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业升级;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二战之后,它己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这种贸易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很好的发挥和展现本国自身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能依靠其自身的相对优势,很好的融入到国际分工中去。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本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1978年在广东珠海县香洲毛纺厂签订的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揭开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序幕。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加工贸易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占据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西部占比提高,梯度转移趋势逐渐显现。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逐步上升,生产要素等方面价格的上涨,以及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等相关原因,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企业出现了经济亏损的现象。这迫使很多的厂商开始寻求机遇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选址建厂,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使其能够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这对于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来说无疑不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分布态势中我们不难发现,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比例在一定范畴内有所提高,呈现出梯度发展的态势。

(三)我国的加工贸易仍处在产业价值链的底端。从上文我们能看出,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迅猛,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察觉出我国加工贸易仍处在产业链的底端。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总额虽在不断的增加,但其带给我国企业的利润是微薄的只有那么一点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许多的企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有着合作,但在广泛参与的同时却获利甚少,解决这其中包含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将“微笑曲线”的概念引进来,来探讨为什么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U线图的底部。

二、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条件分析

(一)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优势

1.比较成本优势。广大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扩大收益,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开始逐渐地利用起国外丰富的资源(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逐渐开始把本企业的部分生产环节或零部件的生产逐步地向国外转移。这有利于本企业缩短产品研发时间,为本企业发展新经济腾出更多的空间。而国际间比较优势最为明显的就是劳动力资源。相比于广大的发达国家来说,其劳动力的成本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数十倍甚至几十倍。而联想到劳动力因素,第一个想到的国家就是我国。

2.地理优势。我国大陆处在亚洲的东部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临近,有着非常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并且在历史上也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在语言、风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相似点,这就大大减少了这些国家转移产业的障碍。在90年代中后期,除了有许多的东南亚国家陆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之外,许多的欧美发达国家(英国、荷兰)也开始将本企业部分已经形成标准化的生产环节或加工工序转移到我国进行生产、加工、组装等,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由本企业自己全部生产的发展模式。为我国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国际分工体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3.政策优势。随着加工贸易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我国政府也认识到了加工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意义。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企业、投资者来到我国进行投资,国家政府对我国企业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加工贸易的进口免税、出口退税、地价优惠、对外资企业的减免税等许多的政策措施。其体现有很多,都在不同的方面给予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政策上的优惠和帮助,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更好的开展和发展。

(二)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劣势

1.产业结构不健全。现如今,我国加工贸易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健全的难题。虽然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正朝着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加工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虽说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经对我国资本原始积累、引进外资等方面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伴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这部分产业的增值率低下的残酷事实。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关键的和核心的先进技术,缺乏属于本企业的品牌,没有树立品牌效应。

2.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落后。我国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主要都是依靠进口,国内的关联度非常小,依赖性也非常小。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都是把原料进口后,只是进行简单的几步粗略的加工程序,之后就把产品全部的向海外出口。这也是因为我国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安于现状,野心太小以至于目光太过浅显。对于外商投资所带来的大量的配套产业,都逆来顺受的用了。造成了当今的状况,我国加工贸易生产所用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等相关产品都是从国外直接的进口,而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只得到了其中简单加工组装环节所带来的产品价值链最微薄的加工环节,只得到了很微薄的加工费。

三、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途径

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西部比重的逐步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交通状况在不断的改善,这些条件都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在我国,如今已拥有了一大批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先进技术的优秀加工贸易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多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它们或是有着很好的管理经验,或是有着优越的基础设施,或是拥有着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的人才,能起着很好的带头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推广它们的管理理念等方法,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整个行业的向上发展,带动整个加工贸易体系的升级,从而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发展模式,促进落后企业的发展。通过先进企业带动落后企业,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小珊.浅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利弊[J].天下商道,2011(4):88-89.

[2]汪晓芳.关于发展我国加工贸易的思考[J].现代营销,2010(3):11.

