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的原因

课外阅读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原因

课外阅读的原因范文第1篇

小学课外阅读成效原因解决办法课外阅读,能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阅读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是什么造成小学课外阅读成效不佳,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呢?

一、分析课外阅读成效不佳的原因

(一)内因

1.缺乏对课外阅读正确的认识

语言大师吕叔湘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经验,一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让学生认识这一点,显然纠正学生的态度比读某一部著作还要重要。

2.对课外阅读存在恐惧和担心

学生在回答和理解阅读中的问题时会有偏差。这种偏差若长久得不到纠正,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安慰,相反得到的是忽视或打击。学生无法适应产生的心理挫败感,因而惧怕独立完成文章的阅读分析。而畏惧的心理又会让他们将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无限放大,一旦阅读就感到紧张,导致无法正常思维,阅读效率低下。

(二)外因

1.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除了学校的重负,还有课后各种辅导,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偶尔从劳累中再挤出的时间,学生已经身心疲惫,对阅读的文章也会产生抵触心理,哪能快乐的起来,又何谈高效。

2.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每个学期,教育者都会从自身的角度帮助学生选取阅读的资料,基本上没有人问一问学生到底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文字,更不用说具体的书目了。另外,社会上来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觉得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的功课。无论如何孩子很少有话语权。

二、课外阅读成效不佳的解决办法初探

针对以上的种种归纳是分析的问题,我们又如何应对,让我们的孩子提高课外阅读的成效?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以学校的名义组织活动,对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以及对课外阅读的误解,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与之沟通和引导。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二)让阅读成为一个美的享受过程

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在荡涤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增长了知识,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硬性的规定。“抄写美文美句,背诵好段落,分析鉴赏好文字”,本来是一件轻松的事,让学生倍感疲惫也就厌倦了阅读。其实,课外阅读学生本应该能体会到快乐,从而增加阅历,提高品位。

(三)生活中营造宽松氛围

1.在班级学习中营造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效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书籍,为学生设立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相关活动,举行书籍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同学,相互增加认识。

2.在家庭中营造读书氛围

在激励学生阅读欲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客观的阅读环境。要借助同班教师和家长之力,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家长也同样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由于身份的不同,家长和学生更亲密,影响力和教育方式方法大不相同,如何家长就热爱读书,或者家长做出表率全力支持,效果更佳。

(四)合理调整教学形式、方式、内容,较少课外阅读给学生增加的负担

1.从课程设置入手,合理调整

课程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新课程改革以来,不仅教师的教学行为上有变化,课程理念也有变化。教育实施者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合理编排适合校情的课程。

2.在学科间合理安排和调整,丰富阅读空间

我们要敏锐地捕捉课程资源,结合教学需求,融合课内外、校内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多种阅读实践活动,增强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另外,阅读并非只存在于语文教学中,在阅读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还要努力打通学科的壁垒,例如与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无痕对接。这样,丰富的课程资源就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广阔的利用空间。

3.合理解读和利用教材,在教材中做到减负

现在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都比较活,教师在教学时有更大的自我解读和利用,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合理的安排单元教学内容,按教师的思想科学的加入阅读资源会使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更被重视,更有效,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五)让阅读成为个性解读的过程,并以此交流体验

1.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性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结合自己个性、阅历、知识、环境等因素体会文本的过程,属于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经历、个性特征、认识结构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孩子们对读物的解读也必然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这种阅读的差异性包含了他们真正的情感和思考。只有我们真正的尊重学生的感受,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达到阅读的实际效果。

2.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

每一部著作,无论好坏,读完之后对孩子的身心影想总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阅读的“收获”。例如,在读了同一本书之后,有的孩子喜欢低头沉思,有的孩子喜欢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有的孩子喜欢模仿书中人物比比划划……各种不同的表现正是孩子阅读之后的兴奋溢于言表,一种真情的流露,我们要多引导,多宽容,不应一味加以指责,打击孩子的阅读热情。

课外阅读在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造成小学生惧怕而且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复杂,怎么才能让学生变惧怕为喜爱,使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参与教育的各方和受教育者一同努力。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何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赵红梅(双辽市茂林镇桂花九年制学校韩家小学)

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根本所在。笔者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生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操作,带着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活小学生数学知识实际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初步学会从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简单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旧教材中的应用题被解决问题代替解决问题的概念更加广泛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是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还是运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方法,学生经常套用公式就能解决许多基本问题,不经意间加深了学生机械式的模仿以及不深入性的考虑分析文题的思维习惯。其实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就该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的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消费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消费要合理,既教育了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又使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还能让学生去实际调查,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二、在生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规律总是从头脑中现有的去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瓦匠在砌墙的时候为什么挂一条有坠物的线,这线与地面什么位置关系?田径赛冲刺者碰到线计时结束,要碰终点线的哪个位置,所跑路线与重点线什么位置关系最省时?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此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因为有认知经验,所以爱思考。

