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竞技运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新型体育项目;电子竞技运动;高校体育
1.正确认识电子竞技运动
1.1电子竞技运动的特点
“电子”指的就是此项活动是借助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以各类软、硬件为依托进行的一项运动,它就类似于在传统体育中的场地和器材等。这也是电子竞技运动和传统体育最根本的不同点。
“竞技”也就是对抗和比赛。与传统的体育项目一样,电子竞技运动也是有一般竞赛的规则的,在这样的规则之下进行各类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项目。参与者的水平需要靠严格的培训来进行提高。
与传统的体育项目相比,电子竞技运动也具备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都受到广大群众的参与。
1.2电子竞技运动的分类
电子竞技的项目当前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对战类型,这也是比较典型的竞技运动,它的主要项目有:反恐精英(CS)、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和FIFA足球。另外一种类型是休闲类型的,这类则包括有:中国象棋、围棋、桥牌、台球、麻将等,这些项目都还需要竞技体育培养体制的适当引导,使其能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
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电子竞技运动成为我国第99个正式体育竞技项目,这就为电子竞技运动提供的最根本的保证。(现已重新定义为第78项体育运动)电子竞技运动开展于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各种标准尚未出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它的顺利发展。因为没有了特定的标准也就失去了比赛和竞争,作为体育项目之一,它在发展初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很多电子竞技比赛多是处于民间组织,管理比较混乱。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国在电子竞技运动方面发展的台式,近些年以来,国内名目繁多的电子竞技大赛层出不穷,参赛选手逐渐呈现出专业化与职业化特点。中国的电子竞技玩家已经达到了4000 多万,并继续延续着井喷式增长的状态。
3.高校环境为高校体育开展电子竞技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8~24岁之间,此年龄阶段的青年十分喜欢网络,开展电子竞技运动也是大学生生活特点和成长的需要之一,大学生比青少年学生心智更加成熟,具有判断是非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引导一般不会出现沉溺于网络的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新事物同样具有好奇性和探索性,而电子竞技运动本身也具有体育的本质,尤其是竞赛原则和对抗性的规范,逐渐让崇尚个性的学生所喜爱。伴随着健康、运动的认知越来越高和对电子竞技运动的深入了解,这项活动必定会能更好的在高校开展起来。
4.高校体育如何开展电子竞技运动
4.1 提高高校师生特别是体育教师对电子竞技的认识
目前,很多人认为电子竞技就是网络游戏,高校中的一部分师生也是这样的,对此项活动的开展并不支持。觉得这是有阻碍学习的活动。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讲解以及介绍,介绍此项活动对我们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好处,能够很好地提高我们的团队能力、协作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改变和打消他们对电子竞技活动的误解,只有消除了他们的偏见才能够使得这项活动能够健康和有序的开展。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课堂的需求, 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不仅是时展的象征,也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信技术教学能否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关键在于高校教师的多媒体信息素质。笔者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认为除了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样也需要对电子竞技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充实自己,达到一专多能,这样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
4.2选择适合学生的电子竞技项目
高校在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符合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的特点,要充分发掘竞技育人的优点和优势,开展一些好的项目,这些项目需要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和协调等能力,利用这些项目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有效锻炼团队协作的项目,诸如足球、篮球、赛车等。尽量少的选择如反恐精英、星级争霸之类的项目,因为这些很容易滋生他们的好斗心理,进而产生心理障碍。
4.3组建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竞技团队
高校有许多才毕业或者从事教学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其中不乏有学习过软件开发、软硬件维护和网络维护人员,他们都有过硬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的基础,所以进行电子竞技培训,会使得他们更加容易胜任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选择电子竞技为一门选修课,专业教师授课,如此一来,不但能让学生更了解电子竞技运动,也能为沉迷网络的大学生指清方向。通过诸多面的考察,笔者认为高校开展电子竞技运动可谓是万事具备,比赛方式以学校的名义举办大型赛事较为稳妥。由学校主办电子竞技赛事并颁布比赛规程,再由各院、系电子竞技社团承办院级赛事,通过比赛吸纳优秀电子竞技运动选手,选出其别突出的运动员,组建专门的电子竞技运动队伍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电子竞技比赛。这种比赛方法方法不仅存在着与其他体育赛事的共同点,而且对于电子竞技来说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在一个方面上来讲,这样的赛事是由学校方面出面举办的,所以稳定性可以得到保障。在另外的一个方面来说,这样还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宣传作用。让更多的师生能够更好的认识电子竞技。(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田麦久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运动心理学》 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 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年版
