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命教育 学前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73-02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针对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一项对策而来的。[1]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生命教育指教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活动。
教育的产业化及对金钱的追求是当今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教育的功利化,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成长的权利被忽视。[2]当今中国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但不幸福感、空虚感弥漫,物质可以令人富有却不能令人幸福,唯有健康积极的教育能够拯救迷茫的心灵。人生是一辈子的“马拉松”,不在于走的多快,而在于走的多远以及沿途的风景。然而世俗的教育、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不得不终日承受“百米冲刺”的压迫,假如没有在幼年接受生命教育的启蒙,一生将会痛苦不堪,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甚至轻视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公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自杀,大于死于战争和谋杀的死亡人数。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150万。另外,每年约有1000-2000万人自杀未遂。[3]死亡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思考死亡,也就是思考生命的意义,之所以死亡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因为死亡为生命加以期限, 人才能倍加珍惜,便显得生命是如此珍贵。
2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分析
学前教育是针对胎儿至入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3岁)教育、幼儿(3岁至6岁)教育,推动儿童当下的身心发展,让孩子更加顺利的适应小学教育,为儿童的终身发展进行启蒙教育。[4]学前教育目前被众多的家长所误解,学前教育并不是“让娃娃赢在起跑线”,这是现代人典型过早的“精英教育”,关注的不是孩子童年的健康成长,而是功利成就。“精英”是社会普遍的价值观中的成功人士,他们为社会贡献正能量,完成自身的梦想,受到人们的尊重。在经过传统教育模式的筛选之后,大多数的人显然归于平凡,结果内心失落痛苦,造成了更多生命的过早凋谢。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不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盘点时下围绕中国教育的话语,我以为,概括其病症的最流行词汇莫过于“应试教育”,指示其出路的最高拼词的词汇当推于“素质教育”。无论是哪种教育,都要建立在生命教育之上,人要学习健康的人生态度,保障身体健康。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并不是必须成为社会精英,是让每个孩子发挥自身最大潜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获得人生的满足感,塑造生命的伊始。
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尊重学前儿童,尊重大自然和社会,帮助孩子与天地万物建立和谐的关系,使孩子更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在尊重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出发点是生命,由于学前儿童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就要落实到生活中具体事物之中。教育要遵循儿童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采取更为生动浅显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事中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5]
幼儿生命教育可以涉及认识自我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死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等内容,最重要的是树立健康的生命观。生命教育让孩子懂得保障安全、自我防护,也要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到生命的幸福感,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从而心怀感恩的珍惜爱护一切的生命。健康教育是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有计划的学习经验的过程,旨在提高儿童对有关健康科学的认知水平,以健康的心态对待自己与他人,从容的面对生理、心理的疾病或状况,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6]
总之,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蒙最佳时间就是学前阶段。智力教育要在生理基础发育之水平适当的时候开展,由于学前期儿童特殊的人生阶段,尽早令幼儿理解生命的意义,就越能防止悲剧的发生,为其一生奠定积极的人生态度,创造人生的美丽绽放。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3 学前教育期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全世界每年都有100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我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至10%的速度递增。学前期间的儿童,受到外界的影响作用最大。是自我意识、性格、生存技能、世界观等的最初形成阶段。作为教育者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命观念。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有独立的人格和自身的权利,因此幼儿园要肯定幼儿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幼儿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有其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导孩子走向生命的快乐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利性成功。针对不同的孩子,教师要研究其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个体经验和能力,尊重他们的选择,使之爱上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主动求知以及与他人友好相处。生命教育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它是令大人或孩子都感到喜悦的教育。《幼儿园指导纲要》[7]中的指标,明确了学前教育工作者、幼儿园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李阿芳、杨晓萍指出,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现象严重,课程内容太过照搬教材,课程评价形式单一,课程实施忽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主导作用太大。幼儿园关注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智力和生活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其感恩生命的存在意义,促进幼儿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是学前工作者的使命。[8]实施学前生命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经济、人口、政策状况等,结合幼儿、父母的意愿和幼儿园的资源。
生命化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生命的感受。生命化教师不只是要求一般的具备知识、能力和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求对教育、生命有着独特的体验、感悟、关怀和追求。[9]生命教育启蒙之于老师,使教师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更为用心地研读孩子,让教育更有意义;充分利用幼儿园生命教育的资源,开展各具特色的丰富课程,使孩子不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关注其他的生命,明白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了解到自己在大千世界中是多么渺小,敬畏自然,同时又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那么神奇和独特,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责任和意义,不断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世界因自己而更加的美丽。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不仅仅让孩子热爱生命,而是让他们从生命起点找到人生的方向,一生保持一颗爱世界、爱自己的童心。
参考文献:
[1]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3).
