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的起点

生命的起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的起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命的起点范文第1篇

有句名言这样说:“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是的,逝去的了永远不会重来。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好“现场直播”,不留下任何遗憾呢?那就是每天都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支教的日子是充实的、快乐的。因为从小学起我就立志做一名教师,也一直坚持不懈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终于在毕业前夕实现了这个愿望。怀着无数的憧憬与希望,按捺住即将为人师表的激动,来到了我支教的学校——濮阳县王称固乡二中。因为提前有心理准备、也下定决心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不能退缩、坚持到底。这是离我梦想最近的一次,我要好好把握,全力以赴完成此项任务。把这次支教当成任务执行,让我多了一份责任感,我会更加努力与认真。当真的进入角色才发现,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首先,学生接受一位新老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许是我准备工作没做好,讲了两节课学生发映我讲课进程太快、声音太小、后面学生听不见。课下我特意去找学生沟通,了解到以前教他们语文的韩老师是逐字逐句的分析课文,讲的慢、他们容易吸收,而我讲的太快,一时消化不了,所以我也适当放慢了速度。以后讲课时走下讲台,方便照顾后面的学生,遇到重点就刻意重复两遍。大约一周过去,他们渐渐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课堂上,我认真讲,同学们认真听、认真做笔记。课下我还尽力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和他们玩在一起。

其次,我感到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以后学习、工作中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水平。有时候碰到学生问问题,诗句记得很清,就是记不清是哪个诗人写的。课下查资料、问其他老师,直到确定准确无误才告诉学生。感觉以前做事不是不认真、却没有这样一丝不苟。从此以后我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还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再次,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感增强了,班里有几个调皮捣蛋

的学生,他们几个没少挨班主任的批评。看到那几个学生不学习,还上网,心里真的着急、恨不得替他们去学,我想帮助他们、让他们改邪归正,我把他们叫出来苦口婆心的劝诫,一句话都不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一个初中生和一个高中生出去打工的待遇都不同,小小年纪开始混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不努力学习将来就很难有出息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一个男生竟被我说得掉了眼泪。找他们聊过以后,他们上课也听课了、做笔记了,我来时,他们给我写了信,读着他们的信,甭提我有多高兴了,我相信并祝愿他们不断进步、天天向上。

时光荏苒,日子一眨眼过去了。最后一节课学生听到我要走,都极力挽留,不知是谁起的头,唱起了《亲爱的老师》这首歌,一时间,抽泣声连成了一片,他们都趴在了桌子上。我说:“同学们。谢谢大家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大家相处,我也学到很多东西。要回家过周末了。开心点……”可我发现泪水不争气地一直掉,我哭到说不成话。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会理解那场面、那情景、那人、那情……

生命的起点范文第2篇

2、真和、颐之、本康堂、元兜宝贝

3、韵灵、广本、仙宝斋、眷元保健

4、衣丽、诚筑、更城室、华植本草

5、颐露、雅志、常轩生、美堂制造

6、来苑、绮易、康美乐、紫来悦好

7、阳美、香尔、向媚坊、露睿驻泰

8、妮姿、俏佳、伊林坊、悠品皇后

生命的起点范文第3篇

也许有人不知道德钦在哪里,但是如果说到香格里拉,说到梅里雪山,就很著名了。德钦的环境和文化都很吸引人。我们走访的小村就在梅里雪山附近,在澜沧江的河谷中。

雪达村的人为什么不采药

雪达村是江波行政村下的一个自然村,爬过海拔3500米的垭口,见到一片美丽的小湖,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中,在湖的后面,10户藏式房屋沿山坡有序地分布,俨然让人想起世外桃源。湖边长满了翠绿的植物,同行的路平说那些是秦艽,当地一种草药,可以治病的。早几年路平在这里做项目,当时有许多人采集秦艽卖给城里的药材商人,是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现在看到满地茂密的秦艽,显然很久没有人采了。

进入村庄以后,普通话说得不错的扎实永平一边给我们打酥油茶,一边讲述了采药的来龙去脉。早年村庄周边有大量的野生植物,村庄周边不仅有秦艽,还有其他许多药材,再往高山走有许多雪莲、松茸和冬虫夏草。随着经济发展,药材的价格一路走高,刺激了当地人采药的积极性,随着采集量的增加,药材的生长受到影响,他们感觉这些药材明显没有过去那么多了。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村庄里的人容易生病了。在他们的记忆中,过去很少生病,但是现在生病的人明显增加,特别是患高血压的人数急剧增加,还有些人患癌症。是什么原因导致患病人数增加呢?

