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经验分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因此,课外阅读的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新课改着重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的引导,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入教学目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而希望对其他教师有一定的启发。笔者认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途径应该分为以下几步。

一、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的强弱,要想使其更具有有效性,应该更多地从提高自身能力入手,首先第一步应该针对课外阅读所划定的范围与主旨进行一定理解与归纳,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这样就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书目,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领会到课外阅读的目的,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于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阅读课的有效性降低。因此,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应该更多地努力了解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达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笔者在给学生选择书目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分享所读到的感兴趣的、有意思的文章,这样就与学生处于平等分享知识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

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他们阅读的主动性

新课改对于学习主体进行了很明确的说明,即阅读与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必须将学生作为授课的主体,在阅读教材的选取上必须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作品。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想办法在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办法,首先在阅读教材的选取上必须选取贴近学生的作品;其次,针对小学生要将多种阅读方式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激发兴趣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笔者每周都会选择一名学生,让他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然后对他进行一定的表彰,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阅读中得到认可,热爱阅读。在实际的课堂授课过程中,笔者就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对于阅读书目的选择让他们以投票的形式决定,让他们主动推荐选择书目,在阅读过程中多让学生发表意见,而不是单纯由老师布置任务。

三、采取多种方法,发挥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有一定帮助。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最多的教学方法是合作学习法。这一教学方法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是非常适用的。我将我班学生分为若干课外阅读的小组,教学时,每一个小组分配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小组的任务完成阅读,学生阅读时积极性更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组的成员都互相配合,最后把阅读成果在班级上展示,这样就能使学生互相激励着完成课外阅读任务,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举办多种活动,使课外阅读更有趣

阅读是一项有意思的活动,我们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为此,在基本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以后,要举行一定的活动,展示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成果。为此,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举办了以下活动。

1.举行读书会、故事会等。让学生将自己一定阶段所读到的故事在好友之间分享,达到交流读书感悟与经验的效果。

2.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所读的内容,自愿进行一定的创作,从而使学生将作者所传达的东西用自己的笔传达出来,这样就能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感悟。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范文第2篇

一、专题引领,形成阅读素材

课外阅读应有所依据,关于阅读资源的难度与广度的选择,应当切合初中生的语文基础,突出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教师不妨联系教材,以课内阅读为支点而进行阅读辐射,从而形成专题引领。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可以根据专题目标及教师的书目推荐,通过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主搜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资料,形成一系列的阅读素材。

以苏教版7年级下册的“莲”的专题为例,其目标是搜集有关“莲”的诗文,培养语言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通过“赏莲――咏莲――读莲――议莲――写莲”,能够对“莲”的形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解读。在“莲”的专题目标的引领下, 学生搜集了王昌龄的《采莲曲》、郑谷《莲叶》、李商隐的《赠荷花》、欧阳修《采桑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诗文,构成了丰富的阅读素材。当然,学生的资料搜集多是庞杂而无条理性,教师应当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目标预设、训练条件及学生基础等,合理筛选并适当补充,以确保阅读素材的优质与适量。

二、精心设计,注重方法点拨

初中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精心设计。通过教师引领与自主阅读,初中生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体验加深,从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形成了审美思维的建构。针对阅读素材,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修辞等角度加以引导,使学生结合诗人的身世感慨,从“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中感悟出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

学生从《爱莲说》中感悟到:周敦颐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来赞美高洁脱俗而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爱莲说》与王昌龄的《采莲曲》,从中把握两者所托之物“莲”相同而所言之“志”却不同:王昌龄以荷叶的“任天真”是品质,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同样与《爱莲说》类似的是唐人陆龟蒙的《白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陆龟蒙诗咏白莲,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却没有黏滞于色彩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花之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以虚笔写神,花之精神若隐若现,栩栩如生。借吟咏白莲的精神之淡雅高洁,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隐居中孤高寂寞而自伤迟暮的情怀。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的方法点拨,有助于学生从文章义理角度对阅读素材进行理性的鉴赏、品评、思考,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

三、激发兴趣,强化阅读互动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大量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思维,促进青少年的心灵成长。然而,课业负担的加重,往往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挤占,不少学生更乐于通过手机等途径,进行浅层次的信息浏览或碎片化阅读,而不愿意思考探究,进行有意义的深度阅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当在课外阅读教学中,丰富阅读形式,以竞赛、故事、辩论、板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互动,进而将阅读成果展示出来,有的展示“古文人眼中的莲”,有的探讨“莲与佛教的关系”,有的分享爱情诗中的“莲”与“怜”。

在“莲”的专题阅读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班级内部或小组之间,进行诗文有奖竞赛,比比看谁搜集并背诵的关于“莲”的诗词多,谁掌握的关于“莲”的知识多,谁能以声传情将诗文中的关于“莲”的情感读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不少学生纷纷加入到主动阅读的行列中,自主搜集关于“莲”的诗文,对其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小组内部交流与分享,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别出心裁地以幻灯片的形式,将其素材加以整合,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形成图文并茂的“莲”文化阅读专题。

