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经济分析报告

新经济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经济分析报告

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压器差流告警接线组别相序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变压器作为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之一, 其配置的保护是变电站各类保护的重中之重,是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新主变间隔投运时,在对变压器带负荷充电过程中,需先将变压器差动保护退出,待变压器带上负荷后,观察电流大小与方向,一方面检查主变是否良好运行,另一方面检查主变保护二次接线是否正确。这时如果出现装置和调试上的错误, 投入差动保护都会造成新投变压器误动作跳闸。

本文主要针对新投运变压器,在主变充电完毕退出比例差动保护后,装置显示有差流,并发差流告警信号,经过检查变压器一、二侧以及通过现场装置显示,分析差流形成原因,提出迅速解决方法。同时对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的原理以及接线错误引起的不正确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调试方法的正确与可实施性。

2、问题的提出

某供电公司35kV张集变电站扩建工程竣工后通过该供电公司整体验收,相关试验工作全部完毕并出具真实有效试验数据。公司按计划对新变压器间隔进行投产送电,在对主变进行空载(不带低压侧负荷)充电时,装置显示差流属于零漂范围内,装置无异常,但在空载充电结束带上负荷后,主变保护装置发差流告警信号,当时测得高、低压侧电流相序分别为:IA:0°、IB:120°、IC:240°,Ia:150°、Ib:270°、Ic:30°(备注:IA表示主变高压侧A相电流,Ia表示主变低压侧a相电流)。具体画成相位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装置异常时,保护装置测得主变高、低压侧电流实际相位图

目前的主变差动保护都有内部转换高压侧电流与低压侧电流之间的大小量与相位关系的功能,以保证正常情况下,主变差动保护的差流为0。这个仅需要在保护装置中设置高低压侧变比及主变的接线组别即可。

新安装的张1#主变铭牌上显示的为Y/-11接线。主变保护装置中设置的也为Y/-11,高、低压变比也核对无误。主变差动保护在变电站充电前已经试验完毕,说明变压器保护二次接线以及定值设置均无问题,但却一直发差流告警,说明问题依然存在。

3、 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仔细观察装置异常时,主变高、低压侧电流方向与正常情况下变压器Y/-11接线高、低压侧电流的相对方向(如图二所示)不一致,并且都是反相序。

正常情况下变压器Y/-11接线时,其高、低压测电压与电流向量图应为下图所示:

图二:变压器Y/-11接线高压侧正线序时,高、低压侧电压与电流相量图

由于变压器微机保护,高低压测电流互感器要么都指向变压器要么都指向母线,所以高低压侧的一次电流相差180°。所以当变压器高压侧为正相序时,在保护装置中测得的电流相位图应如下图所示:

图三:变压器Y/-11接线高压侧正线序时,保护装置应测得的正确电流向量图

正常情况下,高压侧电流应超前低压测电流150°,这样再通过保护装置软件计算抵消由高低压侧变比、30°相位差角及其他一些导致产生不平衡电流的因素,最终差动保护的差流才为零。

但后经核相仪确认,35kV线路接入变电站母线时就已成为反相序。笔者认为此时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已经变成了Y/-1接线。

具体分析如下:因为所谓的Y/-11与Y/-1均说的是变压器的接线组别,也均默认的是高压侧为正相序。变压器内部接线低压侧 a头--b尾、b头--c尾、c头--a尾 是不会改变的,如图四所示:

图四:变压器Y/-11接线组别内部接线示意图

由于变压器内部本身的接线方式是不会变的,但因为高压侧的A、B、C是由原本应该的正相序变为实际的反相序,也就是变压器高压侧从油枕侧由左到右相应的原来的A、B、C变成了A、C、B或者C、B、A或者B、A、C如图五所示:

图五:高压侧相序发生变化后,现场真实的接线模式

无论高压侧反相序为A、C、B还是C、B、A还是B、A、C变压器低压侧均是变成了a头--c尾,c头--b尾,b头--c尾。依照图五画出理论上相应的电压与电流相量图,如图六所示:

图六:变压器Y/-11接线高压侧为反相序时,高、低压侧电压和电流相量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反相序中低压测电流也超前高压侧电流30°。因为接线组别默认的前提条件是高压侧为正相序,所以把图六在正相序系统中画出,如图七:

图七:变压器Y/-11接线高压侧为反相序时,转换为正相序高、低压侧电流相量图

依照图七反推电压向量图,如下图:

图八:变压器Y/-11接线高压侧为反相序时,转换成正相序后的电压向量图

上图也就是Y/-1接线组别的相位图。也就是说因为高压侧相序的变换,导致现场实际的接线组比由原来的Y/-11变为Y/-1。导致二次接线均无问题的情况下,依然会有差流产生,

因为此时变压器接线组别已变为此时Y/-1,所以此时变压器的电流向量图应该以Y/-1接线组别的电流限量图为依据,又因为此时高压测电流相序为反相序故将图七中的高、低压测(A--C、a--c)对倒,则变为下图九:

图九:将图七中高、低压测(A--C、a--c)对倒后电流向量图

图十: 将图九顺顺时针旋转后电流向量图

同样由于变压器微机保护,高低压测电流互感器要么都指向变压器要么都指向母线,所以高低压侧的一次电流相差180°。所以当变压器高压侧为反相序时,在保护装置中测得的电流相位图应如下图所示

图十一: 变压器高压侧为反相序时,装置显示电流向量图

通过比较图十一与图一,笔者发现,两图一致。表明从理论上分析和从现场实际测的数据一致,证明当变压器高压侧为反相序时,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Y/-11变为Y/-1。

笔者认为此时的解决方案有二种,1、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变压器反相序问题,防止因惯性思维到时后续不必要的危险发生,应停电,从一次方面更改原来相序,失之成为正常的正相序。2、如若变压器不能停电,建议从二次方面将主变保护装置关于接线组别方面定值由原来Y/-11变为Y/-1即可。由于当时变压器已送电,不能停电更改变压器一次相序,所以当时笔者更改主变差动保护定值,现场差流告警灯并熄灭,装置恢复正常。

4、小结

(1)若变压器铭牌上的接线组别为Y/--11接线时,不能以此单纯的设定保护差动定值中关于接线组别的定值就一定为Y/--11。因为厂家保护装置中的接线组别定值的前提条件是高压侧相序为正相序。如果忽略这个条件,当高压侧相序为反相序时,保护装置定值依旧设置为Y/--11,就很难快速的找出问题根源是所在。一味的去临时更改保护装置屏后的二次接线,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欧元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区域代表处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2-0060-05

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对于有效地推行货币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重视分支机构的设置。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而且在中央银行体制改革方面一直重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因此,本文主要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和英格兰银行为考察对象,研究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设置方面可资借鉴的成功理念。

一、设立方式

以英国、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形成都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经济发展逐步演进的必然结果。它们在分支机构设立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1.分支机构的设立都经过较为充足的论证

(1)美国联邦储备体系(FED)。由于美国历来崇尚自由竞争,公众对任何形式的中央集权体制安排一直抱有怀疑和敌对的态度,所以,在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确立之后的近半个世纪,美国仍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直到1907年美国爆发银行危机才最终促使公众确信,只有建立中央银行才能保证金融的稳定。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在决定建立中央银行之前,国会的货币委员会专门赴欧洲考察不同类型的中央银行体制安排,美国国内也对建立中央的各种原则和方案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最初在议会上提出的方案主要内容是成立统一的全国储备协会,实行总分行的组织结构。但是,来自西部和南部的立法者坚持中央银行权利的分散化结构。一些代表平民党人的国会成员建议建立50个或更多有自治权利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因为金融状况的地区差异要求在国家的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金融政策[1]。最终在各方利益折衷平衡的基础上形成了建立若干地区联邦储备银行和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设想,并通过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得以确立。此后,国会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在全国各地及各行业部门广泛征询意见,对7 417家国民银行和16 000余家州银行进行问卷调查,并举行大量的听证会。然后,组织委员会下属的预备委员会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整理和评估,在考虑业务、交通、地区资本及其它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4套可供选择的方案。组织委员会最终通过投票确定了12个区域及其地区储备银行的所在城市,并于1914年4月公布了地区储备银行的组建方案,经过咨询及细微调整后,联邦储备体系于1914年年中正式运转。