当地人将健康水平的下降归因于饮食和环境的变化。

在他们看来,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现在比过去喝更多的酒,吃更多的工业加工食品,他们也把这些工业生产的食品和饮料称做垃圾食品,认为放弃传统饮食习惯可能是影响健康的原因之一。

此外,他们认为各种药用植物的减少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他们看来,雪莲花、冬虫夏草,这些植物都在自然界中生长,植物成分会散布在空气或水中,这些散布在空气和水中的植物成分会改善当地人的健康。但是随着这些植物被采伐殆尽,空气和水中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在减少,人们的健康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一年前全村开会决定,村子周边不允许采药材,偏远高山地区的雪莲花和冬虫夏草也要控制采集,于是出现了我们一进村时看到的景象,遍地长满了药材却无人采集。

雪达村的人为什么不采药了,因为他们认为自然生长的药材比采下来换成钱更重要,尽管采集药材可以换成钱,但是钱并不能买来健康。

久农的农民为什么不去打工

久农也是江波村的一个村民组。我们住在久农两天,发现与内地农村不见年轻人不同,村庄里有许多年轻人。

久农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庄,牲畜是季节性轮牧,农田收割以后,牲畜就从高山上被赶回来了,在村庄周边的草地和收割过的农田上采食,等到春季,牲畜都被赶到远离村庄的高山地区放牧。我们到达久农时是初冬季节,牲畜已经从高山回到村庄,每天早晨看到村民将牲畜赶出家门,沿着山间的小路去放牧,晚上又将放牧一天的牲畜赶回家。早晨和晚上都可以听到挂在牲畜脖子上叮当的铃声,让人感叹,多么和谐的田园风光。

一天早晨看到一位年轻的牧人在煨桑,我终于忍不住把想了几天的问题抛了出来,村里这么多年轻人,土地面积也不大,你们为什么不出去打工?

不出去打工显然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钱。我们在村子里发现,他们的多数消费品也是用钱买来的,比如这里每家都通上了电,有电视、电冰柜、电饭锅等一应电器,有啤酒、饮料等外来的商品,甚至冰柜里的肉有许多也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手机已经普及,大多数家庭都有摩托车,还有一些家庭有汽车,这些都是要用钱买来的。

不出去打工也不是因为他们这里土地面积广大或牲畜数量众多,缺乏劳动力。每家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因为是在山区,每人的土地面积也不过两三亩,有十头牦牛的家庭就算是牲畜比较多的家庭了。每年除了挖虫草和捡松茸的两个月需要全部住在高山地区比较辛苦以外,其他时间还是很悠闲的。当然也不是他们的收入很高,不需要增加收入,面对当地的物价水平,村民的收入并不很高。

那个年轻牧人回答得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去打工?每年挖虫草、捡松茸,农业和畜牧业加在一起,收入有两三万元,这些收入已经够家庭日常开支了,要外出打工,也许可以增加更多的收入,可是工作很辛苦,生活并不快乐。

在这里也有一些年轻的村民外出,但是与其说是打工倒不如说是游玩,一些年轻人觉得村庄的生活单调,便到香格里拉的旅游点表演歌舞。等他们在外面有了一番经历,还会回到家里种田养畜。不仅在久农是这样,在德钦的大部分地区也都是这样。

久农的村民为什么不外出打工,因为他们得天独厚地拥有了一片可以养育他们的自然环境,这片土地的出产包括谷物和牲畜,以及天然的药用植物使他们有了基本的收入,可以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还因为他们平和的心态,他们并不想成为富人,拥有很多资源,他们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在这些表象之后,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单纯提高收入并不意味着幸福,幸福比收入更重要。

明永的村庄为什么不再扩大

在被当地人称为卡瓦博格而外面人称之为梅里雪山的地方,有两个村庄在旅游者中非常有名,一个是雨崩村,那里有吸引人的瀑布,另外一个是明永,因为明永冰川而著名。由于明永冰川被开发成旅游区,所以我们进入明永必须经过旅游区的大门购票进入。躲过旅游团队,进入到真正的村庄,房子明显大一些也新一些,看到背柴的妇女、喂牛的孩子和饮酒的老人,知道这里已经远离了旅游喧嚣,还是原来的农村。

当然开发旅游的效益还是随处可见。原来明永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庄,地处澜沧江的河谷地带,没有高山可供放牧,土地面积狭窄,而且澜沧江河谷比较干旱,单纯依靠农业的明永村民比江波的村民更贫困。但是在明永冰川的旅游开发以后,村民依靠给游客牵马上冰川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旅游开发之初每家有两匹马,现在每家有四匹马,依靠牵马,每家每年可以有至少10万元的收入。从住房就可以看出明永村民的富裕,每个家庭都盖起了在我们看来很大的房子,盖一所房子需要20万元到40万元。牵马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村里统一规定,每家马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每家牵马的收入也完全一样,因此房屋的格局也相差无几。