三、在生活中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来源于现实。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教材中的问题经过筛选,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复杂,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帮助学生剔除各种陷阱障碍,找到关键因素和数学方法,从而解决问题。长期引导学生就能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四、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有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每一项科学进步都是人类的思考推动的,人类具备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而小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往往更加强大,所以,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事物矛盾的思考中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旅游出行被现代人热爱,也激发学生很多思考,比如: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五、在生活中操作,带着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育从来都不该是学校自己的事,包括社会和家庭。在学生的生活中,绝大部分在家庭中,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促使学生尽可能参与家庭生活的问题解决中,在家长的启发、引导、帮助下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帮助父母测算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首先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砖的种类。比如有正方形、正六边形等。还可以一起探讨什么类型的地板砖可以无空隙镶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平铺,那么正五边形、正八边形能平铺吗?至于地板砖的花色品种选择后拼成的图案又得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然后通过了解地板砖的单价、地板砖的数量、安装地板砖的工钱等最后测算出需要的总费用。通过让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测算平铺地板砖所需费用,使学生切实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的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总之,要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的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思考实践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要求及现状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是帮助学生吸收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西安市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中阅读能力测试题达到近50%,加上与阅读有关的其他能力测试题比例就更高,达三分之一以上。《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如此明确的要求,但是目前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如何呢?有关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阅读,85%的学生感到没有兴趣阅读,88%的学生认为读不懂课外阅读材料,80%的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课外读物。而以上数据背后,还有一个不争的现实就是:大量教师们也在明确忽视新课标的课外阅读要求,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当然,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体系的未根本改变是一个因素;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只想利用有限的时间狠抓(他们认为)试卷上将会出现的内容、而不惜忽视(他们认为)难于直接见成效的课外阅读是另外一个原因;学生自身的自主阅读学习困难是第三方面原因。

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分析

本文不对宏观因素进行分析,仅立足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长期、细致的分析和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难以进行或难见成效:

首先,阅读时间不能保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一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100―150词,初三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400―500词。然而,由于平时作业多,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自身知识面狭隘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另一原因。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人生重要阶段,本该是大量吸收周遭信息、丰富个人知识的关键时期,但由于面对升学压力和来自社会、家庭的较高的学业期望,不少学生学习负担繁重、几乎没有时间和渠道了解和吸取功课以外的信息,除了书本知识和校园生活对周遭事物极少关心、知识面比较狭隘;而英语阅读文章大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因为对生活现象或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而对阅读有畏难感。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不少同学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对于西方语言在不同题材上的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常常困惑,难免形成阅读障碍并由此延伸出阅读的惰性。

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则是由课堂内延伸出来的课外阅读障碍之一。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将整节阅读课上成语言知识、语法讲解课,导致学生对文章无法整体把握、主旨大意弄不透彻,影响了对整体和细节的理解,也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而失去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寻求课外英语知识的阅读。

第四,阅读习惯不好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兴趣的原因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慢读、指读、声读、心译、过分复视、逐词阅读、滥用词典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降低了阅读速度,破坏了思维的连贯性,严重影响了阅读理解,更谈不上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通过阅读策略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对所教初中三年级两个班从进入初三起就进行了持续半年以上的英语课外阅读实践,尝试引导初中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以下对教师怎么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出个人的四点看法:

1.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2.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拓宽他们对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消除课外阅读障碍,也提升学生个人知识面。

3.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水准,从阅读技巧和策略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之贯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外阅读之中。

4.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根据课外阅读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应体现关注、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和有效果。 “胡罗卜加大棒”的原则,可以在一定情况下采用来分别对学生进行鼓励、监督或批评。

四、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实践的经验总结及存在问题

以上是笔者在辅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一些方法和感受,该项工作坚持半年之后,笔者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有50%以上的学生明确感到自己词汇和短语意思记得更清晰,40%的学生明确感到课外知识丰富了许多,20%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使得英语学习有了质的飞跃,当然,也有一部分学困生承认自己的平时阅读有抄袭现象、成效甚微。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中,笔者也遇到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处理好,主要体现在:

(1)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英语报刊和英语网站作为时效性强、涉及面广范且内容精彩的优秀课外内容,本应一并列入并且成为更重要的学生阅读素材,但笔者考虑到报刊的难以保存和网站阅读的难以检查而直接放弃了,尽在口头上加以宣扬,实际上却流于形式而不见控制也就难于有成效。

(2)阅读策略的使用在课外阅读材料的体现上较为模糊和单一,常常局限于中心大意和标题概括上。

课外阅读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功利性 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38-02

作者简介:周小艳(197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宝贵的生活体验,对学生学好语文、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多呈现出 “功利性阅读”的怪现状,原因何在?