1.1竞技体育运动对现场测量技术提出挑战
竞技体育运动要求科学家对人体进行动态的、无损的研究。随着训练的高科技化和国际化,世界一流选手的运动成绩将不分伯仲,要区分“同时”达到终点的运动员的成绩,只能靠高精度的计时装置,这就对运动现场的测量技术提出了挑战。于是从1912年在巴塞尔瑞士联邦运动会上的撞线系统,1945年第一个光电计时装置,1991年连续电子录像装置,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彩色电子录像装置,使计时精确到千分之一秒。再发展到现在的纳米器件技术,将为更精确地记录并分析运动员的成绩提出科学的仲裁。
1.2体育服装器材对现代科技提出挑战
目前,世界上的传统材料已有几十万种,新材料的品种正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增长;世界上现有800多万种人工化合物,而且每年以大约25万种的速度增长,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发展新材料的潜力。而运动员对比赛器材、装备和服装等要求又迫使现代科技对这些新材料进行“试验”改进。比如,撑竿跳高的撑竿。19世纪末,使用的是木制竿,几乎没有弹性,竖竿速度慢,没有可以制动的插斗,记录达到3.70米当属不易。1910年到1942年间使用的竹竿,记录从3.70米提高到4.77米。1950年到1960年间,使用了金属竿,10年中记录只提高了6厘米,达4.83米。其原因是竹竿和金属竿的力学性质差别不大,竿的重量和弯曲度、反弹复原的速度大体相同,只是金属竿坚固耐用,安全性能高。1961年以后用的玻璃纤维竿,在大约15年的时间里,记录从4.83米提高到5.70米,然后又一步步紧逼,而后又超过6米大关。而纳米新材料技术将会根据撑竿跳高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及运动员自身的生理和技能特征生产出具有“个性”的撑竿(申建勇,2001),将使成绩又有新的突破。荷兰专家的实验证明,不穿泳衣反比穿泳衣时的阻力大9%。所以理想的游泳衣向现代科技提出了挑战。泳衣的改进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其一,平削身体的凹凸,使之更趋于流线型;其二,使水流沿着身体表面流动;其三,防止泳衣内进水,并尽量使进入泳衣的水尽快排出。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游泳选手身着的“鲨鱼皮”泳衣,应该是当今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泳衣,它为澳大利亚和美国分获6枚、14枚游泳金牌立下汗马功劳。而当今科学家又把目光投向纳米技术,这无疑又促进了纳米科技在泳衣方面的高科技发展。
1.3兴奋剂检测对现代科技的挑战
运动员希望通过药物来增强身心能力由来已久。自1968年开展兴奋剂检测以来,兴奋剂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新药不断问世,运动员千方百计服用禁药名单以外的药物,致使禁药范围不断扩大。1968年首次兴奋剂检测只有5类8种药物被列入禁用范围,到现在已扩大到一百多种。尽管90年代初IOC又实施了“飞行检查”,尽管加大了处罚力度,尽管提高了科学检测水平,但仍有更为科学的兴奋剂不断问世,如本世纪末的自体血液回输、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又逐渐泛滥起来。竞技体育运动对药物的需要,比其他任何运动或活动对药物科技的刺激都要强烈,但同时,它对反兴奋剂的科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最直接、最急迫的促进作用。
1.4运动训练和比赛对现代科技的挑战
随着运动技术的发展,技术动作越来越复杂,对动作的分析、诊断、创新,促进了计算机科技的应用发展。如,建立计算机图像识别系统,利用图像重叠技术对技术动作图像进行处理并可以及时反馈。比赛战术的发展需要,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如计算机软件与先进的录像设备结合,组成“可视数据库”,可将比赛实况记录下来,运用数据库的快捷功能对比赛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将比赛现场技术、战术信息,如,比赛的比赛路线和攻击点迅速分析反馈给教练员,为教练员做赛前侦察、赛中指导及赛后总结提供准确的帮助信息。
2.结论
2.1竞技体育运动对现场测量技术提出了挑战
2.2体育服装器材对现代科技提出了挑战
2.3兴奋剂检测对现代科技提出了挑战
摘 要 竞技体育运动员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类特殊群体,本文通过对一些在役、退役的竞技体育运动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现状、退役后的安置问题,以及他们的再就业情况等。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再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不利因素和制度缺陷。研究目的旨在帮助运动员在退役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获得社会认同,寻找到良好的职业岗位,使他们的生活得以保障。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和对后备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竞技体育运动员 退役 再就业 社会流动 政策制度 社会保障
一、前言
在我国特有的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运动员为国家争得荣誉,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妥善解决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及再就业问题,是国家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应有回报和鼓励,同时这也关系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我国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旧有的安置模式已经难以适用于现今退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由于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加之社会变革和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就业竞争中陷入困境。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帮助退役运动员走出就业困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国家队、省市级运动队和各类体育学校中在役和退役的竞技体育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状况等方面的相关研究,通过中国知网、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和本校图书馆等文献采集方式,分析研究现状,揭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深度访谈法
设法联系国内现役和退役的国家队、省队以及各类体育学校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对不同竞技体育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访谈,了解他们的运动训练经历、退役后的现状和再就业想法等方面,获取较为全面的一手访谈资料。
