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第1篇

操作步骤

新生儿及小婴儿(

婴幼儿高热的處理 ①首先使用物理降温,如冰枕、冰敷、温水擦浴等。②对0.5~2岁婴幼儿可给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物降温。

年长儿高热的處理 ①酒精擦浴,或温水淋浴,或冰枕,颈部、腋窝、腹股沟置冰袋,也可以用冰盐水150~200 ml灌肠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②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肌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降温。③对高热持续不退者可慎用冬眠降温,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态度要求 小儿高热时易引起惊厥,及时、正确處理高热,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转危为安。

对于新生儿,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高热均可通过打开包被来降温,至体温正常再适当包裹,防止着凉。新生儿皮肤降温,不宜用酒精擦浴,因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皮肤角质层薄,易吸收酒精造成中毒。新生儿不用解热药,因肝脏酶活力低,解毒能力差,易引起中毒。

对于婴幼儿高热,主张首先使用物理降温,对

在发热时,不应将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常规退热剂使用,以免掩盖症状,给诊断造成困难。在进行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温水浴的水温以33-35℃为宜。年长儿酒精擦浴时酒精的浓度为35%。药物退热比物理降温法起效慢,应向家长解释以取得其理解与合作。作好记录。

重要提示 ①退热:

吸氧以维持惊厥患儿生命

操作步骤 ①准备物品;②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氧的必要性;③选择鼻腔,并清洁;④连接鼻导管;⑤调节氧流量;⑥固定鼻导管;⑦安置患者于舒适;⑧记录。

态度要求 告诉患者家属吸氧的重要性,迅速将准备好的氧气安装好,进行吸氧,向患者说明需要配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随时观察情况,保持给氧通畅,当吸氧过程中出现不适时,要立刻采取措施给予解决。

在为患儿吸氧时,流量不能太大,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应根据情况采取低流量间歇给氧,以防氧中毒的发生。

操作时,要动作熟练、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要严密注意观察吸氧效果。因吸氧时鼻导管的刺激,低龄儿易将鼻导管拔出,医护人员应特别予以注意。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如需较长时间给氧,则要加热并湿化氧气。认真填写记录。

重要提示 ①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惠儿安全。②急性肺水肿在湿化瓶中可改装20%~30%酒精,发挥消泡_作用。③小儿惊厥时,吸氧可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氧流量1-2 L/分,鼻导管吸入。④停止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监测小儿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问题

操作步骤 ①监测意识状态:判断意识属于清楚、烦躁、淡漠、昏迷状态。②测量体温:明确体温高低,观察热型。③测量脉搏:记录次数/分钟。在低龄儿可直接测量心率,并注意节律的变化。④观察呼吸:记录次数/分钟,并注意呼吸节律。⑤测量血压:记录收缩压,舒张压。⑥检查尿量:每小时尿量,24小时尿量。⑦记录监测结果。

态度要求 观察生命体征必须仔细认真。操作要熟练、准确,动作快速、轻柔,避免损伤。每一次检查都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即使是简单的操作,也不能交给患儿家属去做。

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监测的重要意义,并取得配合。对患儿家属的询问要给予耐心、准确的回答,不要敷衍,更不要态度粗暴。当患儿病情出现危急情况时,应当沉着镇静、有条不紊。要将检查和观查结果清楚、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

在为患儿测量体温时,对于低龄儿及意识障碍的患儿应测量肛温,以防意外发生。测量血压时应根据年龄选择袖带的型号,不能过宽或过窄,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严重病例要有专人看护,严格观察生命体征,要注意出入液体量。一般入量小于出量,这样可以防止脑水肿。

重要提示 ①呼吸停止,必须立即抢救。②血压小于同年龄计算值>20mm Hg应警惕休克。③尿量:成人和学龄儿童

监测和治疗以防止脑水肿

操作步骤 ①了解病史:是否为惊厥持续状态或惊厥频繁发作。②监测意识状态:判断意识属于清楚、烦躁、淡漠、昏迷状态。伴有意识障碍及呕吐时,应考虑有脑水肿。③神经系统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脑膜刺激征,病理征。④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5-5 mg/次,同时静脉推注20%甘露醇0.5-1g/(kg·次)脱水,降低颅内压,或呋塞米(速尿)0.5-1 mg/(kg·次),静脉注射。