一、功利性课外阅读原因探析

所谓“功利性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基于放松目的或者应试目的而进行的感性化、浅层次的课外阅读,这样的课外阅读盲目、低效,最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落。调查资料显示,功利性课外阅读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心理特征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意志力又不能持久,这导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只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阅读面狭窄,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因此学生更愿意选择卡通漫画、作文选本等消遣放松方面的书刊阅读。

(二)缺乏氛围

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孩子宁愿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电视、电脑上,也不愿用来读书。

(三)指导不力

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足,指导不到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犹如无首之蝇,乱撞一气,逮着一本就是一本的现象尤其严重。首先,课外阅读内容选择错位。不少家长要求学生课外多读作文类书籍以提高其习作水平,而很少有家长允许孩子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其次,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调查资料显示,只有65.02%的学生能分清精读、略读,38.05%的学生能边读边划或摘抄好词妙句,不做任何记录的占55.32%。

(四)评价体系

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紧张,时间少,家长、老师、学生在“读书”与“分数”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分数”,而当前学生想获得分数又不得不以时间取胜。不少学生将近乎所有的课余时间花费在无休止的作业上,而课外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这最终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失落。

二、功利性课外阅读矫正策略

(一)激发兴趣,强化阅读意志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阅读指导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练,而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兴趣阅读逐步向意志阅读转变。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分年段确立不同的目标,将目标所规定的要求按时间段细化处理,不能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其次可以适当利用阅读成果来强化阅读意志的培养。最后要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很多学生在开始阶段受兴趣的支配,阅读状态良好,但随着阅读任务加重、障碍增多,阅读兴趣也会随之降低,这时需要阅读意志的支撑;当阅读取得明显成效时,学生又会增加阅读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激发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意志同时抓好做实,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才能持续而深入地推进阅读活动。

(二)开放书源,倡导自主选择

健康的课外阅读内容是保证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基本条件。老师、家长理所当然地要把有益的内容推荐给孩子,但“推荐”决不是“包办”,要尊重孩子的自,开放不合理的“”,以介绍内容的方法,征求孩子的意见,或者让其自己到书店去翻阅一些书籍。此外,学校应加大图书经费投入,提高图书利用率。当然,电子阅览室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师生共读,营造读书氛围

袁说:“要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教师就得先认真阅读几遍,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且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

师生共读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首先是“共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读,教师的阅读广度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古典作品,还要关注现当代作品;除了要阅读原著,还要去读一些与之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有关评论。其次是“共悟”。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体验和感悟,会因为年龄、环境、生活阅历、感悟能力等原因而不尽相同,所以,老师与学生在共同阅读同一作品后及时交流,这样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是情感的沟通,更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正面引领、充实与提升。再次是着力打造“书香班级”,可以从环境布置、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几个层面进行。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四)授之以渔,巧妙安排时间

读书须入门,入门始得真,入门即掌握读书的窍门。因此,老师、家长指导学生阅读,重点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首先,读书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提倡写“读后记”。这里所指的“读后记”是广义的,即读完书本或文章后所做的与读书内容有关的事情,它包括摘抄好词佳句,包括读书时在书上勾、画、圈、点,也包括适当的批注,还包括就此篇文章与他人交流后的感悟……课外阅读没有呆板的模式与套路,能将厚书读薄,能评点书的优劣,才能读懂书,才能掌握课外阅读的“渔”。让学生自由翱翔于书的海洋,其读书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其次,泛读、精读相结合。对于大多数书籍可采用泛读的方法,粗略地了解内容或者提要就行了,以扩大信息量,建立广阔的知识背景。同时也须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认真的研读,在加深对某一领域知识了解的同时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再次,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抛开唯重课内学习的片面认识,给学生留足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这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可指导学生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的阅读时间总数不能少于1小时,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

(五)多维评价,养成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52-01

对刚入学的学生,对事物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如何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让孩子们迅速爱上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呢?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老师应当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导”、要“激发”孩子们内心的读书欲望,更要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我们都知道只在课内阅读上做文章效果是有限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虽然大家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其质量却不容乐观。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同时由于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不够密切,一些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的要求,从而也无从指导督促,因而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第二、教师“语文教学观”的意识不强,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自己。有的教师虽然已经进入课外阅读指导的领域,但在指导学生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有些力不从心,这是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混乱无序的主要原因。

