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下学期期末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元认知监控能力 化学 调节
元认知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1]由于元认知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活动起着监控、调节的作用,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思维的发展水平,[2]尤其是元认知监控,作为教学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在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成效,因而近40年来也一直是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是课程目标之一,而这里提到的对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就是化学教学中元认知的监控能力。众所周知,进行元认知监控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业成绩的关键。[4]尤其是在增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提升其学习质量上都具有显著的效果。为此本文将元认知监控技能训练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旨在为新课程下转变学生化学学习方式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化学元认知监控及其要素
化学元认知监控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等对学习活动进行的计划、监控、检验、修改和评估,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面将化学元认知监控过程中的各要素制成表1。
表1:化学元认知监控过程中各要素
二、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的实验探究
个体元认知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个体元认知能力发展一般遵循从被控到自控,从下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从单维到多维,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个体元认知能力的发展需要经过一个自我监控敏感性逐渐增强和迁移性逐渐提高的过程。[5]据此,我们开展了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实验。
1.实验对象
教学实验以三明某中学高二6班和9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实验前后我门分别对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做了调查比较。实验结果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元认知监控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为依据。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实验过程
我们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化学元认知能力前测的成绩,从高二一开学开始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实施元认知监控能力的训练,而在控制班采用常规教学,经过9个月的时间,分别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和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后测,然后将数据进行SPSS19.0的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在对实验班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针对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制定“化学学习自我检测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
在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制定出了围绕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的学生“化学学习自我检测表”,(见表2)促进学生自我诊断,自我反思,不断进步。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每周检查,每个月在班会上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藉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功效。
表2:化学学习自我检测
(2)自问自答法
自问自答法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波利亚提出,它是指向学生提供一系列在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启发式问题,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依据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从而启发自己的思路,并对思维进行监控的一种方法。
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出更具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对学习过程及结果、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监控、修改和评估。大量教学实践都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运用进行监控会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学生肯不肯,会不会主动地进行自我检查,是他们有没有学会学习的标志之一。。。。。。掌握自我检查的方法,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是优秀生的特点之一。”[6]自问自答法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制定计划,全面落实,(3)检查监控,评估反思。我们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为背景,通过具体的实例介绍这种自问自答法。
例:以铜、硝酸、硝酸银、水、空气等为原料,从“绿色化学”角度(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考虑,大量制取Cu(NO3)2最宜采用哪种方法?说明其原因(见表3)。
(3)知识传授法
此处我们所提出的“知识传授”不单单指传授化学理论内容,还包括向学生传授化学学习策略,以及各种认知和元认知策略,如记忆和元记忆策略、理解与元理解策略等等,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克服单纯靠学生自己摸索带来的学习或思维方法上的模糊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同时,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思维反馈和检查自我的机会,经常有意识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将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成为了一种动力定型,即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最终将外在的矫正性指示转变成自己的矫正性机能。”[7]
表3:自问自答法在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4)网络教学法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实验班通过先进的化学教学软件所开发的教学程序来发展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学生通过这些化学教学软件进行网上实际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不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调节和反思,对认知活动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设想和预测,并及时查漏补缺,进行修改,最终不断提高自己化学元认知的监控能力。
3.实验数据的分析
教学实验以6班为实验班,9班为控制班。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人数均为60人。
(1)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表4:实验班和控制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性比较
本实验采取SPSS19.0中的均值分析和标准差分析法,分析后发现两个班级的测前平均成绩分别为51.7和53.87分,且相伴概率p=0.872>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的学业成绩基本相当,没有显著地差异,符合等组对照试验要求。
表5:实验班和控制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分层比较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相伴概率分别是0.196、0.562和0.674,均大于0.05,这说明三个层次的学生成绩差异不显著,这就确保了实验的两个班级的情况基本一致。加之,两个班均由同一任课教师教授,大大减小了在试验中的不确定性。
(2)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表6:实验班和控制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性比较
SPSS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别为61.23和60.67,显著性检验的相伴概率p为0.041