[3]吴红梅.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条件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1(11):42-43.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盾构始发 小半径曲线 素桩加固区 盾构栽头 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98-03

引言

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的三大风险源及重难点之一。盾构始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隧道的工期、安全质量及经济效益。盾构在小半径曲线段始发更是一大难点;为防止盾构在始发时发生洞门塌方,部分盾构区间端头加固采用素桩加固的形式。在面临小半径曲线始发且洞门加固为素桩时,如何保证盾构的始发阶段姿态可控、成型管片位置偏差在允许范围是本工程的主要控制要点。

1、 工程介绍

1.1、工程概况

小灰楼站~中山广场站盾构区间左线位于中华南大街下,呈南北走向。左线区间隧道起点里程为左DK5+912.010,终点里程为左DK6+712.387,左线全长800.377m。曲线出车站2m后进入半径为400m曲线。盾构端头井加固采用2排素桩+袖阀管注浆的形式。端头井侧墙厚度0.9m,基坑围护桩直径0.8m,素桩直径0.8m(两排总宽度1.5m)。袖阀管加固有效半径0.5m,间距1m布置。总宽度4.5m。详见小灰楼站~中山广场站区间总平面图。

1.2、地质水文情况

小灰楼站~中山广场站区间地质情况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素填土、黄土状粉质粘土、粉细砂、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含卵砾石中粗砂层。其中盾构主要位于粉细砂层和粉质粘土层(盾构上部2m为粉细砂,下部为4m为粉质粘土层)。见表1-1。本次勘测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41.4~42.9m(高程30.18~31.84m)。

1.3、盾构机参数

区间采用铁建重工生产的ZTE6280盾构机施工,盾构机可适应的最小曲率半径为300m,最大坡度为3.5%;盾构机设备总重要为480T,盾构机长度79.8m,主机长7.95m。盾尾间隙13.5cm。

2、 盾构始发姿态关键技术控制

由于盾构机的特性决定了盾构机主机在未完全进入隧道前,盾构机无法进行曲线转弯掘进。且盾构机在穿越素桩时,盾构机在素桩处开挖出一直径为6250mm的圆形段面,在该断面的约束下,盾构机只能沿着既有姿态前进,无法对姿态进行调整。只有在盾构机全部穿过素桩加固区后,方可对盾构机姿态进行调整及纠偏。

2.1、平面割线姿态始发

本工程钢圆环内径为6600mm,但由于素桩对盾构机的刚性约束,导致盾构机在始发前10m范围均无法进行常规的转弯动作,只能进行直线掘进。为保证盾构姿态能与设计隧道有较好的拟合,需在始发前对盾构机始发角度进行调整,国内采用较多的一般为割线始发技术。

根据线形拟合结果,盾构始发时盾构机与车站偏角1.2°,始发中心偏离设计钢圆环中心向右23mm。

2.2、垂直姿态始发

本项目曲线始发阶段竖曲线为50m长度0.2%上坡,始发托架总长9.3m,始发托架前端较后端理论高差为18.6mm,盾构机刀盘与盾尾理论高差16mm,为防止盾构机施工过程中发生栽头,一般情况下采用将刀盘位置抬高2cm,保证盾构始发时维持上坡趋势,且为在施工过程中盾构发生栽头预留一定的富余。

3、盾构过素桩加固区盾机栽头的过程

素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其28天抗压强度达到27.5Mpa,且加固完成后7个月才开始盾构掘进施工,预计其强度已得到进一步增长。盾构在拼装负4环完成后,刀盘进入素桩加固区。素桩加固区全部穿越后,盾构施工姿态及施工参数。详见表4-1。

盾构在素桩锚固区推进采用3mm/min速度,推进不到20cm时扭矩增大,从2000kN-m增大至3100kN-m时发生第一次刀盘卡住,无法继续转动,反转半圈时盾构又卡住,仍无法正常转动。遂加大扭矩至4100KN・m,盾构机发生转动,导致导轨和反力托架发生变形。此后采取了将推进千斤顶松开,再二次顶进的方案。实施后,刀盘开始转动。但由于导轨和托架发生变形,导致盾首垂直姿态发生较大变化,直接由+11变化至-57。遂继续推进,盾构及垂直姿态偏差进一步加大,至+1环时垂直姿态变化为-165,在刀盘进入加固区后,尽量加大下部千斤顶推力,反复尝试仍无法改善盾构垂直姿态,仍处于进一步加大趋势。遂停工分析原因。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4、成因分析

通过表4-1数据和现场实际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第-5环盾首垂直姿态发生较大变化,直接由+11变化至-57。综合数据和施工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刀盘卡住后由于增加扭矩导致始发托架和导轨变形是盾构姿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保证刀盘脱困而将千斤顶松弛,使盾首失去顶托力的做法也进一步加剧了盾首下沉。由于本次失误造成的盾首急剧下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后续盾构推进过程中,盾构机只能保持该姿势继续前行。在素桩加固区中施工时,由于素桩的包裹作用,盾构机沿下坡线路直线推进,趋势平稳,但偏离设计轴线位置变大。

