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的感受

课外阅读的感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阅读的感受

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第1篇

一、把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2.阅读教学的评价要求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对言之有据的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实用文体的语言风格、格式等特征,学生只需作基本的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价作品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查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发挥语文教师的引领作用

要想真正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实效性,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要做法:

1.制定个人课外阅读规划,大力提升语文学科专业素养。

2.坚持下水阅读,在行为态度、精神毅力等方面引领学生。

3.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实用高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并始终将课外阅读作为强大的动力源泉。语文教师坚持下水阅读,不仅可以提升语文学科素养,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品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于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哪些内容呢?现建议如下:

1.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我们要全部规划在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之内。

2.语文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的报刊。

3.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美文书刊。

4.教育教学理论书籍。

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长效机制

1.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外阅读领导小组,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成立读书指导小组,形成课外阅读管理网络。

2.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对“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寻找有效途径和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3.各学校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统筹规划,引导学生科学读书,有效提高读书质量。

4.各学校要加强学校图书馆(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努力改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第2篇

一、影响聋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因素

“读好书、乐读书”可以获得语文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聋生由于听力缺陷,课外阅读对其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帮助聋生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能力。现实中多数聋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兴趣。笔者多年聋校教学中发现以下几方面影响了聋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生理的特殊性影响到课外阅读的兴趣。

聋童由于听觉感受器官受损,在信息获得过程中,信息的声能形式的接受出现困难。信息接受的特殊性,导致聋童的语言、知识意义的认知理解、知识体系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在阅读中表现为难以正确理清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对于文章的故事情节不能完全理解,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这样学生很难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2、视觉媒体影响到聋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聋生听觉感受器官受损,在信息获得过程中,需要用视觉行补偿。电视、网络等视觉媒体,恰巧满足了聋生获取信息的需要。视觉媒体给聋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了解社会的渠道,但同样具负面影响,首先视觉获取的信息具有片面性,不能替代阅读内容丰富的书籍。其次视觉媒体往往让学生产生信息获得的依赖性,对阅读不感兴趣。再次视觉媒体获取信息容易制约聋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聋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上述视觉媒体负面影响,制约了聋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3、阅读指导缺乏系统性影响了阅读兴趣。

聋校语文教学依然沿袭注重背诵词语、分析课文、回答问题,以语导文的形式理解、积累、内化课文的语言的模式。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难以挤出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和指导。现行语文教材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教材内容信息量严重不足,教材中阅读内容的编排不能满足聋生阅读能力发展需要。语文教学模式和教材的陈旧,使老师不能做好聋生阅读的系统指导工作,妨碍了聋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聋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4、课外读物缺乏“适应性”影响了聋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读物的选择要符合聋生的心理年龄和知识水平,现实中却难以做到这一点。首先同一年龄段的聋生的阅读水平差别较大,很难做到分类提供课外读物,影响了读书兴趣的培养。其次,聋生很难对自己的语言水平和阅读能力进行正确定位,在课外书的选择上缺乏主见,选择不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无法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再次学校图书的配备参照普通学校的标准,不能按照聋生的特点配备专门的书籍,特别是一些名著,没有按照聋人的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进行编排。学生即便阅读,也无法完全理内容,体会名著的魅力,大大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应对策略

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课外阅读兴趣需研究聋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1、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接受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阅读引导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老师讲解课文的魅力,跟随老师的思路接触类似文章,并产生了解这些文章的欲望。如学习《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老师用主人公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激发学生了解她其它作品的欲望,鼓励阅读她的其它作品;学习课文《背影》时,和学生共同体会朱自清的美文的同时,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使学生引起阅读他的散文的兴趣。

2、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轻松进行课外阅读。

聋生阅读方法获得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老师应该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中时时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产生课外阅读兴趣。

(1)创新语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在实践中体会阅读方法。选择部分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老师的提示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阅读方法的讲解和指导。自主学习阶段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评析和讲解,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成就感和阅读的快乐,逐步掌握阅读方法。

(2)课后延伸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生个体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给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其次耐心指导学生理解读物的内容,对于读物的精彩内容适当讲解。再次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把阅读过程中的精彩词句和片段记录下来,并在说话和作文课中进行实践、鼓励,让学生感受读书笔记的作用。

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第3篇

但是,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课本,极少有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即使有少数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大都以消遣为目的,读些“武打小说”和“言情小说”之类,阅读时也只注意故事情节,无语言积累意识,更谈不上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目前,制约农村高中生健康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图书资源匮乏,学生难以得到优秀读物;另外,其他学科的教师普遍认为课外阅读占用了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反对或限制学生课外阅读,使多数学生不能光明正大地进行课外阅读,更顾不上阅读的效益与质量,不能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基于这两点原因,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语文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要从认识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辅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学者劝人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迪学生,以酷爱书籍,通晓各学科间的生动事例教育学生,体会广泛涉猎的必要。