谈到村里牵马机会的分配和土地承包,以前做过多年村长的扎西说,早在20多年前村里就规定全村的农户数量不能增加。当年全村有51户人家,现在仍然是51户。一个家庭的子女长大以后只能由一个人通常是家里的长子继承家产,其他的子女必须离开家,即使家中有兄弟两人,那么没有继承家产的兄弟也要“出嫁”到别家。在制定了这条村规民约以后,村民也接受了计划生育的政策,现在全村所有家庭都只有两个孩子。

当年之所以制定了农户数量不再增加的原则,是因为他们认为村庄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就会出现资源不足。即使在开发旅游以后,他们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但是仍然保留了这个传统。事实上,在德钦的许多村庄,人口增加得都比较缓慢。

由于人们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而资源是供全体村民维持生计所需要的,因此在资源的分配上就出现了平均主义的倾向。村民认为牵马的机会平均分配是很正常的。不仅在明永村,据说在雨崩村,牵马的机会也是平均分配的,甚至招待住宿客人的机会也尽可能平均分配。在他们看来,他们之所以获得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依靠特定的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有限的,而且是属于全体村民的,所以不能被少数人占有。

生态文明的德钦启示

正是上述这些村规民约的执行,使德钦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我们从上述三个故事中可以体会到,生态文明的许多因素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首先生态文明是尊重和顺应自然的。雪达村的村民在面对药用植物日益减少的时候,他们的思路是如何减少采集从而保护这些植物。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与传统的发展观是对立的。在传统的发展观里,人们会认为通过生产可以增加供给,因此物质资源是无限的,即使一种资源被消耗,也会产生替代的资源,所以发展的目标就是增长。尽管增长极限的思想早已经由“罗马俱乐部”提出来,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主流的发展战略。在我们过去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忽视了资源禀赋的限制,因而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我们需要重新回顾我们的发展问题,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其次要保护资源,顺应自然,人类必须采取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雪达村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那些最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生存的人,一旦认识到他们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就会采取有效的行动保护自然资源。在我们过去多年的实践中,往往将保护看做是政府的事情,而将依赖当地资源生存的人看做环境的威胁,特别是将当地人的传统生计方式看做是对自然的威胁。然而由政府主导的保护不仅成本高,而且经常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当地人依赖自然资源生存,保护资源就是保护他们未来的生计,所以赋予他们权力,他们就可能会采取保护行动。

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经常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但是又将某些外在表现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在久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把这些指标看做发展的目的,经常会损害人类的幸福。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中,对幸福有着不同的定义,所以发展的目标就要允许多样性,而不是以单一指标来规定发展。

如果说发展的目标是幸福,那么消费需求也就有了限度。久农村的村民觉得他们现有的两万多元的收入已经很满足。我们知道,增加收入可以是无限的,消费欲望也可以是无限的,在无限的追求中,生活的本意可能反而丢失了。从生态的角度看,人类要增加满足感也可以通过降低物质欲望来实现,这也许与主流发展思路相违背,但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提高幸福感。当然满足感并不是安贫乐道,而是不要被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压制了生活本来的意义。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还需要群体的行动,明永村的村民恰恰是认识到了必须与环境相适应,所以才制定了村规民约,限制人口的增长。当这种村规民约被村民接受,就会转化成村民的自觉行动。

生命的起点范文第4篇

房前的樱花艳艳地开了满树,一天比一天芬芳,每次看着,邓若静的心就灿烂得直跳,心中也充盈着满腔的美好。特别是抚摸日渐隆起的肚子,与肚子中的小生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之时,她更是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是料峭的春寒中,劲猛的风却突然刮了一夜,她心中爱怜的花瓣已被无情的风雨打落了一地,再无往日的美丽模样。清晨起来,看着这一切,她觉得自己的心直往下坠。想到美好的东西竟然有着那么多不可预知的变数,多愁善感的她情绪因此而很低落,眼睛也潮潮的了……

这是2003年1月8日的一天早晨发生在邓若静身边的一幕,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但这一天对她来说却记忆犹新。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她就与自己腹中的胎儿一道遭遇了人生的炼狱。

邓若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审计科黄文斌的妻子,虽然她毕业于一所知名的医学院,但因为有孕在身,做妈妈是迟早的事,因而她暂时辞去了工作,在家里当起了家庭主妇。

不知是受自己低落情绪的影响,还是身体真有问题,她觉得精力很不好,浑身无力,恶心。

“去医院检查一下吧,看有啥病。”丈夫对她说。

在丈夫的陪同之下,她到了丈夫工作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去看了医生。医生对她说,她腹中的双胞胎发育不平衡,有流产的可能,应该住进妇产科进行保胎,否则很危险。