在推进完第-2环,开始进行第-1环推进时,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大。通过计算发现开始第-1环推进时,盾构铰接位置已穿过素桩。此时,素桩对盾构机的包裹作用消失,盾构有继续栽头趋势,尝试加大下部千斤顶推力时发现下部千斤顶油缸存在问题,单组油缸千斤顶只能加大至80bar,距离额定油压相差较远。故造成盾构机头无法进行抬头操作。

5、处理方案和补救措施

5.1、设备检修和维护

首先对盾构机进行方位检修。特别是对推进油缸、铰接油缸、测量系统进行了彻底全面检测检修,保证在后续始发时盾构机处于完好状态。

5.2、推进参数设定和姿态控制

首先采取有效的手段遏制盾构姿态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趋势控制住后,缓慢将盾构头低尾高的现状调整至头尾处于水平,再将盾构机调整为头部比尾5mm~25mm的良好趋势。最后对盾构机进行纠偏,通过一定数量的盾构推进和管片安装将盾构姿态调整至-50mm以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配合使用,①合理设定盾构千斤顶压力差②使用转弯环。

具体做法如下:重新设定盾构推进参数,主要是通过调整盾构推力来改善盾构姿态。将盾构机上部A组千斤顶锁定,尽量不使用。下部C组千斤顶施压,施加压力控制70%左右,即达到180bar左右。左右两侧B、D组千斤顶施压,B组施加压力控制在30%左右,压力达到75bar。D组施加压力为20%左右,压力达到50bar。通过上下部千斤顶的压力差促使盾构机抬头,左右压力差促使盾构机转弯。

提前使用转弯环管片。盾构机在+1环拼装完成后,安装一块转弯环,将管片环宽长的尽量放在下部,减少管片上下法面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盾构抬头提供辅助。

5.3、调整后盾构姿态变化

设定好推进参数和处理方案后,盾构机继续推进,累计推进10环。详见下表。

通过以上推进情况可以看出,在调整施工参数和采用转弯环辅助后,盾构姿态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盾构栽头趋势得到了控制,并按照预定方案逐步形成了盾构抬头向设计轴线靠拢的趋势。通过24环管片的缓慢纠偏,将盾构机垂直姿态调整至-100以内。证明预定方案可行,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6、对成型管片高度调整方案

6.1、采用同步注浆上抬管片

管片拖出盾尾后,成型管片会因受到同步注浆浆液带来的浮力而上浮。一般情况下,同步注浆浆液量的增加会加剧管片上浮。由于盾构机姿态偏离设计轴线大,为保证同步注浆能对管片抬升起到一定效果,在盾构推进至+5环时开始实施同步注浆作业时,对于1.2m环宽的管片将注浆量达到7.2方,为理论注浆量的250%,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同步注浆将管片上浮,尽量做到成型管片中心标高控制在-100mm以内。台车全部拖出后,对成型管片的姿态进行测量统计,详见表6-1。

对比表5-1和表6-1可以发现,从+12环开始,成型管片受到浮力产生了比较明显的上浮趋势,且随后管片上浮情况趋势加大。综合前26环成型管片高程和盾构姿态看,管片最大上浮量为91mm。前期成型管片没有发生上浮的主要原因是洞门前期未封闭,从+1~+5环管片未进行同步注浆,且后期同步注浆压力不能急剧增加,注浆浆液四处流窜,对管片上浮作用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浆液逐渐凝固后,在推进过程中同步注浆流失逐步减少,对管片上浮作用越来越明显,至上浮90mm时趋于稳定。

6.2、通过二次注浆上抬管片

表5-1中显示+1环~+15环管片高程偏差已超过-10cm,超出规范允许范围。且未进行有效的同步注浆。在盾构快速推进至第15环以后,开始封闭洞门。洞门封闭后,对前15环管片进行二次补浆,通过二次补浆将空隙填充密实,并尝试将管片进行上抬。二次注浆采用逐块、分段、多次连续注浆的方式,注浆过程中对管片抬升、收敛情况进行监测,确保管片不损伤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抬升管片。经现场实际作业,对管片抬升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管片收敛值达到报警值的临界点时停止二次注浆作业,抬升后的管片垂直轴线详见表6-2。