[2]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2.1-2.
[3]中国日报网站[EB/OL]. http:///20040910/n221972012.shtml.2004.09.10
[4]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9.3-11.
[5]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366-368.
[6]朱家雄 汪乃铭 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198-200.
[7]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11.1.1-2
[8]李阿芳、杨晓萍 试论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生命意义的缺失[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379(9).7.
[9]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236-240.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体系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生命教育”是指提高人们对自然灾害、事故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造成危害和影响的认识,指导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冷静处理、规避风险、救人自救、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种教育。
具体来看,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创造智慧的个体。
二、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为了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以及高校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我们组织了调查。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增强生命认识,提升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和谐发展。
本次调查以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银川大学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的10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情感单一
对于“如何看待生命”这一问题绝大部分同学对生命有正确的认知。其中,研究生对物质的追求超过本科和大专生,对精神向往的同时也更加追逐物质的满足。同时,大专生更追求精神上的超越,本科生对于生命的属性认同则高于研究生和专科生。
2.大学生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感小
由幸福心理学可以得知,一个人幸福的感情和行为是息息相关的。当大学生觉得生命是幸福而快乐的时候,有的人表示一定可以做到无论何时都会热爱并珍惜生命;当大学生觉得生命是暗淡且痛苦的时候,有近半数的人表示会依情况来决定是否善待生命,更有一部分的人表示做不到,也许当他们受挫或者失败时,便会选择不再珍惜生命。这部分同学也将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重点。
3.大学生生命意义和价值多元化倾向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中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在个人和社会面前,更加追求实际,认为个人应该处于更本位、更中心的地位。
三、高校加强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环境中就业压力大和竞争力增强要求高校加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作为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人生是一次不可预测的旅行,每时每刻都会带来新的体验,如何让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过得有意义,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思考的问题。大学生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身体发育日益成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是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开始体验人生,思考人生,认识生命,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最困惑的时期。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主战场,理应加强生命教育。
2.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要求高校加强生命教育
当代大学生群体已经从几年前普遍称呼的80后发展到目前的90后了,他们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不可避免地具有新时代的特征。他们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尤其是承受挫折的意识较差,大学生时期是一生中情感最丰富、最激烈、最微妙、最动荡的时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从其心理发展水平来说,是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会经历种种的内心矛盾和迷惘,另外来自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和竞争更增加了他们的焦虑,如果这种焦虑不能及时地得到缓解和释放,进而形成抑郁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大学的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向人生更高追求迈步的阶段
生命教育本应是家庭教育、学前教育,高中前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的生命教育更应该是一种引导学生向人生更高追求迈步的阶段。然而,事实是,生命教育在大学前阶段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这就使得生命教育在高校变得日益紧迫与重要。新形势下,高校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况,大学成为了生命教育的最后堡垒。安全问题替代了生命教育。我们必须承认,生命教育已成为大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成了最重要的一环。这对高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一份的责任。
四、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高校要创造很好的人文环境来加强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即尊重学生生命的独特性、自主性。但是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为过分的“以社会为本位”来强调其社会功能,最终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影响了学生的个体生命质量以及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
2.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落实生命教育内容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在高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在高校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教会大学生系统的生命知识,并从其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性认识上,带领学生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和体验生命、珍惜生命。
3.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应加强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引导
所谓隐性课程主要“是指这样的一些教育实践和结果,他们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有效的一部分”。高校除了应该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隐性课程的存在,其中校园文化就是隐性课程的最好载体。
4.通过生命叙事,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
生命叙事是指叙事主体表述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故事。生命叙事不是一种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再现”,而是借助所发生的事情,来理解生命,理解自己、他人或社会。[4]生命叙事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生命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在思索中获得情绪体验,并通过情绪体验内化为生命价值观。
5.高校的教育评价机制应重视大学生的生命个体感受
我国传统教育一直就是应试教育,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我们也在进行教育改革,针对应试教育,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最终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6.提高教师个体素养,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师资培育是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与重要保证。教育者自身的生命理念,往往是实践教育目的的关键因素。
