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经济;多边外部性;政府规制;碳交易
一、 前言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大量化石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人为地增加了大自然的二氧化碳浓度,打乱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现象。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会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在过去的100年(1906年~2005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56℃~0.92℃,由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ghg)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3℃~0.6℃;预计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与1980年~1999年相比)将继续升高l.8℃~4.0℃,平均地面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ipcc,2007),这种全球的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现象和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退化等。
由于人们无节制地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联合国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监测和报告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制定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明确提出:“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的目标。2007 年,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各国政府就碳排放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政策,并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一些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 低碳经济中的外部性(externality)及公共品性质
外部性往往是在缺乏相关交易的情况下,当社会成员(包括组织或个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其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的福利,却没得到相应补偿或承担相应义务的经济行为。sidgwick(1883)在研究灯塔问题时首次提出这个概念,灯塔之光可以为路过的船只提供方便,却很难向这些过路船只收费。低碳经济中存在着外部性,当一个国家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时,这就是正外部性(即外部经济);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负的外部性,可以明显地表现为消费者或生产厂商向空气中排放温室效应气体(ghg)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英国的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nicolas stern曾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要求世界各国必须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拨出 1%,约合1 840亿英镑对抗全球变暖,否则全球经济将付出比治理这一问题高5倍~20倍的代价。世界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会造成至少85美元的破坏”(nicolas stern,2006)。这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带来外部性的经济损失,就构成了社会总成本的一部分。
低碳经济中的外部性同样存在一些特性:首先,在低碳经济外部性产生前,是无法产生任何交易行为的。例如,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前不会与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受害者进行讨论还价,以确定这种行为的产权形式或者交易方式,对于外部性的范围和补偿支付,双方当事人也没有在事前进行任何的谈判。第二,低碳经济中外部性存在产权的缺失,使事后的补偿和谈判存在困难。在外部性的情况下,每个人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的边界的界定是模糊或者至少不明确的(张维迎,2005),环境资源具有某种不可分割性,即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排他地消费、生产环境资源以及附属污染物(marshall,1890)。因此,当企业将未经严格处理的废气排入空气时,企业所污染的空气是很难定义其产权,而这种产权的缺失却使排污者过度使用这些物品,不考虑其他人的公共权利。第三,存在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或者是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负外部性的产业的产量,比社会最优状态下要高,而产生正外部性的产业的产量,比社会最优状态下要低(pigou,1920)。当存在外部经济时,边际社会收益高于边际个人收益,社会是最优产量高于产业最优产量,当植树造林产生的碳汇,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会高于边际个人收益。在外部不经济时,存在边际社会成本高于边际私人成本,社会的最优产量低于产业的最优产量。低碳经济中存在的是外部的不经济,当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了空气,这种危害形成的成本加上企业的成本就构成社会总成本,环境污染的边际社会成本将高于碳排放企业的边际个人成本。
低碳经济中的外部性属于多边的不可耗竭的外部性,这种不可耗竭的多边外部性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低碳经济中的碳排放、碳汇、能源安全等都具有公共品的特性:第一,非排他性。在竞争性市场中,商品的使用具有竞争性,当一个经济主体对某种物品使用时会限制其他经济主体对该物品的使用,例如消费者购买了某件牙膏、衣服,其他消费者就不能使用其购买的物品。但是在低碳经济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产生的碳汇、能源安全都具有非排他性,即就是一个经济主体增加或减少对该物品的消费和使用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和使用,也不会使它的供给成本增加,第二,非竞争性。在竞争者性市场中,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使用,将会增加其供给成本,无论消费购买的是衣服还是食品都会增加厂商的成本,边际成本不会是零。对于公共品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提供额外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例如,每增加一个人使用灯塔,不会再增加成本。清净的空气和能源的安全都具有非竞争性的特性。
由于公共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以认为公共品是外部性的一种特殊形式(baumol,1977),公共品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力量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非竞争性使配置资源的价格机制失去作用,例如,由于公共资源和环境的非排他性,任何人都可能会过度地使用公共的资源和清洁的环境,这就产生了“公地悲剧”(hardin,1968)。公共品也会使消费者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和行为,消费者的“搭便车”动机,即理性的个人有降低或隐瞒自己对集体消费品的偏好的动机,依靠分散决策的价格机制无法使集体消费品(公共品)的数量保持在最优水平,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出现了“失灵”(萨缪尔森,1954)。因此,由于低碳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性,这就很容易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化石能源的排放引致了气候的变化这样的“公地悲剧”,而且由于“搭便车”动机存在,使减排的国际谈判往往陷入僵局,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要解决低碳经济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性所带来的不利后果,目前做法主要有政府的干预和产权交易。
