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中的化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问题提出及其生命教育的内涵
1.1 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命。生命教育源于死亡教育,兴起于西方发达的国家。上世纪20年代,有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索“死亡教育”,而上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问题,并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家纷纷跟进,并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和协会,推广和普及生命教育,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生命教育随后展开。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针对应试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生命教育在我国开端。到本世纪初,生命教育在我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教育界的注意,并在各地逐渐地展开。2003年,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在北京市积极推广生命教育运动,举办了中国第一个生命教育的大型讲座、引起各界强烈反响。上海于2004年成立了“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2005年3月14日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云南省委省教育厅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三生教育”试点,从2009年秋季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三生教育”。2007年成立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动组委会”和“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专家委员”。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因此,追求生命价值,体现教育对人的生命发展的关注,强调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虽然各级政府对生命教育非常重视,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青少年群体暴力事件、吸毒事件、溺水、交通安全事件,乃至自杀事件,已频繁地见诸报端、电视、广播中。世界卫生组织称,世界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在中国,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中国自杀人数占全球的26%,而在15至34岁人群中,自杀则是死亡原因的首位。由此可见,加强生命教育不能懈怠。我们教育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以生命教育的推行来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综合性的解决。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师如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生命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化学教师的义务,也是化学教师的责任。
1.2 生命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1964年,日本学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实相》一书,首先呼吁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杰·唐纳·华特士最早于1968年在其著作《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中认为,教育是融书本学习和人生体验于一体的过程,“教育并不只是训练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感悟人生的意义。”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刘济良在《生命教育论》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由此可见,国内外有关生命教育的表述,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强调生命的个体性、完整性、过程性和人文性,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力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的优势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2、化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范畴
2.1 尊重生命存在
从化学的视域看,人都是由碳、氢、氧、氮、硫、磷、铁等元素组成。因此,首先应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敬畏他人的生命,不要伤害他人;热爱自己的生命,保护好自己人生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化学实验要正确操作,注意化学药品、有毒气体的防护。其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生命教育中让青少年意识到,人不仅仅是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更属于家人。尊重自己的生命存在,不轻言自杀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对亲朋好友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通过化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保护好环境是就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将绿色化学思想与现代公民意识结合,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生存观。第三,要让中学生明白认真学习、勇于探索化学的奥秘、努力践行,既是自己的责任,又是对自己生命尊重的一种表现。第四,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特别是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初期,更应该加强教育,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2 提升生命质量
人类总是在追求物质如何更加丰富,生活如何更加幸福美好,如何张扬生命活力,而学校教育追求生命如何更好发展。
2.2.1 减少疾病
首先,要教育学生保护好身体,免受疾病侵扰;其次,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要注意流行病和传染病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第三,教育学生不抽烟、不酗酒、不吸毒,注意艾滋病的防护。
关键词: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教学 生命化 教学策略
初中政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祖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形成对生命中情感态度的正确认识。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具体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丰富课堂内容,改变从前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技巧,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感悟生命。
一、生命化教学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
一切生命都离不开生活实际,生命化教学更要以寓教学于生活实际为理念。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教学模式都停留在传统、单一及枯燥的层面上,只注重知识的硬性教学,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新课改以来,对于初中政治课程教学来说,可谓上了新的台阶,不仅在内容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做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但是,政治课程知识架构的枯燥印象早已深入学生骨髓,要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还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出更多的努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时,可以以学生经常听到的广告语引入,如关于关爱狗的广告语:“在你的生命中有许多朋友,而对于狗狗来说,你是他的全世界。”教师继续说:“在座的同学家里有的会养狗、养猫、养花草等,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他们都是较低等的生命种类,然而,他们也是地球上的生命,同我们一样有着生命的权利,我们需要关爱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破坏他们,就等于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教师用较为感性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关爱生命,爱护动植物,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感悟。
教师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为课程讲解的开始,使得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处理生命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的解决办法。生活实际是生命感悟的基础和前提,生命的感悟是生活实际的升华。
二、生命化教学要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初中政治课在新课改出台后,面对诸多尴尬,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而教师要抛掉以往的主体身份,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多年来的传统教学,使得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低下,大部分学生“人云亦云”,没有独立的思想,这对生命化教学是十分不利的。想要进行有效的生命化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的自由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教授树立法制观念时,教师根据初中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学生分配小组,让学生查找有关青少年勇于维权的事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表演的形式为其他同学展示。教会学生: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又不可采用非法过激手段进行报复,而要勇于拿出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的力量保护自己。
让学生在展示表演才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明确法律的概念及实用性;明确遵守法律的义务的必要性,并勇于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做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这是生命化教学中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情感体现。
三、生命化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于政治课程枯燥乏味的概念很难动摇,这就要求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有效地同学生所熟悉的事物靠拢,激发学生的感官共鸣。
例如,在教授保护环境时,教师切忌枯燥地讲授“如何保护环境”“学生应该保护环境”“不能随地乱扔纸屑”等,人们总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哭,你对它笑它就笑”,教师可以在进入教室,走上讲台前,随手在地上扔一张废纸,在讲课过程中,随手扔个粉笔头等破坏环境的行为,然后提问:“在刚才,老师都做了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们积极指出。
