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的益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素养 体验 积累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平台。然而,据调查研究,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择面窄,主要围绕教辅资料,纯为考试服务,真正看名著的微乎其微;二是盲目追星,追赶潮流,网络小说、武打言情小说、漫画书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再加上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忽视学生是作品的意义建构者,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就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提三点建议。
一.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要教育学生,教师自己的榜样作用不能削弱。要学生每天积累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阅读,教师必须先读,并说出这些篇目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求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教师先要自己读进去。教师要广泛阅读,多读书,才能从书海中筛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并推荐给学生。凡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要先读这些书,知道这些书写什么在那里可以找到或买到。以后才有资格与读过这些书的学生交流,学生读过的好书向教师推荐,教师也要虚心学习,确认是好书也可以向其他学生推荐。只有这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同时给学生做出表率。
二.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者
1、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自由阅读。学生受年龄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书籍的辨别选择能力比较弱,课外阅读往往求奇求快,只看一些有趣逗乐的书籍。即使看到一本好书,也缺乏细读研读的良好心理。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提高学生选读兴趣和能力,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师要教会学生会使用工具书,掌握工具书的使用,学生就多了一位无声的老师,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本领,阅读的道路上就可以自己排除常见的“拦路虎”,这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条途径。
3、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者在读书过程的情感体验、感悟、引发的思考等思维的火花,还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等,只有借助读书笔记或在书上圈划、批注等进行记录,才能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收获保存下来。而不是自己的书是不能随便在书上圈圈点点的,所以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
4、保障课外阅读的时间。每周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有一个小时,中学生有半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适度,每周都要有两节课外阅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好书好篇目去研读品味,读出成效来,把那些只需基本读通、了解大概内容的书或篇目留到寒暑假让学生阅读。
三.做学生课外阅读的促进者
1、建立班内小小图书馆。倡议每学期每个学生购买1―2本课外书,争取家长的同意,在班内建立小小图书馆,课余时间供学生阅读,每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能读上几十本不同的书,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2、做好读书统计及跟踪。学期初,教师与学生商定当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每半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一次统计,检查读书笔记,公布学生阅读的书目做笔记的字数和完成读书计划的进度等。通过小组评议、班委会评议,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评价、建议和要求。据此评出每月课外阅读的先进分子,并将每一个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家长反馈。
3、对学以致用进行激励。心理学家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同样,阅读行为得到充分肯定,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应用才体现了读书的真谛,体现了会读书、把书读活了,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关键词: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性别差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明,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0(4).
关键词:流行文化;课外阅读;中学生
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让语言界人士大吃一惊,也让那些饱读诗书、博览群书的考生们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惊讶、感叹、赞扬之余人们发现:语文教学再也不能囿于传统的教学思路了,把学生引向天地更为广阔的课外,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在拓宽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河北张孝纯老师曾提出了“大语文教学法”,强调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因为在社会生活中,电视、电影、电脑、书籍等无一不涉及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像定义“大语文”的概念那样,今天我们可以定义“大阅读”的概念,即它是人类通过文字、图像、画面、声音获得信息的过程,“阅读”的对象不但包括书籍报刊,还包括电视、网络、歌曲等,其手段不只是通过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总之,“大阅读”是一个通过视听途径获取信息的过程。
一、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特点
所谓流行文化即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音乐、诗歌、散文、小说等等。目前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情况到底如何?为此笔者利用教学机会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有以下特点。
1.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量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天平均阅读的时间不能确定。
3.学生阅读目标比较正确,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动机决定着不同的阅读效果。绝大部分同学进行课外阅读的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动机不纯,阅读目标不明,这一点不容忽视。
4.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方法失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不做笔记,而且阅读没有计划,可见,中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消遣性、随意性。
5.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广泛,但有新特点。阅读品种非常丰富,但是和前几年相比又有新特点:现在学生最喜欢、最关注的是科幻类、卡通类的题材,而不是我们想象的青春杂志。
二、造成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教育的重压下,面对着繁重的学习负担,同学们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
2.一部分老师和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多读对考试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参考资料和习题;另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虽已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忽视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
3.中学生自身理性分析能力还不够,喜欢凭着自己的兴趣阅读,对今天鱼龙混杂的文化市场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易于沉迷于一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之中。
三、流行文化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
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那么流行文化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哪些益处呢?
