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Although the influence of price factors, the actual investment in China this year the growth rate has declined, but continued growth in investment demand is still great potential for investment growth is not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driving force and the apparent attenuation of short-term adjustment, there should be no substantial decline in the growth rate of investment situation.
关键词: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
Key words: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64-01
当前经济形势的概述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扩大与蔓延,已经对我国的当前经济形成了明显的影响与冲击,特别是对外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是最为突出的,外销产品不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大幅度的减少,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部分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的困境,原油、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还是被各国所看好。首先,虽然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还是一直保持向上的。其次,我国政府积极地进行宏观调控,积极稳妥的推进中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开拓国内市场、及时的调整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此来拉动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再次,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尽快改变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第三,积极采取相关优惠措施,以资金来支持,加大大学生就业,确保就业率稳步上升。就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的增长只不过速度缓慢了而已,但对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
国际环境现状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的外汇储备盘踞世界首位,多数用于对美国的投资(包括持有美国的国债),国际经济形式的下滑,人民币被迫不断升值,使我国的外汇储备缩水近四成;全球市场萎靡及各国的保护政策以及国际市场的疲软,使我国的产品出口大幅度的下降。
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经济社会生活的现象层面上看,现在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基本的自然资源短缺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最近几年一些可贸易资源因为中国需求量的急剧增长,把全世界的价格都抬上去了;至于一些不可贸易的资源,比如石油,则出现了供应短缺甚至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困难。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社会环境的恶化。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腐败的蔓延,另一个是贫富差距扩大。这些,都渗透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
2、从宏观经济的深层结构看,问题的发生可以归结为内外两个方面的失衡。内部失衡的主要表现是投资和消费的失衡--过度投资而消费不足。
3、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在宏观经济上的集中表现,是货币的过量供应或流动性泛滥,而货币的过量供应又必然导致房地产、股票、收藏品等资产泡沫的形成或通货膨胀,即消费物价指数(CPI)的上升,或二者兼而有之。
从中长期的观点看,这一问题的危险还在于,它会使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非常脆弱,当遇到外部或者内部冲击的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经历过高成长的时期,成就了所谓“东亚奇迹”。但是,它们大多数都因为内外失衡的处理不当,而没有逃脱金融系统的危机,以致损失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尽力地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防止我们大好的经济成长形势出现逆转。
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我国市场潜力依旧很大 经济持续增长可期望。
尽管受价格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投资实际增速有所下降,但投资需求持续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投资增长的长期动力没有因为短期调整而明显衰减,因此不会出现投资增速大幅下滑的局面。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大开发建设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很大,为保证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较快发展,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与政策的扶持。
节能减排、扶持农业、灾后重建等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我国将筹集约1万亿元资金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同时,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十项政策措施,目标直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到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再到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等这些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扩大内需,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
如果从2007年4月,主营次级房贷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倒闭算起,次贷危机已经蔓延了整整20个月,而且愈演愈烈。最新经济数据显示,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已经波及到实体经济,许多国家都试图通过市场注资、机构接管、存款保证等措施力求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但情况却不很乐观。美国:占美国经济总量约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开支出现下滑,商品零售额已连续三个月下降,9月工业生产创34年来最大跌幅,汽车销量创1991年以来最大月度跌幅,失业率从年初的4.7%上升到9月份的6.1%。日本:在反映经济景气的11个指标中,出口、生产和就业等6项指标均出现下滑,这是1998年4月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日本9个区域的经济状况与一、二季度相比均呈恶化趋势。英国:16年来经济首度收缩,银行倒闭、股票下跌和英镑贬值,房地产市场低迷,汽车销量下滑,零售业销售疲软,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前一个月下降0.5%,这是1992年以来英国经济首次出现收缩。
