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宏观经济学会

宏观经济学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宏观经济学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宏观经济学会

宏观经济学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

课题项目:秦皇岛市社科联项目,课题名称:秦皇岛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课题编号:20130626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初级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6日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的专业基础课,在有些高校的本科教学中,也作为一些人文类、理化类和工程类学科的选修课;这门课也是大部分高校经管类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宏观经济学不同于微观经济学,他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面的或者是总体的经济运行情况。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关系到每个人,因为它影响到收入、工作前景和物价,因此了解宏观经济的如何运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政府部门的决策者来说。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宏观经济学并不是一门已经确定的科学领域。虽然在许多问题上人们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比如长期经济增长的某些决定因素,但是有许多问题仍然存在争议,比如经济波动的根源和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应。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是传递人们已经获得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同时也指出我们到目前还没有充分理解的领域。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期课程准备应该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等等,但是很多高校开设宏观经济学是在大二上学期,或者是将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经济学设置在同一学期开课,有的则将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经济学安排在宏观经济学后面开课,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储备的不完善,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很难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尤其是增加了深入理解和分析的难度。所以,只有经过对一系列课程完整、系统的学习后,才能融会贯通地学习宏观经济学。

(二)初级微观经济学和初级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较少。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初级宏观经济学,而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较少,缺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虽然目前高级宏观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学共同假设的基础上,但这部分内容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书上往往涉及的很少,比如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这本书里,也只有最后两章才有所涉及,学生会对因为找不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而感到困惑。所以,现行的初级宏观教材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系的问题上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本科阶段学生们的问题。

(三)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用处的质疑。除了学习体系上的不完善造成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困难,学生们往往对宏观经济学的实用性产生质疑和困惑,由于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相关的通货膨胀、失业和国际收支等问题,对于基本上还没有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的大一、大二的学生们来说,学习起来会感觉比较抽象,难理理解,尤其是不能体会书本上的知识如何与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时候,都会提出这门课的用处到底是什么,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工作的用处到底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问题。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改进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了发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兴趣,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将西方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相结合,而且,讲解宏观经济学离不开案例的分析,通过案例的分析可以使晦涩的理论模型变得生动,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是否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取决于授课教师的个人偏好,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讲课的效率,无论从色彩上还是动态的效果上,多媒体课件都有它的优势;相比而言,板书授课的优势是教师一步一步的演绎推导和作图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课堂教学的效果好。所以,多媒体和板书的有效结合,是一种既提高讲课效率又提高授课效果的很好的方式。而多媒体授课对于宏观经济学重要性还在于在课堂上可以随时就讲到的知识点展示网络上的信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信息和数据,都可以做到及时观测,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识和数据信息。

为了更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正确性和即时性,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教师除了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以及经常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理论科研成果之外,对于与宏观经济学相关的学科也应当有深入研究,比如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等,这些学科的部分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材选择的多样化。现阶段,国内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陈旧、分析方法单一和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较慢。受到教材的影响,学生很难接触到及时更新的理论和针对性更强的案例。

除了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知识结构和内容上的变化,有义务不再传授陈旧的或者是错误的、不恰当的理论,同时应该不断更新学生的教材或者是参考书目。比如,如果能够开展双语教学,可以选取英文版的比较新的教材,很多英文教材的优点在于,定位比较明确、内容更加充实、案例和习题新颖、贴切、印制精美等等,更容易被宏观经济学的初学者接受,当然,翻译版的也可以,问题是现在很多译文版有很多翻译或者书写上的错误,教师要仔细检查,并一一对学生指出。如果不能直接选用英文版的教材的话,也要在参考书目中列举出足够量的原版宏观教材以供学生课下阅读。另外,课堂上可以经常介绍一些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前沿科研成果和论文等,让学生了解这门课当前的进步、争论和新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离不开数据。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以外,应该让学生知道书上的每个定理、每个模型都来自于实际的生活和数据。所以,对历史事件和生活的观察以及对数据的敏感都是学好经济学必要的素质。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的内容而无法将其联系实际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不算是学好经济学的表现。所以,学会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和通过数据得出结论,对学习经济学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告诉学生在哪里得到与课程的研究内容相关的数据,比如银行的网站,尤其是各国央行以及世界银行的网站,国家统计局的网站和美国经济分析(BEA),也可以具体到各个省市统计局的网站等等。学生通过对真实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更容易理解已经学过的经济学理论到底是如何从现实中总结出来的,也能够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据。虽然作为刚刚入门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也许不能得到比较深入的结论,但是对于他们的学习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为了让自己能够尽早完全理解这些现象,也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