(2)欧洲中央银行体系(注:这里主要指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所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也即所谓的“欧元体系”(Eurosystem)。)(ESCB)。虽然ESCB与FED在体制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形成过程截然不同。FED的各级机构是作为一个整体诞生的,而ESCB中相当于“分支机构”的各成员国中央银行历史都比较悠久,相当于“总行”的欧洲中央银行则是一个新生儿。当然,欧洲中央银行的设立也经过了漫长的研究和论证。欧共体建立后不久,即着手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早在1971年,欧共体委员会就通过了《维尔纳计划》(Warner Plan),准备建立超国家的财政、货币决策机构,并预计在1980年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只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和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维尔纳计划》才被迫搁浅。在启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MU)之前,欧洲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例如,1988年6月欧共体成立了由有关专家组成的经济与货币联盟委员会(即德洛尔委员会),并于次年提交《德洛尔报告》(Delors Report)。该报告提出的分三个步骤来实现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可以说是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后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蓝本。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

(3)英格兰银行。早在1826―1828年,英格兰银行为处理各地区发钞银行无法顺利发送钞票的问题,开始设立第一家分行。到1994年为止,在5个中心经济城市,即伯明翰、曼彻斯特、利兹、纽卡斯尔、布里斯托尔设有分行,分行之下设有4个代表处,负责地区性事务。1994年英格兰银行对组织结构进行大幅调整,关闭各地分行,纷纷改设为区域代表处(Regional Agencies),并正式开始按月向货币政策委员会(MPC)简报经济动向与市场资讯。1995―1996年在重新检讨英格兰银行的区域范围后,该行决定关闭5家分行,全部改为区域代表处。此外,还在大伦敦地区、威尔士和中东部地区设置区域代表处。到2000年,部分区域代表处虽经合并或新设,但随着北爱尔兰自治区代表处的设立,英格兰银行在全国已有12家区域代表处[2]。

2.分支机构设置大都依据经济区划

美国联邦储备区的划分反映了1913年美国的地理和经济特征。在那以后,这种地区划分只发生过微小的变化。由于FED的体制框架是事先精心设计的结果,起初各联邦储备区的经济规模基本都为全国GDP的1/12,至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仍比较均衡。此外,还有25个分支机构,从联邦储备区的地理分布中可以看出,分支机构的设置明显依据联邦储备区管辖范围的大小,在那些地域面积较大的储备区分支机构较多。与此相反,欧元区内多数国家的经济总量较小,而三个最大的国家(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则占欧元区GDP总额的70%以上(见表1)。

英格兰银行区域代表处的管辖范围划分,主要依据经济地理状况和官方行政区划,并考虑各区域在全国GDP中所占的比率(见表1)。至于代表处的办公处所则分布于全国主要城市或商业中心。

二、组织定位

根据中央银行组织结构的划分,英格兰银行属于一元式体制,而美国和欧元区则属于二元式体制,与此相适应,其分支机构在组织定位上也分为两种类型:隶属于总行的派出机构和有一定决策权的地方性机构。

1.隶属于总行的派出机构

一元式中央银行体制下,分支机构是总行的派出机构,只能完成总行交给的任务,因此其组织结构相对简单。英格兰银行区域代表处隶属于英格兰银行货币分析统计局,其机构及人员设置相当精简,通常一家区域代表处配置1位代表,1―2位副代表,以及1―3位职员,其总人数最多不超过6人。

2.有一定决策权的地方性机构

作为二元式中央银行体制的典型代表,美国12家联邦储备银行技术上归会员商业银行“所有”。会员银行按照其资本的一个固定比例认购它们所在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的股票,拥有获取红利和选举地区联储董事会成员的权利。但这种所有权并不像私人所有权那样包括财产所有权,而且这一股份不能转让。由于12家储备银行是私有的公司实体而非政府机构,它们总体上要接受联储委员会的广泛监督,但其日常进行的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基本独立,不受联储委员会的干预。联邦储备法案规定储备银行董事拥有制定本地区贴现率的权力,并有权决定或者界定合格票据的性质,而联邦储备委员会对它认为与国家经济需要不符的任何利率变动都有否决权。事实上,联储委员会与作为其分行的12家储备银行同属一个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5名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投票,其决策结果基本能够适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在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各储备银行与联储之间的矛盾相对较小,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相对比较容易。近几年,储备银行董事制定贴现率的权力已经变得名存实亡[3]。