在《斯特恩报告: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中提出应当把目标设定为将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450ppm~550ppm二氧化碳当量的范围之内,如果目标高于上述范围,就会大幅度地增加带来严重危害的风险,当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水平或存量相当于大约430ppm二氧化碳(nicholas stern,2006)。纯粹以市场的方式,不会产生社会的最优解,而且由于外部性的公共特性,对于每个消费者可能存在负效用,在任何一个讨价还讨解中,会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因此,当前国际社会已普遍考虑碳交易和政府干预的混合解决办法,同时加强国际的合作与协调也是低碳经济中重要工作。
三、 低碳经济中的政府规制政策
政府管制是一种制度安排,是政府对经济行为的管理和干预。规制往往发生于以下情况,产生缺乏公平竞争、环境污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投资者被期骗等一些不良产业行为,而且这样的不良产业行为不能被市场机制调整,即就是不能在市场的调整下实现帕累托的改进,当出现这些市场失灵现象时,政府就通过行政干预矫正这些行为,通过政策法规的执行,重新进行制度的安排。规制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消费者和厂商对规制政策及其后果所进行的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政府这种对市场配置机制的干预会改变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和分配行为,甚至会影响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圴衡,影响交易的特征和买卖双方的契约关系的条件。
由于低碳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性,使得人们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这是一种市场失灵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管制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博弈,而是全球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各国利益之间的博弈。当前政府的经济与干预主要包括:一是政府管制。政府管制大都包括一些激励性的规制政府:规定限额、技术标准、转移支付的补贴等,其也还有处罚、命令等一些强制性的规制方法。例如,欧盟在能源、水泥、造纸、钢铁、电力等行业执行二氧化碳的限排制度,规定这些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限额,超过限额的企业进行罚款,英国还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证策;美国针对供电商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rps);日本对高耗能企业制定严格的能耗标准。我国目前的减排政策也主要集中在政府管制政策,包括自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不断实施和完善的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以及目前的各项环保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等。二是征税。征收各种与能源环境有关的税收。欧盟是最先采用税收手段控制温室气体的区域,1990年芬兰征收碳税,1999年法国征收生态税,2001年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其他挪威、荷兰、瑞典和丹麦也相继征收了与碳有关的税收。2007年日本也就对能源产品中的碳储量征收环境税。三是金融手段。也有许多国家采用金融手段,如英国的碳基金,其来源中英国的气候变化税,该基金用于促进研究与开发,加速技术商业化和投资孵化器。总之,无论政府采用那种规制方式,社会最优的排碳水平是很容易在政府规制的情况下达到,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低碳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会就排碳的问题进行博弈,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达到次优的碳排放水平。
四、 碳交易中的产权分析
除了政府干预以外,解决外部性问题另一个解决方式是产权交易,使涉及外部性问题的各方就外部性的水平达成一个最优的协议。科斯(coarse,1960)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在法律权力得到某种安排后,当事人之间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时,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由于考虑到政府干预的成本可能会低于社会交易成本,因此,政府选择某个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可能使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可能优于其他初始权利安排下通过交易所实现的福利改善。在低碳经济中,如果我们能明确碳排放的产权,是可以通过碳交易实现社会福利的优化。碳交易就是对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可以在约定或规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排放限额的基础上通过购买合同或者碳减排购买协议(erpas),排放超过限额的需求方通过交易购买排放低于限额的供给方,获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额度。早在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中就明确环境合理容量是有限的,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是稀缺资源,导致碳资产成为有价资产。
目前,碳交易中存在三种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e,et),根据这三种机制存在两种型态的碳交易,一是配额型交易(allowance-based transactions),是指在规定的配额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对超额减排量的交易,是一种现货交易,可以由管制者制定、分配和拍卖减排配额,例如,欧盟排放贸易系统(euets)的“欧盟排放配额”(european union allowances,euas)、《京都议定书》中的分配额度(aau)。二是项目型交易(project-based transactions),是指因进行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通常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例如,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排放减量权证”、联合履行机制(ji)下的“排放减量单位”,主要是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
五、 结论