(四)习题是宏观经济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习题是引起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既巩固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本科阶段的宏观经济学习题内容很丰富,国内教材的习题偏重于计算,国外的教材偏重于案例和数据分析,各有各的侧重。如果教师能够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或者章节的同时选取恰当的习题和案例练习,学生会马上整理老师讲过的内容并重新审视学过的概念和公式,深入进去建立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方式,尤其是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案例分析,是锻炼学生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好机会,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在做题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课堂讨论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创造和展示他们自己的观点,这种应用学过的理论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和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可以启发学生质疑探索,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强调学生对案例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分析,使学生形成一套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范式,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文安.影响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2012.7.

[2]李海明,翁卫国.宏观经济学:教学范式新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宏观经济学会范文第2篇

研究性教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宏观经济学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总结和实践依据,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体现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之中。它要求我们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决定了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可行的。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拥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它是由众多经济思想流派的学术观点和经济理论构成的,宏观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可谓包罗万象。它包括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多个派系。由于体系庞大和流派林立,使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于此同时,过多的学术排斥和对立也给宏观经济学的初学者带来许多误解和困惑。

2.宏观经济学既包含抽象的理论,同时也存在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它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结论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之上的抽象的理论分析,分析中排除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能影响结论的影响因素。而这种抽象的理论分析对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无疑会造成许多疑惑与费解。于此同时,宏观经济学分析大多都是利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的,面对大量的数学推导和模型学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都会给宏观经济学的初学者带来不安。

3.宏观经济学直接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是一套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它也能指导并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因此,宏观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国的国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做好价值判断。

二、研究性教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性教学把经济学和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经济学重要概念和理论,并运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

1.利用教师个人优势,形成教学团队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优秀教学团队的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使教师资源效益最大化。学校如何利用不同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资源决定效益的高低,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的教师专门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经济的结合;有的教师对宏观经济学的多媒体教学情有独钟;有的教师热衷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有的教师喜欢探讨对社会经济问题的认识,有的教师精通计量经济模型等,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所必需的资源,利用好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资源,把他们安排到相应岗位,其实也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表现。

2.理论联系实际,精选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哈佛大学在20年代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性较强,加之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的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大相径庭,甚至有很多西方意识形态的东西学生很难接受,枯燥感油然而生。相反,如果教师引入经济学案例去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就容易得多。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应用。那些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掌握的理论,如果把他放到案例中去剖析,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而且还学会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就感反倒油然而生了。这便充分显示了经济学的美妙之处:精彩的理论分析。例如,通过结合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将国外成熟先进的市场经济理论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增强经济学理论的现实感,也可以将中国的市场经济案例运用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组织学生辩论,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力、思维逻辑等诸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训练,为将来走向社会准备条件。但是,在引入案例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一定要和本国的经济情况相融合。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帮助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3.讲清楚前提假设,关注理论的表述

假设是一种理论所适用的条件,任何理论离开了假设可能就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了。宏观经济学由于体系庞大和派系林立,不同的学派由于假设条件不同,从而导致政策主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中对理论的前提假设要清楚的说明是关键。比如,在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上,凯恩斯学派假定在短期中价格的刚性,进而得出财政政策对增加国民收入非常有效的结论;而古典学派假定价格具有伸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只会导致价格的上升,对国民收入没有任何影响,进而得出财政政策无效性的结论。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理解观点的分歧所在。

课堂是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宏观经济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将其形成一定的特色,贯穿自身的教学生涯,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课堂。

参考文献:

[1]谢琦.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6.

