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群文化营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品牌;社群;建设
前言
从传统意义说,社区是一种基于连接人们在现代商业的发展过程之间的情感纽带的社会关系,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观念的同时,企业开始进行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开始赋予品牌一定的意义,这的背景下,基于消费者的共同追求下开始形成品牌构成的社群。作为一种新的营销工具,品牌社群已经在西方的品牌营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品牌建立社群营销意义重大,它能提高企业在社群中的用户体验,是企业有效营销的一种创新模式,从而使企业在新时代的品牌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某数码产品社群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调查研究。该成员大多对数码产品比较了解,而且经常在社群了解数码信息从而确定购买意向,并参与后期的品牌交流,使品牌社群有了良性发展。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法
二、问卷设计及分析
1.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包括用户的相关信息:性别、年龄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调查人员对相P的数码产品的描述性评价。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2份,其中有效问卷232份。
2.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分析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参与数码产品社群的男女比例基本均匀,这说明在数码产品消费方面男女没有太大的差异,品牌社群的消费在性别上差异不大。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年龄分布层面分析对于品牌社群的发展来说年轻人是促进其发展的重大支柱。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并且更愿意通过网络社群了解产品信息,获得更广的见识,年龄较大的人在这方面的关注就要低很多。
(2)对品牌的在意程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社群活跃的人员中,超过7成的人员会购买自己熟知或者信任的品牌的数码产品,仅有一成的人员对于品牌的要求不是很高。购买的这些客户也大多在相关产品的论坛、贴吧等社群平台进行信息的搜集、浏览或者交流。这说明品牌对一个商品在社群的营销是非常重要的。品牌社群里的成员大多是该品牌的的粉丝群体,对此品牌有着很大的信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影响着产品的销售成绩。
(3)品牌交流的作用分析
企业产品的营销需要向客户展示自身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社群成了企业展示自己产品的“免费平台”。除此之外,客户还可以通过别人对产品的评测、体验等了解真实的产品性能。根据调查可以看出超过八成的人认为通过社群的信息了解可以帮助自己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并且愿意将自身对于产品的印象和了解发表出来供网友了解。
(4)品牌营销的作用
本人通过在社群发帖了解人员对该品牌的喜爱原因,通过筛选将大部分人回答进行整理,主要如下:在感官体验上,很多人认为该品牌在广告上的创意很好,想起广告词我就想成为广告上的主人公,品牌的名称也让我觉得很别致,很有个性,在品牌的商标logo也是自己喜欢的方面;在情感体验上,看到了独特的广告词、独特的品牌标识能让自己觉得很有个性,这是让自己购买的很大一个原因。根据总结可以看出,企业对于品牌的营销是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好的营销可以让客户更好的更快速的了解产品,并对产品一种特殊的感情依赖,从而得到更多的客户。
三、对企业虚拟品牌社群建设的建议
1.加强品牌整体建设,提升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根据实证研究分析,成员对社群的忠诚和对品牌的忠诚程度,明显受到他们的品牌体验影响,所以提升社群参与者的品牌体验,能有效提高品牌的顾户忠诚度,因此,消费者应注意某个品牌的虚拟社区成员参与的品牌体验。忠诚对社区的承诺和品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效果不明显,这就要求加强品牌形象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消费者的虚拟社区参与者尤其是情感体验和思维的品牌体验。企业在注重虚拟品牌社群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品牌整体建设,提升文化内涵,为消费者设计更多更好的品牌体验,促进消费者的良性互动,通过提高客户忠诚度,更好的体验质量,在企业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2.鼓励当前消费者参与社群活动
在实证分析中,虚拟品牌社群中消费者参与度、品牌体验程度和品牌忠诚度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虚拟品牌社群主要由该品牌的当前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构成,而当前消费者有着丰富的品牌使用经验和体会,所以企业应加大营销投入,通过有奖邀约、有奖分享等方式邀请当前消费者参与,鼓励他们参与经验分享、品牌推广等社群活动,将虚拟品牌社群建设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平台。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应通过虚拟品牌社群建设,来鼓励和引导社群成员成为自己忠实的顾客。
当下,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粉丝媒介得到了蓬勃发展,公众号注册数量达到了千万量级,但也只有不足1%的公众号尝到了盈利的甜头,粉丝经济能否堪当未来商业的重任,的确是个未知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确处在粉丝经济的快速发展期。