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处在起步时期,只有在大学生中间开展生命教育,使他们感悟生命的有限性,形成一个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正确认识,才能减少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道德教育才能真正成为育人的教育,而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目前几乎是个空白。它的必要性和有效方式显现的十分重要,要高度重和明确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需要,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生命教育,不管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还是对大学生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都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刘慧.生命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为防范校园自杀,台湾各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N/OL]. 广州日报,2004-02-23
[3]刘兵勇.生命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3
[4]王北生等.生命的畅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2(12):24~25
[6]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4):5~8
关键词 专科学校 学生名字 教学行为 教学效果
在当今时代,教育对于知识的传承、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发挥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而高等教育在其中充当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我们也清晰地意识到,高等专科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①而教学活动中一个小小的细节——记住学生的名字对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人的名字都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切的一个符号,如果自己的名字时常以“正面的”、“积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对自己产生勇气,树立信心,激发潜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②
1 高职专科生特点分析
当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工作高效率,生活快节奏,就业难度的增加早已经是不争的客观事实了,而社会上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高学历的盲目追逐,就更使得很大部分高职专科学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在“先天”上的不足,从而对未来的就业以及将来的人生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是恐惧。③高职专科生重要的一个心理障碍“自卑”及在社会中处于不为重视的阶层,由此产生厌学情绪,成绩不如人意,聘用单位不满意。如此恶性循环,越使得高专生自暴自弃,而教师则认为高专生难教。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得出一点启示,用心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当前高职教育中对待学生名字的现状
在高职教学课时安排中,以普通课如传染病护理为例,一个班一周就只有两节。老师课时较多的,一周有24节课,要记住大多数学生的名字谈何容易。正因为这个困难,我们的老师通常以班级多、学生多为借口而放弃了这份细节的关爱。《美国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第一条:“记住学生的姓名”。可以想见国外对学生名字的重视程度。即便老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备课、讲课更是各显神通、异彩纷呈,而恰恰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做得不够。一个学期下来,都不知道是自己教过的学生,更别说叫出学生的名字来,那又如何谈得上与学生的心灵交融呢?没有师生间感情的共鸣,即使是备得再好的课,上课也很难有活性。
3 记住学生名字的重要性
3.1 学生自豪感油然而生,让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和尊重
名字,是父母惠赐的第二重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名字不仅仅是个代号,它带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与祝愿,将伴随人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有位学者说过,巧妙地记住一个陌生人的名字,就是对他(她)最起码的尊重。记住学生名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如果你忘记了学生的名字,当你跟人提到他时,在你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名字而已,而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记住学生的名字,就为学生的发展增添了助推剂。
3.2 教师责任感加强,提高教学效果
名字是教师走向学生心灵世界的第一串钥匙。美国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学区的新教师入职培训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师要进行入职宣誓:教师要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如果一个教师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经常与学生交流,你不可能记不住学生的名字。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教师叫得出全班学生的名字,既是理念问题,也是行动策略。教师多与学生对话,而教育也正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达成自己的目标。
3.3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良好的教育效果来自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信其道,师生之间大量的接触才是教育效果的基本保(下转第221页)(上接第213页)障。教育是一项无比精细的工作,也确实是需要小心翼翼、深思熟虑、无微不至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学生到新的学习环境,最迫切的愿望莫过于老师能认识自己,记住自己的名字。作为老师,要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从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始。
4 记住学生名字的策略
4.1 班主任
(1)利用学生档案:资料上面有每个学生的照片,采用层层筛选法来记名字。几轮下来,只要看着学生的照片就能叫出所有学生的名字了。见面之前,先记住新生的名字,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这样做,那些鲜活、独立、个性强的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和崇拜。为后来班级管理打好基础,因为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没事就把学生的档案拿过来看:看学生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的,家中状况如何等等。看得多了,脑海中就有了大概的印象。至于个别生疏的学生,多用点心也就记住了。
(2)利用点名册:笔者的经验认为点名册上有学生来源地区及民族,对记住学生名字有帮助。可以在讲桌上放一份,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快速地查阅学生的名字,并且班主任可以把点名册多复印几份,让每个任课教师人手一份。
(3)其他:利用课余时间多交流,和学生促膝谈心,不但使班主任尽快知道学生名字,而且可以加深师生感情,利于班级管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多接触,了解学生名字的同时可以增加班级凝聚力。各种名字记忆法:如谐音法、联想法、追溯法等。
4.2 任课教师
(1)课堂记忆策略:上课选择提问方式既可认识学生的名字,又可为本门课程平时成绩找依据。在前几周发作业本时,可以先叫学生姓名,然后给他们作业本。让学生坐在固定座位上,以留下深刻的形象印象。如果你不能读准点名册上一些姓名的发音,在第一次上前先查字典,以免产生尴尬。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文明;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and the proposal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hang Xiao-ran
Abstract: Recently,the urbaniz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ization are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This paper focu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pose some propos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evel.