[2]陈银娥,王毓槐.《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宏观经济学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学;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015-02

西方管理方式重视制度,倾向理性,而中国的经济社会管理看重人情。经过近三十年向西方管理模式的学习,中国经济社会管理界开始意识到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不困难,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人心浮躁,缺乏归宿感,幸福指数不高。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是可以畅通无阻嫁接使用,但是管理看起来不可能,于是管理界开始另辟蹊径,在管理理念中嵌入中国传统文化,渐渐发现很多需要重视的东西,都可以从《论语》里找到依据。因此管理界逐渐意识到不能照搬西方管理方式,而需要根据中国本身的特点进行微调,管理战略认同度大大提升,使管理更具艺术性与人本性,于是转而向国学求解。

一、国学文化是中国富强的关键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和文化密不可分。中国要强大,中华民族要复兴,没有建立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在于经济,而经济社会管理的成败与否在于文化。国家要强盛,经济要发展,要借助于文化的力量。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不过是手段而已,经济管理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国学文化是人类现代化的宝贵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是那些能够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感觉的天然来源。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很多,中国应该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现代化管理,国学思想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文化资源。国学思想在未来的社会中将重新参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培养自觉的高尚道德意识最终造就一种具有理性特点的和谐社会秩序。

我们要构建一种适应中国国情和现代社会需要的文化模式,就必须注意吸收和挖掘国学文化。国学文化在历史上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国学文化的精神内涵将依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智者的启迪。国学文化在后工业时代焕发出很强的生命力,将成为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资源,国学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当今市场经济社会物欲横流、名利勃兴,国学思想和伦理对于现代人建立良好意识具有关键作用,世俗伦理的提倡可以调整社会风气。特别是在21世纪竞争异常激烈,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更加需要一种守信的伦理精神和诚信文化来和谐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得社会秩序富有理性。“人无信不立”,“言必信,信必果”的国学信条,恰巧能够为没有经过工业革命和发达商品经济阶段的中国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伦理工具。国学文化以“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等理念为人类提供了对话、沟通、协调来取代误解、冲突、对抗,这种理性方式对于新世纪的社会良性发展有巨大意义。

二、国学有效化解现代经济社会管理危机

发达的西方管理对于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对于深化管理目标和方法的管理哲学思想的确切认知还是比较缺乏,导致管理中出现了许多的危机。这些危机突出表现为:首先是“兼并化”的危机,尽管一些单位、企业和个人发达兴旺了,但完全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换来的,完全与“人性善”的道义和精神相背离。其次是“机械化”的危机,现代的科学管理致使资源与人力的使用过于机械化。“赚钱”和“牟利”作为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缺乏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加能够舒展身心的更高目标。为了谋生劳动者被迫从事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使得工作成为对自身的折磨,造成工作者心理不稳定,产生精神上压抑和苦恼,身心疲惫,最后导致“过劳死”。再者是“社会性”的危机,由于过多地向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向倾斜,西方管理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被物质财富主宰的社会,贫富两极的极端分化使得社会公平已经严重失衡,人性善良真挚的退化产生出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在物质的层面上而言现代西方的管理是成功的,但在人文精神层面上却非常失败。和西方理性的管理模式相比,中国国学文化中蕴涵的实现人性为重点和以开拓人文的人本管理、社会管理及国家管理的人文精神自成一套更符合自然规律的人性主义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着眼于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注重人性的舒展和精神的内涵,强调长期的社会共利而绝非短期的个体私利。国学管理哲学强调的是顺应人性的自然舒展和人际关系的调和,恒常的学习与反思,身体力行和实践表率作用,注重自内而外的内化作为动力以实现目标的精神,互信互助和忠诚的责任的道德理念,追求利益以求心灵安和、愉悦舒展生生不息的锲而不舍意志。国学文化中的中心理念和价值观能够凸显深挖人的潜能和充分发挥人性的管理特色,确实能够弥补现代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通过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内而外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的管理目标。国学文化的价值不单是指经济价值,更主要还是在其崇高及独立的人生和社会目标。将国学文化应用到管理的社会目标上去所产生的效益与效率将更大。

