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师职业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性格 实然 塑造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幼儿教师职业性格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教师职业性格及意义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人的性格特征会影响职业选择。反过来,性格的社会性指出人长期地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社会要求他反复地扮演某种角色,进行与自己职业相应的活动,他会相应地形成某种性格特征。这种长期从事某一职业,形成某些共同的态度体系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就是职业性格。
幼儿教师职业性格内涵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思想意识层面,主要有职业理想、职业追求、职业精神、教育意识、教育态度、教育理念,认知结构体现启蒙精神;二是外在情感层面,主要有表情、语言、情感、情趣,行为规范体现儿童精神。幼儿教师职业性格不仅与教学工作成效、教学质量高低密切相关,而且对幼儿认知发展、性格形成、人格健全、情感态度等具有重要影响。
二、当前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性格特征
(一)“应然”的幼儿教师职业性格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儿教师应当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幼儿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养育者,一个充满耐心的指引者,一个知识、才艺和道德的传授者,一个了解幼儿心理的专家以及一个教育活动实践的反思者。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有这样的职业性格:在人格特质方面要富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宽容性、合作性、弹性、幽默性格、乐观、创造力、观察力、理解力等;热爱教育、热爱幼儿、勤于进取、善于思考;性格活泼开朗、意志坚忍不拔、情绪积极稳定;心胸开阔、谦虚谨慎、踏实稳重,善于接受新事物,良好的仪表美。
(二)“实然”的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性格
调查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偏低,而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深刻影响农村幼儿的生存状态。农村幼儿教师特殊、复杂的职业性格对幼儿的生存和成长有重大意义。除了教师自身的性格对职业性格塑造有影响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教师的职业性格,如教师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教师待遇、班级人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的社会地位等。农村幼儿教育有其特殊性,在这些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农村幼儿教师形成了特有的职业性格特点。
1.自尊与自卑相交织的性格特征
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幼儿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备受尊敬,倍感自豪。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大量的付出与低收入不成正比、社会权利难以保障、处于底层状态。特别是农村对幼儿教师的认识还停留在“保姆”阶段,这使农村幼儿教师对自我和职业形成不恰当的评价,形成自卑的心理,许多幼儿教师都曾有转行的想法,师资不断流失,严重影响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稳定。自卑的职业心态会体现在教育态度与行为上,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2.热情开朗与抑郁焦虑相交叉的性格特征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特征,作为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心理、走入幼儿内心世界,必须具有热情、活泼、耐心、大方、宽容、幽默的职业性格。同时,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处于习惯学习和规则养成的重要时期,认知迅速发展,对教师教学水平和良好性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幼儿园师资比例不均衡,教师任务繁重,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科研能力较差,纪律、安全、教学、科研、家长工作等给了她们极大的压力。许多幼儿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这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格形成。
3.创新进取与固步自封相矛盾的性格特征
教学面对的是具有生命的、活生生的、个性各异的幼儿,这要求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要具有创新开拓的精神。同时我们发现,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所处环境相对落后、封闭,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过程、管理和工作环境等均简单、落后,重复的教学实践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加上幼儿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机会较少,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不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呆板、固步自封的性格特征。
4.坚强奉献与迷茫被动相并存的性格特征
许多农村幼儿教师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幼儿的爱坚守在幼儿教育这块阵地上,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地追求,在奉献中感受快乐和幸福。同时,农村封闭的生活空间、艰苦的生存环境、繁琐的工作、沉重的工作压力、较低的工资待遇和过低的社会地位使许多幼儿教师感到烦躁和疲倦,在工作中形成被动、消极的心态。农村幼儿教师学习进修的机会少、职称晋升尤为困难、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面对未知的发展前景,许多幼儿教师出现迷茫的心态,在工作中表现出迷茫被动的性格特征。
三、农村幼儿教师良好职业性格的塑造
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除了从政策层面保障、物质层面提高外,还应从精神上强化农村幼儿教师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一)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意识强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师资培养过程中,要坚定教育理念,树立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热爱幼儿教育,爱护儿童,尊重儿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及为农村幼教事业奋斗的信念。同时,要明确角色定位。了解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个角色的期望,确定角色意识。认识到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农村幼儿教师任务的艰巨性,学会“苦中作乐”。
(二)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行为训练
一是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场景中,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在孩子们企盼与希冀的目光下,去感受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二是通过角色行为训练获得幼儿教师角色行为,培养教师良好规范的行为姿态,陶冶教师的气质风度。三是教师情感的塑造。要通过感情材料去熏陶和保持教师的职业本色,激发内在向善、向美的追求,确立教师的荣辱观。
(三)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性格调适
引导农村幼儿教师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对自我进行性格分析和反思,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自我性格修养,尽量避免和规避不良职业性格。引导年轻教师克服一些消极的性格特征,例如对农村环境的不满、对幼教职业不自信、对幼儿粗暴、对工作消极、对较低的社会地位灰心、苦闷,以及处理问题简单、急躁等性格缺陷;引导农村年长教师克服职业性格中的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抑郁焦虑、被动拘谨等与时代不相符的职业性格缺陷,帮助其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和儿童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开放、创新、进取的性格特点。
(四)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性格关怀
性格塑造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除了以上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从大的环境和政策着手关怀农村幼儿教师,国家和社会应注重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条件,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各项合法权益,提供更多专业成长的学习机会,注重教师精神关怀,重视精神激励。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能让教师感受到关怀、信任和尊重,物质条件和精神世界的满足使其心情舒畅、工作愉快,自我价值得以提升和实现,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关怀促进幼儿教师职业性格的改变。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阻碍因素
