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元素;点、线、面;设计手法;展示空间设计

一、展示空间设计中平面构成的作用

平面构成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展示设计的程序和步骤,初始阶段是对展示活动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调查研究,提出整个展示设计的概念设想和设计理念,以文案的方式提出展示设计的构思与要求即展示计划。最终设计者通过对技术资料及展示资料的收集,将平面图、立面图、照明与动力配置的线路图、道具制作工艺图、音响与电子设施规划及其他特殊设计的施工图等以平面图上勾画出来,以作施工制作的依据。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点、线、面是设计中的最基本的元素,每种元素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征。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把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巧妙合理的运用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使点、线、面在平面与空间中达到和谐统一,并使各个精心设计的平面元素更好的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展示空间中,再根据展示空间的整体形象和空间布局要求来对这些元素进行综合运用,在辅以材质、色彩、照明等综合元素,提高展示空间环境传达事物信息的价值,获得受众视觉或心理上的共鸣,创造合理、科学、优美、有价值的空间环境。

二、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1.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平面构成中的基本造型元素是点、线、面,其中构成要素是大小、方向、明暗、色彩、肌理等。以这些基本要素为条件,加以组合构成,便会创造出无数理想的造型。

(1)点。点是具有由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它的概念是相对的无定性的。点通常是指小的东西,但具体到什么程度才能给人以点的感觉,就必须要有环境做衬托,所以,它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蚂蚁相对于人是点;人对于地球来说是点;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说是点,所以说点是物质中最小的形态,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和形状。

(2)线。线是最具表现力的元素。线可以明确体现轮廓,增强动感和静感,具有下垂感、向上感、节奏感等形式感。如插图、标志、记号、文字等都是用线来表示的。在设计上可运用线的简、繁、密、疏,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渐变的直线可以体现空间的进深感,强调空间变化。

(3)面。面是线运动的轨迹。通常情况下,点密集成线,线密集成面,面给人以充实感。通过面的分割、重叠、皱折等手法可以使雷同、呆板的形产生大、中、小等不同的变化。在设计中,面的量感和体积感常在版面中起到稳定和控制的作用,产生协调性和统一性。面的明暗对比使画面效果更加强烈响亮,虚实对比则能使画面的主题更加突出。

2.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1)重复构成。重复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构成手法。重复形式是基本形的规律化反复,它能加强人们对基本形的印象,使画面产生安定感和秩序感,并产生多种多样美的节奏。

(2)渐变构成。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向外或向内扩大或缩小,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变化。它往往是以基本形或骨骼的渐次、循环渐进的逐步变化,把图形推向,完成造型的表现。渐变的形式是多方面的,有方向的,有方向渐变、位置渐变、大小渐变、色彩渐变、形象渐变等等。

(3)发射构成。发射是重复的一种特殊表现,是重复的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中心或几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在视觉效果上,发射具有强烈的聚焦效果,发射构成的骨骼变化会给人带来很强的三维空间感受,这种感觉会随着骨骼线单元的增加而加强。发射具有渐变的一种特殊视觉效果,是一种渐变的造型。

(4)密集构成

密集的基本形是自由的排列,有疏有密,不规律地分布在画面上。密集构成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自然的集中形态,密集构成揭示了构图中重要法则,即密集的图形与疏散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5)特异构成。特异构成是指在规律化的重复中刻意的突变,是同类形象中异象的强调,以此来打破重复性的单调,并以强烈的对比形成视觉的焦点。特异是在重复和渐变规律的骨骼或基本形中的一种特异变化,在规律中出现轻微差异或局部突破,而产生几个不规律的基本形或变异骨骼,但又保持其整体的规律,这样就消除了完全重复单调感,造成动感,增加趣味。

(6)对比构成。对比构成是形象在空间中诸要素的对比性的特别反映,它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以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以及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主要解决的是形体问题,通过对注意力与造型力的训练,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通过抽象形象来体现出形式美的法则,摒弃了对功能、材料、造价等的思考。

三、平面构成元素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展示空间中的点、线、面构成。点、线、面是展示空间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和感知到的最基本元素,它们以造型艺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来诠释空间,以静态或动态的形式组合成为各种界面,体现人们所需要的内在精神,空间的布局、空间的组织与变化、展示形象就是从点、线、面的综合应用中体现出来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在论述点、线、面的特性和功能时说:“点、线、面试造型艺术表现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它具有符号和图形特征,能代表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它抽象的形态,赋予艺术内在的本质和超凡的精神。”在此,我们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看待并分析空间中的点、线、面的构成和存在状态。