表7:实验班和控制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分层比较
SPSS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优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显著性检验的相伴概率p=0.079>0.05,明学优生的成绩差异并不十分显著,而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明这两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比较显著。
(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表8:实验班和控制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性比较
SPSS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平均分分别为79.20和71.92,显著性检验的相伴概率p为0.011
表9:实验班和控制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差异分层比较
SPSS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优生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的显著性检验的相伴概率p=0.068>0.05,明学优生的成绩差异并不十分显著,而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明这两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比较显著。
三、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实验结果的讨论
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本身的。作者通过以上实验总结了一下几点可能的因素,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开展化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1.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何种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感受。自我效能感强调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行为能力的预期、感知和信心,反映着主体因素对人潜能发挥的决定性,是对学习者影响较大的情感因素之一。[8]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其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调节、管理。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见表7和表9)表明,学优生的元认知水平一般较高,他们善于计划、调控、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善于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既定目标;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程度上均明显落后,他们的发展速度也慢,元认知水平未能跟上学习要求的变化,结果使得学习活动缺乏有效地计划,控制与调节。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即那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课堂多提问,经常表扬,让他们多体验成功的滋味,进而引导学生相信自己的成功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对学习方式方法不断改进的结果,逐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终增强其元认知监控能力。
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自身元认知水平
不同的教学理念匹配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教师“会教”,学生才能“会学”。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只有树立与新课标相符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并实施元认知监控,创设良好的环境,才能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教师要秉持着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教学五大原则之一,即“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真正让学生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会自主学习,成为自己学习真正的主人。此外,教师自身的元认知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教师要充实自己的元认知理论水平,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提高自身研究元认知监控的水平,将理论学习切实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3.培养时间的长短
元认知监控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有些复杂的策略,需要反复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如若没有经过足够的时间进行培养,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就无法从被控到自控,从下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有学者研究发现,对教学中元认知监控能力训练时间的长短影响训练的效果。这是因为策略从接受到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训练尽管有效,但与长期训练相比,学生还不能将获得的策略及技能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要达到化学学习及元认知训练的长远目的,必须注意时间因素的影响。
4.反馈频率的高低
提供学习反馈是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元认知活动要求个体不断地及时获得活动系统及各要素变化情况的有关信息,审视和检查有关的过程和收效,并据此及时调动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9]这些反馈主要包括当堂反馈、作业反馈、测试反馈和心理反馈。当堂反馈最为迅速,通过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及时了解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之后的课堂授课作及时的调整;作业反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反馈形式,不仅能使得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是传递教师对学生要求、指导及关爱的一种形式;测试反馈是最准确反馈学生信
息的一种形式。在每一次测试完之后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重视每个考点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心理反馈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拥有积极主动自我监控的态度,避免形成“心理孤岛效应”。
当然,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是万能的,元认知监控能力理论虽然有其显著的优点,但是也有不少局限性,比如在仍是以高考为导向标,以分数论胜败的大环境下,实施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具有可行性,加之其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而言费时,尤其是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较强的认知理论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也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如若能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以及所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则一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Flavell,J.H.Metacognitiveaspectsofproblemsolving.In:L.B.Resnick(Ed).TheNatureofIntelligence.Hillsdale.NJ:Erlbaum,1976.232.
[2]董琦.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性质的相关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5):51-58.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汪玲,郭德俊,方平.元认知要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44-49.
[5]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29.
[6]董远骞.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91.
[7][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55.
[8]BAUNDRAA.Self-efficacy:towardunifyingtheoryofbehavioralchange[J].PsychologicalReview,1977,84:191-215.