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语文课课前5分钟让两位学生发言,或讲名人故事,或说说自己读了某篇文章的感受。这项活动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兴趣,让学生把阅读当作每天的必修课,久之,就会养成了习惯。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统一读物,便于指导。初始时,教师可从课外读物中选择几篇同一主题的感人文章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边看边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达了人物怎样的精神节操?哪一情节最能打动你?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班上交流。

(2)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要适宜地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我也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如《格言》、《读者》、《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新青年》、《世界之窗》、《美文》、《小小说选刊》等。也可建议学生自己订阅一些报纸。

(3)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学习了课文《〈呐喊〉自序》后,介绍学生自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学习了《祝福》后,介绍学生自读《彷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历程。除了自己向学生推荐读物,还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并给予鼓励,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著作。为了不占用学生在校的时间,放假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著作阅读,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子夜》、《家》、《围城》、《堂?吉珂德》、《巴黎圣母院》、《复活》、《老人与海》、《简?爱》、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收假后安排一节经典著作阅读交流课,让学生谈谈对某部小说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读书方法点拨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要系统地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点拨,将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三大读书方法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精读是准备,略读、快读是应用,是人生阅读活动的主体”,课外阅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着重培养略读和快读能力。

3.要求人人有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重在积累,这是古今中外的读书经验,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丰富语言积累”的原因。为此,要求学生人人都备读书笔记本,或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佳段,或写一些读书心得,旨在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注意欣赏故事情节,引导他们积累语言,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让“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灵。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后,还应鼓励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每周抽出适当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

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课外阅读环境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例如,可以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使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以及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同阅读的兴趣关系极大。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表现为喜欢读,集中注意力地读,持久地读和有效地读。针对班级现状,我觉得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他们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1.设立导读角

这是我最初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我在班级墙上辟出一块地方建立了一个导读角,我经常将一些书中的精彩章节及看了以后的一些感受打印下来张贴在上面,以吸引孩子们尽快地去阅读这本书。

2.进行“课前五分钟”读讲

即每天课前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章节,讲自己阅读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这样不仅让老师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通过“读”“讲”可以达到相互交流阅读感受的目的,同时,“读”“讲”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推荐好书的过程。

3.举办表演会

学生阅读了某些优秀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把一些情节动人、形象鲜明的作品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合作表演,并定期举办表演会,让学生表演、交流、评价。采取这种表演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

当学生具有了阅读兴趣并投身于阅读之中时,他们希望从中获取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来因人而宜,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阅读检测、评价。如一周开展一次“背诵擂台赛”,看谁背诵的段落最多,依次颁发“练习本”或“小红旗”等奖品;两星期召开一次“今天故事大家讲”、“天文地理知多少”等比赛式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阅读奖励,以鼓励其在今后的阅读历程中再接再厉。

三、教给课外阅读方法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四、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当然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76-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如课外阅读氛围不浓、课外书数量不足和内容单一、课外阅读不够重视等问题较为严重。

那么如何改变当前的这些不良因素呢,本人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并成为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呢?根据自己多年在农村的教育实践,摸索出如下一些方法:

一、多渠道激发兴趣

1、巧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爱听的故事不要说听一遍,哪怕听上十遍,孩子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当老师讲完故事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首先老师示范讲,让学生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其次学生自己讲,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在班上,我每周举行一节“故事会”。故事会上,学生轮流上台讲,或同桌互讲,做到人人必讲。学生讲故事必须搜集故事,搜集故事必须看书,这样自然而然就将学生带到读书的环境中去了。

2、开展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自信,体验成功,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1)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人文章,摘录好词好句,模仿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

(2)定期举办了各类主题竞赛活动,如故事大王赛、诗歌竞赛、手抄报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激活兴趣

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影响了课外阅读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当。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教给他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兴趣。

1、阅读方法指导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但是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唱游的作用,把古诗、儿歌、名言警句、绕口令、歌曲,情境对话等引进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如在四五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组织形式的指导

阅读的方式可以是个体与群体阅读,而组织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同读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优势互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以强带弱,共同提高的目的。

(2)阅读目标自选的最大好处是充分发扬民主,调动每个学生阅读的潜能,使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阅读状态,教师也容易通过此种阅读了解学生的喜好,及时地予以指导。

(3)师生同读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使每名学生都感受到一种榜样的力量。再者,学生在和教师不断的交流中,自然性情愉快,关系融洽,面对面地交流让学生受益不浅。总而言之,善于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方式,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因此,切不可拘泥于一种方式,摧毁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三、建立机制,强化兴趣

课外阅读兴趣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他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才能保证提高,因此必须要建立激励、评价与监督机制,不断强化以养成兴趣。

1、家长监督

家长的支持,对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励他们不断探索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为此,我们组织了家长学校,着重在取得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希望家长在家里起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

2、落实检查制度,使课外阅读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