她没想到,自己刚住进医院的那段时间还好,可是20多天后的2月4日那天,她的身体却莫名其妙地发起烧来,温度为37.2℃。妇产科的医生以为她不小心着了凉,有些感冒,给她开了些常规性的退烧药。

但是,吃过退烧药后,她的体温非但没有降下来,反而还进一步上蹿,2月5日又达到了38.3℃。主治医生又给她用了一些抗生素。

2月6日,她的体温仍未降下来,又比前一天还高,达到了39℃多,而且开始了干咳。

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体温一天比一天高?她疑惑不已。她的主治医生及时地将她那令人费解的病情向产科主任张建平教授和产科副主任王蕴惠教授进行了汇报。她的反常病情引起了两位教授的高度重视。

“是不是非典型肺炎?因为只有非典型肺炎才有如此奇怪的病状。”张建平想了想对王蕴惠说。

“有可能,她所表现出来的病情跟非典型肺炎极为相似。”王蕴惠对张建平的推测予以了肯定。

为了进一步确诊她是否真的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他们马上对她的肺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并照了片。然而从检查结果来分析,她又不像是非典型肺炎,因为她的肺部没有任何阴影。虽然这次检查不能确诊她到底得了什么病,但妇产科却不敢掉以轻心,而将她作为非典型肺炎的疑似病例加以观察和治疗。为了防止被感染,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之时,也都穿上了隔离服。

在此之后,她的体温仍一路攀高,到了2月7日时,竟冲上了40℃。

虽然邓若静和黄文斌都是学医的,也都是无神论者,再加上生离死别的场面看得太多了,他们对生老病死的认识比常人要深刻得多。但是自从邓若静担心自己患上了非典型肺炎之后,他们夫妇俩就变得迷信起来,不停地祈祷,希望邓若静身上莫名的高烧不是非典型肺炎在作祟。

然而他们虔诚的祈祷却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2月10日,医院在对邓若静进行例行检查的过程中,在她的肺部发现了阴影;化验她的痰液后发现其中有大量的非典型肺炎病毒,因而她被正式确诊为非典型肺炎患者。

生死关头,绝症绝食要求生小孩

虽然在心中曾经有过一万遍假设,但当医院正式通知邓若静她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时,她还是顿感天旋地转,万念俱灰。眼看孩子4月14日就将平安诞生,却忽然出现了这么一道坎。一时间,悲伤,绝望,痛苦瞬间塞满了她柔弱的胸膛,她感觉自己不存在了,灵魂也在瞬间被扭曲,被颠覆,被撕裂,被蹂躏。

她万没想到,自己在被确诊为患上非典型肺炎的同时,一直在妇产科照顾她的丈夫黄文斌也同时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

上帝啊,为何对我们家如此不公?看到丈夫的表情,她的泪水好像开闸的洪水,疯狂地流了下来。

“都怪我,是我害了你!”黄文斌痛苦地回忆着,原来在2003年1月3日那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了第一例非典型肺炎患者,虽然那位患者在住进医院的当天就死了,但是他却将抢救他的20多名医护人员全感染上了。黄文斌也参加了那场战斗,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一直没将此事告诉妻子。

“我不怪你,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会为你骄傲!”邓若静对丈夫说,“更何况那么久你都没有表现出非典病兆,因而我敢断定我们夫妻的非典型肺炎来源并不在你身上,而是来自其他途径。比如说,妇产科在22楼,而呼吸科在12楼,妇产科和呼吸科共用一部电梯,我们在乘坐电梯的时候,也有可能被感染上非典型肺炎呀……”

在死神面前,夫妻俩虽然都很恐惧,但却都表现得若无其事地相互安慰对方。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俩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渐渐到了极限,特别是邓若静更是如此,因为腹中胎儿本来就发育不平衡,再加上呼吸也越来越困难,心里也越来越烦燥,她也预感到了自己的生命就将走到尽头。

“阿斌,我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住了,我本来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但是一想到自己告别人世时却还会牵连上我们的两个无辜的孩子,我心里就特别难受,我对不起你!”邓若静有气无力地对丈夫说。那段时间她连下床的力气也没有,大小便也是在病床上解决的。

“你别想那么多?就算是我们夫妻逃不过此劫,并将牵连到我们那尚未来到人世的孩子,可是我们全家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去也可以重新团圆呀!”黄文斌苦笑着对妻子说。

“不!我一定要给你留下血脉,就算我无法熬到预产期,我也可以做剖腹产!要不然,我会死不暝目的。”

“你本来身体就弱,抵抗‘非典’已力不从心,如果再坚持做剖腹产的话,这不是让自己加速死亡吗?再说,你自身已经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非典型肺炎是通过唾液、血液和呼吸道传染的,你与孩子血脉相连,你能保证我们的孩子没有非典型肺炎?”

