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宏观经济影响

宏观经济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宏观经济影响

宏观经济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经济波动;宏观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01

引言

房地产有很强的产业资金链。如果市场发展繁荣,能带动很多与之相关的产业发展。如提供建筑生产原料和材料的塑料制品、钢筋玻璃、家具家装行业;与房地产开发有关的物业管理、金融信贷行业;还能拉动内需,提高就业率。客观上讲,房地产对整个宏观经济有着促进的作用。但是如果房地产出现过热或者低迷的情况,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引发经济危机,造成国家宏观经济的崩溃。

一、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体现概述

房地产经济的波动究其根本是房地产价格的变动。而价格是价值的物质表现形式,因此房地产的价格首先受价值的影响,此外市场需求也是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在两个因素的影响下,房地产价格出现上下浮动的变化[1]。另外,因为房地产行业耗时比较大,建造周期长,所以房地产行业的价格波动的幅度并没有十分稳定的规律,有时候影响范围小,价格和价值相差不大,有时候波动剧烈,价格与价值偏离比较严重。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房地产的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投机需求的现象,当供给大于实际需求的时候,出现了房地产经济泡沫,这时,房地产的不稳定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

二、房地产经济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房地产经济波动对消费的影响

首先房地产市场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影响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并且影响人力财富的预期收入水平;其次房地产的本质属性是商品,它通过产品的产出影响社会资产的变化。所以价格上的变动自然对社会财富产生影响,房地产对消费的影响机制归根结底是通过财富效应来实现的。财富效应又叫做实际余额效应,是由于房地产价格变动,导致实际余额变动,从而对国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具体的表现就是,当房地产价格发生变化时,拥有房地产的户主或者业主自身的总资产增加,如果他们把并不需要的多余房产变卖掉,又或者进行抵押,诸如此类再融资的现象,这种做法无形中为他们赚得多余的利润,简言之,他们的收入增多,有利于个人或者家庭集体的消费增加。而且这种效应对不同的购房人群或购房对象产生不同力度的影响。特别是针对投资性的购买者来说,获得的利润空间更大,他们不管采用什么销售方式,都可以获得财富的增加。即使房产所有者不采取出租或出售的方式,在房地产整体价格偏高的背景下,他们的消费信心仍然不断提升,信用水平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那些拥有流动资金的居民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就不用出售自己的住房来获得需要的资金。

此外,房地产经济波动会对家庭的借贷能力产生影响,因为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对贷款行为存在的风险进行估计,还要评估抵押房子的现有价格,对抵押人的家庭总资产进行评估。从而影响消费水平。另外,当房价涨高时,在外面租房子的人的房租会超出预期水平,自己的个人消费就会受到影响。另外有些原本打算购房的人因为房价的上涨,不得不降低其他方面的消费比例。

(二)房地产经济波动对投资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形势正处于繁盛时期。当房地产的价格上涨的时候,社会投资就会闻风而动,为了攫取更多的行业利润,很多的企业或者个人就会参与购房的商业活动中去,把买房当做一种投资行为。这时房地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供给量会变得很大,这是房地产经济波动对社会总投资的直接影响。除此之外,因为房地产是产业链条很长的行业,所以它的价格上涨,相应的也会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生产的发展,比如建材业等。间接地增加了其它行业的总投资规模[2]。另外,因为房屋经常会被当做抵押的对象,所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增加抵押产品的价值,人们融资的灵活度变大,自然无形中增加了他们进行其他投资的可能。反之,当房价过低时,会对投资产生“降温”作用。

三、实现房地产和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稳定房地产价格,是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政府要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统一土地的产权性质,加强房地产投资方向的正确引导,限制垄断,鼓励正当合法的竞争,从根本上规避风险[3]。此外,要保障良好的金融信贷氛围,对房产交易行为实行有力的监控。最后,要增加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保障居者有其屋,缓解市场上的房屋供需矛盾。

四、结束语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根本。抑制房地产经济的恶性波动,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出政策,因此制宜实行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付喜明.房地产经济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9):258-258.

[2]张克忠.房地产经济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5(14):127-127.