宏观经济学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指定的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在全国各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中普遍开设,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对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打好坚实的西方经济理论基础,掌握该课程独有的逻辑分析方法,才会更有效地学习本科阶段的其他相关课程,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学习的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课程。

1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西方经济学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通过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握宏微观经济理论精髓,达到运用供求、边际效用、生产和成本、厂商与博弈、分配理论及福利经济学等分析简单的微观经济现象;运用国民收入理论、消费与投资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失业理论、总供求理论等分析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西方经济学有规范的经济分析框架:①界定经济环境。②设定行为假设。③给出制度安排。④选择均衡结果。⑤进行评估比较。

西方经济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比如:“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等,并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数学分析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几乎涉及了经济学的所有论题。西方经济学在生产发展、资源配置、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

2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同专业学生一刀切式的教学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在我校不仅为经济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还为管理类专业,如信息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培养计划统一安排为微观48学时,宏观32学时。教学不分专业、不分学时,各专业一起授课。因为不同专业对经济学的要求不同,所以统一学时、统一授课的效果不很理想。这样的教学安排会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这对该专业后续一些相关课程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觉得该课理论性过强,与后续课程联系不紧,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无法获得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

2.2 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来源于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教科书的编写多以概念、模型、图表、原理为主,应用经济学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案例涉及较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未能在教材中得到及时反映,另外国内教材也缺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的案例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抽象的经济模型、大量复杂的图形和数学论证感觉很不适应,对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甚至存在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以至于学生普遍感觉西方经济学抽象枯燥、难以掌握,即便能够应付考试,也不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相对于宏观经济学,大家觉得微观经济学更容易学,但是学好宏观经济学,并将相关理论用于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实践指导意义更大。

2.3 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差

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教师在前面讲授,学生在下面拼命记笔记。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互动环节少,进而导致课堂气氛的轻松性不够,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空谈。而国外的经济学授课则以教师精讲和学生课后大量阅读,然后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为主,学生主动学习性较好。

3 西方经济学应实现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外,还应着重实现下述目标:

3.1 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别理出一条主线,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决定”,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通过这条主线把各部分内容串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特点。并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只有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才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例如,均衡分析,它是经济学中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通过均衡模型研究一个经济单位及其所有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与资源配置决定问题,这对于理解市场机制的效率与稳定性,并进行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提供了关键的基础理论支撑。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16个字: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3.2 培养学生从经济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西方经济学是一种实证经济学,是对客观经济现象的总结,反过来再用经济学理论去指导经济实践。所以经济学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之余,对经济学做到活学活用,比如通过美国篮球明星科比・布莱恩放弃读大学直接进入NBA打球的例子,来理解机会成本在决策中的意义。要达到这一目标,首要要求教师自己要养成经济学的思维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社会经济问题。让学生了解经济学思维习惯的优点,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经济前沿、热点问题,开阔视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去看待周围经济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日积月累中,最终学会用专业思维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3.3 帮助学生实现专业课间的融会贯通

西方经济学与其他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鉴于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在教学中实现经济学内容向其他课程的渗透很重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穿插引入其他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后续课程与西方经济学的衔接部分,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用经济学的成本理论去解释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组织的市场策略行为,也可以用其它课程的知识点带出经济学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国际经济学中提到美国很多纺织品和服装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国际贸易如何影响经济福利?各国间的自由贸易中谁受益,谁受损?如何比较利益和损失?这些都是经济学的应用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其他课程,做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

4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进措施

4.1 增强教学中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经济发展的贴合度

在教材使用方面,应尽量选择精练易懂、所举案例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教材,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自主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凯恩斯反对用削减工资的方式增加就业,但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却采用了低工资政策,实现了高就业,带来美国经济的增长,对此应如何理解?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如对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可以以西方经济学的框架为基础,加入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经济学理论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之间联系的桥梁。

4.2 引入开放式教学,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优势

引入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多关注经济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课后广泛阅读,汲取外界对经济现象的多角度剖析和点评,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相关理论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用实际案例引出相关理论,把枯燥和抽象的经济理论转化为贴近现实的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演唱会门票定价来解释一级价格歧视,从人民币升值角度来解释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宏观经济理论对现实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问题进行解析,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适当安排课程小论文和社会调查,如:通过对某地区的基尼系数的调查,了解该地的收入分配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学生关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实践问题。在授课过程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调动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优势。