“反正都是要死的,我愿意拿自己的生命来拼上一拼!如果孩子真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是天意,没办法!但如果孩子生下来后身体健康的话,那我不就胜利了吗?更何况,我也是学医的,我能拿自己的生命在关键时候为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研究作贡献,也是死得其所,而且也是义不容辞!”

“王教授,我想在离开人世前将孩子生下来!比如给我打催产针,或者做剖腹产。”2月13日,当产科副主任王蕴惠教授巡视病房时,邓若静对她说。

“可是你的身体非常虚弱啊,而且已经有一天多没有吃什么东西了!”王蕴惠对她说。

“就是因为我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我才想将孩子生下来。我不能将孩子也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同时,我也是学医的,我知道在我之前尚无非典型肺炎患者生孩子的先例,因而我想自己临死之前在这方面为非典防治的研究工作做一点贡献。”

王蕴惠听了她的要求之后,并没作出肯定的回答,只是对她说,她的病情比较特殊,医院需研究研究才行。

听了王蕴惠看似敷衍她的话之后,邓若静心里非常难过,她不明白为什么医院不肯为自己做剖腹产手术,难道自己成了非典型肺炎患者就连做母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吗?或者自己渴望为非典型肺炎的医治研究工作做一点贡献的心愿也会被人轻看?

联合会诊,拯救非典妈妈的方案一波三折

对邓若静提出的这个要求,王蕴惠真想一口应承下来,但身为产科副主任、医学教授,她知道自己对病人的任何回答都必须要有医学根据。因为邓若静的病情非常特殊,又没有医治非典型肺炎的特效药,因而她不敢贸然作答。

她将这一情况及时向产科主任张建平教授作了汇报。邓若静要求生下孩子的迫切要求也同样引起了张建平教授的高度重视,他被邓若静的伟大母爱和欲为医学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事不宜迟!请来全院的专家联合会诊,看邓若静是否可以生小孩。如果可以,为她生孩子的事研究出一个最佳方案!”他对王蕴惠说。

2月14日上午9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主任李文益、新生儿科主任黄治彬、SARS研究专家陈为宪,以及妇产科、呼吸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10多人组成的联合会诊小组开始对邓若静进行会诊。

会诊结果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邓若静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而且近两天没有吃多少食物,无论是给她注射催产针还是对她进行剖腹产,让她终止妊娠的话无疑是加速她的死亡;另一种观点认为,邓若静可以终止妊娠,以她当时的情况来看,就好似在中泅渡的身背铁块的人一样,她如果终止妊娠,身上的负担轻了,她病情可能会有所好转。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最后第二种观点取得了胜利,并让所有参与会诊的专家达成了共识。理由有三点:

第一,邓若静腹中的胎儿胎心率偏快,这表明胎儿可能缺氧。大人得了非典型肺炎缺氧,发育不平衡的小孩也缺氧,如果不尽快为其终止妊娠的话,可能会母子双亡。

第二,由于考虑到邓若静腹中胎儿的健康,医院不敢对身患“非典”的她随便用药,而且在用药量上也受到了限制。这不利于对她非典型肺炎的医治,也同样不利于腹中胎儿的健康成长。如果终止妊娠,则可以大胆用药,这样会一定程度地控制非典型肺炎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第三,对健康的孕妇来说,胎儿在腹中上顶,都会影响到正常呼吸,更何况非典型肺炎患者孕妇了。因而如果邓若静终止妊娠的话,子宫不再上顶,会缓解她肺部的压力,增大她的肺活量,也有利于她的康复。

在可以对邓若静终止妊娠达成一致后,专家们又对终止妊娠的方式进行了讨论:如果采取阴道分娩,由于时间长,负担大,需要消耗产妇大量的体力,不仅对大人容易造成损伤,而且也可能造成婴儿缺氧。

如果采用剖腹产的话,虽然对大人或小孩都有利,但也存在着危险,因为患者本身的肺功能不好,采用麻醉后,对肺部呼吸甚至生命都会构成威胁;而且小孩子生下来后,能不能成活,有没有并发症,会不会感染等都是一个未知数……

讨论结果,专家们普遍认为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为剖腹产。

除了这些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诸如为邓若静终止妊娠的地方、参与手术的人员、初生婴儿送往何处等等。会诊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讨论了4个多小时。