腾讯有个定义,粉丝是未来最主流的客群关系。虽然一直对粉丝经济抱有信心,但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被震了一下,毕竟在这之前,我的习惯认知仍是客户归客户,粉丝归粉丝。粉丝之微薄,当下仍然是被商业机构严重忽视的一个边缘力量。但细思极恐,也许有一天,粉丝经济会如滴水穿石般发展起来,当一个商业机构所拥有的粉丝数量超过了一个地方媒体的发行量,当基于公众号所创造的交易额占比超过10%甚至更多时,当这些拥有庞大粉丝数量的商业机构依靠大数据加速产品进化时,也许奇点正在临近,也许我们也必将被这股力量所颠覆。未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市值,也许会由资产价值转为用户价值,也许就是粉丝量及ARPU值。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当下最重要的经济变量。我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的终极归属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商家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颠覆式变化,一方面用户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商业模式将由易货模式转向O2O运营模式。我觉得商业的本质就是流量经营,也就是获取一个UV的边际成本大小决定了商业模式的发展路径。
目前随着网商获取UV的边际成本在不断攀升,导致线上的流量边际成本已经远远高于线下的流量。而且在转化率方面,线下的转化率也是线上的几倍,所以O2O全流量运营一定是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我们曾在一年前提出,互联网+在商业模式上的核心变革就是由易货模式转向运营模式。而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获取用户、响应用户、关联用户、谋求用户的终身价值是运营模式的基本逻辑。
社群简单认为就是一个群、一个社区、一个公众号,但是社群需要有一些它自己的表现形式。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社群它是一个有态度的社交关系链,不仅只是拉一个群,而是基于需求和爱好将大家聚合在一起,我们认为这样的群落就是社群。社群的出现为新型电商带来了一缕阳光,美丽说、蘑菇街、美柚等社群电商迅速发展起来。
社群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价值观趋同,即社群中的人是靠价值观聚合在一起的,相比普通的消费者,社群具有强烈的归属感。第二,去中心化,社群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强利益关系,没有权力中心,投票是社群常见的决策机制。
我感觉未来的商业逻辑也许是:再小的个体也有社群!而且,我相信未来的品牌也必将会社群化,或者可以说没有社群的品牌不是真品牌。
当我在旅游类APP里找酒店的时候,我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当我上下滑动屏幕选酒店的时候,我会觉得很茫然,因为我并不知道这些酒店到底怎么样,但当我看到君亭、书香、桔子这些熟悉的品牌时,我会快速预订下去。
这个场景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那就是未来,未来的未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连接越发达,信息越透明,品牌越重要。我想这就是我们酒店人的机会,埋头做好产品,打造出真正拥有粉丝的品牌才是制胜未来的关键。
这两年酒店行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持续升温,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大有关系,因为客流已不再囿于线下。尤其是民宿,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不可能有民宿。各种文化类、主题类酒店,也是层出不穷,本质上都是因为体验类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相信随着90后、00后逐渐进入酒店消费主体,二次元等各种亚文化社群酒店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利基市场。
场景即时间、空间、状态、情绪的聚合。凡是聚合了的时间、空间、状态、情绪都有可能构建出极具商业价值的营销场景,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引发了旅游行业的接龙式创意传播。社交网络越发达,传播速度越快,今天,一个小小的行为在一两个小时后就有可能形成一个蝴蝶效应,也就是可以快速聚合出一个场景,借场景之势做营销已成为当下最主流的营销行为。
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场景营销不仅仅是个新的营销概念,它必然会颠覆传统的营销模式。因为我们都知道商业的起点就是需求,而需求的产生源于场景,更何况,好的移动端产品也是基于各种线上线下场景而生。滴滴打车只是把在马路边打车这个场景移植到了手机里,就催生出了千亿级的商业模式。微信红包也只是把传统红包文化移植到了社交平台里面,微信红包不仅带来了微信支付爆炸式的增长,更为人类贡献了一个社交货币,新人入群、喜事庆贺、节日慰问、甚至夫妻致歉都可以靠一个红包搞定,这都是传统货币不曾到达的空间。
对于一个酒店而言,除了线上场景外,线下场景丰富且受众精准。例如会议室这个场景,如果客人在早上可以摇出来一份面包,在下午摇出来一杯咖啡,是不是很酷;再比如客房这个场景,客人可以通过扫码预订一份宵夜,可以通过扫码获得一瓶水,是不是也很惬意。诸如此类,经过我们这两年在酒店场景营销方面的实践,越来越觉得酒店场景开发价值巨大,可以逐级连接到酒店曾经想做但做不了的藏在长尾里的各种需求。
全员分销的本质就是员工共享经济,即利用员工的认知盈余,基于线上线下场景做导购,以期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把全员分销引入酒店行业,我说这是微信的力量,因为微信把我们每一个人都连接了起来,全员分销只是在这些连接关系上叠加了一层业务逻辑而已。
关键词:社群经济;商业模式;数据挖掘;线上线下一体化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催生了粉丝经济等新的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打破了时空限制,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连接上网,自媒体发展迅速,网络公民的个人参与感增强,催生了社群经济。社群经济具有精准营销的特点,通过数据挖掘寻找潜在目标客户群体,降低营销成本。创造性地将用户分为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两类,利用付费用户获得收入,利用免费用户增加流量,并吸引第三方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颠覆传统的“谁消费、谁支付”模式。在社群经济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对于社群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主要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社群中用户黏度。