态度要求 询问病史要详细、认真,态度和蔼。并向家属解释全面了解病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其配合。检查要仔细,先要有针对性选择重点项目,病情允许方可进行其他系统全面检查。

短暂单次惊厥一般不会产生脑水肿,但反复发作的惊厥和持续发作的惊厥(惊厥持续状态)易致脑水肿。对于后者应积极處理,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好惊厥,并處理脑水肿。对于感染性脑水肿,可采取边补边脱的方法,保持患儿處于轻度脱水状态。注意做好各项记录,避免遗忘已用过的药物和治疗措施。

重要提示 ①20%甘露醇应快速给药(静脉推注),方能达到效果。同时给地塞米松能进一步减轻脑水肿,比单用甘露醇更好。但对于新生儿及早产儿要慎用甘露醇,可用地塞米松和(或)呋塞米降颅压。②由于患儿的生理特点不同,在判断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征时要注意。新生儿及出生后4个月的小婴儿因屈肌张力较高,克氏征可呈阳性。

帮助患儿转院以获得进一步處理

操作步骤 明确转院指征:①疑有颅内病变。②惊厥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③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向家属交代转院的必要性。联系转院车辆,并告知上级医院。准备好转院途中所需的抢救器械和药品。指定医护人员和家属陪同送达。带全患儿有关资料。

出发前检查:①检查患儿生命体征情况;②检查各种管道的安全,如静脉通道、输氧管道;③检查装备是否完好;④告知接收医院值班医生患儿目前情况和预期到达时间。

转运途中监护:①监测生命体征;②接好氧气管,有条件时接好呼吸机;③接好静脉通路,控制好输液速度;④處理转运途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惊厥、高热等。

到达转运医院:迅速送入抢救室。

态度要求 应当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转院。不要怕承担责任而推卸患者。

转院前应向家属交代转院的必要性和拟转的医院,征得同意,要对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在转院途中如出现惊厥或惊厥控制不佳,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可使用速效止惊剂以防意外。并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护送人员应当是医生或护士,不要安排非专业技术人员或实习学生。要根据可及的交通工具,将患儿安置于合适的。要态度和蔼,语言文明,遇到病危情况,要当机立断,机智勇敢,全力抢救。同时积极联系,取得帮助。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第2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7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75-02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辅助生殖技术中促排卵治疗中产生的医源性并发症,其差异很大,轻者仅有卵巢增大,雌激素升高,重者发生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胸水腹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我科s自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共收住中重度OHSS病人21例,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1例患者年龄23-39岁,均为不孕症接受治疗过程中并发OHSS,16例中度,5例重度。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恶心,呕吐,体重>3公斤,腹围,卵巢增大明显,重度表现为腹水明显增加,下腹疼,腹胀,尿少,胸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血液呈高凝状态,电解质失衡等。

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扩容,补充水及电解质,停用任何性腺激素,给予黄体酮,使用白蛋白,低右纠正血容量,处理胸腹水,超声引导下胸穿或腹穿,用抗组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注意卵巢破裂出血扭转的发生,必要时行手术或终止妊娠。

13护理方法

131心理护理不孕症患者因治疗不孕症时间长,又并发OHSS,病情严重,症状明显,加上缺乏医学知识,担心自己有生命危险,担心胎儿健康,从而产生恐惧,烦躁,焦虑不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分析每位患者的心里状态,通过语言交流和恰当的行为告知去改变影响患者的心理,主动向患者解释病情积极与医生配合,同时嘱咐家属多与病人沟通,多关心体贴病人,使之配合治疗,消除顾虑,安全度过反应期,达到预期目标