这就是一种情趣,教师在提问的同时,已经利用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接下来讲解环境保护做了铺垫,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生命力。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摆脱固有教学模式是必然趋势,教师的责任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使政治课堂充满生命力。政治教师可谓心灵的净化者,首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在思想上成为学生们的榜样,有一颗纯净的思想者的教育心灵,能够充满热情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够用积极的心态丰富学生的生活,将每一个学生看成一个饱满的生命体,去润泽他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使他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论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课程,在化学的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化学了解生命,认识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同,现有的生命教育也各不相同。通过对生命意识的诠释,把人们的终极追求目标作为生命教育的理念,同时,把认知、情感、行为这三方认识作为化学教育中生命意识教育的构造维度。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及能量变化的学科,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生命研究与化学研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教育不仅仅是化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传输,也是在传递对世界、生命价值的认知过程,生命价值的体现也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有价值事物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以生命意识教育就是主要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存在的生命。
一、结合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化学与生命的密切关系是作为化学教育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如果把生命意识仅作为一个概念来理解那是远远还不够的,生命意识毕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展现的现象,特别是对人的生命,不仅是作为具有生命特征的个体而鲜活存在的,更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最终意义而存在的理念。而化学发展史却有很多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化学家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例如:教师在传授原子论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著名的原子论创始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他深信“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并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他治学的座右铭,最终可以自学成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教育进行意志品质的思想教育,让人们可以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也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充分运用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 教育
在化学教育中可以透视出对生命意识的教育,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让人们认识生命和对生命的理解。生命意识是指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存在意识和价值意识两个方面。存在意识是人对生命存在的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价值意识则是指人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价值的自觉意识。在化学中涉及生命知识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与生命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教授氯气相关知识的时候,结合录像播放氯气泄漏所引起的人员伤亡以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氯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再如:在制造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铜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这些气体容易污染教室和实验室的空气,也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这也需要让学生做到不留多余污染物,并且一定要把残余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通过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化学的妥善处理,以便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对这些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和珍惜生命的意义,从而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活和对生命意识的正确认识。
三、化学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意识教育的情感维度
化学教育与生命意识的情感态度,可以激发人们探索化学与生命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来认知生命的规律、实施对生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情感态度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探索把化学原理与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对生命的认知度,并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形成良好的保护生命的意识。反之,负面的消极的情感态度,不利于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通过了解生命意识的复杂结构,体会生命的珍贵与脆弱,才会欣赏出生命的美丽,从而养成对生活情感的积极态度,升华对生命的美好憧憬。
总之,化学教育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具,它还是要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怀的基础上的。生命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的生命,生命意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生命的价值与教育统一起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关于生命意识的问题,实现对生命的保护,促使心灵完善,达到提升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荪萸.化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课程与教学论,2009.
论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课程,在化学的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化学了解生命,认识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同,现有的生命教育也各不相同。通过对生命意识的诠释,把人们的终极追求目标作为生命教育的理念,同时,把认知、情感、行为这三方认识作为化学教育中生命意识教育的构造维度。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及能量变化的学科,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生命研究与化学研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教育不仅仅是化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传输,也是在传递对世界、生命价值的认知过程,生命价值的体现也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有价值事物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以生命意识教育就是主要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存在的生命。
一、结合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化学与生命的密切关系是作为化学教育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如果把生命意识仅作为一个概念来理解那是远远还不够的,生命意识毕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展现的现象,特别是对人的生命,不仅是作为具有生命特征的个体而鲜活存在的,更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最终意义而存在的理念。而化学发展史却有很多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化学家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例如:教师在传授原子论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著名的原子论创始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他深信“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并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他治学的座右铭,最终可以自学成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教育进行意志品质的思想教育,让人们可以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也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充分运用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 教育
在化学教育中可以透视出对生命意识的教育,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让人们认识生命和对生命的理解。生命意识是指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存在意识和价值意识两个方面。存在意识是人对生命存在的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价值意识则是指人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价值的自觉意识。在化学中涉及生命知识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与生命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教授氯气相关知识的时候,结合录像播放氯气泄漏所引起的人员伤亡以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氯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再如:在制造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铜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这些气体容易污染教室和实验室的空气,也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这也需要让学生做到不留多余污染物,并且一定要把残余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通过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化学的妥善处理,以便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对这些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和珍惜生命的意义,从而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活和对生命意识的正确认识。
三、化学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意识教育的情感维度
化学教育与生命意识的情感态度,可以激发人们探索化学与生命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来认知生命的规律、实施对生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情感态度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探索把化学原理与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对生命的认知度,并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形成良好的保护生命的意识。反之,负面的消极的情感态度,不利于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通过了解生命意识的复杂结构,体会生命的珍贵与脆弱,才会欣赏出生命的美丽,从而养成对生活情感的积极态度,升华对生命的美好憧憬。
总之,化学教育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具,它还是要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怀的基础上的。生命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的生命,生命意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生命的价值与教育统一起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关于生命意识的问题,实现对生命的保护,促使心灵完善,达到提升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荪萸.化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课程与教学论,2009.