一、社群经济
社群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社会单位因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而被聚集起来,依托线上线下关系进行互动,这赋予了社群新的时代内涵。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模式,社群经济可以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精确度地找到目标客户,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提供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无形服务。社群经济对于社群的依赖度很高,企业往往具有特定的客户群体,并针对顾客的爱好、需求提高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二、社群经济商业模式特征
1.营销手段-大数据和社群经济
主打社群营销的企业进行营销的第一步是利用各种推广手段,吸引潜在客户,增加客户量。除了借助传统的市场调研、电话访谈的方法,这类企业可以对不同平台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合适的人群发送EDM。通过对用户的访问记录和访问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共同需求,预测顾客未来的购买行为。根据顾客的需求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制造,再根据顾客的反馈进行产品的优化,这也是与传统的以产定销的营销方式的最大的不同。
但是数据挖掘只是了解用户需求的手段,在社群经济背景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潜在顾客转化率和用户黏度,在维系老用户的同时,实现口碑传播。以互联网移动健身企业为例,针对目前国内健身房营业时间较短、分布不合理、且收费标准不一的现状,以中青年白领和大学生为目标客户群体,推出移动健身手机应用,提供免费的健身视频,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健身教练的指导。为了进一步提高顾客黏度,打造健身社区,用户可以在健身软件上分享自己的健身心得,交流健身经验,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给顾客更好的客户体验,主打社群营销的企业会不断改进网站的设计,提高被访问的几率。具体的操作有简化页面排版、缩短网页打开所需时间等。
2.“免费+付费”相结合的定价策略
社群经济的定价策略是“免费产品和服务+付费产品和服务”。用户也就自然被分成了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两类。提供给付费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和范围更广,且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为主。如互联网视频网络公司可以向付费用户提供院线新片提前看、观看全程免广告、使用高速通道播放提高流畅度等服务,这是因为付费用户和免费用户的需求价格弹性具有差异性,通过为付费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获得收入。腾讯的QQ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免费的移动社交平台,其主营收入主要源于增值服务产品,如QQ秀、腾讯会员等。
社群经济商业模式的一大创新点就是引入第三方战略合作伙伴。虽然从免费用户处不能获得直接收益,但是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有利于增加流量,吸引第三方企业的投资。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双边市场模式”。淘宝在成立之初通过免费的手段吸引了大量注册用户和商户,取得了较大的市场占有量,但是其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后来淘宝探索出一条与第三方战略合作伙伴-广告商进行合作的盈利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但是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缺陷。这是由社群经济对于社群依赖度大的特点所决定的。在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体中,免费用户的比重远高于付费用户的比重,第三方企业加入平台的收益主要取决于平台已有的免费用户数和潜在的免费用户数,但是随着广告植入的增加,免费用户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会选择放弃该产品。
3.线下线下一体化
在社群经济时代,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使得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企业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作支撑,才有可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社群本身具有动态变化性,主打社群营销的互联网企业多提供无形的服务,它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用户忠诚度低,一旦出现更加便利的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往往会转向新的提供商。
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式规避顾客流失。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一种模式是在线上生产顾客订单,线下交付商品或服务,这种方式有助于缩短交付时间,优化顾客体验。还有一种常见模式是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相结合,顾客在线上了解活动,线下进行参与,在增强用户体验视感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用户活跃度,增加顾客粘性。
