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读书却无书可读,
记者采访了分布于同一县区不同地域的两所农村小学,对近20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喜爱阅读,90%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之内,80%的学生阅读仅限于学校中午休息时间,90%的学生阅读书籍来源主要是在学校图书室借,阅读内容仅限于《学生天地》《少年文摘报》《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作文》等,可读的书籍和杂志太少,课外阅读量小面窄,现状不容乐观。
武威市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距离凉州区城区80多里。
六年级的小娜是一位活性开朗的女孩,今年12岁,喜欢唱歌。在课间,当记者问到是否喜欢课外阅读时,她兴头十足,告诉记者说:“我喜欢读课外书,因为阅读可以扩大我的视野,增长好多的知识。”
当记者问到她从哪里获得课外书时,她回答说:“大都是从学校图书室借,爸爸妈妈也会给我买一些,现在我家里有5本书,分别是《谜语大全》《格林童话》《成语故事》《中华圣贤经》《增广贤文》。”
问到希望老师还有爸爸妈妈为她看课外书做些什么时,小娜说:“我希望学校能全天开放图书室,希望老师能够推荐好书给我们看。”
武威市中坝镇上坝小学地处凉州区城郊,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明显好于远郊农村小学。小凯元是该校一个普通的小男孩,12岁了仍读四年级,他性格有些内向,见到记者显得拘谨,问到他的爱好时却一点儿都不腼腆:“我爱看书,爱科学。”
记者所采访到的情况与问卷调查所显示的基本一致:孩子们喜欢课外阅读,课外读物对他们的诱惑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但很多学生不知道该读什么,也无书可读,这便是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亟待加强
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和几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交谈。
今年32岁的王老师是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谈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他说:“作为老师,要能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合的书刊。”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王老师不无忧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太乐观,其中资源短缺和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小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
有着23年教龄的张老师是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教师,他表示,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课外阅读时间少,再加上农村受经济条件制约,学生可读的课外读物少得可怜。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张老师提出:“建议国家加大农村学校图书馆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对边远地区学校阅读资源建设的扶持。”
而中坝镇上坝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张老师则认为,学校每年都要有购书计划,增加藏书量,延长学生借阅图书的时间。为孩子提供阅读的条件,还可以动员村委会为孩子们开放农家书屋,方便在日常节假日时间的课外阅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决不仅仅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到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方面依赖于家庭,希望得到家长大力支持,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做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农村学校图书馆建设等。
改变课外阅读现状,出路何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90%的农村小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是从学校图书室借阅。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杨天波校长对记者说:“去年‘两基’国检期间,学校通过自购、上级部门配发、捐赠、向师生借等方式,添置了11725册图书,学生人均23.5册,但是这些图书尚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一方面是书目过于陈旧,可读性不强,另一方面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期刊和杂志较少,学生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面窄和量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形式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进行学习,在课余时间也要加强课外阅读活动,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含量,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身心修养,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就是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果没有适当的评价机制,那么很容易导致时间上的浪费,学生也很难通过课外阅读达到增加知识量的目的。下面本文就围绕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进行分析,主要在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等方面为提高阅读效果提出建议。
一、改革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形式
1.书面形式的评价
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形式中,书面形式的评价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形式,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形式。这种评价形式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的书面总结成果的一种检查,多以定期评价的方式为主,让学生按照规定的主题进行书面形式的总结和归纳。例如,教师可以把“海洋文化”定为主题,让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记录有关的优美词语10个、句子5个,并且将自己的读后感以文字的方式写下来,教师定期对学生的积累情况进行检查。
2.展示激励评价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评价结果展示的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具体的方法可以是让学生在平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将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语句或者是读后的感想记在笔记本上,作为评价结果展示的素材。并且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读书评价展示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对阅读成果展示较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此激励没有获奖的学生更加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在一段时间之后,在班级内部举行“三国演义读书会”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可以是讲述“三国茅庐”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也可以对刘备、曹操等一些主要的人物进行评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并采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以此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对待课外阅读活动。
二、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学习上,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学校和教师培养的重点,因此,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程度还不是很成熟,并且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价的结果不是很准确。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
2.学生互相评价
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经提到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是一种很有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作为评价的主体,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评价活动的抗拒心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是十分有利的。
3.家长评价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是待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度过的,因此,家长是学生学习道路上重要的参与者。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托付给教师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家长应该与学校积极配合,适当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在课外阅读评价方面,家长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活动基本上是在家里进行的,所以,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就是很好的家长评价的方法。在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其阅读成果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孩子抒发了阅读感想之后,适当地对其进行鼓励。
总之,课外阅读评价对于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拓展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养方面都会起到帮助的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评价的重要性,从改革阅读评价方式和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两个方面完善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40-02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客观上说,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需要语文教师传授阅读方法,需要家长密切配合、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应明确两点
1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简单来说,课内阅读就是上语文阅读课;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现行的语文课本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阅读量有限,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阅读习惯养成越早越好。叶老曾指出:“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2培养阅读习惯所要达成的目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对课标的解读,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的习惯不仅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还包括有目的、有质量、有计划、有方法地阅读。
二、教师推荐阅读材料的依据
1所选材料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小学生天真、质朴、活泼、好动、富有幻想,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都在形成之初。与此同时,他们的注意发展还不成熟,依赖性较强,不善于自己提出活动的要求,习惯于在教师或家长的要求、监督和帮助下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性来选择阅读材料。