20世纪70~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被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此也作过热烈的探讨。不难看出,在诸多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星涉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建设,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质,也有助于我们探讨阻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关于专业化的标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然众说纷纭,但已形成一定共识[1]:①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在职前必须学习规定的专业知识,接受规定的专业训练,掌握专门的教育理论与技能;②作为专业的职业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与个体责任,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③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职业范围内应具有专业性的自;④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在社会需要和被社会认可,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相应制度后,才能真正确立或提高专业地位。若按这些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只能称之为“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高超、熟练的教育技能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职业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2]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3]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4]:①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②对教师的培养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特殊的知识技能、专业训练、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性使得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园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同时幼儿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第一,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又要负责幼儿的整个生活;不但要在园内言传身教,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这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幼儿认知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
第三,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时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只有切实地把握幼儿在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留心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儿的兴趣、个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教师更善于了解幼儿,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育。
可见,幼儿园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5]
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与上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缺乏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大多是搭小学教师培训的“顺风车”,因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家园合作也一直进展缓慢。另有资料显示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大,从教热情不高,在热爱儿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看来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等外在因素,也有幼儿园教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6]。这里主要从五个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面加以具体分析。
1.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一般认为幼儿园教师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社会公众特别是某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即使在认知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少偏颇,重幼儿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学习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7]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只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认识不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从未想过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说社会和家长对幼教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他律的条件,那么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更可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自律,要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因此,幼儿园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2.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不稳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心理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职业声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一项有关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在教师职业中大学教授的职业声望最高,等级为2;中小学教师等级排名29,而同样在为基础教育作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10]这在100种职业中声望虽不算低,但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多人只是把从事幼儿教育当成一块跳板,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也潜在地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女性被认为有天生的母性,易动感情,相夫教子,最适合她们的职业是贤妻良母、幼儿园教师或小学教师、公司秘书、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辅和抚养性工作。多少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低于男性的。尽管目前已开始提倡鼓励男性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但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女性,这势必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专业自不够
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保育主任、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行政机关太多的硬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自主性,致使一些幼儿园教师出现“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给幼儿园教师“松绑”。
4.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一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有系统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本国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像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的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产生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队伍的力量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从广州1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来看,在有较大经费资助的6项重大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仅有1项;9项重点课题当中并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62项一般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5项;1日项专项课题中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可见,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