4.跨界经营
在社群经济中,社群成为企业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本。社群中的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爱好和情感认同。社群成员与互联网企业之间所形成的情感纽带具有非消耗性特征。与传统工业经济商业模式不同,在社群经济下企业可以通过与消费者间的互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随着用户使用时间的增长和使用次数的增加,用户对于服务提供商的稳定性偏好形成。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社群这一社会资本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实现多样化经营。比如视频网络公司乐视进军电视市场、阿里巴巴涉足金融领域、百度打造旅游经济社区服务平台等。
三、总结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步。首先通过数据挖掘寻找潜在顾客群体,了解顾客需求,以优质内容和差异化服务迅速吸引用户,扩大用户规模,增加流量。然后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加强已有会员间的凝聚力,形成社群。由于社群中的成员在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共性,互联网企业针对社群中成员的需求销售具有“社群文化”特色的商品,提供具有“社群文化”特色的服务,完成内容变现。不难发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群经济逐渐形成了以情感为纽带的盈利模式,通过与顾客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优化顾客体验,提高用户黏性。这种情感纽带的非消耗性使得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已有社会资本-社群扩展企业边界,实现跨界经营。
社群资源可以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获取这种资源并非易事,互联网企业需要有打造具有挑选资源和聚合资源的的社群平台,利用社群平台促进社群发展,加强社群成员间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社群动态变化性的特征决定了互联网企业所需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规避用户流失。借助线上线下一体化,提高社群成员的参与度和组织认同感,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勇.社群和社群经济[J].浙江社会科学,2016,02:56-58.
[2]王琴.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1,01:79-88.
[3]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146-160.
[4]曾繁旭,王宇琦.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业的盈利模式[J].新闻记者,2016,04:20-26.
关键词 网络书店 虚拟社群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书店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网络书店以其丰富的品种、优惠的价格、便捷的购买方式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再加上配套的物流与支付渠道的完善,网络书店经营业务呈现出蓬勃的增长态势。据2009年一季度的调查显示,网络书店的销售份额已超过了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10%。越来越多的传统书店“试水”新媒体,网络书店经营者也纷纷拿出各种策略吸引网民,提升人气。在目前各大网络书店产品质量和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何将网民聚集到网站当中。创建网民与网站的密切联系,形成网站的“黏着力”,是一个核心问题。而虚拟社群的应用是网络书店创造经济价值、打造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一、网络:独特的消费场域
网络书店经营依托的平台主要是网络媒体。网络书店并不是将传统书店简单移植到互联网当中,其本身蕴含着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和营销方式,这是由网络媒介的特性所带来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他给媒介下的定义是:媒介是我们适应环境时产生的无意识效应。每一种媒介承载的感知或意识偏向――我们最意识不到的方面,正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东西,比媒介“内容”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网络媒介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交互式媒介。它通过构建虚拟社群满足人们的沟通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体验。在传统的书店营销中,人们或许看重的是品质、价格和渠道,但在网络环境中,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与虚拟社会属性赋予了书店营销新的生命力。
从传统书店到网络书店,产品(内容)或许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消费情境已全然不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在网络书店上消费的不光是书籍,还有一种文化体验,这种文化体验由网站提供的多样化服务所营造,并在网站与网民、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互动中形成。在新媒体环境中,决定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除了商品的外观、品质和价格之外,还来源于一种基于认同之上的归属感、沟通中的愉悦感,以及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身份赋予。所以,如果网络书店仍只是一味地用产品种类和价格优势去吸引顾客,而不注重挖掘基于互联网的用户需求,那与传统销售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也不能发挥出网络媒介的特点和优势。