2材料的选择要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会自然而然地阅读,甚至会渴望阅读。所以,教师应该选择小学生关注和喜欢的读物,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阅读的书目。“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材料,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孩子的优秀图书。优秀的图书,应该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内容上具有人类美好情感共性的著名作品。每学期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参考书目,使孩子的课外阅读更有目的性和操作意义。对此,我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制订了一个课外阅读书目表。(见下表)
三、在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习”与“惯”的有机融合。习者,实际操作之义,惯者,一如既往之义也。所以,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1班级读书会――激励孩子持续阅读。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因此,成立班级读书会,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固定的班级活动尤为重要。学生每天的阅读在时间要求上应保证有10至20分钟。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记录表,请家长负责督促孩子阅读并签字,并在班级内张榜公布每月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名单。完成了阶段目标的学生还可以领取一定的奖励,比如一颗星星、一朵小花等。通过这样的“比一比”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还在班级内举办各种有趣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摘抄比赛、剪报展览、读书交流会等,既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又促使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读书笔记――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写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探索欲望。但是,许多教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还仅限于“摘抄好词佳句”上,局限性比较大,缺乏阅读思维上的指导。也有的教师提出写读书笔记的更高要求,可苦于大部分学生懒于准备要求较高的读书笔记摘抄本,所以实施起来也比较费劲。对此,笔者建议学校统一印制《读书笔记摘抄本》,让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去填写读书笔记,这样就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勤写读书笔记,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读书笔记摘抄本》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篇目、主要内容、好词摘抄、精彩句段、感想收获等。
3学校读书活动――营造开放、和谐的读书氛围。营建浓郁的书香校园,是很多学校的愿望。有的学校还通过引导广大师生“读好书,促成长”,来逐步推进本校学习型校园的建设进程。例如,我校就开展了各种校级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读书氛围。在课程规划方面,学校增设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班级内课外诗文的集体诵读。在语文学科范畴内,举办读书日活动、读书征文比赛、诵读比赛等。在少先队活动方面,开展故事大王演讲活动和读书作品展,还在学校广播站开设“好书共读”“好书推荐”等栏目,进行读书活动的宣传。在阅览室,学校举办了专题讲座,轮流组织各班的读书小组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此氛围中慢慢养成了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4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又一途径。《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很多父母舍得给孩子买课外书,却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为了让学生回家后仍然保持读书的好习惯,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促使亲子阅读活动能在家庭中推广,让亲子阅读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件事情。比如,可以在家长会上大力宣传亲子阅读的好处,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逛逛,还可以在班里举办各种亲子读书活动,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分别谈读书感受,或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有了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调查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分析其对他们学习成绩的影响。
调查目的
我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同学课外阅读的喜好,分享他们的喜好,如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课外读物,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调查过程
统计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读物
据调查,数据如下:
10%的人喜欢看文学名著
15%的人喜欢看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
30%的人喜欢看惊险有趣的故事
5%的人喜欢看古代文物讲解
40%的人喜欢具有想象力的科幻读物
以上调查证明,许多学生最喜欢看惊险有趣的故事,和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具有想象力的科幻读物,而对文学名著和古代文物讲解,并未熟知。
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小学生应该正确阅读对学习有益的图书,如:文学讲解、古代文物讲解。而不是去看那些惊险的书,这样对小学生的生长有不利的行为。
建议:
1公布此次调查,呼吁家长、教师加以重视。
2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读课外读物。
3.学生应自主分类课外读物,少看惊险有趣的故事。
4.指导小学生选择好的课外读物,督促他们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艰难境地,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成了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个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语文学习,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因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总量和各学段的阅读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看,出现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现象很严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只局限于:多看作文书、多记好词好句、如何有效提高考试的作文分数。从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看,出现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以本为本”死啃书本,不愿涉足到课外阅读;出现阅读盲目性倾向,没有目的,单凭兴趣,内容单一;出现阅读无思想倾向,读而不思,不懂阅读方法,囫囵吞枣,高耗低效。
二、探究的现实意义
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给学生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应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对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探究将有利于改变农村学校当前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阅读量不足、面不广、质量不高,看书前没有计划,随意性极强,没有目的性;看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看书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的搜集和整理等阅读现状。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方面看,这有利于语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有利于语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对学生在课外阅读内容、阅读方法上的有效指导,以及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落实,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课外阅读促进了课内学习,而课内学习成绩的提高又刺激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课外、课内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尝到课外阅读的甜头,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外阅读的意义。
三、探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观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四、探究的实施
1.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⑴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辅导书、尤其作文书比例较大,名著少,阅读面较窄。
⑵学生课余时间(阅读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家庭藏书不够或根本没有,学生借阅图书渠道不畅。
⑶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受学校硬件制约)
⑷学校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完善,建议设立奖励机制,扎实检查,使每一项活动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
⑸学生阅读习惯、能力还有待持续培养,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有待指导、完善。
2.结合实际采取的改进措施
⑴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通过校内开展读书实践活动,如低年级的“亲子阅读”,中高年级的读书竞赛、读书交流、读书成果展示,阅览室的开放,校图书馆的定期借阅制度的建立,小学生必读课外书目的推行、展示等活动来营造读书氛围、培养阅读兴趣。同时利用家长会请专家讲座,宣讲课外阅读的必要性、重要性。这样校内引导、校外延伸,让浓浓书香萦绕校园、勃勃兴趣油然而生。
⑵完善“落实”机制。从很多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经验表明,建立、完善“落实”机制是多么重要。一是时间落实。学校安排的阅读课要落实,保证每周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不挪为他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机械性抄写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二是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精美的散文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从摘抄、批注、质疑、欣赏、写读后感等多种角度进行指导。三是活动要落实。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故事会、辩论赛、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等。让每一项活动落到实处。四是检查要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
3.制定读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