Key words: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mportance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我国城镇化的规模和速度迅速发展。1978-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7.92%增长到52.57%,年均增长1.02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随着人们危机意识的上升和对高质量人居环境的追求,生态文明开始纳入城镇化考量。
一、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生态文明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的城镇化很多是单纯依靠房地产开发和投资驱动的,且延续了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镇化质量远远落后于城镇化速度。过度城市化和城市空心化的问题不仅对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给社会文化与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生态文明要求城镇化的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产业、文化、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以最小的生态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生态文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城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2、生态文明是实现城镇化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的城镇化以经济发展和城镇规模为目标,带有强烈的功利化色彩,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人本化的城镇化。城镇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城镇化的最终目的以 “人”为中心,谋求民生改善,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身之所、生活之便、创业之需,使群众生活质量在城镇化发展中不断得到提高。这与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以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城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符合城镇化的本质发展要求,是实现方便、和谐、宜居、低碳目标,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
3、生态文明是构建科学城镇空间格局的必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党的十提出构建新型城镇的空间格局,概括而言就是要构建“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显然,新型城镇空间格局的理念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人类生活的发展质量为着眼点的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并且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实现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必要手段。
二、加强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1、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意识。我国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较差,关键是生态文明在意识上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真正重视。唯有在认识层面达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才能形成社会互动,才能有力的推进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因此各级单位必须深入贯彻学习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与要求,加强对生态文明型城镇化的内涵、发展需要、发展手段的研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其次,加大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倡导生态价值观、绿色消费观和绿色政绩观,大力培育绿色生态文化,提高社会生态素养,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转变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城镇化观念。
2、突出文化建设,制定科学的生态城镇规划。目前我国城镇化规划带有功利性和盲目性,缺乏完善且科学的城镇生态化建设规划。从总体来看,走集约高效的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加强城市群建设。加快培育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加快城市群周边卫星城市的建设,完善内陆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接受产业转移的能力,打造经济发展次中心和经济强镇,实现大中小城市的配套、协调发展。对小城镇来说,发展规划要做到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应本着资源集约、生态环保和方便宜居为原则,对产业园区、居民区、基础设施、城镇景观等有一个包括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结构、顺序等统筹的科学安排。
生态文明型城镇还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城镇规划,为城镇发展预留足够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空间,建设千姿百态的城镇。尤其是像山东省这样的文化大省,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充分彰显齐鲁文化特征,结合地方文化底蕴,建设一批如剪纸之乡荣成、曲艺之乡莱州等文化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城镇,提升城镇文化内涵,提高城镇的文化影响力、产业吸引力、经济带动力。