低碳经济中存在着多边外部性,解决这些外部性问题的办法一是政府干预,二是碳交易。在信息完全的假设前提下,无论政府采用哪种规制方式,都可以达到社会最优的排碳水平。而在碳交易中,无论产权如何界定,通过相应的机制设计,碳交易也可以达到低碳经济的福利最优。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只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碳排放是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或者碳交易的市场机制达到帕累托最优。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的低碳经济发展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国际上国与国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复杂多变,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和博弈也是很难协调,我们可以进一步用不完全信息或者不完全合同的理论来研究低碳经济中排碳量的次优解。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也会加大低碳经济的交易成本,产权界定更加困难,因此低碳经济中存在政府直接干预和产权交易两种机制并存的混合形式。科斯(coarse,1960)也指出,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由于考虑到政府干预的成本可能会低于社会交易成本,因此,政府选择某个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可能使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可能优于其他初始权利安排下通过交易所实现的福利改善,“在某种意义上,政府是一个超级企业(但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企业),因为它能通过行政决定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因此,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交流与协调加深,碳规制政策与战略构想也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信息透明的碳交易国际市场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alfred marshall,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 introductory volume,1890.
2. baumol,w.j, on the proper cost tests for n- atural monopoly in a multiproduct indust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7,67(12):809-822.
3. coase, r.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 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
4. garrett hardin.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science,1968,162(3859).
5. nieholas stern. the economies of climate c- hang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 proc- eedings,2008,98(2):1-37.
6. nicolas stern. the stern review on the ec- 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2006.
关键词:低碳经济 地方经济 发展 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逐渐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步入了先进的现代货文明社会,同样的,人们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所造成的对世界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人们生活的环境恶化,光化学烟雾污染、酸雨的危害、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世界”等一系列的生活理念因运而生,各个国家、地区也为此进行了一场场的大的工业革命,以均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前提,摒除传统的生活、发展方式,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方也相应的做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经济中。
一、详解低碳经济的内涵
1、低碳经济的概念
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就要了解什么叫做低碳经济。全球多位学者中鲁宾斯德教授关于低碳经济的描述得到了广泛认同。他认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基于市场机制,根据国况国情,通过国家、地方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推动新型技术发展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开发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生态经济模式。它通过合理的利用、消耗相对较少的自然能源和资源,并且得到较多的经济产出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它是一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生态和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
2、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它的核心就是创新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制度以及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能源消耗方式的重大改革。
3、低碳经济主要内容
低碳经济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内容:
①低碳经济综合了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等问题;
②低碳经济是针对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并且没有约束的碳元素集中的煤碳、石油等化石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耗方式的多碳经济来说的;
③低碳经济主要涵盖生物能、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低碳经济既说“低碳”,自然是就“碳消耗、碳排放、碳污染”来说的,其宗旨就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等应为人们的高碳排放、污染所造成的地球生态圈失衡而进行的自我救赎。
二、低碳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地方对外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这里说的“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严格的限制能耗,有严格的环保标准并且强制性执行的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这在地方贸易中客观上有了一定的出口限制。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规定“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这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在地方贸易中,地方企业频频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这成为汇率之后影响地方进出口贸易的第二大因素。
“低碳经济”是将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范围内实行低碳理念,不符合低碳概念的产品必然要遭到淘汰。我国很大一部分出口产品还是初级加工,企业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以加工制造为主,为此我国中小企业迎来了了巨大的挑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也变相的推动了中国地方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推动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资,加速企业经济发展,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国地方企业进军世界一流企业打下根本基础。
三、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带动经济模式改变