4.3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并与板书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图文、声像等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增加课堂教学表现力,提高知识传授效率。多媒体教学在视频资料和案例演示上具有板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考虑到西方经济学的内容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多媒体,而是要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让学生听懂的目的。特别是在公式推导、曲线生成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上,板书是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思路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充分消化理解复杂的图形变换和数学公式的推导。

4.4 强化授课效果检验,实行考试方法改革

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可以将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习题课相结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提问及时点评,用辅导答疑、习题课和考前集中辅导等手段强化教学。改革传统期末笔试决定学习成绩的办法,将平时考核的课堂提问、案例讨论、课程论文等与期末考核笔试成绩相结合。建立笔试的规范化考核程序,首先是试卷题型标准化,设置如名词解释、单选、判断、简答、计算和案例分析等标准化题型,合理确定主观题和客观题比例,注重试卷包含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做到出题的科学性;其次是命题组命题规范化,由命题组统一命题,避免由单个任课教师命题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第三是试卷内容标准化,客观题多为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建立试题库,主观题一般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可结合实际经济问题命题,适当加大主观题的分值。

总之,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提高离不开教学经验的积累,授课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知识的更新速度,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好。

参考文献:

[1]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原书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宏观经济学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知识架构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30日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陆续走高,大学毕业生待业大军迅速扩大,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以推动大学生创业,并借此部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成功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这里简单谈一下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一、成功创业需要具备的经济学知识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创业者进行基本的供需分析,选择好的创业项目,使其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如市场调查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拟创业的大学生进行基本的市场分析,使其及时发现创业机会,并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分析,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分析创业项目市场的大小,以做出项目选择决策;另外,创业者还可以根据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合适的地址。

(二)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对新创办企业的要求,理解并分析一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等)、整个经济系统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等,帮助其分析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避免进入处于衰退期的行业,而且可以帮助创业者了解某种行业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拟创办企业的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选对行业谋求更大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储蓄、投资等内容有助于创业者了解宏观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帮助创业者从宏观上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

(四)投资学。投资学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创业者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运行机制和一般规律,以及各类投资运行的特点与规律,帮助其正确进行投资项目分析,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功创业需具备的管理学知识

(一)战略管理和企业管理。这两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创业者从总体上设计和把握企业战略,高屋建瓴地为企业长远发展制定适合自身的目标,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在日常经营中,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避免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创业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必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熟悉掌握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创业教育、培训、服务以及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同时要建立一支团结、务实、高效的员工队伍,必须完善员工培训、考核、晋升、奖励、社会保障等制度。

(三)市场营销。做产品不如做销售,做销售不如做市场。只有将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销售出去,企业才能够回笼资金,才能够产生利润,销售是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惊人的一跳,是实现利润的基础。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创业者在盈利高的市场上以更好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并较好地去分析和开拓市场,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创业最大的障碍是缺乏资金,经营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财务管理知识可以帮助创业者了解资金的筹集渠道,各种资金的成本、收益和风险,以及资金的有效使用,以做出正确的资金筹集和使用决策,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实现投资目标;财务管理还可以提供资金管理的工具,使创业者借助先进方法进行现金的预算和管理,加快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三、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注册登记和商标广告方面的法律法规。注册登记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帮助创业者了解注册登记的基本流程,关于企业名称的有关规定等,使创业者缩短注册登记时间,更早地将精力投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商标广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则有助于创业者提高商标意识,形成自主品牌,树立中国企业形象,使企业充分重视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同时在广告行为中减少不经意的侵权行为,更好地保护他人同时也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合同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契约,对契约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是市场成熟度的表现之一。大学生创业大多属于机会型创业,是高学历创业的一种代表,自然应该是遵纪守法的典型,是其他创业者学习的榜样,所以准创业者一定要了解《合同法》的相关知识,自觉遵守和履行合同,主动和雇员签订合同,保护雇员及企业的利益;在和其他企业交往时,学会自觉运用合同这种法律形式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