然而,当专家们结束讨论之时,却收到了一张纸条,那是邓若静的父亲写给妇产科的。邓若静的父亲是一位退休医生,他在得知女儿的情况后,坚决不同意医院为女儿做剖腹产手术,理由主要有两条:其一,胎儿“早产”后成活率不高;其二,大人在麻醉之后,很有可能躺在手术台上永远下不来。因而他在纸条中说,他坚决不同意给女儿做剖腹产手术,如果有什么后果的话,他为女儿负责。

拼死一搏,非典妈妈创造生命奇迹

听说父亲坚决不同意医院对自己进行剖腹产之后,邓若静悲观极了,她想到自己反正都是在等死,甚至开始拒绝继续治疗,不吃不喝,以致于出现严重脱水,嘴唇烧得起了痂,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恍惚。

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见了她的情况,心里既感动,也难受,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强烈渴望舍命保住孩子的产妇。

但是,面对邓若静父亲的坚持己见,会诊小组的专家们只得一声叹息。

谁知,就在邓若静与其父僵持不下之时,她的病情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2月14日下午5时,正在张建平和王蕴惠两位教授准备下班的时候,却突然从护士口中得知,邓若静出现了不规则宫缩,且胎膜破裂,羊水二度浑浊,胎儿表现缺氧征兆。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走,我们看看去!”张建平对王蕴惠说。他们顾不得下班,连忙穿上隔离服,奔向邓若静的病房。

邓若静嘴唇青紫,目光呆滞,满头是汗,看上去已经奄奄一息,在非典型肺炎和腹中孩子的双重折磨之下,她时不时地发出痛苦的,泪水在她的脸上形成了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河。

“请你们帮帮我吧!我快不行了,求你们在我死之前帮我将孩子生下来。”邓若静看见张建平和王蕴惠,迫不及待地请求他们。看上去外表柔弱的女性却有如此坚强的意志,两位教授被深深感动了,他们在确诊邓若静确有早产迹象时,深刻地意识到,为邓若静做剖腹产手术已刻不容缓。

听说自己做剖腹产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邓若静激动不已,而黄文斌却忧心忡忡。

“阿静,我宁愿我们一家几口共赴黄泉,也不愿意你用生命作赌注,去换取一个也许会惨不忍睹的结局。”黄文斌忧郁地对妻子说。

听了丈夫的话,邓若静努力地欠起身来,拉着一直照顾自己的同样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的丈夫的手,她心里异常酸楚,她知道,这个时候与丈夫对话,是真正的生离死别。但她没有悲伤,也怕自己的悲伤会影响了丈夫的情绪,因而温情脉脉地对丈夫说:

“不会有事的,那么多专家对此进行过会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终止妊娠比继续妊娠对母子来说更有利……”

“我也希望我们夫妻俩都能逃过死神的魔爪,可是我们是医生,我们相信科学,同时也亲眼看到了那么多人是如何感染上非典型肺炎,又是如何医治无效地告别人世的……”

“阿斌,虽然我们夫妇俩都感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我也知道这次手术对我来说是凶多吉少,但是我希望你能健康地走出隔离病房,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有一个依靠!”

邓若静的话顿时让黄文斌这位七尺男儿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他一把抱住妻子,泣不成声。

2月14日晚8时50分,由产科副主任王蕴惠主刀,加上第一助刀、第二助刀、麻醉师、护士等12人组成的手术小组进入手术室,为了防止感染上非典型肺炎,他们全都穿着双层隔离服,一层手术衣、戴着两个16层的口罩,他们早有心理准备,知道这是一场可能会有流血牺牲的战斗。

14日晚上8点55分,手术正式开始了,虽然打了,但在手术过程中邓若静却非常清醒,她甚至听到了王蕴惠教授的手术刀在划破自己肚子时发出的“哧哧”声。

“孩子呀,你一定要健康地来到人世呀!这样你才能代替妈妈报答那些拯救过我们全家的叔叔阿姨,妈妈也可以因此而死得暝目了……”在手术的过程中,她如此反复地在心里祈祷着。

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30分钟后,伴随着初生婴儿脆弱的啼哭,手术宣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又过了10多分钟,手术彻底结束,两个婴儿,一个1.75公斤,一个1.45公斤。因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没有“非典”隔离育婴室,又不能确定两个新生儿是否感染了非典型肺炎,护士在对他们兄弟进行了断脐、吸痰、清洗等处理后,被火速送往了广州市儿童医院“非典”隔离育婴室。

婴儿平安出生,邓若静在手术过程中也没有出意外,手术取得了成功!