宏观经济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支出;宏观经济;波动;增长

一、政府支出的作用

宏观经济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宏观经济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状况一般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短期的经济波动;另一个是长期的经济增长。比较理想的宏观经济情况,不仅仅标志短期需求旺盛、国民产出富裕、经济波动较小,也意味着经济体在中长期可持续增长能力比较强。只有从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来描述国家的宏观经济,才能完整的表达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

在经典的宏观经济理论中,政府支出是一个影响国民经济的关键变量,也是对很多国家来说极其重要的可以操作的政策变量。一般而言,政府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作为资本品或者消费品的购买者出现在市场上,对所需要的商品进行购买,并将商品用于社会公共事业。而转移性支出,则是一种非市场化的交易,是一种无偿的经济行为,比如各个行业的财政补贴等。政府支出不仅仅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中政府支出也经常被政府用来应对宏观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合理、科学的政府支出,可以帮助一国的经济平稳的发展。政府可以使用政府支出这个政策变量,熨平经济波动,对国家的产业进行扶植,帮助行业或者企业发展。合理的政府支出既有量的考虑,也要有结构的考量。量的考量,是指政府支出总量,即政府通过支出最优的量来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结构的考量,是指政府支出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对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平衡。只有从总量和结构对政府支出进行把握,政府支出才能为宏观经济的发展服务。

二、我国当前政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出不透明

中国当前各级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已经着手进行财政支出的预算管理,但是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状况很不如人意。各级政府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预算编制慢、预算编制粗糙的问题显著。预算管理监督管理作用的缺失加剧了政府支出的不透明问题。审计部门在例行审查中,发现湖南省财政厅等部门,用接近两倍于市场价格采购同样质量的产品。2013年12月底,大多数中央政府部门公开了三公消费,这对于政府的支出透明起到了示范作用,但是省政府以及更低等级的政府部门却迟迟不公开或者不全面公开三公消费等政府支出信息。这些政府部门的政府支出的合理性,更多的是由上级机关进行审计时来判断,社会公众监督由于信息透明度低而丧失作用。政府支出的不透明,导致政府内部人员侵蚀国家利益、官员的寻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最终使得政府支出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减弱。

2.政府过度投资

中国政府支出很大的比例是用于投资,在国家之间的比较之中,中国政府对于投资的热衷也是居世界前列。政府的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和项目建设,比如铁路的铺设和机场、大桥的建设。在过去中国政府的密集和高强度的投资使得中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但是这种仅仅通过政府大规模刺激而产生的宏观经济增长在近些年不复存在。2008年,中央政府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推出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大量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注入,大量的行业,比如房地产业,高歌猛进,大肆扩张。在这些资金注入之后,经济问题一开始貌似解决了,但是接下来行业出现普遍产能过剩,大量企业资金链紧张,大量商品囤积宏观经济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种投资冲动更大,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政治晋升体制所决定的。政府过度投资冲动,使得政府支出的效率严重偏低,因为政府并没有把资金使用到边际产出最大的行业或公司。同时,政府投资会在货币市场拉高了的利率,挤出私人投资,这将会进一步降低政府支出的效益。

3.教育、医疗等方面政府支出不足

中国当前政府支出的结构不合理。在中国政府的政府支出中,关于教育、医疗等公共社会事业的支出严重不足。各级地方政府纷纷进入投资经济的热潮,但对于本地区的教育和医疗等问题却没有充分的认识。在中国当前的体制下,人民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社会事业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理论上讲,为了留住人才,防止出现优秀人才用脚投票而逃离本地区的现象,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加强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但是在我国,地方行政长官的升迁主要受到GDP的考核,而关于社会满意度等考核并不注重。其次,社会公共事业对于GDP的促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催化。地方行政长官的任职期限相较于社会公共事业起作用的期限则短的多。因此,地方政府官员很少有积极性对这类需要长期才能见效的社会工程进行投资。再加上中央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位,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三、关于我国当前政府支出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政府支出的透明度

上文提到了,政府支出具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总量,另一个是结构。在政府支出透明度低的时候,社会监督很难对政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进行判断和监督,缺失了判断和监督会更加促使政府支出效率低下,降低政府支出对于宏观经济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支出的透明度:首先要中央政府深刻意识到政府支出不透明问题的严重性,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长久下去,危害巨大;其次,加强财政部对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正确发挥预算管理对提高政府支出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作用,对政府支出实施严格的把控,减少政府支出的任意性;再次,加强审计署对于各级政府机构的监督职能,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于有问题的政府部门,要严查到底;最后,中央政府应该将政府的透明度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中去,督促政府支出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只有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各级政府才能真正重视政府支出透明性问题,才能为解决好总量和结构的问题打好基础。