13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①生命体征的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神智,有无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皮肤弹性和湿度及有无腹痛。测量腹围和体重:每日应准确测量腹围体重和出入量,做好记录,当患者腹围体重明显增加,伴腹胀呼吸困难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护理:患者取半卧位,如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可给予低流量吸氧,适当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卵巢扭转和破裂出血。④监测各项化验指标:重度患者易出现血液浓缩,凝血异常,肾功减退,应严密监测各项化验指标,及时治疗。饮食和皮肤黏膜护理: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和低盐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推压腹部,指导翻身。输液的护理:选择粗大静脉穿刺,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先用白蛋白和不含钾的扩容液体,然后输低右,慎用利尿剂,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准确调整低速。

133穿刺放液术的护理有严重胸腹水的患者,应穿刺放液。

1331方法无菌操作下,取左或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或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左或右旁开1-15,或B超定位,常规消毒皮肤,铺孔巾,局麻后置管,导管尾端连接一次性负压吸引袋,每次放水不超过2000ml。

1332护理①术前:作好心理护理,术前宣教,介绍手术的方式,部位,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②术中:配合医生穿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询问患者主诉,指导患者在操作中勿咳嗽翻动。③术后:当晚需绝对卧床,术后4小时可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控制钠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腹围,体重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堵塞,腹水引流结束后导管尾部连接肝素帽,并夹逼导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引流量,待病情好转,腹水减少后再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情况,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及时处理。

2结果

本组21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治愈出院,住院天数7-28天,21例患者中妊娠15例,单胎8例,双胎5例,三胎两例(减胎为双胎)。

3讨论

31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本病是促排卵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源性疾病,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但促排卵的目标本身就是使卵巢获得超出生理水平的反应,难免发生OHSS。

32治疗以白蛋白,低右扩容,改善微循环,维持电解质平衡,穿刺放液,取得良好效果。

33护理对于卵巢过度刺激的护理,首先充分认识卵巢过度刺激的高危因素,完善基础护理,加强补液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穿刺护理,对有效控制卵巢过度刺激起到关键作用,本组病例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均安全度过反应期,全部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许佳,董丽敏,朱文静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腹水1例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抽吸腹水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11,27(4):604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第3篇

资料与方法

2008~2009年收治创伤性肝破裂患者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2~51岁,平均31岁。车祸24例,高处坠伤3例,塌方1例,斗殴2例,伤后合并颅脑外伤1例,合并脾破裂10例,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5例,合并失血性休克10例。

方法:①保守治疗,适应证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或仅轻度腹膜刺激征,无腹膜内其他脏器损伤,B超提示肝破裂表浅或血肿小,腹腔积液少,腹腔穿刺阴性或仅能抽出少量淡红色血液。②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包括肝破裂修补术,必要时加肝固有动脉结扎术或(和)肝静脉破裂修补术;部分肝叶切除术。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分别给予对症处理。

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同时,选择大、直、稳的血管,使用大号套管针和输血器,迅速开辟静脉通道,以保证快速大量输液,补充血制品,必要时开通两路以上静脉通道,因为有效扩溶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关键。

正确评估伤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精神、表情、面色、四肢循环情况及尿量变化,认真记录特护记录单,及时反馈,指导医师根据病情发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积极开展术前准备工作:为患者留取血样,备血,协助进行B超、心电、CT、X线等各项辅助检查,并认真协助医师进行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诊疗操作;遵医嘱进行术区备皮,留置胃管和尿管,同时告知患者暂禁食水。

保守治疗护理措施:①严观生命体征;②2周内绝对卧床休息,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③禁饮食72小时;④输血,应用抗生素和止血剂;⑤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复查B超或进行腹腔穿刺;⑥保守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病情加重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护理措施:立即电话通知相关科室,给予紧急会诊,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针对重度复合伤、生命垂危的患者,科内在抢救的同时立即上报院方和护理部,争取医技科室的配合,药械科、后勤物资供应部门及时保证必要的物资器材、药品等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术后护理:术后6小时,取平卧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腹腔引流和痰的咳出,预防肺部感染和膈下脓肿。一般不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以免引起术后出血。术后暂禁食水,待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给予流食,半流至正常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保持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均引流通畅,持续胃肠减压,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腹痛和腹膜炎的症状是否缓解,注意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听诊肠鸣音恢复情况。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要执行相关疾病的术后护理常规。对评估7天以上不能恢复正常饮食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低蛋白血症和手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在积极提供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同时,应观察和预防与营养支持相关的并发症,以提高抗病能力。术后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为肝脓肿和再次出血。针对肝脓肿的护理措施可取半卧位,有效引流,正确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针对出血可严观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尿量、引流液等的变化,术后24小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以免术后出血,及时输注血制品,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注意复查肝功能和B超。

