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1篇

学校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督查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农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阅读量小、阅读面窄的现状,首先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督查制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

1. 从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从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阅读的主线,把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大量内容转移到课外去阅读,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 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大量的信息,新颖的手法,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使课文内容与经典作品的思想真谛与语言内在意蕴在感悟中升华,培养学生思考的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 给学生推荐一些新书,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新的书刊杂志、文学作品等,作为课堂内容的拓展。

5. 从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入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剪报荐评,收集各种生活事件写成随笔,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社会环境等,把新认识、新信息、新感悟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以此促进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等诸方面的发展。

6. 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自主阅读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其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情感场”,使那些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谐振。最后,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渗透教师对学生所交流内容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不但可以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而且能让学生逐渐理解谁的读书收获较大、发言较好、为什么好。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并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语言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还孩子以闲暇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之形成重视读书的良好风气。我们应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出封闭、狭隘和沉闷的死胡同,进一步让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恢复知识生动丰富的本来面目,明确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系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重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加强阅读指导的针对性,体现层次性。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克服阅读盲目性,增强阅读效果。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的概念

关于阅读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教育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读者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是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这两种定义,分别从阅读主体的心理过程和阅读活动的社会功能着眼,阐明了阅读的本质。

而课外阅读,指的是中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延续与扩展,是提高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外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开发活动,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

二、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在学校的时候为了自己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之外阅读其它的书籍和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章;这种阅读就是所谓的应用。”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同志们好好回忆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所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又占多少。我回想了自己的,大概是三七分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的收获来自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中学 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一)课外阅读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

随着科技和文化的日益发展,我们所看到、所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课本和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中学生从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一个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课外阅读可以健全人格,提高素养

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不仅仅是要获得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这是一个健全人格,提高素养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人获得更多地知识,也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就必须鼓励中学生多读书,读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

(三) 课外阅读可以使中学生终身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方法。而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则会使中学生终身受益。因为中学生在长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会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习惯。这种独立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无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独立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误区

当前,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学生的阅读内容、方式、兴趣比较单一。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在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研究者指出,部分教师为了使中学生增加阅读积累,硬性规定学生读多少书、读什么书,只求阅读数量不求阅读质量;而家长也没有正确配合,或是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有误,或是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式不当。这些培养中的误区导致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不到养成。

四、培养中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就学校而言,教师要巧妙运用学校的公共设施,给中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阅读标语、在板报上提供阅读信息、定期更新推荐的读物等,来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而在家庭中,家长也需要配合教师,给中学生创设一个相对浓郁的家庭阅读氛围,以达到鼓励学生阅读的效果。如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书、读报,也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阅读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可以使中学生意识到家长对其阅读的重视,也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家长还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合适的书籍,或在周末带着孩子到公共图书馆、书店、文化中心等场所,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

(二)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抱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相应地产生好的效果。

1.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应抓住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中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课堂之上,教师在结合课堂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学生的兴趣,讲一些作品的精彩章节、故事片段等,激起中学生的兴趣之后,把作品或者文章推荐给他们,让中学生自己去阅读。

2.用榜样激发阅读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课下之余要多读书,既可以充实自己,也可以给中学生做以表率。教师也可以给中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阅读的名人事迹,也可以通过表扬身边的阅读榜样来鼓励中学生阅读。

3.组织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有关阅读的活动。如寓言大赛、成语接龙等,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朗诵比赛,对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或是给予一定的奖励等,以此来激发中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中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学生认知水平也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这一特点,引导中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中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极大的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并积累知识,增加文字积累,更有助于早期情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局限于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深入而丰富的阅读往往很难展开,而不得不将其寄希望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中。但作为阅读训练中的目标和行动者,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方式,才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但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或者指导不得法,让这一重要的发展方向得不到有效的体现。所以探讨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的价值

1.丰富学生的知识

阅读是中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学生课外读物中涉及到的国内外知识、文学典故、历史事件等可以帮助中学生积累知识,拓展视野。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市场的日益发展,适应中学生阅读特征的书籍越来越丰富,为中学生课外阅读拓展训练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而这也是老师在指导拓展阅读训练时可以把握的重要资源。

2.培养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影响一生的基础能力,也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培养一个重要的方向。课外阅读所积累的阅读习惯,和通过阅读积累的词语、句子、表达方式都是辅助中学生完成写作与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平时愿意接触课外读物,阅读量比较丰富的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也常常会写出表达方式富有想象力,写作内容与众不同的作品,这也证实了课外阅读训练的重要价值。

3.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道德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而他们接触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对周围很多事情的判断,多来自于父母和老师教导,但也有一部分来自于阅读中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理解。丰富的阅读让中学生意识到一些行为的不正当性,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行为矫正,这都是阅读在中学生智商与情商培养方面的重要体现。阅读书籍比较多的学生,往往也会比其他的学生表现的更为成熟、懂事,善于沟通,这都是阅读重要性的体现。

二、目前中学语文课外拓展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因为资源、条件、教育方式等方面的不到位,早期语文课外拓展训练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让这一对学生颇有裨益的内容得不到有效的体现。这些问题体现在:

1.未抗婊任务不做后期监督

很多老师在课外阅读训练时候,都只是在课业之后简单的安排一定的任务给自己的学生,但具体到如何,学生有没有执行,效果如何,却从来不做检查跟踪。中学阶段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行为意识,但自律性差,很多学生课下并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阅读训练,再加上很多课外阅读内容的诱惑,更是会影响到中学生阅读的自律。结合教学实践中了解的情况,不会按照老师要求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占据的比重很大,更因为没有监督已经失去了自觉完成的意识。

2.阅读内容宽泛缺乏规划

虽然中学阶段学校有颁发设定的课外阅读教材,但对比市场上流通的丰富的课外阅读图书,比较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课外阅读训练一般都是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条件下完成的,与家长接触的时间里面,学生只要要求家长买书,家长便毫无保留的购买,认为只要给学生多看书就一定是好的,结果造成阅读内容多样复杂,也浪费了阅读训练的时间,却没有在课外阅读方面产生应有的价值。

3.阅读方式缺乏指导

中学生语文课本上的课文,老师在上课期间,会给出讲解、阅读指导、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再加上反复的阅读,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融入到学生的记忆中,并对学生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但是课外阅读很多老师不重视,也不列为教学考核范畴,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指导,也缺乏必要的指导,这都造成了课外阅读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

三、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教学指导策略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指导中学生完成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尝试从一下角度来对课外阅读进行指导:

1.建立阅读计划适当考核

语文老师在每一个学期要制定3次以上的阅读计划,规定阅读内容,并组织几次简单的考核,检验一下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自我监督其他学生的阅读进程,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的模式,来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产生激励。

2.适当讲解融入课堂

虽然课外阅读不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但如果老师完全不提,就会被学生所忽略,对于老师来说,可以在课堂上挑选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一部分优秀的文章,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这些内容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关注、阅读的兴趣和方式。

3.家长配合共同培养

课外阅读训练拓展离不开家长的之处和参与,在课外阅读拓展巡礼方面,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参与,多和家长沟通,探讨关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建议。现在很多老师经常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和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这就是一种可以利用的优秀平台。老师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一些文章,介绍读物、和阅读方式,介绍阅读习惯和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来诱导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拓展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晓山.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47.

[2]王永月.试论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3:70.

[3]吴昕岚.基于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5:89.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4篇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磐石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九年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

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而对现阶段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也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内工人家庭子女、政府及事业单位干部家庭子女、教师子女和农村农民家庭子女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差别很大。

(1)在拥有课外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方面,镇内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在1194名被调查者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为538人,农村农民子女为656人。我们发现在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不含教辅材料)的328人中有317认为镇内学生,占96.6%,而镇外农村家庭子女只占3。4%。尽管如此,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328人也只占学生总数的3.18%。

(2)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方面,农村农民家长不如镇内工人及机关干部家长。调查统计显示,有86%以上的工人及干部身份的学生家长表示积极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农村农民家长中只有8%表示支持孩子做课外阅读,而这8%的人中,绝大多数还是认为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分数才表示支持的。

(3)课外阅读的方式上,农村农民家庭学生不如镇内工人及干部家庭学生。农村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能是有限的几本课外书,想向同村人借都没有,除此之外,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只有电视了,而学生看电视只注重动画片或武打片中刺激的场面或是新奇的画面,并不关注电视作品中的语文知识或自然科学知识。然而镇内学生课外阅读方式要多的多,除了父母给买书或电子出版物外,可以向镇内的老师、同学借书,有的家长其工作单位有图书室也可以利用,条件好的同学在家中可以上网读书,还有的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或在家长的带领下在旅游中增加阅历。这也正是农村学生无法企及的。

2.农村学校图书室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的欠缺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外读物的来源98%为家庭,2%是向他人借来的。学校提供的课外读物为零。而且具笔者掌握的材料表明,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现在仍坚持向学生开放的微乎其微。即使开放也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来之前,做一做样子,向学生开放一下,让学生在借书卡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而很多学校早已不再向学生开放了。在学校的图书室读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而在电子阅览室里阅读更是办不到的。

3.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严重不足。

⑴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的数量少,本次调查,我们把“你拥有课外读物的数量”分为①4本以下,②5——10本,③11——20本,④21本以上,四类。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拥有21本以上课外读物的只有20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7。3%,拥有11——20本课外读物的有246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7。5%,其余的314人的课外读物在5本以下。这还不能排除有的学生把教辅材料列为课外读物的可能。

⑵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品种单一,以唐诗居多,小说以中国四大古典名着居多,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散文较少,外国作品更少。

⑶学生读的少。学生读过5——10本课外书的有472人,占学生总数的39。5%,读过10——20本课外书的有136人,占学生总数的11。4%,读过21本以上的只有112人,占学生总数的9。4%,而其余379人只读过不到5本的课外书。

正是因为学生课外读物的总量不足,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知之甚少。

4.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做课外阅读只凭兴趣或是老师的要求,不能自觉主动阅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了解中外名着的途径是看影视剧,而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名着的学生很少。学生看课外书要么是出于老师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分数,只挑选与语文考试有关的内容来读,要么是出于消遣,闲之无聊,走马观花看上一阵打发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很少有人做阅读笔记,更不知道做读书笔记有何用,怎样做读书笔记。

三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因素

1.家庭经济状况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近年来学生学习费用的支出不断加大,农村学生流失现象又有所抬头,农村家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已不容易,更别说为学生买课外读物了。

2.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为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数都受到了初中以上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相比之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的程度越高,也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相反,受教育程度低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家长,在他们看来,学生学好课本以内的知识就足够了,还做什么课外阅读呢?