3、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确定适度的城镇规模。我国大城市普遍承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流动导致的。各地应结合实际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对于城市超载问题,首先,合理引导人口流动。通过产业的升级换代、产业转移和合理化产业分布,来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其次,提高城镇承载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以适应逐渐扩张的城镇人口。对于承载力较大的新兴城市,应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人口转移,扩大城市人口的聚集效应,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逐步扩大城镇规模。一方面为中心城市分散土地、人口、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为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4、发展城镇生态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产业是突破地区经济瓶颈,实现经济腾飞的有效手段,能够为其生态城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各地应结合地区优势,建设一批生态化特色工业园区,采用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投入、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为原则,提升生态产业聚集效能。对于典型的工业城市来说,在加强生态产业建设的同时,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打破“一业独大”的格局,延伸产业链,逐渐向技术先进、生产清洁、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型。
5、治理污染,建设宜居城镇环境。建设优良宜居的城镇生态环境要以低碳、节能、无污染为指导。首先要加大环境治理。重点治理空气、水、土壤污染,建立严格的环境监测机制,重还城市碧水蓝天;二要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处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达到垃圾无污染、无害化、再利用、再循环要求;三要加快以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用能为导向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产品,开展各项节能降耗活动;四要加大城镇绿化力度。以河流、道路和农田防护林为载体,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继续做好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建成空气更加清新、生活更加舒适、环境更加宜居、景色更加优美的生态化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营销策略;营销管理;产品;生命周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适时打入市场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保持高速的发展,企业的营销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作为营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通常,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与盈利情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这种变化的规律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命一样都有出生、成长、成熟直到衰亡的过程。产品生命周期也称产品寿命周期,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全过程,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共四个阶段。每个时期都反映出顾客、竞争者、经销商、利润状况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而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满足顾客需求,赢得长期利润。制定最佳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必须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市场特征,产品组合和营销策略也相应不同。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随时间的变化来进行研究的。
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
(一)导入期
在导入期,不论企业强弱,它们所注重的都是独特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与之相关的商业模式的建立。在这一阶段,投入的需求很大,此时的指导思想是迅速建立市场份额,采用各种办法加快产品扩散的速度,利用竞争者少的有利时机抢先占领市场。企业要主动缩短导入期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市场风险。此时应积极收集市场夺新产品的反应与意见,以促成产品的技术完善和最终定型,在很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完善生产技术,保证产品性能的实现和质量的稳定,并确保生产能力的协调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产品销售的重点在于吸引对新产品不了解的顾客和向潜在的消费者介绍新产品,引导他们进行试用。企业可以“创造”需要,突出强调新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和利益,可以采用赠送、试用、较大的折扣等方式来争取消费者。在销售渠道的建立和拓展方面,应给予中间商较大的利益和保证,刺激中间商积极推销新产品,如给予较大的让利,加大合作广告津贴,给予中间商强有力的技术和服务支持,适当减少中间商的进货风险等。
(二)成长期
产品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的显著标志是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需求加速增长,市场也很快地扩大,使得产品销售量急剧上升。如果说导入期的市场等待企业去开发,而成长期的市场就已被大部分的占领,企业发扬“钻”劲和“挤”劲才有可能进入。在成长期,企业面临的任务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幸存者。营销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竞争中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是一种成长策略,其目标是在快速扩张的市场中保持相对的竞争地位,只要有可能就加以扩大,即在扩张的市场上成长。