2.点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在展示中,一个商品、标志、装饰色块等,都可以看成展示形式中的点,点具有标明或强调位置、形成视觉焦点的作用。点具有非常好的视觉中心作用,因为,点是力的中心,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时,人们会把目光集中到这个点上来,它具有紧张性,点在画面的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点的这种作用在展示陈列中运用的很广,它可以规定展品、强调其中心点以突出形象,调节展品与展品、展品与展具、装饰物以及背景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3.线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在展示设计中,直线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能够取得明确的引导观众视线的效果。而曲线更趋向于自由、活跃。曲线可以丰富整体设计效果,打破单纯直线所造成的理性、严谨的氛围。在实际设计中,如果结合使用曲线和直线,能够产生丰富的对比效果。

4.面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面是线的集合,比线具有更强的幅度感。面与面形成的空间,面(比如墙面、地面)的装饰体现了空间的整体效果和风格。面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大小、形状、方向和闭合方式不同,直接影响着它所限定、划分的空间的特性。面依附于建筑体的表面而存在,它与体一起构成建筑的形态。如墙、影壁就是独立的面,起到阻挡视线与划分空间的作用,在现代设计中,墙面采用新的结构形式,是面脱离出来,使空间通透、轻盈。用各种不同的构成手法来对面进行造型设计,可以丰富空间环境,给展示空间带来新奇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办公空间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构成艺术平面构成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设计是通过园林艺术与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建设成的一个园林。在我国园林的建设越来越广泛,给人们提供一个舒缓压力的地方,同时也是拉近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距离。而园林设计则是结合我国当下流行的艺术设计,促使人们提升对艺术欣赏的观念。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应用构成艺术,其表达手法多样,能够将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感彩通过具体的艺术设计,将其充分的表达出来。

一、构成艺术

构成艺术在设计领域中被广泛采用,因为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在设计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体现构成艺术具体应用价值。构成艺术是任何艺术和设计的基础,存在于一切艺术和设计中,通过点面线的方式存在艺术和设计中,如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环境艺术、工业艺术、装饰艺术等等。构成艺术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平面构成要素,通过平面构成将构成艺术体现在艺术和设计中。

二、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元素体现其艺术品味和艺术价值,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通过点面线三中元素进行设计的。

1.点元素的应用

点是设计的基础,通过点将设计延伸出具体的形状。点元素是平面构成中最下的设计元素,平面构成中点元素的特点是表示一个方位和最为一个具体的元素出现现在设计中。在点元素在表示具体的方位时是再设计图纸中一个点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中点元素在设计中的位置不同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点元素在代表具体的元素时将点元素看做一个具体的实物,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点元素表示孤植或片植。

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称作“景点”。景点在园林设计中作为一个抽象的元素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完成,景点就会消失。景点只是短暂的存在,在设计中起到定标的作用,因为景点没有形态,没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位置。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景点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构架,在设计图纸中不同位置上的所代表的作用不同,两个景点之间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凸显园林的的层次感,如上海园林设计中就很重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为突出园林的设计感,对园林的设计进行整体调整。

2.线元素的应用

构成平面中线元素是将点元素连接成形的操作步骤。构成平面中线元素的表达形式有很都种如水平线、垂直线、粗线、细线、斜线等等,根据设计的需求采用适当的线形。先元素运用是以功能性、自然性、序列性为原则,将设计图纸中的两个或多个点元素,集合在线元素上,线元素具有体现色彩的效果,不不同线形所表达的感彩不同。线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进一步体现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况,和凸显园林的感彩。

3.面元素的应用

构成平面中面元素体现一个表面。笼统的规划出设计的初步形态,将点元素和线元素集合到面元素中通过不同的形态体在设计图纸中体现长度、宽度、厚度、方向、位置等。面元素的形状更加多样,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自由的更换形状。园林景观大体呈现在图纸上,湖波、小溪、水池等在图纸中都能够找得到,其附近树木建设的形状、道路的轨迹等都一一展现出来,园林景观设计图纸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园林景观以一定比例存在。面元素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图纸中促使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具体的结构轮廓。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国内外很多园林设计中都存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主要有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均匀与对比构成、渐变构成等。在此对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均匀与对比构成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1.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是以同一种形态,将视觉形象整齐划一的构成形式。重复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之一。重复构成运用与简洁设计中比较常见,重复构成的方式为线形排列,也就根据线的特点构成简单的条理。常见的重复构成的线形有直线形、曲线形、折线形、圆形等等,重复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体现在树木种植的设计上。因为树木的种植通常是以线形种植在园林中,与重复构成的特点相同。