与美国不同,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地区性机构就是成员国原来各自的中央银行。它们在组织结构上原本就存在差异,例如德国中央银行曾是典型的二元式体制,按经济区划设立的9个州中央银行设有理事会和咨询委员会,州中央银行在处理与本州有关的事务时,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而其它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基本上都是一元式。目前加入欧元区的12国中央银行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分行,其管辖范围并不是根据经济区域或经济发展状况划定的,而是从属于12个独立的国家,欧洲中央银行则是一个超越国家的机构。尽管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要求,12个成员国中央银行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分行要贯彻执行欧洲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和汇率政策,以及按照欧洲中央银行的指令管理外汇储备。但由于各国在经济周期和金融体制方面的差异仍很明显,因此,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并非易事。

三、功能与角色

由于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地位的不同,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功能和角色也有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众多经济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地方中央银行的行长们把真实的市场信息和分析上的多样性带到了货币政策委员会;另一方面,通过向公众解释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和策略,有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1.分支机构大都在货币政策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二元式中央银行体制下,分支机构代表通常直接参与货币政策决策。如美国12家联储银行行长都参加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讨论,从而能够使各地区的情况在所有与会者中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尽管在决定货币政策时,只有作为委员会成员的5名联储行行长才可以就政策决议投票,与联储委员会成员相比占少数,但FOMC在最终决定货币政策时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Meade and Sheets(2002)的一项实证研究证明,美国货币政策确实反映了各地区经济情况的影响[4]。而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行长都是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并且占据了大多数,由于他们依据各国法律任命,因此更能够表达和辩论多样性的政策观点。中央银行总部的官员们往往依靠总体经济数据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更关注于货币区总体的经济情况,而中央银行对经济的特殊责任又要求他们必须与实际经济部门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就容易忽视各地经济实际发展的情况,给人造成故意疏远公众的印象,并难以获得人们的广泛支持。地区性中央银行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决策更为科学有效。如果在委员会成员间的讨论没有不同点,就会使市场丧失有效信息,也会使公众在理解货币政策上处于永久的劣势。

相比之下,一元式中央银行体制中的分支机构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其依然可以有效地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英格兰银行区域代表处在历史上主要扮演经济研究和参考的角色,随着英格兰银行1997年取得独立性,其在制定货币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12家区域代表处中的4位代表与3位副代表出席每个月MPC会前会,这4位代表中有3位是固定来自英格兰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区域代表,另由苏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三家区域代表处推举一位代表。每次参加会议的4位代表中有2位代表全国的区域代表处向MPC作简要报告,其中一位负责特殊议题报告,另一位负责最新商业情况报告。

2.中央银行分支机构普遍重视研究工作

美国各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部门平均由15名左右的经济学家组成(纽约联储银行的研究部门是其它联储行的2倍)。各储备银行雇佣国内一流的经济学家运用最新的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在FOMC会议前,各联储研究人员将为行长出席会议进行准备,他们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主要包含在两份文件中,即主要研究国内外当前及未来经济走势的《绿书》和提供相关政策建议的《蓝书》。各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还具有专业化分工的特点。例如,从理论专长来看,克利夫兰、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和里士满联储的研究带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色彩,理论研究程度较深,芝加哥和堪萨斯城联储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地区性事务,纽约、旧金山和达拉斯联储专长于国际问题的研究,而支付体系和金融市场则是亚特兰大和纽约联储的专门研究领域。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看,纽约联储致力于跟踪金融市场的情况,芝加哥联储则跟踪日用品市场及重工业,达拉斯联储银行重点跟踪石油产业及墨西哥的经济发展等等[5]。一方面,中央银行体系内各大区行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审慎全面的货币政策,这对于日益复杂的现代经济意义非常重大。而且,研究各自地区实际经济情况对于金融稳定也有特别的价值,因为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中央银行就能够迅速清楚地知道实际经济部门的问题所在;另一方面,各具特色的研究也促进了各大区行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产生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政策,并有助于中央银行体系的完善。

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对本国经济研究的意义也在于此。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的研究力量要比各联邦储备银行强大,因为他们很大一部分人原先就负责各自国内货币政策的研究(见表2)。