3.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推行了很多年了,但是由于政府学校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侧重在升学率上,因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加上各农村中学经费的不足,钱都花在了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改进上,求洋,求新,求大,而忽略了图书室的建设与管理,使学生虽身在读书的学校,却没有好的课外来读。另外,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建设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实验班学生基础好,学习气氛浓,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校里能进实验班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分在了普通班里,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缺少教师的指导是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狭窄,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为出发点,让学生积累词汇、模仿造句、体会写法,为学生写作而读书,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不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繁重的作业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课外阅读。

四针对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就业观。现在全社会都应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旧观念,尤其是新闻媒体应更多的宣传那些勤奋上进多才多艺的普通学生,而不能过分宣传那些高考状元、中考状元,从而在群众心里树立学习优异者是人才,多才多艺者更是人才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全社会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2.坚决取消重点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与家长的联系应形成制度。让每个学生家长在与学校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4.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与管理应落到实处。图书室的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比起来,事虽小但意义不同,各学校只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去做,一定会把图书室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筹建电子阅览室。

5.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为学生列出书目,提出要求,教给方法,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范文第5篇

一、让量化敲开课外阅读的门

(1)增加课外阅读的量

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有质的飞跃,没有量的积聚是不行的。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课外阅读要求,应提高中学生阅读的量。可以先要求学生阅读课后出现要求掌握的名著,如《伊索寓言》《昆虫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阅读课文节选的全文或与课文和课后名著密切相关的文章或者著作。如学了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人物,可以引导读闻一多的《死水》《最后一次演讲》,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学了《沁园春·雪》可以引导读《诗词选》等。从课本读到课外提到的名著,从课后名著读到其他相关的、符合中学生阅读水平的作品,通过不断的扩充,让学生真正做到有量的保证,为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课外阅读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量化

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在课外阅读中的量化应是指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章或著作后应达到的明确的可以度量的指标。有量的要求,没有量化的细则,那么课外阅读也是一句空话。在这个信息的时代,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收,而不喜欢主动的钻研。当教师布置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总能想到一些不经过阅读就能完成作业的方法。这种课外阅读是虚设的。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做好几点。

1、有布置,有量化

有布置无检查等于没有布置,有要求没反馈等于没有要求。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检查。在布置的时候就应该有量化的标准,为学生课外阅读作出明确的,可以清晰度量的指标,引导学生按量化的要求完成阅读。这种量化不应是几篇读后感,几千字的摘抄,应更加具体,更能量化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成度,且这种量化在检查阅读情况的时候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有检查,有成效

如果检查这道最后的关卡成了虚设,可想而知以后的布置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既然要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就应该出实效,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鞭策及考评的作用。如何做到有成效呢?首先教师应和学生看同一版本的书籍,对学生所看的名著了然于胸。这就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能真正的使检查落实。其次,可以拟定形式多样的检测形式:如试卷检测、辩论会、讨论会等。以良好的检查监督体系引导进行有成效的检查,通过有成效的检查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

二、让亮化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亮化是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书本中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自己对书中内容独特的见解并把这些闪光点在讲台或组内闪亮的进行展示。一味机械的量化往往会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没有激情。在中学生课外阅读中,为了使学生从被动的读到主动的欣赏,应该让阅读有亮点,让学生去享受阅读的成就和喜悦。这种成功就是阅读的亮点,把这种亮点展示出来就是亮化。

1、有收获,有分享

一个收获、一个分享都是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觉得有收获的应拿到课堂上来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和课堂的主人。在收获与分享中去学会如何品析文章;在收获与分享当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2、有感触,有展示

学生在阅读当时往往会有一些东西学得很有感触,有种要表达出来的欲望,所以在一本名著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成为讲台的主人,讲述自己的看法、观点。刚开始可以少一些,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应有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在检查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找出自己阅读的亮点,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让规范化引导学生走向自我阅读

从要求到愿意,从检查到展示,从被迫到喜欢,从喜欢到习惯是一个过程。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最终应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像一种毒素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让阅读规范化,为终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1、规范要求:对要求的提出应规范,让学生明确应做什么,这样才能有效的阅读。

2、规范符号:对阅读过程中的圈点勾画等符号应作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规范化的标示文章内容。

“不动笔墨不看书”,要做到动笔墨就应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读书符号,也就是圈点勾画法。比如说重点词句可以加着重号,有疑问的可以打波浪线加问号,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拼音写在上面,中心句可用双横线,段落层次用竖线,重要信息圈起来等符号。

3、规范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