3.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总结出现代体育发展过程中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三、国内关于运动员退役再就业的研究
在中国想要发展成为体育强国的今天,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作依旧是体育界讨论的重点问题。
陈柳红在《运动员职业转型和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独有特征及指导对策》一文中认为,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基本素质较差、工作技能不足、退役总体人数多、政府安置难度大等。建议通过改善社会环境、鼓励运动员自主择业,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拓宽退役运动员就业渠道,从而能够使他们找到新的适合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岗位,而且能够取得新的成绩,甚至实现人生的第二个创业的成功和辉煌。
姜明、舒宗凯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一文中提出,应确立以“终身发展”为核心的运动员培养的观念,加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体制的改革;结合运动员自身情况,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实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各种健全的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保障制度,以及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等问题是今后为退役运动员解决就业难的重要着力点。
四、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现状分析
(一)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原因
1.客观方面原因
(1)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就业渠道难以拓宽。
随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逐步深化,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政策性安置的渠道越来越窄,退役运动员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国家对于运动员退役等一系列情况没有出台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予以保护。
(2)社会化程度较低的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相对困难。
再就业难度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像篮球、网球等项目在全民健身领域开展较为广泛,市场化程度较高,运动员退役后可以较为顺利的进入社会和市场,再就业的难度相对较小;但是如举重、击剑,还有一些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项目,人们了解较少、兴趣不高、市场开发率低,因此运动员退役后一般都要放弃原有专业,选择新的谋生方向,再就业难度较大。
2.主观方面原因
(1)退役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高。
运动员技能学习能力强,但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社会了解不够,退役之后在融入社会和再次就业上普遍存在一定困难。
(2)运动员就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短缺导致了就业竞争力不强。
我国90%以上的运动员是自少儿时期开始从事专业训练的,再加上体育行政部门和教练员过分重视运动成绩的提高,忽视了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其与同龄人相比,在就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明显劣势。
(3)运动伤病的影响。
竞技体育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运动员需要不断挑战身体极限,致使运动员大多数都被伤病缠身,这也是造成部分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国家计划安置时,有伤残或疾病的退役运动员,即使被列入安置计划,也因身体等各方面原因常常被接收单位退回。这样就造成了退役运动员社会流动受阻的现象,同样也给运动队自身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五、结论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是我国迈向“体育强国”行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面临诸多的困难。从制度层面来看,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导致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根源。此外,现行退役运动员在就业保证制度还存在注重形式保障而轻视实质性的扶助,重视货币补偿而忽略就业保障,强调制度保障而缺乏立法保护等问题。我国在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方面应该借鉴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的经验,不断探索并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新的运动员退役安置办法和标准。国内各省市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m合本省市的具体解决措施,制度要有创新,安置办法要合理可行,力求公平对待每一位退役运动员,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陈丽佳.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现状与对策[D].中南大学.2013.
[2] 高可清,张强,李莹.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3,05:73-76.
[3] 杨海利.现行体制下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08:78-81.
[4] 曹.运动员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25-28.
[5] 李华. 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服务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
[6] 徐开春,刘建.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6:54-56+82.
[7] 侯天鹏.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15:253.
[8] 代海霞.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保障的制度缺陷与对策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17-119.