看到两个可爱的儿子,邓若静幸福无比,更令她高兴的是,医生对她说,她的两个孩子体温都很正常。听了医生的话之后,她紧绷着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了下来,人也一下子昏了过去。

母爱如斯,非典妈妈的故事感动无数人

当邓若静再次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仍在医院里,虽然身边的环境有了变化,但护理她的护士却没有变。

“我是在做梦?还是真的没有死?”她奇怪地问身边的护士。

“你当然没有死!”护士笑着对她说。

原来,她昏过去之后,医生马上将她送到了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原以为做过剖腹产之后会必死无疑,没想到自己却活了过来。“太好了!我赢了!我们赢了!”她的泪水再次奔涌而出。

不知是邓若静的心情变好了的缘故,还是生完孩子后医院对她用药没了顾忌,从她做完剖腹产后的第三天开始,她的体温竟奇迹般地开始下降了,之后,她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肺部阴影也一天天减轻。一个月后,她的肺部阴影完全消失,身上的非典型肺炎症状也彻底治愈。3月17日,她平安出院了;之后,丈夫黄文斌也平安出院。

出院以后,为了防止非典型肺炎再次反扑,并传染给别人,他们夫妇俩又主动将自己隔离了一段时间,并积极配合医院的复查。在一次又一次复查过程中,他们都没有复发的症状,于是一个月后,他们才将自己彻底融入了社会之中,并将两个宝贝儿子接到自己的身边。

身为非典型肺炎患者的邓若静在九死一生之时以生命作赌注拼死一搏生下双胞胎儿子,成为全球首位非典妈妈、并最终母子康复的传奇故事经媒体披露之后,打动了很多善良的人。

生命的起点范文第5篇

2008年7月,“1号店”正式上线,这个后起的电子商务公司一上线就受到了业界的瞩目,究其原因,在于1号店是由两位前美国大公司的高管创建:于刚,前戴尔公司全球采购副总裁;另一个就是他的好友,前戴尔公司中国内地和香港区总裁刘峻岭。

四年的时间,1号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B2C新秀成为了业界的一匹黑马。1号店俨然成为了近四年来增长最快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2010年,1号店的销售额爆发性地达到了8.05亿元,而成立前两年,这个数字分别只有417万元和4600万元。如今的l号店依然保持着平均28%的月增长。

“1号店的理念是希望为消费者提供‘足不出户’的一站式购物体验,使大家的生活更省钱、省力和省心。”1号店董事长于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1号店。谈及1号店的优势,于刚谦虚地说,电子商务的竞争就是顾客体验的竞争。如果说竞争力,我认为“1号店有五大核心竞争力――系统、采购、仓储、配送及会员管理,所有的模块之间既保持独立,又相互关联,最终形成了一个集成的系统平台;重要的一点是,这五大体系的每个模块都能不断优化、自动化和规模化。”

于刚向《创新时代》记者介绍,1号店的后台系统都为自主研发,并在国内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在采购方面,目前1号店在线销售18万种商品,与数千家供应商合作,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效益。在配送方面,1号店在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已经可以做到半日送达,在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武汉以及成渝城市圈等绝大部分城市的配送都是次日送抵顾客。同时,为了满足顾客的特别配送要求,1号店还有“一日三送”和指定时间配送等诸多个性化服务。1号店70%的业务由自有配送完成,在全国34个城市设立了130多个自配送站点。1号店的业务覆盖全国,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大仓储中心,仓库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另外,1号店核心竞争力中的CRM模块,还会对顾客行为做出大量的数据分析,建立顾客行为模型,根据顾客的不同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新品推荐、周期性购物提醒、相关商品推荐以及感兴趣商品的到货和促销提醒等。于刚说,1号店的后台系统彼此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大的平台,这是一个突破和创新。

得顾客体验者得市场

“消费者一站式购买”概念在l号店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四年前,谈论这些并不现实。四年前,于刚和刘峻岭想做一个比超市更便宜的“网上超市”、“一个以日用百货为主的综合性零售网站”,虽然在当时的国内电子商务领域还是一个空白,但很多熟悉电子商务的人都不觉得那是个好主意,但于刚和他的伙伴们却做成了。“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是做综合性电子商务。但在创建1号店的时候,考虑到顾客获取成本、顾客粘度和忠诚度等多种因素,我们从购买频次高的快消品切入电子商务。”于刚如此表示。

有创新才有突破,商业也是如此。在于刚以及他的团队带领下,从2010年底开始,1号店的订单量出现爆发式增长,涉及的商品也越来越广。目前,1号店现已拥有18;5"多种商品,涵盖11条产品线。商品广泛涉及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厨卫清洁、母婴玩具、电器、家居、营养保健、服装鞋帽等领域。2011年,1号店还大力发展了生鲜品类。此外,1号店还为消费者提供各类生活服务,包括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火车票查询、机票订购、银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同时,1号医网、1号药网,为消费者提供足不出户的医疗健康服务。在介绍总结这一系列创新特点之后,于刚认为,1号店商务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性,可扩性和柔性。