2.政府投资市场化

长期以来,政府官员十分热衷于投资,对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乐此不疲。过去这种模式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在当前各行业普遍出现产能过剩背景下,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中国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控制好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政府的过度投资,首先从总量上讲,可以增加短期的经济产出。但是,政府重复低效率的投资,中低端产品大量被生产出来,这将导致市场供给过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盈利减弱,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难以继续。大量投资的产品,比如机械或者基础设施,大量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投资的过剩会导致在中长期的时间范围内,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能力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政府的过度投资,导致居民的消费和私人投资都被挤压,大大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中央政府应该明确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再靠简单的重复投资来完成,中国未来经济的出来在于经济的转型。因此,中央政府要限制地方政府对于投资的热情,要加强投资行为的市场化,让市场来决定项目是否上马。比如,中国加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融资进行投资,减少投资过程中政府的干预,政府资金在项目中仅仅做配套使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上的信息,让市场对投资行为进行指导。只有通过项目投资的市场化,才能解决好总量的问题,才能较好的发挥政府支出的作用。

3.加强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关于教育、医疗等方面政府支出

在经典的索罗模型中,一个经济体长期的经济增长要靠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单独推动的,社会技术的进步只能以政府为主进行推动。而且,这里的政府不能仅仅是指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指中央政府。之前分析过,地方政府因为官员政治周期比较短,很难对长期的社会公共事业进行充分的投资。这个时候,中央政府要积极承担自己的角色,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支持。关于医疗、社会保障等等公共社会事业也是如此,加强地方政府作为的同时,中央政府也要积极参与,否则很容易出现地方政府对社会事业支出严重不足的现象。只有通过中央政府的介入和支持,中国才能从源头上处理好政府支出结构的问题。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影响范文第3篇

石油是重要的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对国际石油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是石油价格乃至整个能源问题研究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和我国石油消费增长迅速的情况下研究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石油;价格;宏观经济

一、国际原油价格轨迹描述及油价高位运行现状原因

1.国际原油价格轨迹描述。在分析世界石油市场形势和国际油价变动趋势时,首先,有两个油价数据值得关注。即国际石油现货平均价(APSP,averagepetroleumspotprice)和欧佩克油价(OPECBasketPrice)。前者代表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原油交易。后者是欧佩克一揽子原油平均价。目前欧佩克的一揽子油价是指,代表各成员国的11种出口原油价格的加权平均数。该油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反映了并影响着市场当前和未来的主要原油供需,同时,也是欧佩克确定石油生产与供应额度的重要参照数据,是国际油价的风向标。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三个历史阶段:(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3)第三次石油危机时期(2003——2008年)。

2.油价高位运行现状原因。进入21世纪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形势,遍及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和格局重组趋势,世界经济,是影响世界石油市场形势和国际油价形成及其变动趋势的外部条件和政治经济大背景。世界石油产业现状和石油经济发展,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和需求状况及供需前景预测,仍旧是导致国际油价波动乃至持续上涨的基本因素。政治突发事件和地区政局紧张、严重的自然灾害袭击和气候变化影响、原油市场投机行为、甚至人们敏感的心理预期和恐慌等,成为近几年引发石油价格波动,特别是导致油价飙升的重要因素。如果说2000年出现的油价暴涨和2001年的油价回落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需变化和调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合作,采取削减或扩大原油产量的手段,影响了国际油价。同时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也开始引起人们的警觉。那么,2004年和2005年的国际油价波动及大幅上扬,在需求拉动的基本原因之外,则更要强调投机和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恶劣影响作用。所有上述因素,相互作用、交叉影响,对世界石油市场、油价形成和振荡,以及对世界能源领域的发展变化,构成一组综合性、多元影响元素。

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影的分析

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会抑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水平至少高出2到3倍,单位GDP的石油消耗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要高,如美国和中国的GDP规模分别为8万亿和1万亿美元时,原油消耗分别是4.8亿吨和2.4亿吨,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对石油的需求逐年攀升。但我国自产石油不足,石油进口已成为满足国内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国际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无疑会加大我国经济运行成本,从生产到消费,从成本到价格,从贸易到投资,都会受到石油价格上涨而带来不利影响,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2.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直接缩少我国贸易顺差。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我国进出口总量同时都会减少。从宏观层贸易增幅也会相应回落,进而冲击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减少国外从我国的进口量。从微观层面看,由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低,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而出口企业却难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转移成本,这将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出口量。