2.分割构成

分割构成是有几何图形中的线性分割演变而来。分割是为了强调视觉的审美观而存在于平面构成中。分割构成主要有局部分割、不均匀分割、均匀分割、渐变分割等,不同的分割形式所体现的视觉感受不同。其中均匀分割的表达效果与重复构成的表达效果相同,渐变分割凸显一层层递进的效果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分割构成应以体现园林的整体格局。根据园林想要表达的主体,确定园林每个部分的规划,从而对园林的整体进行分割。

3.均匀与对比构成

均匀与对比是使图形进行均匀分配,通过视觉上的对比,在视觉效果是上以稳定、平衡、有序的感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感受。所谓均匀是指将一个图形进行均匀的分配,保持图形整体的平衡感,促使人们的心境平和。而对比是在一定的标准下,对图形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对不,打破均匀单调的状态。所以均匀与对比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个人以完整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将所要表达的重点体现出来。均匀与对比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均匀与对比构成能够充分的将园林的主题形象的表达。

均匀与对比的形式是体量上的均衡与对比、面积上的均衡与对比、体积上的均衡与对比、高度上的均衡与对比、数量上的均衡与对比等等有很多种形式。烟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是数量上的均衡与对比、面积上的均衡与对比、高度上的均衡与对比这三个形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均匀与对比构成能够将园林景观中想要体现的视觉效果凸显在人么的眼前,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以视觉享受。

结束语:

现代构成艺术是当下园林设计的主要应用。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其构成艺术中的基本组成,既平面构成,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化,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元素在任何的艺术和设计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会构成艺术能够成为现代艺术代表根本原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理论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资源,促使园林景观加具有现代化艺术的特点,同时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主体通过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应用将其充分的凸显出来。园林景观设计是构成艺术应用于实际中的具体表现,构成艺术是将园林景观设计的主体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朱旭刚,张静.生态居住社区园林景观发展趋势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03).

[2]鄢泽兵.孙良辉试论现代园林景观的点·线·面设计法[J].四川建筑.2004(04).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平面构成;特点; 脱节;创新; 改革

【Abstract】Understands the plane constitution the goal and the essence; The discussion in the teaching exists now the ques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the theory elaboration is too simple, the form principle and the real life come apart and so on to propose that the use direct-viewing interesting graph, unearths the plane constitution in the life the element to stimula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stressed that the plane constitution the goal is raises the student graph creation ability, is to guide and raise student’s thinking in images ability, design creation ability and the esthetic ability.

【Keywords】Plane constitution; Characteristic; Coming apart; Innovation; Reform

平面构成,主要是对艺术思维的训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灵活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作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如何使画面具备美感,如何创造美的形式,如何在平面上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是平面构成研究的主要课题。

1平面构成特点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的视觉艺术,它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排列。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训练,是在平面上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策划的多种视觉形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实验、最后通过思维方式开发培养的一种创造观念。其终极目标在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形式美的原理与法则。系统训练各种构成技巧和形式手法,为提高设计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2现有的平面构成教学特点本来构成类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形创作能力,而现有的教材只重图示,轻理论,更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其缺陷在于:

2.1理论的阐述过于简单。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是上世纪从国外引进,到现在为止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几乎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一统天下。这种理性的工业社会产物的教学体系,愈来愈表现出忽视具象造型,画面表现机械、冷酷。