现在看来,1号店当时选择以主打快消品的“网上超市”模式为切入点是正确的,这避免了和当当、京东等几家已经转型为综合性购物网站的大型电子商务公司一起争夺消费者资源的直接竞争的局面。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来自亚马逊、当当、红孩子、京东商城等B2C的竞争时,于刚表示,不对任何企业作出评价。“我之前在电子商务大会上曾说过:得顾客体验者得市场。我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崛起,与企业一直以来就把不断提升客户体验作为企业宗旨密不可分。”

诚然,顾客体验成为了1号店的致胜武器,但看似简单的顾客体验背后却蕴含了很深的企业管理哲学――“顾客体验背后是供应链、信息系统、客服、产品等等。包括我们要有顾客想要的商品,同时要保证质量,价格要便宜,送货要及时,付款要方便,还要有优良的服务和简单容易的操作流程。”于刚这样解释顾客体验的含义。

“我们把顾客体验细化到每个岗位。企业所有员工的薪资和奖金都跟顾客体验评分挂钩,把顾客体验细化、量化到每个岗位,评分是第三方机构的,客观公正。”于刚举例说,比如,配送员首先要态度好,临走的时候一定要说“谢谢”,出门的时候要把垃圾拿出来等等。配送环节在设计路线上也要让配送员可以及时送达,给他一定的量,确保他每天可以完成。还有装卸的时候,要有人装卸;对客服来讲,要迅速解决问题。IT部门设计的流程要顺畅,操作要方便、明了,不需要顾客看很多的说明,各个地方还要解释,设计本身要像“傻瓜相机”一样。产品部要考虑产品的丰富度要足够,满足顾客需求,缺货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市场部必须转入精准化的顾客需求,市场活动要求简单有效,甚至每一个岗位都要跟顾客挂钩。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1号店是一家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在系统、采购、仓储、配送及会员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在以主打快消品的“网上超市”模式为切入点的创新都让1号店走在了业界的前端。但1号店在早期也尝试过“失败”的味道。于刚说,在前期1号店也走了很多弯路,比如通过发海报等营销形式宣传1号店,效果不稳定。另外,1号店也曾推出过上海区域“顾客自己选择任意配送时间”的服务,最后因为成本过高,在物流公司的一再坚持下取消了这项服务;于刚原来想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品牌营销,十元一本的目录册印刷了10万本,投放了不到三分之一就停了下来,随后立即转向线上营销,在尝试中找到了合适的推广方式。在1号店发展的早期,其和门户网站、社交网站、游戏网站等的合作曾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在上线初期,1号店积极与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等)、社交网站、游戏网站合作,不断开拓市场,并在地铁橱窗、公交站牌橱窗以及移动电视上都铺设广告,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不断的探索和推出新模式让1号店生机勃发,2011年7月,1

号店更是推出了“无限1号店”,并在中国首创虚拟超市购物模式。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不断地创新,企业就会被历史的洪流抛弃和遗忘。”于刚如此看待企业的创新之道。

“我从自身的经历谈谈创新。我在任亚马逊Amazon全球副总裁时,负责管理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包括配送、采购、库存、库容以及开发亚马逊下一代供应链。亚马逊的供应链有非常优秀的经验值得1号店学习,尤其是供应链的优化和自动化以及流程的设立和严格监控。但这些都不是可以照搬应用的,比如说,1号店在打造自身供应链时,需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多地广、市场需求多样、物流发展现状等因素,因地制宜,比如说自建配送等。这就是一个自主创新的例子。”

2011年,1号店与世界第一零售巨头沃尔玛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业界第一的顾客体验购物平台,这让1号店拥有了更多的机遇。1号店把来自平安集团和沃尔玛的入资,用在了供应链仓储设施升级、技术开发以及人才招募上。于刚说,人才问题仍然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最大瓶颈。像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短缺等都是所有电商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于刚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1号店需要不断随着商业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策略。

最近,1号店申报的《完善客户体验的电子商务与ERP集成系统》项目,获得了“上海市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项目”。于刚表示,此系统是1号店五大核心竞争力之一,1号店后台系统都属自主研发,在中国申请了100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像智能定价、供应商管理、仓库管理、会员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比如智能定价系统会自动根据市场商品的价格对1号店所售商品的价格进行实时对比和调整,保证1号店的价格优势;库存和配送管理等系统可以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订单的处理、分配、拣货、装箱、配送过程等等。于刚说,举个例子,目前1号店平均每张订单的商品数是16.7件,而通过系统管理,完成这样一个订单的拣货平均只需要100秒左右。而未来1号店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系统优化,缩短到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