关键词: 职高 数学会考会考复习
职业高中的会考是关系到职高学生能否顺利拿到高中毕业证书的关键性考试,安排在高二下学期期末的数学会考是其中之一,考的是高一和高二两年的数学内容。职高数学会考复习是职高学生对两年来学习的数学知识的一次回顾、梳理,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灵活化,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进而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通过会考。
下面我就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会考复习作了一些探讨。
一、多给学生鼓励,树立其自信心
凡接触过职业高中的人都知道职高生的数学底子普遍较薄,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较差,学习数学有较大的困难,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又缺乏自信。因此,教师要适时做好充分的复习动员工作,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努力一定能考好,并让学生做历年会考试卷上最简单的几个题目。比如:在学习完“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填空题:点(-1,-1)到直线3x-2y-2=0的距离是?摇?摇 ?摇?摇。学生对还“热”的知识比较胸有成竹,等到得到正确的答案后,有一些学生高兴地叫出声来:“这么简单啊!”“对啊,这就是××年的会考题目。”然后我顺势鼓励他们,让他们对会考有信心,使他们相信会考确实是不难的,只要跳一跳是能够摘到桃的,树立他们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让表扬和鼓励常伴学生左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与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应同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鼓励他们争取顺利通过考试,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比如能得A或B),使全体学生都能从态度上重视会考、重视会考复习。
二、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
职高数学会考的绝大部分题目来自课本或是从课本中变化而来的题,即使是难度较大的中、高档题也是以相应的课本知识为载体。因此,学生一定要重视课本,重视双基,把基础打扎实。只要课本弄懂,基础打扎实了,就可“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在复习中,学生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复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规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主体参与性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教学论,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学,靠自己学,自己搜集、编写复习资料。
(一)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复习资料。
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会考复习中,我让学生自己编写复习资料,要求立足课本,强调基础。具体的方法是:⑴分组:学生三至五人一个小组,每小组中有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每小组由学生自己选出一名小组长(由学生自己选出的组长更具威信)。⑵分工:一般情况每小组负责一个单元,但若是内容较少的单元,则安排一小组负责二个单元或三个单元。教师通常提前一星期通知小组长。小组中每人都出力,各尽所能,一起归纳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点,一起挑选典型例题和练习题,一起解题,一起排版,最后让小组内字写得漂亮端正的学生负责抄写。编写的原则是:符合职高数学会考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基础;针对职高数学会考;切合学生自己的学习实际。资料的内容分为知识回顾,典例选讲,巩固练习三大块内容。其中知识回顾是对本单元知识点的回顾,每一点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典例选讲是本单元的典型例题及重要例题;巩固练习是课本的练习题、习题或根据练习题与习题改编的题目,巩固练习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对改编的题目要求小组内的成员先自己解题,以确保题目的正确性。
最初的两个单元由我帮助学生一起完成,对学生搜集、编写的资料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反复修改,最后才让学生抄在A3纸上,由我负责胶印然后发给全班学生。我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复习的兴趣。有了前两小组学生的经验,等轮到第三小组时,我已经能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了,事实上第二小组就已经比第一小组进步很多,等到第三小组时学生就已经做得相当不错。我对他们劳动成果的高度表扬,也让他们信心倍增,搜集资料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同时也给其他小组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他们做得更好。另外学生对于自己出试卷,自己写的字印成试卷发给全班同学也感到很新鲜,很有兴趣,同时也会很自豪。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尽可能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以下是一组学生整理的第三章《函数》的第四单元《对数与对数函数》的复习资料中的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1.“以a为底,x为对数真数的函数y”记作_______
2.对数恒等式:______
3.对数的性质:(1)______(2)______(3)______
4.对数运算法则:(1)loga(MN)=_______(2)loga=_______(3)logaM=____
5.换底公式:logN=______
6.完成下列表格
这6点就是这单元中的主要内容,其中第6点将对数函数的性质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把对数函数y=logax中a>1与0
(二)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课堂上以学生编写的试卷为复习资料,分单元进行复习,每单元复习之后,教师都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整理消化并吸收。有时间的话还可让学生互相出题,交换做题,相互讨论,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场面。
三、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复习时,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但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复习过程中对那些学习优秀、富有精力的学生,在他们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再为他们准备一些深度、广度稍大些的题目练习,或叫他们当小老师,辅导个别较差的同学;而对个别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不要放弃,要经常诚恳地做思想工作,热情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树立“能学习好”的信心,并且耐心地进行具体辅导,尽力使他们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尽量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个别辅导或谈话,帮助学生解决个别疑难问题或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营造轻松氛围,传授记忆方法
为了能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可以穿插一些与学习有关的课外知识,比如给学生介绍刘墉的《跨一步,就成功》一书,也可和学生“谈处世”,“谈自制”,着重给学生介绍其中的《谈记忆》,跟学生分享记忆的方法。另外在复习时也给学生介绍一些性质、公式的记忆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向教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记忆方法。比如在学习《二次曲线》时,学生难以区分椭圆与双曲线中a、b、c的关系,于是我给学生归纳为几个关键字:“椭,加,a”,“双,减,c”。意思为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用“+”连接的,并且是距离和等于常数,其中字母a最大,因此有a2=b2+c2;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用“-”连接的,并且是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其中字母c最大,因此有c2=a2+b2。这样学生在考试中遇到二次曲线的内容就不会手忙脚乱,轻松应对。
总之,使学生顺利通过会考的最好方法是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学起来。因此,教师应先让学生知道复习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地与教师配合,使复习发挥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军强.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建议.中学数学教与学.2002,8.
