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并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此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3、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4、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可见,激发孩子阅读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一年级孩子的重要工作。班级读书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开展的。
二、读书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三、读书口号:
我读书,我快乐!
四、建立书香家庭:
1、让孩子闻到书的香甜,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
告诉孩子书是香甜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孩子喜欢阅读,必须先点亮儿童阅读的心灯。让学生学会用眼睛阅读、用耳朵阅读、用嘴巴阅读、最终达到用心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为孩子建立小书柜,配合孩子的成长尽可能的充实相关图书。(选择以下图书)
先图书要有内容明确的画面,下方配有简单的一两句话,字要大一些的。不一定要有拼音。印刷一定要清楚,色彩要和谐。内容不确定,可随孩子们的喜好,自行选择,科普、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均可。
然后是儿歌、童谣、谜语、古诗,这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内容。如果孩子喜欢卡通,家长要帮他们选择健康的内容,但不鼓励阅读。
3、指导阅读方法,让家长有法可寻。
向家长推荐好书,家长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教室的学习园地里经常介绍关于阅读方面的小知识,如阅读节的来历,阅读小贴士、保持阅读时的正确姿势等等。将读与说紧密结合,不赞成一年级的孩子做读书笔记,或带着其他任务,这一阶段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爱上阅读。
每天早读前5分钟,我为孩子们大声地朗读优美的篇章,或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五、建立书香班级:
1、每周一节阅读课,与学生一同阅读,把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特点的图书推荐给他们,与他们同看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
2、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来学校做故事妈妈故事爸爸,推广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在班级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展绘本阅读。
4、一、二、三、五,4个早自习有指定的晨诵领读员带领孩子们背诵校本教材《小学生经典吟诵》。
5、充分利用图书室,班级学生定期从学校图书室借到图书阅读。今年全校重新统一制作借书卡,到图书室借自己最喜欢的书,利用午间阅读时间在教室里读。
六、评比汇报:
学期结束进行优秀书香家庭、超级小书虫等评选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关键词]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课外阅读;实施新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5-0024-0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提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然而,当前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诸如课程意识有待重构、课型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模式有待重构、教学方法有待重构等问题。
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推广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课外阅读的编排意图也逐渐清晰起来。那么,如何落实“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目标,真正“让课内外阅读自成一家”呢?我们教师应从统编教材的结构与功能切入,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兼顾读书的内容与方法两大核心,落实课外阅读;以活动组织与评价的开展为促进,持续课外阅读。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
温儒敏先生在介绍统编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中谈到,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是为了与学前教育衔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二年级设置了“我爱阅读”栏目,指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在第四学段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下面以部编一年级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系列为例,谈谈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对接。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原有教材中课外阅读的缺失做了补充,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需着重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一栏目的设置转变了不少家长的观念,变“叫孩子读书”为“陪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全家的共同行为,对推动儿童阅读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推进了全民阅读。
笔者团队以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内容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课程内容,根据教材中16篇“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梳理出包括儿歌、童谣、散文、诗歌、绕口令、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根据不同的文体及内容选择不同的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形式与方法,针对每一次的阅读内容渗透不同的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增进亲子、祖辈、师生等的情感。
以下重点呈现知识能力要点与课外阅读的对接表:
由表可见,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有教材的对接,通过补充课外同类型文章或书籍,聚焦知识与能力要点,实现“双轨对接”:既对接了内容,又对接了知识能力要点,形成系列。比如,“和大人一起唱读儿歌”“和大人一起讨论读科普童话”“和大人一起表演读童话故事”“和大人一起创编读现代诗”“和大人一起配音读寓言”“和大人一起拍手互读童谣”“和大人一起赛读绕口令”“和大人一起群文类读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童话”等。
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真正让课外阅读落地实行,更重要的是,还很好地贯彻了知识向能力和习惯转换的方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在阅读实践中,实现了渗透式、渐进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伴随着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实现由认知向实践、向自主阅读的转换,实现“教”向“学”的转换。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呈现出转化的整体思维:“认知习得——尝试实践——熟练运用”“三位一体”的课型自然衔接、层层推进,便于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兼顾内容与方法双核,做实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主性更强的阅读,阅读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当下的阅读较少涉及读书方法的教授,导致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不起来,或者难以维持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在关注阅读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阅读方法,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明晰问题,改变内容独大、方法缺失的现象
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中,很多只是停留在对课标理念的认识层面,或者更多地停留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形式上,方法缺失。
其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光教精读,训练的重点是朗读,甚至是集体朗读。学生读书慢、少,收获甚微且仅限于课文,教师却视而不见。有的课外阅读甚至还在做精读、朗读、集体诵读。