具体而言,网络书店消费与传统书店消费的区别在于:
1、网络书店将“人与书”的关系提升至“人与人”的关系。在传统书店当中,每个消费者之间基本处于隔离的状态,他们因为偶然的因素聚集到书店,各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然后离开,彼此之间没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关系是松散的。在网络书店当中,网民不只是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图书,还可以了解其他网民在读什么书,发表了什么样的评论,并能直接与其他网民就同一本书展开讨论,在互动中创造关系,通过关系产生认同感。群体传播的形成和互动关系的创建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心理体验。
2、网络书店将“纯书店”的形态变为“书店+书斋”的形态。传统书店与书斋是分离的,书店是公共场所,而书斋是私人领域。网络书店则可将两者结合起来,除了能为网民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还能使每一个网民拥有自己的私人书斋。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模糊了,网络书店营造着一种“家”的氛围,这个“家”是个性化的,反映着网民个人的品位和爱好,并能由此衍生出新型的网络人际关系,使网民与网站的关系更为密切。
3、网络书店将“一对多”营销变为“一对一”营销。对消费者而言,传统书店提供的服务是粗放的,图书按类别上架,消费者在各类图书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传统书店很少考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延伸提供得较少。而网络书店可以实现有针对性的营销,将每一位网民看成有独特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向的个体,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用最适当的诉求方式向网民促销。提供贴心的服务。提高网民的满意度。
网络书店作为一种独特的消费场域。网民个人拥有极大的自主性,他们不仅可以快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还可以对书籍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独立观点。另一方面,在网民之间,以书为纽带构建起某种联系和默契,他们可能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可能会选择同一本书或同一类书。他们可能都热衷于参与到书籍的评论中去,并通过网络来结识志同道合之人。简而言之,以网络为媒介的传播不只着眼于资讯的传送接收,它更重视参与和互动,进而建构起一种共享某种价值的“伙伴”关系。
二、网络虚拟社群及其特点
虚拟社群“由一群具有共同兴趣的人有意识地组成”,可能保有真实社群的特征,包括互动、共同的目标、认同感和归属感、各种规范、不成文的规则等。虚拟社群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持续性的互动,并从互动中发展出互相信赖及彼此了解的气氛。台湾学者万荣水、粱瑞文将虚拟社群的演变归纳为四个类型:一是传播资讯、经验分享;二是线上交友、凝聚情感;三是消费兴趣、产品及内容导向;四是强调即时互动的社群连结。虚拟社群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通过发表讯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并通过网络平台结识朋友,在互动中形成情感认同。虚拟社群在网络购物中的应用还体现在。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个人化的服务,优化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烈的“黏着力”。并能利用即时互动机制。将网民集结起来,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利益诉求和认同感的群体和团队。“一旦虚拟社群形成,它最宝贵的资产有两项:一是社群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对社群的忠诚度,一是社群累积了丰富的成员资料,对成员的生活风格、消费风格以及购买习惯了若指掌”。
网络虚拟社群的特点:
1、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网络虚拟社群并不以地理区域和面对面沟通为前提,而是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人通过网络聚在一起,分享经验,交换心得。讨论大家关心的话题。网络书店突破了原来地理上的局限性。联结起所有网民个体。同样作为爱书之人,能够在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上畅所欲言。
2、通过沟通与交流建立情感上的联系。虚拟社群的形成来自于“互动”,网络成员在充分的讨论中形成某种文化共通感,满足他们学习、分享、兴趣、幻想、建立新友谊的需求,增加归属感。
3、在群体环境中塑造自我形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除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之外。还有两种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群体交往中,个人往往根据特定的交流情境选择适当的言辞和表达方式,以期获得他人的尊重。实现自我的价值。虚拟社群的匿名环境鼓励人们去创造网络身份,网民通过表达个性化的观点,对社群产生影响,获得杜群对自我的评价,不断完善自我形象。
三、网络书店开发和经营虚拟社群的方
式
现代营销理论强调4C原则,即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4C理论认为,企业应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减少顾客精神和体力的耗费,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把顾客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无形地整合在一起。在网络营销中。我们可以对4C理论中的Communication(沟通)原则进行引申:网络营销不仅要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还应为顾客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创造便利条件,即通过建构虚拟社群来提升顾客体验,增强顾客心理上的认同感,进而树立电子商务网站的良好形象和口碑。稳固现有顾客,吸引更多潜在顾客。