1.阅读流行文化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其次,阅读流行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缺乏深度或者是语言干瘪苍白、肤浅无力的情况。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信息量太少,对生活缺乏认识,如果学生每天都能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联播》《新闻30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那么他们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写作素材也就多了,也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新颖、有较强生命力的文章了。
2.阅读流行文化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不同,它不受形式、时间的约束,不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学生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对阅读对象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师帮助学生走出阅读误区的做法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阅读流行文化的误区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高效和有序呢?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指导和调控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帮助中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流行文化的目的。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如果仅仅满足于娱乐消遣,那么阅读的水平只能停留于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更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调动中学生课外阅读流行文化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或是不太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应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或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或是潜移默化地感染,让他们知道课外有效地阅读流行文化,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品位,选择适当的阅读范围和种类。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流行文化中学生很容易接受,但不是流行文化的每种形式都适合中学生,一些科普读物、贴近学生心理的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美的杂志、影视剧、歌曲、散文以及一些优秀的名人传记都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
4.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计划的,只有不足10%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更不必说写阅读报告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有关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故事会、知识竞赛、作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课外阅读流行文化的交流,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科学的阅读习惯。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聚焦“减负”之际,许多学校将课程安排作了重新调整,学生的自修课、活动课增多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也明显增多了,学生有了大量进行课外阅读的可能,真希望每一位学生进入自由阅读的海洋,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乘风破浪、远航的船长。
参考文献:
[1]许翊.“向生活开放”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7).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四步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1-02
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以课内阅读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往往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我们除了抓好课内阅读指导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下面就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乐于读书,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为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我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性强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选讲益智、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写话训练时,我还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我便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写读书日记
许多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情节内容,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明确要求学生把所看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如分好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等,并恰当地用于平时的写话中。此外,还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读后感,那怕是三、五句话,定期进行检查、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我班的“书谜”小雪、小浩宇、小重阳三位同学,不但把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句、片断摘抄后装订成本,还通过日记的形式把书上学到的知识,从中懂得的道理记录下来。我把这三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向全班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他们的影响下,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写话水平也日见提高。
三、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了《自立》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去读《狮子王》;学习了《勇敢》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去读《葫芦娃》,还推荐了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学习了开放单元《书的世界》后,我引导学生去读《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甚至还推荐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既便书里有许多字他们还不认识,但他们都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查,去猜、去问。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扩大了识字量,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除了向学生推荐好书,还结合课文经常让他们通过电脑和工具书亲自动手查阅一些有关课文的资料。比如,学习了《水和风》《好奇》这两个单元后,我就让学生查阅有关水的资料和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故事;还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引导、激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国庆节,学校举行了《爱我中华》演讲比赛,我班的李雪以丰富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演讲,一举夺冠。同学们为她祝贺,并向她取经,小李雪深有感触地告诉大家:“这都是多读课外书的收获啊!”
四、展示书本,使之再创作
为及时总结读书活动的成果,我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展示他们的读书成果。如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特长的不同,进行绘画、文艺创作演出和电脑制作等展示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大脑来展示他们从书本上看到的人和事以及他们从读书中学到的知识。
课外阅读的指导,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思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我国古代文人读书经验的总结,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也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既是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老师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是极为迫切和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驱力,主动自觉地大量阅读,语文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因此,如何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就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小学生一般都有崇拜名人的特点。因此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讲述他们通过大量阅读而学贯古今、博学多才的事例,如杜甫的“破万卷”;韩愈的“口不绝吟”;白居易的“苦节读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同时,我设立好班级图书架,每个星期开一节读书课,让学生自由阅读或者交流读书收获,从学生中列举一些爱读书的榜样,经常予以表扬。在班级内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还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读为爱读。
此外,我在每个学期还举行两次阅读考级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由选出的小评委给予评定,登记在期末的素质报告册上。通过阅读考级,有效地使学生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激发了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进行必要引导,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如果不加指导,往往会事倍功半,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开学初,我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在第一天就要求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要求学生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喜欢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记下来,把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收获的成果和体会写下来,通过阅读交流课与大家分享、讨论,并给予积极肯定。
其次,我们还应当向学生及时地、有目的地推荐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多读,有效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3、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学生的课外时间绝大部分都在家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今天,在中考、高考的双重压力下,让家长全力支持学生读课外书其实是很难的,有不少学生向语文老师抱怨,课外一读课本以外的书,家长就极力反对,说什么又在看闲书了,将来考试又不考,白浪费时间。有些粗暴的家长甚至把课外书撕掉或烧掉。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我们就要与家长多沟通,要让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明白老师的课内点拨指导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学生课外阅读则是课内所学的加深运用、总结和提高。以此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多读读报纸、时文,背诵一些古诗文;在双休日和寒暑假中多读些名著。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家庭也最先深刻影响着孩子的阅读行为。
4、必须谨防学生走入阅读误区。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为了什么,只是闻道罢了。让无知变得有知起来,然后越有知,就越无知。如此反复。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或鼓励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时,切不可过分强调课外阅读是为了学生在考试时写作文,否则,学生课外阅读的可能就只是一堆各种版本的、无用的作文书了,家长也会把作文书奉为圣书。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失去了意义。与此相比,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就更显得重要,由于出版商追求赢利,所以要读到一本好书不甚容易,特别要读到一本适合小学生的好书就更不容易。冰心在《忆读书》里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读书需要有所选择的道理。菲尔丁说过“一本不好的书,能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将你戕害。”凡文字表达粗劣,既无思想性,又无艺术性的作品不要读,否则,会造成时间浪费;凡内容荒诞的作品或低级趣味的各种书刊,应坚决弃之。我们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选择有价值、有益处、有启发的好书。