此时企业营销策略的核心是维持其市场增长率,使获取最大利润的时间得以延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如何让顾客试用其产品”,而是“如何使顾客偏爱其品牌”。所以企业在营销策略与方法上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企业在此基础上还需投入资源发展新的销售和营销能力,并根据现有的财务需求和相对竞争地位决定投资于哪一种相对优势:差异化、低成本还是集中战略。
1、产品方面。注重产品的质量,并配合以良好的包装和完善的服务,力争创出名牌。在同类竞争性产品很多的情况下,名牌产品往往是一枝独秀,供不应求,所以创立名牌是增加销售的根本保证。
2、价格方面。分析竞争者的价格策略,维持原价或在适当的时机降价以吸引价格敏感型顾客,这样既可以增强竞争力,又可以吸引消费者。但是企业必须慎重对待降价方式,以免引发残酷的价格竞争,使得企业与竞争者两败俱伤。例如,近几年格兰仕微波炉的大规模降价促销,带来了微波炉市场的价格大战。格兰仕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低成本战略,挤垮了大部分竞争对手,迅速占据了国内的微波炉市场的半壁江山。
3、渠道方面。面对较高的产品销售增长率,企业不仅应保持其销售渠道的通畅,而且应积极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并加强各渠道之间的联系,使产品的销售面更加广泛;这时由于产品的品牌形象已经建立,采用广泛的销售渠道不会影响产品形象。
4、促销方面。继续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此时的促销重点不再是新产品的介绍,而是转向对消费者的诱导和说服,使其产生购买欲望与购买行为。广告的重点由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逐渐转向建立产品信赖度与购买量,把报道消息的广告转换为强调自己的产品优于竞争者产品的广告。成长期的广告不仅要使潜在的顾客知道本产品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了解本产品的质量、性能、特点以及在哪些方面优于竞争者。例如,现在市场中有很多同类的保健品,有的企业在广告中多次强调其产品是蓝瓶包装,提示消费者将其与竞争者品牌区别开来。
5、市场方面。竞争者的进入,使原有市场的需求趋于饱和,使产品的销售增长率趋于下降,企业应积极寻找和进入新的市场。企业在对市场进行重新的细分后,寻求与识别尚未满足的细分市场并迅速进入。
(三)成熟期
成熟期是产品生命周期中最长的一个阶段,它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小阶段,首先是“成长成熟期”,这一时期商品销售在缓慢增长,这是由于晚期大多数加入购买和现有顾客重复购买引起;其次是“稳定成熟期”,这一时期商品销售量到达顶点;最后是“下降成熟期”,这一时期商品销售缓慢下降,部分顾客转向其他更新的产品。
成熟期的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是:首先维持已有的市场占有率,不要被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然后选择进攻性策略,扩大销售并尽量延长这一阶段的时间,或是促使产品生命周期出现再度循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收益。此时企业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竞争”。一般来说,可供企业选择的策略有市场改良、产品改良、营销组合改良三种。
1、市场改良策略。市场改良策略的目的是为了在巩固老顾客,尽可能赢得新顾客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市场,提高成熟期内的产品销售量。它是通过改变产品的用途和销售方式或消费方式来实现的。第一,通过市场的再次细分,寻找和进入那些还没有使用该产品的新市场。第二,加强品牌地位,争取竞争者的市场。设法吸引竞争者的顾客试用或使用本企业的产品。第三,通过开发现有产品的新用途来延长产品成熟期,并开拓崭新的市场。第四,通过促销努力来激励消费者增加其产品的使用率或使用量。例如,牙膏广告可以说服人们不仅要早晨刷牙,晚上也要刷牙以保护牙齿的健康。
2、产品改良策略。产品改良策略是产品本身经过适当的改变后,重新推向市场,使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产品改良有以下方式可供选择:第一,品质改善。其目的是增强产品的功能及各项技术指标,如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等。第二,特性改善。指增加产品的新的特性或功能,扩大产品的多方面的适应性。如电视机增加自动选台与录像功能。第三,式样改善。其目的是加强产品外观上的艺术诉求,增加产品的外观美感。第四,用途改革。指在改变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发展产品的新用途。不断发展产品的新用途,产品就会不断再生,不会陷入销售饱状态。第五,服务改善。其目的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服务的改善,实际上就是增加了产品的价值,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利益,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海尔公司就是以优质的售后服务而著称的。
3、营销组合改良策略。针对成熟期产品的特点,企业有必要通过改变其营销组合因素中的一个要素或若干要素,来刺激产品的销售,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第一,价格改革。在成熟期的产品一般采用降价的策略,以打入新的市场并吸引同类竞争性品牌的使用者。第二,渠道改革。力争进入各种类型的、更加广泛的销售渠道。第三,促销改革。包括销售促进改革(优惠、折扣、展销等),加强售前售后服务和保证,加强人员推销力量,增加广告力度等。
(四)衰退期
产品销售量在成熟期缓慢增加直至缓慢下降,一般来说可以稳定一段时间。若销售量的下降速度开始加剧,且利润水平很低,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产品已进入衰退期。此时,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企业过去所采用的增加销售费用、降低产品价格等营销策略亦基本无效。因此在衰退期企业营销策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有效地处理衰退产品。当企业分析产品确实进入衰退期后,则应在继留决策或丢弃决策中选择其一。继留决策指企业决定在产品衰退时,不应盲目地立即撤退,而是应首先观察市场。由于竞争企业相继撤出市场,继续留在市场内的企业往往可以接收他们留下的顾客而暂时增加销售量。丢弃决策指企业决定在产品衰退期丢弃产品,撤出市场。当产品衰退期到来时,企业也不应盲目坚持或犹豫不决,尽快撤出市场。
1、继留决策。如果企业选择了继留决策,有三种营销策略可供选择。第一,连继策略,即过去的营销策略维持不变,市场、价格、渠道、促销等与过去完全相同。第二,集中策略,即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于一些最有潜力的市场与销售渠道,开展比以前更强的全力以赴的促销活动。第三,收割策略,即大幅降低促销费用,减少促销人员,价格维持不变甚至稍有提高。虽然这会加速产品衰退,但可以增加眼前的利润。在顾客对本品牌高度信任与忠诚的条件下,实行这种策略也能维持以往的销售水准从而增加利润。
2、丢弃决策。如果企业决定在产品衰退期撤出市场,则应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丢弃方式,企业必须决定是直接丢弃产品,还是将产品的商标、生产权和设备转让给小企业继续生产。通常后者较为有利,不仅可增加企业收入,还可满足市场剩余顾客的需求。第二,丢弃时机,企业必须决定是当机立断地快速撤出市场,还是逐步减少产量,有序地撤出市场。