[9] 赵冰,武胜军,杨雨凡,张卓林,王正,陈刚,杨辉.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2:87-94.
[10] 田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完善[D].北京交通大学.2013.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竞技体育异化作为一种显著存在的社会现象倍受人们的关注,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异化引发了运动员一系列道德修养、人性缺失现象,导致了少数运动员有技术无思想、有金牌而缺乏修养的现象愈加严重,形成了身体与精神发展相悖,同时也损害了一些运动员应有的正当权益。本文通过剖析竞技体育的异化内质与运动员修养价值,提出培养运动员修养的建议,旨在为社会进一步在人格、品质和精神方面塑造合格的竞技运动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竞技体育 异化 修养
一、相关概念
(一)竞技体育
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全面挖据和发挥人的潜力的基础上,多通过竞赛这一特殊形式,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目的,并伴有娱乐性、竞争性、规则性、结果不确定性等特征的文化活动。
(二)异化
简单来说,异化就是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特征,而后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的过程。哲学上讲,异化就是主体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了反对主体的异己的力量。
(三)竞技体育的异化
竞技体育的异化指在竞技体育强化的过程中,主体凭借异己力量来达到或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和某种目的,这种需求与目的不是通过公平竞争来获得,它是一种不正当手段的、非理性的、违背常理的观念以及行为规范。
二、运动员要增强对竞技体育异化的正确认识
(一)竞技体育异化的表现
1.竞技体育和人的关系的失衡
由于竞技体育的异化,造成竞技体育出现的拜金主义、赌博、黑哨、假球、殴斗等频繁见诸报端。兴奋剂的使用更是屡见不鲜,研制的速度总是快于反兴奋剂水平的提高,导致竞技体育出现了诸多丑恶现象,使人们越来越从心底上产生对竞技体育的排斥,竞技体育与人的关系处于白热化阶段。而运动员应该要具备怎样的修养来看待这个问题呢,部分运动员为了出名、改变现状与社会地位,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致使竞技体育与人的关系发展相悖,丧失了作为一名竞技运动员应该有的道德修养,这种行为使竞技体育丢掉了原本该有的公平公正,还无形中侵害别人的利益,甚至危害别人的生命健康。
2.竞技体育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在训练方面,教练员不尊重运动员的人格,采用辱骂、威胁和暴力等手段进行训练,不顾运动员生理健康,不但没有提高他们的修养,而且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文化水平还受到轻视。在比赛方面,局外的操控导致了不公平待遇的产生,参与者的斗殴等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严重侵害运动员的利益,颠覆了运动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对运动员自身修养的无限深思。
3.竞技体育结果的异化
竞技体育的消极异化下,运动员的成绩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个谎言,公平公正的竞争只是个不切实际的口号,竞技体育所倡导的核心价值遭到普遍质疑,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竞技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支持的程度大大降低。
(二)教育功能和运动员修养的异化
1.教育功能的异化
“奥林匹克主义认为,体育只有和教育、文化艺术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功能”。然而在“政治目的”“商品价值观”“金牌意识”的笼子笼罩下,竞技体育很重要的教育的价值变得不复存在或被淡化了,很多运动员从小就进入运动队接受训练,因此耽误了文化教育的学习。
2.运动员修养的缺失
修养是指一个人在理论、思想、知识、气质、领悟等方面经过锻炼和培养后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培养运动员的修养价值体现在运动员能够全面的调适比赛与训练带来的紧张感,在比赛中发现美,欣赏美,在枯燥训练中寻找到乐趣;体现在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情商,低情商会使运动员身心涣散、缺乏斗志,对比赛与训练产生消极心态,而高情商的运动员永远都会保持一颗永不服输、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的心,去克服训练带来的种种困难,积极、从容地应对比赛;体现在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在万众瞩目的大赛当中运动员表现出高修养姿态,良好公众形象尽展人们眼前,这样,运动员会成为一个传播正能量、有榜样的公众人物,这对于自身的发展不可限量,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就成为了板上钉钉之事。对于运动员修养的培养,不仅是运动员自我修养的提升,还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必然要求。
现今,国内体育产业化、职业化、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旺盛,竞技体育的丰厚利益在社会发展中层出不穷,因为对于目标的过度追逐,忽视了对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导致少数运动员有技术无思想、有金牌而缺乏修养的现象愈加严重,形成了身体与精神发展相悖。例如,2007年温布利斯诺克大师赛,决赛是奥沙利文对战丁俊晖,由于奥沙利文的支持者不断辱骂丁俊晖,造成丁俊晖比赛失利,丁俊晖冷静的行为显示出了一个优秀运动员应有的修养;但1995年曼联足球队的坎通纳就没有那么冷静,他直接是脚踢对方球迷,之后的停赛让曼联队因此丢掉了冠军;2013年孙杨事件,一系列的违反队纪、队规的行为被停止一切商业活动。所以,作为一名竞技体育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修养是一件值得我们去考虑和深思的事情,对社会和运动员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三、审视竞技体育,提高运动员自我修养
竞技体育是一种可以欣赏美的艺术,使人怦然心动,能够超越语言、国界与社会因素的重重障碍,倍受人们的喜爱。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娱乐,所以又叫快乐体育,有各种有效规则来阻止不公平,是一种艺术的创造,给人一种既激烈、精彩又和C、优美的感觉,观赏人类的极限。顾拜旦说:“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不含带任何如政治、权力、赌博等因素,如若不然,那么体育的真正意义也被改变,赛场只是交易场”。
