切割,部分平面涂上三原色和黑白色,构成其抽象化的理性几何风格作品。但他同样认为形式是第一位的,反对具象的形体,而把“形”尊崇为抽象的观念。造型为“用线、面、体这些手段构成一个形象”。
图形在设计中是一种符号形象,是比较直接传达媒体,在文化、信息的沟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视觉表现上,通过抽象形式表达具象的视觉符号,将社会事物浓缩成简洁的视觉符号,成为一种政治文化价值的内涵,从而表现主体,传达给观者。在图形设计中,影响平面图形设计的思维表述正是符号的运用。平面设计者汲取了抽象派艺术中的抽象手法形成了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将一些图形重组、变形或取局部,使观者联想到所能表达意义,具有强的视觉表现力和识记性。在视觉上追求洗练的同时,又给人一定的想象空间。
四、结语
抽象绘画不仅是艺术史、设计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对其后的艺术风格有深远的影响。抽象绘画丰富了创意要素、视觉要素、构图要素、样式要素和造型要素等设计作品的美学概念,对平面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平面设计与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荷兰“风格派”一脉相承,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和约翰・伊顿等的色彩观和图形观及其创作对平面设计的观点及表现手法有的影响极其深远。
参考文献:
[1]金伯利・伊拉姆著.李乐山译.设计几何学―关于比例与构成的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康定斯基著.余敏玲译.艺术中的精神[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宗白华.西方美术名著选译[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王美钦.克利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关键词:仙游木雕;木雕艺术;数字化平面设计
1仙游木雕艺术
1.1仙游木雕的发展历程
仙游木雕兴始于唐朝,繁盛于明清时期。在唐代,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兴建寺庙建筑,木雕工艺涌现。到了宋代,人们对妈祖的信仰,通过雕刻了几尊生动形象的木雕妈祖为人们所赞赏。后期还有节约风格的明代木雕和装饰风格的清代木雕,仙游木雕后期开创了“仙作”木雕家具的先河。现在,仙游的木雕产业注重传承传统的精湛的木雕工艺和创新的表现手法,仙游木雕业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出产古建筑装饰木雕、神像木雕等。
1.2仙游木雕的艺术特色
(1)仙游木雕的寓意化图案与题材选定。仙游木雕设计所选择的题材丰富多样,有以人物为题材的木雕刻画,主要是对人物的外貌体征和神态进行刻画,一般会和人们所熟悉的故事相结合,通过木雕展现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动物纹样主要是选择带有吉祥寓意的动物,如华夏民族所崇拜的图腾龙、鲤鱼跃龙门等;植物纹样中傲骨的梅花、充满生机的卷草、刚正不阿的松竹、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花开富贵的牡丹等;运用福、寿、喜的吉祥文字的题材等。在仙游木雕艺术创作中普遍喜欢运用象征的方法创作图案,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用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表达某一事理,通过图案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2)仙游木雕的雕刻工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仙游木雕兼容并包,汲取其他地区雕刻技术的优点,既有其他木雕工艺的某些共性,又形成了独特的雕刻技法和艺术特色。比如绘画中白描的表现手法的线刻;有跌宕起伏的层次感的浅浮雕和深浮雕;有人物、动物等题材的独立的立体雕刻的圆雕技术;具有空间穿透效果的透雕,也称为镂空雕刻技术;精雕细刻的微雕。这些雕刻技术有各自的特点,根据题材选择合适的雕刻技术。木雕的刀法本身幻化出的艺术语言在细节处可见一斑,使其所刻画的花草具有生机,刻画的鸟虫具有灵动性,人物惟妙惟肖,通过外在的雕琢,传达作品蕴含的深意。
1.3仙游木雕图案的审美价值
仙游木雕图案主要是要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还可通过艺术方式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民俗风情体现出来。其具有儒家思想中雅俗共赏的品质,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启蒙、教化、审美思想意识和精神活动的产生,引起观者情感的共鸣。
2数字化平面设计艺术
2.1数字化平面设计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字化平面设计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通过计算机此类数字化设备进行的图片资料的输入与输出,各种资源的下载和各类计算机绘图软件的运用的数字技术制作方式,具有特殊技术性和丰富性,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并且能在网络上共享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数字化的平面设计更为现代平面设计师推崇。
2.2数字化平面设计的特点
数字化的平面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素材的提炼和创新设计,利用计算机可操控的参数来设定设计作品的各方面的数值,如形状、颜色、层次,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的一系列数字化设计。运用数字化设备进行设计制作,效率高、占用空间小,它能够节省时间,可以在同一个画面以不同形式展示同一设计。在技术操作上,可以随意修改设计,利用扭曲、透视、变换等手法,可直观地对比不同设计作品。设计者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设计,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修正和完善,从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3仙游木雕艺术与数字化平面设计的辩证关系
3.1仙游木雕艺术对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启发
(1)素材的选定与处理对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启发。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提取仙游木雕创作中的传统元素的特色图形符号,与数字化技术的平面设计相结合,以传统的图形符号的设计传达其寓意及现代的设计思想。对具象的素材进行简约又别具特色的图形设计和表现形式的尝试,使选取的元素具有民族特征和美学特征,同时包含现代设计理念与风格。注重元素的选取会让平面设计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和文化底蕴。(2)雕刻工艺对数字化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的启发。仙游木雕特色的木雕工艺对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有突破性的启发。借鉴仙游木雕创作的多种雕刻技法,打破了传统平面设计的二维空间设计,使平面设计向多维度的方向发展,丰富平面设计多种材料运用的尝试和多样表现形式的设计。可以是二维空间中的多维度的展示,也可以是多层次、多样式的表现形式,注重平面与立体的结合,突破平面设计的平面化表达,在平面设计中形成新的设计语言和设计风格。
