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第1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

2

二、突出工作重点

2

(一)作业管理。

2

(二)睡眠管理。

3

(三)手机管理。

3

(四)课外读物管理。

3

(五)体质健康管理。

4

三、推进措施落实

4

学校关于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近期,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连续下发通知,对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课外读物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统称“五项管理”)工作进行部署。为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

推进中小学生“五项管理”不仅直接回应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期待,而且密切关系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一子落而全局活的重要作用。各地各中小学要深刻认识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努力从“小切口”推进“大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家校协同、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作业管理。

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教师要认真选题,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标要求,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通过手机向学生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鼓励根据不同学生学业水平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作业。

(二)睡眠管理。

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要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不得要求或变相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要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三)手机管理。

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学校通过设置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等多种途径与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同时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做好家校沟通,指导家长严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

(四)课外读物管理。

学校要对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遴选、审核、推荐和把关,对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物资料,一律禁止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坚持“五育”并举,围绕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指导和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家长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

(五)体质健康管理。

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关注学生个性身体特质,及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增强体质训练。

三、推进措施落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切实承担起“五项管理”的主体责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协调解决制约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各职能处室、各年级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创新工作措施,确保推进“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

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各校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各学校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家校合作。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家校联络制度,构建方便、及时、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各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理解支持,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倡导家长主动用阅读、运动等正能量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校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特向您发出以下倡议:

一、合理使用手机

为抓好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做好预防小学生过早近视、沉迷网络和游戏教育引导工作,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有关文件要求,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因此,请您不要让孩子带手机、电话手表等进校园,为把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学校特向您提出如下建议:

1.请各位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请家长朋友们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指导孩子合理作息。

2.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疏堵”结合,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3.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提升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课外特长,如乐器、书法、球类运动等,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情操。

二、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建议学生不晚于9:00上床睡觉,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十个小时。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引导、鼓励孩子在校按时进行午休。一上午的学习和活动以后,一小时左右的午休会让同学们精力充沛的投入到下午的学习。

2.帮孩子养成准时上床,按时入睡的好习惯。准时、按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3.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室内保持适宜的亮度、温度及湿度,屏蔽噪音,放一些助睡眠的音乐,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入睡。

三、养成阅读习惯

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了激发每位同学的阅读兴趣,为了将读书落到实处,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走走,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

2.设立亲子阅读时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孩子终生爱读书打下基础。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班级学校举行的各项读书活动。

四、高效完成作业

为了进一步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我校严格落实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5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用手机布置作业。如学生有特殊需求,请您及时与学校沟通,学校将根据学生情况或需求,合理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形式。同时,向家长倡议:

1.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独立做作业的能力。

2.孩子学习中需要帮助时,家长指导要注意分寸。家长可以先给予提示,然后让孩子自己动脑思考。

3.建议您不要凭自己的感觉随意给孩子布置作业,加重孩子学习负担。不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孩子大量报兴趣班,占用孩子休息时间,增加孩子身体和心理负担。

五、增强体质锻炼

培养学生科学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学校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4课时,三四五年级每周3课时,学校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选择适合孩子自己身体和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要告知孩子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既要克服困难,更要量力而行,锻炼与训练时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各位家长,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助力孩子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开放课堂;开展活动;指导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做过这样的论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然而,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完成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缺乏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阅读的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很难将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了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转变观念,培养兴趣,开放课堂

教师首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让家长明白:孩子从小就应当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要求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建议,如:①给孩子一个可以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要注意生活习惯,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关低音量,避免声音干扰孩子读书。②跟孩子分享读书的乐趣,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让和孩子一起读书成为一种习惯。③给孩子足够的鼓励,读完后和孩子一起聊聊书中的人物、情节,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建立“阅读情况记录”,帮助家长督促孩子自觉在家读书。每周让家长记录孩子在家阅读的情形。有了这样的记录,孩子自然会完成阅读作业。该记录还作为期末评选“书香家庭”的依据之一,因此,它同时也会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有目的地选择学校已有的图书供学生进行阅读。如在学完《嫦娥奔月》等课文后帮学生借阅童话、神话故事书如《人间童话》《校园童话》《中外神话故事》等让他们进行阅读。

二、勤想方法,寻找书籍,广泛阅读

一是尽量发挥学校图书室功能。我常常去图书室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借给学生,增加书籍的借阅率,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孩子阅读,教师可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三是勤工俭学,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的活动,赚取费用,然后订一些报纸、杂志。一些学生拣废品、饮料瓶,一学期竟能筹集130多元资金,够订一两种报纸的。学生很乐意做,默默的也接受环保教育。

三、创新激活,开展活动,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实效?教师要拓宽渠道,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我的做法是:

1.巧借动漫画书。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而动漫画则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所以,应该把图书室的所有动漫画书都集中起来,分层次、分类型介绍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依靠榜样引路。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喜欢模仿,年纪越小,模仿能力越强,这是人类都有的特性。平时,教师可以有意地跟学生讲解、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挖掘学校、班级学生与书的感人故事,在习作训练中,经常表扬班里喜欢阅读、习作进步比较多的同学,让他们谈谈阅读的收获,以此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思想,进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大门。

3.开展各项活动,指导学生阅读。①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以班为单位,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去参加活动。②习作、出墙报。习作命题方式有两种:一是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如《我喜欢的一本书》等;二是介绍一本书的部分内容,如《介绍〈西游记〉》等。老师选择写的比较好的作文出墙报,互相交流阅读收获。③结合教材开展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编排文艺节目。很多学生为了能参加活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收集相关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背诵,校园里玩耍的少了,到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有些学生因为比赛人数有限,没能参加而遗憾流泪。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第4篇

师生共读,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六个一”口号正确指导 即每天上网阅读或阅读书籍一小时,拓展阅读面;每月读一本人文著作,充实自我,陶冶情操;每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专著,订阅一种教育教学类杂志,写一本读书笔记,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语文老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为学生做榜样。对教师的阅读笔记每月检查一次,及时督促,提高实效。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双休假期,诵经典,品名著。

多项共读活动及时引导 学校定期举办“学道街小学读书节”,集中开展“师生读书日”活动,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每位语文教师利用朝会课、阅读课为学生朗读经典文章,并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各年级拟定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形成“学道街小学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系列表”,帮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读写能力。

读书交流活动因势利导 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会、“巾帼文明示范岗”读书成果展示等读书交流活动,并在校园网上开辟“读书俱乐部”专栏,教师可将每月撰写的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上传于校园网。

课内课外,引导学生养成习惯

“四个一”精神总体指导 即每周一课,每周一诗,每天一读,每晨一背。每周一课就是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分班开展读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现场指导。每周一诗就是分年级统一内容,在班级黑板报刊登古诗词,每周背诵一首。每天一读就是完成书面作业之后,每天读课外书20-30分钟。每晨一背就是每天早晨背诵10-20分钟的优美篇章、片断、句子、格言、成语等。学校建立了班级图书库,方便学生借阅。

阅读指导课程促进习惯养成 学校按新课程的要求开设了丰富的阅读指导课,有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的读物推荐课;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阅读方法的读书方法指导课;还有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者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读书笔记辅导课,向学生介绍读书笔记的写法。

竞赛评比搭建阅读进步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分班开展“读书之星”表彰活动和读书节活动,学期末评选表彰“博览之星”,建立学生“读书成长册”,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学生读书兴趣,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积极倡导,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为了孩子们更好地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他们养成一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积极开展了家庭读书活动。我们在全校学生家长会上印发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致家长的公开信,使家长成为学校“读万卷书”活动工程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通过公开信的方式,学校将100余本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给了家长。学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每天填写读书储借卡,每周做简要评价,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同时便于教师了解家庭阅读的情况。学校还建议家长给孩子办借书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图书室、书店,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第5篇

中,有关课堂阅读教学的各级各类研究丰富而活跃,阅读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 阅读教学的新视野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关注学生通过多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同时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总量要达到4300万字以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强调”。更加强调语言文字运用;更加强调识字写字;更加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更加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标准具体规定了背诵诗文的数量、课外阅读量,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就是继承上述传统的举措。标准中规定的背诵诗文量和课外阅读量只是保底的要求,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背得更多、读得更多。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多积累,勤练笔,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不二法门。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多数学科的学习,许多知识、信息的获得,都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不仅如此,阅读还能滋养精神、愉悦生活,使人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仅仅用教科书教好语文是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持续推进儿童阅读,使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为己任。课内教读与自主阅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本项课题就着手长远目标,让生活中阅读、自主阅读、读整本书走进课程、进课表,实现儿童阅读课程化。这是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做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摈弃费时多、收效微的繁琐单一的分析内容模式,一定要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让儿童阅读挤进课堂。如果教师持续进行儿童阅读的推荐、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就一定喜欢阅读,就一定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较高的语文素养。其效果是多做题、少读书不能相比的。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 阅读教学的实践

2.1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们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

2.2要丰富学生的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2.3要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速读”、“精读”等方法。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2.4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的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积极组织向县级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5让阅读为写作服务

为了让阅读为写作服务,我们采用读记结合、读写结合、读中导说、读中想象等方法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读记结合。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读中导说。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后,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因此学生“读后会说”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知识财富。

(3)读写结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