5.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9]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对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10]可见,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明确认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并积极进取,也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内外协同发展,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黄伟娣.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化.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6
[2]于晶.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
[3]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
[4]参见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NAEY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6][10]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7]庞丽娟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2,1
[8]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5-247
步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社会政治、经济、科技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学前教育事业中,幼儿园教师素养的定位也越来越备受关注。抓好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1.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学习与“内省”
学,在古代不仅是知识的范畴,也是道德修养的范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必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理论,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要在学习中善于思考,从理论上真正搞懂什么是善与恶、美与丑、荣耀与耻辱、高尚与卑劣等,懂得职业的基本要求和从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品质以及为什么要培养这些品质,从而践行这些职业要求,培养优秀的职业品质,并以此来对照自己,不断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错误和不良习惯。
“内省”,就是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修养标准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是“内省”、自律的结果。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经常审视自己,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种种表现,进而自我批评,调控自我行为,提升自我社会价值,达到自我完善。“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办法。
2.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有一颗敬业奉献的心
敬业是一个人在事业中有所作为的必备素质。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此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教育者必定要有敬业奉献的心,这种奉献精神会将职业道德、知识规范转化为道德观念,将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道德行为,在职业行为中,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作过精彩的比喻: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急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山川上的桥梁。人的职业行为正确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职业道德境界的高低。如果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养成了勤奋好学、谦逊诚实、坚忍顽强、廉洁奉公、诚信公德、乐于助人、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则会有助于其在成才和事业的道路上超常地、创造性地行动,不断取得成功。
3.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1)细心与耐心给工作添力。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绝非权宜之计,必须贯彻在整个工作的始终。“细心,细心,再细心;耐心,耐心,再耐心”,只有在工作中坚持这样的态度,才能使教育更加有意义。
(2)勇于自我反思与纠正错误。要做到求实,当自己的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时必须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纠正错误,不仅可以克服主客观的不一致,而且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为认识真理提供新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修正错误并不亚于认识真理。1922年,前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求出了爱因斯坦的基本引力场方程的另一个非定态解,由此得出闭合空间的半径随时间而增大的结论,导出了动态宇宙模型。开始时爱因斯坦不相信弗里德曼的研究成果,在一家杂志上发表文章予以驳回,后来当他认识到弗里德曼是正确时,又在同一家杂志上公开承认错误,向弗里德曼表示歉意,还称赞他的结论是“正确的和具有鲜明性的”。从而可见,纠正错误,不仅可以克服主客观的不一致,而且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提升个人素养。
(3)具有创新的进取意识。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没有创新也就没有科学,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创新是学前教育者的职责,要有强烈的创新热情,一个学前教育者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热情是不会有创新的实践和成果的。
创新的教育观念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创新是和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探索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探索的结果。要做到不断创新,从思想修养上说,就要戒骄、戒满、戒自负,自满是进步的敌人。对于正确的观点,要勇于坚持,当意见产生分歧时,要以积极、耐心的态度学习,欢迎挑战,欢迎不同的意见,汲取对方意见中的积极的因素。
(一)“素质”的含义
对于“素质”含义的纷争,从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争鸣和沉淀,几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素质”的含义应该是一个综合概念。参照《辞海》的定义,我们对素质的含义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修订,将“素质”的概念解释为:“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架构结构,和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训练均有关,涵盖智力、身体、技能等方面,有较大的内涵和外延。” [1]
(二)“素质教育”的含义
在这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我们直接引用国家教委在文件《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的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具有下面几个特征: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视野下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的现状调查
(一)英语学习的对象逐渐的低龄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的英语学习者已经从成年化逐渐的向低龄化发展,并且英语初学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英语学习者年龄只有1岁。还有的学习机构和研究者认为英语的学习可以从出生开始。更有甚者,从胎儿后期(7个月)就开始着手于胎儿的英语学习[2]。
很多幼儿园或者幼儿培训机构都把幼儿的英语学习列为重要的学习计划,而幼儿阶段(3――5)岁,双语宝宝的培养计划已经被广泛认可。
(二)英语教师的培养方式和作为幼儿英语一线教师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1、通过师范院校学习并取得教师证者,缺少实际教学经验