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管片最大抬升为54mm。说明二次注浆对管片抬升能起到一定效果。经过24环管片注浆调整后,将将测量数据上报评估分析,认为调整后轴线位置基本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7、结语

本文通过对某盾构曲线在始发阶段发生较大栽头的工程实例,结合本工程的特殊性、施工过程数据分析和盾构机参数,查找分析出了盾构栽头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处理栽头的方案和上抬管片的措施,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取得了成功。并得出了如下结论。

1、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半径曲线始发时,在盾构机主机全部进入加固区后才具备转弯作业条件,故在施工前,一定要预判盾构线路与设计线路的偏差。必要时一定要调整始发姿态和角度,确保盾构全部进入后能很好的和线路拟合。

2、盾构在穿越素桩加固区时,盾构机刀盘对素桩仅切割出直径为Φ6280mm圆形断面。盾构机主机在穿越素桩时,素桩对盾构机有一定的包裹作用。盾构机在素桩区会严格按照破素桩时形成的直线线路行走。

3、盾构机在切割素桩时,必须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如速度过快,会导致刀盘扭矩过大而影响始发托架和导轨,并极有可能发生刀盘被素桩卡住无法转动的情况。

4、盾构机在砂层或土层中施工时,通过加大上下部千斤顶推力差,在配合适当的增加转弯环管片,对将盾构栽头改善成盾构抬头能起到较好的改善效果。

5、在砂层或土层中进行盾构施工时,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均会对成型管片起到一定的上浮效应,加大注浆量管片上浮更明显。

6、对于盾构施工而言,仅制定方案并不可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可控。必须对整个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制定的方案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超 杭广斌,盾构法地铁隧道小半径曲线始发技术控制[J].都市快轨交通,2000(5).1-5.

[2] 刘雅丹 李贵林 北京地铁10号线盾构隧道小半径曲线始发施工监管[J].铁道标准设计,2008(12).1-3.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 曲靖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 数字校园环境下曲靖市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研究 曲靖市疾控系统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现状与对策分析 曲靖市麒麟区社区儿童游泳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曲靖市太极拳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原州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新疆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调查与分析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曲靖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曲靖市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对策 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分析 曲靖市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及其教育研究 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浅析 爱尔兰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述评 基于淮安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浅析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2-18,2013-03-10.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R].2011.

[3]孙小梅,耿庆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4).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一)身体素质现状分析。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综合国力的表现。建国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从纵向比较来看,根据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在建国初期、1990年、2000年、201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35岁左右、68.55岁、71.40岁、74.83岁。表现出我国人口素质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尽管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逐渐增加的,并且也都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我们国家与日本、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出生婴儿死亡率也是体现人口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在过去婴儿死亡率及其的高,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比较落后,再加上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有能力有资本加大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资,而且人们也更加注重孕期检查等,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表现在我国婴儿死亡率从2000年的32.20‰下降到2012年的10.30‰,然而,我们同美国、日本等这些发达国家的婴儿死亡率相比还是低了不少,就比如日本在2000年婴儿死亡率达到了3.30‰,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相差了将近30‰的比率。近几年一些疾病的病死率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和好转。例如,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率从2011年开始出现到2013年一直是100%。鼠疫病死率从2009年的25%到2012年的100%,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了。艾滋病病死率从1990年的0.76%到2008年的53.57再到2013年的6.61%,我们见证了艾滋病从出现到很难治愈再到容易治愈的一个变化过程。狂犬病病死率从2004年的100%到2013年的96.25,期间也出现波动,依旧没有什么突破。

(二)科学文化素质现状分析。通过对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的人数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的变化。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每10万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文盲率从6.72%下降到4.08%,下降2.64个百分点。这说明,近些年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总体上是不断上升的。从全国各个地区来看,表现在整体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依次是北京、吉林、辽宁和广东4个省市,文盲占总人口比重低于2%,整体受教育程度最差的是安徽、甘肃、贵州与青海,其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于8%,其余的各省市受教育程度处在中间的水平。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区域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并不是均衡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三)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几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很大提升,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当今世界出现的部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观念的扭曲和道德滑坡现象。比如新闻上经常曝光的、极度拜金、三鹿奶粉与肯德基事件、非法商人使用地沟油、女孩失联现象等等。