第三、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虽说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须承认: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外,是由学生回家完成的。因而,教师对课外阅读掌握起来就有些困难,这也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

根据以上原因,我觉得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为孩子推荐优秀课外阅读作品

1、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如低年级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推荐引读。

3、结合课文学习内容推荐选读。

4、教会学生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适合的课外读物。

5、根据《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去引导选择。

6、组织订阅少儿报刊。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那么,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如办班级图书角,建立读书兴趣小组,形成读书读报制度等。还可以采用榜样法,如:上课时,当学生说出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时,教师有意问他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当学生说出书名时,教师立即表扬他,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在小学生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同学自然有了阅读的欲望。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一是借助工具,以用促学。低年级小朋友已经学会音序和部首查字法,在阅读课外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要鼓励学生运用工具书来查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二是勤动笔墨,读记结合,培养学生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在阅读课外书时遇到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们把它们摘录下来,简单说说好在哪里。可多背一些好词好句,定期在班里交流。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会学生终身受益。三是创设活动,以“用”促读。

课外阅读的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能力 策略

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①。然而当下许多初中生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长持反对态度,许多家长坦言“不希望孩子课余时间看些与教材无关的书”。并表示“让孩子学习一门才艺远远比坐在家里读课外书有用得多”,因此,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才艺班占满。也有的是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认真掌握课本内容,大量做各类练习册,将课余时间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当然,也有学生自身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为阅读既费时又费力,对阅读产生了倦怠心理。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家庭要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

首先,家长应督促孩子制订并完成课外阅读计划。家长应多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然后督促孩子结合自身情况制订课外阅读计划。譬如每学期要阅读哪些书目,安排在什么时间阅读。计划制订完,家长还应督促孩子按时完成阅读计划。有的初中生自制力不强,计划刚制定完的几天做得十分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督促不严时,学生就不按计划执行了。因此,家长在孩子的课外阅读管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私立学校做兼职教师时,执教的班级中有位女生的母亲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她经常向我了解女儿在各阶段应阅读的书目,然后给孩子购买相关书籍,同时经常向我反馈女儿课外阅读的情况,以及其在辅导女儿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位母亲的配合下,该女生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写作水平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以提升。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笔者执教班级的学生经常向笔者反映,放学回家后家里总是乱哄哄的,使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学习、阅读。笔者在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许多家长在下班后习惯回家看电视,邀请朋友来家中聚会,有些家长甚至每晚玩游戏、打麻将到深夜。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专心阅读。家庭阅读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效率。一个安静的房间,一张干净的书桌,一个满是书籍的书柜,那种温馨、宁静定会让孩子漫游书海,置身其中便手不释卷。因此,家长应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每天在孩子阅读时关闭电视、电脑,让孩子能够坐下来静静地品味书香。

二.学校要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正确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内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课内阅读,可将课内与课外阅读进行整合,找到彼此的联系,从而充实课堂教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

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如教师在给学生解读一位作家作品的同时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笔者在讲解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时,就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让学生感受同一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魅力。教师也可将课内、课外阅读中主旨相近的文章进行联系阅读,如讲授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祖国山川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凡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师也应阅读,这样能起到师生共同提升的作用。在师生同读中,教师可与学生在阅读方法与经验上进行交流,学生也可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更细致地阅读。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有了目标,既扩大了阅读量,又加深了对课内文本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善于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一些活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引导。如教师可定期召开好书竞读、竞荐会。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书籍中选择喜欢的文章或片段,进行比赛式阅读,或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向同学推荐。在笔者执教的班级,学生们在好书竞读、竞荐会中都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个发言的同学都能神采飞扬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中的片段,或极力详尽地阐述自己推荐书籍的原因,通常是一个同学刚坐下,另一个同学就站起来发言。这种竞读、竞荐会正是利用初中生的表现欲、好胜心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目的。

笔者在执教班级还采用了“口头读后感”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即让学生把阅读一本课外读物的感受与思考口述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领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日渐盛行,其共享性及信息的丰富性、新颖性等特点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有很多学生选择上网阅读文学作品,更有大部分学生热衷于当下热播的影视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只要引导正确,网络文学、影视文学一样能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如笔者执教班级中的男生十分喜爱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笔者就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悟空传》中的悟空形象与《西游记》中的悟空形象有何异同?学生带着问题对比阅读两部作品,就会对文本有更细致、深刻的理解。同理,学生爱看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笔者就推荐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让学生比较柯南与福尔摩斯谁更有智慧。

除了教师要给学生课外阅读以正确的引导外,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大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②因此,学校应努力通过建设并向学生开放阅览室,在每个班级设图书角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物质条件。

只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