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从2008年3季度开始也出现的较为严重衰退,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二是消费需求增长逐步放慢;三是出口增速大幅放慢;四是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二、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典型的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对债务存在高度的依赖性,次贷危机导致其国内市场信用级别下降,流向美国的国际资本减少,从而建立在国际资本流入基础上的美国国内需求也因此而下降。与美国相反,中国目前正处于高储蓄的状态之中,外部需求的增长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每年对美出口量占中国出口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当因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国内需求下降发生后,其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将下降,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造成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此外,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地区受到打击最大,在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下降的同时,欧洲以及日本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会相应下降,使得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尽管中国出口结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是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将使中国经济在美国消费走软情况下难以独善其身。
三、政府的应对措施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预测
BDI指数处于历史低位,国际贸易依然低迷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是由几条主要航线的即期运费加权计算而成,反映的是即期市场的行情。BDI指数一向是散装原物料的运费指数,散装船运以运输钢材、纸浆、谷物、煤、矿砂、磷矿石和铝矾土等民生物资及工业原料为主。由于散装航运业营运状况与全球经济景气荣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关,故BDI指数可视为世界经济领先指标。从数据来看,尽管从2月初到3月底期间,BDI指数从650点飙升至902点,表面上看国际贸易活动正趋活跃,但BDI指数仍处于危机以来的低位,不仅与危机前的8000点不可同日而语,就是与2010年危机时的4000点也相距甚远,如图1。因此,本文认为,目前国际贸易仍然比较低迷,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美国经济保持缓慢复苏
2011年第四季度的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62%,增速环比略有回升,已连续两年保持增长。美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2012年2月份为52.4,已31个月保持在荣枯分水岭之上,表明美国经济缓慢增长趋势确立。2月份的失业率为8.3%,连续五个月回落,表明美国失业率正在改善,加之3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近6个月以来的新高――74.3,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动力增强,但考虑到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本文预计美国经济未来将保持2%左右的缓慢增长。
受希腊债务有序违约影响,欧元区经济衰退风险加大
2011年第四季度的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0.3%,创下2010年以来新低,如图2。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3月份的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7.7,连续9个月回落至50以下(图3),表明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大。1月份的欧元区失业率为10.7%,创下40个月以来新高。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9,虽略有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希腊成功实施私人部门参与的债务互换(PSI),使私人债务由1970亿欧元缩减为920亿欧元,避免了崩溃式违约,但已发生的有序违约,使其新发行债券暴跌14%,融资能力受到抑制。考虑到债务危机并无实质性改善和意大利等债务国的财政紧缩和欧元区可能收缩的影响,本文预测2012年欧元区将陷入负增长。
日本经济虽深陷衰退之中,但下半年有望缓慢复苏
日本2011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回落0.6%,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符合经济衰退的特征,如图4。但日本2月份的制造业PMI为50.5,连续3个月在50之上,表明日本经济将进行扩张,加之日本核泄露之后灾后重建的投资推动作用,考虑到日本1月失业率为4.5%,较危机中的5.4%已大幅回落,因此,日本经济在下半年有望走出衰退,并实现1%左右的小幅增长。
总之,受欧盟和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整体增速会放缓,从而使世界经济增速下滑,IMF预测2012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1.9%。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均以不变价衡量(即剔除掉通胀的影响),因此,其经济状况要好于数据表现。
“金砖”国家经济增速回落,通胀压力总体缓解
巴西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通胀形势有所好转。图5显示,巴西GDP增长率自2010年一季度以来持续回落,从9%回落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1.37%,创下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导致巴西GDP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央行自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两年间的8次加息,使隔夜利率由8.75%飙升至12.5%,加息375个基点。但连续加息未能有效抑制通胀,2012年2月份的广义CPI(消费物价指数)仍处于5.85%的较高水平,如图6。为了防止经济“硬着陆”,自2011年9月起巴西5次下调隔夜利率,由12.5%降至9.75%。2月份,巴西制造业PMI为51.4,加之雷亚尔兑美元贬值20%对出口的推动,未来巴西经济增长率将回升。