网络书店开发和经营虚拟社群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建立开放式讨论平台。网络书店通常都会提供评论功能。对于每一本图书,网民都能自由地发表评论,分享关于同一本书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如当当网,在每一本书的内容介绍之后,提供了便捷的“写评论”功能,并可以选择“心情指数”和“阅读场所”,同时可以对该书评分。开放式讨论平台的建立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用户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在多元评论的表达中形成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经验分享,共同体会读书的乐趣。对于要选购书籍的网民来说。其他网友的评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阅读他人评论的时候,网民还可以评判其“有用”或者“没用”。网民的投票代表了群体对于某篇评论的认可度,对于评论发表者而言,这无疑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卓越网除了为网民提供针对书籍本身发表的“用户评论”功能外,还提供了允许更随意交流的“用户论坛”,网民可以自由发起话题,这使得网民的线上交流更为轻松。
2、挺供博客(个人空间)服务。博客可以抒发和记录个人情感,展现个人思想,是网民进行自我表露的重要途径。博客以其对话和互动机制使网民聚集起来,在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促成了交流圈子的形成。在当当网上注册之后,网民即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中除了有订单管理、账号管理等常规内容之外。还可以集纳网民发表的所有评论文章,并能查看到其他网友的留言。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互相“关注”,这类似于博客订阅(RSS)功能,一旦网民的个人空间有了更新,“关注”他的其他网民就能即时获知。通过这种方式,网民之间建立起默契,能实现深度交流,继而产生认同感和凝聚力。当网民之间发展出密切的人际关系时,他们将舍不得离开这个社群。将博客功能做得较为完善的是亚马逊网站(),它提供了包括作者博客、编辑博客、专家博客等几种形式,并将博客文章按主题(topic)分类,为网民浏览博客设置了便捷通道,其评论、推荐、定制、订阅功能也一一俱全。
3、提供“个人化”平台。网络书店在构建虚拟社群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每一个网民个体的需求。为网民提供个人化的特色服务,使其在网络中找到“家”的感觉,这样才能实现顾客维系的目标。当当网提供了面向网民个人的“在线书架”功能。使用“书架”功能,可以将自己的图书整理到书架上,并标注哪些正在读,哪些已经读过,哪些还没有开始读。网民可以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将读书生活延续到互联网中。每个人的书架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阅读喜好,通过网络的联结,网民可以认识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
4、设立评论员制度。对于网民的原创评论,网站应建立适当机制予以评价和鼓励。“评论员制度”是激发网民的积极性、增强网民的归属感、提升其忠诚度的重要途径。例如,当当网将评论员头衔分成初级、中级、高级、特级、专家级五个级别。评论员头衔的获取与网民写评论的积极性和评论的质量直接挂钩。卓越网则将那些优秀的评论者分为千佳评论者、百佳评论者、十佳评论者、最佳评论者。当网民拥有这些“荣誉”之后,将会提升其在卓越网中的地位和声誉。并能参加卓越网组织的各类活动。网络书店设立的评论员制度能够赋予网民某种网络身份,使网民不断确认自己是属于哪个群体或文化圈子中的一员。
5、利用信息关联技术满足网民需求。利用语义分析技术和关联技术,网络书店可以根据网民的信息选择为其提供同类商品推荐及相关商品资讯。即以内容为导向。挖掘网民的消费兴趣,为网民量身定制产品清单,让网民充分感受到网络书店的便利性,帮助网民节省寻找商品的时间和成奉,实现网站与网民之间的利益整合。当当网和卓越网都提供了这样的服务。当网民选择某一本书的时候。网站会自动关联到相关商品,并以“购买此书的顾客也购买了”、“查看此书的顾客也查看了”、“相关新品推荐”、“浏览更多同类商品”等方式列举出来。网站还能通过分析网民的浏览历史来进行书籍的个性化推荐。
6、由网民作为信息生产者对网站内容进行创造和提升。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生产者的角色体现了网民的主体意识。网民通过适当的形式为网站作出贡献,有利于增强其对网站的归属感,前文提到的为网站写评论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当然。还可以通过更多途径来实现网民协作创造的主体性。例如,蔚蓝网为网民提供了“添加标签(tag)”功能,每个网民都可以自主为每一本图书添加个性化标签,同时可以根据标签来查看相关的图书列表。标签是由网民创造的一种图书内容索引形式,它成为传统图书分类法的有益补充,为网民获取图书信息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指引”。
7、举办网友活动。传统书店为维系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推行会员制,定期举办会员活动,例如书友会、读者见面会、人文讲座等。这种形式在网络书店的经营中仍可以采用。网络书店可对网民资料进行分析归类,举办适合各个群体的网民参加的特色活动,将网民的线上联系延伸至线下。为拓展网民的现实社会关系创造契机,同时进一步巩固社群关系,增强社群意识。不过,从目前网络书店的经营现状来看,由网站组织的面向网友的活动还显得不太丰富,活动创意性也不够。
【关键词】社群经济;传统媒体;发展策略
一、社群和社群经济概念
据《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经济研究报告》显示,到2016年底,中国网络社群经济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中国网络社群数量超过300万,网络社群用户超2.7亿人。相关人士认为,中国网络社群用户数量占中国手机网民比例接近40%,但网络社群发展仍处于初期扩张阶段。到底什么是社群?什么是社群经济呢?