结果

5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24例患者根据创伤程度不同,分别接受不同手术方案,其中1例并发术后肠梗阻,1例并发肝脓肿,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1例因为入院时伤势过重,并发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护理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而尿崩症是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量的增加,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出现严重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而导致死亡。现对我院120例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17~72岁;ACTH 腺瘤20例,GH 腺瘤40例,PRL 腺瘤35例,无功能型腺瘤25例;切除范围为行单纯腺瘤切除80例,行肿瘤加瘤周组织切除40例。

2 临床观察

2.1 观察方法 留置尿管,每小时用量杯测记尿量1次,每小时测尿比重1次,尿比重的测量方法是斜持比重筒,将尿液沿筒壁缓慢倒入,至可将比重计浮起为度,将比重计轻轻加以捻转,使比重计旋转并悬浮在尿液中,在转动未停止前,读取尿液凹面上比重计的读数。观察患者有无口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超过200ml/h 者监测血、尿渗透压与血生化。

2.2 结果 尿崩症的诊断标准:尿量>200 ml/h,尿比重3000 ml/d,尿比重1.005~1.010,尿渗透压200~700 mmol/L;血渗透压基本正常。多尿的特点是尿量超过正常,尿比重及尿渗透压低于正常,但又达不到尿崩症的水平,在临床上出现时间迟、持续时间短、症状轻、水丢失少、对电解质影响小、恢复快。本组尿崩症发于手术后1~58 h。尿崩症持续时间20 h~14 d。其诊断标准:尿量>200mL/h或>5000 ml/24 h,尿比重低于1.005,尿渗透压300 mmoL/L。本组30例尿崩症患者出现多尿,尿量4000~10000 ml/d,经过3~14 d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水电解质紊乱得到良好的控制,无1例死亡。随访3个月未发现永久性尿崩症患者。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术前应及时进行疾病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术后患者因疼痛、多尿而出现紧张、焦虑等问题,护士应向患者进行卫生宣教,告知患者术后尿量增加是暂时性的,及时的护理能得到控制,尿量可逐渐恢复正常,无须长期药物治疗。消除其紧张、急躁情绪,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观察生命体征 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测定尿量、血与尿渗透压及电解质。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观察患者有无烦渴、乏力、眼眶凹陷等高渗性脱水症状;患者常规留置导尿,使用一次性透明尿袋,以观察尿色,配置有清晰刻度的量杯,每小时记录尿量1次。如果每小时尿量超过200 ml或24 h超过5000 ml,尿比重低于1.005,应怀疑并发尿崩症。计24 h出入量,计算出入量是否平衡,并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调整输液速度,监测血糖,以排除渗透性利尿引起的尿量增多。尿崩症所导致的多尿应与使用利尿、脱水剂后出现的多尿相鉴别,后者尿量增多只在应用利尿、脱水剂后随即出现。

3.3 检测水电解质 对尿崩症者每日监测血生化及肾功能。每次调整补液后应及时检验,以掌握治疗效果,及时将采集的标本,随时获知检验结果,重视患者的主诉,掌握高钠血症、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化验值及临床表现。重点强调监测血钾、血钠、血氯、血钙的变化,及时采血,监测电解质、血糖、血渗透压的变化,特别是血钠、血钾的值[3]。