现在市面上的部分教科书,在章节分布上三成理论,七成范例,缺少图文并茂的精品教科书,不能充分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教科书对理论的解释似是而非,仅用1/7课时去学习平面构成的三大部分“构成要素”、“错视表达”及“形式法则”等相关知识,如课本中:对正与负的形象的解释是;通常,人们觉得形象占有空间,在平面上形象往往被称为“图”,而其周围的空间被称为“地”。如果“图”在前面是主体,“地”在后面是背景,这种形象就是“正”的形象,反之,形象像平面上的一个洞,即是“负”的形象。在构成设计里,这种正与负的形象,在作品中是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都是相对的形象,并无主次之分,这两种形象相互衬托,互相关联,使作品的形象严谨,空间更为考究“图”与“地”的关系并非总是很清楚,特别是当形象的一部分受框架或骨骼所切割时,何者为“图”,何者为“地”便不甚分明了,这种形象可看作“正”形。亦可看作“负”形提出这一点,为进行构成设计中的填色,提供了较多的方便与多样性。这样的解释试问那个学生能百分之百的理解,在练习时如何进行创意,学生只能在经验层面模仿前人已有的相关图例,无法真正实现调动学生艺术潜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2.2形式法则与现实生活脱节。我们现在所用的平面构成教材,大多重点都放在探索形式法则的“形式”推敲上,学生的作业模仿成分过多,形式味重,创造意味不强,忽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其起源看,包豪斯时期康定斯基和伊顿等人就是用这种“基础课程”去训练学生的造型、审美和创意能力的,而时下《图形创意》教材中很多章节的理论来源可以在《平面构成》相关理论中找到,两种科目部分理论重复。所以,我们对《平面构成》这门课程教学应该有危机感。

学生不知道学了平面构成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缺乏兴趣,缺少创意的动力与灵感,只能照抄、模仿,基本上创作不出优秀作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要让学生领略平面构成的美感,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联系现实生活,用现实生活中的范例(如建筑中的墙壁瓷砖、地板砖的排列充满了平面构成中的重复、骨骼、肌理等效果)来启发学生,是最直观的,只有感受到其中的美,才能产生兴趣,激发出创作的欲望。

3平面构成教学改革鉴于《平面构成》教学的滞后现状,教师除了在备课和教学方法上多花心思外,还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如下的改革,这也是我这几年对《平面构成》教学的心得,颇受学生的好评。

3.1利用直观有趣图形,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的图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形,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有趣的图形(如用动画制作出由点的延伸形成线,再用线的横向推移形成面)来强化学生的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2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挖掘平面构成的元素。平面构成中的很多形式美法则都是来源于生活,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凝聚,使其程式化,如果教师在授课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如前所述“正”与“负”的形象中,学生对“图”与“地”的关系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当形象的一部分受框架或骨骼所切割时,何者为“图”,何者为“地”便不甚分明了,这种形象可看作“正”形。亦可看作“负”形,学生总是不能理解,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讲解学生很快就能理解。

图一:是黑色的花还是白色的花,那个是图,那个是地是没有分别的。

图二:是杯子还是两个人脸,那个是正,那个是负也是没有分别的。

图三:是黑斑纹马还是白斑纹马?是没有固定答案的。

这样贴近生活的事例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这种形象可看作“正”形。亦可看作“负”形,是为进行构成设计中的填色,提供了较多的方便与多样性。

在第二章《重复》中,位置重复和空间重复各只用一句话解释:“位置重复是指形象在骨骼中的编排位置重复。”“空间重复指形象均为正或负形”,再各配了一个范例。

这样的内容别说学生根本看不明白,就连部分教师都会犯糊涂。位置重复和空间重复的意义是什么?具备哪些形式美感?有什么作用等等都没有说明。因为光从重复构成的角度根本不可能说的清楚,只能归结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那一类。这样的内容,教师教起来难度很大,学生作业练习时根本做不出有创意的作品,只能模仿。

如果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将其图案化,其意义、美感、作用等等都很容易掌握,如:

低球的纬线和瓦房、毛巾的垂直线都是平行的位置重复,但是在感觉上并不平行,这就是位置重复给人造成的视觉错觉现象,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同样高、宽的条纹,由于方向的不同,高宽有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位置重复和空间重复同时给人造成的视觉错觉现象,在很多领域都能应用。

3.3创新是观念,电脑和手绘仅是手段。如今是数字化社会,我们的构成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学习《平面构成》时用手绘制构成作业,首先要在纸上用铅笔打稿,然后用鸭嘴笔勾边,再用毛笔填黑色水粉颜料,若出一点差错,又得使用白粉拿描笔结合界尺修改,耗时费力。而若用Photoshop、CorelDraw等电脑软件代替其中的手绘技术训练,不仅速度快、质量好,且可反复修改,从而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构思和创意上。在传授平面构成理论的同时,结合电脑教学示范,诸如基本形的制作、骨骼、重复以及相关形式法则的范例制作等,使得学生知晓应用便捷的电脑手段即可完成复杂的构成作业。应该声明的是电脑和手绘都只是表达平面构成作业的手段而已,没有必要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需要,选择表达的手段和工具。