三、推动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的主要因素
现在不管是在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越来越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在很多的客观因素推动下,这种管理方法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一,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变动的方向和变化的速度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和长短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随着消费者需求的离散化和需求更新的速度加快,大大缩短了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
第二,技术变革。技术的革新是是影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革新速度的日益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已呈现出不断缩短的趋势,不少行业从而不得不面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一轮的竞争。例如,在小汽车行业,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种车型的生命周期长达15-20年;在50年代其生命周期平均为10年左右;在80年代缩短到3年左右;到现在基本上半年就有一种新车型出现了。
第三,市场竞争环境。随着很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升,将使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要求企业对产品的开发与维护投入更多的资金,管理也应更加专业。
第四,政策法规。政府从维护社会整体的利益出发,可能会采取一些经济手段,例如,用提高关税、减少银行贷款等方法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甚至可能采用行政手段来干预产品的市场生命,如通过产品质量、卫生检验标准等方法来保护一些产品或加速其淘汰。
第五,内部压力。例如,股东对利润过低而不满、销售人员对产品推销产品压力过大而抱怨等因素也会迫使企业采取必要的行动。
四、判断产品生命周期的方法
判断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将较直观地反映企业产品的现有销售和利润情况,而且能够反映产品所处阶段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市场趋势,从而更好地客观指导企业实施恰当的营销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来判断产品生命周期。
第一,从企业的角度看销售增长率。从每个产品的销售增长或缓慢、增长快速或负增长就可以判断其大体的趋势。当然有些产品的销售情况忽高忽低,变化不规律而难以把握。这时就要应用回归分析技术找出规律。一般来说,当销售额的逐年的实际增长率为0.1-10%时,产品处于导入期或成熟期;当销售增长率大于10%时,产品处于成长期;当销售增长率小于零时,产品处于衰退期。在做销售分析时,一定要把历史数据按月排列出来,在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进行趋势分析,并且注意淡旺季的销售差距和促销与正常销售的差距,这样就能看出一个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第二,类比判断法。参照类似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和各个阶段的特征来划分新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阶段。
第三,普及率法。以产品普及率来划分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当普及率小于5%时为导入期;当普及率为5-50%时为成长期;当普及率为90%以上为衰退期。
第四,消费者角度来看市场渗透率和忠诚度。如果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是靠渗透率取得的,说明产品还是处于成长期;如果企业的产品是靠忠诚度来达成的,则产品进入了成熟期。
第五,从竞争者的数量来看。如果竞争者激剧增多,产品仍然处于成长期;当竞争者开始退出,竞争者的数量减少时,应该注意产品是否开始进入成熟期后期或是衰退期。
五、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的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加强数据库的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是以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的理论推导的结果,它是主要通过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随时间的变化来进行研究的。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来支持,所以企业加强信息数据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信息数据的管理,也就无法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二,判断方法的综合应用。以上判断方法主要是依据主观经验,辅以少量的数据计算,仍属于定性分析范畴,并且在应用时要根据产品的自身特点与所处的市场环境特点综合利用数种方法。
第三,产品生命周期变化与营销策略的相互影响。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来做出营销策略的调整;而营销策略的调整又可能引起产品的销售量的变化,从而改变产品生命曲线的下一个阶段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判断、预测工作更加复杂。
六、结束语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提供了战略指导,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企业制定营销目标的影响是不同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复杂多变,企业只有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行正确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管理,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致胜的有力方法,企业应在营销管理工作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以求在发展道路上闯出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独特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业.营销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