地方经济除了一部分是出口和外销之外,更多的则是地方居民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刺激。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推广作用后,地方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也逐渐会成为广大居民的选择。
(1)节能消费,实用低碳家电、出行尽量不开车;
(2)促使公交系统完善,更多的人愿意乘坐公交车;
(3)让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中。
1、优化农业生态
地方实行低碳经济,体现在农业上的效果更大。农业低碳化、生态化,从人们生活的最低生物链开始实行低碳化,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依靠污染土地来索取农产品的丰收,而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方面的实用土地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2、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经济
以甘肃酒泉为例,合理利用风能等新能源,将传统的煤等能源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以新能源为核心,研发新的利用技术。酒泉政府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开发新能源力度,降低传统能源比例,筹建酒泉新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培养人才,为开发新能源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历一次次的生态圈对人类的“还以颜色”之后,人们越发的感觉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之间平衡的重要性。只有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发展社会经济才是人类保护自己、保护地球的最正确的道路,而这种发展模式就是“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于双双.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J)财经视点 2010年8期
[2]潘家华,庄贵阳,陈迎等.英国气候变化政策;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平(Z)中国环境 2006年1月
[3]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 室友出版社 2010年
【关键词】警犬基地;绿化;注意事项
安徽省地处江淮地区,属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气候,四季分明,适合大部分植被生长。在犬舍及周边因地制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仅可以给警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让训导员在充满绿意、生机盎然的环境中进行工作训练,让人犬身心健康。
犬舍绿化植物可分成乔木、灌木、地被3种,下面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环境谈一些粗浅的心得。
1 犬舍与办公区域
在犬舍与办公区域之间可种植一片成林乔木,这样既可以给犬只一个良好的散放场所,又自然地隔离了犬区与办公区。比较适宜的树种有杉树、榧树、枫杨等。
杉树属松科,常绿乔木,轮状分枝,节间短,小枝比较粗壮斜挺,针叶短粗密布于小枝上,树冠看起来呈分散状,被称为“万能之木”。杉树的品种较多,有池杉、水杉、柳杉、云杉、红豆杉、落羽杉、短茸柳杉、猴爪杉、海岸红杉等,适宜在犬区种植的有水杉和柳杉等,这几种杉类对土壤及气候要求不高,耐阴耐寒,能抗雪压和冰挂。杉树是节节高的直生乔木,它的枝条是自下而上交替新陈代谢自然脱落的。
榧树为红豆杉科榧树属,树冠整齐,枝叶浓密蔚然成荫,抗污染能力较强,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土壤适应性较强,病虫害少,是绿化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园林树种。
这几种乔木成林快,栽种成活率高,无需人工修剪,适合在基地种植,让犬进行散放、游散等放松性活动。
另外,也可以在基地种植竹林。竹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四季青翠,傲雪凌霜。但竹子根系发达,繁殖速度快,如生长过密不便于犬只散放,因此应定期进行砍伐、修剪。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地区常用杨树、梧桐树作为行道树,这两种树种虽然也具有成材快、遮阴广的特点,但是在一定的季节会生长飞絮,人犬吸入会产生不适,甚至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不推荐在警犬基地内进行种植。
2 犬舍周边
在犬舍周边可种植广玉兰、桉树等阔叶乔木。这些树木树姿优美,叶大荫浓,且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种植在犬舍及化粪池周边,既可以为犬舍遮阴避暑,又具有净化空气、驱逐蚊虫的功效。
广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又称“荷花玉兰”。花开芳香馥郁,叶厚而有光泽,为美化树种;生长喜光,根系深广,抗风力强,有一定抗寒能力;树冠庞大,能够为犬舍提供充分的阴凉。
桉树为桃金娘科桉属,原产地在澳洲大陆,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目前在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为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老叶脱落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桉树能够生长在各种土壤上,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桉树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其适应性强,树姿优美,四季常青,有萌芽更新及改善环境的能力。其叶片具有杀虫驱蚊的功效,尤其适合种植在犬舍及化粪池周边。
犬舍之间可种植灌木绿化带,如卫矛冬青、沙地柏、小叶黄杨等,也可种植紫苏、白苏、薄荷、连翘、茉莉花、栀子花等具有挥发气味、性质无毒无害的中草药、花卉,既赏心悦目,又可掩盖犬舍异味。
3 训练场地与障碍场地
在训练场地与障碍场地铺种地被、种植灌木。训练及障碍场地是警犬活动最多的地方,因此,在绿化时要精心挑选、科学种植。草坪应选用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地下根茎的草种,要求具有较强的受损恢复能力,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或发达的地上匍匐茎,以保证草坪较好的密度;要求叶片短小、密集,草丛结构紧凑,叶片有适宜的硬度和弹性,使建成的草坪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要求绿色期长,可增加草坪运动场使用量;要求抗逆性强,可减少不利的环境因素对其伤害;要适应性强,适宜栽培的生态幅度大,利用范围广;应选择抗病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和管理难度;要选择长期、多年生草种,增加草坪的使用年限。
常用优良草种有结缕草、天堂草、高羊茅、紫羊茅、马尼拉草、多年生黑麦草、马蹄金草、百慕大草等。这些草种可选用2~4种进行混播、盖播,以延长草坪的绿色期和使用期,使地面保持弹性和柔韧性,让警犬训练达到最佳效果。
在训练场四周角落,可种植一些常绿大灌木,如扶桑、木槿、紫荆、木芙蓉等。这几种树木花开艳丽,赏心悦目,可以调节训练场的单调,并能够在训练间隙休息时拴系犬,遮蔽阳光。在进行幼训时,还是训练人员与犬进行躲藏游戏的天然屏障。
4 犬舍绿化的注意事项
(1)部分犬有啃食草、叶的习性,因此,在警犬基地内不能种植花、叶有毒的植物,如夹竹桃、龙葵等,以免犬误食发生意外。