另外,为了顺利实施欧元体系的某些政策,欧洲中央银行还成立了13个专门的委员会负责货币政策、金融市场政策和支付体系政策等研究,其成员主要由各国中央银行的研究人员组成。与联邦储备银行一样,各国中央银行的研究人员在理事会讨论货币政策之前,都为本国行长准备相关的材料。尽管欧洲各国中央银行间的研究还没有联储那样的专业分工,其各自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且存在着交叉和重复,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例如,意大利、芬兰、荷兰和西班牙等国的中央银行专门研究包括宏观经济模型、货币传导机制和分析模型等在内的各种经济模型,荷兰中央银行是第一个运用完整的欧洲经济模型进行经济分析的中央银行[6],包括荷兰中央银行在内的少数几家中央银行还定期公布对经济走势的预测分析及相关的经济数据。

英格兰银行区域代表处的研究工作也独具特色。这些代表处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直接登门拜访(最主要的方式)、电话访查、问卷调查以及研讨会的方式对所在区域的企业进行抽样访查。访查的对象覆盖面广,包括制造业、农林渔牧业、矿业、水电瓦斯、交通运输业、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和大众服务业等,并以前一年各业别占GDP的比重决定当年的访查企业样本。全国12家区域代表处每年平均查访的企业多达8 000家左右。而且,为了在MPC会前会中报告最新经济动向与企业信息,代表处大多会在一个月内作最短期的调查。由于区域代表处隶属于英格兰银行货币分析与统计局,其汇集的数据资料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传入总行的资料库。货币分析与统计局在综合各区域代表处的报告以后,即可提供完整、均衡的总体经济分析报告。这样,总行就能够在官方统计资料之前及时获得所需的经济信息,并且也可以用各代表处的访查结果(第一手资料)验证官方的统计资料,这种制度保证了英格兰银行能够占有信息优势,对于正确制定货币政策相当重要。

3.分支机构在加强中央银行透明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职责之一是:向本地区会员银行和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货币政策、经济状况、金融部门的发展及其它信息的资讯。所有的联邦储备银行都出版定期性刊物、新闻信件以及统计刊物等。每次FOMC会议结束后,各联邦储备银行还要向本地区公众传达美联储的决策情况,对公众进行经济教育,甚至还向学校的师生解释当前的货币政策。

与美联储相比,欧洲中央银行目前的透明度状况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因为按照法律规定欧洲中央银行无须定期向欧洲议会汇报情况,也无须公布讨论的会议记录以及对某一项措施的投票率等。由于法律规定的透明度要求不高,欧洲中央银行为了向公众证明自身的透明度在不断提高,近来不仅披露比法律要求更详尽的相关信息,还加快了公开披露的频率,变季报为月报,以欧共体11种官方语言出版,刊载理事会对经济形势的评价和对物价发展展望的具体细节。

英格兰银行区域代表处在访查企业的同时也负责向访查对象解释货币政策措施,让企业充分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使其与中央银行在低通货膨胀目标上达成共识。有时,区域代表处也会安排MPC委员直接与受访企业接触,直接听取他们对货币政策的建议。可见,区域代表处的重要作用在于建立起了一种双向沟通的机制。此外,英格兰银行将区域代表处的访查结果剔除机密资料后刊载于英格兰银行季报以及各季度的通货膨胀报告。这些做法有效地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 (美)劳埃德 B.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223.

[2] 黄富樱:英格兰银行的眼睛、耳朵与嘴巴――区域代表处[J].国际金融参考资料,2004,(8).

[3] (美)大卫・H・弗里德曼:货币与银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124.

[4] Meade,E.and D.N.Sheets,Regional Influences on U.S.Monetary Policy:Some Implications for Europe[R].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 No.721,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2002.

[5] Goodfriend,M.The Role of a Regional Bank in a System of Central Banks[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Richmond Economic Quarterly Volume 86/1 Winter,2000.

[6] DNB.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and the ESCB as Monetary Policy Institutions[R].De Nederlandsche Bank(DNB)Quarterly Bulletin,March,2001.

[7] 张伟.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效应探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5).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n Setup of Central Bank Branches

LIU Li-wei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nonomics,Dalian Liaoning 116025,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