四、注重反思,推动阅读拓展

阅读是一种基于自身体验感悟的个性化行为,而系统的素材资源、多元的鉴赏技巧、丰富的交流形式等,都不能够覆盖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与体验,更不能替代学生自身的阅读反思。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反思,不能简单地以“我学到了什么”作为标准,使其沦为大而空洞的形式总结。而是应当以仿写、扩展等为依据,选取阅读素材中的难度适中而特色鲜明的词句作为范例,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形成阅读拓展,将句式、修辞、写法等鉴赏技巧以写作的形式逐步内化,或以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形式将阅读感悟记录下来,在阅读拓展中不断提升写作功力,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生;写作水平

经历过初中的人们都知道,写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尤其是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面对考题,不注重平时的积累,此时很容易脑子里一片空白,很可能把自己急哭了。其实,作文也很容易写,我们平时说的汉语,而且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但是要想用流畅、生动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需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平时学习中,学生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那仅有的几篇文章,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帮助,但是成效不明显,要想熟练驾驭语言,需要在阅读上下工夫,这就要求增加课外阅读量。

一、阅读在教学中的情况

初中语文教师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讲课本上的知识,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增强课外阅读是课下的事,毕竟教学时间有限,假如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会变得很困难。并且初中阶段的考试内容很大部分锁定在课本中,对于课外知识的涉猎只能靠学生个人的选择了。对于学生而言,每天承受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即使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也会把时间花在做数学练习题上。我认为,随着国家教育方向的改革,我们更应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有很好的写作功底,在当今人才济济的社会也会是一种就业优势。

二、以阅读教学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1.语言的积累

课本中的内容是学校选出来的经典,既然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必然有它的价值,所以应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课外阅读。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上有很大的盲区,语文教师毕竟从教多年,在阅读上有很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资料。比如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对已经阅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感受。再者,安排学生摘抄优美的句子或词语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进行小测验,比如专项训练写作,这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而根据测验结果调整教学方法。

2.重视精读经典

学生除了为中考做准备,剩下的休闲时间很少,所以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广泛阅读是不切实际的,学生可以精读经典。经典中的语言是经过反复琢磨、思考的结果,所以其中的语言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再者,在语文写作中,很多学生为了凑字数,语句累赘,这会影响写作质量。依据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精读散文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篇幅短、线索明显、接近学生写作的文体。

3.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词语与文采

这是组织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文章的基础,其中的修辞手法是对这篇文章的装饰,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衣,还要有充实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字词的推敲,注重字词的积累,带领他们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培养他们的学习领悟能力。

4.在写作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路

比如在行走之前要确定自己去哪儿,怎么去那儿,怎样才是最短的距离。写作也如此,万事开头难,一个精美的开头会深深吸引读者,阅卷老师也会给一个很好的印象分,再者文章的内容要有层次,脉络清晰可见,给读者提供很大的便利,在生活中,我们见过有部分学生的文章杂乱无章,一部分老师根本没有看完,就草草评分,结尾也不容忽视,正所谓“龙头、凤尾、猪肚”,三者缺一不可。

初步涉入写作中,可以从模仿范起,当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可以放手去写。写完之后要找老师去点评,不能因为怕出错,就放弃进步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错误,在共同批评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范文第4篇

【关键词】激发 课外阅读 兴趣 志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40-02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事实上,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资源极为有限,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普遍不高。那么,如何来激发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丰富阅读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阅读,必须要有阅读材料,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要有阅读素材。不断开发阅读素材,让学生有书可读。从调查看,农村学生阅读的书本材料极少,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书本材料仅仅是《学语文》、《同步作文》等,一两本课外书籍根本不能满足学生若渴的求知欲,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匮乏的原因可见一斑。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这些途径让学生“有书可读”:

一方面,学校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立图书室,不断添置书籍。学校抽出专用经费,添置图书,为图书室充实内容,努力为孩子创造出阅读条件。另一方面,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自愿捐书,假如每个学生能捐1本书,那么40人的班级就有40本书供全班同学共享。第三,利用优势资源,开发阅读素材。尽管我们没有整齐的街道,辉煌的灯火,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但良好的阅读素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青山绿水,荷色田园,这些洗尽铅华的资源无不成为城市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阅读素材。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能发现这些优势材料,并能阅读它。如春天来了,让孩子们到大自然这本无字书中去阅读,去体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去感受春光无限,去发现美,他们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以活动为载体,促成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一)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生年龄小,表现欲、好胜心强,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竞赛活动,既能激发出他们的阅读兴趣,又能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每周的“课外阅读之星”、每月的“课外阅读小能手”、每期的“课外阅读最佳个人”、“故事大王”等评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自办手抄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阅读最重要的是感受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手抄报等活动将这种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进行交流,从中获取快乐,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乐趣。