[关键词]低碳经济 物流企业 广西物流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革命”逐渐兴起,加上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对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执行。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即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碳排放的大户,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各种手段来降低物流业的能耗,那么就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物流业整体现状是粗放型发展,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运作模式效率低,不合理的运输现象较为严重,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能耗大且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就广西的物流业而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必然会更加频繁。“物流量大幅度增加了,最直接带动起来的必然是物流业的发展。”这是物流行业业内人士持有的共同观点。但是 “服务模式过于传统、原始,而服务内容也过于单一、散乱,多数企业都还停留在做仓储或货物运输等物流服务的某个环节的初级层面上,与第三方物流差距较远。”这就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承接市场需求的足够能力,将会错失良机,最终只能把送上门的商机拱手让给别人。这些不利因素,使我们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毋庸置疑,这些不利因素对我们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但是我们就没有发展的机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种不利的状况下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中心建设的基础,也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提高效率的前提。现代物流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依托信息和人才,对物流运作全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搭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物流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整体效率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财力上的补贴。具体到广西物流的现状来看,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目前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从传统发展模式来看这样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广西的物流按照这样的运作模式发展,那我们永远无法与物流发达的国家、省市地区竞争,永远跟着别人后面跑。因为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太大。更重要的是有基础设施并不一定就有物流的大发展,基础设施是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大力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也就成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为此,广西政府应出资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客户坐在家里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自己的货物在哪里。物流企业可对自己的交通工具调度和决策。其他物流主体能得到其想要的信息和服务。从某个角度上看,同样的投入建一个有效的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比修建一条公路还要重要。
二、促进物流资源的配置整合
我们国家物流企业能耗高的一点表现就是: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较为普遍,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库存积压过大,仓储利用率低,物流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里就谈到的是一个物流资源整合的问题,怎么样来整合这些资源,使资源能够合理有效地被利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促进物流合理化。对于物流企业来说,首先涉及到的是车辆动力设备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虽然有相关政策也一直在支持开发新能源汽车,但对于大型运输装配车辆,目前并没有特别好的选择,而且还有一个低碳车辆成本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无法改变车辆运输的问题时,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车辆的使用率。在物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减少空驶率,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促进运输合理化。同时,做好市场研究,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努力实现零库存。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优化运输路径和搬运装卸系统。
(二)组织进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通过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或者多个物流企业共同使用某一物流设施或设备,其实质是物流资源的共享。这是解决问题一个较好的办法。但是不容忽视的现状是:目前广西物流行业的整体局面仍处在封闭、保守、单一的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宁可“留一手”,也不乐意与同行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致使信息协同程度低,行业协同有限,这也是阻碍本土物流企业成长的一大弊端。因此要想企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摆脱这种束缚,树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想法,改变原有的封闭、保守观念,当然,广西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尝试着实行共同配送。因为共同配送是解决我国物流配送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的较好方案。实现共同配送,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进而改善社会生活品质。
三、优化运输方式以节省能源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进行运输大多采取陆上运输模式,即汽车运输。但是这种方式能耗高、成本大,越来越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运输方式以节约成本。
(一)大力发展铁路货物运输。与大型运输装配车辆相比,铁路运输具备多种优点,它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节能、最低碳的。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通过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列车运行速度、提高信息化水平等途径,促进铁路运输发展,挖掘其节能降耗的巨大潜力。
(二)发展水上运输。传统的陆上运输模式在未来可能会遭遇更多的阻碍,尤其陆运业者将被迫花费更多的成本来改善燃油效率与达成减排的目标;甚至于无法提供低碳运输方案的物流业者,可能提早面临被淘汰的趋势。而水上运输因其独特的优势,可能都将成为未来跨区域物流配送的优先选项。就广西的物流企业而言,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间的商品往来实现通关便利化,两地间的商品流通以及大批量的采购买卖会大幅度地增加。而广西的地理位置对于发展水上运输业是大为有利的,因此我们本土物流企业要抓住时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路子来。
四、发展绿色物流服务
所谓绿色物流服务,就是节约资源和能源、无污、无害、无毒、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服务。绿色服务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从服务流程的服务设计、服务耗材、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降排和减污,不但要发展壮大企业自身,而且也要兼顾环保大业。因此我们在物流服务中要做到:
(一)尽量循环利用可利用的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也产生了很多的废旧物流设施设备,如果对这些设施进行简单报废、遗弃处理,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应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力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比如,重复使用包装材料,拆解和回收废旧物流设备,改造废旧物流设施(如废旧仓库)等。
(二)推广绿色环保包装。目前塑料包装材料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要求物流企业大力推广环保绿色包装。一是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避免过度包装和昂贵包装;二是推动生物降解塑料的规模使用,并研发和推广其他环保包装材料。这些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对物流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广西本土物流的发展更是如此。我们应在挑战中寻找有利时机,通过配置整合资源、节能减排、优化流程等来实现物流企业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和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根本上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抓手,大力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并郑重承诺,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日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地增加。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数据,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即21.32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3%,全年CO2排放总量达2214.4万吨,而美国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也仅为21.7亿吨油当量。
(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三)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而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008年中国的基本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0%。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0.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同期,中国进口原油1.7888亿吨,比上年增长9.6%,价值1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进口成品油3885万吨,比上年增长15%,价值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2.7%。据行业统计,全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四)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费,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可避免地快速增长,成为环境污染的最大来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迅猛增加。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对策
(一)制定相应政策保障机制,营造低碳经济环境
一是加强低碳发展立法,完善法治,深化相关配套改革,强化环评制度和能评制度,探索生态补偿新机制。二是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政策向主要依靠市场为主的政策转变。三是完善现有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四是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强化企业家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有序引导低碳消费。
(二)倡导低碳新理念,鼓励发展低碳经济
1、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
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采用低碳环保住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与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2、加大城市、农村绿化力度,提高碳汇能力
据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发现,林地具有碳汇功能,每增加1公顷林地可吸收5.77万吨碳,相当于每公顷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的85.34%。另据研究表明,我国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村的绿化工程,以增强林地的碳汇能力。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1、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
一是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高度重视和鼓励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工作,并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支持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二是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多途径地迅速推广和应用。三是要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四是以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为重点,建立清洁能源的发展机制,以不断增强我国碳减排的技术支撑能力,为今后全面、深入开展碳减排工作提供技术基础。
2、围绕低碳目标进行各种创新活动,诸如管理创新、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理念创新等
从研发和利用能源技术的角度看,目前我国的尚德太阳能、远大空调、比亚迪汽车等企业,已经在某些低碳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又如玖龙纸业公司进行管理创新,将低碳目标和环保融入企业管理和市场战略,在生产过程中用最先进的设备节能减排,并采用技术手段对废水、废气进行净化处理,这种“变废为宝”的经营管理模式,既节约了原材料,减少了污染,同时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四)提高认识,全员、全方位参与
低碳发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由于其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同时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加强研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应加强相关的舆论宣传,如爱普生全方位的环境管理体系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从设计、选择、制造、运输、使用,到再生。爱普生以“节能”、“省资源”、“排除有害物质”为开发设计的基本原则;生产中以能耗、废弃物排放最小化为目标全面打造符合环境要求的绿色产品;削减运输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立废弃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机制。同时让全社会人员树立低碳意识,积极鼓励大家节能减排,开动脑筋,建言献策,激发大家主动参与环保,在日常工作中将“绿色环保”理念落到实处,如提倡“无车日、绿色消费日等”,培育大家低碳节能,省时省钱,高效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
(五)将低碳理念纳入企业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