利率市场化改革终结负利率,印度经济增速回落。2011年第四季度印度经济增长率为6.29%,创下2009年9月以来新低。与此同时,印度通胀压力开始减轻,2012年1月CPI降至5.32%,与前期高位16%相比有较大回落,如图7。与此同时,印度银行业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利率)持续攀升(图8),由2010年1月的3.25%飙升至2012年3月26日的9.55%,使印度实际利率由负转正,迫于种种压力,印度推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了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负利率的消除有助于印度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但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抬高了企业的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增速,预计2012年印度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左右。
俄罗斯经济持续复苏,通胀已回落至较低水平。2011年第四季度,俄罗斯实现4.3%的经济增长,尽管未能完全恢复到本轮危机前的水平,但经济已实现持续增长,如图9。2012年2月CPI降至3.7%,连续9个月回落,表明俄罗斯已成功控制通胀,如图10。从经济先行指标来看,俄罗斯2月份的PMI为53.7,近两年一直处于50之上,加之高原油价格将有利于俄罗斯出口增长,因此,未来俄罗斯GDP增长率仍将保持4%以上的增长。俄罗斯汇率相对稳定,未来经济前景看好。
总体来看,世界经济的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欧债危机将演化为一场长期的政治、经济博弈,这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持续、缓慢增长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格局。
国际金融形势分析
希腊债务互换成功,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希腊必须让几乎所有私人债权人参与2060亿欧元的债务互换计划(PSI),才可以获得IMF和欧洲央行的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救助。希腊为PSI设定了75%的参与门槛,若高于这个水平,希腊将对不愿参与债券置换的债权人启动集体行动条款(CAC)。所谓自愿减记,是指希腊私人债权人所持有的2060亿欧元债券被减记53.5%,并将面值2060亿欧元的希腊债券与一套新的金融工具交换,这套工具的名义价值是希腊债券票面价值的46.5%,由占票面价值15%的欧元区救助基金中的临时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发行的两年期债券,以及31.5%的2023年至2042年到期的新希腊债券构成。这些新的投资工具价值只有原来债券面值的25%,即自愿参与减记的债权人要承担75%的损失。
希腊政府3月9日公布的消息称,民间债券持有人债务互换的参与率为85.8%,总计价值为1720亿欧元的债券持有人已经同意参与债券互换,这意味着希腊成功将债务减少约1500亿欧元,暂时符合了欧元区的救助条件,为获取新的救助铺平了道路。
但希腊债务互换也会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触发信用违约互换(CDS)赔付。虽然希腊债务重组计划已宣告成功,但该计划却令私人债权人损失巨大,国际互换及衍生品协会(ISDA)下属的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信用决策委员会全体成员已一致认为,希腊已经构成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事件,从而导致出售希腊债券CDS的金融机构损失25亿美元。二是为金融机构危机埋下隐患。债券减记53.5%对希腊国债的主要持有金融机构造成沉重打击。2011年,苏格兰皇家银行为所持希腊债务减记拨备了11亿英镑的损失,并为赔偿被不当出售个人贷款保险的客户拨备了9.5亿英镑准备金,该行投资银行业务利润下滑54%至16亿英镑。德国和法国重仓希腊债券的金融机构也因债务互换而遭受重大损失,其负面影响未来不可忽视。三是开启了债务有序违约的“恶例”。希腊减记债券无疑开了个“恶例”,市场担心“欧猪国家”可能也会不断要求援助,甚至要求债务重组,强迫债权人接受债券减记的损失,因此,其他一些欧洲重债国今后的借贷成本可能会大幅飙升,从而对欧洲整个金融系统产生较大程度的抑制,进而也会影响到经济的长期增长。
美联储对经济复苏谨慎乐观,中期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美联储3月12日的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会议认为,美国经济正温和扩张,就业市场正进一步改善,失业率已显著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家庭支出和企业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业依然低迷,通胀相对温和(2月份为2.9%),长期通胀将保持稳定。美联储坚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不变,预期未来美国经济将温和增长,失业率将持续下降,当前国际油价只会短期推高物价,据此,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至0.25%不变,并将此宽松货币政策延续至2014年后期,与此同时,美联储继续实施始于2011年9月的扭转操作。但里奇蒙德联邦储备银行主席莱克投票反对2014年前维持近零利率,认为在此之前可能需要升息,这表明美联储内部对宽松货币政策存在分歧。
尽管金融市场对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抱有希望,但本文认为QE3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由于资金主要流入股市已形成了新的资产泡沫。实体经济的资金紧张状态并没有多大改观,因为银行对实体经济复苏并不乐观。另外,美联储对经济持续复苏保持乐观,没有必要收购更多银行不良资产来增加货币供给。
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际原油在高位震荡
为了扼制伊朗发展核武器,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年底签署法案,把伊朗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纳入制裁范围,允许对与伊朗央行结算石油进口费用的外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法案同时准许对大幅度减少进口伊朗原油国家的金融机构免予制裁。欧盟随后宣布,自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对伊朗石油实行禁运。伊朗也声称停止向欧盟出口原油。据油轮跟踪服务机构Petrologistics公司透露,2012年3月份伊朗原油日出口量减少30万桶,从2月份的220万桶减少到190万桶。目前,全球每日原油需求约8950万桶,伊朗的出口量约占全球的2%,因此,停止进口伊朗原油对国际油价影响相对有限。
但是,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对抗使中东面临战争威胁,这极可能使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等国际重要石油出口国的出口受到影响,因此,出于对国际原油供给安全的忧虑,国际油价在每桶100美元之上高位震荡。如果未来伊朗核问题能和平解决,国际石油有望回落至每桶90美元左右;一旦美国、以色列对伊朗动武,国际油价将升到每桶120美元之上。总体来看,在欧美推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当前时期,国际油价在投机资金推动下将在高位波动。
黄金价格高位回落,中期将有较大下跌空间
黄金作为特殊商品,具有投资属性、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历史上看,黄金价格并非一路高歌猛进,而是跌宕起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黄金市场经历了20年左右的萧条,期间黄金价格起伏不定,但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尤其是20世纪末期,各国央行相继抛售黄金,使得黄金价格甚至低于300美元/盎司,黄金市场遭受重挫。
进入21世纪,由于战争原因,石油价格一路飙升,黄金价格也一改昔日一蹶不振的局面并出现转机。从2001年开始到2011年末,黄金经历了10年的不断攀升历程,累计涨幅约为5倍。
由于黄金价格主要受美元币值、避险因素和投机力量三方面影响。因此,短期黄金价格将在每盎司1600美元左右震荡,中期将下探至1100美元的低位,理由如下:
首先,研究发现,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呈负相关,即美元贬值,黄金上涨,美元升值,黄金下跌。目前,美国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复苏前景最好的国家,但短期美联储仍坚持宽松货币政策,因此短期美元不会迅速走强,但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加息将不可避免,届时美元指数将走强,黄金价格将回落。
其次,从避险功能来看,美国经济持续复苏,通胀相对温和,金融市场价格屡创新高,相对于欧元等非美货币,美元避险功能凸现。而黄金近10年已累积了近5倍的涨幅,投资风险上升,避险功能下降。
最后,从黄金期货市场的多空力量来看,多头力量有所削弱,市场预期可能反转。截至3月23日一周的数据显示,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 黄金目前的净多头持仓量下滑207万盎司,至2407万盎司,这是2月2日当周下滑350万盎司以来净多头下降最大的一周。净多头持仓量的减少,表明投资者对黄金价格未来行情看淡。
总之,在欧美结束量化宽松政策之前,黄金仍将在高位震荡,欧美央行加息将刺破“黄金十年”的巨大泡沫。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挑战
3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53.47亿美元,尽管与2月31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相比,贸易状况已大为改善,但仍处于2011年4月以来的较低水平。Wind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贸易顺差为6.7亿美元,创下近4个季度的新低。导致贸易顺差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的放缓,一季度出口增速仅为7.6%,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与欧洲、日本贸易增速较低,与俄罗斯和巴西等国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数据显示,一季度的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1268.7亿美元,增长2.6%;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794.4亿美元,下降1.6%;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067.7亿美元,增长9.3%;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867.8亿美元,增长9.2%;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214.9亿和180亿美元,分别增长33%和11.5%。
贸易顺差的回落表明中国依赖出口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遇到挑战,显示我国外贸企业增长已经受到欧洲、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抑制,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业绩将进一步恶化。
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不利于中国通胀抑制
2012年3月份国内CPI同比涨3.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鲜菜价格上涨2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4.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3月CPI环比上升0.2%,表明物价暂时止落反弹。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1年同期上涨3.8%。
一、后金融危机对县域农行的影响:
1、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在全球经济放缓或动荡的阴影下,我国外向型企业还将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由于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而导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另一方面由于受国家的信贷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各金融机构将大幅度减少信贷支持力度,导致部分企业因运营资金断链而引发新的金融风险。
2、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次贷危机始于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下跌,县域农行对于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暴露也不容忽视。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各商业银行都把房地产作为一种优质资源进行大力支持,大幅增加房地产开发贷款,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融资、购房政策进行调控,房地产市场进入阶段性调整。近一段时间以来,住房销售在各大城市均出现萎缩姿态,许多城市的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通过降价来刺激消费,然而降价未必能使开发商马上收回现金,因为消费者在调控和经济放缓的时期更趋于谨慎,投资需求亦会有所降低。
3、对零售银行业务的影响。全球金融风暴及全球经济下滑会引起人们对国内经济前景的担忧,证券市场行情会急转直下,代销基金等中间业务收入将大大减少。同时,在国内社会保障程度仍然较为欠缺的背景下,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意愿将受到极大抑制,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正在加大,对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二、县域农行应对金融危机所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后金融危机下的各种形态,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农业银行来讲,既要按照现代商业银行游戏规则处理好各项事务,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勇于在“危中抓机、危中择机”,积极顺应宏观政策走势,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以积极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1、紧跟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全力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一是要直接介入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是优良项目,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政府投资项目更是风险较低而收益比较有保证的优质贷款项目。因此县域农行要强化与财政、税务、烟草、供电、科技、教育、信息、卫生、文广等政府部门合作的层次和深度,加大政府投融资平台基础设施项目的拓展力度,重点支持自身现金流充足、经济前景良好、还款来源有保障的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二是要积极介入政策支持领域。