3.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国内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油价决定着国内原油价格水平,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国内原油价格水平上升。我国成品油价格虽然依然受到国家调控,但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高涨必然会进一步推升国内的成品油价格。石油作为一种基础能源,同时作为众多产业的基础原材料,油价的持续上涨或维持在高位,无疑会带动煤炭、天然气等相关能源产品价格上扬,由此增加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经营成本,导致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升高,进而促进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4.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造成消费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支出具有较强的刚性,政府对油品的消耗不会因油价上涨而减少,从而造成政府支出的增加。另外,随着油价的上涨,造成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个人消费者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我国几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消费者在成品油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张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而且,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的局部供油紧张现象,高油价已经影响到了居民正常生活。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加大企业生产成本。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必然增加相关行业成本,与石油相关产品价格随之上涨,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企业成本增加。中国运输部门消费中,石油和天然气占69%。另外,原油作为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石化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上升将直接带来石化行业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虽然是世界的加工厂,但我国多数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没有议价能力。这种现状使得中国生产商只能独自承受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几乎全部成本压力,而没有能力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世界各地的最终消费者,从而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而下降,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也会因此而减弱。

三、结语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对中国的GDP增长的波动有显著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则是同向的,二者同步性极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石油的价格的上涨只是降低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没有使我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我国石油价格潜在风险很大,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和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石油的价格风险会不断显现出来。本文以近期油价的高位运行为背景,在分析近期油价高位运行的原因基础上,利用宏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就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合理制定降低高油价风险的价格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监督等措施,以保障新机制的顺利实施,并应着力培育我国石油市场竞争体系,健全石油市场监管机制,坚决打击投机、掺假、哄抬油价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石油市场,保证国内成品油的稳定供应,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给。

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对好的新能源开发项目的产业化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3.制定鼓励开发节省石油资源的政策。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国应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提高节能技术和政策激励机制。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措施,积极加快技术进步,节油降耗,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

4.建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谋求国际油价定价权,我国应适时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提高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努力谋求国际油价的定价权,以抵御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利用期货交易规避价格风险。

参考文献:

[1]何帆覃东海,面向未来的中国能源政策,2005年(17).

[2]刘强,石油价格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3).

宏观经济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影响 企业应对

一、宏观政策调整的背景

宏观政策调整,实际上是要依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两个方面因素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也是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要做的一个事情。我们当前的宏观经济整体来说,增长是在持续回落之中,如果从增长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复苏达到高点以后,现在是持续的在回落。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尽管经济一直在回落,但是现在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2011年第四季度是9.1%的增长.从中国过去增长情况来看,9%以上增长基本上是一个比较适宜、适度的增长。

所以.如果只看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的话.宏观政策实际上只能进行一些微调,并不是一个总体的方向性变化。如果从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走势来看,应当说态势有一些新的特征在里面。如果我们展望2012年的增长,应该说经济增长当中面临下行的风险,而且明显在加大。

首先国内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滞后反应和影响.特别是投资增长面临的不利因素是比较多的。第二个方面是外需放缓可能性在大增。尽管说2012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现在大家也普遍公认2012年市场经济增长率将会出现明显放缓。这段时间,对中国外需影响已经有所显露,可能在2012年中期的时候会显露更加明显一些。另外国内还有一些风险因素,这两种因素如果叠加起来,到2012年可能会对增长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的话,我国经济增长也许会低过9%,甚至8%。如果那样的话,对我们整体企业环境将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在通胀方面.2012年通胀形势相对比2011年要乐观.这种整体的通胀压力,特别是一种输入型通胀压力是要趋于缓解的。首先是国际性输入型通胀压力将会明显降低.一方面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另外一方面也由于地区形势逐渐趋于稳定。从国内来看,应该说我们当前通胀还是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主的通胀。现在在国内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整个农产品生产供需基本上平衡了,流通成本也在国家政策调整.油价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控制.食品价格上涨已经明显趋缓了。

二、宏观政策调整的方向与内容

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当前态势和未来趋势来看.宏观政策都没有进一步紧缩的必要.所以政策调整的方向只能说进一步走向宽松。现在通胀率还是比较高,在通胀率回到政府政策目标之前,宏观政策放松只能在一个从紧的大框架下进行。这个政策放松应该只是一个局部性的,小力度调整。这个政策放松也是非常有针对性,并不是一个全面性的,主要针对我们实体经济当中,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困难.还要针对我们投资可能出现的下滑因素.以及我们外需增长比较疲软,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放松方式。