3.4 药物治疗 对尿量不超过4000 ml/d,电解质正常的一过性尿崩症患者不作药物治疗;轻度尿崩症(尿量4000~6000 ml/d),给予双氢克尿塞,卡马西平等药口服;重度尿崩症,可将垂体后叶素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治疗,对清醒患者,在静脉输液的同时辅以口服补液。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根据尿量及时调整垂体后叶素的用量。防止用药后急性尿闭的发生。停用时应逐步减量,以巩固疗效,以免发生反跳。

3.5 基础护理 每日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的发生;呕吐频繁者保持口腔清洁,遵医嘱应用止吐药;留置导尿者,每日用0.0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保持会的清洁,以免发生逆行性感染[4]。正确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出入量平衡,根据患者的意识、食欲及尿量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护理质量。

3.6 饮食护理 尿崩症期间有大量电解质随尿排出体外,容易造成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如多尿而血钠正常,只增加液体入量,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禁止摄入含糖食物,以免使血糖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当血钠150 mmol/L时,停止一切含盐液体,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

4 小结

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症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对于垂体腺瘤术后患者,需根据腺瘤的大小及手术切除范围评估尿崩症发生的可能性,针对性地做好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以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驯外科学下册第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32.

[2] 刘德强.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浙江创伤外科,2002 (7):61.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病人入院;质量控制;医院管理;人员配备和时间安排;泌尿科,医院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服务理念,使患者得到安全、有序、优质的服务,是提高优质医疗的关键[1-2]。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感受,是本院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医院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办理入院手续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更是每一位住院患者必不可少的流程。但患者进入病区后等待时间长,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就医感受下降成为医患纠纷的一个爆发点[3]。研究表明,PDCA能较好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已被护理管理者成功运用于护理管理的多个领域[4-5]。本科室运用该方法对2016年7月新入院患者入院等待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入院等待时间为71.5min,最长达2h之久,导致患者及家属的抱怨、满意度下降。8月科室组织质控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导致新入院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并与改进前比较,时间明显缩短。现介绍如下。

1项目内容及方法

1.1定义阶段新入院患者入院等待时间定义:新入院平诊患者进入病区护士站至拿到检查单的时间。1.2选题理由本科室对2016年7月新入院患者入院等待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入院等待时间为71.5min,最长达2h之久,非医疗等待时间占入院等待时间的54.5%。等待时间过长常导致患者及家属的抱怨、满意度下降,而等候时间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等候的时间越长,满意度水平就越低[6]。因此,为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感受,优化科室工作流程,打造科室品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选择了该题目。1.3现状调查1.3.1梳理本科的入院流程(1)接诊;(2)判断患者信息是否正确:不正确,协助更改信息;正确,接受患者;(3)安置床位;(4)测量生命体征;(5)入院宣教;(6)填写相关信息完善护理病历;(7)医生查看患者;(8)开具医嘱;(9)护士处置医嘱;(10)发放检查单。1.3.2资料收集对新入院患者入院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除去等待时间的具体用时进行时间统计,整个流程平均医疗用时在32.5min左右。针对每个流程,作者设计了时间采集表,采集了2016年7月10日至7月20日患者入院高峰时间08:00~10:00的50例患者的入院等待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资料收集结果见表1)。每例患者的平均时间为71.5min。因此,可以算出,患者非医疗等待时间=71.5-32.5/71.5×100%=54.5%,有一半的时间在非医疗等待,流程能力很差,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为了便于时间统计,医院把患者入院流程的各个环节分为如下3个阶段:(1)护士接收新患者;(2)医生为新患者诊疗;(3)护士料理医嘱,发放检查单,而护士接收新患者和护士处理医嘱发放检查单与护理工作相关,是干预的重点。针对护士接收新患者时间过长进行调查,先将这个阶段还原到入院流程中,分为如下4个环节:(1)将患者安置到对应床位;(2)将患者带至床位测量生命体征;(3)对新入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4)将测量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地录入电脑;填写病例资料。结果:等待安排床位时间最长,能否及时安排床位是引起患者及家属情绪波动、产生烦躁不安的显著影响因素;测量生命体征等待时间较长;填写病例资料时间较长,是否合理安排填写病例资料时机是影响患者等待时间长的显著因素,是改进的重点。1.4原因分析(1)对患者等待安排床位时间长进行原因分析:床位没能及时空出—出院患者未及时办理出院手续。对本科室现有床位数及平均每天住院患者数进行统计分析,科室现有开放床位数89张,除去监护室常规备用2张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床位,有87张床位,而本科2016年1~7月平均每天住院患者在86例左右,所以,本科床位数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新入院患者必须等到出院患者出院后才能安置到相应床位。对出院患者迟迟不能出院再次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这与出院流程和患者及家属关系密切。针对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进行分析,医生开具出院证明及医嘱不及时,办公室工作人员处理出院医嘱不及时,发放出院证明不及时;患者因素包括:不知晓出院流程办理、对费用有疑问等[7]。因此,优化出院流程是改进患者入院等待时间长的关键。(2)对于录入信息及填写病历资料过程进行调查分析,作者发现在填写资料时,患者就在等待,因为护理人员要把患者的病历资料交给医生后才会开始对患者进行诊治。进一步分析发现,医生需要的只是患者入院当时的生命体征,而护理人员在资料录入花费时间最长的是各种评估表及护理病历首页的填写,调整填写资料的时机是缩短患者等待的一个关键。(3)对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等待时间过长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有关。测量生命体征的护士动作慢,对流程不熟悉。(4)对护士处理医嘱流程进行分析。患者入院时一般在早上08:00~10:00,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医生对在院患者开具医嘱的高峰时间。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般是按照医嘱床号排列顺序来处置医嘱。而新入院患者往往都是加床,而且,办公室工作人员会等到医嘱全部处理完后再发放检查单。发放检查单时,又有可能发现患者不在病床上。所以,医嘱处置会等待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优化的医嘱处置流程也是一个改进的重点。