当前,由于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三农”问题等比较突出,农行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办行,既要从自身稳健型经营的考虑,重点支持经营稳定、发展前景好的地方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全力履行农行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央关于“改善民生,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配套措施的陆续到位,会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对金融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这将为县域农行的业务经营带来部分商机,为此我们必须谨慎的、有选择的介入这些领域,通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来实现自身业务的持续增长。三是大力拓展政策扶植行业业务。生态环境建设、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行业,业已作为政策重点扶植的对象,各项优惠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将陆续出台。就长远来看,这些行业虽然当前在我过属于薄弱行业,但是在政策扶持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预期下,这些行业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有着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县域农行介入这些朝阳行业不但可以实现贷款规模的扩张,而且会培育更多的潜力客户,为我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立“品牌”意识,全面提升县域农行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坚持特色定位。县域农行处在金融竞争的最前沿,如果没有建立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的话,就难以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经受考验。尤其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期,更应注重服务品位的提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超”,时时处处以先人一步、超人一拍的气势和胆略应对各种竞争的挑战,全方位地确立起县域农行同业竞争的比较优势。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界定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和目标市场,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经营定位,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二是要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对吸引客户,抢占资源极为重要,只有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中赢得并留住客户。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客户对购买银行产品更加谨慎、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也更高,县域农行只有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发一些符合金融危机下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才能弥补中间业务和客户金融需求不足的消极影响,实现业务的平稳增长。三是要拓展特色业务。在实体经济增速下滑的形势下,银行业务蕴含的风险也在加大,县域农行不应该盲目的扩张业务,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拓展符合自己市场定位、风险偏好的特色业务,经营自己所熟悉行业和领域的业务,这样才能够在危机中既保持业绩的平稳增长,又可以有效防范经济形势恶化所带来的风险。如当前我们可以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为契机,以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六项机制”为抓手,努力创新支持小企业发展的信贷品种、服务方式,为小企业提供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以创新适合“三农”特点金融产品为契机,在贷款期限、贷款种类、还款期限、贷款利率上进行探索,以满足县域“三农”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还可针对当前存贷利差缩小的大背景,依据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透明原则,适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或创新新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手段,以在不断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农行业务的收入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等。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体系;转型;影响
作者简介:陈旭城(1974—),男,大同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3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76-02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沃勒斯坦认为世界经济体系呈“中心——边缘”结构,即存在着以欧美为中心、以亚非拉为边缘或半边缘的3个组成部分。但是,伴随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劲趋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显著改变,开始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转型。这种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发展,欧美的中心地位继续削弱,处于半边缘或边缘的部分新兴国家的地位明显得到提升。
一、世界经济体系在结构上转型的特点及其发生转型的因素
(一)特点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经济体系在结构转型上呈现的特点主要有:第一,区域的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继续加强,促使世界经济体系从“中心——边缘”结构开始向板块结构转型。第二,跨国公司已在全球形成网状布局。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使其国际直接投资占世界的90%以上,年均增长更是达30%。其在全球形成的网状布局已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第三,传统贸易体系被打破。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不再是过去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那种极不平等的贸易体系,而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型体系。中心区域国家的优势地位受到削弱,边缘地区虽然还处在提供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但已不同于过去,在贸易中扮演的角色已发生巨大变化。
(二)主要因素