关键词:流动管理;班级管理;纵轴;横轴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A-0051-03
一、流动管理:合理性、必要性与可行性
“管理”一词的本意是照管和约束,但似乎这个解释只是偏重于“管”而非“理”。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因为重视了“管”忽视了“理”而让自己固化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权威位置,从而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其实,管理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体系,管理的妙处就在于它的灵活多变,班级管理尤其是这样,因为和班级管理相关的很多要素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比如,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校要求在变,班级的组成在变,学生也在变。但是,有一个目标是不变的,那就是“立德树人”,推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并且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大的方向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班级管理需要流动起来,要注意重新梳理班级在主观客观方面的各个要素,在变化中调动这些要素的积极性,在流动中促进班级的发展。由此可见,流动管理在理论层面上是存在合理性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流动管理更具有必要性。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如果用一成不变的规则去要求变化的个体显然是不符合实践要求的。比如,高中三年的三个学段,每一个学段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就算不考虑文理分科,由高一年级九门学科齐头并进到高二四门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再到高三三门主科加两门选修科目的学习,课程教学上的变化要求班级管理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体现在高中三年的不同时段,对学生的学业管理、课程安排、学习引导、方法指导等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笼统地抓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各个学段面临的具体问题,那不仅会使班级管理大而无当,还会阻碍学生的进步。此外,从学校教育外界环境的角度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提出的德育要求也有调整,班级管理也必须遵循新的德育理念和要求。比如,近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的细节要求,就让德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要求和内容,要把这些大的方向和小的细节都落实在班级管理当中,显然要求管理具有充分的流动性,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
同时,流动管理也具有可行性。一提到班级管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班级规则。诚然,规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规则也是可以变化的。学生们的身心都处于不断发展中,硬性的要求固然不可或缺,比如最基本的学生守则,但是更多的规则是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是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所以流动的规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自觉遵守。此外,管理目标的达成其实也离不开流动。流动管理的主旨是推动集体和个人的进步,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只有当班级营造出“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积极氛围,学生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展和提升自己。如此来看,流动管理是一种师生之间的、集体和个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种双赢的可行的管理方式。
二、纵横交叉:流动管理的实践操作
既然合理,必要且可行,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进行流动管理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流动管理的点。班级管理中有一些基本要素,比如班级规范、学生岗位、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等,可以作为横轴;班级管理的时间段或运行范围,比如“高一、高二、高三”“期初、期中、期末”“课堂、课后、考试、活动”等,则可以构成纵轴。当我们把横轴和纵轴结合起来研究时,就能找到可以进行流动管理的契机。
以纵轴上高一上学期期初这个节点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新组建的班级,横轴上的学生群体、班级规范、学生岗位都可以作为流动管理的要素。这一流动管理的背景是学生刚上高中,不了解高中的各项要求,不熟悉高中生活,所以在开学后的九月初到十月初这一个月中,要让学生充分适应高中生的角色并自主调整自己的状态。班主任尽量不在第一时间m正学生出现的各种差错,而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现有水平和高中要求的差距,并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调整。这里的流动性具体体现在班规、临时班委的岗位以及班级各项事务负责人的灵活多变上。举例来说,班规在此时只是最简化的三条基本原则:一、不迟到不早退;二、上课认真听讲,按临时值日表认真打扫卫生;三、各项行动听指挥,有困难联系班主任咨询。这三条要充分流动起来则必须开放诠释班规的权限,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细节的补充,比如不迟到不早退的具体时间、上课认真听讲的量化标准、打扫卫生的具体要求等。通过在实践中的补充和修改,逐渐形成明确具体的班级规范,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进行调整。