综上所述,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在表现手段上,电脑和手绘没有高下之分,它们仅是工具和表现手段而已,而创意能力的培养才是平面构成教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平面构成》课程是可以提升表达平面美的教学活动,其延展功效在于能够释放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学生只有设计出格调清新、趣味盎然的作品才是教学成功的唯一评价。尽管课程的各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注重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要求学生的作品除结合现实生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意,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加以鼓励和提倡的。

参考文献

[1]陈通顺.《图案》人民美术出版社

[2]张建新.《构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第4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利用直观有趣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平面构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它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直观的图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基本形,首先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有趣的图形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是指一组重复或彼此有关连的图形中的基本单位。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可以构成各种形态的基本形,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原始的形,它们可以变化出矩形、梯形、椭圆形、月牙形等甚至更复杂的图形。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本课学习,我准备了一些硬纸片剪成的方形和圆形这两种基本图形,然后在投影仪上演示,当方形和圆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时,学生并未意识到其它图形的存在,但当我把方形、圆形或折叠、或相加的图形出现在投影屏幕上,经过两三个图形后,学生潜意识中已有的基本图形开始联想起来,有的说可以这么加,成什么形,有的说可以那么减,成什么形,还有的说可以先加后减,成什么形等等。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基本形都是他们知道的,只不过没想到这些形都是由方形和圆形演变出来的。他们觉得基本形的构成有点类似于孩童时代的拼图游戏,童心未灭的中学生只要觉得有趣的事便是他们想做的事。

在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基本形之后,就要进一步了解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的关系。形与空间的关系实际就是图与底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黑色为图,白色为底,但有时也会产生正负形。

直观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有趣的图形则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把注意力引向和集中于教学内容。在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正负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有趣的图?quot;鲁宾之杯"。正负形,实际为图底反转形,当我将图底反转的典型之作"鲁宾之杯"投影在屏幕上,问看到了什么时,同学们有的说看到了杯子,有的说看到了两个人头,正当他们各执己见时,教师提示学生分别看图和底,当两个图象都看到时,学生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激情高涨的同时也了解了什么是正负形。初尝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也激发出来了……

在激发起兴趣的同时,为了提高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在讲解相切形和联合形时,我没有直接出示图形,而是让学生运用相切形与联合形的概念,来回忆刚才他们见到的和想到的基本形中,那些是相切构成的,那些是联合构成的。知识的掌握需要复习,而回忆则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因为是刚刚见过的,所以学生们轻而易举的就说出了哪些是相切形,哪些是联合形,并且,由于他们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还发现了有的形既不是相切形也不是联合形,而是它们的综合形。只要学生们说出来,我就在投影仪上展现出来,并且给予归类。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答案,而且在探索答案的时候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记忆的效力也就提高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创新意识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利用群体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学生的智慧相互启发,由此及彼,互相促进。在平面构成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了群体的力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形的分解中,同形分解就是将圆、方、三角等基本形分解为若干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单元。而且,分解好的形在组合时又可以创造出丰富、优美的新图形。我把一个圆用十字平均分成四份展示在投影仪上,然后,分别移动一块,两块,三块,四块,每移动一块,学生们便在下面说着象气球,象降落伞,象橄揽,象开放的花,象窗格等等。如果还是我一个人在讲台前继续演示的话,学生仍然会象看魔术表演似的,只觉得有趣而不动脑筋。课堂上学生应占主导地位,教师应起好导向作用。于是,我就让学生上台来演示,当我提出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时,一些大胆而又思维活跃的学生接二连三的走上讲台,在投影仪上拼出了各种各样、形象各异的图形,展示出了他们非凡的想象力与无穷的创造力。没上讲台的学生也在不断思考着、比划着,所示图形大都是他们平时所见的形象加以演变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一些虽然不象什么具体形,却也很美观的图形,这就是抽象图形,(如图1中的第二幅图片,就是由信用社的标记演变而来)被许多现代设计所应用。一些平时不喜欢画画的学生也在其他同学的启发下,思考着,想象着。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也被激发了,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开始显露出来,平面设计所需要的就是这种敏捷而又变化多端的思维方式,这也正是培养创造力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被激发后,他们就想动手操作了,这时候便可以进入本课的实践操作部分训练--矩形的自由分解与组合,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要求是在矩形纸上,任意分解两至三刀,分解的形要求有形状及大小的对比,或具有点、线、面的关系,然后将分解的全部单位重新组合构成图形。