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对策

(一)不断的发展本国经济。建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有所提升。经济发展对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需要社会拥有良好的卫生条件、较高的医疗水平以及人民良好的生活水平。然而只有我国的经济得到大力发展,我国才更有能力把资金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为人们解决‘看病难、难看病’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依赖于国家的教育水平程度。只有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都上去了,国家才会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进而才会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最后,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发生变化。人们会慢慢的认识到自身的活动是否对他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思想观念就会发生变化。那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及行为也会慢慢的褪去和减少。

(二)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提高人口素质。经济发展虽然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但是,经济发展之后,国家如果不把资金、精力投入到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上来,那也无从谈起提高人口素质之说。尽管有些社会工作因自身的局限性在投入后可能不会看到人口素质的明显提升,但毕竟会起到一些作用。比如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可以为人们提高充足良好的治病环境,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可以为学生提高良好的学习环境,给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和学习补助,尽量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国家经济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 新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工科院校对特殊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JDSZ305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1-01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很多来自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大学生无力支付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成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作者对所在学校某工科专业307名2011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显示有96人申请了生源地或在校助学贷款,占31%,其中被调查的307名学生中通过我校绿色通道入学的贫困学生就达到28人,占9.1%。这些数据表明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较大,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分析

1.经济方面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能够提供的费用有限,他们往往通过生源地贷款或在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支付学宿费,而生活费只能靠奖助学金或勤工俭学补贴,日常生活非常拮据。

2.思想方面

经济困难学生受家庭的影响,绝大多数思想较为成熟,积极进取,独立生活能力强,在生活中勤劳节俭,敢于吃苦,对家庭经济现状不怨天尤人,比较乐观。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变动较大,其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如缺乏责任感、感恩意识淡薄、消极悲观、贪图享乐等。

3.学业方面

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基础薄弱、知识面窄、接受新知识慢,英语听说、计算机操作、实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与他们大多数来自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有关。尽管如此,他们学习非常刻苦,努力去争取各类奖学金。

4.心理方面

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校期间会承受来自经济、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大多数贫困学生都能理性地看待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客观现实,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失去了与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气,表现出较强的自卑心理。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1.助学贷款金额有限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出台的一项政策,贷款金额仅够学生支付学费和一部分住宿费,大学期间生活费和其他费用只能依靠家庭或勤工获得,加之部分地区贷款名额有限,有些贫困学生无法申请到助学贷款[2]。

2.奖助学金比例不高

奖学金是由国家、企业或个人设立的,用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只集中在极少数学生身上。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课余时间去打工,影响了学习,不仅得不到奖学金,还使自己的学习陷入困境。

3.勤工助学范围较窄

勤工助学范围局限于家教、发放传单、做推销、饭店服务员等,学校提供的岗位也只是在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整理资料、清洁等工作。很多经济困难学生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受能力所限只能从事一些重复性强、耗时间、工资低的体力活,这不仅加重了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更占用了学习和休息时间。

4.教育帮扶方式单一

各高校在对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和帮扶过程中方式比较单一,在对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心理状态的关注,导致学生一味索取,自立意识缺失,不敢面对经济困难的现实,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极易出现心理问题。

二、对学生资助模式的思考与构建

(一)“资助”与“育人”并重,发挥榜样力量

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作者所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始终坚持“资助”与“育人”并重、育人为本的工作指导方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物质资助和精神帮扶的同时,他们在观念、品格、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充分体现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

(二)重视培训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要不断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观念的正确引导,帮助其建立自我认同,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增强自信心,从而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就业期望值[2]。作者所在学校依托吉林省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计划,每学期选拔一定的品学兼优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就业能力拓展培训,旨在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求职技巧等,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三)强化诚信教育,提升感恩意识

学校通过“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仪式”、“毕业生还贷诚信教育”主题征文等活动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我校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到资助的同时不忘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其中我校某学院“N+n”助学团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N+n”助学团队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2009―2012年,该团队为200多名贫困大学生提供了300多个助学岗位,为100多名小学生提供智力帮扶近1000小时,提供助学金帮扶近万元。

(四)加强勤工助学管理,推动校企合作

我校通过不断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和岗位职责,着力推进勤工助学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绩效化。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大量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既有效缓解经济问题,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学校高度重视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中广核、吉林电力公司、浙能集团等多家单位均在我校设立奖助学金,资助综合素质优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明吉,赵敏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2]黎斌,黎娟.浅谈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帮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

黎斌(1982-),男,研究生,吉林省东北电力大学学工部思想教育科长,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