学生群体是班级流动管理的关键要素,让学生群体流动起来其实并不抽象。从物质层面来看,在班级中的座位位置就是学生流动性的一个体现。座位虽小,学问却大。以往班主任多按照个头高矮、视力好坏来排座位,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一个学生在教室中的地理位置其实对他的学习和活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座位在流动管理期间理应是流动的。我们先根据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然后每周进行一次纵列推移和四人小组斜前后位置的互换,并利用班会等机会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座位最适合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与更多同学接触的机会,从而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地理定位”。学生精神层面的流动其实是学生心理上的自我定位的不断调整过程,这种定位包括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期待,对在自己班集体中能承担什么样的任务的评估和选择。为了推动这种精神层面的流动,必须配合以临时班委岗位流动和班级事务的岗位流动。首先,每个同学都能自主选择想要担任的班委职位或班级事务岗位;其次,在出现多人选择同一个岗位时给每位同学提供试岗的机会;第三,试岗结束后要及时组织班集体和个人对试岗总结得失;第四,多人频繁试岗必然会带来短期的管理失调,但失误有时也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契机。班主任应当积极做好预案,让还处于观察和思考中而没有参加试岗的同学分担班级事务,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能力,激发并满足他们想要获得他人认同和尊重的需求和渴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有利于他们之后的“心理定位”。学生的定位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这个流动管理节点之后班级这盘大“棋局”的呈现方式,所以班主任在这一个月的流动管理中绝对不是不作为,而是把工作转入“幕后”和“地下”,多研究学生心理,推动学生在心智上的成长,少进行常规说教,不要用死板的规范限制学生的自我教育。
当然,流动管理不能局限于横轴上的要素,对于纵轴上的时间节点我们同样应当重视起来。以高二下学期二月到三月份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前后这一时间段为例,此时应该注重哪个节点的流动呢?经过精心的考虑,我们选择了“课堂”这一节点,因为课堂是班级管理的最重要方面,而由于学生疲惫、考试压力、课堂流程长期不变等原因,此时的课堂是紧张沉闷的,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抓住教师和学生两个横轴上的变量以推动纵轴上课堂这个节点的运动。首先,师生的角色可以进行良性的流动,在教师讲授无法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可以建议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微课”讲授:让学生选出几位代表,帮助大家一起进行考试要点的复习,教师从旁指导点拨。其次,学习方法可以流动。以往一贯采取的背诵和练习的方法让学生长期承担着枯燥重复的劳动,此时不妨改为学生互相出题考查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考查自己,及时查漏补缺。其三,学习目标可以流动。如果学生过分重视考试和分数,很多情况下会适得其反,所以应当鼓励学生调整目标。重新确立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提高自己、努力做到各科均衡发展的学习目标,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又帮助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其四,课堂效率的优化也可以成为流动的一个突破口。可以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课堂效率的跟踪调查,记录他们的听讲情况和学业成绩的变动情况,并利用相关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寻求课堂上提高专注力的方法,并在班级内进行讨论和推广。这样,就实现了纵轴对横轴上的要素提出变化的要求,而横轴上要素的变化推动了纵轴上“n堂”这个点的运动,而“课堂”又推动了另一个点即“考试”的运动。流动管理就是要让横轴纵轴真正交互运动起来。
这种交互运动在横轴上“学生”这个要素积极性比较高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在高二这一学段,学生的活动开始增多,如艺术节、运动会、五四辩论赛等。比之学习,学生对于活动更有兴趣,也愿意通过活动锻炼和展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活动这一纵轴上的节点成为了流动管理的又一个契机。首先,在活动准备阶段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班委负责制,让学生自主报名参与,并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组内不设组长。每个组在规定时间内交出活动方案,并把各组方案在班级里进行公示,最后全班投票决定采纳哪一组的方案。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把正式参与和后勤协助有机结合起来,即使是简单的任务,如举布景,也认真布置和落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细心耐心品质。在活动总结时,安排正式参与和后勤协助的同学互致谢意,并鼓励其换位思考,提出下次把活动组织得更好的方法。在活动中应当让班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但不应当让班干部拥有选择任务的优先权。通过对各个活动的总结,我们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了,积极性和自主性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活动本身也因为学生的成长而更加精彩,这就是流动管理的力量。
三、结语
在高中三年中,适宜进行流动管理的要素和节点还有很多,这不仅要求班主任有敏锐的观察力,根据纵轴和横轴的变化及时发现可以流动的契机,让管理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也要求班主任有开拓创新的心态。流动管理的优势在于发展变化,但它的难点在于合理有效的变化。只有班主任自身不断更新理念、学习方法、贴近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教育管理,所以流动管理也是对班主任自身的挑战。
Mobile Administration: A Practical Mode of Class Administration
GU Qing
(Nanji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Nanjing 210008,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