即使少量的通过该渠道进入幼儿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也往往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学习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特别缺少钢琴、书画等幼儿教师具备的师范技能。同时,他们的教学往往偏难,不容易迅速的掌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年纪比较年轻去,缺少亲身照顾幼儿的经验,所以往往“欲速而不达”。
2、通过综合性或者专业院校培养并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证者,缺少幼儿教学的技能
此类来源为数也不多的幼儿英语教师,英语专业本身的能力十分的强,但是因为幼儿本身的英语学习不需要教授太多的单词,但是需要巨大的耐心,而这些年轻的学生在对困难的准备上明显不足,所以造成对幼儿的英语教学更多的限于单词和句型,很少能够立体化的进行幼儿的英语教学。
3、通过自学考试并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证者的英语专业人才,缺少正规学习的经历
此类幼儿英语教师的实际经验丰富,而且往往自己也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对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掌握得很透彻,实际教学效果也比较的好。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老师往往英语本身的弟子很薄,所以在教学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让幼儿无所适从。
4、通过自学并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证者,往往标新立异
此类幼儿英语教师实际经验也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他们喜欢走偏门,缺少正规培养的经历,所以往往是日常的正规的教学不足,创新的,新奇的教学过剩,结果幼儿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互动比较好但真正学到,学会的知识有限。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英语教师培养计划的培训目的只是针对英语教师的培养,缺少针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的专项训练,往往造成花高价大量的培养了英语教师后,这些英语教师无法适应幼儿英语教学的要求,成为“不合格产品”、“次品”、“废品”不断流失,给双方都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形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盲目培养的结果就是:英语教师被“一刀切”培养出来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或者不得已转行造成人才浪费。同时,大量处于适合学英语年龄的幼儿和他们的家长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幼儿英语教师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不浪费。二者叠加的一起,就造成了幼儿英语教师和幼儿英语学习者之间的“双输”的局面。
三、素质教育视野下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的新探
(一)幼儿的认知特点
1、词汇数量的增加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阶段。3岁左右的幼儿大约就能有1000个单词的词汇量,得到有效的训练后,英语单词的数量也能快速增加,而且几乎不受文化差异的限制[3]。
2、词汇范围的扩大
一般情况下,词汇的认知规律是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幼儿期间已经能够掌握足够的词汇,也掌握着各种最基本的词类。
(二)幼儿作为英语学习者常见的困难分析(资料来源:保密)
从上表可以看到:
1、幼儿在英语学习中遭遇到了普遍的困难。
2、幼儿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唤起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幼儿在英语学习中所遭遇到常见困难,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英语教师的努力得到实现。
(三)素质教育视野下幼儿英语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要求
1、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2、针对幼儿的心智发育水平,合理组织幼儿英语教学的能力。
3、能够就幼儿英语学习的现状做分析和评估,并指导学生家长帮助和督促幼儿进行英语学习的能力。
4、具备熟练运用律动、音乐、美术能辅助幼儿英语教学基本技能。
(下转第29页)
(上接第27页)
5、幼儿英语教学的科研能力和研发新课程的能力[4]。
(四)素质教育视野下幼儿英语教师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
1、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新的专项能力的要求,将其培养成“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
加强正规院校对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准备申请考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者进行申请规范,提高入职门槛。在进行申报资格证书的时候,将统一申报的教师资格证书划分为几个阶段,申报幼儿英语教育的证书(学前教育)加测特长(音乐、美术、体育及其它)。要求申报幼儿英语教育的新任教师至少应该具有一项特长并严格测试,现场录相并存挡。
对于特长考试没有能够通过者,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或者统一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等到练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重新申请特长测试。测试可以反复进行,直到通过为止。测试的过程和测试的资料(如图画)拍照并挂网上全程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将艺术类课程作为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经过考试合格后可计算学分。不合格者实行重修和补考制度。对于艺术类课程优秀的学习者要宣传奖励,并可作为评定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参考指标之一。
2、加强对幼儿英语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面的考核力度
要对幼儿英语教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考核力度,就要求在申报教师资格证(学前教育)的时候,要加强岗前培训,将《教育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列入强制考试计划,不合格者一律不能上岗。对于岗前培训,要达到规定的课时,并要求写出学习心得和未来的工作计划[5]。
3、建立“定单式”一体化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
由于现有的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体系混乱,英语教师的来源众多,因此要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上做强制性的规范。对于各种来源的教师想进入幼儿英语教学的队伍要持有欢迎的态度,但是对他们要做严格的要求。同时对于需要量大的集团,采用“定单式”培养方式对他们进行人才定制,按照他们的需要,为他们进行人才的初步筛选,学习过程中的检测和管理,并按照他们的要求培养他们需要的幼儿英语教师。同时,通过和集团、企业的联合办学,也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习的基地,提前熟悉以后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减少企业对人才的浪费和流动性,保证人员培养的针对性、有用性和有效性。
4、建立多元化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
目前,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的方式是相对封闭的,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将有利于优化幼儿英语教师队伍。对于不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即使通过我们“一站式”、“定单式”“精英教育”等方式培养出来,也不允许上岗[6]。对于确实有能力的幼儿英语教师,哪怕他是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得文凭,甚至确实有能力,但是没有文凭,也可以通过能力认定、资格审查的方式获得幼儿英语教师资格证书竞争上岗。
一、提高师德素养:师德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没有师德一切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幼小心灵,他们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我们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们身上能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所以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用心做好孩子的领航人。
二、学会尊重幼儿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就要尊重孩子,以幼儿为本。你尊重了孩子,孩子自然就尊重和喜爱你。要关注到每个孩子,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孩子。这句话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未必会真的一碗水端平。但是当你静下心去面对每个孩子时,也许你就会做得更好。
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反思自己的人做事时往往事半功倍。我们每次上完课后进行反思,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每天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我们就会更贴近孩子,我们的教育就会更轻松、更有效。反省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