[2]李清秀.化学与生命教育把文化基因根植入心灵之中[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一、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1. 营造和谐环境,奠定教师职业幸福基础。我校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系统,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让绩效发放、职称评聘、评优选先这些教师关注焦点问题晾晒、解决于阳光下,将学校的需要转化为教师的需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达成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致力于打造一个理解力、执行力强,团结协作的管理团队。在管理上做到知人善任,推功揽过,营造和谐而幸福的氛围:风清气正让教师安心,合作共赢让教师舒心,人文关怀让教师暖心。
2. 助力专业成长,挖掘教师职业幸福源头。教育行业本就是“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要达成为人师表的境界,有赖于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丰富以及高质量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此,我们通过帮助教师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新手―骨干―名师);帮助教师锤炼内功,增强实力(校本研训、课题研究、学习培训);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获得成就(根据教师的年龄、水平,分层组织展示活动)等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加强观念引领,升华教师职业幸福感。(1)以人为本。以了解、尊重教师为前提,以依靠教师为方法,以满足教师合理需求为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教师的尊严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2)培训学习。如邀请心理学教授作《做一个幸福的人》专题讲座。在培训学习中提升幸福感知力,得到心灵慰藉。(3)书海遨游。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开展同看一本书,一起去“当当”,书评大赛等活动,帮助教师拥有积极的心态,提升职业幸福感。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力
1. 尊重生命。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当为生命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尊重生命,首先是爱己,还要爱他人。由于缺乏对生命的尊重,部分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发冷淡、冷漠甚至冷酷,以致校园欺凌、恶性事件频发。为此,在毕业典礼上,笔者逐一念出所有毕业生的名字,让每位孩子在全体师生注目中上台领取毕业证书。借着无数类似这样的细节让孩子感受我们对生命的尊重,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尊贵和无可替代!
2. 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作为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学生未来必备的素质之一。在班级建设中,我们通过共同讨论树目标―团结合作理问题―达成任务创特色的程序,让每位学生参与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将团队精神的培养做细做实。教学中则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共赢。
3. 健康理念。健康是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每学年召开运动会,每天落实两操、大课间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评比,全员参与;开设各项体育兴趣小组,让体育锻炼成为每个孩子的习惯。同时,学校配齐专任的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并设有专用的心理咨询室,做好心理疏导和拓展训练,为学生身心插上两翼,健康翱翔。
4. 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的培养上我们把握几点:培养孩子勇于担当的精神;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培养孩子凡事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孩子骨子里的义务感使命感;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培养孩子忠诚、坚守的品质。将教育落脚点放在对学生自我管理上。通过设岗定责,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学会自己的计划自己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后果自己担。
5. 阅读习惯。我们每年拨出专款充实图书馆,班班“图书角”;每年4月“读书节”;每天20分钟阅读时间;借助校园网、广播、海报等多渠道好书推介;举办“图书漂流”“我与作家面对面”,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活动”,筹建心天地多媒体阅读教室,加入“中国青少年互动阅读平台”书香网,成为“书香联盟”一员……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营造滋养终身的学校文化
1. 创建学校精神文化。(1)传承言行一致的校本文化。言行一致是我校校训。自创办以来,沿用至今。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实践,已经成为我校传统文化的精髓,办学境界的不懈追求,是我希冀所有“西隅人”都能烙印上的标识!(2)形成融合共生的人际文化。从提升价值理念,开展文化自诊,建设“学习共同体”等着手,形成平等、和谐、愉悦、宽松“融合共生”的学校人际文化。(3)建立人文规范的管理文化。围绕“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原则,通过整合修改规章,完善制度体系;坚持感情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等一系列举措,创建人文科学的管理制度,营造校园和谐氛围。(4)弘扬闽南风味地方文化。充分挖掘一切可用资源,通过一系列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活动,让师生找到“根”的文化,拥有家国情怀。结合学校实际,突出特点,集闽南特色、艺术特色和校本特色于一体,既有整体统筹安排,又注意局部精雕细琢。同时,将闽南文化渗透于学科教学及日常活动开展中,通过教育行为无处不在的浸染和熏陶,让师生烙上根文化的印痕,培植强化爱乡、爱国的情感,涵养闽南特质。
2. 营造学校环境文化。(1)以先进建设理念为引导,创设崭新风貌。(2)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打造人文校园。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分利用空间,精心设计,突出人文主题,春风化雨,滋养师生。(3)以班级特色为抓手,建设学生家园。
3. 构建课程文化。我们本着“关爱生命、营造滋养终身的学校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创新性落实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实际,开发了南音、足球等根植于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同时,还利用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搭建特长发展的平台。并利用国旗下活动、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课本剧展演、班级特色展示、文艺演出等活动及“我们的节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