其二,阅读教学单刀独进。阅读教学流派风生水起,热闹不凡。如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组文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就研究本身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师可以随意脱离教材另搞一套,或者教学时只顾一方,未能形成体系和网络。
其三,阅读教学缺乏指导。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又缺乏阅读方法、阅读工具的指导等,只是布置学生去读读课外书,写写简单的读书体会,做做好书推荐卡,说说喜欢的书籍等,随意性很大,缺乏内容与方法的指导。
2.有的放矢,给予不同阅读类型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除了精读、朗读外,还有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检索阅读等。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明晰阅读重点,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其一,引导明晰阅读重点。阅读方法与阅读重点有着天然的联系。如小学第一学段,重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语言材料。第三学段,对阅读水平的提升提出具体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等。因此,教师要从年段目标出发,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其二,指导习得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非常重要。如何在阅读中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呢?如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又实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才能谈得上读书的习惯与兴趣。阅读方法要有窍门,有可操作性,这些窍门和操作性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就拿浏览来说吧,就要把默读、快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
3.发现提炼,及时总结学生优秀的阅读经验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故而,我们要及时总结学生阅读的优秀经验。
一要引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是成长中的阅读主体。教师不能因过分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放弃了具体方法的指导,要随文传授或训练必要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提供服务。二要尊重并完善学生的经验所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阅读收获,尤其是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教师对此要予以尊重,并指导其逐步完善。三要关注学生经验的提炼总结。学生面对海量的、便捷的、多渠道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成长,学生就会形成特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并做好总结。
三、开展组织与评价活动,持续课外阅读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是部编教材的重要内容,需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将影响力进行延伸,发挥好活动与评价的强大推动功能,使课外阅读持续化进行。
1.开发建设课外阅读拓展性课程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不可能全程沿用课堂管理的方法,还需要另辟蹊径,那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和教师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强化管理,重点抓好活动的组织、管理与评价。这需要通过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来进行。
2.开展组织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关键是主题选定与形式安排。活动组织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如通过亲子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借助良好的成果展示与评比,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开展类似于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专题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组织开展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3.开辟并运用课外阅读整合式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细化为阅读评价指标的参考维度。
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密不可分、互为因果关系的。从操作层面上讲,实施终结性评价相对容易。然而课外阅读关注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因此要重在落实过程性评价。它也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外阅读定量评价不容忽视,它是底线,只增不减。但仅有量的积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定性评价的配合与引领。如学生成长记录和检测结果的分析、学生阅读过程的态度星级评比、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宣传、个性化阅读经验的分析等。
㈠调查目的
⒈全面地了解本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习惯、⒉根据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产生原因。
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㈢调查方法
⒉个别谈话。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谈话,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㈣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柯桥小学1—6年级部分学生。
㈤调查步骤
⒈问卷调查。
⒉分析汇总调查结果。
⒊分年级个别谈话。
⒋分析结果,编写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数
年级 一个小时以上 半小时左右0小时
一年级 10%
20%
70%
二年级 20%
35%
45%
三年级 35%
45%
20%
四年级 40%
50%
10%
五年级 55%
45%
六年级 30%
70%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学生 阅读技巧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小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再纵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都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小学生每年要阅读若干本图书,像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要求学生年阅读量为三、四十本。可以说,阅读浪潮已经席卷全球。课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知道阅读量的大小决定他们各方面的素养,大部分学生缺少主动阅读的意识,况且他们的识字量小,再加上电视中生动有趣的动画,充满趣味的电脑游戏的冲击,导致孩子们无心阅读。所以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而如何让他们达到课标要求?这是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师最为困惑的事,也是最棘手的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做法,谈谈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一、故事引导,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领悟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他们才会十分自觉第开展课外阅读,并乐在其中。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可每天在上课时拿出五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读故事或大屏幕出示看绘本。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开动脑筋,创设阅读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三、家校合力,营造读书氛围。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且光依靠学校这点时间可以说远远达不到我们的阅读要求。所以,我们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可是,现在好多家长不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更别谈阅读的方法。为了转变家长的观念,首先在接新一年级的学期初就要召开家长会,会上不但要让家长认识到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且使家长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为家长支招――怎样陪孩子阅读,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们意识到一年级是孩子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一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就会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努力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孩子阅读提高良好的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的阅读有了保障。