政策调整主要内容,首先是财政政策的调整。我们的财政政策应该还是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从执行来看.财政政策还是非常紧的。所以,首先放松恐怕要从财政政策开始,是要真正使我们财政政策成为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方向就是实行一种结构性减税.应该说减税政策在中国过去不是特别多.我们更多利用一个政府支出政策。但是,从这一轮政策调整、政策放松来看,我们对财政政策运用幅度将会明显加大。首先是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业的税收负担,加快对创新性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我们已经宣布对小型企业营业税,增值税都已经提高了起征点,并且上海也开始做生产型服务业增值税,从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型,增值税的扩围,实际上这种政策都带有减税的性质。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适当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改善地方政府.铁道部这些部门融资条件。从2011年上半年来看,政府投资增长速度是非常非常慢的.特别是政府所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在2011年上半年增速几乎为零,中央项目投资增速也是为零。从现在的条件来看.政府投资适当增长在当前发展下也是必要的.也可以来弥补一部分。

第三个方面就是对出口部门的一些政策。对外贸政策调整,包括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我们国家已经多次降低出口退税率。现在在新的形势下,外贸政策可能就要以稳为主,不会说在外贸政策方面出台更多限制外贸发展,像过去的一些政策。

三、企业如何应对

对整体形势判断.可能对企业长期的战略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经济在中期的增长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从短期来看,企业确实可能会觉得最近的风险会多一些,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如果能够及时的做出这样的政策调整.短期的经济增长前景也还是不至于出现像硬着陆那样一种姿态。

宏观经济影响范文第5篇

1.1供给渠道

最初我们主要从石油进口角度把外因造成的进口原油价格上涨看作一种贸易条件冲击,通常这种贸易条件冲击会通过影响生产决策来影响石油进口国经济[1][2]。具体研究中往往把石油看作是国内生产的中间投入品进行建模,实证研究中也通常把进口石油作为国内增值生产函数中的变量加以使用。但是在解释GDP下降时却存在一些问题。在标准假设中,进口石油被作为国内总产出生产函数中的变量但不是国内增值生产函数中的变量[3]。由于总产出可以分为增加值和进口能源,所持资本和固定劳动,石油价格冲击将不会影响增加值。因此,由此定义的油价冲击不能看成是影响GDP的生产率冲击[4]。鉴于此本文在后面的实证研究过程中选择了工业生产总值作为总产出的替代变量。另外,如果石油价格影响国内产出,那么根据标准假设其影响将由于油价的上涨提高了生产成本而扩大,但目前看来,这种影响却很小。以美国为例,进口原油和国内自产原油占GDP的比例一直在1~5%之间浮动[5]。也就是说,将油价冲击看成是对石油进口经济的生产成本冲击,其影响对整个经济来说并不大。Backus和Crucin(i2000)就指出通过标准生产一般均衡模型理论来解释油价冲击对GDP造成的巨大影响并不可行[2]。上述研究结果让很多原本认为石油价格冲击是影响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的学者感到吃惊,也激发他们建立新的宏观经济模型来解释石油价格冲击对真实GDP的影响的兴趣。第一种由Rotemberg和Woodford提出(1996),这种模型认为油价可因时提高形成石油价格冲击从而影响GDP[3]。第二种是由Atkeson和Kehoe提出(1999)的油泥-陶土模型(putty-claymodel),这种模型认为在生产中资本和能源互为补充[6]。第三种模型是Finn(2000)提出的,他认为在完全竞争模型中,能源是获得服务流程的必不可少资本,油价冲击对GDP影响巨大[7]。在这三种模型中,石油价格冲击传播的供应渠道看起来十分重要,但尚无实证性支持。另外这些模型是否能够解释GDP中的周期性波动也值得商榷。最严重的是这三个模型都假设石油价格完全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而不受市场影响,这和石油市场的数据以及标准经济模型相悖。因此,由于这些模型受特定假设的限制,用这些模型来解释油价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也就显得不具说服力而无法被普遍认可。