2流程改进

2.1患者不能及时安置到床位患者不能及时安置到床位是影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讨论后找出优化出院流程能缩短患者的入院等待时间。出院流程的优化措施:(1)经科内讨论,与科内医生沟通后,医生在晨交班前将患者的出院证明及医嘱开出;(2)办公室工作人员上班后首先处理出院医嘱,将出院带药打印出来;(3)专门排一名护士办理出院手续,且该护士在书面集体晨交班后不参加床旁交班,直接办理患者的出院手续。而责任护士会在前一天下午给出院患者行出院宣教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的流程及相关手续,并向能够下床的患者宣教,早晨在08:00以前收拾好自己的物品,08:10就可以在护士站拿到出院证明并且办理出院手续。这样一来,提前了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的时间,缩短了出院患者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在晨间护理时能够将出院患者的床单元及时地更换出来。与此同时,专业组长还会根据本组患者的出院情况,前一天进行预转床,并把转床的计划交给第2天参加晨间护理的护士,让她们在晨间护理时一并将这些床位更换,这样一来,新入院患者就能及时的安置床位,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2.2填写病历资料时间长经质量控制小组讨论后,护理人员将生命体征填写好后,就将病历交至医生,医生即可对患者诊疗。之后,再建立各种评估表及护理病历首页。这样,在医生诊疗的同时,完善各种病历资料,最后再请患者签字。这样便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2.3医嘱处置及检查单的发放时间长通过对这个环节的分析,作者在医嘱处置顺序上也做了相应的改善。当医生开出新入院患者医嘱后,及时通知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就及时处理新入院患者医嘱,并及时发放检查单。而医生在查看完患者后,也通知患者不要离开病床,等待护士发放检查单完善相应的检查。这样,护士能及时处置医嘱并发放检查单,患者的等待时间进一步缩短。2.4患者等待测量生命体征时间过长出现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这个环节的改善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这个阶段的等待是不可避免的。

3效果评价

制订改进措施并经过1个月的实施后,于2016年9月10日至9月20日再次对数据进行了第2次采集,采集方法同第1次,收集到50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改进后新入院患者平均等待时间为46.3min,平均缩短25.2min。并对改进前后2次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发现P=0.005,即P<0.05,结果显示改进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进措施有效。

4项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