(三)开展“四会”,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风气。所谓“四会”,即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好书推荐会。由于学生最爱听故事、讲故事,也最爱读故事书,所以我都要利用作文课、早读课或晨会、周会,举行一两次故事会。往往一经发动,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大家都争先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有时他们还会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佳作欣赏会”一般采取音像结合的办法进行佳作欣赏,即一面欣赏佳作的朗读录音,一面看展现作品情景的有关图片或投影,让大家从佳作欣赏中获得教益。让学生做好阅读成长笔记,记录自己课外阅读的书名,阅读篇目,写出内容梗概,摘抄好词佳句,写出阅读心得等,每周定期在全班内交流读书心得。定期举行好书推荐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由教师或学生相互之间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当前阅读的书籍,并要说出包括好书的内容、背景、作者等相关的推荐原因,然后确定推荐指数,学生根据推荐原因、推荐指数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书。

(四)学校还可创办儿童文学社。发展优秀课外阅读分子入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积极办好社刊。通过社刊指点读书方法,推荐最新书目发表学生优秀习作作,交流阅读感想,展示阅读成果。在校内黑板报、宣传橱窗中开辟读书知识专栏,教室内布置名人读书名言,为学生营造理想的人文化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在这浓烈的读书气氛中耳濡目染,深得其益。

三、建立激趣评价机制,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形成志趣

评价是在特定信息的基础上,对事物某种属性所做的价值判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一)采取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参与评定过程,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小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为了防止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茫然感,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作评价。教育心理学中的“期望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期望会贯穿于言行之中,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机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在学生课外阅读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课外阅读的信心。

(三)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一定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学生在评价中逐渐树立了信心,真正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了快乐,于是就会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并形成志趣,长期坚持下去。

课外阅读经验分享范文第5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文章,思考比较,讨论争辩,引导他们准确把握读物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从而达成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实施:

一、课外阅读赏析课

课外书籍浩如烟海,教师可以结合我市的阅读工程推荐学生先读每个学期的必读书目,必读书目必须要人手一本,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阅读。在学生初步阅读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进行精读赏析。这样就使得课内、课外阅读不分家,息息相关,实现课内课外的巧妙对接。

例如:五年级上学期的必读书目之一《水浒传》,我们可以选择和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相关的片段《林教头雪夜上梁山》进行赏析,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把握住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写作的特点。从书本中我们认识了一位谦虚有礼、处处忍让的林冲,而到了《林教头雪夜上梁山》这一情节,林冲的形象变得更为丰满了,人物性格的转变显得自然而突出。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小说,教给学生赏析小说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从小说的情节发展、环境的描写等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课外阅读汇报课

高年级同学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此阶段如果能经常地进行阅读汇报,会使他们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1.课外阅读汇报的目的在于:巩固阅读成果,享受阅读的成功体验;归纳梳理阅读内容,形成知识链条和结构;强调学生的阅读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将学生的阅读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向更深。

2. 课外阅读汇报的内容有: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感受等。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也有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把阅读时的领悟及时地进行交流,把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同学们分享。

3. 课外阅读汇报的形式:汇报的形式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接地气,结合校情、班情、学情;要具有趣味性,符合孩子的天性;同时要具有层次性,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课――五年级必读书目《伊索寓言》时,是这样做的:课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读完整本书之后,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设计汇报的内容和形式,汇报的形式为闯关的形式,分为三大关:第一关为“常识大比拼”,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题:《伊索寓言》的作者和特点;寓言故事的题目和寓意连线题;听故事猜故事名;讲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寓言故事等。第二关为“我秀我才艺”:用手抄报、朗诵、交流读后感或用表演的形式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等。第三关为“我来做‘伊索’”:出示四张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则寓意故事,要求模仿《伊索寓言》的形式,先讲故事再在故事的最后揭示故事的寓意。

汇报课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汇报的主体是学生,要把学生放在前台,把内容放手给学生,汇报的形式和内容要高度融合,这样才能在汇报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三、课外阅读辩论课

高年段的同学养成了阅读、汇报的习惯,实现自能阅读的目标就轻而易举了。这一阶段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辩论课,当然这得基于班级学生的学情而定,这是要求比较高的层次。当学生对某一书籍阅读的比较透彻、深刻就可以试着用辩论的形式加深对读本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就某一主题展开阅读,阅读之后总结归纳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就这一主题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必读书目之《三十六计》,三十六计分为六大类,每类里面又可分为六小计,每个计策都有相应的战例,无论是胜战计、并战计还是混战计等,都各有各的长处与缺点,如果教师能组织学生用辩论的形式,探讨、分析计策的长处与应用,学生对三十六计就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了,再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某些计谋,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还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