1.2需求渠道

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证支持,我们还无法预料全球石油价格波动将对石油进口经济体产生的重大影响。面对这些挑战,另一部分人认为能源价格影响经济的重点在于它造成了消费者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的下降,而非对石油进口国能源供给总量的冲击(或对国内生产成本的冲击)。能源价格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消费支出体现在以下互补的四个方面[8]。首先,能源价格上涨造成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者承担能源费用后,购买力下降。其次,能源价格的波动会使未来能源价格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推迟购买不可逆的耐用消费品[9~10]。第三,即使购买决策是可逆的,但因消费者增加预防性储蓄,消费量也可能会受到能源价格波动的冲击。第四,家庭延迟或放弃购买能源密集耐用消费品会直接造成与能源使用相关的耐用品的消费量的下降,影响最大的当属汽车制造业[11]。同时,石油价格波动对企业投资支出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石油价格冲击会通过三个渠道对企业非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影响:首先,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企业边际生产成本的增加,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石油占生产成本的份额;其次,为应付石油价格冲击,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必然减少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最后,石油价格未来走势的不确定会加大企业暂停不可逆投资的决定。当石油价格上涨时,生产成本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减少会抑制企业投资支出的增加。当石油价格下跌时,未来的不确定性又抵消了生产成本降低和消费需求增加所产生的正面影响。这些直接影响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认为突如其来的能源价格上涨会导致总需求的减少。此外,也有可能间接影响到消费和投资支出模式的变化。受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及使用成本的驱使,消费模式会发生转变,进而导致资金分配的变化,以致整个经济产业模式的随之发生改变[12]。在标准的新古典主义模式下,由相对价格变化驱动的重新分配会顺利及时进行。然而,由于资本和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存在,将导致部门间和部门内资源重新分配过程中的失业问题,从而致使消费量进一步削减以及能源价格上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剧。因此,由于主要成品油价格上调,导致人力资源闲置,个人消费水平和税收收入大幅降低,随之产生的便是公众消费力的下降。这种间接影响可能比前面所列的直接影响更大,也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能源价格波动影响经济的主要渠道[13~14]。

1.3货币渠道

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石油价格波动与一国货币政策的关联性问题。Hamilton(2003,2009)研究指出,纵观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生的历次经济衰退可以发现,每次危机到来以前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2008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不例外。而且每次经济衰退之前都伴随着联邦基金利率的提高。因此,极有可能存在货币政策变动所导致的油价内生性变动[15~16]。按照Sega(l2007)的总结,石油价格波动通过货币渠道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总体物价水平上升,真实货币余额减少,致使真实利率提高,进而对经济造成负面冲击。第二,为了遏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又进一步放大了油价高企对宏观经济的冲击[17]。1.4小结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后可以发现,石油价格主要通过供给、需求以及货币渠道对宏观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影响

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继续采用SVAR模型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其传导途径进行相应探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是事关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监控目标,考察国际油价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冲击理应考虑对这些目标变量的影响。同时根据前文的文献回顾,国际石油价格往往通过供给渠道、需求渠道以及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选取工业生产总值、环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货币供应量M2来分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可能影响。

3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和对比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代表经济增长水平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并没有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而出现下滑,相反却有小幅的短暂的上升。这可能是由于,第一,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可能源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刺激,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显然会从中受益,伴随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工业总产值也显著增加。第二,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虽然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但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可以抵消能源价格上升的影响,使得企业可以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的产品。第三,我国石油市场存在较强的垄断行为,从原油的勘探开采到成品油的供给等环节都被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家大型国企所垄断,形成了较强的价格控制。政府对石油的价格指导和对垄断企业的财政补贴更是阻断了石油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同时也阻碍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传导路径。

(2)石油价格波动会对总消费需求具有负向冲击效应。这可能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其一,石油价格水平上涨使得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减少直接导致购买力水平的下降。其二,石油价格水平上涨推动了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从而遏制了消费者的需求能力。但是消费需求波动对工业总产值具有负向冲击作用,所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并不能最后影响到工业总产值的增加。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对外出口的现状有关。

(3)石油价格短期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其小于需求拉动对物价产生的作用,随后会伴随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抑制物价水平的上涨。物价水平上涨对工业总产值产生了短期的负面冲击。但是这种负面冲击并不是通过影响国内消费总需求进而传递到工业总产值来实现的,因为实证研究显示,消费需求的下降对工业总产值由正向冲击。其有可能是通过这样一条传递路径实现的,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短期上涨,国外需求下降使得国内出口订单下降,从而导致工业总产值的短暂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全球石油和初级产品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高能耗、高污染生产环节的结果,其中相当部分产品并不在我国消费,而是出口到全球市场。

(4)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物价的即期上涨进而导致国内消费需求的短期下降,并对工业生产总值产生短期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很可能是由于价格上涨带来的工业成本上升所导致。由于货币政策通常具有较强的外部时滞性,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更长期才会对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发挥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