社会学中关于社群的定义有很多,广义上是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除此之外,社群也可被解释为地区性的社区;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关系的网络;社群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含社群精神或社群情感。《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商业驱动力》一书中指出,社群的核心在于连接,借助移动互联网,“彻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基于定位追踪和位置服务,通过随时随地的交互应用,为人与人交互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和体验”。社群经济是指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
二、社群经济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机遇
(一)传统媒体发展社群经济的优势
1、忠实受众和粉丝
传统媒体在长期传播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大量忠实受众和粉丝,为构建社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长达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已经积累下众多受众资源,传统媒体发展社群省去将一般受众转化为粉丝的过程,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较多的社群成员。图书、报纸或电视的受众可以直接转化为社群成员,并和作者、出版社、主持人、电视台等媒体成员共同组成社群,一起探讨某个焦点话题或问题。
2、社群经济变现
传统媒体可以将社群转换为购买力,促进传统出版物的售卖。例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通过图书的售卖让一些很难销售的小众书变得畅销,使其重回市场,得到读者的认可。
3、可靠的品牌形象
互联网相对于真实社会虚拟度高,人们很难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而传统媒体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具有更高的权威性,更容易获取受众的信赖。这也是传统媒体发展社群经济的无形的资产。
(二)传统媒体发展社群经济面临的挑战
传统媒体虽拥有天然的社群运营优势,但长期的传统经营模式也为社群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例如,存在对社群经济运行规律不了解、对社群经济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社群运营人才等问题。
1、供需模式的改变
传统出版业发展社群经济的一大机遇是通过传统产业链的调整,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过去是传统的供需模式,例如图书出版企业过去是“生产―销售”的产业链,生产多少就售卖多少,这样很难控制滞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社群经济下的按需生产或众筹生产使读者、作者、出版商和发行商成为一个社群。在这种模式下,读者成为产业链的中心,出版商和发行商根据社群中读者的需求量进行分批生产,减少了滞销所带来的损失,通过众筹节省了出版方和读者的成本,实现双方互赢。
2、营销方式的改变
社群经济中传统的营销方式由宣传促销成为病毒式传播也是传统媒体发展的机遇。传统的广告营销对受众的作用力愈渐减弱,社群的病毒式传播在一段时间后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例如,社群中对一本书的内容、观点等方面的讨论是话题性传播;推荐给网络社交好友是社交化传播;还有最原始的口碑传播等。这些病毒式传播模式可为传统出版业带来可观利润。对于电视媒体来说,线上线下的粉丝互动以及粉丝间的病毒式传播对于宣传新节目、拉动节目收视具有很强的效果。
3、运营方式的改变
用户时代高度的交互性要求媒体加强与受众的联系,传统媒体可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通过搭建自身的社交群来宣传自己并达到盈利的目的。同时结合成熟的线下运作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社群成员的稳固性和参与性。
三、社群经济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社群逐渐形成 ,并渐趋成为主流经济形态,社群经济还在不断衍生出新的模式,这给传统媒体在社群经济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并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路线 ,传统媒体应抓住时机 ,进行相应的改变以加速自身发展。
(一)自力更生――搭建社交媒体矩阵
社交网络的发展为传统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传统媒体积极利用好现有的社交媒体资源缩短与受众的物理空间距离,细分受众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性。为了更好地吸引并服务受众,每一个社交媒体平台都应该坚持服务于细分的受众,使内容传播达到精准,这样一家传统媒体就可以运营若干个社交媒体,进而搭建起有效的社交媒体矩阵。例如,在电视领域,河北卫视就在其微信公众号中推出节目微信矩阵,涵盖有“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民歌”、“中华好家风”、“明星同乐会”、“家政女皇”等六个微信公众号,单日阅读量达到8万人次,位居省级以上卫视公众号阅读量第三位,其中“家政女皇”微信公众号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2016年全国电视民生服务微信公众号最具影响力TOP10”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