3.2数字化平面设计对仙游木雕艺术的影响
(1)数字化平面设计对仙游木雕艺术创作的影响。传统的木雕图案主要是以具象的、复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数字化的平面设计则是对传统木刻的图案进行归纳和抽象性的概括,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将从传统木雕中所提取的元素与现代技术材料相结合,进行结构重组,形成新的样式。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设计和修改,用数字化设备形成木雕成品的虚拟效果,及时发现不足并修改,直到最终定稿。美化和运用新的木雕纹样,将简约风格的木雕设计理念融入仙游木雕艺术创作之中,让仙游木雕的创作具有现代的美感。(2)数字化平面设计的传播对仙游木雕文化传承的影响。仙游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现代数字化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海报、宣传手册、包装设计等静态文化传播,还有具有视听效果的视频、广告、宣传片等动态文化传播。将木雕的文化元素以平面设计的媒介进行数字化平面设计,将传统木雕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平面设计进行文化传播,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视觉体验,创新木雕艺术传播形式,促进木雕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4结语
通过对仙游木雕艺术与数字化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探究,对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丰富的内涵和民间艺术价值的仙游木雕艺术,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保护、传承和发扬。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与社会条件,为仙游木雕艺术开辟一个新的生态传承空间,挖掘仙游木雕艺术的深刻内涵和独特的文化符号,运用现在的审美方式和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审美内涵和价值,同时从仙游木雕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其素材和表现形式等,实现平面设计的创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数字化平面设计的魅力,提升其文化价值,使数字化平面设计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仙游木雕艺术创作与数字化平面设计新理念。
参考文献:
1.1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普及,社会经济、文化和社会呈现多元化,人们对精神层次追求更高,传统的平面广告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平面设计者寻求一种全新的和多元的创作形式,借助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空间感”的视觉表现形式,突破传统的一、二维表现手法,从而赋予平面设计以空间感和三维、四维的空间感。
1.2增加了平面设计的趣味性
平面设计不仅是艺术设计,追寻一种艺术的视觉冲击,也要达到商业出售目的。空间感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全新的设计思维和创作方法,它突破传统平面设计的单一视觉下冲击,平面设计中空间感为人们带来新的视觉体验,进而带动业界消费。以书籍装帧为例,用空间感增加平面设计的观赏性的手段和形式来缓减阅读疲劳。在娱乐性较强的书籍或杂志中,通过空间感的设计提高其观赏性和娱乐性,突破固有的阅读顺序,使设计具有立体感和可触摸和真实感,可吸引读者购买书籍,增加趣味性。
1.3提高了平面设计的真实感
平面设计以空间感的方式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提高了平面设计的真实感,既兼顾大众的审美情趣,又要体现独特的设计风格,提高产品的关注度。
2平面设计中空间感的表达
由于视觉知觉与所观察物之间存在矛盾,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画面有不同,从而可以形成空间感。根据视错觉的、利用形态的大小和物体远近、利用重叠和形态矛盾、利用色彩变化和间隔疏密以及利用肌理变化和矛盾等都可以来表现空间感。
2.1利用透视原理表现空间感
大小相同的两个物体,由于远近不同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近的物体,我们视觉感觉大,而远的物体,我们视觉感觉小。物体形态和面积大小、物体距离远近和高低的不同,能够产生平面设计中的立体效果。根据几何透视原理,在平面设计中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面积大小、物体高低、表现对象的层次等,可以在平面设计上表达立体感和空间感觉,使整个画面主次更分明,空间感表达的主题更明确。
2.2利用重叠和空间矛盾表现空间感
在平面设计上可以通过形状重叠、线条明暗、线条长短等手法,表现前后和凸凹的双重视幻效果。重叠的物体会产生空间感觉,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如果有意识将图像重叠、过度、重复等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就会使平面设计产生不同空间感。利用空间矛盾,也就是线条勾画的粗细和长短、图案设计的大小和明暗等,同样可以表达空间效果。
2.3利用色彩变化和疏密程度表现空间感
光的不同物理特性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感受。色彩中的明暗的区分会使物体具有凹凸感,线条的稀疏或者细致给人的感觉远,线条密集或者粗糙给人的感觉近等,点状越密集给人们的感觉越远,点状越稀疏给人们的感觉越近,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都会产生空间感。
2.4用肌理变化表现空间感
材质不同物体的表面,其肌理变化,即粗糙与细致感、柔软与坚硬感不同。粗糙的表面使人感到接近,细致的表面感到远离。平面纸张的创意中可用镂空的手法,将其镂空,就会产生空间感。
3平面设计中空间感的未来展望
3.1不同材料组合与应用
当今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就有多种材料的组合,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白板纸、铜版纸、离型纸、装饰原纸等,不同材料的组合使用和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设计模式,产生新概念、新理论、新感觉,如充分利用界面、色彩和灯光的关联。许多新型材料在新技术运用下,呈现空间效果。
3.2高科技增加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感
随着影视界逼真、充实的立体画面效果充斥着观众的眼球,3D技术的使用带来巨额票房,除了三维的立体效果,影视界也在追求一种四维、多维的效果,让观众置身立体环境,可亲身经历风向和颠簸的感受。相应的可以把海报的背景空间设计成电影中比较有深刻印象的背景森林,通过灯光、色彩等表现手法使海报生动化和趣味化,这样势必会引起观者的驻足。
3.3利用环境增加平面设计中的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