首先,区域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或者在竞争上处于优势地位,一个区域内的多个国家在经济上相互联合抱团,建立各种多边机制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共同发展,使区域经济逐渐一体化、合作化。区域经济合作属于世界范畴,但带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局限性,仅为区域内国家利益,形成对其他区域的竞争优势。如欧洲国家在欧盟领导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世界堪称典范,相比其他区域竞争力更强,优势显著。东亚的区域主义合作也发展迅速。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结构的板块化。其次,部分边缘国家步入了中心区域。一直以来,欧美国家一直居于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地位,但是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走上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渐融入了中心区域。尤其是近年来,处于边缘或半边缘地区的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为代表的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力量的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其经济地位也正在经历发生重大变化,使传统中心区域的欧美国家面临严重挑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5年,新兴国家的经济产值已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其经济增长均速也远远快于发达国家。再次,新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目前,科技已与经济、社会等紧密相连,技术的更新与科研成果无不服务于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跨国公司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组合,无不依赖于科技的大发展,经济全球化也无不受到科技的巨大推动,这些无疑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网状化。最后,经济全球化的强劲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心区域发达国家实现了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网络局,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面对如此挑战,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加强区域经济体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如此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结构向板块化和网络化转型。
二、世界经济体系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发展中国家地位提升,发言权增加
世界经济体系向板块与网状并存结构的转型,一定程度上使当下的经济体系比过去要平等一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以后机,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这次的金融海啸中经受住了冲击,得以较快和较好地恢复。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制中的发言权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发展中国家所占份额有所提升,投票权增加;非盟国家依靠区域合作组织向中心区域的发达国家提出种种建议,旨在尽量减少彼此间的贸易不平衡;以往风光无限的八国集团作用发挥有限,早已适应不了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因此在八国集团基础上诞生了包括主要新兴经济体的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
(二)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加速倾向亚洲
19世纪中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至此以后,世界经济的重心就一直固定在大西洋沿岸地区。但是近年来,亚洲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继“亚洲四小龙”之后,中国、印度、印尼、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经济异常活跃,使亚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显著提升。金砖四国中,亚洲就有两个;钻石十一国,9个国家都是亚洲国家,足见当今世界亚洲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占有的份量,经济重心向亚洲倾斜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已由亚洲领跑,尤其是中印两国,这无疑将加速世界经济中心向亚洲的转移。但这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转移,欧美发达国家仍占有创新和服务的优势,其中心区域的地位再继续削弱的同时还会继续维持。在这一过渡时期,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区域将出现欧美亚三足鼎立的现象。
(三)贸易保护与反保护并存
世界经济体系的板块化趋势正在使长期处于中心区域的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失去优势,因此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有所抬头。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动不动就挥舞反倾销、反补贴的“大棒”,在商品的进出口上屡次发难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动不动就指责别国的经济货币政策,而不深刻反思究竟谁导致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灾难,又是谁该对这场灾难负责。相反,世界经济体系的网络化又促使出口贸易发达的国家反对贸易保护,如中国和德国就坚决反对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狭隘的贸易保护。各跨国公司也成为了贸易保护的受害者,因此也坚决反对,同时也促使拥有跨国公司的各国政府谨慎考虑贸易保护政策。保护主义的“双刃剑”作用更为明显。各国在考虑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时将更为谨慎。
(四)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经济普遍衰落,而中国通过政府调整,扩大内需,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严峻考验,经济率先恢复,并且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且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还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份量和发言权显著增大。例如,中国在IMF的份额从2.34%提高到3.997%,并且有望不久将上升到继美日之后的第三位;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充当重要角色;当今世界的经济事务若没有中国参与,将很难得到解决。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定位无疑对中心区域国家构成挑战,并将大大有利维护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彭红利.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我国的应对[J].领导之友,2011,(05).
[2] 吴正龙.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趋势[N].中国经济时报,2011-04-07.
[3] 张晶.沃勒斯坦“世界体系”概念的解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