四、好书推荐,让阅读有标可寻。
通过家校合力,孩子对阅读有了兴趣。可是,现在图书市场也是良莠不齐,盗版、乱写滥画的图书也很多。而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反而课外阅读的兴趣降低。因而教师推荐好书就是此时首当其冲的事了。我们可以从绘本开始。好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将其语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的传递给孩子,孩子无形中能体验阅读的兴趣。而绘本的题材又是多种多样的,有讲友情的、讲亲情的、讲勇敢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然和环境的……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推荐:《小猪变形记》《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我有友情要出租》……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读着图文并茂的绘本时,他们其实已经迈上了课外阅读的第一步,阅读那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但由于绘本的价格相对较高,此时,我们还可以向孩子们推荐科普读物,如:《宇宙有多大》《奇异的植物》《可爱的动物》等等,鼓励他们探寻世界的奥秘。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儿童天性喜欢快乐和游戏,儿歌、猜谜、脑筋急转弯是他们的最爱,《伊索寓言》和妙语连珠的《阿凡提的故事》也应不失时机捧出。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老师适时地引导、推荐好书,家长和孩子就不会盲从地去书市选择,而是家长买书有了方向,孩子读书有了目标。
五、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任何人都希望对自己的作为有所认可,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识字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老师奖的读书星……同时,我们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读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等形式。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
六、课外阅读,让学生永葆热情。
【关键词】阅读兴趣 语文素养 亲子阅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新课标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然而许多人认为一年级学生处于才开始学习阶段,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差,怎么会静下心来读书呢?其实不然,只要教师与家长携手努力,激发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点燃孩子心中自主阅读的火苗。
一、教师多途径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一)读故事,让学生从喜欢听到喜欢读
大家都知道,学生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有好多学生是伴着爸爸、妈妈读故事的声音进入甜甜的梦乡的。刚进校的学生识字量比较少,再加上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不会太长,教师绘声绘色地读故事会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听读不但能练学生的听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爱听故事,渐渐就会形成自己阅读故事的习惯。比如阅读课上,我给学生读《一年级的小蜜瓜》和《一年级的小蜜芽》中的故事,由于故事中的小蜜瓜和小蜜芽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似,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还时不时地提问题。当教师的读不能满足他们急于想了解小蜜瓜和小蜜芽接下来所发生的有趣故事时,他们便央求家长给他们买来书自己阅读。
(二)背儿歌,让学生从喜欢背到喜欢读
儿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其内容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孩子的朗诵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朗朗上口,孩子一听就明白,不需要家长和教师做过多的解释。因此学生在接受它时,不用刻意地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背诵儿歌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从流畅地背诵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特级教师薛瑞萍老师在带一年级时,就把《365夜儿歌》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两首儿歌。一首首儿歌既充满了趣味性,又具有思想性。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语文。当学生从读儿歌、诵儿歌中得到了灵感,就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阅读。
(三)巧设疑,让学生从好奇中喜欢上阅读
大家都知道,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在他们的脑海里,总有很多个为什么。阅读课上,我在给学生讲故事时,有时我讲到精彩处会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在哪一本书上。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就会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设疑巧推荐”法,这种方法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带进了课外书中。比如:丑小鸭离开鸭妈妈后生活会怎样呢?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一个个疑问一次次把学生带进了《安徒生童话》里。在我的巧妙推荐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年级的小豌豆》《一年级的小蜜芽》《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书成了学生书包中的常客。
二、展示读书成果,让学生在已有的阅读成就中更喜欢上阅读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喜欢通过比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来展现自我。根据这一特点,我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比赛。比如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主要以诵读为主,我要求学生每天与家长共同背诵一首儿歌,每月开展一次儿歌背诵比赛,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背诵的热情。我还在班级中组织讲故事比赛。为了得到“故事大王”的奖励,学生一有时间就阅读随身携带的故事书。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激起了无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于是我试着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认字大王”比赛。就这样,学生享受到了读书成果,阅读兴趣不断增强,越来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亲子阅读,是学生永葆阅读兴趣的有力保证
学生在同一间教室接受同一位教师的教育,为什们他们的差异如此巨大呢?主要原因是家长参与孩子阅读情况的不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此,要让家长积极参与亲子阅读。
(一)首先要让家长深刻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父母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这种爱,而正是这种爱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幸福,并让他一生爱阅读。然而现实中,部分家长由于种种原因而远离了阅读,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为此,语文教师要通过家长会、班级群等方式,与家长多沟通、交流,要让家长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亲子阅读
家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亲子阅读。比如比赛背儿歌,激将法、竞争法等方法运用得当,将能促使孩子快速、自觉地背儿歌;家长坚持睡前给孩子诵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样既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又能使孩子感受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展“家庭故事会”或“故事表演会”,全家总动员,家人齐上阵,寓教于乐,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