同样我用示范性的创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我准备了一个分割好的矩形图例,然后在投影仪上分别演示组合的方法,移位--可分成平行移位和交错移位;翻转--可分成对称翻转和错位翻转。当每一次组合成形时,学生们感到非常惊奇,一张小小的纸片,分解后居然会变化出这么多的形象。好奇心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们渴望着自己也能创作出美丽的图形。于是,一个个跃跃欲试,按照作业要求开始进行操作练习起来。

浓厚的兴趣使这一次的作业比以往的绘画课认真得多了,没有学生觉得把一张纸剪几刀是困难的,组合时,又可反复尝试,直至拼出他认为是最美的图形为止。这些形象大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的、熟悉的或由此而演变出来的。当然,也有偶然产生的。第一次作业的成功,给他们以后的学习增添了信心,增添了浓厚的创作兴趣。

三、利用学生自创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提供的直观、有趣的图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学生一起来评析欣赏自己的作品,会产生更强烈、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平面构成--形式与方法中的渐变构成教学过程中,我就尝试了这一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渐变--是通过基本形或骨格有规律性的、有秩序的变动,包括他们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彩等的逐渐变化。它有极强的节奏性,富于律动的形式美。

在已经学习过重复构成后,再学渐变构成时,我就准备了一些重复构成练习中的学生优秀作业。当一张张整体统一、形式美观的学生作品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他们为之惊叹,想不到一个箭头、一棵小树、一把小伞、几个圆形或方形居然在同学手中会变成如此美丽的画面。因为是自己动手创作的,就觉得特别好,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自信心高涨了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甚至有了要让自己的作品超过教科书上录用的作品的想法。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第5篇

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基本要素在视觉语言中所起的作用。

在几何学中,点、线、面都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动的定义:点,只有位置而没有形状;

线,点移动的轨迹;

面,线移动的轨迹。

静的定义:点,线的端点或线的交叉点;

线,面的界限或面的交叉点;

面,立体的界限或境界。

按照这个定义,点、线、面都是只能感知而不能表现的。为了把握这些基本要素进行视觉语言的创造,就必须把几何概念的点、线、面变成直观视觉形象。这时,点就有了大小,线也就有了粗细。确定点、线、面均不能只看其本身,而必须据其所在的空间状态相对而定。

那么,点、线、面既是视觉语言中的基本要素,是否可以通过点、线、面的构成来传达一定的信息?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点、线、面就像文学语言中单个的字母、单词,它们之间的组合也只能构成画面中的抽象的图形结构,而不能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要使画面中的图形“说话”,还必须通过设计师的思维和想象,把各种看来互不相关的图形因素,按照平面构成的关系,进行构图。

在图形世界里,一切均在坚实的黑白结构中呈现。从黑白的点、线、面角度来看,当我们把一个自然物象作为黑白关系来分析时,自然物象的原型已被瓦解,无论是画面的立体结构还是动势形质,其诸因素都将统统化为点、线、面的黑白空间量,这并不是说自然物象对平面空间不发生影响。具体地说,黑白的点、线、面有心理双重性,又有结构秩序双重性。

设计师为了某种有意味的表现,将竭尽全力使它们协调一致,达到具体的物象与抽象形式妙合无隙,共存共生。而一般的观者是看不到这些苦心的,他们只注重那是什么物象,而不注意那些物象是如何形成的。事实上,设计师最关心的是物象怎么在平面空间中形成,怎样创立一个有意味的空间结构,怎样处理画面所传达的信息,是否被观者所接受或认同。

现存汉代石刻和汉代嘉祥武氏墓画像石中的人物、动物、景物是不受任何空间、透视、解剖、比例的约束的,全然化为点、线、面的动势,不仅保留了对象的特征和生命力,而且以表现主观意识为起点。所以我们说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的组合是图形设计和创意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点的构成形式