竞技运动员的修养主要表现在竞技赛场上,它是衡量一个运动员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际赛场上,运动员身上所折射出的修养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这种修养的魅力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体育它本身所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力。例如,在雅典奥运会体操比赛上,涅莫洛夫的展现几乎完美,但由于裁判的不公平,引发了^众的强烈不满,流露出一双双愤怒、狰狞的表情,都在为涅莫洛夫抱不平,而涅莫洛夫做出的行为竟是如此的让人深思与佩服,服从裁判,保持冷静,使赛事照常推进,他展示出的自身修养使得全场一片欢呼,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从此,这一历史时刻深深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一)健全运动员人格
运动员的人格是其向前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格的缺失或扭曲都将影响运动员的自身发展。培养运动员目标严重失调,只强调成绩的提高,这无形中都会给运动员人格的健全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过程中,要反对“唯技主义”的偏向,纠正金牌至上的意识,倡导“全人培养”的观念,因为培养的对象是整个人,并不是局部。
(二)培养运动员良好品质和精神
竞技运动员的品质和精神能够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推动竞技体育有序、健康发展。运动员应该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掌握行为规范,增强生存空间的认知度等对于品质和精神的培养极为重要。
四、结语
在竞技体育异化下,竞技训练要向更专业化、科学化方面发展,人们已经能认识自我修养对运动员的意义所在,但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不管是教练员或其他相关人员更应该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修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完善他们的人格和情操。修养的缺失是竞技体育异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从自身修养出发。
参考文献:
[1] 陈淑奇,龚正伟.竞技体育异化与运动员权益保障问题之伦理审视[J].体育社会科学.2009(1):19-23.
[2] 孙柱兵,贺昭泽.浅析竞技体育的异化[J].怀化学院学报.2007(2):84-85.
[3] 孟慧英,范叶飞.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37-138.
[4] 潘丽英,姜晓玲.加强运动员道德修养略论[J].体育世界杂志社.2006(7):59-61.
[5] 林鸿油,陈新,李富荣.自身修养对中学业余篮球运动员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2010(11):174-175
[6] 陆璐.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作为体育课的重要内容,田径运动不仅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但在实际田径运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教学遇到的问题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作为学生的重要时期,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因此,学校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上,为了学生能考高的分数,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够重视,甚至将体育课停课,由其他科目代替,使学生失去了在校园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学校教师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不充分也影响了田径运动教学的开展。
2.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主动性不高
当代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身体素质差。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父母的宠爱,导致学生在家庭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其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宁愿站着玩手机也不愿运动。此外,由于体育器材和设备的不完善,使学生无法进行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加强学校对田径运动等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视
学生关乎国家的未来,强健的体魄是完成任何事情的重要基础。应加强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必要情况下教育部可做出明确规定,保证学校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师对田径运动的认知,以便田径运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2.完善体育器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在提高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的措施时,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将游戏加入到田径运动教学中。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努力完善体育器材,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少年强则国强”,体育运动是学生最有效的锻炼途径,田径运动又是学生最简便的锻炼方法。保证高中体育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进行,是保证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更好投入祖国建设所必做的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