点是所有造形要素中最简洁的形态,是所有状态的起源,其数量是无限的。一个点的面积虽小,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会对人的精神产生巨大的影响。德国著名广告设计师乌韦・勒施教授在他的广告设计中,常常运用简洁的艺术语言,尽可能地裁减可有可无的图形、文字和装饰线条,以最单纯的手法表达所要表现的内容。在他的广告画面中,最重要的位置,最醒目的地方,常常是一个点,甚至整幅图形仅仅为了一个点。

点在视觉语言中被图形设计师巧妙地加以利用,构成不同的图形――等点图形、差点图形、网点图形。各种点视图形会造成丰富的视觉语言,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光效应艺术是最早大量应用网点构成的物体形态来展示其观念的。如果我们将点还原到以根本状态的几何学存在的点上,仍然不失其各种各样的而且是有规律的形状。就点的大小而言,点越小(必须是肉眼看得见的点),给人的点的感觉越强。从点与形的关系讲,圆点最具有点的特征,即使比较大,仍会给人以点的感觉。同时设计师注意到点的距离远近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距离较近的点,由于大小不同,会引起相互间的对立而紧张,并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量。距离越近,这种感受越强烈。点的聚集和分散会使画面产生动感。聚集的点具有向心力。这种动势会使图形更加生动、活跃。

一般来说,各种形状的图形都能形成点的感觉。点在画面中的聚散会造成画面节奏、平衡、焦点的显示,并形成视觉的张力。

点具有“力”的生命。人类为了表达原始的图腾记号,往往把物象简化成接近点的、抽象的形态标志。现代的标志设计也是一种浓缩的点的形式。符号和记号都是一种点视的图形(例如属于符号系统的文字,不管是中国的方块字,还是欧洲的字母,都是以点的形状出现的)。点在视觉语言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二、动线的创造

从几何学的定义可以知道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如果这种移动在方向上、长度上、宽窄上产生变化并固定下来,那么将造成各种实际的形态。这种形态的一般特点是由这个点被允许的运动范围来控制的,它所表现的内容自然是动势和空隙的一种韵律。

在视觉传达图形语言中,线会因方向、形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这种视觉感受主要是心理上的。例如: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平稳的感觉;倾斜线产生奇突、惊险、运动、不安定的效果;弧线能使人感觉到流畅、轻快;曲线能使人感觉到活跃、跳动。线的这种心理感受虽然不能直接传达某种信息,但一经和其它文字与图形相结合,就会产生出丰富的视觉含义。

对平面设计的研究,心理学把空间的构成看作是一定范围内的点、线、面、几何图形的集合体,并称之为对知觉的几何性刺激布置是视觉的一个力场。线在视力场中扮演着同其它要素同样重要的角色,并且能够影响人的视觉导向。

线是造形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形成因素,不仅限于表现物象的平面轮廓,而且还可以表现物象的“形、质、动”等的特征。也就是说关于空间的动势、凹凸、性格……无一不借助于线的长短、方圆、曲直、继续、转折、浓淡的巧妙运用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线的重要性格是长度,点的移动速度也会支配线的性格。点的移动速度变化,加速、减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产生。

线具有感情内容是因描线时所用的力量、速度、方向、性格等种种不同的作用而决定的。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所以线本身就具备动的力量,同时线自身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感。这种运动感是支配线的感情的重要因素。

在图形的视觉语言中,线除了固定存在的图形状态以外,还存在着一种视觉生理上的,在画面中并不存在的线。这种线就是人的视线,一种视觉流程所形成的无形的线。人的视觉运动受各种视觉元素的制约,以及注意力价值的差异和视觉心理优选的左右。总之,是有着一定规律和方向的运动。一条直线可以分割图形空间,也可以诱导视线沿直线运动。画面的运动感会控制注意力而产生线的感觉。一个箭头或一个有指向的手指,能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向所指的方向。运动的总趋势是由潜伏在运动结构之中的主要作用力形成的,随着形的动势感而产生线的动势。整个画面的“主体旋律”就是图形中动线的创造。

三、面的性格特征

在平面的空间中,最能影响空间力场的就是面。因为面在视觉平面中的动势形态对人的视觉生理影响比点和线更强。面的形态除具有“规矩”的几何形外,还具有不规则的自由变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